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一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学习如何在利用NLTK进行分词\词性分析与句法分析,同时将NLTK和结巴分词的结合中实现中文文本分词和词频统计。
通过次实验项目的练习,增强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以知识获取与自主实践相结合,学习对自然语言信息的处理以及结巴分词,文本相似度算法的实践。
二实验目标1. 了解自然语言处理的原理,加深对文本处理的理解;2. 熟悉文本分词、词频统计的原理;4. 掌握文本处理的其他的应用。
三实验要求1.实验前,请认真阅读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实验指导书,仔细听从老师的讲解。
2.实验前编好程序,实验时调试。
3.编程要独立完成,程序应加适当的注释。
4.完成实验报告。
四实验报告要求内页:实验n :1、实验目的:xxxx2、实验原理和内容:3、实验环境和编程语言:4、主要功能及实现:5、实验结论:文字用小4号或4号;程序和注释用5号以班为单位交.实验一:1.怎样载入自己的英文语料库(obama.txt),在自己的语料库中找出频率小于8,排名前5的词和其频率。
(使用nltk的英文分词函数tokenize)2.写程序处理布朗语料库,找到一下的答案:(1)哪些名词常以他们复数形式而不是它们的单数形式出现?(只考虑常规的复数形式,-s后缀形式的)。
(2)选择布朗语料库的不同部分(其他目录),计数包含wh的词,如:what,when,where,who 和why。
3.输出brown文本集名词后面接的词性,参考代码:4.句法分析演示>>> from nltk import *>>> f=open('F://obama.txt')>>> raw=f.read()>>> import nltk>>> tokens = nltk.word_tokenize(raw)>>> tokens>>> c={}>>> for i in tokens:if tokens.count(i)>72:c[i]=tokens.count(i)>>> print(c)Wh:>>> from nltk.corpus import brown>>> import nltk>>> import re>>> brown.categories()>>> romance_text=brown.words(categories='romance')>>> fdist = nltk.FreqDist([w.lower() for w in romance_text])>>> modals=set([w for w in romance_text if re.search('^wh',w)])>>> for m in modals:print m + ':',fdist[m],词性:>>> def findtags(tag_prefix,tagged_text):cfd=nltk.ConditionalFreqDist((tag,word) for (word,tag) in tagged_textif tag.startswith(tag_prefix))return dict((tag,cfd[tag].keys()[:5]) for tag in cfd.conditions())>>> tagdict=findtags('NN',nltk.corpus.brown.tagged_words(categories='news')) >>> for tag in sorted(tagdict):print tag,tagdict[tag]>>> wsj = nltk.corpus.treebank.tagged_words(tagset = 'universal')>>> word_tag_fd = nltk.FreqDist(wsj)>>> [word + "/" + tag for (word, tag) in word_tag_fd if tag.startswith('V')]Ofen:>>> brown_lrnd_tagged = brown.tagged_words(categories='learned', tagset='universal') >>> tags = [b[1] for (a, b) in nltk.bigrams(brown_lrnd_tagged) if a[0] == 'often']>>> fd = nltk.FreqDist(tags)>>> fd.tabulate()名词后面词性统计:>>> import nltk>>> brown_lrnd_tagged = brown.tagged_words(categories='learned', tagset='universal') >>> tags = [b[1] for (a, b) in nltk.bigrams(brown_lrnd_tagged) if a[1] == 'NOUN'] >>> fd = nltk.FreqDist(tags)>>> fd.tabulate()。
教学实验指导书

教学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实验器材与药品1. 实验器材:- 试管架、试管夹、玻璃棒、滴管等;- 显微镜、移液器、离心机等。
2. 实验药品:- 乙醇、盐酸、氢氧化钠等。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 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 准备所需药品,确保药品的正确性和有效期。
2. 实验操作:(这里根据具体实验内容进行描述,确保每个步骤都清晰明了)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记录:- 记录每个步骤的实验结果,包括观察到的现象、实验数据等。
2. 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实验现象解释。
五、实验讨论与总结1. 实验讨论:- 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探讨原因和解决方法。
2. 实验总结:- 总结实验的目的、步骤和结果,指出实验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六、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实验过程中应佩戴实验室必要的防护用具,如实验手套、护目镜等。
3. 实验中使用的化学药品要小心操作,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气体。
4.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和废弃物,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七、实验报告要求1.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与药品、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讨论与总结等内容。
2. 实验报告应规范书写,语句通顺,段落结构清晰。
3. 实验报告中的数据应准确无误,并配以合适的图表或图像进行展示。
4. 实验报告应标明实验日期、实验地点和实验人员姓名。
八、参考文献(根据实验内容提供相关参考文献)以上为《教学实验指导书》的基本格式和内容要求,具体实验内容和步骤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本指导书能够对您的实验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灼热丝实验作业指导书

灼热丝实验作业指导书一、实验目的通过进行灼热丝实验,探究灼热丝的耐热性能,理解灼热丝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灼热丝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材料,其主要成分为耐热金属材料,具有耐高温、导电良好的特性。
实验中,我们将灼热丝放置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观察其表现出的各种现象,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和总结,可以评估灼热丝的耐热性。
三、实验器材1. 灼热丝:使用标准的耐热金属灼热丝,长度约为20厘米。
2. 烧杯:用于装载灼热丝和加热水等。
3. 温度计:用于测量实验环境的温度。
4. 加热器:用于提供实验环境的热源。
5. 实验记录表: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详细数据和观察结果。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将实验器材准备齐全,并检查其完好性。
b. 清洗烧杯并确保其干燥。
c. 标定温度计,确保其准确度。
2. 实验设置:a. 将烧杯放置在加热器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
b. 将温度计插入烧杯中,确保其与水接触。
c. 将灼热丝固定在实验环境中,确保其处于稳定状态。
3. 实验操作:a. 打开加热器,使水温逐渐升高。
b. 每隔10℃,记录一次灼热丝的变化。
c. 观察灼热丝的颜色、形状以及可能出现的其他变化。
d. 根据实验观察结果,判断灼热丝的耐热性。
4. 实验数据记录:a. 记录每次温度变化时的灼热丝观察结果。
b.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其他重要数据和观察结果。
5. 实验结果分析:a. 分析灼热丝在不同温度下的表现和可能的原因。
b. 利用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评估灼热丝的耐热性能。
6. 结论和讨论:a.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灼热丝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b. 讨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c. 提出进一步研究该实验的建议。
五、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的安全性,避免烫伤或烧伤。
2. 当加热水温度超过50℃时,注意防止水溅出。
3. 在实验中,要仔细观察灼热丝的变化,并记录详细的数据和观察结果。
4. 实验结束后,清洗和归还实验器材,并妥善保管实验记录表。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了解实验原理,并通过实践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器材•实验仪器:XXXX仪器•实验材料:XXXX材料•其他:XXXX设备、器皿等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将仪器、材料摆放整齐,确保周围环境整洁,无杂物影响实验操作。
•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工作,确保所有连接线插好且牢固。
•准备好所需试剂和药品,按照实验要求进行配制。
2. 实验操作步骤1.步骤一:XXXX–具体操作细节1–具体操作细节2–具体操作细节32.步骤二:XXXX–具体操作细节1–具体操作细节2–具体操作细节33.步骤三:XXXX–具体操作细节1–具体操作细节2–具体操作细节3…3. 实验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安全,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操作时要认真仔细,确保操作步骤正确,避免误操作导致实验失败或事故发生。
•注意保持实验器材的清洁和完整,实验后应及时清洗器材并归还到指定位置。
4. 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操作细节、观察结果和数据。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实验现象或结论。
•可将实验结果用图表展示,以增加可视化效果。
四、实验拓展•针对本实验,可以进行进一步拓展,例如探究不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扩展实验的应用范围等。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的操作,学生对实验过程、实验原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实验技能也得到了提升。
同时,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参考文献2]。
实验项目指导书

实验项目指导书一、实验项目简介实验项目指导书是用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一份重要文件。
它主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要求等内容。
本指导书旨在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达到预期的实验目标。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同时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三、实验原理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实验所涉及的原理和基本概念。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和理解实验原理,为实验的操作和结果分析提供基础。
四、实验材料与设备接下来,我们将列出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清单。
请学生在进行实验前确认所有物品齐全,并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五、实验步骤本节将提供实验的详细步骤说明,包括涉及到的操作方法、操作顺序以及注意事项等。
学生需要按照指导书的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六、实验要求与注意事项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列出实验所需遵守的要求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学生需要仔细阅读并理解这些要求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和准确性。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完成实验后,学生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他们应该能够根据实验的数据和观察结果得出结论,并能够解释实验结果的科学原理。
八、实验总结最后,学生需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总结。
他们应该能够回顾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和思考,提出改进实验的意见和建议。
九、参考文献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列出所参考的文献和资料。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一步阅读这些文献,扩展知识和深入理解实验原理。
希望以上指导书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进行实验,获得预期的实验结果,并通过实验的过程培养实验设计和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这个实验项目,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堂知识,并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实验指导书-上海交通大学课程中心

2.通过Grignard试剂与酮反应制备叔醇
二、 实验内容
1.Grignard试剂乙基溴化镁的制备
2.由乙基溴化镁制备2-甲基-2-丁醇 3.学习无水操作 4.进一步学习萃取,蒸馏等基本操作。
-2-
三、 实验示意图
图 7-1 电磁搅拌回流装置 (冷凝管和滴液漏斗上分别装有氯化钙干燥管)
- 12 -
%
九、 实验方法指示及注意事项 1.所有的反应仪器及试剂必须充分干燥。溴乙烷事先用无水氯化钙干燥并蒸馏 进行纯化。丙酮用无水碳酸钾干燥亦经蒸馏纯化。所用仪器在烘箱中烘干后,让 其稍冷后,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却待用(也可以放在烘箱中冷却) 2.镁带应用沙纸擦去氧化层,再用剪刀剪成约 0.5cm 的小段,放入干燥器中 待用。或用 5%盐酸溶液与之作用数分钟,抽滤除去酸液,依次用水、乙醚洗涤, 干燥待用。 3.乙醚应绝对无水。 4. 开始为了使正溴丁烷局部浓度较大,易于发生反应和便于观察反应是否开始, 故搅拌应在反应开始后进行。若 5 分钟后仍不反应,可用温水浴加热,或在加热 前加入一小粒碘以催化反应。反应开始后,碘的颜色立即褪去。 5.如仍有少量残留的镁,并不影响下面的反应。 6.硫酸溶液应事先配好,放在冰水中冷却待用,也可用氯化铵的水溶液水解。 7.为了提高干燥剂的效率,可事先将干燥剂放在瓷坩锅中焙烧一段时间,冷却 后待用。
- 11 -
八、 对实验结果和实验中某些现象的分析讨论 1.Grignard 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反应刚开始时,溴乙烷的滴加速度不宜 过快,必要时可用冷水冷却。当反应开始后,调节滴加速度,使反应物保持微沸 为宜。
2.卤代烷生成 Grignard 试剂的活性次序为:RI>RBr>RCl,在用活性较差的溴 乙烷制备 Grignard 试剂时,若反应不易发生,温水浴加热,或可采用加入少许 碘粒的 1,2 一二溴乙烷或事先已制好的 Grignard 试剂引发反应发生。
医学实验操作作业指导书

医学实验操作作业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指导学生完成医学实验操作,使其掌握相关实验技巧和操作流程。
二、实验材料1. 医学实验仪器:根据实验要求准备相应的医学仪器。
2. 医学实验药品:根据实验要求准备相应的医学药品。
3. 个人防护用品:戴口罩、手套、实验服等,保证个人安全。
三、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1. 检查实验仪器是否完好,如有损坏,请及时更换或修理。
2. 检查实验药品的标签和有效期,如有问题,请及时更换或补充。
步骤二:个人防护1. 穿戴实验服,确保衣物干净整洁。
2. 戴口罩,避免实验药品引起的气溶胶对人体的影响。
3. 戴手套,避免药品直接接触皮肤。
4. 戴护目镜,防止实验药品飞溅入眼。
步骤三:操作流程1. 根据实验要求,准确称取实验药品并放入容器中。
2. 根据实验要求调配实验液体,并进行均匀搅拌。
3. 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时间和温度,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 如实验中需要进行观察和记录,请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并保证记录的准确性。
步骤四:实验结束1. 关闭实验仪器,清理实验台面,保证实验环境的整洁。
2. 将使用过的实验仪器和容器进行清洗,确保下次使用时干净。
3. 适当处理废弃物和实验残留物,遵循环保原则。
四、注意事项1.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室安全,严禁一人独立操作。
2. 操作前请仔细阅读实验操作指导书,确保操作步骤清晰明了。
3. 如有实验中出现突发情况,请立即向实验室管理员或教师求助。
4. 在实验过程中,严禁食品和饮料进入实验室。
5. 完成实验后,请注意清理实验工作区域,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以上为医学实验操作作业指导书,希望能够对学生顺利完成医学实验提供指导和帮助。
在实验过程中,请严格按照实验操作指导书中的步骤进行,确保个人安全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祝实验成功!。
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自由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的方法;(2)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自由沉淀规律,根据试验结果绘制自由沉淀曲线。
去除率~沉速曲线(η~u 曲线)。
二、实验原理浓度较稀的、粒状颗粒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
自由沉淀的特点是:静沉过程中颗粒互不干扰、等速下沉,其沉速在层流区符合Stokes 公式。
悬浮物去除率的累积曲线计算:⎰+-=0000)1(P sdP u u P η 其中: η —— 总去除率P 0 、P —— 未被去除颗粒的百分比 u s 、u 0 —— 沉淀速度 实验用沉淀柱进行,如右图。
初始时,沉淀时间为0,悬浮物浓度为C 0,去除率η=0。
设水深为H (实验时为水面到取样口的垂直距离),在t i 时间能沉到H 深度的最小颗粒d i 的沉速可表示为:ii t Hu =。
实际上,沉淀时间ti 内,由水中沉至柱底的颗粒是由两部分颗粒组成,即沉速i s u u ≥的那一部分颗粒能全部沉至柱底,同时,颗粒沉速i s u u <的颗粒也有一部分能沉到柱底,这部分颗粒虽然粒径很小,沉速i s u u <,但这部分颗粒并不全在水面,而是均匀分布在整个柱内,因此,只要在水面以下,它们下沉至池底所用的时间小于或等于具有沉速ui 的颗粒由水面降至池底所用的时间ti ,则这部分颗粒也能从水中被除去。
在 t i 时间,取样点处实验水样的悬浮物浓度为C i ,沉速i s u u ≥(i d d ≥)的颗粒的去除率:000011i i i C C C P C C η-==-=-,其中,0C CP i i =表示未被去除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比。
绘制 P ~u i 关系曲线,可知121212000C C C C P P P C C C -∆=-=-=,P ∆是当选择的颗粒沉速由u 1降至u 2,即颗粒粒径有d 1减到d 2时,此时水中所能多去除的,粒径在d 1~d 2间的那部分颗粒的百分比。
当P ∆无限小时,dP 代表了小于d 1的某一粒径d 占全部颗粒的百分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苯甲酸红外光谱的测绘—溴化钾压片法制样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红外光谱仪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熟悉红外光谱仪的主要应用领域。
3、掌握红外光谱分析时粉末样品的制备及红外透射光谱测试方法。
4、熟悉化合物不同基团的红外吸收频率范围.学会用标准数据库进行图谱检索
及化合物结构鉴定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红外光谱分析是研究分子振动和转动信息的分子光谱。
当化合物受到红外光照射,化合物中某个化学键的振动或转动频率与红外光频率相当时,就会吸收光能,并引起分子永久偶极矩的变化,产生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从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使相应频率的透射光强度减弱。
分子中不同的化学键振动频率不同,会吸收不同频率的红外光,检测并记录透过光强度与波数(1/cm)或波长的关系曲线,就可得到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反映了分子化学键的特征吸收频率,可用于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和定量测定。
根据实验技术和应用的不同,我们将红外光划分为三个区域:近红外区(0.75~2.5µm;13158~40001/cm),中红外区(2.5~25µm;4000~4001/cm)和远红外区(25~1000µm;400~101/cm)。
分子振动伴随转动大多在中红外区,一般的红外光谱都在此波数区间进行检测。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主要由红外光源、迈克尔逊干涉仪、检测器、计算机和记录系统五部分组成。
红外光经迈克尔逊干涉仪照射样品后,再经检测器将检测到的信号以干涉图的形式送往计算机,进行傅立叶变换的数学处理,最后得到红外光谱图。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具有灵敏度高、波数准确、重复性好的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催化、材料科学、生物学、物理、环境科学、煤结构研究、橡胶工业、石油工业(石油勘探、润滑油、石油分析等)、矿物鉴定、商检、质检、海关、汽车、珠宝、国防科学、农业、食品、生物医学、生物化学、药学、无机和配位化学基础研究、半导体材料、法庭科学(司法鉴定、物证检验等)、气象科学、染织工业、日用化工、原子能科学技术、产品质量监控(远距离光信号光谱测量:实时监控、遥感监测等)等众多方面。
三、仪器和试剂
1、Nicolet 5700 FT-IR红外光谱仪(美国尼高力公司)
2、压片机(日本岛津公司)
3、压片模具(日本岛津公司)
4、玛瑙研钵(日本岛津公司)
5、KBr粉末(光谱纯,美国尼高力公司)
6、苯甲酸(分析纯)
四、实验步骤
1、样品的制备(溴化钾压片法)
固体粉末样品不能直接用来压片,必须用稀释剂稀释,研磨后才能压片。
这是因为粉末样品粒度大,不能压出透明的薄片,红外光散射严重。
即使能压出透明的薄片,由于样品用量多,会出现红外光全吸收的现象,不能得到正常的红外光谱图。
取0.1~0.2mg的样品在玛瑙研钵中研磨成细粉末与干燥的溴化钾(A. R.级)粉末(约150mg,粒度200目)混合均匀,装入模具内,在压片机上压制成片测定。
2、样品检测
(1)打开Nicolet 5700 FT-IR红外光谱仪的电源开关,运行计算机中的OMNIC 软件,设定相关实验参数。
(2)采集背景图谱。
(3)将预先制备好的样品插入样品架,测定样品图谱。
3、谱图处理
采用溴化钾压片测得的光谱,由于颗粒研磨的不够细,压出来的片不够透明而出现红外光散射现象,使光谱的基线出现倾斜。
所谓基线校正(Baseline Correct),就是将吸光度光谱的基线人为的拉到0基线上。
在测试光谱时,如果采集样品单光束光谱的时间与采集背景单光束光谱的时间间隔太长,在测得的样品光谱中会出现明显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的吸收峰。
生成直线(Straight Line)是使光谱中某一光谱区间内所有吸收峰都消失而生成一条直线,是一种很简单但很实用的数据处理技术。
五、注意事项
1、溴化钾样品的浓度和片的厚度应适当,在样品研磨、放置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干燥。
2、样品与溴化钾粉末必须混合均匀后压片。
六、数据处理
1、采用常规图谱处理功能,对所测图谱进行基线校正及适当的平滑处理,标出主要吸收峰的波数值,储存数据并打印图谱。
2、用计算机进行图谱检索,并判别官能团的归属。
七、思考题
1、为什么溴化钾压片制样容易造成图谱倾斜?
2、区别饱和碳氢与不饱和碳氢的主要标志是什么?苯环的光谱特征是什么?
3、哪些样品不适宜采用溴化钾压片制样?
备注:电子版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模版清登陆以下邮箱下载:sdlgdxfxcszx@; 密码:fxcs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