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散距离及宽度

合集下载

商业疏散宽度距离及计算公式

商业疏散宽度距离及计算公式

商业疏散宽度距离及计算公式
一、商业疏散宽度距离
商业疏散宽度距离是指商业区疏散宽度的距离,主要用于安全逃生和
紧急疏散期间,以避免出现拥挤和挤压等危险情况。

在紧急事件发生后,
大量商业面积内的消费者和游客都会集中在一小块区域,不能很好地疏散,尤其是在一些狭窄的商业区气流不易流通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拥挤的情况,导致逃生和汇集的时间变长,最终出现严重的人身伤害。

由此可见,
安全疏散宽度距离对紧急疏散期间的安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保障
消费者和游客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

二、商业疏散宽度距离计算公式
疏散宽度距离的计算公式(1)为:
X=r·C。

其中,x表示疏散宽度距离;r表示安全疏散系数;c表示当前室内
密度。

根据GF55-2024《建筑安全性评价规范》对室内疏散宽度距离的要求,当安全疏散系数r为3时,室内密度c可取0.55~0.75人/m2,疏散宽度
距离取值范围为1.65~2.25m。

当安全疏散系数r为4时,疏散宽度距离取值范围为2.2~3.0m,此
时室内密度c可取0.335~0.575人/m2
(2)商业疏散宽度距离的计算公式为:
X=[(ln(N)-1)/A]·C
其中,x表示疏散宽度距离,n表示建筑物内当前人数,A表示安全疏散系数。

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要求

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要求

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要求1.1安全疏散距离(或通道最大长度):指从房间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

表一、高层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距离①敞开式外廊建筑的房间门至外部出口楼梯的最大距离可按本表增加5.00m。

②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物,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本表规定增加25%。

1.2通道宽度要求1.2.1多层建筑楼梯和走道的净宽指标(m/百人)见下表:1.2.2高层建筑楼梯和走道的净宽度指标为1m/100人。

其中,首层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见下表:1.3一般设置要求1.3.1楼梯间及消防前室内不应附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非封闭的电梯井、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

1.3.2疏散走道内不应设置阶梯、门槛、门垛、管道等突出物,以免影响疏散。

1.3.3通道的墙面、顶棚、地面的装修应为A级不燃材料。

同时,走道与房间隔墙应砌至梁、极底部并全部现实所有空隙。

2.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2.1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且应分散布置。

2.2出口处不得设正门槛、台阶,采用卷帘门、转门、吊门和侧拉门。

2.3营业、使用时间安全出口不应上锁、阻塞、堆物。

2.4公共场所、观念厅的入场门、太平门宽度不应小于1.4m。

3.应急照明灯的设置要求3.1设置范围:单层、多层公共建筑、乙丙类高层厂房、人防工程和高层民用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火灾事故照明灯。

3.1.1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避难层(间)。

3.1.2配电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排烟机房、供消防用电的蓄电池室、自备发电机房、电话总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其它房间。

3.1.3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商场营业厅、演播室等人员密集的场所。

3.1.4人员密集且建筑面积超过的300m2地下室。

3.1.5公共建筑内的疏散走道和居住建筑内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3.2设置要求:3.2.1疏散用的应急照明灯,其地面最低照度不应低于0.5勒克斯。

消防安全疏散条件

消防安全疏散条件

消防安全疏散条件消防安全疏散条件涉及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主要条件:1.疏散宽度:应保证不出现拥堵现象。

每层的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百人宽度指标规定计算确定。

2.安全出口数量:每个防火分区必须设有至少两个安全出口,疏散出口应分散布置。

3.疏散距离:必须满足室内最远点到房门,房门到最近安全出口或楼梯间的行走距离限制。

4.疏散方向:应尽量为双向疏散,减少袋形走道的设置。

5.疏散楼梯:选用合适的疏散楼梯形式,楼梯间应为安全的区域,不受烟火的侵袭。

6.地下安全疏散:通向地下室的楼梯间不得与地上楼梯相连,如果必须相连时,应采用防火墙分隔,通过防火门出入。

7.清晰的空间高度:在清晰的空间高度内为人员疏散提供引导。

8.特殊场所安全疏散: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疏散门不应设置门槛,其净宽度不应小于1.4m,且紧靠门口内外各1.4m的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

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室外疏散通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3.0m,并应直接通向宽敞地带。

9.消防安全标识:安全出口、楼梯间、疏散走道应当设置疏散照明灯具和保持视觉连续性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

每间培训室、集体宿舍应当配备不少于2个应急手电,及与培训学员人数相当的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并在明显部位张贴疏散示意图。

10.防火门设置:安全疏散门应当向疏散方向开启,不得使用转门、卷帘门、推拉门、折叠门和设置金属栅栏。

11.集体宿舍要求:集体宿舍中两个单床长边之间的距离不能小于0.6米,两排床或床与墙之间的走道宽度不应小于1.2米。

总的来说,消防安全疏散条件涉及建筑设计、安全标识、安全出口设置、特殊场所安全要求等多个方面,旨在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安全地撤离建筑物。

安全疏散距离设计

安全疏散距离设计

安全疏散距离设计安全疏散距离设计是指建筑物内最远处到外部出口或楼梯最大允许距离的设计,这是建筑防火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和用途,安全疏散距离的设计标准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疏散距离设计标准:对于一、二级耐火等级的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距离应满足以下要求:房间内最远点至该房间门的距离不应大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自室内最远点至门洞的距离的1.2倍。

楼梯间门至楼梯间内最远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m。

医院病房部分的安全疏散距离应满足以下要求:医院病房部分24m,教学楼、旅馆、展览楼、医院其他部分30m,其他40m。

对于高层和地下建筑,双向疏散时,托幼25m,医疗、学校35m,其他40m;袋形走道时,托幼、医疗20m,学校、其他22m;开敞外廊时增加5m,设自动喷淋时加25%。

非封闭楼梯间时,双向疏散减5m,袋形走道减2m。

对于非高层建筑(一、二级耐火、封闭楼梯间):双向疏散时:托幼25m,医疗、学校35m,其他40m。

袋形走道时:托幼、医疗20m,学校、其他22m。

开敞外廊时增加5m,设自动喷淋时加25%。

非封闭楼梯间时,双向疏散减5m,袋形走道减2m。

楼梯底层应设直接对外的出口,层数不超过4层时,可将对外出口布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m处。

任何情况下,房间最远点到房门的距离不应超过袋形走道时的规定最大疏散距离,即20m~22m。

对于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下表的规定。

注:1 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其安全性能有所提高,所以建筑物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上表的规定增加25%。

2 敞开式外廊通风、采光、降温等方面情况较好,对安全疏散有利,所以建筑内开向敞开式外廊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可按上表的规定增加5m。

即,对于一座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且符合设置敞开式外廊或敞开楼梯间的要求时,其疏散距离是先增加25%后,再进行增减。

注册消防工程师疏散距离及宽度完结篇

注册消防工程师疏散距离及宽度完结篇

表3.7.4 厂房内任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m)3.7.5 厂房内疏散楼梯、走道、门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3.7.5的规定计算确定。

但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10m,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40m,门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0.90m。

当每层疏散人数不相等时,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应分层计算,下层楼梯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上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疏散人数计算。

首层外门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上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疏散人数计算,且该门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1.20m。

汽车库疏散距离及宽度1、汽车库室内任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不应超过45m,当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其距离不应超过60m,对于单层或设在建筑物首层的汽车库,室内任一点至室外出口的距离不应超过60m。

人防疏散宽度及距离1、走道、楼梯安全出口起步宽度。

商场、娱乐及健身:1.(4、5、6),分楼梯、单面、双面。

医院:1.(3、4、5),分楼梯、单面、双面。

旅馆餐厅:1.(1、2、3),分楼梯、单面、双面。

其它:1.1和1.2,无双面。

2、每个防火分区具体计算.高差与室外地坪≤10米,0.75米/每百人。

高差与室外地坪>10米,或人员密集厅、室及歌舞娱乐场所,均为1.0米/每百人。

3、疏散距离医院、旅馆及其它工程,等同高层民建。

普通室内到门15米,观众厅、餐厅、展览厅、营业厅、阅览室及多功能厅为30米。

住宅疏散宽度及距离1、住宅建筑的户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经计算确定,且户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和首层疏散外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0m。

建筑高度不大于18m的住宅中一边设置栏杆的疏散楼梯,其净宽度不应小于1.0m。

表住宅建筑直通疏散走道的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m)注:1 开向敞开式外廊的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直线距离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5m。

商业疏散宽度距离及计算公式

商业疏散宽度距离及计算公式

商业疏散宽度距离及计算公式商业疏散宽度、距离和计算公式是商业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它们与人员疏散和安全密切相关。

在商业建筑设计中,商业疏散宽度和距离的计算方法与建筑物的种类、面积和人员容量有关,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商业疏散宽度、距离和计算公式。

1.计算所需时间:根据建筑物人员的流量估算疏散时间。

一般情况下,商业建筑内部的人员密度不应超过每平方米1.5人。

2.确定疏散宽度:商业疏散宽度的计算公式为:商业疏散宽度=疏散时间/(每分钟疏散人数/60)。

商业疏散距离指的是商业建筑内部的人员在进行疏散时所需移动的距离。

商业疏散距离的计算也是基于建筑物的人员数量、人员密度和建筑物的类型。

1.确定建筑物类型:商业建筑可分为三类,即低层(小于等于12层)、中层(大于12层且小于50层)和高层(大于等于50层)。

2.计算疏散距离:商业疏散距离的计算公式不同于不同的建筑物类型。

一般情况下,商业建筑内部的人员密度不应超过每平方米2人。

-对于低层建筑,商业疏散距离的计算公式为:疏散距离=人员数量×0.4米。

-对于中层建筑,商业疏散距离的计算公式为:疏散距离=人员数量×0.6米。

-对于高层建筑,商业疏散距离的计算公式为:疏散距离=人员数量×0.8米。

需要注意的是,商业疏散距离的计算公式是根据疏散所需时间、人员密度和建筑物类型来确定的。

综上所述,商业疏散宽度、距离及计算公式是商业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参数。

合理的商业疏散宽度和距离设计可以保障商业建筑内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

商业疏散宽度和距离的计算方法根据人员数量、人员密度和建筑物类型而定,设计人员需要准确计算并进行合理设计,以确保商业建筑的人员疏散安全。

安全疏散距离

安全疏散距离

安全疏散距离1、非高层建筑(一、二级耐火、封闭楼梯间):双向疏散时:托幼25m,医疗、学校35m,其他40m。

袋形走道时:托幼、医疗20m。

学校、其他22m。

开敞外廊时增加5m,设自动喷淋时加25%。

非封闭楼梯间时,双向疏散减5m,袋形走道减2m。

楼梯底层应设直接对外的出口,层数不超过4层时,可将对外出口布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m处。

任何情况下,房间最远点到房门的距离不应超过袋形走道时的规定最大疏散距离,即20m~22m。

2、高层和地下建筑:双向疏散时:医院病房部分24m,教学楼、旅馆、展览楼、医院其他部分30m,其他40m。

袋形走道时:医院病房部分12m,教学楼、旅馆、展览楼、医院其他部分15m,其他20m。

地上人员集中的大厅(观众厅、展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阅览室等)内任一点到最近疏散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m;其他房间不宜超过15m。

地下车库疏散距离不大干45m,自动喷淋时不大于60m;底层车库疏散距离不大于60m。

疏散宽度:1、除规范另有规定者外,建筑中的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以及房间疏散门的各自总宽度应经计算确定。

安全出口、房间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不超过6层的单元式住宅,当疏散楼梯的一边设置栏杆时,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m。

2、剧院、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疏散门、安全出口的各自总宽度,应根据其通过人数和疏散净宽度指标计算确定。

观众厅内疏散走道的净宽度应按每100人不小于的净宽度计算,且不应小于1m;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每100人所需的各自总宽度,平坡地面的门和走道,阶梯地面的门、走道以及楼梯;体育馆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自总宽度,应按每100人~计算确定;耐火等级为一二级的学校、商店、办公楼、候车(船)室、民航候机厅、展览厅、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等非高层民用建筑中的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以及房间疏散门,每100人净宽度不应小于:地上一、二层;地上三层及与地面出入口地面的高差不超过10m的地下建筑;地上四层、四层以上各层及与地面出入口地面的高差超过10m的地下建筑 1m;人员密集的厅、室以及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其疏散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m计算确定;录像厅、放映厅的疏散人数应按该场所的建筑面积人/m2计算确定;其它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疏散人数应按该场所的建筑面积人/m2计算确定;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建筑面积乘以面积折算值和疏散人数换算系数计算。

办公楼疏散距离的要求

办公楼疏散距离的要求

办公楼疏散距离的要求在建筑安全管理中,办公楼的疏散距离是一个重要指标。

疏散距离的要求旨在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办公楼内的员工和访客可以迅速安全地离开建筑物,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发生。

1. 疏散距离的定义疏散距离是指从办公楼内任意一点到达最近的安全出口的距离。

安全出口包括楼梯、应急通道、疏散门等。

疏散距离的要求通常由建筑法规和消防规范来规定。

2. 疏散距离的计算疏散距离的计算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人员密度、疏散通道的宽度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疏散距离的计算可以采用以下公式:疏散距离 = 疏散时间× 人员疏散速度。

其中,疏散时间是指从紧急情况发生到所有人员撤离完毕所需的时间,人员疏散速度是指人员从安全出口疏散的速度。

3. 疏散距离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建筑物用途和规模,疏散距离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办公楼的疏散距离要求如下:(1) 办公楼内的疏散距离应尽量短,以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撤离。

(2) 疏散通道的宽度应满足人员疏散的需要,一般不应小于 1.2米。

(3) 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得存放障碍物或堵塞出口。

(4) 疏散通道的标识应清晰可见,以便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找到安全出口。

(5) 办公楼内的疏散通道应设置应急照明,以确保在断电或烟雾弥漫等情况下能够正常疏散。

(6) 办公楼内的安全出口应设置报警装置,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够及时通知人员撤离。

4. 疏散距离的应对措施为了满足疏散距离的要求,办公楼管理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合理规划建筑物的布局,确保疏散通道的设置合理、流畅。

(2) 定期组织疏散演练,提高员工的疏散意识和应对能力。

(3) 安装监控系统和报警装置,及时发现和处理紧急情况。

(4) 提供培训和参考资料,使员工了解疏散路线和应急措施。

(5) 定期检查和维护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确保其畅通可用。

(6) 加强消防设施的建设,包括灭火器、喷淋系统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控制火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7.5 厂房内疏散楼梯、走道、门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
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3.7.5的规定计算确定。

但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10m,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40m,门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0.90m。

当每层疏散人数不相等时,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应分层计算,下层楼梯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上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疏散人数计算。

首层外门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上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疏散人数计算,且该门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 1.20m。

汽车库疏散距离及宽度1、汽车库室内任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不应超过45m,当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其距离不应超过60m,对于单层或设在建筑物首层的汽车库,室内任一点至室外出口的距离不应超过60m。

人防疏散宽度及距离
1、走道、楼梯安全出口起步宽度。

商场、娱乐及健身:1.(4、5、6),分楼梯、单面、双面。

医院:1.(3、4、5),分楼梯、单面、双面。

旅馆餐厅:1.(1、2、3),分楼梯、单面、双面。

其它:1.1和1.2,无双面。

2、每个防火分区具体计算.
高差与室外地坪≤10米,0.75米/每百人。

高差与室外地坪>10米,或人员密集厅、室及歌舞娱乐场所,均为1.0米/每百人。

3、 疏散距离医院、旅馆及其它工程,等同高层民建。

普通室内到门 15 米,观众厅、
餐厅、展览厅、营业厅、阅览室及多功能厅为 30 米。

住宅疏散宽度及距离
1、 住宅建筑的户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经计算确 定,且户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不应小于 0.90m ,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和首层疏散 外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 1.10m 。

建筑高度不大于 18m 的住宅中一边设置栏杆的疏散 楼梯,其净宽度不应小于 1.0m 。

2 直通疏散走道的户门至最近敞开楼梯间的直线距离,当户门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
时,应按本表的规定减少 5m ;当户门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应按本表的规 定减少 2m 。

3 住宅建筑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 25%。

4 跃廊式住宅的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应从户门算起,小楼梯的一段距离可
按其水平投影长度的 1.50 倍计算。

2 楼梯间应在首层直通室外,或在首层采用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 前室。

层数不超过 4 层时,可将直通室外的门设置在离楼梯间不大于 15m 处;
3
户内任一点至直通疏散走道的户门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表 5.5.29 规定的袋 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直线距离。

注:跃层式住宅,户内楼梯的距离可按其梯段水平投影长度的 1.50 倍计算。

民用公 建疏散距离
增加5m。

2、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敞开楼梯间的直线距离,当房间位于两个楼
梯间之间时,应按本表的规定减少5m;当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应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m。

3、建筑物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
25%。

4、房间内任一点至房间直通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表规定的袋
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厂房没有优惠;要建筑物内部全部设置,才有优惠。

2、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疏散门或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
能厅、餐厅、营业厅等,其室内任一点至最近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30m;当疏散门不能直通室外地面或疏散楼梯间时,应采用长度不大于10m的疏散走道通至最近的安全出口。

当该场所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室内任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安全疏散距离可分别增加25%。

表5.5.18 高层公共建筑内楼梯间的首层疏散门、首层疏散外门、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
1、 ,疏 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 1.10m 。

2、 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疏散门不应设置门槛,其净宽度不应小于
1.40m ,且紧靠门口内外各 1.40m 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

表 5.5.21-1 公建每层的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每 100 人最小疏
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 100 人不小 于 1.00m 计算确定;
2、 地下或半地下人员密集的厅、室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其房间疏散门、 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 100 人不小 于 1.00m 计算确定;
3、 首层外门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建筑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确定,不供 其他楼层人员疏散的外门,可按本层的疏散人数计算确定;
4、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中录像厅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厅、室的建筑面积按
不小于 1.0 人/m
计算;其他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厅、室的 建筑面积按不小于 0.5 人/m 计算;
5、 有固定座位的场所,其疏散人数可按实际座位数的 1.1 倍计算;
6、 展览厅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展览厅的建筑面积和人员密度计算,展览厅内的
人员密度不宜小于 0.75 人/m ;
2 2 2

1、观众厅内疏散走道的净宽度应按每 100 人不小于 0.60m 计算,且不应小于 1.00m ;边走道的净宽度不宜小于 0.80m 。

布置疏散走道时,横走道之间的座位排数不宜超过 20 排;纵走道之间的座位数:剧 场、电影院、礼堂等,每排不宜超过 22 个;体育馆,每排不宜超过 26 个;前后排座椅 的排距不小于 0.90m 时,可增加 1.0 倍,但不得超过
50 个;仅一侧有纵走道时,座位 数应减少一半;
1、 30%
确定。

2、 人防丁戊类商店人数减半。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