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移植修复四肢大段骨缺损

合集下载

带血管蒂腓骨移植治疗四肢创伤性长段骨缺损

带血管蒂腓骨移植治疗四肢创伤性长段骨缺损

应 用显 微 外 科 技 术 进 行 修 复 。 临床 效 果 良好 。 该科 f l 2 o o 5 年6 月一 合 。 设 计 需要切 取 的腓 骨长 度 , 通 常要 比测量 的骨 质缺 损 长度
1 . 2 . 2 腓骨瓣、 腓骨皮瓣 的切取及注意事项 ① 在气囊 止血带控
制 下进 行手 术 , 取 健 侧 小 腿 外 侧 切 口, 从 腓骨长、 短 肌 和 比 目鱼 肌
方法 ; 如行游离移 植同时合并有血管 缺损, 则根据腓 动静脉与受
区血管 吻合时缺 损 长度 , 在 健 侧 小 腿 内侧 切 取 足 够 长 度 的 大 隐
择 期手术术 前准备 : 术 前伤 口全 部控 制感 染 , 患肢 行动脉造
伤1 9 例, 重物砸5 例, 机器致伤l 例。 骨 缺 损长 度 6 ~ 1 8 . 5 c m, 合 并长 段 血管 损 伤2 例, 合并 软组 织 缺 损1 0 例, 软组 织 缺 损面
积2 e m ×4 . 5 c m-6 . 3 c m ×1 0 c m, 修 复方 法 选 择 , 带 血 管 蒂
4 7 1 0 0 2 ; 2 . 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长沙
4 1 0 0 0 0
【 摘 要】 目的 观 察 带 血管 蒂腓 骨 移 植 治 疗 四 肢创 伤性 长段 骨 缺 损 的疗 效 及 临床 应 用 价 值 。 方 法 采 用带 血 管 蒂腓 骨 移 植 治 疗 四肢 创 伤 性 长 段 骨 缺 损 患 者 2 5 例。 男2 O 例, 女5 例, 骨 缺 损 长度 平 均 1 0 . 5 c m, 切 取 腓 骨 长 度 平均 1 5 . 6 c m。 结 果 所 有患 者 切 口
本 组2 5 例, 男2 0 例, 女5 例。 年龄 l 6 — 5 5 岁。 创伤 原 因: 车 祸

急症一期腓骨胫骨化治疗ⅢC型胫骨开放性骨折伴大段缺损

急症一期腓骨胫骨化治疗ⅢC型胫骨开放性骨折伴大段缺损
参 考 文 献
1 Parrnaksizoglu F,Cansu E,Unal MB,et a 1.Acute emergency tibialization of the
fib ̄a:reconstruction of a Ynassive tibial defect in a type mc open factureEJ ̄.
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的另一种方法是利 用同侧 带血 管蒂 腓 骨 转 移 ,称 为 腓 骨 胫 骨 化 (tibialization of the fibula)。需将腓骨近 远端截骨 ,利用 Ilizarov技术逐 渐将 整段腓骨转移到胫 骨大 段缺 损 区,桥 接胫 骨缺 损。该方 法主要操作步骤是利用附着在外 固定架上 的橄榄 状珠形 固定针 ,逐渐牵 引腓 骨至 胫骨 大段缺 损 区。移植 之后腓 骨与胫骨之间形成 偏心连 接 ,还需增 加游 离骨移 植来增 强愈合后 的稳定性 。
需进 入手术室 即可使广 大患儿 得到及 时治疗 ,同时可 根 据实际工作需要选 择更 换石 膏 固定 时间 ,不影 响最终 治 疗效果。对 于从未就诊 的大年龄 CCF患儿 ,只要经过 规 范 的 Ponseti疗法治疗 ,仍然是方便可行的。
参 考 文 献
1 Dobbs MB,Nunley R,Schoenecker PL Long-term follow-up of patients with
Parmaksizoglu等报告 的病 例骨缺 损面 积太大 ,以致 难 以用常规骨移植或带血管 的游离髂 骨移植 方法进行 修 复 ,而且对侧腓骨有粉碎性骨 折 ,已不 适宜用作对侧 带血 管的游离腓骨移植 。由于伤 肢损 伤严重 ,采用局 部 节段 性骨转移和应 急性缩 短小腿 ,日后 再行 逐渐延 长 的方法 也不适宜 ,因为清 创和去 除失活 组织后 发现 残存 的胫骨 质量较差 。尽管胫骨 损伤 如此严 重 ,但 同侧腓 骨仅 在远

固骼生材料修复四肢骨折骨缺损:植骨融合效应

固骼生材料修复四肢骨折骨缺损:植骨融合效应

固骼生材料修复四肢骨折骨缺损:植骨融合效应杜思橦;杨京春【摘要】背景:新型骨修复材料固骼生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临床修复骨缺损可以发挥出良好的键合性,有效促进软组织及骨组织的键合。

<br> 目的:分析固骼生材料修复四肢骨折所致骨缺损的临床效果。

<br> 方法:纳入67例四肢骨折致骨缺损患者,其中男37例,女30例,年龄17-81岁,均实施固骼生材料修复治疗。

修复后3 d,检测血常规、心肾功能及血清学补体C3、补体C4、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等水平;修复后随访12个月,X射线观察植骨融合效果。

<br>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病例,各项实验室指标未见明显异常,未发生任何排斥和非特异炎症反应,植骨区未出现不适感或者异常症状;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呈骨性愈合,植骨不融合1例,可能不融合1例,不确定融合2例,可能融合33例,坚强融合30例,植骨融合率为94%。

表明采用固骼生材料修复四肢骨折所致骨缺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修复效果良好,植骨融合率高。

%BACKGROUND:As a new kind of bone repair material, NovaBone has a unique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good biocompatibility. It has a good binding role in the clinical repair of bone defects, so as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bonding of soft tissue and bone tissue. <br>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ovaBone in the repair of bone defects due to limb fractures. <br> METHODS: Sixty-seven patients with bone defectsdue to limb fractures were enroled, 37 males and 30 females, aged 17-81 years. Al the patients underwent NovaBone repair. Three days after repair, routine blood test, heart and kidney function, serum complement C3,complement C4, immunoglobulin G, immunoglobulin A, immunoglobulin M were detected; 12 months after repair, X-ray observation was performed for bone graft fusion effect. <br> RESULTS AND CONCLUSION:Al patients presented with stage I healing, and there was no incision infection, rejection or non-specific inflammation. Patients felt no discomfort or developed symptoms in the bone graft region. Laboratory indexes showed no abnormity. At 12 months after treatment, bony union was seen in al patients, and there was 1 case of nonunion, 1 case of possible nonunion, 2 cases of uncertain nonunion, 33 cases of possible union, 30 cases of strong union, with a bone fusion rate of 94%.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NovaBone materials for repair of bone defect due to limb fractures have good biocompatibility and obtain good clinical effect.【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5(000)038【总页数】5页(P6121-6125)【关键词】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固骼生材料;四肢骨折;骨缺损;植骨融合【作者】杜思橦;杨京春【作者单位】北京积水潭医院特需一病房,北京市 100035;北京积水潭医院特需一病房,北京市 100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文章亮点:试验采用固骼生材料修复四肢骨折所致骨缺损,未发生炎症反应及肝肾损害等,说明固骼生是一种具有良好安全性的骨移植材料;随访X射线观察结果显示,在材料生物活性的影响下,达到了良好的骨缺损修复效果,植骨融合率高。

仿松质骨生物活性人工骨修复兔尺骨大段缺损的动态实验研究

仿松质骨生物活性人工骨修复兔尺骨大段缺损的动态实验研究
svedeec nplc u og ne neg af. i f ti a eofa t e ousbo r t
【 y wo d 】 Cacu h do e h sh t; l g n Bo es b t t; su n ie r g Ke r s lim y r g np o p ae Col e ; n u si e Tis ee gn ei a u t n
clu y rgnp op ae cl g ncmp s e rd cdb aj gMe i n c. T c .C —Ld. e o sFv w Z a n b a im h do e h sht /ol e o oi s o u e yN ni dc eS i& eh. o t. t d ie c a t p n i M h Ne — el dr — a a
i d n Si r gMeii c & Tc. o Ld, 0Xi h oR .N j gN w & Hi eh ooyZ n, a i , 1 0 1 C ia n ce . eh C . t 1 n u d a i e , . g , n n g Tc nlg oe N n n 2 0 6 , hn. h jg
.hn ; a— Ci Nn a
C r sodn u o: i l . e + 6 05 5 6 9 0 Fx + 6 0 5 5 6 9 1 E m ia des h qnl t@ d o o ln or p n i at rHU Qn i T l 8 — 2 — 8 10  ̄ a: 8 — 2 — 8 1 0  ̄ — al d rs: uigi h y m , r o) e g h gu : u ct
p op a /ol e m oi smi t gcn e o s o e rd cdb aj gMeiie c. T c . o. t.o l e sdt rp ima— h sh t cl gnc p se t i cl u n ou e yN ni dc i& eh C . d cud e ar s e a o t i an a l b p n nS L bu oe

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的应用进展

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的应用进展

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的应用进展邓子文;黄东【摘要】同种异体骨来源广泛,其形态、大小不受限制,具有良好的骨传导作用,可提供一定强度力学支撑.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现已广泛应用于严重四肢创伤、骨肿瘤切除、脊柱病变等导致的大段骨缺损的修复,已成功修复重建四肢大段骨缺损,并应用于骨肿瘤切除的保肢治疗等.但同种异体骨移植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免疫排斥反应、感染、骨吸收、骨不愈合等.虽然,目前理论上同种异体骨复合免疫抑制剂、自体干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等可减少上述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其细胞及分子水平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7(057)032【总页数】3页(P98-100)【关键词】骨骼移植手术;同种异体骨;骨缺损;骨修复【作者】邓子文;黄东【作者单位】广东医科大学,广东湛江 524023;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3严重创伤、感染及骨肿瘤切除均可导致大段骨缺损,自体骨移植被视为骨缺损修复的“金标准”,但供区并发症如感染、疼痛、感觉障碍及二次损伤等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1,2];且当骨缺损范围较大时,自体骨移植往往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近年来骨组织工程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但目前仅用于动物和体外实验,且骨组织工程材料不能产生与人体自然骨组织等同的良好并且稳定的血管组织,是临床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3]。

同种异体骨来源广泛,其形态、大小不受限制,具有良好的骨传导作用,临床应用日益增多。

本文就国内外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1.1 在四肢创伤后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随着社会工业化、交通事业的发展,高能量损伤导致的大段骨缺损愈发多见。

大段同种异体骨修复重建此类骨缺损显示出其优越性,如大小不受限、骨传导作用良好、具有一定强度的力学支撑等,可为实现功能重建提供基础[4]。

Venkatramani等[5]采用改良Capanna技术(改良的游离腓骨瓣嵌入同种异体骨技术)移植修复大段创伤后股骨远端骨缺损6例,术后随访7~24个月、平均15个月;结果6例患者术后6个月移植骨达到骨性愈合,可完全负重行走;其中1例术后出现深部感染,抗生素治疗3个月,术后随访18个月仍可见一窦道,但异体骨两端与宿主骨可见融合,腓骨两端在无手术干预的情况下也自然愈合。

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大段骨缺损的术后护理

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大段骨缺损的术后护理

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大段骨缺损的术后护理摘要:目的探讨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大段骨缺损的术后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8—2015-08采用骨搬运技术治疗的下肢大段骨缺损59例临床资料,总结术后护理经验。

结果59例均获得平均25(13~48)个月随访。

未出现再次骨折、神经血管损伤患者。

出现膝关节受限23例,踝关节受限22例,断端不愈合11例,对线不良8例,皮肤软组织嵌顿7例,钉道感染7例,疼痛难以耐受4例,固定钉松动3例,成骨不良2例。

并发症经过手术调整和积极护理均得到对症治疗,未出现不良反应和严重后果。

结论骨搬运技术是治疗下肢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但术后护理也较复杂。

术前积极宣教,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

术后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预防并发症发生。

如出现并发症,积极护理。

而骨搬运患者出院后患者及其家属较高的依从性是手术效果达到预期目标的保证。

关键词:下肢;大段骨缺损;骨搬运技术;护理工伤、交通事故等高能量损伤可导致下肢长管状骨粉碎性骨折,骨折清创后常遗留大段骨质缺损;骨肿瘤切除术中,为防止肿瘤细胞扩散,常需大范围切除肿瘤周围骨质;创伤后胫骨骨髓炎及感染导致骨折经久不愈合,必须切除感染骨段,反复清创后遗留大段骨缺损。

临床上对于>4 cm的骨缺损,即使采用带血管骨移植治疗,骨折愈合后骨质强度较差,发生再次骨折的风险很高[1]。

骨搬运技术是此类患者的治疗方式之一,该技术通过牵拉成骨,移动游离的健康骨块并使之与原正常骨组织之间成骨,骨块在搬移的过程中使通过部位出现连续的骨痂而形成新的骨组织,最终填充骨缺损[2-3]。

笔者总结自2013-08—2015-08采用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大段骨缺损59例的术后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9例,男42例,女17例;年龄26~67岁,平均43岁。

股骨骨缺损10例,其中左侧5例,[右侧5例]。

胫骨骨缺损49例,其中左侧20例,右侧29例。

同种异体骨移植与自体骨移植修复四肢粉碎性骨折:骨性愈合及骨活性比较

同种异体骨移植与自体骨移植修复四肢粉碎性骨折:骨性愈合及骨活性比较

同种异体骨移植与自体骨移植修复四肢粉碎性骨折:骨性愈合及骨活性比较杜辉;付勤【摘要】背景:骨移植是一种治疗四肢粉碎性骨折常用的方法,并且可以选择同种异体骨移植或者自体骨移植,两种骨移植方法各有优缺点。

目的:对比同种异体骨移植与自体骨移植修复四肢粉碎性骨折在骨性愈合及骨活性方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四肢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骨移植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对照组采用自体骨移植修复。

观察两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及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并进行比较。

结果与结论: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及骨性愈合时间分别为(5.8±1.2)周、(5.8±1.5)个月,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及骨性愈合时间分别为(6.1±1.3)周、(6.1±0.8)个月,两组间骨折愈合时间及骨性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为(10.45±1.53),(13.58±1.69)μg/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

表明同种异体骨移植与自体骨移植修复四肢粉碎性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自体骨移植在促进骨骼愈合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BACKGROUND:Bone grafting is a commonly used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limb comminuted fractures, including alogenic bone transplantation and autologous bone grafting, both of which have their own merit and demeri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bone alograft and autograft in repairing limb comminuted fractures from the aspects of bone healing and bone activity. 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clinical data of 49 cases of limb fractures which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logenic bone transplantation) andobservation group (autologous bone grafting) according to treatment methods. Clinical healing time, bony union time, and bone 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ND CONCLUSION:The bone healing time and bony union time were (5.8±1.2) weeks and (5.8±1.5) months, respectivel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6.1±1.3) weeks and (6.1±0.8) months, respectively, in the control group,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The bone 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ies were (10.45±1.53) μg/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13.58±1.69) μg/L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as a marked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both of alogenic bone transplantation and autologous bone grafting can achieve good results in the repair of limb comminuted fractures, but the autologous bone grafting has certain advantages in the promotion of bone healing ability.【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5(000)008【总页数】5页(P1206-1210)【关键词】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四肢骨折;粉碎性骨折;同种异体骨移植;自体骨移植【作者】杜辉;付勤【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辽宁省沈阳市 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辽宁省沈阳市 1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文章亮点:1在临床骨移植过程中自体骨具有无排斥和取材方便及成骨能力强等诸多优点,但治疗过程中也会导致一定二次创伤的出现,并有可能会因为取骨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出现;而且,受到患者自身实际情况及骨折创伤严重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在所需骨量方面也会受到较大的限制。

骨组织工程研究的新进展:修复骨缺损的完美技术

骨组织工程研究的新进展:修复骨缺损的完美技术

骨组织工程研究的新进展:修复骨缺损的完美技术李凯【摘要】骨组织工程自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为临床上骨缺损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纵观骨组织工程研究的二十多年里,其构成的三大要素:种子细胞方面、支架材料方面和组织构建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距离组织工程骨在临床中正式使用尚有一定距离,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就目前骨组织工程研究的现状及最新进展作一综述.%Bone tissue engineering has developed rapidly since the 1980s and brought new hope for the treatment of bone defects. Throughout twenty years, the three major elements of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seed cells, scaffolds and organizations to build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However, there is still certain distance for tissue engineered bone to be used officially in clinic.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status of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are reviewed.【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2(009)018【总页数】3页(P15-17)【关键词】骨组织工程;骨缺损;研究进展【作者】李凯【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2临床上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骨缺损很常见,然而修复骨缺损的惟一方法是通过骨移植来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吻合血管的骨移植(一般的骨折愈合过程)
异体骨移植 复合骨移植 异种骨移植 组织工程化骨移植
各种骨移植方法
自体骨移植
游离骨移植 带血管骨移植 带血管骨膜移植 带血管的骨关节移植
游离骨移植
爬行替代 可加速骨愈合 修复小段或腔隙性骨缺损
肱骨近段骨巨细胞瘤
吻合血管的移植骨的血供监测
料,新血管以出芽方式长入组织工程化人工骨中形成了类 似带血管蒂的人工骨
骨移植种类
Ollier(法国,1830-1900):首次提出“自体、异体、异种骨移植”
自体骨移植
传统骨移植
1908.Axhausen:爬行替代现象的发现
1912.Phemister:爬行替代理论的提出
带蒂骨移植(骨折愈合过程)
行瘤体广泛切除,携带监测皮岛吻合血管的
自体腓骨与长段同种异体骨复合移植术
病例4
病例4
病例4:术中
病例4:切除标本
病例 4术后
病例5
男性,22 岁,左股 骨下段复 发性骨巨 细胞瘤
病例5
病例5:瘤段切除,携带监测皮岛吻合血管的自体腓骨与长
段同种异体骨复合移植
病例5:术后3个月
病例5:术后6个月
自体骨与异体颗粒松质骨
自体骨与骨代用品
大段复合骨移植
特点:吻合血管的大段自体骨-骨折愈合 大段异体骨-即时骨量
优点:促进异体皮质骨哈佛系统再血管 加快异体骨的爬行替代 缩短异体骨与宿主骨的愈合时间 减少异体骨的吸收和感染
复合骨的愈合
病例1
术前X光片
术后1个月X光片
病例1
病例1
术后1个月X光片
X线平片 动脉造影 同位素扫描和闪烁摄影 荧光染色标记 活检
监测皮岛
带监测皮岛的骨移植
常规方法切取移植骨 设计与移植骨血供同源的监测皮岛 移植后血供监测简便、有效
尺骨远端骨囊肿侵及骨 骺,腕关节发育异常
带血管骨膜移植(位)
不导致新的骨缺损 局部转位为主 修复大段骨缺损较困难
带血管的骨关节移植
供区有限 仅适用于部分病例
第二跖趾关节移植重建第一掌指关节
合并软组织缺损的大段骨缺损
骨缺损的修复 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手术方案:复合、组合组织瓣? 手术时机:一期或二期;同期或分期
男,18岁,682651, Gustilo ⅢB
男,28岁,Gustilo ⅢB
GustiloⅢC型严重粉碎性骨折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
骨移植修复四肢大段骨缺损
骨缺损的原因
创伤 感染 先天性 肿瘤性
大段骨缺损的重建方法Fra bibliotek假体置换
骨代用品
(生物性、非生物性):羟基磷灰石、硫酸钙、等
骨移植:
自体骨移植:骨瓣、骨膜瓣 异体骨移植 复合骨移植:自体骨与异体骨、异种骨、骨代用品 异种骨移植 组织工程化骨移植
骨移植的历史
1668.Jacob Van Meekeren (荷兰),狗颅骨修复一士兵的颅骨 缺损,第一例异种骨移植
1820.Philips Vonwalter,环钻取骨进行颅骨缺损原位修复, 第一例自体骨移植
1878.Macewen,当代骨移植的开创者,用异体胫骨修复肱 骨骨髓炎引起的骨缺损
1908.Lexer,首次报道临床骨关节移植结果 1960s.Ilizarov,开创了慢性牵拉骨延长现代技术 1975.Taylor,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 1994.Vacanti,用血管束包裹复合成骨细胞的可降解支架材
病例5:术后13个月
路漫漫其修远兮······
术后3个月X光片
术后6个月X光片
病例1
术后 6个月,骨接 合部已有连续性骨 纹理通过
病例2
病例3:男性11岁,复发性骨纤维结构不良;带监测皮岛的复合骨移植修 复胫骨大段骨缺损,监测皮岛成活,术后3月出现影像学骨愈合,术后8月 下肢及膝关节功能满意,术后11月拆除内固定
病例4
女,22岁,左股骨下段皮质旁骨肉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