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变化规律及流行
中国服饰的变化

从古至今,服装的变化服装是社会政治气候、经济基础的晴雨表。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政治的发展,人们的衣服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们的衣服从古代到现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我就具体介绍一下我们的服装从古至今的变化1、秦汉时代在中国服色是一个重要阶段,也就是将阴阳五行思想渗进服色思想中,秦朝国祚甚短,因此除了秦始皇规定服色外,一般的服色应是沿袭战国时代的习惯。
也就是说,经济方面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政治、文化的发展影响很深,五行、战国时期的文化,影响了秦汉时期的服饰、着装。
男服服饰秦始皇规定的大礼服是上衣下裳同为黑色祭服并规定衣色以黑为最上,又规定,三品以上的官员着绿袍一般庶人着白袍。
女服服饰秦始皇喜欢宫中的嫔妃穿着漂亮的及以华丽为上。
由于他减去礼学,对于嫔妃的服色,是以迎合他个人喜好为主。
不过基本上仍受五行思想支配。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两种形式:一为汉族服式,承袭秦汉遗制;一为少数民族服饰,袭北方习俗。
汉族男子的服饰,主要有衫。
衫和袍在样式上有明显的区别,照汉代习俗,凡称为袍的,袖端应当收敛,并装有祛口。
而衫子却不需施祛,袖口宽敞。
衫由于不受衣祛等部约束,魏晋服装日趋宽博,成为风俗,并一直影响到南北朝服饰,上自王公名士,下及黎庶百姓,都以宽衫大袖,褒衣博带为尚。
从传世绘画作品及出土的人物图像中,都可以看出这种情况。
除衫子以外,男子服装还有袍襦,下裳多穿裤裙。
可以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服装也是受到了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经济方面,中国开始与西北、北方的联系日渐频繁,经济贸易联系日渐密切,政治方面、文化方面,同时也受到了影响,中国与少数民族的联系,使得在保留传统的服饰的条件下,又借鉴了少数民族的服饰,使得中国的衣服种类开始多样化3、唐朝时期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尤其是贞观、开元年间,政治气候宽松,人们安居乐业。
唐朝的京师长安,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同时也是东西文化交流的中心。
在古城西安,雁塔晨钟、草堂烟雾、灞柳风雪、骊山晚照、华岳仙掌、碑林石刻仿佛还萦绕着袅袅的盛唐之音。
四季衣物的变化描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四季衣物的变化描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四季衣物的变化描述是对不同季节穿着衣物的特点和变化进行描述和解析。
随着季节的更替,天气和气候条件不同,我们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衣物来适应不同的环境。
这篇文章将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为基准,深入描述每个季节的衣物变化。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每个季节的变化,包括材质、颜色和款式等方面。
此外,我们也将探讨衣物选择与季节的关系,以及四季衣物变化的必要性。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将能够了解到在不同季节如何选择适合的衣物,以保证舒适度和时尚感。
在四季变换之际,对于衣物的选择与搭配,我们可以根据季节变化的特点来进行取舍,让自己保持在最佳状态。
文章将通过对不同季节衣物变化的描述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季节变换带来的衣物需求变化。
同时,我们也将强调衣物选择与季节的关系,提供一些建议和实用的指导,帮助读者在不同季节保持时尚和舒适。
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四季衣物变化的必要性,并且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文章的组织和布局方式,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逻辑。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描述:文章结构部分的目的是介绍本篇文章的整体组织架构,提供读者一个清晰的框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阅读全文。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对四季衣物的变化进行了概述,简单介绍了这一话题的背景和重要性。
然后,引言明确了文章的目的,即描述四季衣物的变化,以及分析衣物选择与季节的关系。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主要分为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四个部分,分别描述了不同季节衣物的变化。
每个季节的衣物变化又分为不同的子主题,例如春季衣物变化中包括轻薄面料和明亮色彩。
这些子主题将逐一进行描述,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不同季节衣物的特点和变化。
结论部分是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和归纳,首先强调了四季衣物变化的必要性,然后探讨了衣物选择与季节的关系。
中国服饰的变迁-PPT课件

西装仿佛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宣言
1989-2019 全面开放
喇叭裤
讲求牌子 Nike黄金时期
松糕鞋
鸭舌帽
不再稀罕“的确良”纯棉的文化衫火了
• 2019~2009 多元生活连体衣裤愈演愈烈源自巴 尔 曼 宽 肩 西 装
罗马鞋
正统混搭
还有这种。。。
你觉得上面两位新娘子谁更好看呢? 说说你的理由
中国服饰的变 迁
• 近代妇女袄裙 三十年代初,旗袍已经盛行。 当时的样式变化主要集中在领、袖及长度 等方面。先流行高领,领子越高越时髦, 即使在盛夏,薄如蝉翼的旗袍也必配上高 耸及耳的硬领。渐而又流行低领,领子越 低越“摩登”,当低到实在无法再低的时 候,干脆就穿起没有领子的旗袍。袖子的 变化也是如此,时儿流行长的,长过手腕 ; 时儿流行短的,短至露肘。本图为彩绣高 领长袄、马面裙(传世实物)
1949-1959 激情岁月
• 1949年,新中 国的服饰路开 始形成,从前 被视为身份地 位象征的的西 装革履和刺绣 旗袍被深深埋 藏了。而能穿 上中山装和列 宁服的才是人 们心目中羡慕 的对象。
毛 式 中 山 装
列宁装是女装,是当时英姿飒爽的 时尚先锋
工装背带裤是新时尚
军便装与列宁装
喇叭裤 上世纪80年代初,喇叭裤是一种所向披靡的时尚。
红裙子 上世纪80年代,《街上流行红裙子》大受追捧,一时间,色彩鲜艳 的裙子成为大街小巷的女性追求时尚的标志。这是1986年,北京街头几 位穿着裙装的姑娘在聊天。
霹雳舞、霹雳手套、霹雳舞服装
经典的蓝色白条纹的运动衣 世界范围崇尚健美的影响,84年后,我国掀起了运动服热。曾经风 靡一时的蓝色白条纹的运动衫。
1969-1979 奇装风潮
70年代初知青插队的工作装
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

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
1、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第一阶段,由于外来文化的传入以及崇洋习气的熏染,中西合壁,土洋并存成为这一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
2、进入近现代以后,服饰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由拘谨、保守、呆析等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3、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20世纪上半叶仍然流行。
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成为男子的礼服之一;
4、西装的传入和流行对中国服饰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山装就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综合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定名为中山装。
此后几十年,中山装大为流行,成中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
5、晚清普通女子的装着宽松肥大,遮盖了女子的曲线,接触西式服装后,人们的审美观重大变化,女性服饰开始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的方向发展,20世纪20年代之后,人们吸收西式服饰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6、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以列宁装和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一度受到青;
7、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民众服饰的式样的颜色趋于单调,军装和“干部装”盛行,蓝黑白成为服饰的主要颜色;
8、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对服饰的要求开始由穿暖向穿的好过渡,款式新颖的服装层出不穷,中国服饰从封闭走向开放。
中国近代服饰变化

原始
现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0~70年代:特征— 蓝、灰、绿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色调
60代中期以后,随着中苏关系的 恶化,女性不再穿“列宁服”。 而绿军装是这一时期的时装。
传入中国
自设计了中山装
鸦片战争后,服装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 到新中国的成立
特征: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
女装:旗袍(新式与旧式)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旗袍吸收西洋服装特点、不断改进而定型
旗袍展示了东方女人的柔美 旗袍闻名世界被称作 Chinese dress
第二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改革开放前
特征:由于政治上的影响,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50年代: 工农装流行---体现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体现了新中国的政权性质。
苏式服装流行---列宁装 布拉吉
五十年代: “列宁装”
五十年代: “布拉吉”连衣裙
列宁装 布拉吉 ----苏式服装为什么流行 ?
建国初期,中国人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处处以苏联为仿效 对象,连老百姓的曰常生活也处处受到了苏联“老大哥”的影响。 当时的中国女性服装除了美观功能之外,还表达这种政治倾向,具
鸦 片 战 争 前
鸦片战争前,清代男装是长袍 马褂,早先是富贵人家才穿 的服饰,到后来普遍了,变 成全国的一般服饰。
满族妇女穿旗袍,早期 是宽宽大大的,一般 都穿长度到脚的宽长 袍,有点笨拙,外面 再罩一件像背心的坎 肩(也称小马夹);
男装: 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鸦片战争前 长袍,马褂
鸦片战争后,西装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亲
服装变化规律及流行

• 以上三种流行模式,与各自的流行环境有着 密切的关系,但无论是哪种模式,其过程都 是渐变的。正如前面所述,一种新样式的服 装首先在流行革新者中产生,他们是流行的 创造者或最早采用流行的人,之后通过流行 指导者的传播和扩散,被流行追随者模仿和 接受,将流行推向高潮,当大多数人开始放 弃流行样式时,流行迟滞者才开始采用。
• 20世纪50年代,圆领衫 开始印上了鲜艳夺目的 图案,结果印有图案的 汗衫在市场上被抢购一 空。从此,印有各种图 案、文字的汗衫风行世 界,经久不衰。
• 1934年在电影《一夜风流》中由于女主角克 劳戴特·拷贝特脱去外衣只剩内衣的镜头,在 当时引起了疯狂购买仿制其服装的热潮。
• 自上而下式也称滴下过程(Trickleˉdown Theory,Drip down Theory德国社会学家、 新 康 德 派 哲 学 家 西 梅 尔 Georg Simmel , 1858~1918,于20世纪初提出该理论), 是指某种新的样式或穿着方式首先产生于社 会上层,社会下层的人通过模仿社会上层人 的行为举止、衣着服饰而形成流行。
流行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关
• 黑子小 ,淡色,女性化
3.服装的流行
• 服装中的流行是指在服装领域里占据上风 的主流服装的流行现象。 1)服装流行的形式 • 自上而下的形式 • 自下而上的形式 • 平行移动的形式
• 服装流行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现代社会 中,影响服装流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社会的 经济、文化、政治、科学技术水平、当代艺术 思潮,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等都会对服装流行 的形成、规模和时间长短产生不同程度影响。
3.面料
A.女性化时期
⑴薄、软、弹、滑,无凹凸不平感 • 中期以后,挺爽 ⑵代表织物:单绉、派力司、双绉。 • 中期:杨柳绉、乔其纱等上等细布,亚麻 布,巴厘纱,点子花薄纱 ⑶印花纹样:纤巧、绘画风格 • 佩斯利涡旋花,水珠纹样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服饰变化

红裙子
八十年代流行的是五颜六色,红色裙子 和白色衬衣比较迎合当代女性们的潮流
喇叭裤
特点:腿上窄下宽,从膝盖以下逐渐张开,裤口的尺寸明显大于膝盖的尺寸,形成喇叭 状特点:低腰短裆,紧裹屁股,裤长一般盖住鞋跟,走起路来,兼有扫地的功能。
电影《少林寺》
牛仔裤
牛仔裤在82开始流行
80年代初的中国,它被当作过于 前卫、过于颓废的服装风格而被 主流社会拒绝。
旗袍
个性服饰
混搭服饰Biblioteka 嘻哈服饰运动装未来的服装
预测未来的服装将 有10大特点: 绝对免烫,不需洗涤, 可大可小,冷热可调, 兼作雨衣,久穿如新, 色彩多变,属性可变, 防病治病,防止伤害。
第五组
巴拿马西裤皮夹克90年代服装与以前各个时期相比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在受到媒体杂志影视作品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人们在穿着打扮上也越来越大胆是与国际通行服装最为相似的一个时期超短裙职业套装文化衫健美裤和松糕鞋等开始流行起来
70年代服装
社会背景
由于1966年至1976年整整十年的文革运动, 使得70年代初期和中期的时尚风同60年代末 期的一样,最流行穿的依旧是草绿色军装。 到了1976年岁末,寒冷的冬天终于过去,服 饰的坚冰逐步消融了。西方的奇装异服悄悄 地闯入了国门,人们追求美的意识逐渐苏醒。 中国即将走出那个“灰蓝黑绿”的时代 。
工作服
80年代服装
社会背景:
到了80年代初,国门打开、观念变更,中国人 重新打量自己的穿着,在自我怀疑的目光中,逐 渐认同穿着打扮是没有阶级性的。中国人深埋几 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新 浪潮”大概是这个时代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世 界以真实的面目呈现在中国人面前时,中国人也 以极快的速度赶上了世界的潮流,而女性服装往 往充当着潮流的风向标。喇叭裤首先打破了无彩 服装,牛仔装流行、西装重新崛起、运动服、羊 毛衫大行其道使中国人尝到了服饰美给内心带来 的甜蜜味道„„
服装流行趋势复习题

服装流行趋势复习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服装流行趋势也在不断变化。
了解和把握这些趋势,对于时尚行业从业者和时尚爱好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一系列问题,帮助读者复习和了解服装流行趋势的相关知识。
1. 什么是服装流行趋势?服装流行趋势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在特定地区或特定人群中流行的服装款式、色彩、材质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趋势。
它受到时尚界、设计师、明星和社交媒体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2. 服装流行趋势的周期有多长?服装流行趋势的周期通常是10到20年。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经典款式会在不同的时期重新流行,而一些流行款式也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消失。
3. 时尚流行趋势是怎样形成的?时尚流行趋势的形成是由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些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文化、消费习惯等。
时尚界的设计师和品牌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通过展示和推广自己的设计作品来引领潮流。
4. 当前的服装流行趋势有哪些?当前的服装流行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可持续时尚:环保意识的兴起使得可持续时尚成为流行趋势,人们越来越注重服装制造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 复古风格: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服装元素再次流行,包括宽松牛仔裤、阔腿裤和宽肩设计等。
- 运动休闲风格:舒适度和实用性成为时尚的重要考量因素,运动休闲风格的服装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
- 中性风格: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推崇中性风格的设计,使得男女穿着款式趋于统一。
- 色彩和图案:亮丽的色彩和大胆的图案在当前的时尚界很受欢迎,这些元素可以为服装增加活力和个性。
5. 什么是流行色?流行色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内被广泛应用于时尚设计的主导色彩。
每一年,色彩机构和时尚界会发布新的流行色。
例如,2021年的流行色是“Ultimate Gray”和“Illuminating Yellow”。
6. 为什么了解服装流行趋势很重要?了解服装流行趋势对于时尚行业从业者和时尚爱好者来说都很重要。
对于品牌和设计师而言,了解流行趋势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预测市场需求,设计出更受欢迎的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以上三种流行模式,与各自的流行环境有着 密切的关系,但无论是哪种模式,其过程都 是渐变的。正如前面所述,一种新样式的服 装首先在流行革新者中产生,他们是流行的 创造者或最早采用流行的人,之后通过流行 指导者的传播和扩散,被流行追随者模仿和 接受,将流行推向高潮,当大多数人开始放 弃流行样式时,流行迟滞者才开始采用。
•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 美经济的持续不景气或 多或少地影响到时尚领 域,设计师们不谋而合 地倾向于返璞归真、内 衣外穿等风格的设计, 人性的回归愈演愈烈 。
• 任何一种流行现象都 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 背景下产生、发展 的。它必然地会受到 该社会的道德规范及 文化观念的影响和制 约。
• 在封闭型社会中, 人们过着平静而缺 乏变化的生活,传 统文化占统治地 位,是很难产生流 行的。 • 右图:初唐时期短 襦长裙
2)风格
• 罗曼蒂克式 强调女性化 • 明亮色调,梦幻气氛 • 褶,花边,抽纱,刺绣
3)变化
• 七年内基本造型变化稳定、持续
B.杂乱无章期
1)造型 • 偶发性,不规则性,不匀称,不统一协 调,混乱 • 左右不对称,服装衣缘指向各种方向角度 • 打乱比例,与身体不十分相称,过大 (小)
2)风格
• 当机械的复制品充斥市 场时,人们心理上便会 产生对手工制品的极度 渴求。因而,一些机械 生产模仿手工的服饰品 应运而生,如在服装上 机绣图案、模仿手绘效 果的印花布料等等。
• 每一时代都有反映其时 代精神的艺术风格和艺 术思潮。每一时代的艺 术思潮都在一定程度上 影响着该时代的服装风 格和人们的穿着方式。 • 欧洲洛可可时期服饰
• 现代社会中,人们的闲暇时间 增加,活动范围扩大,有较多 的时间来装扮自己。由于活动 范围的扩大,对服装的要求也 越来越多样化,因而出现了运 动服、休闲服、海滨装、旅游 鞋等的流行。
• 生活方式的变化影 响着人们生活领域 的体现。生活方式 的变化也影响着人 们穿着观念的更 新。
• 20世纪80年代之后,工业生产带来的负 面效应,刺激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全球 掀起了一股反对过剩消费,反对资源浪 费的环保热潮。表现在服装上则是故意 对工业化生产的服装进行再造,如面料 上留着粗大的针脚,毛衣上故意做出破 洞,牛仔裤也在不同的部位进行磨白处
• 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中,流行一般只发 生在社会上层。流行成为大众化的社会现象, 只有在人的个性获得解放,人们享有充分自由 选择权利的社会中才有可能。
• 社会动荡和政治变革常常会引起服装的变 化。 • 日本服饰评论家大内顺子曾说:“找一找每 五年一变的时装潮流的转折点,就会发现在 各个转折点上都有相应的社会事件发生。这 些事件也将决定后面几年间的世界政治、经 济气。”
• 牛仔裤最早是美国西 部矿工的工装和接 受。
• 平行移动式:美国经济学家A.Thomas King于1963 年提出:现代社会流行传播的重要方式。现代社 会等级观念的淡薄,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装作为 地位的象征已不再具有很大的重要性。有关流行 的大量信息通过发达的宣传媒介向社会各个阶层 同时传播,因此,人们已不再单纯地模仿某一社 会阶层的衣着服饰,也不必盲目追随权贵或富有 者,而是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穿着方式。
B.杂乱无章期
⑴紫色急剧增加。第二年,紫稍有停滞,有时诱 发紫补色——黄、黄绿。不久后,发展到淡 色,呈现绿松石色,晚期,高彩度青绿 ⑵印染配色,紫、黄绿、绿松石、橙组成 浅 亮色,虽喜好率不高,但是象征色 ⑶基本色仍流行 ⑷晚期 有时流行茶色和橄榄色,前后出现暗 灰、黑色;晚期,微黑、较暗色泽,不清洁感
• 对环保的重视引发了服 装素材的革命,许多新 型纤维用于服装面料, 如彩色生态棉、菠萝纤 维、酒椰纤维等等。 • 著名日本设计师三宅一 生推出了“一生褶”服装。
• 德国设计师瑞伯内 (Paco Rabanne) 推出“金属”服装, 可以说,这些设计 都是对传统消费观 念的革新。
• 社会的一些重大事件或 偶发事件也常常会成为 服装流行的诱发因素。 • 马兰·白龙渡在《欲望号 街车》中,穿圆领汗衫 登上银幕, 汗衫迅速流 行全美国,成为最大众 化、最经济的服装。
• 无论是哥特式、巴洛克、洛可可、古典 主义,还是现代派艺术,其风格和精神 内涵无一不反映在人们的衣着服饰上。 尤其是到了近代,服装设计师开始有意 识地追随和模仿艺术流派及其风格,以 丰富的艺术风格和形式,拓展了服装的 表达能力。
• 哥特式服饰
• 头戴尖长形帽 子的哥特时期 男女
• 巴洛克服饰
服装变化规律及流行
1.服装变化概述 • 在服装发展变化中,变化是绝对的、永恒 的,稳定是相对的、暂时的。 • 服装时刻在发生变化,然而却万变不离其 宗。 • 了解服装发展变化的规律,随时调整设计 方向。
2.服装造型的变化规律
• • • • • • 简繁对换的规律 层次渐进的规律 终极返转的规律 系列分化的规律 性别对立的规律 重视功能的规律
• * 60年 * 30年 * 12年 • 流行周期趋短 • 日本时装研究专家吉川和志 十二年周期论
(一)原理
• 面料、款式、色彩循环变化、同步 进行 一个整体 • 每个周期可以分为: 女性化时期/ 杂乱无章时期
女性化时期
• 前七年 • 女性化、浪漫 • 较正统
杂乱无章期
• 后五年 • 混乱、反复无常 • 变化不定,无规律
• 头戴假发、 身着装饰大 量蕾丝的男 性
• 洛可可服饰
• 用鲜花装饰 自己的女性
•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物 质消费、精神文化、家 庭及日常生活领域中的 活动方式。 • 生活方式对服装流行有 着多方面的影响。
• 不同的生活空间,即 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 会环境,对人们的穿 着方式有一定影响。 • 人们为了生存和进行 社会交往,必须使自 己的穿着能适应特定 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 境。
• 由于战争或其它 方式而引起社会 变化和异文化输 入时,流行便会 随之而起。 • 唐代盛行一时的 胡服。
• 进入21世纪以来,随 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 高,中国人在丰富物 质生活的同时,开始 了在精神上的文化寻 根,表现在服装上就 是世纪华服的流行。
• 一个国家或社会政治 状况和政治制度在一 定程度上对服装的流 行也有影响。 • 《杜鹃山》中女主角 的着装。
(1)1949——1960 女 49—55年 / 杂 (2)1961——1972 女 61—67年 / 杂 (3)1973——1984 女 73—79年 / 杂 • 吉川已经研究
56—60年 68—72年 80—84年
根据吉川的理论推断
(4)1985——1996 女 85—91年 / 杂 年 (5)1997——2008 女 1997—2003年 / 杂 2004—2008年 92—96
3.面料
A.女性化时期
⑴薄、软、弹、滑,无凹凸不平感 • 中期以后,挺爽 ⑵代表织物:单绉、派力司、双绉。 • 中期:杨柳绉、乔其纱等上等细布,亚麻 布,巴厘纱,点子花薄纱 ⑶印花纹样:纤巧、绘画风格 • 佩斯利涡旋花,水珠纹样
B.杂乱无章期
⑴比较粗糙,稀疏感很强,注重不规则效 果。 ⑵织物:山东绸、板司呢、平纹结子呢、仿 古缎、拉舍尔经编镶嵌织物、麻纱织物、 手编、波纹、拷花长丝绒、各种处理效果 的坚固呢 ⑶印花:模糊不规则
• 从人类的历史看,纺纱织布的技术发明给 人类衣着带来巨大的变化和飞跃。 • 到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带来了科学 技术的迅速发展。 • 科学技术的发展首先促使服装从手工缝制 走向机器化生产。
• 骨针 • 2.7万年前 • 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 • 长8.2,直径0.33 • 意味着人类开始简单地缝制服装
• 20世纪50年代,圆领衫 开始印上了鲜艳夺目的 图案,结果印有图案的 汗衫在市场上被抢购一 空。从此,印有各种图 案、文字的汗衫风行世 界,经久不衰。
• 1934年在电影《一夜风流》中由于女主角克 劳戴特·拷贝特脱去外衣只剩内衣的镜头,在 当时引起了疯狂购买仿制其服装的热潮。
• 自上而下式也称滴下过程(Trickleˉdown Theory,Drip down Theory德国社会学家、 新 康 德 派 哲 学 家 西 梅 尔 Georg Simmel , 1858~1918,于20世纪初提出该理论), 是指某种新的样式或穿着方式首先产生于社 会上层,社会下层的人通过模仿社会上层人 的行为举止、衣着服饰而形成流行。
• 陶制纺轮和配饰 • 大汶口文化 • 纺轮的出现,说明人 类开始利用植物纤维 织造衣料,为后世的 纺织技术奠定了基 础。
• 机器加工服装的速 度比人工缝制提高 了上百倍,使大批 量生产成衣成为可 能。 • 成衣化生产降低了 成本,缩短了服装 流行的周期。
轻体水上防弹救生衣
• 纺织技术的进步和化学 纤维的发明,极大地丰 富了人们的衣着服饰。 • 应用现代科技,经过纺 织染整加工的各种性能 复杂的面料,不断满足 着人们的多种需求。
• 18世纪90年代法国大革 命时期,曾引起长裤的 流行,“长裤汉”成为革命 者的代称。
• 1911年我国在孙中山 的领导下,建立了资 产阶级共和国。服装 也发生了革命性变 化,形成中式服装与 西装 “中西合璧”的现 象。
• 中国在解放后风行的列宁装,以及文化大革命期 间流行的军便服也充分显示了政治对服装流行产 生的巨大影响。
• 有混乱,崩溃,颓废 感 • 民族式,古典式,乞 丐式,工作服,野战 服式
3)变化
• 不稳定,非连续性,很难预测
2.色彩
A.女性化时期
(1)淡色,急剧上升(杂期后期缓慢出 现),第二三年稍减,以后反复升降。 (2)色调,明亮优雅 (2)彩色,以红、蓝、黄为中心,黄稍 降,中后期带红的紫色增加 (3)前期 茶、酒红色有所增加 (4)象牙色、明亮的浅驼色、黑、白,整 个时期很重要。
不同时期的特征分析
转换的特征是色彩
• 女性化时期 • 杂乱无章期 杂乱无章期 女性化时期 紫色 淡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