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区湖泊保护的现状
“2020年武汉汉阳区环境状况公报

2017年武汉市汉阳区环境状况公报一、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一)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及优良率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评价,2017年汉阳城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为250天,比2016年多36天,空气质量优良率70.0%,比2016年上升8.5个百分点。
(二)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浓度2017年汉阳城区环境空气中颗粒物(PM10)年平均浓度为83μg/m3,比2016年下降 5.7%,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年平均浓度二级标准0.18倍。
2017年汉阳城区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为50μg/m3,比2016年下降12.3%,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年平均浓度二级标准0.43倍。
2017年汉阳城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SO2)年平均浓度为10μg/m3,与2016年持平,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年平均浓度二级标准。
2017年汉阳城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氮(NO2)年平均浓度为52μg/m3,比2016年上升 4.0%,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年平均浓度二级标准0.30倍。
2017年汉阳城区环境空气中一氧化碳(CO)年平均浓度为1.0 mg/m3,日平均浓度的第95百分位数(CO-95per)为1.7mg/m3,比2016年上升6.2%,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24小时平均浓度二级标准。
2017年汉阳城区环境空气中臭氧年平均浓度为86μg/m3,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浓度的第95百分位数(O3-95per)为152μg/m3,比2016年下降6.7%,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二级标准。
2017年汉阳区国控点污染物浓度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2017年汉阳区国控点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统计结果注:“+”表示上升;“-”表示下降。
武汉市湖泊的开发和利用建议

武汉市湖泊的开发和利用建议武汉市有长江、汉水等9条河流流过其境,并有湖泊140多个,水面积为942.8平方公里,湖泊水面率11.1%,居全国大城市之首,其中有些湖泊如东湖,已成为广大市民休息、游览、开展水上活动的重要场所。
武汉市周围还有不少的塘池、低湿地和稻田。
这些湖泊、河流、沼泽、稻田都属于湿地的范畴。
湿地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它是自然界中生物量最高、最富有生物多样性,具有防洪、防旱、调节气候、降解环境污染、科研教育、为人们提供休闲和娱乐的活动场所,同时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
这一湖泊湿地系统,它对改善武汉市总体城市环境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这些作用往往不被人们重视,随着城市发展过程中对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开发,不少的湖泊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有些稻田也将成为过去,而且水域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因此,要发挥水体调蓄、调温、生活用水、灌溉、景观娱乐的多种功能的作用,使水体能可持续利用,首先必须加强污水处理,加强对湖泊水质的改造。
根据市局的要求,对现有湖泊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现汇报如下:一、武汉市现有湖泊的现状本次调查了七个城区,共有37个湖泊,面积总和为14954.13公顷,其中洪山区有19个湖泊,总面积为13889.4公顷,武昌区有5个湖泊,总面积为45.81公顷,江汉区有6个湖泊,总面积为51.26公顷,汉阳区有6个湖泊,总面积为959.66公顷,青山区有1个湖泊,总面积为8公顷。
表现有以下特点:1、湖泊分布较集中。
主要集中分布在洪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2.8%,而江岸、桥口没有湖泊分布,青山区仅占0.5%。
其中,洪山区水面积集中在东湖、汤逊湖、严西湖,它们分别占洪山区湖面面积的24.3%、26.4%和8.5%。
水面积大、水温高、水质好、水生植物资源丰富、适宜水生养殖是武汉市湖泊的特点。
从武汉市城市建设分区来看,在市中心区,人口密度大的内环线之内,湖泊分布极少,只有沙湖和四美塘的一部分。
关于加强东湖公园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提案

提案标题:加强东湖公园水生态环境保护一、提案背景1.1 东湖公园是武汉市最大的市区公园,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拥有丰富的水域资源和水生态环境。
1.2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活动的增加,东湖公园水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如水质下降、水生物减少等问题日益突出。
二、问题分析2.1 水质下降导致水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了东湖公园的生态系统平衡。
2.2 污水排放、固体废弃物、化肥农药等污染源的不断增加,对水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压力。
2.3 水生物的减少使得东湖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了威胁,对公园的生态景观和旅游吸引力造成了负面影响。
三、解决措施3.1 完善污水处理设施,严格控制污水排放,提高处理效率,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3.2 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收集,及时发现和控制各类污染源,保护水环境安全。
3.3 积极开展水生物保护与修复工作,加强对水生物的监测和保护力度,恢复东湖公园的生态平衡。
3.4 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市民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
四、实施方案4.1 建立健全水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强化管理和监督。
4.2 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更新改造水处理设施,提高处理效率。
4.3 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4.4 加强科研与技术支撑,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研究和应用,提高保护水平。
五、预期效果5.1 改善水环境质量,提高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5.2 促进东湖公园生物多样性恢复,增强生态景观的吸引力。
5.3 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休闲旅游场所,提升公园的社会效益。
六、结语提案的实施是为了加强对东湖公园水生态环境的保护,维护公园的生态平衡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为了让更多的市民和游客能够享受到更加优质的自然环境和休闲旅游资源。
希望相关部门和机构能够高度重视这一提案,尽快出台相应政策和措施,共同推进东湖公园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
东湖公园作为武汉市的一张璀璨名片,其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任务显得尤为重要。
大型城市浅水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以武汉东湖为例

大型城市浅水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以武汉东湖为例大型城市浅水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以武汉东湖为例大型城市的水环境综合治理一直是一个极为复杂而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作为中国著名的大型城市,武汉市不仅是经济中心,也是文化中心,其中东湖作为武汉市的城市湖泊,一直是武汉市民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近年来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化的不断增加,东湖的水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首先,大量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是导致东湖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污水直接排放到湖泊中,其中含有大量有机物、重金属以及其他毒性物质,严重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
另外,大量的生活污水也直接排放到湖泊中,其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有机物质,污染了湖泊的水质。
其次,湖泊周边的建设活动也对东湖的水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城市的扩张使得湖泊周边的土地被大量开发和利用,导致大量的城市污水和雨水排放到了湖泊中。
此外,建设活动还引起了大量的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进一步污染了湖泊的水质。
同时,建设活动还给湖泊周边的植被和动物带来了很大的破坏,破坏了湖泊生态系统的平衡。
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武汉市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首先,明确责任,建立了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领导小组,并制定了专门的综合治理方案。
其次,加强了水资源管理,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监测体系,并制定了严格的水资源保护政策,严禁乱排污水。
同时,逐步提升了污水处理和排放标准,建设了大型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有效地减少了污水对东湖水体的污染。
此外,武汉市还注重湖泊周边的生态修复和保护。
通过植树造林、湿地建设等方式,恢复了湖泊周边的植被覆盖,减少了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同时,加强了湖岸带的生态保护,保护了湖泊周边的生态系统。
综合治理的过程中,武汉市不仅注重治理措施的执行,也注重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
通过广泛开展环保宣传,号召市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增强了公众对水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同时,积极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理手段和方法。
武汉东湖风景区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工 控 制型 湖 泊 , 汉湖 岸 交 错 。东 湖风 景 翔 浅 底 , 高 望 远 , 波 干 顷 ; 六 十 年 查 结果 显 示 , 东湖 仅 发现 鱼 类 3 个 种 , 港 登 碧 到 在 8
区总面积 8. 1 8平 方 公 里 , 中水 域 面 积 代 , 6 其 由于 人 工 筑 堤 修 路 建 桥 , 成 湖 汉 分 隶属于 1 科,3个属 , 造 0个 3 胭脂鱼 、 暗 鲂、 3. 方公里。 3 2平 东湖 风 景 区沿 湖 依 次划 分 隔 , 削弱 水 体 的交 融 和 流 动 ; 七 十 年 代 色东方纯、 至 鲸等 2 余种 已基本绝迹。 O 为 听涛 、 马 、 雁 、 山、 笛 五大 景 区 。 后 , 着 武 汉 社 会 经 济 的 迅 速 发 展 , 口 白 落 磨 吹 随 人 2 、大量有机质对水生物的直接 影响
( ) 二 东湖水资源概况。 根据武汉市勘 的剧 增 , 东 湖 的生 活 污水 和 工 业废 水 和杀伤 。 排入 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
测 设 计 院 2 0 年 的最 新 测量 成 果 ,东湖 大 幅 度增 加 ,有 毒 物 质污 染 日益增 多 , 06 且 直接排入湖中, 由于这些污水中携带大量 平 均 水 深 3 , 深 5米 , 湖 水 面 面积 地表径流 向湖泊 中汇集大量有机物、 米 最 东 无机 的有机物, 而湖水 中的好氧性微 生物对这 为 3 . 方 公 里 , 湖 岸 线 总 长 137公 肥料 、 3 2平 3. 残毒 农药 、 溶解 性固体杂 质 , 以及 些污水中携带 的有机质进行分解, 导致湖
( ) 二 东湖的主要生态环境 问题 i 生物 多样性指数下降。2 、 O世纪六
七 十年 代 , 东湖 鱼 类 有 6 7个种 ,隶 属 于
武汉东湖治理的措施

武汉东湖治理的措施武汉东湖治理的措施主要包括水质治理、湖泊生态修复、污染源控制和湖区规划四个方面。
近年来,武汉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了对东湖的治理力度,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在水质治理方面,武汉东湖实施了湖泊水质提升工程,包括水质监测、水生态修复、水污染治理等。
通过建立水质监测站和定期监测水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对湖泊周边的污水排放口进行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水质。
此外,开展湖泊水生态修复工程,通过植被种植、水生植物引种等方式,恢复湖泊生态平衡,改善水质。
其次,湖泊生态修复是武汉东湖治理的重要内容。
东湖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通过植被的种植和生态修复,保护湖泊周边的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湖泊生态环境的质量。
湖泊周边的湿地生态系统不仅可以净化水质,还可以提供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
此外,污染源控制也是武汉东湖治理的关键环节。
武汉市政府加强了对湖泊周边工业企业和居民的污染源监管,采取了严格的排污标准和监测措施,确保湖泊水质不受污染。
同时,加大了对湖泊周边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减少污水对湖泊的污染,保护湖泊生态环境。
最后,湖区规划也是武汉东湖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武汉市政府积极制定湖区规划,包括湖泊周边的建设、保护和管理等方面,保障湖泊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湖区规划要充分考虑湖泊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规划湖泊周边的建设项目,保持湖泊的生态平衡,实现湖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武汉东湖治理的措施主要包括水质治理、湖泊生态修复、污染源控制和湖区规划四个方面,通过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不断改善湖泊的生态环境,提高水质,保护湖泊生态系统,促进湖泊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未来武汉东湖的治理工作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效,让湖泊的生态环境更加美好。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保护规划(2004-2020)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保护规划(2004-2020)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5.01.17•【字号】武政办[2005]9号•【施行日期】2005.01.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保护规划(2004-2020)的通知(武政办[2005]9号)各中心城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市水务局编制的《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保护规划(2004-2020)》已报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五年一月十七日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保护规划(2004-2020)一、总则(一)规划指导思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关于水环境治理和保护的要求,遵循统一规划、依法管理、综合整治、科学利用的原则保护湖泊,改善水环境,促进人水和谐,推进武汉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原则1.强化湖泊形态控制,截除污染源。
2.湖泊周边环境治理与水体生态修复并重。
3.湖泊综合治理与监督管理并举。
4.湖泊利用与保护相结合。
(三)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6.《水功能区管理办法》,2003年;7.《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2002年;8.《武汉市城市排水条例》,2002年;9.《国务院关于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1999〕11号);10.《城市绿线管理规定》,2003年;11.《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1995年;12.《武汉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年;13.《湖北省水功能区划》(鄂政函〔2003〕101号);14.《武汉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鄂政办函〔2000〕74号);1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17.《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武汉东湖调研报告

武汉东湖调研报告武汉东湖调研报告引言:武汉东湖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国最大的市区内湖泊之一。
根据上级要求,我们以调研的方式对武汉东湖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该湖泊。
本报告意在总结调研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东湖的地理位置和特征:武汉东湖位于武汉市的中心城区,地理位置优越。
东湖面积广大,共有14个岛屿,以及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和生物资源。
此外,东湖周边还有许多旅游景点和历史遗迹,使其成为武汉市的重要文化旅游景区。
二、东湖的环境状况:我们对东湖的环境进行了综合检测,了解到湖水质量整体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水污染,由于市区日益增多的人口和工业活动,湖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其次是湖岸带的生态环境存在缺失,部分湖岸已经被开发商占用,且存在一些违法违规建设。
三、东湖的生物多样性:东湖是一个生物多样性较高的湖泊,调研组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和观测,发现了大量的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
然而,由于水污染和湖岸开发等原因,一些珍稀物种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
因此,应加强保护措施,保护东湖的生物多样性。
四、东湖的管理与保护:东湖的管理与保护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不够紧密,导致一些管理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其次,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导致一些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
第三,管理手段相对较为单一,需要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和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五、东湖的发展与利用:东湖作为武汉市的重要文化旅游景点,其发展潜力巨大。
我们建议在东湖周边建设更多的旅游设施和文化设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游客需求。
同时,加强对周边开发商和投资者的规范管理,确保开发项目的合法性和对环境的友好性。
六、东湖的文化价值:东湖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建议加强对东湖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培育和发展与东湖相关的文化产业,提升东湖的文化价值和影响力。
七、东湖的社会影响:东湖对武汉市的社会影响巨大,其景观和生态环境的完整性与武汉市的形象和环境质量密切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阳区湖泊保护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按照区人大领导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现就我区湖泊保护工作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汇报如下:一、我区湖泊的基本情况汉阳区区域范围内共有墨水湖、龙阳湖、莲花湖、月湖、北太子湖、南太子湖等6个湖泊。
按照《武汉市湖泊保护规划》和市政府相关文件要求,汉阳区现负责管理的湖泊有4个,即:墨水湖、龙阳湖、莲花湖、月湖。
北太子湖、南太子湖已划归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
四个湖泊的总水域面积为631.59公顷,水域岸线总长46.33公里,其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属于汉阳渔场、武汉动物园、区园林局、月湖风景管理处等单位,(具体情况见表一)。
表一:汉阳区湖泊基本情况一览表湖名权属单位分布情况水域面积(公顷)岸线总长(公里)月湖月湖风景管理处西起月湖桥路处岸线,东至鹦鹉大道处岸线,南起现状湖岸,北至琴台路70.80 5.59莲花湖区园林局西起莲花湖路岸线,东至泗海村处岸线,南起莲花湖路处岸线,北至汉阳大道处岸线7.59 1.46龙阳湖汉阳渔场西起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处岸线,东至陈前咀,南起杨家岭处岸线,北至现有岸线177.50 15.35墨水湖汉阳渔场西起丁家咀,东至马沧湖,南起盛家湾,北至李家湾375.70 23.93二、我区湖泊保护所做的工作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对湖泊保护治理工作高度重视,在科学规划、疏浚截污、引江济湖、湖岸固稳、长效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和尝试,特别是2010年,我区以全面推进湖岸固稳工程为契机,强力推进湖泊保护与水环境治理工作,在园满完成“十一五”湖泊保护治理任务的基础上,为确保“十二五”期间实现全区湖泊水质有明显好转的工作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1、科学规划,湖泊保护工作逐年稳步推进。
2005年初,我区按照《武汉市湖泊保护规划》的要求,制定了《汉阳区湖泊中长期治理与保护规划》,十一五”期间,相继对月湖、莲花湖进行了全面治理,实施了“六湖连通”和“清水入湖”等一系列水生态治理项目。
在“十二五”规划中,我区严格落实“—湖—策、—湖—景”的治理方法,全面推进环湖路建设,固定湖泊岸线,以确保各湖泊保护与环境治理目标全面实现。
2、疏浚截污,湖泊污染日益恶化趋势得到控制。
近年来,我区先后对月湖、莲花湖、墨水湖的市政排污口进行了截污,截流排污口20多处,实施了相关的配套管网建设,新增截污干管5.4公里,今年下半年陶家岭泵站管网形成启动后,将削减入湖污水每天约5万吨。
同时,我区还对月湖、莲花湖先后实施了湖泊底泥清除工程,采取休克疗法、环保疏浚等措施,清除污染底泥约60余万立方米,有效控制了我区湖泊污染日益严重的趋势。
3、引江济湖,我区部分湖泊实现水质提档升级。
2007年,我区率先实施了月湖换水,这是国内第一次采取换水法治理湖泊污染的尝试。
通过多次换水,水质明显提升,虽然仍有反复,但湖水保质期越来越长。
同时,汉江中的鱼类、浮游生物引人湖中,加上人工种植的荷花、芦苇等水生植物,湖内基本形成完整的水生态链,自净能力逐步提升。
2010年在我市召开的世界湖泊大会期间,来自全球的湖泊权威专家对月湖治理情况进行了论证考察,受到了一致好评。
目前,我区已先后6次对月湖实施换水,换水总量近420万立方米;5次对莲花湖进行补水,补水量达45万立方米。
月湖水质现已由劣五类转变为四类,莲花湖也已摘掉劣五类的帽子,实现了湖泊水质提档升级。
4、责任落实,我区湖泊长效管理机制逐渐形成。
2003年,《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刚实施不久,我区率先在全市采取了各湖泊保护责任单位与区政府签订《湖泊保护责任书》的定责管理机制,该管理机制得到全市推广,并沿用至今。
近年来,我区多次召开全区的湖泊保护工作大会,先后出台了《汉阳区整治违法填湖工作实施方案》、《汉阳区湖泊保护紧急情况执法预案》、《汉阳区湖岸固稳工程实施方案》和《汉阳区湖泊保护长效管理责任制实施办法》,形成了以区主要领导为湖长,各部门主要领导为联络员,湖泊责任单位主要领导为辖区责任人,各临湖企事业单位和社区负责人为湖段长的多级管理模式。
5、湖岸固稳,岸线生态环境治理及绿化工程正全力推进。
2010年,我区全面实施了湖岸固稳工程,开展了针对涉湖垃圾的专项治理行动,清挖湖边垃圾1600余吨;打捞湖面垃圾、死鱼、有害藻类和水生物2600余吨;关停湖边垃圾填埋场3处,新建封闭式转运站1座。
同时,结合城中村改造对大面积的临湖建构筑物进行了拆除。
目前,墨水湖近8公里的湖岸临湖建筑已全部清除,为我区下步即将展开的环湖路和生态湖岸建设扫除了障碍。
此外,我区湖泊绿化工程也正全力推进,区园林部门全面展开了湖泊绿化带的树木密植,墨水湖、何家咀、十升小路等处的绿地和游园已初步形成,月湖、莲花湖的水生植物修复工程已全面实施,共安臵人工浮床、生物膜和种植挺水植物3300平方米。
通过上述综合措施,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区湖泊面貌有了明显改观,湖泊水质恶化的趋势得到了控制,部分湖泊水质有了一定的改善。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水质严重污染据2011年武汉市水资源公报显示,我区龙阳湖、墨水湖水质仍为劣五类。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四类水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五类水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劣五类是污染程度已超过水五类水,为急侍治理消除的无用脏水,(具体情况见表二)。
表二:汉阳区湖泊水质评价表湖名范围规划水质管理目标现状水质月湖全湖四类四类龙阳湖全湖四类劣五类莲花湖全湖四类五类墨水湖全湖四类劣五类2、湖底严重淤积我区龙阳湖、墨水湖从未进行过大规模的疏浚,湖泊底泥主要呈现脏、臭、厚现象,平均深度已达两米左右。
月湖、莲花的的清淤情况也不尽人意,仍存在淤积现象,底泥中包含的大量有害物质,成为湖泊治理工作的瓶颈。
3、污水直接入湖我区湖泊周边居民、个别企业的入湖排口仍然存在,生产、生活废水直排入湖等污染现象还未得到有效控制。
4、权管分离湖泊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的分离,严重的阻碍了湖泊功能的发挥和保护与治理工作。
四、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1、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底泥淤积和生产生活废水造成湖泊水质恶化。
一是我区湖泊与外界自然河流无水体交换,自净能力弱,湖泊水体普遍受到污染,水质较差。
二是人工养鱼、沉水植物生长及水草腐烂、湖底污泥堆积、水体富营养化严重;三是湖泊承担的调蓄功能,造成面源污染难以有效控制,制约了水质改善。
2、我区湖泊长期以来作为城市污水受纳水体以及高密度的养殖使湖泊淤积严重。
一是湖泊截污以前,我区湖泊被各类大型排污口包围,湖泊周边地区的生产、生活污水大量直排入湖,各类污染物在湖底沉甸;二是建国以来不断对湖泊的围垦填占,将湖泊作为垃圾堆场,大量垃圾入湖淤积湖床;三是湖泊养殖中投放的大量各类饲料和化学肥料,多年来在湖底的侵饱蚀渗透;四是涉湖工程的施工不规范,湖泊围堰清除不彻底造成土方淤积;五是到目前为止,政府部门还未就湖泊清淤工作提出有效工作计划和方案。
多种因素并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和有效的治理,导致湖泊底泥积重难返的现状。
3、入湖排污口未全面有效截污和雨污合流现象导致了污水直接入湖。
一是前期截污工程不彻底,我区只对月湖、莲花湖、墨水湖的主要排污口进行了截污,周边仍有大量排污口未进行截流,根据各湖泊保护责任单位初步调查统计,莲花湖沿岸仍有污水排口6处;月湖沿岸污水排口4处;龙阳湖沿岸污水排口20处;墨水湖沿岸污水排口12处。
二是部分雨排被引入污水的现象也十分严重,如:墨水湖因通往南太子湖污水处理厂二期的污水收集干管系统未完成,部分污水只能以雨污合流方式在经芳草路雨排流入了墨水湖。
三是连通湖泊的港渠对湖泊的污染,特别是雨季调蓄开闸时,沉积渠底一年的各类垃圾和有害物质大量冲入湖内,水务部门虽采取了必要的隔网、疏捞措施,但收效甚微。
4、湖泊使用单位对利益的追求往往背离了湖泊保护的要求。
一是湖泊养殖与湖泊调蓄、水质净化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的阻碍了湖泊功能的发挥和保护与治理工作。
二是月湖、莲花湖受公园管理模式的影响,其更重视景观、娱乐功能的开发利用,在湖泊保护与治理上往往处于被动缺失状态。
五、相关建议1、确保截污工程对湖泊周边排污口的全覆盖,切实截断流入湖泊的污水。
一是要确保资金到位,尽快完成龙阳湖截污工程和通往南太子湖污水处理厂二期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确保湖泊截污功能发挥效率;二是要尽快完成湖泊截污管道的施工,对较小排污口和雨污混流口也要纳入截流范围;三是要完善相关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杜绝湖泊周边的雨污合流现象,确保“清水入湖”目标完成。
四是实施对湖泊连通港渠的改造,提升湖泊调蓄功能的同时,减小调蓄对湖泊水生态环境的影响。
2、水质污染的治理要系统推进,制定长效治理规划,建立专业治湖队伍。
一是要从截污、湖底清淤、水生植物恢复、生态湿地及坡岸整治等多方面着手,才能最终奏效。
二是建议政府聘请专业单位进行系统研究,为科学治理湖泊提供技术支持。
三是要整合水务、环保、园林、建设、规划、财政等相关部门的人力、技术、职能等资源,培养湖泊专业人才,在水生态修复专业单位的指导下,“一湖一策”,逐年推进,持续改善。
3、湖泊清淤要制定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并在技术、资金和人力物力上切实保障。
一是湖泊生态清淤工程不同于一般疏浚,它是一种工程、环境、生态相结合的修复技术,具有系统化施工的特点,施工过程中包含底泥开挖、底泥运输、底泥处臵和余水处理等多个技术环节。
二是在具体实施中,要着眼长远,立足生态,引进新技术,采取新措施,避免二次污染,并在相关经费上予以保障。
4、对湖泊进行确权划界,建立湖泊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体制。
一是在不损害群众利益的前提下,科学制定湖泊保护与利用规划,调整湖泊功能。
二是尽快完成部分湖泊权属单位的改制和退养还湖,理顺各湖泊保护责任单位权利、责任与利益关系。
三是借鉴江汉、武昌等区成立湖泊维护站的成功经验,成立汉阳湖泊维护站,专职负责湖泊的维护、湖泊垃圾清理;实施湖泊的生态修复计划及湖泊岸线整治和生态稳固等工作。
汉阳区水务局2012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