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破解语病题的18种方法
语病题答题技巧

语病题答题技巧
以下是 6 条语病题答题技巧:
技巧一:遇到句子,先通读一遍,找找语感呀!就像你去挑苹果,总得先摸摸看看吧。
比如“我昨天去了商场买了一件漂亮衣服”,一读就觉得不太对劲,咋说呢,“去了商场”和“买了”感觉有点重复啦!
技巧二:注意词语搭配哦!这就像是给娃娃搭配衣服,得合适才行嘛。
像“他改正了错误的看法”,“改正”和“看法”搭配就不合适呀,应该是“改变了错误的看法”。
技巧三:看看句子成分完不完整呀!就像建房子,不能缺砖少瓦的吧。
比如“通过努力,使他获得了成功”,哎呀,没有主语啦,应该去掉“使”字呢。
技巧四:注意有没有歧义呀!这就跟说话似的,得让人明白确切意思呀。
像“三个学校的老师来听课”,到底是三所学校的老师还是同一个学校的三位老师呢?
技巧五:留心有没有逻辑错误哦!好比走路得按正常路线嘛。
比如“他基本上把不好的习惯完全改正了”,“基本上”和“完全”就矛盾啦。
技巧六:多积累常见语病类型呀,这就像打怪升级,知道怪兽长啥样就好对付啦!比如“能否好好学习,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这种两面一面的问题就得注意哦!
总之,做语病题就得细心细心再细心,像侦探一样找出问题所在!。
语病快速判断的18种方法-上课版本

语病快速判断的18种方法-上课版本语病是指在语言表达中出现的错误、违背规范或者造成歧义的现象。
当我们听到或者读到一段文字时,能够快速判断其中是否存在语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分析和评价这段文字。
以下是一些快速判断语病的方法,适用于上课时听讲或读文章的情况。
1.感受语义逻辑是否通顺。
判断每个句子的意思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常理。
2.关注时态和语态的一致性。
句子中的动词时态和语态是否一致,是否与上下文相符。
3.观察主谓一致。
检查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动词是否一致。
4.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
观察句子中的标点符号是否正确使用,是否造成断句不当的问题。
5.判断句子结构是否合理。
注意句子中各部分的排列是否符合语法规则。
6.分辨冗余和重复。
排除多余的表达或者过度重复的用词。
7.确认是否存在语言错误。
特别留意拼写错误、语法错误和用词错误。
8.观察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
检查形容词和副词是否符合修饰的名词或动词,是否使用了正确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
9.找出句子成分的错误。
注意句子中名词、代词、动词等的使用是否正确。
10.辨别词义的错误。
注意词语的用法是否符合其本意,是否容易产生歧义或误解。
11.确认连接词和连词的正确使用。
判断句子中连接词和连词是否使用正确,是否能够起到衔接和连接的作用。
12.评价词语和句子的表达方式。
观察句子中的表达方式是否得体、流畅,用词是否准确、恰当。
13.分析句子的重心和主题。
关注句子中的主要信息和关键点,判断是否有突出或遗漏的问题。
14.确认修辞和表达手法的正确使用。
观察句子中是否有使用修辞手法或表达方式是否得当。
15.排除逻辑错误。
判断句子中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是否存在悖论或矛盾。
16.辨别句子的主体和附属结构。
辨别句子中的主体和附属结构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语法规则。
17.寻找上下文的协调配合。
判断句子和上下文之间是否协调配合,表达的内容是否一致。
18.综合判断语言流利度。
观察句子的整体表达是否流畅、通顺,是否能够有效传达信息。
快速破解语病的方法

快速破解语病的方法一、看关联词语二、看句子主干三、看修饰成分四、看并列短语五、看数量短语1、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2、考古科学工作者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3、和大熊猫一样享有“国宝”之称的丹顶鹤近年来成倍减少,目前仅存千余只。
4、19日1时30分起观测到迸发猛烈的狮子座流星雨,目测最大强度估计超过每小时1万颗以上。
5、今年以来,全厂工人干劲十足,生产热情高涨,产量提高到百分之二十。
六、看否定词1、其实,只要部分观众适应了字幕版的放映方式,根本就没有必要不因为配音这一环节而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消耗。
2、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3、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4、这所学校把学雷锋活动没有放在口头宣传上,而是强调“学雷锋要见行动”,因此效果很好。
含有否定意味的一类词常见的有:“防止”、“禁止”、“反对”、“切忌”、“拒绝”、“杜绝”、“避免”、“阻挡”等,在病句审查时要特别注意七、看两面词1、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2、照片拍得好,诗歌写得有味,是由一个人的思想认识、艺术修养的高低所决定的。
八、看介词1、经过老师耐心的教育,终于使我醒悟过来,我真的错了。
出现在句首的介词常见的有:“通过”、“经过”、“由于”、“对于”、“为了”等,而且句中常伴有“使”字出现。
2、在北京参加全国人代会的代表们说了:在扶贫助教期间,农民们向我们吐露了心声,农民们的话对我们基层干部很有感触。
有“对”、“对于”出现的介词短语中,常常有主客体颠倒、不合逻辑的毛病。
3、根据法庭对黑哨事件的调查结果和法制办出具的书面材料看,他是在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交代了自己的罪行的。
这类介词常见的有:在……上(下)、从……中、从……出发、以……为中心、以……为代价、以……为主、当……时、由……组成等。
病句题的解题技巧

病句题的解题技巧
1. 嘿,首先得仔细读题呀!就像侦探找线索一样,把每个字都看清楚咯。
比如“我和他经常见面在公园里”,一读不就觉得怪怪的嘛,这就是要细心找问题哟。
2. 注意关联词呀!要是关联词用错了那可不行。
像“虽然他很努力,但是没取得好成绩”,这样的搭配就很合理,要是弄反了可就错啦。
3. 句子的成分不能残缺呀!“他跑步”,这总觉得缺了点啥吧,应该是“他在操场上跑步”,这才完整嘛,懂不?
4. 语义重复也要小心哦!“大约大概有十个人”,哎呀,这不是重复了嘛,可不能这么写呀。
5. 搭配不当要留意呢!“强烈的阳光”,这就很对,如果说“强烈的月亮”,那不是乱来嘛。
6. 句式杂糅要避免呀!“他的病因是因为长期吸烟”,这就很混乱啦,直接说“他的病因是长期吸烟”不就好啦。
7. 歧义句也挺麻烦呢!“咬死了猎人的狗”,到底是狗被咬死了,还是狗把猎人咬死啦,这可得搞清楚呀。
8. 要符合逻辑呀!“他今天可能也许不会来”,怎么能又可能又也许呢,这不合理呀。
总之,做病句题就得细心细心再细心,多练练就有感觉啦!。
常见的病句答题技巧

常见的病句答题技巧常见的病句答题技巧常见的病句答题技巧1(一)紧缩法先去掉句子的枝叶部分(定、状、补),紧缩出主干(主、谓、宾),看主干是否有毛病。
如果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
如:"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的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其主干是:"我们加强教育和管理。
"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
这句的介宾短语紧缩后为:"为了防止不再发生。
"显然是动宾不搭配,"防止不"的意思是"应该"或"要",与下文明显矛盾,造成语意不明。
把"不"字删掉,就通顺了。
(二)语感法调动语感,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
若别扭,则再作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加以修改。
如:"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
"这个句子第一分句"不管……都极端不利",显然不合习惯。
"不管"后的内容应是不确定的,把"不管"改成"尽管",就通顺了。
(三)类比法有些句子是否有毛病,一时拿不准。
这时依照原句的结构再仿造几个常用的句子。
经过比较,问题就搞清了。
如:"忠王李秀成临刑时是不是表现得很英勇呢?从一些历史资料看,并不是这样。
"乍一看不知对否,但仿写一句就可以看清了:"你是不是很勇敢呢?从现实看,并不是这样。
"显然,"这样"含糊不清,表意不明,是勇敢还是不勇敢,尚未表述清楚,有些模棱两可。
因此可以推断原句有语病(四)逻辑法有些句子从语法上找不到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
这要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等方面考虑是否恰当,看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
如:"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
语文病句题解题方法

语文病句题快速解题方法第一部分:抓句子成分一、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1.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海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亚肃处理。
(搭配不当,“事件”不可以“批评教育”)*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
2.我们家乡美丽而富饶,这里土地肥沃,特别适宜种果树、棉花、甘庶,此外,还适宜栽种梨树和枣树。
(分类不当,“梨树和枣树”都是“果树”)3.采风小组搜集了近七百万字的民间故事、七百余首情歌和少量民歌。
(分类不当,“情歌”与“民歌”互有包容,二者是交叉关系,不能并列。
)4.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语序不当,应为“听取和讨论”,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5.文件对经济领域中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语序不当,句中的“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与“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照应错位。
)6.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余元。
(语意不明,是“经济损失和诉讼费”共计“三千余元”还是单“诉讼费”“三千余元”)并列成分意义上往往包含着内在的有机联系,有先后、主次、深浅、远近之分,这些联系和差别相应地直接反映在排列顺序上,成为规律性的约束,随意改动,便会造成排序不当。
二、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1.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搭配不当,“培养”与“失足青年”不搭配)2.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偷换主语,“工厂”不可以“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应在“三次”前加上“其产品”,另外“东南亚”后面加上“其它”)3.我们也学小孩子一样,掐了一把花,直到花和叶全蔫(nian)ㄋ,才带着抱歉的心情,丢到山涧里,随水漂走了。
初中语文语病题做题技巧大全

《初中语文语病题做题技巧大全》一般来说,语病类题都存在以下的做题技巧:1.先找语句主干,看主谓宾是否搭配妥当。
从汉语语法角度来说,一个完整的句子,都由主语、谓语、宾语这几个最重要的成分组成。
要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有语病,首先要检查主谓宾是否完整,或者是否搭配妥当。
例如:这个文化站已经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摇篮。
其中,主谓宾是,文化站成为工具,当提取出主谓宾,会发现文化站和摇篮明显的不搭配,因此该句明显有语病。
2。
看主谓宾的修饰词语。
修饰性词语增加了语句的丰富度,能细腻且准确的表达说话者的意思,但有时候,由于修饰不当,会出现严重的错误.做题的时,在检查完主谓宾是否完整以及匹配后,应当检查主谓宾的修饰词语是搭配否妥当。
例如:指导员严峻且深刻的讲话使这位列兵同志的思想认识水平到了提升。
该语句中,主谓宾是话使提升。
没有明显的错误。
但是主语的修饰词——严峻在这里用的不当,严峻一般形容形式,或事态,用来修饰说话,就是修饰上的不当,因此该句有语病.3。
检查连词是否用的恰当。
连词的使用使句子的节奏更加紧密,使表达更得力,但是不当,或者错误的使用就会产生语病。
一般常见的连词搭配为:无论...都...;不但...而且...;宁可...也...等.在使用连词方面常见的错误有,连词的搭配错误,单独连词出现而造成的错误。
搭配错误的例子如:我们国家不但经济发展了,而且人的素质又有很大提高。
这里,连词不但应该和而且搭配使用,因此此句错误。
缺省对应连词的:小明委屈得说:虽然我的成绩不是很好,我以后一定会更加努力。
这里单独出现了虽然这个连词,显得前后意思出现了矛盾。
4。
查看语句逻辑关系是否存在错误。
逻辑关系错误,是语句本质上的错误,而非语法类的错误。
典型的逻辑错误有:1。
同语反复。
例如:乐观注意者就是乐观地对待生活的人。
2。
循环定义。
例如:如果把丈夫定义为妻子的爱人,那么,妻子就是丈夫的爱人。
3.概念不当并列。
初中语文判断病句的十六个方法

初中语文判断病句的十六个方法一、提干法句子较长难以理解时,可采取提取主干的方法。
例如:1、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主干是“学员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谁“参加了学习”呢?显然是“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
“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既是全句的宾语,又是“参加了学习”的主语。
全句又不是使动句构成的兼语句,造成了句式杂糅的结构混乱的语病。
2、鲁迅猛烈地揭露、批判了封建道德,他反对节烈观和包办婚姻、家长制都进行了批判。
主干是“鲁迅揭露、批判了封建道德”,“他反对节烈观和包办婚姻、家长制”,对什么“都进行了批判”呢?显然是对“节烈观和包办婚姻、家长制”。
句中的“节烈观和包办婚姻、家长制”做了“反对”的宾语,就不能做“批判”的状语。
二、并列法当几个概念并列在一起时,应分析各自的外延大小与联系。
如果构成属种关系、交叉关系,那么这几个表述就是错误的。
例如:3、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句中“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并列在一起,“一切出版物”包含了“报刊”、“杂志”,是属种关系,不能并列。
4、他们演出了文艺节目、打猴儿鼓、耍狮子、打篮球、表演武术等。
句中“文艺节目”包含了“打猴儿鼓、耍狮子”,属种关系不能并列。
可以改成“他们演出了打猴儿鼓、耍狮子等文艺节目,进行了打篮球、表演武术等活动”。
三、补充法为了语言的简洁,复句中的后几个分句常常承前省略主语。
在省略的过程中,有的分句就偷换概念,表达成另一意义。
这种病句可用补充法辨析。
例如:5、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在这个转折复句中,“虽然”用在“这家工厂”后,那么“这家工厂”就是全句的主语。
说“这家工厂”“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是可以的,但说“这家工厂”“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就错了,因为“这家工厂”不是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暗含”与“潜”重复
(“躬耕修典”即“编纂”,重 复) 注:类似的错误用法还有“过早夭折”、“过
分溺爱”、“卫冕桂冠”、“令寒舍蓬荜生辉”
十二、当句中出现谦敬词时,应仔细 分析这些谦敬词的含义及使用对象, 看是否用错。 常见的敬词有:“令”(“令尊”、“令堂”、
“令郎”、“令媛”,称人家的父母子女), “贵”(“贵庚”,称别人的年龄),“高” (“高见”称对方的见解),“拜”(“拜 托”,托人办事),“赐”(“赐教”,请别 人给予指教),“惠”(“惠顾”,称对方到 自己这里来),“光”(“光临”,称宾客来 到)等。 常见的谦词有“家”(“家父”、“家母”、 “家兄”、“舍弟”,对别人称自己的父母兄 弟),“拙”(“拙见”,称自己的见解), “寒”(“寒舍”称自己的家),“愚” (“愚见”称自己的意见)等。 使用时应准确掌握这些谦敬词的含义及使用对
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 在社会上清清白白地做人。 校长抛砖引玉的演讲,博得了全场的热 烈掌声。
(“令尊”,敬词,用于称别人的父亲)
(“抛砖引玉”,谦词,称以自己粗浅的意 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不能用于他人)
象这样的词常见的还有:
“蓬荜生辉”:谦词,常用于称谢别人到自己家 里来或称谢别人送来题赠的字画。 “不情之请”:谦词,不合情理的请求。多用于 向人求助的客气话。 “信笔涂鸦”:多用作谦词,形容字写得很坏或 书画拙劣。 “三生有幸”:谦词,形容极其幸运。 “洗耳恭听”:专心地听。用于请人讲话时说的 客气话。 “犬马之劳”:谦词,比喻甘愿受驱使,为之效 劳。 “才疏学浅”:谦词,才识不广,学问不深。 “刍荛之言”:谦词,称自己的言论。
。(关联词搭配不当,应为必要条件,用“只量不 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 比沿海的高。 5.如今“阿Q”一类的“字母词”已遍布 汉字文化圈内,不但进入了教科书,而 且活跃在各媒体上。 6.用语不妥贴,造句不合文法,行文缺 乏条理,拖沓冗长,就会把意思弄得含 混晦涩,令人误解甚至费解。
二、出现了多重定语和多重状语,可能是 语序不当 1.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 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应将“有效的”调至“方法”前
2.昨天,许多代表热情地在休息室里同 他交谈。 应将“热情地”调至“同他交谈” 前)
3.这期培训班是全国职工教育委员 会和国家经委联合于今年五月底举 办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二百多名职 工代表参加了这次培训。
1.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 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 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宾语中心语残 缺,应加“的经验”) 2.认识沙尘暴、了解沙尘暴,是为了从 科学的角度达到对沙尘暴进行预防,减 少沙尘暴造成的损失。(“达到”的宾语 中心语残缺,“损失”后加“的目的) 3.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 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 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 熟悉的可爱的乡音。(搭配不当,“看到” 与“乡音”不搭配)
分类不当,“梨树和枣树”都是“果树”
3.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 营管理的报告。 4.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 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 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余元。
3.语序不当,应为“听取和讨论”,有时间上的先后 关系
4.语意不明,是“经济损失和诉讼费” 计“三千余元”还是单“诉讼费”“三 千余元”
4.关联词位置不当,主语不一致,
关联词应在主语之前,应将“不 是”调至“质量”前 5.语序不当,出现了递进关系, 程度重的应放在后面,应为“不 但活跃在各媒体上,而且进入了 教科书”) 6.语序不当,应为“费解甚至误 解”
六、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 明、重复
1.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 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语意不明, “他”到底指谁,指代不明) 2.老人在80岁的时候,还清楚地记得哥 哥参加学生运动时对自己的评价:一个 温情主义者。 (语意不明,“自己”到底是指“老人” 还是指“老人”的“哥哥”)
十、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 可能是结构混乱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 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 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2.到目前为止,人还不能完全控制自然灾害, 农业收成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自然 条件的好坏决定的
有“为……所”和“被……所”的结构,没有 “受……所”的结构,要将“所”字去掉
八、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 配不当、偷换主语
1.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 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 导的表彰。 2.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 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 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搭配不当,“培养”与“失足青年”不搭配) (偷换主语,“工厂”不可以“被授予省优质产品 称号”)
(“忌”或“不可”去其一)
十六、出现了“前去”、“新生”、 “保管”、“没有”、“走”、 “和”等多义词或多义短语,可能 是语意不明
1.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 汇报(是“15日之前去”还是“15 日这 一天去”,意思不明) 2.在喧天的锣鼓声中,这所有名的老校 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新生(“新同学”还是 “新生命”,意思不明) 3.此次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他们谁也 没有干涉王尔德的权利。(“没有”造成 意思不明)
3.朝鲜艺术家这次来华表演的歌剧《红
楼梦》,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 给予了很高的评价。(2011年高考山 东卷)
主客易位导致搭配不当,“给予了 很高的评价”的主语是 “观众”,而不 是“《红楼梦》”
3.我们也学小孩子一样,掐了一把花, 直到花和叶全焉了,才带着抱歉的心情, 丢到山涧里,随水漂走了。
答案
1.表意不明,是“三个学校”还是 “三个学生会干部” 2.重复,“十几万元”本为约数,不 可以再用“左右”
4.华能集团三电厂今年对锅炉设备 进行了改造,吨煤发电量增加了1.5 倍,煤消耗量域少了1.2倍。 5.中国第一个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工程研究中心建成后,国内外同行 对其先进的功能大加赞赏,先后有 二万三千多人次前来参观。 6.早晨五六点钟,通往机场的街道 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人群。
3.湖南省历史博物馆近日展出了数以万 计的八千年前新出土的栽培稻
(搭配不当,误用“的”字,偷换主语,造成 “灯火”与“雄伟壮丽”不搭配,应删去“的” 字) (语序不当,应将“新出土的”调至“八千年 前”)
十四、出现了两面性的词语,可 能是前后肯否不一、不合逻辑
1.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 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 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能否”是 两面性的词语,与后面不一致) 2.我怀着恐惧的心情,担心灾难会不会 降落到姑妈头上。(“担心”“不会”, 不合逻辑)
快速破解语病题的方法
高考专题
《考试说明》指出主要考查六种病 句类型: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 结构混乱、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一、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 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
1.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 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 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 理。 (搭配不当,“事件”不可以“批评教 育”) 2.我们家乡美丽而富饶,这里土地肥沃, 特别适宜种果树、棉花、甘蔗,此外, 还适宜栽种梨树和枣树。
应为“由……决定的”
3.它是把事件的结局先写出来,
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 发展经过的写法叫倒叙。
应去掉“它是”
十一、出现了文言词语、书面语, 可能是重复
1.在交通干线上设卡收费的方案必须经地方人 大常委会讨论通过,并公诸于社会。 2.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精彩绝伦,可以堪称一 流,受到世界舆论的普遍赞誉。
十五、出现了“避免”、“防止”、 “以防”、“以免”、“切忌”、 “禁止”等词语,可能是不合逻辑 (表意相反
1.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 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2.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 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防止”与“不再发生”不合情理,应去掉 “不”)
“诸”即“之于”,“于” 与它重复 “堪”即“可以”,“可以”与 它重复
3.听了他对事实真相的陈述,我在心里 由衷地感谢他。 4.老李的这番话,暗含着不言而喻的潜台 词。 5《语文大辞典》编委会,为了使辞典有 较高的质量,在躬耕修典三个春秋的编 纂过程中,着重控制了关键程序 (“由衷”即有“在心里”的意思, 重复)
“联合”应调至“举办”前, 让位于时间状语
三、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 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
1.三个学校的学生会干部在教导处开会, 研究本学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问题。 2.国产轿车的价格低,适于百姓接受, 像“都市贝贝”市场统一售价才6.08万 元,“英格尔”是6.88万元,新款“桑 塔纳”也不过十几万元左右。 3.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端正党风、增 强党的凝聚力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偷换主语,前面主语是“我们”,后面已暗换成 “花”,所以应改成“把它们丢到山涧里,随水漂 走了”)
九、出现了疑问句、否定词, 可能是肯否不当
1.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 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 呢?(疑问句再加双重否定,变成了三重 否定,不合逻辑) 2.近几年来,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 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无时无刻不”相当于“每时每刻都”, 此处与“忘”用,与后“积累了大量的 资料”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