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关联词
语文各种关系的关联词运用

各种关系的关联词(一)并列关系: 表示句子或词语之间具有的一种相互关联,或是同时并举,或是同地进行的关系。
1.并存的分句:“既……又……”、“又……又……”、“一面……一面……”、“一边……一边……”、“有的……有的……”、“也……,也……”等。
2.相反相对的分句:“不是……而是……”、“是……不是……”、“有的……有的……”、“一方面……另一方面……”等。
(二)承接关系:要是用来承上启下的也就是承接上文,引起下文。
“(首先)……然后……”、“……便……”、“……就……”、“……接着……”“第一……第二……”等。
(三)递进关系:能够表示在意义上进一层关系的,且有一定逻辑的词语。
递进关系指肯定地表达出前一个分句,接着后一个分句所表达的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表达的意思要更进一层。
具体细分体现在以下两种类型中:“不但……而且……”、“不仅……还……”、“不单……也……”、“不只……并且……”、“不独……还”、“……甚至……”“……更……”等。
(四)因果关系“因为……所以……”、“由于……以致于……”、“由于……因而……”、“之所以……是因为……”“……因此……”等。
(五)转折关系1.弱转折:“其实……”、“实际上……”、“事实上……”、“只是”等。
2.强转折:“虽然……但是……”、“然而……”“不过……”“却……”“不但不……反而……”、等。
(六)条件关系1.充分条件:“只要……就……”、“有……,就有……”、“一旦……就……”等。
2.必要条件:“只有……才……”、“除非……才……”、“不……不……”、“除非……不……”、“必要条件是……”、“必须……”等。
3.周遍条件:“不管……也……”、“不管……都……”、“无论……也……”、“无论……都……”等。
(七)假设关系“如果……就……”、“要是……就……”、“假如……那么……”、“倘若……便……”、“若是……只好……”、“如果……那么……”、“假若……则……”等。
高一语文句间关系知识点

高一语文句间关系知识点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句间关系的问题。
句间关系指的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连接和联系方式。
它是我们理解和把握文章整体意义的重要一环。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高一语文中的句间关系知识点。
1. 并列关系并列关系是指两个或多个并列句之间的关系。
它们之间的联系紧密,没有从属关系。
常见的连接词有“和”、“与”、“或”、“还有”等。
例如:“他喜欢读书,也喜欢写作。
”这句话中,“喜欢读书”和“喜欢写作”是两个并列的句子。
通过并列关系的运用,可以使句子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表达出多个相对独立但又有联系的内容。
2. 递进关系递进关系是指前后两个句子之间的递进推进关系。
常见的连接词有“而且”、“并且”、“不仅如此”等。
例如:“他不仅在学校成绩优秀,而且在社会活动中也表现出色。
”这句话中,“不仅在学校成绩优秀”和“在社会活动中也表现出色”之间存在着递进关系。
通过递进关系的运用,可以使句子之间的层次关系更加明确,使文章的表达更加丰富。
3. 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指前一句与后一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联。
常见的连接词有“因此”、“所以”、“由于”、“因为”等。
例如:“他努力学习,所以考试取得好成绩。
”这句话中,“努力学习”和“考试取得好成绩”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通过因果关系的运用,可以使文章的逻辑更加明晰,使读者能够更清楚地理解作者的论述和观点。
4. 转折关系转折关系是指前一句与后一句之间呈对比或转折的关系。
常见的连接词有“但是”、“然而”、“却”等。
例如:“他虽然很努力,但是并没有取得理想中的成绩。
”这句话中,“很努力”和“并没有取得理想中的成绩”之间存在着转折关系。
通过转折关系的运用,可以使句子之间的对比更加突出,给读者带来新的思考和感受。
5. 让步关系让步关系是指前一句与后一句之间存在着一种让步的关系。
常见的连接词有“虽然”、“尽管”、“虽说”等。
例如:“虽然下雨,他还是坚持跑步。
”这句话中,“下雨”和“他还是坚持跑步”之间存在着让步关系。
高中语文关联词用法

高中语文关联词用法一、辨识关联词1、既然…那么既….又即使…也2、尽管…也不管…也3、不是…就是不是…而是不仅是….而且是4、只有…才只要…就补充说明必要条件:缺少了前句的条件,就不能产生后句的结果;充分条件:具备了前句的条件,就一定能产生后句的结果。
例:无数的事实说明,把全部身心投入进去,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不畏劳苦,百折不回,有可能攀登科学高峰。
(答案:只有……才)。
二、常见关联词的类型1、并列关系:“也……也”、“又……又”、“既……又”、“一方面……另一方面”、“有的……有的”、“不是……而是……”等;2、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仅……还……”、“不但不……反而……”、“连……也……”、“尚且(也)……何况”、“越……越……”等;3、选择关系:不是……就是或者……或者……、是……还是要么……要么……、宁可(宁愿)……也不与其……不如等。
4、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却(但是)”……然而……、……却……等;5、承接关系……接着……、……就……、……于是……、……又……、……便……等。
6、假设关系:“如果……就(那么)”、“倘若(倘使、若)……便(就、那么)”、“要是(要不是)……那么”、“即使(纵然、就算、哪怕)……也”等;7、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无论……还……都”、“不论(不管)……总(不)”等;8、因果关系:“因为……所以”、“由于……因而”、“既然……那么(就)”、“之所以……是因为……”等。
三、连词的误用主要是指关联词语的错误使用。
关联词语是复句的有机部分(单句中也有关联词语)。
一个复句,用不用关联词语,用哪个关联词语,是单用还是成对地配合使用,用在什么位置,都有一定的规则。
关联词语在使用上存在如下毛病。
1、关联词语搭配不当2、关联词语位置不当3、错用关联词语(1)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即使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但同时代的作品总还会有某些共同的特点。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关联词

复句及关联词
判断下面复句的类型:
1. 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选择
2. 我吃饱喝足,坐在沙发上。 连贯 3. 我不是对他说,而是对你说。 并列 4. 他待人诚恳,又心地善良。 并列 5. 只有春天的到来,生活里才能开满鲜花。 条件 6. 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所以很寂静。 因果 7. 要么我们被困难吓倒,要么我们把困难克服。
A、假使 但 却 倘若 但是 就 B、即使 但 也 如果 那么 就 C、虽然 但 却 倘使 但是 却 D、虽然 但 也 如果 可是 而
C
我们从心理学研究认识到,人的思维___决 定于外界客体的作用,_____外界客体并不 直接决定思维,____通过大脑对感性材料进
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
B、可是 纵使
C、因为 虽然 然而 当然 但是 所以
D、然而 虽然
D
青年人富有理想和抱负,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这是青年的特点,也是优点。___需懂得,个 人的抱负不可能孤立地实现,____把同时代 和人民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为,用自己的知 识和本领为祖国为人民服务,___使自身价值 得到充分实现。____脱离时代,脱离人民, 必将一事无成。
里的加工,间接地决定思维。___,思维作 为一种间接的概括性的认识活动,它依靠分
析和综合这两个彼此相反又彼此联系着的认 识过程,____逐步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A、不仅 而 所以 但是 因而
B、即使 但 如果 所以 就
C、虽然 但 而是 因此 而 D、由于 然而 即使 但是 所以
C
行动描写就是让人物来自己表现自己,___ 行动本身最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高尔 基曾经说过:“为了使艺术作品有教育、 说服的力量,____尽可能地使主人公多行 动,少说话。”行动描写___要与人物一系 列的动作,___要注意一些细节描写。
关联词基本分类和用法

关联词基本分类和用法1. 并列关系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相互并列,每个分句各说一件事或同一事件的一个方面。
•常见关联词: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既……又、也、又、还、同时。
•例句:小芳既爱唱歌,又爱跳舞。
2. 选择关系两个分句表达两种情况,从中选一种。
•常见关联词:是……还是、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例句:与其在城里受罪,不如回到乡下爷爷那儿去。
3. 转折关系后面分句的意思是前面分句意思的转折。
•常见关联词:可是、但是、虽然……可是、尽管……还、虽然……但是、却、不过、然而、只是。
•例句:虽然他年纪大了,但是行动十分麻利。
4. 因果关系前面(或后面)的分句说明原因,后面(或前面)的分句说明结论或结果。
•常见关联词:因此、因为……所以、既然……就、由于……因此、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
•例句:因为他真正下了苦功,所以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5. 条件关系前面分句提出条件,后面分句表示结果。
•常见关联词: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除非……才。
•例句:只要刻苦努力,成功的道路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6. 递进关系后面分句比前面分句意思更进一步。
•常见关联词:不但……而且、不仅……还、不但……还、更、尤其、甚至。
•例句: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7. 假设关系前面分句提出假设,后面分句表示结果。
•常见关联词:如果……就、要是……就、即使……也、哪怕……也。
•例句:如果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
8. 取舍关系取舍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宁可……也不、与其……不如。
•例句:桑娜宁可自己多受苦,也要照顾西蒙的两个孩子。
•关联词专项训练训练一1.我们宁可把轮船停在港口,也不冒着狂风暴雨前进。
2.只有从小学好本领,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出力。
3.鲁迅既是伟大的文学家,又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4.即使今天下雨了,我们也要去探望李老师。
高中语文关联词用法

辨识关联词一、辨识关联词1、既然…那么既….又即使…也3、尽管…也不管…也3、不是…就是不是…而是不仅是….而且是4、只有…才只要…就补充说明⏹必要条件:缺少了前句的条件,就不能产生后句的结果;⏹充分条件:具备了前句的条件,就一定能产生后句的结果。
例:无数的事实说明,把全部身心投入进去,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不畏劳苦,百折不回,有可能攀登科学高峰。
(答案:只有……才)。
二、常见关联词的类型1、并列关系:“也……也”、“又……又”、“既……又”、“一方面……另一方面”、“有的……有的”、“不是……而是……”等;2、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仅……还……”、“连……也……”、“尚且(也)……何况”、“越……越……”“不但不……反而……”、(否定句中,不但只能与“反而”搭配)等;3、选择关系:“不是……就是”“或者……或者……”、“是……还是……”“要么……要么……、”“宁可(宁愿)……也不”“与其……不如”等。
4、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却(但是)”“……然而……”、“……却……”等。
5、承接关系……接着……、……就……、……于是……、……又……、……便……等。
6、假设关系:“如果……就(那么)”、“倘若(倘使、若)……便(就、那么)”、“要是(要不是)……那么”、“即使(纵然、就算、哪怕)……也”等;7、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无论……还……都”、“不论(不管)……总(不)”等;8、因果关系:“因为……所以”、“由于……因而”、“既然……那么(就)”、“之所以……是因为……”等。
三、连词的误用⏹主要是指关联词语的错误使用。
关联词语是复句的有机部分(单句中也有关联词语)。
一个复句,用不用关联词语,用哪个关联词语,是单用还是成对地配合使用,用在什么位置,都有一定的规则。
关联词语在使用上存在如下毛病。
1、关联词语搭配不当2、关联词语位置不当3、错用关联词语1、关联词语搭配不当(1)为学生减负,不仅是学校单方面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事,因此必须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
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关联词

关联词语【考点讲解】一、考查形式多以选择题或判断题的形式考查。
二、知识讲解(一)高中语文关联词语定义关联词语是复句中用来联结分句与分句,标明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的词语。
它有如下特点:第一:作为联结分句、标明关系的词语,关联词语总是标明抽象的关系,可以作为某类复句的特定的形式标志。
第二:关联词语性质复杂,能在复句中起关联作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类:1、连词。
连词是用来做关联词语的主要词类,但并非所有连词都能充当关联词。
有的连词不能连接分句,不能连接分句的连词当然不能做关联词;有的连词能连接分句,但如果在某个句子中连接的不是分句,它也不是关联词。
2、副词。
某些副词可充当关联词。
但如果在某个句子中连接的不是分句,它也不是关联词。
起关联作用的副词仍旧保留原有的修饰作用。
3、有些短语也可以充当关联词语,如“一方面”、“另一方面”。
4、关系类型: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假设、条件、因果等。
(二)关联词语分类1、并列关系并列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这些分句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它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
(1)并列复句常由分句直接组合而成。
(2)并列复句有时借助关联词语组合。
并列复句分为三类:平列并列:平列并列表示相关的几件事情或几个方面同时并存。
对照并列:对照并列表示两种情况或两件事情相对或相反。
解注并列:常用关联词有“这就是说、换句话说”等关联词有: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那么⋯⋯那么、既然⋯⋯又、一边⋯⋯一边、也、又、还、同时、⋯⋯又⋯⋯又⋯⋯、⋯⋯一面⋯⋯一面⋯⋯、⋯⋯有时⋯⋯有时⋯⋯、⋯⋯一会儿⋯⋯一会儿⋯⋯、⋯⋯既⋯⋯又⋯⋯。
2、选择关系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分列几种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
常用“与其⋯⋯孰如”、“其⋯⋯其”、“非⋯⋯则”、“且”、“抑”、“将”等关联词语,也有不用关联词语的。
几个分句分别说明几种不同的情况,并表示从中有所取舍。
选择复句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已定选择和未定选择。
关联词知识点整理

关联词知识点整理关联词是用于连接两个或多个句子或句子的成分,表示它们之间存在某种关系的词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关联词知识点:1、并列关系:表示两个或多个句子或成分是平等的关系,它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
常见的关联词包括“和”、“而且”、“又”、“也”等。
例如:他喜欢读书和运动。
2、转折关系:表示两个句子或成分之间存在对立或矛盾的关系,即一个句子表达正面意思,另一个句子表达反面意思。
常见的关联词包括“但是”、“然而”、“尽管”等。
例如:他很努力,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
3、条件关系:表示一个句子或成分是另一个句子或成分的条件,即只有当某个条件满足时,另一个句子或成分才能成立。
常见的关联词包括“如果”、“假如”、“只有”等。
例如:如果你想成功,就必须努力工作。
4、递进关系:表示一个句子或成分是另一个句子或成分的进一步说明或加强,即第二个句子比第一个句子更进一步。
常见的关联词包括“而且”、“甚至”、“更”、“还”等。
例如:他很喜欢音乐,而且还会弹钢琴。
5、假设关系:表示一个句子或成分是另一个句子或成分的假设条件,即第二个句子是在第一个句子的基础上进行的假设。
常见的关联词包括“假如”、“要是”、“如果”等。
例如:假如你有钱,你会去哪儿旅游?6、选择关系:表示两个或多个句子或成分之间存在选择关系,即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但是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来表达意思。
常见的关联词包括“或者”、“还是”、“与其”等。
例如:你要喝茶还是咖啡?7、因果关系:表示两个句子或成分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一个句子或成分是另一个句子或成分的原因或结果。
常见的关联词包括“因为”、“所以”、“导致”、“因此”等。
例如:因为天气不好,所以航班延误了。
以上是常见的关联词知识点整理,它们在汉语中非常常用,掌握它们的用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得道多助》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短文,讲述了如何获得成功、实现梦想的道理。
文章以“得道多助”为题,通过讲述不同人物、不同情境下的故事,阐述了“得道多助”这个重要的人生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联词语【考点讲解】一、考查形式多以选择题或判断题的形式考查。
二、知识讲解(一)高中语文关联词语定义关联词语是复句中用来联结分句与分句,标明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的词语。
它有如下特点:第一:作为联结分句、标明关系的词语,关联词语总是标明抽象的关系,可以作为某类复句的特定的形式标志。
第二:关联词语性质复杂,能在复句中起关联作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类:1、连词。
连词是用来做关联词语的主要词类,但并非所有连词都能充当关联词。
有的连词不能连接分句,不能连接分句的连词当然不能做关联词;有的连词能连接分句,但如果在某个句子中连接的不是分句,它也不是关联词。
2、副词。
某些副词可充当关联词。
但如果在某个句子中连接的不是分句,它也不是关联词。
起关联作用的副词仍旧保留原有的修饰作用。
3、有些短语也可以充当关联词语,如“一方面”、“另一方面”。
4、关系类型: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假设、条件、因果等。
(二)关联词语分类1、并列关系并列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这些分句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它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
(1)并列复句常由分句直接组合而成。
(2)并列复句有时借助关联词语组合。
并列复句分为三类:平列并列:平列并列表示相关的几件事情或几个方面同时并存。
对照并列:对照并列表示两种情况或两件事情相对或相反。
解注并列:常用关联词有“这就是说、换句话说”等关联词有: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那么……那么、既然……又、一边……一边、也、又、还、同时、……又……又……、……一面……一面……、……有时……有时……、……一会儿……一会儿……、……既……又……。
2、选择关系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分列几种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
常用“与其……孰如”、“其……其”、“非……则”、“且”、“抑”、“将”等关联词语,也有不用关联词语的。
几个分句分别说明几种不同的情况,并表示从中有所取舍。
选择复句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已定选择和未定选择。
关联词有:是……还是、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决)不、……不是……就是……、……或是……或是……、……宁可……也不……、……还是……。
3、转折关系转折复句中(又叫主从关系复句),前面的分句说出一个意思,后面的分句则说出与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
转折复句的特点(1)句法结构上互不包含。
(2)关联词语是复句重要的语法标志。
(3)停顿是复句分句和分句之间的重要标志关联词有:可是、但是、虽然……可是、虽然……但是、尽管……还、虽然(虽是、虽说、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却)、却、不过、然而、只是、不是…而是…、尽管……可是……、虽然……但是……、……却……、……然而……。
4、因果关系指正句和偏句之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的句子。
偏句说明原因,正句说明结果。
一般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
因果复句分为说明因果句和推论因果句两类。
关联词有:因此、因为……所以、既然……就、因为(由于)……所以(因此、因而)、之所以……是因为、既然(既)……就(便、则、那么)、因为……所以……、由于……因此……、既然……那么……。
5、条件关系条件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
偏句提出一种真实或假设的条件,正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
条件复句分为一般条件句和无条件句两类偏句提出条件,正句指出这种条件产生的结果。
一般条件句又可分为充足条件句和必要条件句。
(1)充足条件句:偏句是正句的充足条件,正句表示这种充足条件所产生的结果。
(2)必要条件句:偏句是正句成立的必要条件,缺少了必要条件,正句提出的结果就无法成立。
无条件句:偏句排除一切条件,正句表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产生同样的结果,不以偏句的条件变化为依据。
无条件句必须成对使用关联词语,常用的合用关联词语有:“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总)(总是)”等关联词有:只要……就、只有……才、凡是……都、不管……总、只有……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也……。
6、递进关系递进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相连,后面分句所表示的意思比前面分句更进一层。
分句之间的顺序固定,不能随意变动。
递进的类型(1)一般递进:复句的两个分句都表示肯定。
一般递进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而且、并且、甚至、更、还、不但/不仅/不光/非但……而且/还/也/又/更、不但/不但不…反而/相反还“等;(2)衬托递进:前面分句表示否定,是后面分句的衬托,后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
衬托递进关系常用“尚且、何况、反而、尚且……何况、别说……连/就是”表示。
关联词有:不但……还、不仅……还、除了……还有、不但……而且、不但(不仅、不光)……而且(并且)、不但……还(也、又、更)、何况、而且、况且、尤其、甚至、……不但……而且……、……不仅……还……、……不但不……反而……、……连……也……、……何况……、……甚至……。
7、假设关系假设复句,一般由两个有假设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产生的结果。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假如”“假若”“倘若”“要是”等,它们常和副词“那么”“就”“便”等配合使用。
假设复句分为一致假设复句和让步假设复句两种类型。
(1)一致假设复句:指分句所表示的假设和结果是一致的,如果假设成立,结果就成立。
一致假设复句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单用:“就、那就、那么、那、则、便、的话”合用:“如果(假设、假如、假若、假使、倘若、倘使、要是、若是、若、万一)……就(那就、那么、那、则、便)”。
(2)让步假设复句前一分句先提出一种假设的事实,并且退一步承认这种假设的真实性,后一分句转而述说相反或相对的意思。
让步假设复句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单用:“也、还”;合用:“即使(即便、就是、就算、纵使、纵然、哪怕)……也(还)“再……也”。
(3)一致假设与让步假设的区别一致假设与让步假设的区别在于:一致假设中条件和结果总是一致的,而让步假设则不强调一致;一致假设的偏句重在假设,而让步假设中偏句被当作一种事实陈述,假设的意味较轻。
关联词有:如果……就、要是……就、即使……也、哪怕……也、如果(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那么(就)、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也(仍然、还是)、如果……就……、假使……便……、要是……那么……。
8、取舍关系关联词有:宁可……也不、与其……不如。
承接关系中的关联词有:……一……就……、……首先……然后……、……便……、……于是……、……才……、……接着……(三)、复句中关联词语运用的常见毛病关联词语是复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清晰地显示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和语法关系,使语意表达得严密而有条理,因此组织复句时要十分重视关联词语的运用。
下面是复句中关联词语运用的常见毛病。
1、关联词语残缺关联词语残缺在复句中,如缺少了必要的关联词,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就表达不清,句子的语气就不顺畅。
例如:(1)只要想想先烈的英勇献身的事迹,我们面前的困难不在话下。
(2)虽然我们的工作还赶不上先进单位,我们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干出好成绩来。
(3)一个人犯错误有时是难免的,不要重犯过去的错误,不要明知故犯。
例(1)的第二分句“不”字前应添上“就”,与第一分句中的“只要”相呼应,构成条件关系。
例(2)的第二分句头上应添上“但(是)”,与第一分句中的“虽然”相呼应,构成转折关系例(3)是个二重复句,第一与第二、三分句为第一层,是转折关系,第二与第三分句为第二层,是递进关系,因此须在第二分句头上添上“但是”,第三分句头上添上“更”。
2、关联词语误用所谓误用,是指本来应该用关联词语甲的,却用了乙,结果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
例如:(4)我们在各项工作中,首先要有埋头苦干的精神,然后要有科学分析的头脑,发扬巧干精神。
(5)你们连队刚入伍不到一年的新战士枪法就那么准,况且你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
(6)你是三好生,何况又是语文科代表,这份语文试卷一定不成问题吧。
例(4)的第一分句与第二、三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而不是一先一后的承接关系,因此应该改为“既……又……”。
如果要强调第二、第三分句的内容,则也可以改为“不但……而且……”,构成递进关系。
例(5)(6)中的“况且”和“何况”应对调。
这两个连词都能表示递进关系,但具体用法是有区别的:(1)“何况”,是通过对比更加逼进一层,表示甲这样,乙更是这样;或者甲都不能如此,乙当然就更不能如此。
“况且”,只是在举出的理由之外,再追加或补充一层新的理由,相当于口语中的“再说”。
(2)用“况且”的分句大都是陈述语气,用“何况”的分句大都是反问语气。
3、关联词语滥用分句间逻辑关系比较明显的复句,或者口语中的复句,关联词语能省略的就该省略。
滥用关联词语,会使语言显得罗唆、生硬。
例如:(7)因为天气凉了,所以要多穿点衣服。
(8)虽然半年已经过去了,但是人们洗澡难、理发难等问题还没有解决。
因此大家意见很大。
例(7)(8)中加粗的关联词语应该删去,删去后语句反而简洁明快,因为它们的因果关系和转折关系原本就比较明显,且又都是口语化的句子。
还有一种滥用的情况是,复句中已经有了正确的关联词语,却偏要加上一个表示另一种关系的关联词语。
例如:(9)我喜欢唱歌,但也喜欢跳舞。
(10)你既然知道做错了,因此就应当赶快纠正。
例(9)是并列复句,后一分句已经有了关联词语“也”表示并列,再加上“但”就是滥用了。
例(10)是推论因果复句,后一分句用“就”与前一分句“既然”相呼应,再在“就”字前加上“因此”(表示另一种因果--说明因果)也属于滥用。
4、关联词语搭配关联词语的搭配方式习惯上是固定的,如“只要……就……”、“只有……才……”、“尽管……但(是)……”、“不管……也(都、总)……”等等。
如果搭配错了,语意就不流畅,就令人费解。
例如:(11)只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身体才会强壮起来。
(12)尽管任务多么艰巨,我们也要按时完成。
(13)不管任务十分艰巨,但我们也要按时完成。
例(11)应将“才”改为“就”,表示充分条件。
要是将“只要”改为“只有”,那是不对的。
因为“只有……才……”表示唯一条件,排斥了其他条件,而事实上,别的条件如体力劳动等,也能使人的身体强壮起来。
例(12)(13)中的“尽管”和“不管”应该对调。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不管……也……”表示无条件关系,“不管”后面的语词通常是不确定的、有选择的,常用“或(者)”“还是”等连词以及“怎样”“怎么”“多么”“多少”等疑问代词:“尽管……但(是)……”表示转折关系,“尽管”后面的词语应该是确定的、没有选择性的,只能说“尽管这样(那样)”,不能说“尽管怎样(怎么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