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读书心得读《不看,是一种自在》有感
2024年教师假期读课外书心得体会

2024年教师假期读课外书心得体会2024年教师假期,我抽出了宝贵的时间,读了一系列的课外书籍。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也有了很多的思考和体会。
下面,我将就其中几本书进行简要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读了《人类简史》。
这本书对人类历史的演进进行了全景式的阐述,从认知革命到农业革命,再到科学革命等等,这些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书中对于人类未来的展望也让我产生了许多思考,我们要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崛起?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保护?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索。
其次,我读了《思考,快与慢》。
这本书讲述了人类思维的两个系统,即快速直觉的系统1和缓慢理性的系统2。
通过对这两个系统的深入剖析,我对于自己的思维方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平时,我们常常会依赖系统1的快速判断,但有时候这种判断并不准确,因此我们需要学会运用系统2进行深入思考。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对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们要尽量引导学生运用系统2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再次,我读了《教育的关怀》。
这本书从人的成长和发展的角度来探讨教育的本质。
书中强调了教育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和关怀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地认同这个观点。
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情感和品德。
只有真正关心学生,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更加注重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和引导,为他们提供更全面的关怀和指导。
最后,我还读了一些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专业书籍,如《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科教学与评价》等等。
这些书籍帮助我深入了解了教育教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理论观点,并帮助我更好地指导实践。
在阅读这些书籍的过程中,我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信念和教学理念,相信通过持续的专业发展和创新,我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自在独行》读后感

《自在独行》读后感
《自在独行》是一本散文集,收录了贾平凹先生多年来创作的精选散文作品。
读完这本书,我深感其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
首先,我特别欣赏贾平凹先生在书中所展现的独立精神。
他坚守自己的灵魂,不随波逐流,不盲目追求潮流。
这种独立精神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因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很容易被各种信息和价值观所左右。
只有坚守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才能在生活中保持清醒和独立,不被外界所左右。
其次,贾平凹先生在书中所描绘的孤独和行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孤独的真谛传达给每一个读者,鼓励我们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孤独时刻。
同时,他也通过行走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
这些故事不仅让我更加珍惜当下,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勇气。
此外,贾平凹先生在书中所表达的对慈悲、玩物、天地、人事等角度的观察和思考也让我受益匪浅。
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分享了许多关于生活、人生和社会的感悟。
这些感悟不仅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对世界有了更广阔的视野。
总的来说,《自在独行》是一本充满智慧和感悟的散文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人生和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
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我相信这本书将会成为我人生中的一份宝贵财富,陪伴我成长并给予我启示。
《自在独行》读书心得感悟

《自在独行》读书心得感悟《<自在独行>读书心得感悟》读完贾平凹先生的《自在独行》,心里像是被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吹进了一股清新又带着点泥土味的风。
这本书,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华丽堆砌的词藻,有的只是贾先生对生活中点滴的观察和感悟。
但就是这些看似平凡的文字,却有着一种神奇的力量,能让你的心慢慢静下来,跟着他的笔触,走进那个充满烟火气的世界。
书里有一篇写“玩物丧志”的文章,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贾先生说他自己喜欢收藏石头,各种各样的石头。
在别人眼里,这可能就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和金钱。
可他却在那些石头里看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看到了岁月的痕迹。
他会为了一块石头,翻山越岭,满身尘土;会为了一块石头,和别人讨价还价,争得面红耳赤。
在别人看来,这或许是荒唐可笑的,但对他来说,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快乐。
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特别喜欢收集糖纸。
那时候,糖果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难得的美味。
每次吃完糖,我都会小心翼翼地把糖纸抚平,然后夹在书里。
为了得到更多漂亮的糖纸,我会跟小伙伴们交换,甚至会去垃圾桶里翻找。
有时候,为了一张特别好看的糖纸,我能兴奋好几天。
大人们都不理解我,觉得我是在做毫无意义的事情。
但他们不知道,那些五颜六色的糖纸,在我眼里就是宝贝。
每一张糖纸都有着它独特的故事,都承载着我童年的欢乐和梦想。
就像贾先生在书里说的:“人活着最大的目的是为了死,而最大的人生意义却在生到死的过程。
”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总会有一些看似奇怪的爱好和行为,这些在外人眼里或许无法理解,但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却是生活中的一抹亮色,是让我们感到快乐和满足的源泉。
贾先生还写了他独自在乡间的生活。
他一个人走在田埂上,听着鸟鸣虫叫,看着风吹麦浪,感受着大自然的呼吸。
他会在夜晚坐在院子里,抬头看满天的繁星,思考着宇宙的奥秘。
这种独处的时光,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显得如此珍贵。
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
有一次,我一个人去了郊外的一座小山。
自在独行读书心得感悟

自在独行读书心得感悟读书,是人类进步与智慧的源泉。
自在独行,则是在独立自由的状态下对书中的文字进行阅读与思考。
这是我最近的一种读书方式,通过自在独行,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得以深入思考,体悟内涵,提升自我。
在此,我将分享一些在自在独行读书中的心得与感悟。
一、与自然为伴,心静如水自在独行读书,最好的场所就是接近自然的环境。
远离喧嚣的城市,找到一片宁静的山林或湖畔,让自己身心都能够放松下来。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觉得自己更能够与书本中的文字产生共鸣,更加投入地阅读和思考。
沉浸在静谧的大自然中,心情自然也会变得安宁,如水般平静。
在这样的心境下,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书中的思想和观点,也能更好地领悟其中的道理。
二、与文字对话,思考发现读书不能只是机械地翻开书页,浏览文字。
自在独行读书,则是与文字进行对话,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与书中的作者进行心灵碰撞。
读到一个触动心灵的段落,我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来,思考其中的含义和价值。
这样的阅读方式,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书中的观点,也能够更好地启迪自己的思考,发现其中的深意。
三、记录心得,反思自我自在独行读书,还需要有一个记录的过程。
读书心得,对我而言是宝贵的财富,通过记录下来,我可以随时回顾,并在反思中不断进步。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会将一些重要的观点和感悟记录在笔记本上,有时候也会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收获。
这样的记录,不仅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总结和归纳,也可以让我更深入地思考和反思,不断提升自我。
四、与他人分享,共勉成长读书之后,我会选择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心得感悟。
通过分享,我不仅可以将自己的收获带给他人,也可以与他人交流,共同成长。
有时候,我会与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聚在一起,进行读书交流会,分享自己的心得,听取他人的见解。
这种交流与分享,让我的读书之旅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让我更加有动力去不断提升自己。
总结:自在独行读书,是我近期尝试并深感受益匪浅的一种阅读方式。
通过与自然的亲近、与文字的对话、记录反思以及与他人分享,我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书中的思想和观点,也能够更好地丰富自己的思考和人生经验。
自在独行读后感

自在独行读后感自在独行读后感4篇自在独行读后感1《自在独行》是贾平凹先生的作品,这本书写情感、聊爱好、谈社会、说人生。
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得趣味。
书中的内容丰富,需要慢慢去品味。
看似平淡无奇的文字,却总能直击内心的深处,让人回味无穷。
自在,道家指无所达致,自然而然存在的状态。
自在,在现代汉语里描述的是一种身心舒畅,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
贾先生也喜静,但喜欢热闹,只是先生的热闹并不是灯火灿烂,而是内心的安宁与独行的自在。
害怕被打扰,并不是因为怕与人接触,而是因为内心的宁静,能带给人的远比喧哗和嘈杂要多。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总能一个人思考很多事情,也能想明白很多事情。
对于匆匆的路人,贾先生的这本书只是附庸风雅的玩物,但是对于生命的行者来说,却能让他们懂得孤独的真义。
文集中有一篇散文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叫做静虚村记。
故事的背景大概是贾先生为了寻找一个“安宁”之处,来到乡下,借租农房,并在此居住,过着幸福自得的生活。
如今这个社会,找热闹的地方容易,寻清净的地方难,于是贾先生便退隐了“田林”,有种陶渊明的味道。
“退隐”并不是为了避世,而是为了寻一个清净的地方安心写作。
城市的.喧嚣和“打扰”总是让人很难静下心来写作,这种感觉就好像你正准备熟睡,结果隔壁传来如雷般的噪音,这样的环境下谁又能安稳的入睡呢?所以现在城市的周边才出现了那么多的农家乐,大伙儿周末去农家乐,并不是去体验农家的生活,而是寻一个清净地,远离“打扰”。
可见“打扰”是多么的让人深恶痛绝。
回想童年时,快乐是相当简单的,一颗糖就可以高兴一整天了,身边也有很多相当年龄的小伙伴一同玩耍,快乐是不可言语的。
长大后大家都有了工作,聚在一起就相当困难了,因为我们都得努力的工作,所以每次相聚,我都会相当珍惜。
特别是说起小时候大伙儿一起干过的“傻事”,我们都会捧腹大笑。
这就是快乐吧。
愿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自在独行的勇者。
自在独行读后感2贾平凹《自在独行》读后感800字:这是我第一次看散文类书籍,说实话,我不喜欢散文类书籍,对于这类文章有时我很难看下去,但是这本书我却耐着心性读完了,看完之后让我有了很大的共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 放任自由的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放任自由的阅读
“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阅读对老师和学生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老师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需要大量地阅读书籍,后进学生想要改变糟糕的学习状况更需要大量的阅读。
阅读是一切智慧和力量的源泉。
例如他在“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中说:“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
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
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
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联系实际看来,这里的让学困生阅读应该不是那种放任自由的读,而是因人而异,有指导性的阅读。
不仅学生要读书,老师也要坚持读书,“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你书读得越多,你掌握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就越多,思维开阔了,在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就有办法解决了。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自己要有广博的知识,创新的思维。
然后才能教出具有广博知识,能力突出的学生来。
为了孩子们的一生发展,也为了自己能够游刃有余、开心工作,让我们来阅读吧!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1 / 1。
自在独行读后感_读书心得五篇范文

自在独行读后感_读书心得五篇范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自在独行读后感1贾老先生说,人既然如蚂蚁一样来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里,该自在就自在吧,该潇洒就潇洒吧,各自完满自己的一段生命,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义了。
贾老先生或许是孤独的,因为他一直在独行。
可是他是任性的,他做着他喜欢的事:在他的独行世界里,他研磨孤独,却收获自在,把这些自在送给每个孤独的行路人。
独自行走,不顾一切,哭着,笑着,留恋人间,只为不虚此行。
独行是一场心灵的隐居,即便你认为自己是孤独的,也是可以自在的。
如有自在在,任性又何妨?贾老先生素来喜静,最怕有人来敲他的房门。
让他觉得自在的,要么就是行走于西北的大地,要么就是隐居在自己的书房。
先生其实也喜欢热闹,只是先生的热闹并不是灯火灿烂,而是内心的安宁与独行的自在。
《自在独行》写情感、聊爱好、谈社会、说人生。
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
一本孤独而丰满的书,写给生命的行者,写给那些“任性”之人。
愿他们能懂得孤独的真义,在生活里多一些从容潇洒。
孤独地走向未来生命的睿智----从容足真孤独走向未来,那些曾经的声音,那些曾经的地方,那些看过的事物都曾在记忆里停留。
纺车声声含着的是母亲对儿子的神情,是生活不懈斗争的见证。
愿那声声纺车声,幻化成月光,普照每个角落,期待下一次的相聚,有你有我,有大家。
那年的大学,没有雄心壮志,亦没有非要成就不凡的决心。
没有风花雪月,已没有暧昧对象写过情诗的怦然心动。
但那里有初来乍到的自卑感和离开时的坦然。
也有做人处事的小心翼翼和为那一本本书而选择献血的决然,这大学的三年或许就是最异常的不同吧。
那年的晚上,月下树影,盘脚而坐,取清茶淡酒,饮而醉之,怡然之生活。
风止月溟,露珠闪闪,乡间宁静,心间安宁,只愿心中静虚常在,这便足以。
孤独走向未来,心却不孤独,因为那些事常在,那些人还在。
默默看世界人世的悲心----宽释是福世上的事,认真不对,不认真更不对,执着不对,一切视作空也不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如上山拜佛,见佛像了就磕头,磕了头,佛像还是佛像,你还是你----生活之累就该少下来。
2024年教师假期读课外书心得体会

2024年教师假期读课外书心得体会____年教师假期读课外书心得体会在____年的教师假期里,我抽出了大部分时间来阅读课外书籍。
这段时间的阅读给我带来了许多心灵的触动和思考,给我带来了愉悦与收获。
在心得体会中,我想分享一些我在读书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阅读课外书籍让我拓宽了视野。
作为一名教师,我在平时的工作中往往只接触与自己所教的学科相关的书籍和知识。
但在这个假期里,我选择了读一些与我学科不直接相关的书籍,例如心理学、哲学、历史等。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对人类的思维方式、历史的进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开始思考起人类存在的意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不确定的未来。
这些问题对我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也让我对教育的意义有了新的思考。
其次,阅读课外书籍让我提升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思维。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经常会思考作者的观点是否站得住脚,或者可以从哪个角度来批判和反驳。
这样的思维训练对一个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
阅读这些书籍还让我学会了从多个视角去看待一个问题,以及如何辩证地思考和处理复杂的问题。
这些能力的提升让我在教学中更加自信和准确地传递知识。
再次,阅读课外书籍让我获得了许多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在我选择的书籍中,有一本是关于沟通技巧的,它教会了我如何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和交流。
另外一本书是关于教育心理学的,它让我了解了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方式,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提高学习成绩。
这些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对我在教学和教育工作中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
最后,阅读课外书籍让我享受到了阅读的乐趣。
在工作繁忙的日常生活中,我很少有时间来静下心来读书。
而这个假期,我有了大量的时间来沉浸在书中,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
每当我打开一本新书,我就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和书中的人物一起经历着各种故事和冒险。
阅读不仅是增加知识的途径,更是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
通过阅读,我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沉浸在书海中感受到了无尽的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师读书心得读《不看,是一种自在》有
感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灵魂和身体总要有一个在路上,不要去等,不要等到年华老去,身不由己的时候才想着出去走走,那时候即使有钱有时间,可能又是不同的感受。
想去的地方现在就去,想做的事情现在就做,不要去等,我们无法跟时间赛跑,无法超越时间,却可以温柔以待,这样生命的短暂,却意义悠长,无悔。
读完林清玄的《不看,是一种自在》,心中有无限的感动,感慨。
其实更多的是,心境的改变。
其余三本一系列的书分别是《不争,是一种慈悲》、《不辩,是一种智慧》、《不闻,是一种清净》。
有空我会把它们认真阅读完,此书为散文,比起小说里的精彩故事情节,虚构的场景,我更偏爱散文的意境深邃、语言优美、和对生活中真实片段及事件的描述。
能引发共鸣,引发想象,引发思考。
所以,我爱散文的细腻,散文的真实。
第一卷:阳春世界。
“智是观察与思考,慧是抉择与判断。
”这是书中对我最有启发的一句话。
是啊,我们很多时候缺乏的是明察秋毫,缺少的是对身边事物的细心观察,缺少对一些事情的深入思考;一个正确的选择与判断,胜于一个盲目的坚持,凡事我
们认定了,就努力朝一个方向努力,一定会事半功倍,这就是慧,聪慧的慧。
人生三大喜事:他乡遇故知、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
我们一路上会遇到很多的三岔口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中说的“一片树林里分出了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其实这说明了选择的重要性,不走寻常路的前提是你有足够战胜各种困难的勇气。
正如就如温莎公爵夫人是上个世纪最动人的爱情故事的主角,而牡丹恰恰是中国历史上被公认为最动人的花。
一百盆“花中之后”在春天的艳阳中开放,而一朵伟大的“爱情之花”却在和煦的微风中凋谢了.....任何东西的价值都取决于它所处的环境,位置,不是你拥有钻石、珠宝、貂皮大衣,就变得美丽,因为拥有的人,不一定真的懂得他们的美丽。
因此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不去比较,那么自己就是江山,自己就是美人。
那些我们听起来很美好幸福的事,也正是别人眼中的我们,我们总是关注他人的美好,而忽略自己也身处幸福。
第二卷:生命的馅
“一切属他,则名为苦;一切由己,自在安乐。
”任何事都颇具两面性,我们如果善于去挖掘它积极的一面,那么一切都将是快乐的,明朗的。
九十九加一等于零。
九十九指的是我们的声誉、地位、权利、金钱等这些身外之物,一指的则是健康。
如果只拥有前面的九十九而失去健康的身体,
那么一切都为空。
今天突然听到朋友的亲妹妹患了白血病,17岁,花季少女,今年该上高三了,可由于身体的原因,现在在医院接受治疗,家里也并不富裕,在为她筹钱。
听到这个消息,我也十分的心痛,因为以前总以为有些病总是发生在很远的地方,直到身边的人也生了重病,才意识到,原来健康对于我们才是最重要的。
拥有健康的时候,我们或许习以为常,不认为生命很宝贵很脆弱,直到它的降临,才明白原来除了生死,其他的都是小事,我们又何必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去争辩,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去多积善积德,把生命活到极致就好,管它贫穷与富贵,管它苦与乐,人生百态,唯独生命最可贵。
爱人的一个亲戚,患了癌症,前段时间还给我们包饺子吃,而包饺子的当天已经知道了病情,我钦佩她的乐观与坚强。
也感叹为什么灾难要降临在同一个家庭,为什么要祸不单行,我希望她早点康复,希望身边的人都健健康康的,不被病痛折磨。
能战胜病痛的人,除了本身,还是本身,愿每一个人都能重视自己的健康,多锻炼,多爱惜自己,在无穷的岁月里,我们今生的百年只是一瞬间,在这一瞬间,我们如果能多认识自我的心灵,少一点名利的追逐;多一些境界的提升,少一点物欲的沉沦;那么过一个比较知足快乐的生活并不是不难。
愿好人一生平安。
第三卷:最有禅意的
“我们要随时点一盏心灯,才不至于像一个盲目的人。
”在光明里,瞎眼的人需要眼睛;在黑暗中,眼明的人需要灯光。
生命是不可能圆满的,正是因为残缺,才有探索生命的意义,才发人深思。
人生三大毒少不了:痴、贪、嗔。
是啊,人的欲望会让人痴迷于一个人,一件事,贪恋于其中无法自拔,最后由爱生恨,演变为嗔,让人恶性全显。
所以真正恶毒的是前两个,因为过度的爱,过度的贪恋,过度的痴情,才造成了嗔。
其实面对同样的一件事,只是态度问题,结果就截然不同了。
比如,恋人分手了,有些人采取了恨,有些人不但不恨,还去感恩,还去想着对方的好,没有转变成恨,把这次必经之路作为一次失败的经验,去更好的面对明天,面对后来的人,或许对于自身也是一种成长。
不求感德,与人无怨才是德。
少一点贪恋,就少一点物欲的缠缚,多一点淡泊的自由。
少一点嗔心,就少一点怨恨的纠葛,多一点平静的自由。
少一点愚痴,就少一点情爱与知解的牵扯,多一点清明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