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赤峰市元宝山区平庄矿区中学李学东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4.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正确理解理论知识是实验的升华,实验和实践是理论的基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和基因的显隐性之间的关系。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难点: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三、教具准备
课件、相关图片。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显性性状—高茎……D—显性基因
1、相对性状
2、基因
隐性性状—矮茎……d—隐性基因
3、相对性状和显隐性基因组成的对应关系
DD、Dd: 表现显性性状
dd : 表现隐性性状
4、在Dd中,虽然d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会遗传下去。
二、禁止近亲结婚
1、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
2、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及意义。
《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优秀教案

《第三节基因地显性和隐性》学案顺峰中学肖玉玲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地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地一对基因地传递特点.2、说明近亲结婚地危害.二、学习过程:活动一:创设情景1、复习上节课地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地变化(展示图片)2、基因在(),如果不看染色体,只看基因,它是如何传递呢?如: A 双眼皮 a 单眼皮父 AA aa母()()Aa 后代其表现型是(单眼皮或双眼皮)(猜测)活动二: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孟德尔豌豆杂交地实验”(自学)完成下列任务:1、研究对象:.2、探究:.3、如何进行实验?.4、实验结果:(1)杂交一代:(2)杂交二代:.活动三:讨论以下问题:(三分钟,小组合作学习)1、杂种豌豆为什么只表现高地呢?难道控制矮性状地基因(a )没有传给子代吗?2、隐性性状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表现出来呢?3、杂种豌豆地第二代后代为什么高地多矮地少?(尝试用图解分析)活动四:孟德尔对豌豆杂交地实验地解释(学生完成下列任务)1、相对性状可以分为和.本实验中,是显性性状.(讨论为什么?)2、生物地性状是由控制地.当基因组成是,表现为性状.当基因组成是,表现为性状.3、当基因组成是Dd 时,表现出基因控制地性状.只有当基因组成是( )才能表现出矮地性状. 可见,基因可以分为和4、活动五:回顾活动一:完成下列任务.1、通过以上学习,现在你应该知道,Aa 表现出 眼皮了.亲代子代生殖细胞2、例题:如果A控制双眼皮,那么在一个家庭中,如果爸爸是双眼皮,妈妈是双眼皮,生了一个单眼皮地女儿,女儿地基因是 .3、课本练习题:已知面颊上有酒窝与无酒窝是一对相对性状,决定有酒窝地基因(D)是显性基因,决定无酒窝地基因(d)是隐性基因.请问,一对无酒窝地夫妇能生育出有酒窝地子女吗?为什么?活动六:学生阅读教材关于禁止近亲结婚,讨论完成下列任务:1、我国婚姻明确规定:和不能结婚.2、为什么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婚配地医学依据是:()A、近亲婚配其后代必患遗传病B、近亲婚配其后代患隐性遗传病地机会增多C、人类地疾病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地D、近亲婚配与伦理道德不相符合3、林黛玉与贾宝玉结婚地话,是否符合优生优育?活动六:巩固练习1.豌豆地高茎与矮茎是一对性状.将纯种高豌豆和纯种矮豌豆杂交,得到地种子种下后,长出地豌豆是茎,这是因为子代豌豆中控制地基因是显性基因.2.通常用大写地英文字母来表示基因,小写地英文字母来表示基因.3.由于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地疾病,就叫遗传病.4.表兄妹之间不能结婚,从法律上讲是因为表兄妹()A.属于直系血亲B.属于三代以内地旁系血亲C.遗传基因十分接近D.不能优生5.卷舌和不能卷舌是一对相对性状,决定卷舌地基因是显性基因,决定不卷舌地基因是隐性基因.一对不能卷舌地夫妇,他们所生地子女应该是()A.都能卷舌B.都不能卷舌C.有地能卷舌,有地不能卷舌D.卷舌地和不能卷舌地各占一半6关于基因地叙述不正确地是()A.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基因B.一般而言,一对基因控制生物地一种性状C.成对地基因分别位于成对地两条染色体上D.基因是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地小单位7白化病是由隐性致病基因控制地遗传病.一对肤色正常地夫妇生下了一个白化病地孩子,那么这对夫妇地基因组成分别是()A.HH和Hh B.HH和hh C.Hh和Hh D.hh和hh8下列疾病中,不属于遗传病地是()A.苯丙酮尿症B.红绿色盲C.白化病D.败血症9、拓展推理填图:已知:控制豚鼠黑色毛地基因是显性基因(A),控制豚鼠白色毛地基因是隐性基因(a).下图表示豚鼠雌雄各一只,交配生下一只白色小豚鼠.请在下图中地括号里填上相应地基因型.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xHAQX。
(2024年)《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数据收集与分析
01
数据收集
记录亲本、子一代和子二代的性状表现及数量,形成完整的数据记录表
。
02
数据分析方法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如计算性状分离比、进行
卡方检验等。
2024/3/26
03
结果解释与讨论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解释实验现象并验证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正确性。同
时,引导学生探讨实验中的误差来源及改进措施,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
3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概念
2024/3/26
显性基因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通常用大 写英文字母表示。当显性基因存 在时,其控制的性状会表现出来 。
隐性基因
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通常用小 写英文字母表示。当隐性基因纯 合时,其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 来。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概念及其 在遗传中的作用;理解基因型与表现 型之间的关系。
基因型概念
指生物个体所有基因组合的总称,它 反映生物体的遗传构成,即从双亲获 得的全部基因的总和。
基因型分类
根据生物个体中控制同一性状的成对 基因组成来划分,基因型可分为纯合 子和杂合子两类。
2024/3/26
12
表现型概念及影响因素
表现型概念
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分为定性性状和定量性状两类 。
人类遗传病与显隐性关系
一些遗传病与基因的显隐性密切相关,了解 其遗传方式有助于预防和治疗。
28
拓展延伸:前沿科技动态介绍
1 2
基因编辑技术
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能够精确地修改基 因,为治疗遗传病和开发新作物提供了可能。
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第1课时+示范教案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显隐性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显隐性之间的关系。
难点: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显隐性之间的关系。
2.运用图解方式概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三、教学准备教师收集有关孟德尔和豌豆杂交实验的相关视频、图片等。
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有关孟德尔和豌豆杂交实验的资料。
四、相关资源《【生物世界】科学家的故事——孟德尔》知识卡片资源、《【知识探究】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视频资源、《【知识解析】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微课)》视频资源、《【活动设计】预测一对夫妇所生子女的性状表现》活动卡片资源。
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游戏引入:展示两张图片(男、女各一张),让学生们从中找出最为明显的相对性状。
同步复习:1._________控制性状。
(基因)2._________和_________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精子卵细胞)3.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父母体内形成精子与卵细胞的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3对,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只有一半,即23条。
当受精时,形成的受精卵又重合为23对。
)展示图片“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给子代,若AA双眼皮,aa控制单眼皮,那后代会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呢?这类问题的解决,不能靠推测,早在19世纪类似的问题就已被孟德尔通过实验解决了。
【新知讲解】(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1.孟德尔简介展示:【生物世界】科学家的故事——孟德尔,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位遗传学奠基人。
播放演示动画:【知识探究】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上图为素材库中《【知识探究】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演示动画资源截图)引导学生认识杂交实验现象:纯种高茎、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植株全部都是高茎。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说近亲结婚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推理,逐步得出结论。并尝试通过基因显隐性的原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生命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光靠推测,要象科学家一样进行实验
引导学生介绍孟德尔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强调杂种高豌豆与上代高豌豆一样的高
杂种豌豆为什么只表现高的呢?难道控制矮性状的基因(a)没有传给子代吗?
隐性性状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表现出来呢?(可让学生回答)还可以要求学生思考杂种豌豆的后代为什么高的多矮的少?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为什么子一代中没有出现白花植株,难道这一性状在子一代中消失了吗?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遗传规律
细胞,分别只把一对基因的一个传给了受精卵,这样子代的体细胞中,控制一种性状的基因仍然有一对,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仔细阅读讨论得出结论:1.孟德尔选择了容易区别的相对性状作为研究对象,例如高豌豆高约1.8~2.1 m,矮豌豆高约0.2~0.5 m。如果高豌豆控制高度的一对基因是AA,矮豌豆控制高度的基因是aa,两者杂交的后代杂种豌豆会怎样呢?
孟德尔把开红花的植株与开白花的植株杂交,这两个植株叫做亲代,记作P。杂交后产生第一代即子一代F1,其植株全部开红花,没有开白花或其他颜色的花的。此结果不受红花做母本或父本的影响。
复习一种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父母通过精子和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中花的颜色这一性状为例,开红花的植株自花受粉
板书设计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第二章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案

第二章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基因的显、隐性与性状的关系。
2、认同并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了解禁止近亲结婚的必要性。
二、【课前小测】:每空1分,共5分得分:()1、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传递给了子代。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2、基因在细胞里大多有规律地集中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而且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的。
3、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决定着人体可遗传的性状。
4、在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中,每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另一条来自母方,成对的基因也是如此。
因此,后代个体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染色体又恢复了原来染色体的数量,从而保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
三、【新知预习】阅读课文32-34页,完成以下练习。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研究的是的遗传。
2、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如豌豆的高和矮,高是,矮是隐性性状,杂交的后代只表现高不表现矮。
3、在成对的基因中有些还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4、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
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这种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五、【课堂练习】:根据课文32-34页的内容,小组合作完成。
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成对的组控制的。
当基因组成为aa时,表现的是隐性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当基因为AA、Aa时,表现的是所控制的性状。
一般来说,相对性状中占多数的是显性性状,占少数的是隐性性状,如双眼皮和单眼皮中双眼皮是显性性状。
2、请观察豌豆高茎和矮茎基因遗传图,D是高茎基因,d是矮茎基因,并据图填空。
高茎(父本)高茎(母本)(亲代体细胞基因型) Dd Dd(生殖细胞基因型) D d D d(子代表现型)高茎 ( ) 高茎 ( )(子代基因型) ( ) Dd Dd(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子代表现型比例高茎:矮茎=_______:______。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5页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5页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什么是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显隐性之间的关系。
4.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以及语言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认同优生优育,禁止近亲结婚。
二、教学思路设计本节是前两节内容的综合和深入,学生学习了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遗传的实质是基因的遗传,因此新课前进行了新旧知识的链接,出了六到链接题,为学习新内容做好铺垫。
然后又利用多媒体直观的观看染色体、基因在亲子之间的传递,生殖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传递的桥梁,最后利用课本上的“想一想仪一仪”切入主题,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的欲望。
对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实验,以问题推进方式分析实验结果,逐步得出结论。
第一步由豌豆杂交实验初步认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与相对性状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分析子二代自交实验,理解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规律,分析基因组合表现出来的不同性状的原因,激发学生用类比法理解能否卷舌上升理论高度。
由能否卷舌现象过度到”禁止近亲结婚”的教学内容,分析白化病这一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分析“近亲结婚”的危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教学难点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谈话引导法。
四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关于生殖过程中基因的传递图解、有关豌豆杂交实验及隐性遗传病图片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下收集的有关孟德尔的个人事迹及豌豆杂交实验资料。
五、教学过程教师:父母通过精子和卵细胞,分别把一对基因的一个传给了受精卵,这样子代的体细胞中,控制一种性状的基因仍然是一对,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那么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呢?如果AA基因控制父亲的能卷舌和aa基因控制母亲的不能卷舌这一对相对性状,那么受精卵的基因型是Aa型,发育的个体能否卷舌?为什么?学生:能不能卷一半。
[精选]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生物教案)
![[精选]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生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455603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c5.png)
[精选]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生物教案)
一、课题: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显性和隐性基因的概念
(2)初步认识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3)了解基因传递的模式
三、内容:
(一)显性基因
它是指个体特 this only that the company has the best products and services available.
虽然大多数显性基因都是父母传 of town
给孩子,但它们也可以通过一种称为变异的过程而发生变化,这些变异只会影响个体的部分性状,比如头发颜色,肤色等等。
(二)隐性基因
它是指某些基因表现在一个家族中,但不能立即从两个父母那里传递到子女那里。
这些基因称为隐性基因,主要是因为它们没有在个体表现中发挥功能,但它们仍然可以在未来几代繁衍后表现出来。
(三)基因传递的模式
目前,两个最常见的基因传递模式是单倍体和双倍体。
在单倍体传递中,受体只收到一个完整的复制基因,而在双倍体传递中,受体收到两个完整的复制基因。
此外,基因的传递也可以通过表现显性或隐性的基因。
四、教学方法:
(1)实物演示法:将显性和隐性基因模拟成物理模型,使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和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
(2)图表演示法:利用表格图表向学生简明扼要的说明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传递模式;
(3)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引导他们结合实物演示以及图表材料进行讨论,加深理解。
五、教学效果:
通过上述教学方法,学生能够认识显性和隐性基因,了解基因传递的模式,并有能力
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从而拓展知识面和技能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2.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推理,逐步得出结论,并尝试通过基因显隐性的原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3.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教学难点: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
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过程
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2.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只有dd 一种;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有DD 或Dd 两种。
3.体细胞中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如亲代纯种高茎豌豆的体细胞中的成对基因为DD,生殖细胞中的基因就为D 。
4.基因组成是Dd 的,虽然d 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d (隐性基因)并没有受D (显性基因)的影响,还会遗传下去。
高豌豆种下去,后代有高也有矮,并且矮的还和原来的矮豌豆一样的矮,其体内含有矮茎基因。
讨论分析得出:杂种豌豆虽表现出高的性状,但含有控制矮性状的基因,只是未能表
现出来。
杂种高茎
豌豆体内既有高茎
基因,也有矮茎基
因,能够通过性状
表现出来的基因称
为显性基因,被掩
盖的基因称为隐性
基因。
高茎和矮茎
这对相对性状,高
茎就是显性性状,
矮茎为隐性性状。
)
阅读教材,加深理
解
代? 3、高和矮这对性状,谁为显性性状,谁为隐
性性状?
4、隐性性状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表现出来?杂种豌豆的后代为什么高的多矮的 少?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帮助学生理解孟德尔的解释
解决问题:父母是双
眼皮而子女是单眼皮的
原因。
分小组讨论并
回答。
再分析:父母都是双眼皮,为什么生出单眼皮的孩子? 禁止近亲结
婚: 学生回答:有可能。
设疑引起学生的思考:眼皮的单双并不重要,但如果隐性基因控制的是致病的性状会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