畜牧业在我国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的变化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演变趋势分析

19 以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顺 的阶段不同, 9 4年 汇率对 国际收支调节 的作用
收支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 , 原来的一些理 差 , 不仅经 常项 目大量贸 易盈余 , 而且资 是有差别的。因此 , 民币汇率的调整能 人 论 已不 足 以解 释 当前 复 杂 的 国际 收支 现 本 与金 融 账户 也 有大 量 盈 余 , 造成 了我 国 否 对 我 国 国 际收 支 的 巨额 顺 差 进 行 有 效
、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演 变趋势
从农业 结构看,种植业 比重不断缩小, 到了 2%, 畜 3 禽蛋、 牛奶等的产量也快速增长。 到 健康发展。 牧业 、 比重持续上升 。17  ̄20 渔业 98 07年, 20 年, 在 07 肉类总产量达 到 686 ,6 万吨 , 1 8 比 9 7 同时,我国农村产业结构不 断升级优化 ,
新, 提高土 地产 出率 、 资源 利用率 、 劳动 生产 我国水稻、 小麦、 玉米、 四大粮食品种优质 倍 ; 大豆 水产品 3 公斤, 63 。粮、 棉 、 6 增长 _倍 油、 水 率 , 农业抗风险能力 、 增强 国际竞争 能力和 可 率分别达到 7- 6. 4. 和7 . 2 %、1 %、7 % 0 %。 3 6 1 3 果和蔬菜等农产 品全面稳定增长, 民生活 为人 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加 粮食等 农产 品 在畜产 品构成中, 猪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 水平 日益提高提供 了物质基础,
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
重 由 17 98年 的 9. 4 %下 降 到 20 2 07年 的 供应丰富, 为市场稳定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 6. %; 2 5 牛羊肉则上升到 1. %; 肉等也占 高奠定了基础, 4 41 禽 5 支持了国民经济的持续、 快速、
畜禽生产概况

97 12.9 11.7 11.7 11.9 12.6 12.1
¼ 3¡ Í ¢ ¶ ¯ Î ï Ð Ô Ê ³ Æ ²µ Ä ¹ ³ É ¼ °É ã È ë Á ¿ µ Ä ± ä Ç ¨
40
kg/年人
35 30
meat
kg/capita/yr
25 20 15 10 5 0 52 62
牛羊肉 poultry 禽肉 水产 fish 蛋类 eggs 猪肉 animal
我国的畜牧业资源
二、牧草资源
2.禾本科牧草 禾本科牧草是一个大而古老的类群 ,是组成我国草地植被的主要草类 , 种类繁多。世界约有500属,6000多种,我国有190多属,1150多种,分布很广, 适应性强,在我国各种类型的草地中都有很大的比例 ,在草甸草原的草层中 占90%,在干旱草原的草层中占70%。禾本科牧草可作青饲或晒制干草, 而且 耐牲畜践踏,在刈割和放牧后能迅速恢复生长。 (1)多年生主黑麦草,又叫宿根黑麦草、英格兰黑麦草。它适宜在温 暖湿润地区生长,我国四川、云南、贵州、湖南等省一带已有栽培。 多年生黑麦草是禾本科黑麦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叶繁茂,再生性强, 生长快,产量高,每年可刈割3~4次,每公顷产鲜草5~8万千克,适宜放牧,也 可晒制干草,已成为改良南方草山的当家草种之一。
我国的畜牧业资源
我国的畜牧业资源
我国的畜牧业资源
我国的草地分类:1.疏林草原类
2.草甸草原类
我国的草地分类:3.干旱草原类 4.荒漠草原类
我国的草地分类:5.山地草丛类 6.灌丛草原类
我国的草地分类: 7.沼泽草甸类
我国的畜牧业资源
二、牧草资源
二、牧草资源 牧草主要是指可供家畜采食的各种栽培和野生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类。 我国有牧草3000多种,人工栽培的优良牧草100多种,其中最重要的是豆科和 禾本科牧草,它们各约占整个牧草中的种在世界草地中占有很大比例。牧草不仅数量多,分布广,而且 具有极其旺盛的生命力,适应性强,产量高,还能起到保持水土、稳定生态平 衡的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营养成分,饲用价值很高,是发展牲畜的主要饲 料来源。
我国畜牧业生产现状分析

!*+--01 % 其中 ! 猪肉人均占有量为 ’’+-’01 % 牛肉为 (+(’01% 羊
肉为 "+*,01 % 禽肉为 .+,!01 " 与高 的 猪 肉 人 均 绝 对 占 有 量 形 成反差的是 % 我国人均牛肉 $ 禽肉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 牛羊禽肉占有量比例 仅 为 ’"+".2 % 而 世 界 人 均 牛 羊 禽 肉 占 有 量 比 例 为 !.+"2 " 美 国 $ 英 国 人 均 牛 奶 分 别 为 "-/+-’01 $
万 吨 % 居 世 界 第 & 位 & 其 中 ! 猪 肉 (’**%’ 万 吨 % 居 世 界 第 & 位 & 羊肉 "-!%! 万吨 % 居世界第 & 位 & 牛肉 !’,%- 万吨 % 居世界 第 ’ 位 & 禽 肉 &"!* 万 吨 % 居 世 界 第 " 位 " 鸡 蛋 &."’+! 万 吨 % 居世界第 & 位 "
"+"+’
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潜力 我 国 大 力 发 展 畜 牧 业 有 其 自 身 的 优 势 !第 一 %畜 牧 业 对
资源条件的适应性较强 % 适应家庭经营 " 畜牧业受耕地 $ 气候 和 地 理 环 境 的 制 约 较 小 %既 可 以 转 化 粮 食 %又 可 以 利 用 作 物 秸秆 $ 糟渣 $ 饼粕等农副产品 % 还可以利用广阔的草地 " 第二 % 我国发展畜牧业的基础较好 " 我国畜产品市场和价格放开较 早 % 畜牧业生产引入市场机制也较早 % 农民在组织生产 % 开拓 市 场 等 方 面 积 累 了 不 少 经 验 %畜 牧 业 的 规 模 化 生 产 $产 业 化 经营 $ 市场体系建设均有一定基础 % 具备了大发展的条件 " 第 三 % 我国畜牧业发展潜力很大 " 从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历程 来看 % 畜牧业的贡献应该越来越大 " 一般发达国家畜牧业产 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在 !*2 以上 % 高的可以达到 ,*2 " 与 发达国家相比 % 我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还有较 大的发展空间 " 第四 % 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环境比较宽松 " 从中 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畜牧业发展 % 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畜牧业 发 展 的 政 策 和 具 体 措 施 %大 部 分 省 $区 将 畜 牧 业 列 为 农 业 结 构调整中的重点产业 " 我国畜牧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 % 我国畜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 但 与发达国家相比 % 仍有很大差距 " 我国畜牧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畜牧业生产水平相对发达国家来说还比较落后 % 表 现为良种 $ 饲料 $ 防疫 $ 饲养及管理技术等几个方面 " 我国人口众多对畜牧业发展形成巨大的压力"我国
我国建设现代畜牧业的经济社会背景、基本特征及当前存在的问题

26 4卷第8 0 年第 2 1 0 黝
Ai lcn y目圈 na om ・ m o E
及 当 前 存 在 的 问 题
现 代 畜牧 业课 题 组
改革开放 以来 , 我国畜牧业发 展取得 了巨大 成就 ,
产 品供需 总量 基本平衡 , 丰年有余 的新 阶段 , 但农业结 构不合理 、 不高 , 民增收 困难 仍然 困扰 着农业 和 效益 农 农村经济 的可 持续发展 ,如何 寻找农业 和农 村经济新 的增长 点 ,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 建设 , 尽快构建 农 民增 收 的长效 机制就 成为农 业与农村 工作 的主要任务 。 目前 ,
灭性的打击 。 农村畜牧生产 中混放散养 、 人畜 ( ) 禽 共居 的落后养殖方式 ,不仅造成养殖环境 差 、畜禽发病率 高、 养殖效益低下等 问题 , 也为人畜 ( ) 患病 的发生 禽 共 埋下了隐患。在这种情况下 ,大力加强 现代畜牧业建 设, 积极倡导健 康 的养殖 方式 , 力推行 规模化 、 着 标准
质量差和国际竞争力 弱的问题 ,在畜禽养 殖 中存 在 出
识 的进 一步发展 , 传统 畜牧业 开始 向现代 畜牧业 不 断
演进 。
所谓现 代畜牧 业 , 是指 在传 统畜牧业 基础上 发展 起 来 的 , 足 于当今 世 界先进 的畜 牧兽 医科 技 , 立 基础 设 施完善 , 营销体 系健 全 , 管理 科学 , 源节 约 , 资 环境 友好 的高效产业 。现代畜牧业 主要包 括完整创新的育
品加工 业不 断发 展 ,从 而增加 了畜产 品 的附加值 , 逐
渐 形成 了科技 、 产 、 生 加工 、 售连 为一 体 的产业 , 销 构 成 了现 代畜牧业 的雏形 。随着现代 科学技术和管理知
中国畜牧业经济发展60年变迁

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 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 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 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 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 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 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 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 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 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中国畜牧业经济发展 60 年变迁○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张存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畜牧业则是农业中四大产业 (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 的基 础产业之一。
浅谈中国畜牧业发展

1 我国 牧业 展 畜 发 现状
1 1 畜 牧业 发 展 迅 速 .
超过 60元 ,畜牧业 收入 占农 民现 金收入 的 2 %左 右 , 0 0
在 一 些 畜 牧 业 主 产 区 超 过 5 % j 畜 牧 业 在 农 业 结 构 0 。
20 0 5年全 国大 家畜 和家 禽存栏 数为家 禽 5 . 3亿 33 只 ,猪 50 .3亿头 、羊 3 7 亿 只 ,均居世界第 1 ;牛 .3 位 14亿头 ,居世界第 3位。 目前 ,全国年 出栏 5 以上 . 0头 生猪 的规模化养殖 比重达 3 % ,比 2 0 4 00年提高 1. 11个 百分点 ;出栏 2 0 0 0只 以上 肉鸡 的规 模化 养 殖 比重达
杨 亚 丽 ( 商洛学院生物医药工程系,陕西 商洛 760) 200
摘要 :从畜牧 业产品产量、在 国民经 济发展 中的作 用、生产方 式及 产业布局 等方 面阐述 了我 国畜牧 业发展现 状 ,分析 了畜牧 业生产 中存在 的问题 ,结合我 国畜牧业的发展 趋势,提 出了发展 畜牧业的相应措施。
调整 、粮食转化增值 、安全食品生产 、农 民增收 、吸收 农村剩余 劳动 力等方面起 着主导作用 。 13 畜牧业产区及产业带形成 . 我国畜 牧 业分 为牧 区 、农 区 、半农 半牧 区和城郊 4种类型。牧区分布在 东北 平原西部 、内蒙古 高原 、黄 土高原北部 、青藏高原 、祁连山以西和黄河以北 ,区内 适宜发 展牛 、马 、羊 、骆驼 、牦牛等牲 畜。牧 区畜牧业 主要采 取放牧方式 ,以经 营畜牧业取得产 品为主 。农 区 畜牧业 主要是从属于种植业并带有副业性 质的舍饲畜牧
b sso u b n r e eo me ttn e c n o rc u t , s mec re p n ig c u tr a u e r u o wad a i fh s a d y d v lp n e d n y i u o n r y o or s o dn o n eme s rswee p tfr r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分析摘要:在国际竞争不断加强的当今社会形势下,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增强我国在全世界的综合竞争力,促进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产业结构逐渐向着高级化、合理化和均衡化发展。
本文在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变迁的前提下,对经济的增长和波动情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趋势;产业结构变化目录一、绪论 (1)(一)研究背景 (1)1、国际环境的变化 (1)2、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 (1)3、知识经济和知识产业的快速发展 (2)(二)研究意义 (2)二、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的演变 (2)(一)经济和产业发展状况 (2)(二)产业结构状况及其演变 (3)三、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5)(一)农业内部结构有待优化 (5)(二)第二产业结构重型化 (5)(三)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7)1、第三产业发展落后于国民经济发展 (7)2、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73、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得到了优化,但劳动力配置质量有待提高7四、产业结构演变的原因 (7)(一)体制改革和战略调整 (8)(二)经济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 (8)(三)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 (8)(四)消费水平的提高和结构的升级 (9)(五)全球化的机遇、对外开放的实行 (9)五、优化我国产业结构的路径选择 (9)(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结构升级步伐 (9)(二)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注重优化服务业结构 (10)(三)加快科技创新。
促进战略产业发展 (10)(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节能减排 (10)六、产业结构进一步演进的趋势 (10)(一)三次产业演进趋势 (11)(二)轻重工业演进趋势 (11)(三)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演进趋势 (12)(四)高加工度和高附加值产业演进趋势 (13)(五)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演进趋势 (13)七、结语 (13)参考文献 (1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分析一、绪论(一)研究背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变化。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单元总结提升1

历史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配人教版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3.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食品加工、储备技术的进步。19世纪的工业化彻底改变了食物的 制作方式,甚至是食物的根本属性。工厂体制改变了工作场所,用机器 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大大增加了人们能购买的食物和其他消费品的数 量。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传统的食物供应来源已不能满足现代的需要, 食品加工业变得不可或缺。
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
的黄瓜、豌豆;经济类的甘蔗等。其中,小麦和水稻对美洲人的社会生
活影响最大。此外,欧洲移民还把牛、驴、马、猪、羊、鸡等禽畜传入
美洲,推动了美洲农业、畜牧业的发展。
历史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配人教版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2.深远影响。 (1)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玉米使干旱缺水的非洲 有了可靠的食物来源;玉米丰富了中国的粮食种类,扩大了粮食作物的 种植面积;马铃薯提高了欧洲的抗饥荒能力,加速了欧洲人口的增长。 (2)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马铃薯在欧洲的种植,小麦在北美的推 广,改变了当地食物结构,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玉米、马铃薯、甘 薯除了供人类食用外,也用作饲料,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 (3)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北美地区的水稻大量用于出口, 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在中国,玉米、马铃薯、甘薯增加了粮食供应 总量,粮食除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外,还投入市场出售,促进了商品经 济的发展。
历史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配人教版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2.显著特征。 (1)具备较高的综合生产率,包括较高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 (2)农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3)农业成为高度商业化的产业。 (4)实现农业生产物质条件的现代化。 (5)实现农业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6)实现管理方式的现代化。 (7)实现农民素质的现代化。 (8)实现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 (9)建立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政府宏观调控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畜牧业在我国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的变化
浅谈畜牧业在我国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的变化
摘要:世界上草资源大国高度重视草地畜牧业的发展,研究畜牧业成了各个国家的重要任务。
本文通过调查我国畜牧业在第一产业所占的经济比重情况,结合分析,系统说明我国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意见。
关键词:畜牧业经济产值发展
一、发展畜牧业的意义
世界上草资源大国高度重视草地畜牧业的发展,解决饲草问题主要是依靠对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进行放牧割草,实行科学合理利用,由草地生产的肉类占其肉类总产量的41-77%,毛皮大量出口.我国长期以来对草地资源采取自然粗放经营的方式,重利用,轻建设,重开垦,轻管理,造成草地资源面临严重危机,退化面积已占可利用面积的1/3,并继续在发展,草原生产力下降,产草量与60年代初相比下降了30-50%;草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已严重影响了我国草地畜牧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
治理“三化”,提高草地综合利用和促进畜牧经济发展,改善人民食物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摆在我国畜牧业科技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在当今我国粮食与饲料日益紧缺的情况下,狠抓草地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更具有战略意义。
二、我国发展畜牧业的区域优势
1.我国有草地面积六十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7%,是耕地面积的三点七倍,森林面积的三点一倍,占全世界草地面积的14%,与澳大利亚、苏联和美国的草地面积相近。
2.我国天然草地上分布的牡草和饲用植物约有五、六千种,其中北方约有三千种,南方有四千余种。
世界上大部分栽培的优良枚草,我国都有分布。
三、我国畜牧业经济产值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
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第一产业总产值的34%,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就有1亿多人。
从表中可以看出,从2003年到2012年十年中,畜牧业的产量在不断增加,和上表相结合,可以得知,虽然家畜数量没有变化,但是产量却在增加,说明了我国畜牧业水平在不断的上升。
四、与世界畜牧业大国对比
同比世界各国的畜牧业产值,美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一半:西欧各国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大都超过1/2,如德国占61%,法国占70%以上.英国占60%以上;北欧则以畜牧业为主,丹麦、瑞典是欧洲肉奶及其制品的供应基地;东欧国家也重视发展畜牧业,苏俄独联体、捷克的畜牧业比重均占50%以上,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占45%左右;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60%和80%。
一些发展中国家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也在逐步增长,一般也在20%以上。
中国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2003年占32.13%到2012年占30.40%,远远小于发达国家所占的比重。
1、猪
全世界猪的平均出栏率为129%,其中澳大利亚最高188. 4%,而我国仅为124. 8%,比世界平均数低4. 2%。
全世界2012年养猪头数和产肉量分别为9. 12708亿头和8843万t,我国为4. 29102亿头和3985万t。
我国养猪头数占全世界养猪数的46.9%,而产肉量却占全世界产肉量的45. 0%。
2、牛
肉牛,全世界肉牛的平均出栏率为20. 5%,意大利最高61. 4 %,我国为30. 8%,比世界平均数高10. 3%。
牛饲养头均产肉量全世界42 kg,意大利最高154 kg,我国45 kg(比世界平均数高3kg)。
奶牛,平均每头年产奶量全世界平均为2071 kg,美国最高8043 kg,而我国为1541 kg。
我国比世界平均数低530 kg,
差距较大。
3、羊
绵羊,头均酮体重全世界平均15kg,美国最高30 kg,我国为12 kg(比世界平均数低3 kg)山羊,全世界头均酮体重12 kg,菲律宾最高30 kg,我国为13 kg,比世界平均数高1 kg 。
4、鸡
全世界鸡平均每只年产蛋为3. 4 kg ,德国最高8. 7 kg,我国5 kg,比世界平均数高1. 6 kg;全世界鸡平均年产肉4. 4 kg,澳大利亚最高7. 1 kg,我国3. 3 kg比世界平均数低1. 1 kg。
5、人均肉、奶、蛋占有量
全世界人均肉类(包括猪肉、牛肉、羊肉、禽肉和其它畜肉)占有量为37. 8 kg(其中猪肉14. 8 kg),丹麦最高人均380 kg,我国人均46. 9 kg(其中猪肉占31. 5 kg ),虽略高于世界平均数9. 1 kg,但牛、羊、禽肉人均占有量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数。
全世界人均奶(包括乳牛奶、水牛奶和羊奶)占有量为93. 8kg,新西兰最高2970. 7 kg(丹麦857. 6 kg),我国人均8. 4 kg比世界人均数低85. 4 kg。
全世界人均蛋占有量为9. 0 kg,荷兰最高40. 9 kg,我国人均17. 0kg,比世界平均数高8. 0 kg 。
五、我国畜牧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1、畜牧业成本高
如今饲料价格上涨较快,导致畜牧业成本增加,使农民养殖户望而却步。
2、忽视选育优种
许多养殖户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不进行选育优种,所以畜禽生长较慢、自然抗性差、繁殖率低,导致养殖经济效益低。
3、资金不到位
银行支持和政策扶持还有所欠缺,导致许多养殖户无处贷款,限制了畜牧业规模化的发展。
4、科技人员缺乏
畜牧业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对选种、选址、建立圈舍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而基层却缺乏这类专业化人才,从而影响了畜牧业发展。
5、产业化程度低
大多数养殖户和生产企业停留在初级水平上,存在着畜牧产业分散,组织化、标准化生产程度低,信息交流共享差,深度加工层次低等特点。
6、质量安全保降体系不健全
如今质量已成为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但近年来,由于动物疫病频繁发生,影响了畜产品的质量,限制了出口和内销,造成了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
此外,由于利益的驱使和观念的淡薄,滥用违禁药品和抗生素的情况普遍存在.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药物残留备受人们的关注。
所以要采取科学的办法来解决以上问题,提高畜产品的质量,保证食品安全。
7、畜牧业市场化缓慢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畜牧业产品在品质、包装、品牌等方面有很大的差距,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8、信息传输集道不畅通
没有建立完善的畜牧业信息系统平台,不能使生产与需求信息及时共享,
导致供给过剩与需求短缺等供需不平衡现象发生。
9、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
不能及时处理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粪便、污水、饲料,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六、解决的对策
1、建立标准化的畜产品生产
目前,丹麦、新西兰、瑞典等国在畜产品生产上建立了统一的标准。
但由于国情、生活习惯等差异,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畜产品质量标准。
因此,要根据我国畜产品所要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建立适合的标准,围绕其畜产品质盘标准,从饲料生产、畜牧流程、屠宰加工、上市销售等环节进行严格控制,生产低污染、低药物残留的畜产品。
2、完善畜牧业生产的各项管理
科学地分析国内外畜禽产品的供需形势,优化、调整畜的生产。
参照发达国家,做好我国畜牧业所需的饲料监测、畜牧业生产的防疫等工作。
同时。
加强对饲料添加剂和兽医药品的监督管理,杜绝含有瘦肉精等添加物的畜产品出现。
3、加强畜牧龙头企业的影响力
相对于丹麦、新西兰等畜牧业大国,我国畜牧业龙头企业较少。
龙头企业的作用不可忽视:其具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拥有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可以生产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产品。
所以优质的畜牧业龙头企业可以带动一个地区甚至是一个国家的畜牧业快速发展。
4、发展生态养殖与环境控制
饲料添加剂是畜牧业的首要污染源.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影响作物生长,更严重的是对肉品食用人群造成严重的影响。
此外,不经处理的粪尿和其产生的有害气体,会导致传染病、寄生虫等污染,对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所以,应将畜牧业产生的优质有机肥用于种植业,再将种植业生产的绿色饲料用于畜牧业,以减少污染,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广燕,安晓宁.世界奶业发展的特点与经验.世界农业,2001
[2]张志文.世界主要国家畜牧生产统计资料.中国畜牧杂志,1996.
[3]张金枝、刘小峰.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前景与养殖动态.浙江畜牧兽医,2006年第一期
[4]童万亨.加快发展农区商品畜牧业.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1988年10期
[5]严瑞珍,周志祥.试论我国的农业生产结构.农业现代化研究.1980年03期
[6]张科人、薛明.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概况及其前景.科学中国人.1999年04期
[7]朱丕荣 .世界畜牧业发展趋向.农业展望.2009-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