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13位代表的人生归宿
中共一大代表的归宿

中共一大代表的归宿中共一大代表,由各地共产主义小组选出的共有十二人,他们是: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
另有一名陈独秀派的代表包惠僧。
在党的一大后,他们在激剧的革命浪涛中,分道扬镳,走上了各自的人生道路,有大致三种不同归宿。
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七人1、毛泽东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
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1976年9月9日病逝于北京。
2、董必武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法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对我国人民民主政权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1975年4月病逝于北京。
3、李达中国现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在党的一大以后,曾因不满于陈独秀、张国焘的作风和不愿加入国民党等,于1924年9月退出了中国共产党,1949年12月由刘少奇介绍,毛泽东、李维汉等作历史证明人,重新入党,任湖南大学、武汉大学校长、全国政协委员、人大代表。
几十年来,他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思想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66年8月在武汉逝世。
4、陈潭秋 1939年5月,任中共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1942年9月被新疆军阀盛世才逮捕,在狱中进行了顽强斗争,1943年9月被秘密杀害于迪化(今乌鲁木齐)。
由于当时党中央不知道陈潭秋已牺牲,1945年党的“七大”上仍当选为中央委员。
5、何叔衡他在中央苏区曾担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工农检查人民委员、最高法院院长等职,为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央红军长征时,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
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武平交界地区,被敌人包围袭击,同敌人进行了英勇斗争,壮烈牺牲。
一大十三个代表

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不同历史命运综述:参加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的13位代表,其最终结局可归为五类。
奋斗终生者,如毛泽东、董必武、王尽美。
其二是英勇牺牲者,如何叔衡、邓恩铭和陈潭秋。
三为性格倔强,身离心仪型,包括李达和李汉俊。
四是误入歧途型,例如离党的刘仁静和包惠僧。
其五为投敌叛党者,包括陈公博、周佛海和张国焘。
今期为大家详述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不同结局,其中烈士、领袖、叛徒皆有例证。
中共一大会址毛泽东董必武:从南湖到开国大典毛泽东:1921年夏天,毛泽东与湖南的另一位年长的代表何叔衡乘船赴沪。
对毛泽东参加“一大”的表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比较活跃,善于思辨;一种是比较沉稳,勤于思考。
他的确沉稳,善于听取大家意见,但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他颇具见解,胜过他人。
毛泽东没有参加党的二大。
在党的三大之后,毛泽东进入中央局,担任相当于中央秘书长的职务。
此后,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一起探索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辈子,成为当代中国最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
1976年9月,毛泽东走完了他83年的奋斗人生。
董必武:董必武是另一位和毛泽东一起同时参加了党的一大,又同时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的中共领导人。
1920年,曾为前清秀才的董必武在武汉创办私立中学。
就在这年夏天,他接到李汉俊从上海的来信,告诉他上海已成立共产主义小组,请他在武汉成立类似的地方组织。
1921年6月,董必武再次收到上海来信,他与武汉小组另一负责人陈潭秋被大家公举赴会。
在这次大会上,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组织成立的发起人、见证人之一。
作为一位忠厚长者,历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董必武一生信仰马列:“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
”1975年4月2日7时58分,这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董老享年90岁。
王尽美:英年病逝感撼后人王尽美:王尽美是济南代表。
1921年6月,王尽美接到一大通知后,乘轮船到上海。
一大结束后,他与瞿秋白、邓恩铭等同志一道,代表中共参加了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会议,并会见了列宁。
中共一大十三名代表

中共一大的十三名代表参加会议的这13位代表,他们有着同相的理想,同样的目标,同样的起点,却各自有迥异的人生结局。
有的成为烈士、有的当了叛徒,还有的做了汉奸,只有2个人在28年后,最终站上了天安门城楼。
一、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1921年夏天,毛泽东与湖南的另一位年长的代表何叔衡乘船赴沪。
对毛泽东参加“一大”的表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比较活跃,善于思辨;一种是比较沉稳,勤于思考。
他的确沉稳,善于听取大家意见,但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他颇具见解,胜过他人。
毛泽东没有参加党的二大。
在党的三大之后,毛泽东进入中央局,担任相当于中央秘书长的职务。
此后,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一起探索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辈子,成为当代中国最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
1976年9月,毛泽东走完了他83年的奋斗人生。
二、董必武(1886年3月5日-1975年4月2日),原名董贤琮,又名董用威,字洁畲,号壁伍。
湖北黄安(今红安)人。
曾任中共六届中央委员,七、八、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另一位和毛泽东一起同时参加了党的一大,又同时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的中共领导人。
1920年,曾为前清秀才的董必武在武汉创办私立中学。
就在这年夏天,他接到李汉俊从上海的来信,告诉他上海已成立共产主义小组,请他在武汉成立类似的地方组织。
1921年6月,董必武再次收到上海来信,他与武汉小组另一负责人陈潭秋被大家公举赴会。
在这次大会上,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组织成立的发起人、见证人之一。
作为一位忠厚长者,历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董必武一生信仰马列:“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
”1975年4月2日7时58分,这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董老享年90岁。
三、何叔衡(1876-1935),男,汉族,湖南省宁乡县人,是参加会议最年长者。
也是一位前清秀才。
“老秀才”革命之初,是在1918年参加新民学会,而且是这个团体的领导人之一。
中共一大代表的命运及启

一大,又同时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的中共
领导人。
1920年,曾为前清秀才的 董必武在武汉创办私立
中学。就在这年夏天,他接到李汉俊从上海的来信,
告诉他上海已成立共产主义小组,请他在武汉成立类
似的地方组织。
• 1921年6月, 董必武再次收到上海来信,他与武汉小组另一负责人陈潭
秋被大家公举赴会。在这次大会上,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组织成立的发起人、见 证人之一。
李达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代表
作为一位忠厚长者,历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 董必武一生信仰马列: “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
1975年4月2日7时58分,这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董老享年90岁。
何叔衡 长沙共产主义小组代表
• 何叔衡,字玉衡,学名瞻岵,湖南 宁乡县杓子冲人,中国共产党创始 人之一。
1918年加入新民学会。1919年参加“驱张”运动。1920年受聘在岳云中学 任国文教员,同年冬同毛泽东等同志在长沙秘密建立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 7月,和毛泽东出席党的“一大”。1921年至1927年,历任中共湘区委员会 组织委员、湖南自修大学和湘江学校的负责人,并按党的指示,帮助组建国 民党湖南省党部。大革命失败后,去上海做地下工作。1928年5月,去莫斯 科东方大学学习。1930年7月回国,在上海任共产国际救济总会和中国济会 主要领导人,1931年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执委,并任中央政府工农 检察部部长、内务部代理部长等职。1934年10月,红军长征时被留在根据地 坚持斗争。1935年2月,和瞿秋白、邓子恢等向闽西转移,在福建上杭遭敌 人袭击,壮烈牺牲。
1942年9月17日,陈潭秋被捕。敌人对陈潭秋施以酷刑,逼迫他“脱党”。陈潭秋拒不屈 服。1943年9月27日,陈潭秋被秘密杀害于狱中,时年47岁。 1945年6月,在党的七大上,中共一大代表、党的创始人之一的陈潭秋当选为中央委员。 当时代表们并不知道,早在1年零9个月前,陈潭秋已告别了全党同志,在新疆被国民党 杀害。
【尚择优选】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最终人生结局

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最终人生结局1921年07月的中共一大,是在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下秘密举行的,除了会议一度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以外,在社会上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注意。
但是,由此所点燃的革命的火把,给黑夜沉沉的中国大地带来了一道光亮,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也由此谱写出了灿烂的篇章。
出席中共一大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共有13人,另有共产国际及远东书记处派来的两名外籍人员。
中共一大代表的曲折经历,尽现了复杂离奇的社会变迁,折射出剧烈动荡的时代特点。
李达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李达,名庭芳,字永锡,号鹤鸣。
1890年10月2日生,湖南零陵(今永州)人。
早年在长沙、北京等地读书。
1913年后,两次赴日留学。
1920年8月回国后,与陈独秀、李汉俊等在上海发起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11月,主编《共产党》月刊。
1921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当选中央局宣传主任。
9月,创办人民出版社。
1922年7月出席中共二大,后到长沙任湖南自修大学学长。
1923年4月,任《新时代》月刊主编。
同年,与陈独秀在国共合作问题上激烈争论,随后离开中共组织。
1923至1926年任湖南法政专门学校学监兼教授。
1927年1月,任中央军政学校武汉分校政治教官、代理政治总教官。
5月,任国民党湖南省党校教育长。
9月回到武汉,任中山大学文学院教授。
1928年到上海创办昆仑书店。
1930年任上海法政学院及暨南大学教授。
1932年后任北平大学法商学院教授兼经济学系主任。
1938年到桂林,任广西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
1941年9月后,长期困居家乡。
1947年任湖南大学教授。
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当选全国政协委员。
同年12月,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9年任北京法政大学副校长,1950年任湖南大学校长,1953年任武汉大学校长。
曾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等职。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到诬陷和迫害,同年8月24日在武汉含冤去世(1980年平反昭雪),时年76岁。
参加中共一大人员的结局

领袖人物,一代伟人
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一起探索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 了一辈子,成为当代中国最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1976年9月,毛泽东走完 了他83年的奋斗人生。
董必武作为一位忠厚长者,历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董必武(武汉、
湖北)一生信仰马列:“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1975年4月 2日7时58分,这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董老享年90岁。 新中国成立后,李达奉命改造湖南大学,很快取得成效。接着又去改 造武汉大学,同样成果甚丰。这一期间,他主要是办校和从事党的理论研 究。他是在毛泽东晚年少有的几个能够与之理论对话的人。毛称李达为: 真正的人!“文革”一开始,他就被迫害致死,终年78岁。
背叛党、脱离党
陈公博
是广州代表,是一大代表中最先脱党的。
周佛海 唯一从境外赶回来的一大代表
回国后, 周佛海很快与国民党右派分子沆瀣一气。1924年 9月, 周佛海给中共广州执委写信要求脱党。周佛海一脱 党,便马上踏上反共道路,成为蒋介石翼下一得力谋士。 然而,蒋介石的重用未能满足周佛海对权力的追求和欲望。 “九·一八”事变后, 周佛海、汪精卫一见如故,共谋 “和平”。日本投降,历时5年4个月的汪伪政府作鸟兽散。 周佛海故伎重演。他迅速给蒋介石发电,利用他担任上海 市长一职表示将沪完整交给中央。蒋介石收电后,任命周 佛海为行动总队司令。1946年3月,蒋迫于全国压力,把 周佛海押往南京。周以“迫谋敌国、图谋反叛本国”之罪 被判处死刑。周佛海的婚外恋人杨淑慧以公布蒋周往来密 电为由,要挟蒋介石特赦 周佛海。1947年3月26日,国民 政府下达主席令,特赦周为无期徒刑。1948年2月
许文佳
20130141237
同样 的选 择, 不同 的结 局
13位代表后来结局

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不同结局参加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的13位代表,其最终结局可归为五类。
其一是奋斗终生者;其二是英勇牺牲者;三为性格倔强,身离心仪型,;四是误入歧途型;其五为投敌叛党者……毛泽东董必武:从南湖到开国大典1921年夏天,毛泽东与湖南的另一位年长的代表何叔衡乘船赴沪。
对毛泽东参加“一大”的表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比较活跃,善于思辨;一种是比较沉稳,勤于思考。
他的确沉稳,善于听取大家意见,但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他颇具见解,胜过他人。
毛泽东没有参加党的二大。
在党的三大之后,毛泽东进入中央局,担任相当于中央秘书长的职务。
此后,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一起探索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辈子,成为当代中国最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
1976年9月,毛泽东走完了他83年的奋斗人生。
董必武是另一位和毛泽东一起同时参加了党的一大,又同时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的中共领导人。
1920年,曾为前清秀才的董必武在武汉创办私立中学。
就在这年夏天,他接到李汉俊从上海的来信,告诉他上海已成立共产主义小组,请他在武汉成立类似的地方组织。
1921年6月,董必武再次收到上海来信,他与武汉小组另一负责人陈潭秋被大家公举赴会。
在这次大会上,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组织成立的发起人、见证人之一。
作为一位忠厚长者,历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董必武一生信仰马列:“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
”1975年4月2日7时58分,这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董老享年90岁。
何叔衡、邓恩铭、陈潭秋:血洒疆场志未酬何叔衡生于1877年,是参加会议最年长者。
尽管董必武比毛泽东长9岁,何叔衡比董又长9岁。
他也是一位前清秀才。
“老秀才”革命之初,是在1918年参加新民学会,而且是这个团体的领导人之一。
一大召开那年,何叔衡44岁,已有相当的经历和学识。
“一大”闭幕后,何叔衡与毛泽东回到长沙,着手湖南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工作。
不久,中共湖南支部成立,他利用捐资办起了湖南自修大学,培养党的干部。
中共一大参会者的命运

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命运归宿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0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现改兴业路76号)召开。
31日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
在南湖游船上,完成“一大”所有议程,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正式诞生。
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3人,他们是:上海的李达、李汉俊;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还有武汉的包惠僧(他是在广州与陈独秀商谈工作期间,受陈个人委派参加会议的)。
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清一色的知识分子。
当时,对党的创立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李大钊、陈独秀因各在北京和广州,工作脱不开身,而没有出席大会。
共产国际派马林(荷兰人,共产主义活动家,1942年被纳粹杀害)和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俄国人,俄共(布)党员,1938年因莫须有的间谍罪被枪决,1956年平反昭雪)出席了会议。
最后一天的会议,两位国际代表因目标太大,李汉俊、陈公博也因故都未去嘉兴南湖参加党的“一大”的十三名代表最终有五种结局:第一种:最成功的归宿有2人:毛泽东、董必武。
毛泽东、董必武成为新中国的开国领袖。
毛泽东,1921年夏天,毛泽东与湖南的另一位年长的代表何叔衡乘船赴沪。
(1)对毛泽东参加“一大”的表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比较活跃,善于思辨;一种是比较沉稳,勤于思考。
他的确沉稳,善于听取大家意见,但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他颇具见解,胜过他人。
(2)毛泽东没有参加党的二大。
在党的三大之后,毛泽东进入中央局,担任相当于中央秘书长的职务。
此后,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一起探索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辈子,成为当代中国最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
(3)1976年9月,毛泽东走完了他83年的奋斗人生。
董必武,是另一位和毛泽东一起同时参加了党的一大,又同时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的中共领导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独秀、李大钊为何没有参加“一大”
陈独秀、李大钊没有参加中共“一大”,是历史上的一些偶然因素造成的。
当时陈独秀担任广东政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又兼任大学预科校长,正在争取一笔巨款修建校舍,如果他离开广州,这笔款子就会落空,所以未能出席“一大”。
而李大钊当年担任北京八校的教职员联谊会议主席,正在领导索薪斗争和暑期会务,也不能离开北京。
他们虽然没有参加中共“一大”,但不影响他们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的历史地位。
“一大”会议的曲折
许多人都知道“一大”在上海召开时曾遭到法国巡捕的搜查,但很少知道事情的原委是出在马林身上。
马林作为共产国际代表从欧洲来到上海,一路上已引起各国反动当局的警觉和注意,并掌握了他的行踪。
租界巡捕房详细记录了他1921年6月至12月在上海的化名和几度迁移的地址,当他在李汉俊家参加会议时,就发生了法租界巡捕房搜查“一大”会址的事情。
上海开会遭到搜查后,经“一大”代表李达的夫人王会悟提议,“一大”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
开会时为掩人耳目,还特意将带来的麻将牌倒在桌上。
王会悟也装扮成歌女的模样,坐在船头充当会议的哨兵。
“一大”13位代表的人生归宿
13位代表的人生归宿可以归为五类。
其一,践约信念,奋斗终生包括毛泽东、董必武、王尽美。
毛泽东参加“一大”期间虽然寡言深思,但他担任中共中央主席的时间超过了几任总书记的总和。
董老长期在党和国家重要领导岗位上工作,1975年去世。
王尽美从1923年至1925年担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积劳成疾,于1925年8月病逝。
其二,英勇献身,视死如归包括何叔衡、邓恩铭和陈潭秋。
1935年,何叔衡在转移途中与敌人遭遇,壮烈牺牲。
邓恩铭1928年被捕入狱,1931年英勇牺牲。
陈潭秋1942年被新疆盛世才逮捕入狱,1943年被秘密屠杀。
其三,性格倔强,身离心仪包括李达和李汉俊。
李达在上海机关工作时,多次和陈独秀、张国焘发生矛盾,于1923年夏愤然宣布脱党。
但李达从未放弃信仰,一如既往地从事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
李汉俊也因与陈、张意见不合,逐渐脱离了党的活动,被开除党籍。
1927年12月,李汉俊被桂系军阀杀害。
其四,误入歧途,迷途知返包括刘仁静和包惠僧。
刘仁静是“一大”最年轻的代表,1929年赴苏学习,回国途中拜会托洛斯基,从此开始成为党内的反对派,后在国民党政府任职,1950年回北京,1987年死于车祸。
包惠僧在1927年革命低潮时决定退党,后曾迫于生计在国民政府内政部任职,1949年回到北京,1979年病逝。
其五,投敌叛党,下场可耻包括陈公博、周佛海和张国焘。
陈公博是“一大”代表中最先脱党的人物,抗战时期追随汪精卫卖国求
荣,成为第二号汉奸,1946年被枪决。
周佛海1924年脱党,抗战期间投靠汪精卫成为大汉奸,1948年病死于南京监狱。
张国焘因为在参加“一大”时带来了李大钊的意见,会议推举他为主席,之后长期在党内担任要职;在长征途中和到达延安后,张国焘分裂中央的严重错误受到批判;1938年初,张叛党投靠蒋介石并当了军统特务;1949年后寓居香港,1979年客死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