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华顶,石梁景区导游词
天台山华顶,石梁景区导游词

华顶石梁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佛宗道源、山水神秀”的天台山旅游,我是来自台州华顶旅行社的实习导游,我叫许某某,言午许,大家可以叫我小许。
在我右手方开车的师傅姓B,B师傅有30多年驾龄了,开车很沉稳,大家可以安心乘坐。
下面呢我先简单介绍下我们天台山。
天台山位于浙东中部,境内主要以低山,丘陵为主的地貌。
主要景区有八个,其中天台山主峰华顶山海拔1098米,今天我们要去的呢,就是华顶国家森林公园。
游程大概是一个半小时,待会呢大家跟着小许游览,一路上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找我,我会尽可能的帮助大家。
下午饭后呢我们游览天下第一奇观石梁飞瀑,我先在这里预祝大家玩得开心。
【概况】华顶景区距县城26公里,景区面积7.5平方公里。
华顶景区更以“古、清、奇、幽”而著称。
华顶山为天台山主峰,海拔1098米,为巨大的花岗岩侵入体,山体巍峨,尽显雄伟。
身临绝顶向四周眺望,能看到八重山峰,层层相裹,状如八叶莲花,而华顶正当花之顶,故称华(花)顶,唐代大诗人李白赞颂为:“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
”华顶景区以它变幻无穷的云海奇观、清香甘洌的云雾茶、历史悠久的“葛仙茗圃”、宏伟古朴的佛国名胜而闻名,更以其灿若云霞的云锦杜鹃名扬海内外,同时也是国家级森林公园。
【茅蓬】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呢,是华顶西茅棚。
主要呢是修禅者居栖及香客歇息处。
茅蓬形式各有千秋,多半是在屋顶盖上尺把厚的箬竹,四壁是坚厚的石墙,冬暖夏凉,建筑造型别致。
最盛时达120处,清乾隆时学者潘耒有诗吟咏:“天台六十五茅蓬,总在悬崖绝涧中,落尽山花人不见,白云堆里一声钟。
”前半句主要说明了茅棚很多和大致的建筑位置。
后半句的意思呢,主要是指:华顶山地势高寒,古时候的僧人就编茅为屋。
到了冬天大雪的时候呢,吃饭都成了问题。
当时在华顶山上饿死的僧人不计其数,也说明了僧人们参悟佛法的虔诚。
到了宋朝,得韶国师修建了圆觉道场,也就是现在的华顶讲寺,供僧人们用餐和修行。
每日钟声响起的时候,僧人们都赶过去吃饭,非常形象和富有意境。
天台山导游词(热门3篇)

天台山导游词(热门3篇)1.天台山导游词第1篇天台山主峰风景名胜区分为4个景区:蒙峪沟景区,以蒙峪炎帝出生地为中心,辅以神农泉、姜炎圣母庙和茹家庄古遗址等,展现久远的古代文明;烧香台景区,以烧香台为中心,包括伯阳山、猴娃石、玄关和十二湾等景点;杨家滩景区,以杨家滩缓坡谷地为中心,包括白马关,千尺崖、跃马涧、东西湖及荞麦山;莲花顶景区,包括天台山的庙区、老君顶、莲花顶、系马桩、人头峰等景点。
天台山主峰景区位于鸡峰山景区西南部,主峰莲花峰海拔2198米,为天台山风景名胜区海拔最高景区,亦是集古、奇、雄、秀、险、幽为一体的景区。
各位朋友,请大家看!这处景观叫烧香台。
烧香台海拔1000多米,是天台山名胜风景区第一道山峰,青松翠柏,郁郁葱葱,是从宝鸡市区进天台山两条道路的交会处。
传说这里曾是黄帝求援于炎帝的地方。
相传蚩尤为九黎之首,炎帝之裔,他对黄帝统一天下不服,又想替祖父炎帝报“阪泉之战”被黄帝战败之仇,于是,打着炎帝的旗号,率领81个兄弟 (氏族),揭竿而起,兵发涿鹿。
黄帝九战九败,便向炎帝求援。
炎帝、黄帝为“同胞兄弟”,曾共同管理过华夏族团。
炎帝因年老体弱而离开中原,回到天台山安度晚年。
黄帝从涿鹿来到蒙峪沟,进了南天门,单上第一道山峰,点燃信香,虏诚祈祷。
此时炎帝正与九天玄女在天台山采药,闻得信香,占卜知道黄帝来此之意,便告诉九天玄女。
九天玄女敬重炎帝之仁厚,便下山向黄帝面授军机。
黄帝学得九天玄女的战法,又焚香3日,以谢炎帝不计前嫌之恩德。
回到涿鹿后打败了蚩尤。
后人为纪念炎帝、黄帝这两位中华始祖,将这座山称“烧香台”。
建宫造亭,朝拜祭奠。
从至今遗留的古建筑群遗址和史料记载看,这一东西长50米、南北宽20余米的平地,原建有大雄宝殿等庙宇,洞内供香台,上置一铁铸香炉,为清代道光年间所铸,这里迄今香火不断。
2.天台山导游词第2篇天台山按照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各自特点的不同,分为6大景区,即“黄丹寺景区”、“茵香河景区”、“西岔河景区”、“神农谷(东南沟)景区”、“鸡峰山景区”、“天台山主峰景区”。
天台山导游词3篇

天台山导游词3篇整理了天台山导游词3篇,供你参考。
天台山导游词篇1大家好!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这是大诗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表达了对天台山的向往。
而后又发出了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的感慨!于公元727年,终于来到了天台山,在主峰华顶留下了千古名篇《天台晓望》。
从此,天台山名声大震,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的梦想之地。
天台山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享誉海内外。
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被列为浙江省十大旅游胜地,2000年被评为国家首批AAAA旅游区。
那,天台山到底在哪里呢?有什么样的独特魅力呢?为什么要去那里呢?一、先讲讲天台山在哪里?天台位于浙江省中东部,是台州市的北大门。
东临东海,居于宁波、温州之间,总面积1432平方公里。
境内有104国道、甬台温高速公路、上三高速公路,形成了省内各大城市到天台2小时的交通圈。
特别是沿海高速铁路开通,来天台只需3小时,在三门站下,半个小时即可到达。
因此,有天台居中,游遍浙东的说法。
二、再讲讲天台山的独特魅力。
我将从三个方面来介绍天台山的独特魅力。
1、历史文化天台历史悠久,其得名源自道教茅山宗开山祖师陶弘景在《真诰》中说:天台山高一万八千丈,周回八百里,山有八重,四面如一。
当牛女之分,以其上应台宿,光辅紫宸,故名天台。
台州也因境内天台山而得名。
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使得天台山成为汇集儒、释、道三教于一体的天下第一山。
天台宗发祥地天台山是中国汉化佛教第一宗天台宗的发祥地,祖庭国清寺,具有1400多年的历史。
是有东方黑格尔之称的高僧智顗(智者大师)创立的。
在唐代,国清寺有丛林四绝之称。
此后,日本、高丽(朝鲜半岛)僧人来山求法礼佛者不络驿不绝,国清寺成为日、朝、韩天台宗的祖庭。
寺内有1400多年的隋梅,全国独一无二的释加牟尼佛娃娃脸造像,元代用楠木所雕的十八罗汉,王羲之、柳公权等人留下的摩崖石刻等。
活佛济公出生地活佛济公,大家都知道,历史上真有其人,是天台人。
陕西天台山导游词介绍

陕西天台山导游词介绍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陕西省的天台山,我将为大家介绍这座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名山。
一、天台山的地理位置和背景天台山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西南部,距离县城约40公里,海拔2069.3米。
它是陕西省的十大名山之一,也是我国道教圣地之一,被誉为“陕西的小黄山”。
二、天台山的历史文化价值天台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山,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在秦汉时期,天台山是道教发源地之一,曾有很多寺庙和道观建立在这里。
在唐宋时期,天台山更是繁盛一时,成为道教和佛教的中心之一。
文化名人白居易曾在此修行并留下了许多诗篇,为天台山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三、天台山的自然景观1.天台山的山势雄伟壮观,主峰海拔2069.3米,是陕西省最高的山峰之一。
站在山顶俯瞰,可以看到连绵起伏的山峦和茂密的森林,景色迷人。
2.天台山还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山上有大量的树木和花卉,其中不乏珍稀的植物品种。
尤其是秋天,山上的红叶如火如荼,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四、天台山的文化景观1.天台山拥有众多的古建筑和文化遗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玉皇阁。
玉皇阁建于唐朝,是天台山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道教的重要圣地。
每年道教徒都会在此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信徒前来朝拜。
2.另外,天台山还有许多道观和寺庙,如天台寺、卧云庵等,这些古建筑都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五、天台山的游览项目1.攀登天台山:天台山的山势陡峭,对游客来说是一个挑战,但是一旦登顶,将能获得无与伦比的视觉享受和心灵的净化。
2.欣赏日出:天台山日出的美景是非常有名的,在清晨的时候,云雾缭绕,太阳从云层中升起,景色十分壮观。
3.参观古建筑:游客可以参观天台山上的玉皇阁、天台寺等古建筑,了解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4.徒步旅行:天台山设置有数条徒步线路,游客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线路,徒步穿越山间森林,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综上所述,天台山是一座集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于一体的名山,它既有壮丽的山川风光,也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天台山导游词3篇

天台山导游词3篇天台山导游词3篇天台山导游词3篇天台山导游词篇1 大家好!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这是大诗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表达了对天台山的向往。
而后又发出了“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的感慨!于公元727年,终于来到了天台山,在主峰华顶留下了千古名篇《天台晓望》。
从此,天台山名声大震,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的梦想之地。
天台山素以“佛宗道、山水神秀”享誉海内外。
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被列为“浙江省十大旅游胜地”,20年被评为国家首批AAAA旅游区。
那,天台山到底在哪里呢有什么样的独特魅力呢为什么要去那里呢一、先讲讲天台山在哪里天台位于浙江省中东部,是台州市的北大门。
东临东海,居于宁波、温州之间,总面积1432平方公里。
境内有104国道、“甬台温”高速公路、“上三”高速公路,形成了省内各大城市到天台2小时的交通圈。
特别是沿海高速铁路开通,来天台只需3小时,在三门站下,半个小时即可到达。
因此,有“天台居中,游遍浙东”的说法。
二、再讲讲天台山的独特魅力。
我将从三个方面来介绍天台山的独特魅力。
1、历史文化天台历史悠久,其得名自茅山宗开山祖师陶弘景在《真诰》中说:“天台山高一万八千丈,周回八百里,山有八重,四面如一。
当牛女之分,以其上应台宿,光辅紫宸,故名天台。
”台州也因境内天台山而得名。
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使得天台山成为汇集儒、释、道三教于一体的天下第一山。
天台宗发祥地天台山是中国汉化第一宗天台宗的发祥地,祖庭国清寺,具有 1400多年的历史。
是有“东方黑格尔”之称的高僧智顗(智者大师)创立的。
在唐代,国清寺有“丛林四绝”之称。
此后,日本、高丽(朝鲜半岛)僧人来山求法礼佛者不络驿不绝,国清寺成为日、朝、韩天台宗的祖庭。
寺内有1400多年的隋梅,全国独一无二的释加牟尼佛娃娃脸造像,元代用楠木所雕的十八罗汉,王羲之、柳公权等人留下的摩崖石刻等。
陕西天台山的导游词范文5篇2篇

陕西天台山的导游词范文5篇陕西天台山的导游词范文5篇精选2篇〔一〕由于机器学习模型的限制,我无法为您撰写一整篇关于陕西天台山导游词的文章,但我会提供五个段落,帮助您编辑出优美的导游词。
段落一:天台山概况您好,欢送来到陕西的天台山!天台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境内,是一座自然风光优美的山脉。
其海拔高度到达2096米,是华夏山川东岳五岳之一。
天台山山峰奇特,山势险峻,像一座天倚南面望北的巨人,形状各异的岩峰顶起似玲珑奇塔,尽是天工独韵之工。
段落二:天台山景点这座山上还有众多的景点。
出名遐迩的天台宝殿便座落于其中。
天台宝殿位于天子峰下,是天台山最为重要的建筑。
这座山还有其他许多有趣的景点,如难得瘦影、龙潭飞瀑、千年古洞等,每一处都有独特的历史和风光。
段落三:历史背景天台山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
在唐代,天台山成为了开展的中心。
典籍《大唐西域记》记载了当时天台山的盛况。
历史上,天台山更是曾经爆发过“永嘉之乱”和“唐末人祸”,因此成为了历史与文化研究的重心之一。
段落四:文化遗产这座山还沉淀有众多的人文遗产和文化符号。
为了维护这些遗产,天台山景区建立了博物馆和史迹展览馆。
当地还相继建起了几座文化灾厄、纪念馆等展示陕西文化的设施。
段落五:旅游建议假如您打算参观天台山的话,我建议您提早规划好您的行程,包括交通、住宿、线路和时间。
当地的旅游效劳设施很完善,您可以在当地的旅游中心咨询更多的信息。
在您访问天台山时,一定要慎重行事、文明游览,同时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
陕西天台山的导游词范文5篇精选2篇〔二〕1.太白山简介:太白山位于陕西宝鸡市太白山区,是中国八大名山之一。
太白山山峰陡峭,森林茂密,岩石险峻,历史悠久,风景秀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互相交融,是我国著名的丹霞地貌景观区、文化和旅游胜地。
2.太白山历史太白山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的重要发地之一。
唐代张骞曾游历太白山,留下了许多千古名篇,如《登太白山》、《太白山仙人颂》等;至今太白山仍是名山,独具神韵的古建筑、文化遗迹更添神秘色彩。
天台山导游词

天台山导游词天台山导游词天台山导游词1天台山因群峰之中兀立出一巨大平台而得名,“天上的玉宇琼台”故曰“天台”,乃龙门山与米仓山交汇地之南麓,纵横26平方公里,一条南北如龙脊的山梁将之一分为二。
东为前山,主峰天台,海拔1100米;西叫后山,主峰艮台,海拔1602米。
天台山景区总面积1334.3公顷,森林覆盖率92%,海拔1100—1700米,常年平均气温11.1℃,属典型山地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园内有大小景点百余处,如天台、读书台、蟠桃石、状元塔、神仙桥、天池湖、睡佛、听涛石等,景景不同,景景相映。
园内自然景观独特、人文景观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天台山山峰奇秀,流水优美。
幽谷藏曲径,奇石生异花。
重峦叠翠,万木峥嵘,天台之上更是生满古柏、苍松。
因天台上曾现佛光金莲,故尔山中多佛寺、仙观。
千百年来香火不断、游人如织。
松涛夹林浪,柯声伴梵音。
释道儒汇聚于一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红花白根青莲叶,三教原本是一家”,这在奇、幽、异、险、翠的天台山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天台山具有山美、水秀、石奇、树古、林茂、峰险、谷幽等自然风景特色。
巍巍群山,莽莽林海,千年古刹、暮鼓晨钟。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交相辉映。
天台山充满道教神秘色彩,梵天寺历史底蕴深厚,同时还富有许多动人的传说。
天台山以其茂密的森林、优美的风景、清新的空气和悠久的佛教、道教文化而闻名遐迩。
天台国家森林公园凭借丰富多彩的动植物资源,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成为剑门蜀道旅游风景线上一块绿色瑰宝,是川北地区精品旅游景点之一。
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是20_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林场发〔20_〕241号文件批准,在原四川省天台森林公园的基础上,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天台山导游词2现在我们来到入口处,大家看到右边山岩上耸立着“智者大师隐修处”石碑。
天湖风景区曾是智者大师隐修处。
智者法名智陈、隋时的高僧。
生于公元538年,卒于597年,俗姓陈,字德安。
四川著名天台山的导游词

四川著名天台山的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四川著名的天台山景区!我将为大家带领游览这座山川秀丽、历史悠久的风景名胜区。
天台山位于四川眉山市仁寿县南部,北纬30°39′27″,东经103°17′9″,是中国佛教灵山之一,也是四川著名的道教圣地,素有“天府之巅、仙山佛国”的美誉。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天台山的历史。
据史书记载,天台山的开山始于东晋时期,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在这个过程中,天台山先后被佛教和道教视为圣地,留下了众多的佛教和道教文化遗产。
目前,景区内有300多座古建筑、500多处文化遗址和6000多幅佛教壁画,被誉为“中国石窟艺术馆”。
接下来,我向大家介绍一些天台山的主要景点。
首先,我们来到山脚下的万佛湖。
万佛湖是天台山的明珠,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湖之一。
湖面碧波荡漾,湖边树木葱茏,让人仿佛进入了一个人间仙境。
湖中的落日岛上有一座古代的佛塔,峡湖之间曲径通幽,让人流连忘返。
接下来,我们来到天台山的核心景区——天台寺。
天台寺是天台山上最重要的佛教寺庙,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宏伟的建筑。
寺内的建筑群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
主要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天王殿、三尊亭、东西4座塔庙等,寺内的佛像雄伟庄严,让人肃然起敬。
除了佛教文化,天台山还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在天台山的南面有一座被誉为“龙门洞”的道教圣地,其中最有名的景点是“九道弯”和“石上斩龙”。
九道弯是山上著名的险道,沿途有石阶蜿蜒盘旋,如同龙腾于山间。
石上斩龙则是传说中的古代英雄在此斩妖除魔的场景,给人以无限遐想。
此外,天台山还有其他一些优美的景点,如观日亭、观棋亭、定影亭等。
观日亭是天台山观赏日出的最佳地点,每天都会有无数的游客前来等待太阳的升起。
观棋亭则是道教文化中的一个象征,象征着智慧和思考。
而定影亭则是天台山上的一个观景平台,十分适合欣赏周边的山水风光。
最后,我要提醒大家,天台山景区海拨较高,气温相对较低,所以请大家注意保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顶石梁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佛宗道源、山水神秀”的天台山旅游,我是来自台州华顶旅行社的实习导游,我叫许某某,言午许,大家可以叫我小许。
在我右手方开车的师傅姓B,B师傅有30多年驾龄了,开车很沉稳,大家可以安心乘坐。
下面呢我先简单介绍下我们天台山。
天台山位于浙东中部,境内主要以低山,丘陵为主的地貌。
主要景区有八个,其中天台山主峰华顶山海拔1098米,今天我们要去的呢,就是华顶国家森林公园。
游程大概是一个半小时,待会呢大家跟着小许游览,一路上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找我,我会尽可能的帮助大家。
下午饭后呢我们游览天下第一奇观石梁飞瀑,我先在这里预祝大家玩得开心。
【概况】华顶景区距县城26公里,景区面积7.5平方公里。
华顶景区更以“古、清、奇、幽”而著称。
华顶山为天台山主峰,海拔1098米,为巨大的花岗岩侵入体,山体巍峨,尽显雄伟。
身临绝顶向四周眺望,能看到八重山峰,层层相裹,状如八叶莲花,而华顶正当花之顶,故称华(花)顶,唐代大诗人李白赞颂为:“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
”华顶景区以它变幻无穷的云海奇观、清香甘洌的云雾茶、历史悠久的“葛仙茗圃”、宏伟古朴的佛国名胜而闻名,更以其灿若云霞的云锦杜鹃名扬海内外,同时也是国家级森林公园。
【茅蓬】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呢,是华顶西茅棚。
主要呢是修禅者居栖及香客歇息处。
茅蓬形式各有千秋,多半是在屋顶盖上尺把厚的箬竹,四壁是坚厚的石墙,冬暖夏凉,建筑造型别致。
最盛时达120处,清乾隆时学者潘耒有诗吟咏:“天台六十五茅蓬,总在悬崖绝涧中,落尽山花人不见,白云堆里一声钟。
”前半句主要说明了茅棚很多和大致的建筑位置。
后半句的意思呢,主要是指:华顶山地势高寒,古时候的僧人就编茅为屋。
到了冬天大雪的时候呢,吃饭都成了问题。
当时在华顶山上饿死的僧人不计其数,也说明了僧人们参悟佛法的虔诚。
到了宋朝,得韶国师修建了圆觉道场,也就是现在的华顶讲寺,供僧人们用餐和修行。
每日钟声响起的时候,僧人们都赶过去吃饭,非常形象和富有意境。
【华顶云雾茶】由于华顶山独特的气候,白天气温高茶叶张开,晚上气温低叶子紧缩,早就了云雾茶华顶云雾茶针形细紧,色泽翠绿,芽香浓厚,滋味甘醇,被列为《中国名茶》第六种。
天台山僧侣历来有饮茶的传统,称为“一饮涤昏迷、二饮畅我神、三饮便得道”。
相传三国时间,孙权头痛,葛玄给孙权带了三件礼物,天台山乌药,华顶云雾茶还有自己炼制的丹药。
孙权嫌乌药太丑丹药太苦,于是喝了云雾茶。
喝了第一口觉得头晕目眩,第二口神智清明,第三口喝下去就仿佛悟到了佛法道义。
【云锦杜鹃】云锦杜鹃古称娑罗,红踯躅,原名千目杜鹃,属杜鹃花科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成片成林面积近300亩,且树龄在200年以上并形成古树群,则唯天台华顶独有,为天台山一大植物奇观。
华顶云锦杜鹃,是一种常绿大灌木,高约四、五米,树冠浑圆,主干分明,旁枝逸出、叶片革质、形似枇杷叶,正面墨绿油亮,背有鹅黄色茸毛。
花朵盛开时,有碗口大,由6—12朵小花簇聚而成,一树有花上千朵,故又称“千花杜鹃”。
一般花期在7到15天左右,花色有大红、紫红、粉红、到白色慢慢淡去,清初台州知府张联元这首《杜鹃花》诗。
“翠岫从容出,名花次第逢。
最怜红踯躅,高映碧芙蓉。
琪树应同种,桃源许并。
无人移上苑,空置白云封”。
将别名红踯躅的云锦杜鹃与仙界琪树、碧桃芙蓉相比,既感慨它没有收入皇家花园,同时也认为只有在白云缭绕的环境中观花,才有一种超脱凡尘之感。
华顶是天台山的主峰,海拔1098米,四周群山拱秀,峰岗重叠,这里云雾和绚丽多彩的花丛,就构成了华顶峰上特有的云中花景。
立身在峰顶俯瞰,展现在眼前的竟是瞬息万变的奇妙景象。
花在云中开,雾在花间飘,云雾与花海交映成趣,真是一时一景,全无雷同之处。
【华顶归云、归云洞】华顶归云通常是泛指华顶山海拔900米以上区域。
因其山高林密,群峰叠翠,常有彩云缭绕,朝暮云气盘结,出没于此而得名。
远远望去,那高高的山峰,即使是晴空万里,也还总是会有那么几朵或几挂云彩在山巅飘绕悠悠,久久才归,大有凡云所归之意。
归云洞位于华顶讲寺北,临峰贴崖,洞口朝南,因常有云雾在此出没,似凡云所归而得名。
洞高六尺,宽三尺,深仅容数人。
该处地形独特,极易留云逗雾。
北有东西向一陌山脊所挡,南一泻斜坡。
归云处背峰朝阳,并列两个半环浅贝形的半封闭平缓地,地势高爽,视野开阔,现新建归云亭,是观落日,赏彩霞,望归云的极佳之处。
凭栏远眺,山色翠秀,风光迷人,尤以植被景观为最。
高挺的柳杉、苍凝的松林、婀娜的云锦杜鹃、茵茵的茶园,都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层次分明。
前有寺角稍露,后有云洞半开。
常有白云萦绕,薄雾清纱,云雾飘忽,那洁白、那清丽、那悠悠、那飘然、那朦胧,使人扑塑迷离,犹入仙境,漫步天上人间,进入一派青白超然的世界。
这就是华顶归云的神、灵、仙之意境。
【葛仙茗圃】据《天台山志》记载,三国吴赤乌年间葛玄曾在此劈园植茶,以茶修禅养身,创茶道,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先仅流于道家佛门,后广传于民间并传入日本、朝鲜。
隋僧智岂页曾将它献给隋炀帝治病。
唐代茶圣陆羽也曾到华顶考察。
日本遣唐高僧最澄来天台学法,归时曾把华顶茶籽和茶道首次带回日本,播种于比睿山麓。
1988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王家扬会长率领茶文化资源考察组来华顶,通过与日本、韩国茶树的基因分析、对比,确认为进化型古茶树,日、韩茶的先祖。
【华顶讲寺】始建于公元936年,由法眼宗二祖德韶法师所建,初名华顶圆觉道场。
宋治平三年(1066年)改称善兴寺。
曹洞宗僧人前来参拜问法者络绎不绝。
明洪武初毁于火,僧宗济重兴。
今存殿宇为僧兴慈 1931年重建,是中西文化结合的产物,有数百间房子,现经全面整修,1999年5月大雄宝殿落成开光,妙域庄严。
巨匾“大雄宝殿”为马一浮写,苍劲洒脱,气势恢宏;“华藏世界”为赵朴初书,秀美灵颖,别有风韵;中间楹联为沈定庵所书;两侧楹联:“智祖开首刹几经桑田几沧海,名山第一峰半是青松半白云”,为天台书法家齐明武书。
跨过泰安桥进入大殿,浙江省书协主席朱关田的名联:“华顶讲寺六度万行妙道凝玄幽赞法华秘典,圆觉道场一心三观法流湛寂恢弘智者法门”。
笔力千钧,恣纵自如。
大殿内佛像造型、组合均是传统与创新相结合,佛祖莲座在精湛浮雕艺术中透出禅意,与佛慈祥从容融为一体。
排列二边的壁雕造像为十六尊者,采用摩崖石刻与壁画形式,水乳交融,古朴古风,极富浓郁的魏晋风韵。
壁雕上方为千佛殿,千佛列座形象逼真,两者合一系全国罕见的。
大殿再上去有法堂、藏经阁、般若泉等。
寺前数株大柳杉,东晋末年种植的,高达28米,树龄有数百年,胸径三人合围,这也是极为少见的。
【王羲之墨池】王羲之墨池位于华顶寺右侧。
王羲之年青时曾居华顶寺习练书法。
他不停地练字,不停地在此池洗笔洗砚,竟把澄清的池水也染黑了,后人称为“王羲之墨池”。
池畔竖立大型的大理石石碑,上镌“白云先生书诀”。
《白云先生书诀》是王羲之在写《兰亭序》时为纪念其在华顶跟白云先生学书这一段历史所书,是我国书法史上最早的书法论文,它雄辩地证明了王羲之在华顶随白云先生学书的历史事实。
据传,王羲之当年居此时,其书法即已少有名气。
一天,他正在对自己潜心揣摩后所写的“永”字自我赞赏时,不料一个道士来到他身边,边看边摇头,并随手拿起王羲之搁在旁边的笔,在王羲之已经写好的“永”字旁又写了个“永”字。
王羲之仔细把两个“永”字一比,不由大吃一惊,道士的“永”字要比自己写的好得多,这才知遇上了高人。
于是转怒为喜,诚心向道士讨教。
道士以“永字八法”剖示书法之秘,说:“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天地万物皆合乎阴阳生克,字之神韵气度亦然。
”王羲之终于领悟了: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都体现在这“永”字上。
这个道士就是东晋时天台山高道,字紫真,号白云,人称“白云先生”,隐居于华顶山南麓的道教第十四福地灵墟,精通书道。
于是王羲之就拜白云先生为师,跟随白云先生学习书法。
学成后回绍兴兰亭,写下了名垂千古的《兰亭序》,成为人人敬仰的书圣。
王羲之曾书有“独笔鹅字碑”留在华顶寺,明初寺毁,碑也不知去向。
至清时,曹抡选在院子中挖掘出半边残碑,经七年苦练将“鹅”字补全,现镶嵌在天台山国清寺三圣殿东首的莲船室墙壁上。
石梁景区【概况】接下来我们游玩石梁飞瀑景区,石梁景区是天台山风景名胜区的精华所在。
这里有世界上罕见的瀑布和天生桥巧妙结合的石梁飞瀑,有举世闻名的佛教五百罗汉道场——方广寺,又响彻着“浙东唐诗之路”最华彩的乐章。
来自国内外数以万计的宾客,慕名来此观光考察。
1987年与国清寺一起被评为浙江省十大旅游胜地之一。
2000年底被评为国家AAAA 级旅游区。
千古石梁,天下奇观,瀑以梁奇,梁以瀑险,山、石、水奇妙结合,历来被誉为天台山风景之“眉目”。
1997年以来,风景旅游部门精心规划和组织施工,成功地对石梁景区进行了全面扩容。
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处处体现了他们匠心独运、刻意追求、极力塑造的品位意识和精品意识。
【神龙掉尾】石梁瀑布群之一。
其底为斜躺的花岗岩巨石,由于长年水蚀,淌水面呈凹槽形,出口处尤其明显。
上游之水到此速滑,骤然上抛,然后陡降。
水流大时如喷飞雪,如龙甩尾。
【中方广寺】古时,石梁桥头有一昙华(花)亭,昙花亭原是贾似道为其父亲建的一个纪念亭,后来因为喝茶时茶沫上出现了“大士应供”字样,但一会儿就不见了,所以叫昙花亭。
亭中有一联,“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贝声,总合三百六十击钟鼓声,无声不寂;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
”登上昙华(花)亭,眺望四周,你就能感受到这种情景。
古方广寺中还有一宝物——铜亭,明代时九门提督太监徐贵亲自负责铸造而成,内刻有五百罗汉。
你想想,在如此小的铜亭中把五百罗汉刻得栩栩如生,确实不简单。
【石梁飞瀑】位于县城东北2公里石桥中,属于“天生桥”景观,这是一种两端与地面连接而中间悬空的桥状地形,为天台山八景之一。
两崖对峙,一石如屋梁横在其间,长约7米,厚达3米,脊面隆起,窄外宽不盈尺。
梁西端突起一石,称为“蒸饼岩”。
梁底空洞高逾2米,金溪自西南而来,与大兴坑水在瞻风桥下会合,三折穿梁洞而出,从高30多米的峭壁上,直捣湛蓝深沓的惠泽潭,势若雷霆,色如霜雪,故古人有联“冰雪三千丈,风雷十二时”,名之为“雪瀑”。
倘遇连日滂沱大雨,瀑水越梁而过,更似银河倒泻,狮吼虎啸,山鸣谷应。
宋米芾为之题刻“第一奇观”;明地理学家徐霞客六观石梁“几不欲卧”;当代著名学者侯仁之、朱畅中、汪国瑜击掌惊吧:天下第一、天下唯一、天下独绝;而“月瀑更较雨瀑谧,千山万水唯一音”(清魏源《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更点出了她的多姿多彩。
【花岗岩天生桥的形成】石梁是花岗岩天生桥。
世界各地天生桥很多,多属石灰岩或砂砾岩地貌,而像石梁这样的花岗岩天生桥,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思敬、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杨志法等的考察,在世界上迄今尚属首次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