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植物滞尘的研究现状与展望_庞博
城市绿化植物滞尘效应探析

城市绿化植物滞尘效应探析发布时间:2021-03-16T11:37:22.843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2月作者:孙世利辛玉红张强[导读] 为了让人们生活在一个空气质量良好、具有优美景观的城市,城市绿化是实现这一目标至关重要的因素。
植物作为城市绿化的主体,对粉尘有一定的吸收和净化作用。
本文主要是对城市绿化植物滞尘效应展开分析。
胜利油田公共事业服务中心园林绿化服务部孙世利辛玉红张强摘要:为了让人们生活在一个空气质量良好、具有优美景观的城市,城市绿化是实现这一目标至关重要的因素。
植物作为城市绿化的主体,对粉尘有一定的吸收和净化作用。
本文主要是对城市绿化植物滞尘效应展开分析。
关键词:城市;绿化植物;滞尘效应大气粉尘的危害很大,人们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降低大气中粉尘的含量,做到改善空气质量。
植物滞尘能力的概念为:植物单位叶面积单位时间中截留的粉尘。
季节的变迁会在一定程度中影响着植物的滞尘能力,例如,在夏季,某一树种叶量多,那么其滞尘能力较冬季强。
据资料显示,在树木的落叶期间,植物的枝丫和树皮也同样有滞尘能力,滞尘量大致在18%~20%。
对于有些植物来说,在单位叶面积内,其滞尘能力不高,但是它拥有茂密的枝叶,浓郁的树冠,总的叶面积相对较多,可以阻挡和吸滞空气中的粉尘,这样空气粉尘中有害物质的传播效率就会大大降低,对净化空气有着独特的作用。
1、我国城市绿化植物滞尘效应研究现状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树木的滞尘能力进行研究,植物滞尘能力的研究相对其他方面的研究成熟,在各方面研究中占主体地位。
从植株的自身角度出发,植物的各个组成部分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滞尘能力。
研究内容大致为一下4个方面。
不同植物个体滞尘能力的研究。
近些年,植物滞尘能力的研究课题已经成为全国各地的重点研究对象,通过科研者大量试验发现,植物个体与个体间的滞尘能力有很大的差异。
杜双洋等在长春地区常用绿化树种滞尘能力研究中显示:针叶树种中的桧柏,乔木树种中的山桃稠李和灌木树种中的小叶女贞,这3种树种3周的平均滞尘量分别达到13.46g/m2、11.15g/m2和7.74g/m2,是理想的滞尘树种。
城市道路绿化植物滞尘能力研究进展

城市道路绿化植物滞尘能力研究进展作者:陈颖佳刘中兵来源:《绿色科技》2017年第15期摘要:对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种类和植物群落的滞尘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基于研究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研究的内容:即植物高效持续滞尘机理和规律、植物滞尘能力测定技术和指标标准化、植物饱和滞尘量和抗尘能力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城市道路;园林植物;滞尘能力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50024031 引言城市大气中粉尘污染是城市雾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许多研究已经表明植物对大气中的粉尘有滞留作用。
有关不同植物滞尘能力,不同植物组成群落滞尘能力的强弱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关于植物滞尘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相关方面的研究资料也较丰富,但是针对城市道路环境中植物绿带滞尘能力的专题深入研究较少。
本文旨在通过综述国内城市道路绿化植物滞尘能力研究现状,为进一步开展道路绿化植物滞尘能力研究和充分发挥城市道路园林绿地在治理大气中粉尘污染方面的作用提供资料。
通常园林植物的滞尘能力是指单位植物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滞留的粉尘量。
无论是乔木、灌木或草本植物的种类或是由它们通过各种植物配置组成的不同植物群落,其滞尘能力均存在较大的差异。
2 道路绿化植物滞尘能力研究现状2.1 不同植物种类的滞尘能力在不同植物种类滞尘能力强弱方面的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以滞尘能力由强到弱表示,孙敏研究结果是杜鹃>月季>石楠>金边黄杨>小叶女贞>红檵木>火棘>紫薇>山茶>南天竹>桂花>椤木石楠>油茶>海桐[1]。
张莉研究结果是灌木>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八角金盘>红花檵木和金叶女贞>小叶黄杨>女贞、桂花、海桐、撒金珊瑚>香樟、法国冬青、二球悬铃木、银杏、广玉兰、杨树和鸡爪槭[2]。
苟亚清等研究结果是小叶榕>月季和女贞[3]。
城市园林绿地滞尘进展及发展

型的效果。
3苗木容器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日后的工作中,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苗木容器栽培技术的研究力度,使苗木容器栽培技术向集中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实现低价优质的苗木栽培技术。
在苗木容器栽培的具体过程中,要有效结合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有效降低苗木容器栽培技术的成本,并增加苗木的移栽成活率,提高苗木的综合性能。
比如,通过搭配施肥可以促进苗木更快的适应环境,迅速繁殖,并提高苗木的质量。
苗木容器栽培技术还可以应用到其他领域里,发展前景非常好,比如,在建筑装修中应用苗木容器栽培技术,可以美化建筑环境。
4结束语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建设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更加的必要。
城市通过进行园林绿化可以有效的改善空气质量,美化城市整体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因此,为了更好的完成园林绿化工作,相关部门要重视研究园林苗木的容器栽培技术,通过引入、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不断改进完善我国园林苗木的容器栽培技术,减少园林苗木的生产成本,提高成活率。
参考文献[1]邱岚.园林苗木容器化栽培的应用和发展方向[J].现代园艺,2015(12): 39.[2]许丽娟.园林苗木容器化栽培的运用发展[J].民营科技,2015(03):221.[3]王志伟,罗培,刘福泉,张海军.园林苗木栽培技术浅谈[J].生物技术世界,2014(09):19.[4]谢立文.新疆地区园林苗木容器化种植技术研究[J].福建农业,2014 (08):159~160.收稿日期:2017-9-21城市园林绿地滞尘进展及发展慈华聪张楚涵田晓明(天津泰达绿化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457)摘要:风景园林是现代建设的需要,对于生态环境建设有很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生态环境建设的质量,我们需要对风景园林施工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绿地滞尘有强的作用,因此本文就对城市园林绿地滞尘的研究以及进展展开讨论。
希望可以提高风景园林的质量。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地滞尘;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6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7)24-0109-021前言近年来雾霾状况严重,绿地滞尘研究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绿地滞尘作为一种综合利用多学科、多种技术的研究,在研究中需要对植物附尘能力和抗尘能力进行研究,实现园林的环保化构建,改善环境现状。
苏北6种常绿灌木滞尘能力研究

苏北6种常绿灌木滞尘能力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苏北地区6种常绿灌木植物对滞尘的能力,并分析影响滞尘能力的因素。
通过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实验和观察,得出各种灌木植物在滞尘方面的表现,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某些植物具有较强的滞尘能力,而另一些则相对较弱。
建议在城市绿化设计中应重视选择具有较强滞尘能力的植物种类,以改善环境质量。
未来研究可深入探讨影响滞尘能力的具体因素,并寻找更多植物种类的滞尘效果,为城市绿化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总结表明苏北6种常绿灌木植物在滞尘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研究对于城市环境改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苏北,常绿灌木,滞尘能力,研究,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对比,影响因素,建议,结论,展望,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都市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空气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张,建筑工地、道路施工等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污染空气质量。
寻找一种能够减少空气中粉尘含量的有效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常绿灌木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好的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等功能。
目前,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常绿灌木具有一定的滞尘能力。
对于苏北地区常见的6种常绿灌木的滞尘能力研究相对较少,需要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本文旨在研究苏北6种常绿灌木的滞尘能力,并分析影响滞尘能力的因素,为选择适合苏北地区的常绿灌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城市绿化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这对改善都市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苏北地区6种常绿灌木的滞尘能力进行研究,探讨这些植物在减少空气中颗粒物浓度方面的作用。
通过比较不同常绿灌木的滞尘能力,寻找出最具有净化空气能力的植物种类,为改善苏北地区空气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还旨在探讨影响植物滞尘能力的因素,为进一步提高植物净化空气效果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苏北地区的园林绿化工作提供指导,推动城市绿化发展,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
我国城市绿化植物滞尘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我国城市绿化植物滞尘的研究现状与展望郑蕾【摘要】城市粉尘污染是许多地区存在的严重环境问题,植物作为城市绿化的主体对一定范围内空气中的粉尘有净化作用。
植物通过粗糙湿润的叶面有效地滞留大气颗粒物充当着城市粉尘过滤器的作用。
国内的相关学者从不同研究主体下滞尘量、不同影响因素下滞尘量以及叶面尘研究三方面阐述了我国城市绿化植物滞尘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Dust pollution is a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 in many areas. As the main body of unban greening, plants have purification effect on dust in regional air. Plants effectively retent atmospheric particle by rough and moist leaves functioning as the urban dust filters. Some relevant researchers have summarized the present research of dust-retention by unban plants in China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 dust-retention amount of different research subject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 dust on leaves, and Drospect its future research.【期刊名称】《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13)003【总页数】3页(P21-23)【关键词】城市;绿化植物;滞尘【作者】郑蕾【作者单位】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4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向大气中排放的有害气体及粉尘越来越多,远远超过大气自净能力。
苏北6种常绿灌木滞尘能力研究

苏北6种常绿灌木滞尘能力研究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于城市中的滞尘能力也越来越重视。
苏北地区是我国华东地区一个重要的农业产区,同时也是中国生态环境敏感区域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苏北地区的环境质量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解决城市中的空气质量问题,对于增强城市绿化的滞尘能力进行研究势在必行。
本研究旨在分析苏北地区6种常绿灌木的滞尘能力,为未来的城市绿化和环境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苏北地区常见的6种常绿灌木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是柏树、榆树、垂柳、栾树、松树和桦树。
这6种植物在苏北地区广泛种植,对于改善空气质量具有一定的潜力。
二、研究方法1. 采集样本:本研究选择苏北地区的几个典型的城市绿化点进行采样,采集各种灌木的叶片和枝干作为样本,以进行后续的实验分析。
2. 实验设计:采集的样本分别进行化学分析和光学显微镜观察,分析叶片和枝干的微观结构以及化学成分,从而初步了解其滞尘能力。
3. 数据分析:收集实验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植物的滞尘能力,并得出结论。
三、数据分析1. 化学成分分析:通过对样本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发现柏树、榆树和栾树的叶片和枝干表面富含大量的蜡质物质,这种物质对于吸附粉尘有很好的效果。
而垂柳、松树和桦树的叶片和枝干表面则富含大量的树脂物质,同样对于吸附粉尘也有一定的作用。
2. 结构观察分析: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柏树、榆树和栾树的叶片和枝干表面有很多微小的毛细结构,这些结构可以增加表面积,提高粉尘的吸附效果。
而垂柳、松树和桦树的叶片和枝干表面则呈现出不规则的纹路和凹凸不平的特点,同样有利于粉尘的固定。
四、结论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柏树、榆树和栾树具有较强的滞尘能力,其叶片和枝干表面的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对于吸附和固定粉尘都有一定的优势。
垂柳、松树和桦树的滞尘能力相对较弱,但也具有一定的滞尘效果。
在日常的城市绿化中,可以优先选择柏树、榆树和栾树等具有较强滞尘能力的植物种类,以提高城市绿化的滞尘效果。
银川市园林植物滞尘量调查

银川市园林植物滞尘量调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细颗粒物污染已经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园林植物是城市中的绿化装饰,对净化空气、吸收有害气体有一定的作用。
本文以银川市为例,对该城市的园林植物滞尘量进行调查研究。
我们选择了银川市的两个典型区域进行调查:中心城区和郊区。
在每个区域中,我们选择了5个园林植物密集的地点作为样本点,对每个样本点的园林植物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采样。
调查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园林植物种类和数量。
我们记录了每个样本点中各种园林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
这有助于了解不同种类植物对净化空气的贡献程度。
2. 植物表面滞尘量的测定。
我们在每个样本点中随机选取20片园林植物叶片,使用尘埃计测量了每片叶片的滞尘量。
通过对滞尘量的测定,可以分析园林植物对空气中颗粒物的吸附能力和吸附效果。
3. 空气污染指数测量。
我们在每个样本点中测量了空气污染指数,包括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臭氧(O3)等污染物的浓度。
这有助于分析园林植物对空气污染的改善效果。
4. 地面尘埃含量测定。
我们在每个样本点的地面上选取相同面积的样品,并对样品中的尘埃进行称量。
通过对地面尘埃含量的测定,可以判断园林植物对尘埃沉降的影响。
经过一段时间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银川市的园林植物种类繁多,包括乔木类、灌木类和草本类植物等。
乔木类植物数量最多,占总数的40%;灌木类和草本类植物数量相对较少。
2. 园林植物表面的滞尘量差异较大。
乔木类植物的滞尘量最大,约为0.1g;灌木类和草本类植物的滞尘量较小,分别约为0.05g和0.02g。
3. 银川市的空气污染指数较高,尤其是PM2.5和PM10的浓度超过了国家标准。
园林植物对空气污染的改善效果明显,可以降低细颗粒物的浓度。
4. 园林植物对地面尘埃沉降有一定的作用,可以减少地面尘埃的含量。
城市绿化树种的滞尘效应_以哈尔滨市为例

柴一新 3 3 祝 宁 韩焕金 (东北林业大学 ,哈尔滨 150040)
【摘要】 提出以植物材料的滞尘功能作为城市绿地设计中重要依据 ,对哈尔滨市 28 个树种进行滞尘测定 和叶表电镜扫描 ,结果表明 ,不同的树种滞尘量差异显著 ,树种之间的滞尘能力可相差 2~3 倍以上. 常绿 针叶树种中 ,红皮云杉 、杜松是优良的滞尘树种 ,4 周后滞尘分别达到 5. 7 和 4. 4 g·m - 2 . 落叶阔叶树种中 , 银中杨 、金银忍冬 、山桃稠李是优良的阔叶滞尘树种 ,两周后滞尘分别达到 1. 9 、2. 0 和 2. 45 g·m - 2 . 电镜观 察发现 ,叶表皮具沟状组织 、密集纤毛的树种滞尘能力强 ,叶表皮具瘤状或疣状突起的树种滞尘能力差 ,并 结合滞尘测定对滞尘方式进行了讨论.
dust removal by plants were also discussed.
Key words Urban tree specie , Dust removal , Leaf structure.
1 引 言
随着城市化在我国的迅速发展 ,城市生态建设 日益受到重视[9 ] . 城市化改变了自然的空气环境 , 粉尘 、烟雾 、有害气体增多 ;我国北方大部分以煤为 主要采暖燃料的城市 ,其空气主要污染物很多为颗 粒污染物. 对这些生态问题的治理 ,城市绿地规划及 设计极其重要. 选择适合本城市发展的 、滞尘能力强 的树种 ,无疑是城市绿地设计中重要依据.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002 年 9 月 第 13 卷 第 9 期 CHIN ESE J OU RNAL OF APPL IED ECOLO GY ,Sept . 2002 ,13 (9) ∶1121~1126
城市绿化树种的滞尘效应 ———以哈尔滨市为例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9-01-03*基因项目:本文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城市典型绿化树种叶面尘特性及生理生态响应6(30771710)部分成果。
**通讯作者文章编号:1002-2724(2009)02-0126-05城市植物滞尘的研究现状与展望*庞 博,张银龙**,王 丹(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37)摘要:粉尘污染已成为影响城市环境的主要问题之一。
城市绿化对区域粉尘污染有较好的净化作用,绿化植物更是有粉尘过滤器之称。
本文主要从植物滞尘能力、粉尘对植物生理生态影响以及叶面尘研究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城市植物滞尘研究的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城市植物;粉尘污染;植物滞尘中图分类号:X173 文献标识码:AThe present and further research of dust -retention by unban plantsP ang Bo ,Zhang Y inlo ng *,W ang Dan(College o f Fo rest Resources and Env ir onment,Nanjing Fo rest U niv ersity ,N anjing210037,China)Abstract:Dust po llut ion has become o ne of the major pr oblems that impact unban enviro nment.U r ban gr eening hav e a go od purification effect on reg ional dust pollutio n,g reen plants ar e ev en being called dust filter.T his paper summar ized the pr esent status of dust-retentio n research from three aspects,plants-retentio n ability,the phy siolog ical and eco log ical influence of dust on plant and the foliar dust study,then bro ug ht for war d the key points and dir ect ions of further resea rch.Keywords:ur ban plants,dust pollutio n,dust-r et entio n一直以来,大气污染都是许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1]。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中的粉尘污染日益被人们所重视。
城市粉尘来源广泛,成分复杂,是在大气飘尘、降尘、地面扬尘等各种尘源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在各种粉尘颗粒物中,PM10(空气动力学直径Dp <10L m 的颗粒物)已被证实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物质;PM 2.5(Dp < 2.5L m)因能够进入人体肺部导致肺泡发炎而被认为具有更大的危害性[2~3],而当粉尘颗粒中含有铅、汞、镉等金属元素及其氧化物时,其生物有效性则更高。
鉴于粉尘极大的危害性,如何有效控制粉尘污染已成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城市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自净功能的组成部分,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和美化景观方面的作用十分突出。
植物作为城市绿化的主体,对一定范围内空气中粉尘有净化作用,植物叶片不仅因其表面特性对颗粒物有吸附或附着作用,而且经过雨淋会重新滞尘,因此通过城市绿化降低粉尘,减弱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4~5]。
根据植物滞尘能力、粉尘对植物的生理生态影响以及叶面尘研究三个方向,本文首先综述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关于植物滞尘的研究进展,然后经过论证分析,就植物滞尘今后的研究提出建议。
1 植物滞尘能力研究植物滞尘能力研究是目前国内学者研究植物滞尘的主体部分,也是研究相对较成熟的部分。
植物滞尘能力最初被定义为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滞留的粉尘量,顾名思义,有关植物滞尘能力的研究大都围绕滞尘量而展开,不同的主要是滞尘量的主体、所选择的影响滞尘量的因素。
1.1 不同研究主体下的滞尘量研究环境科研人员通常以单叶滞尘量为基础,进而推算整株树木、小范围绿地乃至整座城市的植物滞尘量。
刘艳等[6]对石河子市绿化适生树种滞尘能力进行了研究,采用重量法计算了单叶滞尘量。
齐淑艳等[7]对沈阳市有代表性的24种绿化树种的滞尘能力进行了研究,得出云杉林每年每公顷可滞尘32t,松林36.4t,山毛样68t 。
柴一新等[8]对哈尔滨市28个树种进行滞尘测定,发现常绿针叶树种中,红皮云杉、杜松是优良的滞尘树种;落叶阔叶树种中,银中#126#山东林业科技 2009年第2期 总181期 SHA NDON G FOREST RY SCIEN CE AN D T ECH NOL OGY 2009.No.2杨、金银忍冬、山桃稠李是优良的阔叶滞尘树种。
周志祥等[9]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对比分析方法,不仅分析了不同层片的滞尘能力,而且结合绿量,对武钢厂区绿地的日/年滞尘量分别进行了估算。
张新献[10]估算出北京近郊区居住区绿地总滞尘量为2170t。
赵勇[11]通过计算得出郑州全市植物年滞尘量达到9846.38t,并采用相关指标和评价分级方法,将植物的滞尘能力划分为5级。
通过分析发现,伴随滞尘量研究主体由叶到树再到区域绿地的变化,并且由于城市绿地的总滞尘能力是城市绿地生态效益的主要体现,有关城市绿地滞尘总量的估算将成为今后研究的主方向,这对城市合理绿化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不同影响因素下的滞尘量研究影响植物滞尘的因素非常多,如不同时间季节、不同地点、不同气象条件、植物的不同配置方式、树木的不同高度都会改变植物的滞尘能力。
陈玮等[12]研究发现在东北地区一年中,针叶树种以冬季和春季两季的滞留污染物的质量浓度最大,秋季的最小,并且变化的趋势很明显。
王蕾等[13]研究表明,春季叶面颗粒物附着密度大多数时间低于冬季,且随降雨、大风、沙尘等天气状况交替出现密度随之变化,此外,树种叶面部分颗粒物附着牢固,不能被中等强度15m m降雨冲掉,5~6级大风也不会使叶面颗粒物附着密度减少。
粟志峰等[14]采集降尘样品,同时监测大气颗粒物,以此说明不同绿化形式的减尘效果,且研究表明街道绿地应以稠密乔木型和乔木加灌木加花草型为首选,同时树木郁闭度,覆盖率也影响减尘效果。
高金辉等[15]比较了开敞环境与封闭环境下植物的滞尘量,并对同株植物叶片进行纵向不同高度滞尘量比较,发现由于树木位于道路两旁,车辆行人繁多,造成路面较大程度的二次扬尘,导致/低0位滞尘量明显高于/高0和/中0位。
目前,叶表面微观结构也逐渐成为影响植物滞尘能力的重点考虑因素。
王蕾等[16]测定了北京市11种园林植物叶面颗粒物附着密度,利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了各测试树种叶表面微形态,结果表明,植物主要通过叶片上表面滞留大气颗粒物,上表面滞留的大气颗粒物数量约为下表面的5倍;叶片上表面滞留大气颗粒物能力由高到低的微形态结构依次是沟槽>叶脉+小室>小室>条状突起。
李寒娥等[17]测定了佛山市15种主要城市绿化植物滞尘能力,研究发现,不同植物滞尘能力的差异与叶片的表面特性(皱纹、粗糙、绒毛、油脂等)及其湿润性有密切关系,滞尘量的多少与树冠总叶面积、枝干分枝角度、树冠形状等也有关。
对以上研究进行论证,发现环境科研人员对影响植物滞尘量因素的关注,逐渐由宏观向微观转化。
其中,结合叶表面微观结构分析植物的滞尘能力,已成为深入研究植物滞尘机理的一个重要途径。
并且,在实际的城市绿化工作中,我们注意到植物种类的不同以及其所处环境的差异,导致滞尘量各不相同,因此,因地制宜地选取并优化适合当地的滞尘树种,合理配置,形成良好的绿化层次,才能使植物的滞尘能力发挥出最佳效果。
2粉尘对植物的生理生态影响研究研究粉尘对植物生理生态的影响,是回答植物怎样滞尘这个问题的前提,它从植物对粉尘的响应这个角度,分析植物通过哪些生理活动参与了滞尘,探寻植物叶片对粉尘的耐受点,这也为如何优化选择城市树种提供了依据。
可以说研究粉尘对植物生理生态的影响,是利用植物控制颗粒物污染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植物滞尘研究难度较大的部分,因为城市绿化树种处于一个开敞环境之中,包括粉尘颗粒在内的各种污染物都会对其生长产生影响,所以很难建立起独立的植物与颗粒物之间的影响机制。
国外学者该领域开展研究较多,国内研究几乎处于空白。
上世纪70年代,国外就开始了颗粒物污染对植物生理生态影响的研究。
这个时期侧重于研究石灰石粉尘对植物叶子、生长高度和群落[18]的影响,也涉及到植物生理生化的日光合作用、气孔扩散阻力等。
Jeffrey[19]第一次评估了粉尘沉积对树林群落结构与组成的长期影响,Gale[20]则运用航片对照研究实际树种分布,并指出22年间,树种的数量、分布及其树种类型的分布都没有变化,而Gyala Borka[21]研究发现路尘使植物叶温升高,且影响预期植物生产力。
在80年代进行的颗粒物污染对植物生理生态的影响研究中,除了延续了70年代对植物生长、高度的研究,更深入进行了叶表面结构和形态特征[22]、花穗、种子产量[23]等研究。
重点侧重于粉尘对植物生理生化的研究,包括叶片色素含量、呼吸作用、水利用、蒸腾作用、气孔导度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等。
T ho mpson等[24]测得上叶面粉尘污染呈现阴影效应,下叶面粉尘污染为扩散阻力,二者共同降低植物光合作用。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研究者对该领域开展了更加细致的研究,并发表一些研究成果。
如叶片上的粉尘会堵塞气孔[25],降低光合活性辐射[26],#127#山东林业科技庞博等:城市植物滞尘的研究现状与展望2009年第2期吸收额外辐射增加叶片温度,影响叶子气体交换,影响光合作用[27],降低植物的生长等,但是仍缺乏对其过程和机理的深入研究。
结合以上研究历程,发现粉尘对植物的生理生态影响应采用野外对比试验和室内控制实验相结合的方式,野外研究又可分为野外取样对比试验和野外盆栽对比试验[28~30]。
野外研究是通过观察和取样,分析特定地段植物受颗粒物污染的生理生态反应,以及颗粒物污染对植物生理生态影响的主导作用;而室内研究则主要通过控制实验来展开,目前涉及的室内控制实验很少,精心设计一系列室内粉尘污染试验,深入探索粉尘污染对植物生理生态影响的过程和机理将是今后研究的发展趋势。
3叶面尘研究大气颗粒物质主要通过干沉降或湿沉降到达植物叶表面,而地面扬尘等其它尘源也在其上积累形成叶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