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民居介绍

合集下载

无锡特色民居详细介绍

无锡特色民居详细介绍

无锡特色民居详细介绍无锡特色民居是中国江南地区独具特色的传统建筑,被誉为“小桥流水人家”。

无锡特色民居以其古朴典雅的外观、精巧细致的内部结构和独特的园林景观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详细介绍无锡特色民居的历史渊源、建筑特点以及文化内涵。

一、历史渊源无锡特色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当时的无锡已经是一个繁荣的商业城市。

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无锡成为了运河交通的枢纽,吸引了大量商人和手工业者前来定居。

这些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了适应生活和经商需要,开始在无锡兴建特色民居。

这些民居在建筑风格和布局上融合了南北方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无锡建筑风格。

二、建筑特点1.外观特点:无锡特色民居外观古朴典雅,常常采用黑瓦白墙的颜色搭配,给人一种朴素典雅的感觉。

屋顶多采用硬山顶和硬山架结构,使得整体建筑更加稳固耐用。

2.内部结构:无锡特色民居内部结构精巧细致,常常包含庭院、厅堂、花厅、楼阁等空间。

庭院是整个民居的核心,常常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出一片宜人的景色。

厅堂是家人聚会和招待客人的地方,常常布置精美,以展示主人的财富和地位。

花厅则是家人休息娱乐的场所,常常有精美的花窗和雕刻,给人一种浪漫的感觉。

楼阁则是家人居住的地方,常常分为上下两层,楼阁内部装修精美,常常有精美的木雕和屏风。

3.园林景观:无锡特色民居不仅注重建筑本身,还注重园林景观的布置。

民居周围常常有精心设计的园林,其中包括假山、池塘、花坛等。

园林景观的布置使得整个民居更加宜人,给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

三、文化内涵无锡特色民居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无锡特色民居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家庭的温馨和团结。

在民居中,家人常常围坐在一起,共进晚餐,互相交流,加深了亲情和友情。

此外,无锡特色民居还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在民居的装修和摆设中,常常可以看到传统的字画、瓷器和家具,这些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致敬。

在现代社会,无锡特色民居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无锡特色民居成为他们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中国特色民居

中国特色民居

中国特色民居由于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都不相同,因此,各地人居住的房屋的样式和风格也不相同。

在中国的民居中,最具特点的是北京四合院、西北黄土高原的窑洞、安徽的古民居、蒙古的蒙古包和福建、广东等地的客家土楼。

一、福建南靖土楼南靖土楼成千上万,堪称“土楼王国”。

这些土楼大小不一,形状各异,除常见的圆形、方形外,还有椭圆形、五凤形、斗月形、扇形、交椅形、曲尺形、八卦形、围裙形、塔形、合字形、凸字形、前方后圆形、套筒形、雨伞形、方圆结合形、马蹄形等,并且拥有最大、最高、最古老、最奇特的土楼和蔚为壮观、美不胜收的土楼群。

日本建筑学家茂木计一郎誉为是“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上长出的蘑菇”,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顾问史蒂汶斯.安烈称"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对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行前期考察的美国专家内维尔.阿格纽认为“是我所见到的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民间建筑”,中国文物局、古建筑保护专家组组长罗哲文评价“看似千篇一律,实则不拘一格,各具特色”、“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葩”,上海同济大学教授路秉杰带领师生完成《福建南靖圆寨实测图集》后说:“没有看到南靖田螺坑的土楼群,不算真正看到土楼。

”有四位专家评价过土楼的历史和研究价值。

★“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建筑模式。

”——史蒂汶斯·安德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顾问)★“这是世界第一流的生土建筑”,“似黑色的UFO自天而降,又似蘑菇拔地飞腾而上。

”——茂本计一郎(日本东京大学教授)★“这是土楼博物馆。

中国十大传统民居及其特色

中国十大传统民居及其特色

中国十大传统民居及其特色建筑学082 108054047 葛珏骏中国传统的十大民居按地域可分为东北民居、华北民居、江南民居、岭南民居、客家民居、西北民居、西南民居、蒙古民居、新疆民居和西藏民居等十类。

民居的特色形成主要是根据其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居民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了在功能、结构、形式上都较为合理的营造方式。

一.东北民居:东北地区处于寒冷或严寒地区,一年之中夏季短冬季长,居住建筑对保温的高要求是重点。

建筑的主要特点是层高较低,屋盖坡度较大(为了积雪保暖)墙体较厚,且多采用土坯、原木、茅草等取于当地,且孔隙率较大,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作为围护结构。

较为典型的有井干式建筑、朝鲜族民居等。

二.华北民居:华北民居为中国传统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经常被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标志。

常以四合院形式布置,根据地方气候和文化差异而略有不同,比较典型的有北京四合院、晋中四合院等。

北京四合院中间庭院较大,为正方形,多采用硬山和卷棚顶,色彩较为鲜艳;山西四合院中间庭院较小,常采用单坡顶向院内采集雨水,颜色偏灰。

三.江南民居:江南民居是除四合院外又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民居。

建筑布置紧凑,也常以院落形式布置,但院落往往很小,称之为天井;由于建筑成片相连不利于防火,因而有马头墙出现作为隔断之用。

江南多雨水,致使形成檐廊,基本上是粉墙黛瓦,卧房常设在二楼以避免室内泛潮。

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徽州民居和浙江民居。

四.岭南民居:岭南民居主要指珠三角地区的传统民居,特点是通风良好,且受西方文化影响明显,建筑外观上有明显的西方建筑元素。

墙体颜色常常为朱红色,基于风水上的说法。

五.客家民居:客家民居是福建地区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一类传统居住建筑,常被称作“土楼”。

一般由土坯做外墙,墙体厚实,整体呈圆形,体量巨大,内部房间众多。

中间常有祠堂。

六.西北民居:西北民居主要指宁夏、山西一带的传统民居,以窑洞最为典型。

窑洞是一种穴居的形式,热惰性非常好,冬暖夏凉,日照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室内通风往往不畅。

民居类型及特点相关内容

民居类型及特点相关内容

民居类型及特点相关内容一、传统民居类型及特点1. 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传统民居的代表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地区。

四合院以四边围合的庭院为中心,四面有房屋围绕,形成四合院的格局。

四合院的特点是布局合理,四通八达,适应北方地区的冬暖夏凉的气候特点。

同时,四合院的庭院空间也是家庭生活与社交互动的场所。

2. 木屋:木屋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类型,主要分布在山区和湖区。

木屋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结构简单,适应山区多雨的气候特点。

木屋的特点是环保、耐久、保温性好,同时也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3. 土楼:土楼是中国福建地区的传统民居类型,主要分布在土楼群。

土楼是用土和石块建造的多层建筑,外形宏伟壮观。

土楼的特点是坚固耐用,具有很好的防御功能,同时也体现了福建地区的民族文化。

4. 马踏飞燕:马踏飞燕是中国江南地区的传统民居类型,主要分布在苏浙沪地区。

马踏飞燕的特点是建筑结构精巧、造型优美,屋顶呈马踏飞燕状,能够有效抵御风雨。

二、现代民居类型及特点1. 花园洋房:花园洋房是一种现代化的住宅形式,主要分布在城市郊区。

花园洋房的特点是独立的住宅,周围有私人花园或院落,居住环境优美,居住者可以享受到独立的私密空间。

2. 高层公寓:高层公寓是城市中常见的一种住宅形式,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域。

高层公寓的特点是层高较高,居住面积相对较小,但可以通过共享设施(如游泳池、健身房等)提供便利和舒适的生活。

3. 别墅:别墅是一种高档住宅形式,主要分布在城市的高尚住宅区或郊区。

别墅的特点是独立的住宅,通常有多层,有较大的居住面积和私人花园,居住者可以享受到高品质的生活。

4. 老公寓:老公寓是指建于上世纪初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式公寓楼,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域。

老公寓的特点是结构老旧,居住面积较小,但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具有浓郁的历史和文化氛围。

三、不同民居类型的特点比较1. 建筑结构:传统民居多采用砖木结构,现代民居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更加耐久和坚固。

中华民风民俗中的民居风格

中华民风民俗中的民居风格

中华民风民俗中的民居风格丰富多样,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居风格:
1. 徽派建筑: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西等地区,以砖木结构为主,外观典雅大方,多采用深宅大院的形式,有马头墙、小青瓦等特色元素。

2. 福建土楼:福建土楼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之一,建造时多采用夯土或土坯建造,具有就地取材、保暖隔热等特点。

3. 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具有冬暖夏凉、节能环保的优点,是中国北方地区传统的民居形式之一。

4. 傣族竹楼:傣族竹楼是一种干阑式民居,以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屋顶呈人字形,通风透气,适合热带雨林气候。

5. 藏族碉房:藏族碉房是一种石木结构的建筑形式,具有厚重的墙体、高矮错落的屋顶等特点,是藏族传统民居的主要形式之一。

6. 苗族吊脚楼:苗族吊脚楼是一种干阑式民居,以木结构为主,悬于山腰或坡地,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民族特色。

7. 客家土楼:客家土楼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之一,建造时多采用夯土或土坯建造,具有防御功能和聚族而居的特点。

这些民居风格各具特色,不仅反映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也是中华民风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民居的形态

中国古代民居的形态

中国古代民居的形态:
1.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传统民居的基本形式之一,其历史悠久,
分布广泛。

四合院由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组成,四面围合,中间形成庭院。

这种布局有利于家庭成员的居住和生活,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和道德观念。

2.窑洞:窑洞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之一,利用黄土的特殊地
质结构和气候条件建造而成。

窑洞有单独的沿崖窑洞、土坯或砖石的拱式窑洞,以及天井地坑式窑洞等。

窑洞具有冬暖夏凉、防震和防盗等特点。

3.竹楼:竹楼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之一,尤其在云南、
广西等地区较为常见。

竹楼以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一般为两层或三层,上层住人,下层饲养牲畜或堆放杂物。

竹楼造型美观,结构简单,具有防潮防震等特点。

4.天井式民居:天井式民居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民居形式,
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等省份。

天井式民居以天井为中心,四周建房屋,房屋与天井之间一般都有走廊或檐廊相连。

这种民居布局有利于通风和排水,同时也有利于家庭成员的居住和生活。

十大特色民居介绍及图片

十大特色民居介绍及图片

NO.1福建土楼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圆楼,是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

客家人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

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大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蒉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

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

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等地区。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

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参见董斌《现代风水精鉴》),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20世纪80年代,福建漳州市南靖县、龙岩市永定县的土楼被美国人误以为是蘑菇状的核武设备,殊不知这独一无二、从宋元时期就已经产出的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早在第一枚原子弹蘑菇云腾云驾雾之前,就已经在闽西南一块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矗立了数个世纪了。

中国“福建土楼”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NO.2开平碉楼广东开平市的田野上,一座座欧式古典风格的小楼与中国南方农村的传统土屋交错,形成中国绝无仅有的乡间景色。

碉楼中西合璧,融会了各种建筑风格的精髓。

开平境内最多的时候共有3000多座碉楼,目前尚存1800多座,分布在开平15个镇、办事处。

这些碉楼是上世纪开平华侨与村民主动把外国建筑文化与当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结晶。

传统民居介绍

传统民居介绍

传统民居介绍1. 嘿,你知道北京四合院吗?那可是咱老北京极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呀!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几户人家住在一起,热热闹闹的。

想象一下,在院子中间摆上桌椅,大家一起喝茶聊天,多有意思啊!这四合院不就像是一个凝聚着亲情和欢乐的小天地嘛!2. 哎呀,福建土楼可太神奇啦!那圆圆的外形,就像一个巨大的碉堡。

你想啊,那么多人生活在里面,就像一个小社会一样。

大家相互照应,一起生活,多温馨呀!难道你不想去感受一下那种独特的氛围吗?3. 咱来说说湘西吊脚楼吧!它就像一个优雅地站在水边的美人。

你看它一半悬空在水面上,多有韵味啊!住在里面,每天推开窗就能看到美丽的景色,那感觉肯定超棒!你说是不是很特别呢?4. 窑洞,这可是西北的特色民居哟!它就像是大地母亲的怀抱,冬暖夏凉。

在里面住,就好像被温暖包围着一样。

难道你不觉得这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民居很神奇吗?5. 蒙古包,那可是草原上的流动家园呀!就如同白云一样,可以随时迁移。

想象一下,赶着羊群,带着蒙古包,在广阔的草原上自由驰骋,多潇洒啊!这蒙古包就是草原生活的最佳象征啊!6. 徽州古民居,那精美的雕刻,简直让人惊叹!它就像一件艺术品,每一处细节都值得细细品味。

走在古民居的小巷里,仿佛穿越回了过去,那种感觉太奇妙了!你难道不想去体验一下穿越的感觉吗?7. 傣族竹楼,多有风情啊!它就像一片翠绿竹林中的精灵。

住在竹楼里,听着风吹竹林的声音,那是多么惬意的享受啊!你不觉得这很吸引人吗?8. 川西碉楼,那高耸的身姿,多威严啊!就像是守护一方的卫士。

看着它,你就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力量。

这碉楼是不是很有魅力呢?9. 江南水乡的民居,那可是充满诗意的呀!就像一幅幅水墨画,白墙黑瓦,小桥流水。

走在其间,就如同漫步在诗中,多浪漫啊!你能不喜欢这样的地方吗?10. 客家围屋,那可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城堡啊!那么多人生活在一起,团结互助。

它见证了客家人的奋斗和传承,多了不起啊!你难道不想去了解一下它背后的故事吗?我觉得这些传统民居都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们各有特色,都值得我们去欣赏、去保护、去传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头方式不同:
前文抓住读者的心;
后文带着读者走。
关于客家人
客家人是指原籍为黄河流域地区 的汉人,在东晋战乱时南迁,开始成 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在 后来的几次迁徙行动中,逐渐形成今 天具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客家人 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讲客家话,客家语 系是汉民族八大方言之一。
关于傣族
傣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 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主要从事农业。寺塔和竹楼、竹 桥显示出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傣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 史的民族,“傣”为本民族自称。
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 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作者用列数字、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 象地说明圆形围屋外观和整体布局特点。难怪 外国友人远远望见圆形围屋,禁不住发出惊叹 ──“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下冒出的蘑菇”。

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与卦之 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
篱内种植着各种花木果树,可谓 “树满寨,花满园”。
傣族竹楼原本就“藏在浓绿的竹林 中”,傣家人还喜欢在竹楼周围,家家 户户的竹篱内栽种凤尾竹、槟榔、芒果、 香蕉,使村寨更充满诗情画意,真正可 以说是“树满寨,花满园”。
傣家竹楼
位置 作用 材料 结构 文化特征
一幢幢竹楼掩映在凤尾竹和油棕林的 浓绿中
客家民居
位置 作用
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
材料 结构
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 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
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 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
文化特征
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
俭持家;平等互助
在闽西南和粤(yuè)东北的崇山峻 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 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pā)”的 客家民居。
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 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这是因 为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 雨水多,空气湿度大,竹楼有利于防酷 热和湿气。所以,傣家竹楼是傣族祖先 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 一直保持至今。傍:靠近,临近。“多 起竹楼,傍水而居”可以理解成因为傍 水而居,所以以住竹楼为主。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和比较的方法,概括 地说明了客家圆形围屋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 与“世界民居”比较,是一朵特殊的、罕见的 花。“点缀”一词用得很妙,说明客家居住地 在人烟稀少的边远山区,为下文介绍营垒式的 住宅埋下伏笔。

傣家竹楼
傣家竹楼有些什么特点?
藏在浓绿的竹林中 傍水而居 “村满寨,花满园” 结构简单,十分宽敞,别致美观。 一家盖房,全村帮忙。
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 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树满寨,花满园
客家民居
1、课文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 2、读第2自然段,说说客家民居“奇”在 何处?
3、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客家民居?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说一说客家民居的地理位置、作用、材 料、结构以及它的文化特征。
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边远的山区, 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 造了营垒式住宅,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 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 (hāng)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傣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 族壮傣语支。傣文来源于梵文字母的拼音文字,原有傣 力、傣那、傣绷、金平四种,现通行西双版纳和德宏两 种文字。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富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是我国传统 文化的代表之一。客家民居的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 体现了客家人的祖先崇尚圆形,期盼吉祥、幸福和安宁的民 族心理和文化传统。
楼内房间大小一模一样,他们不分贫富、贵贱,每 户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层至高层各一间房。
八卦:我国古代的一套 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用“——”代表阳, 用“ ”代表阴, 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 八种形式,叫做八卦。
云南哈尼族木楼
西藏
diāo 碉房
云南版纳傣族民居
民云 居南
瑞 丽 傣 族
黎族的船形屋
蒙古包
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建 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 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 为重要的位置。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 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 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由于 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 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 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我国的民居建 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今天我们就来认 识其中的两个。
闽:福建省的别称。 粤:广东省的别称。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奇葩:奇:罕见的、特殊的、非常的;葩:花。 营垒:军营和四周的围墙。 夯筑:夯:砸实地基用的工具。本课指客家人在崇
山峻岭中夯实地基,筑厚墙,建造了营垒式的土楼。
贮仓:贮:储存,积存;仓:库房,仓库。 八卦: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
特色民居介绍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 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 花盛开,在民居上也各有特色。看下 面图片,猜猜各是哪些地方的民居。
江南水乡
江南水乡民居
陕西窑洞
陕西窑洞
四川羌寨民居
同北 京 胡
北京四合院
上 海 石 库 门
四川民居
福 建 客 家 民 居来自家围屋土家族 吊脚楼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 种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
安然无恙:安然:平安;恙:病。原指人平安没有 病。现泛指事物未遭损害。
词语认读:
闽西南 粤东北 奇葩 骚扰 夯筑 竹篾 布局 均匀
风雨侵蚀 秩序井然 家道兴旺
安然无恙 和睦相处 勤俭持家 遮天盖地 清风徐来 蜂拥而来
防酷热和湿气
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
竹楼呈正方形;横梁穿柱;结构简单, 但宽敞且别致美观
一家盖房,全村帮忙的习俗,体现了 傣家人团结和睦、乐于助人的传统
比较阅读
这两篇短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 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两文在表达方法上的异同
相同点:
内容都有形成原因 都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特征 都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语言描写鲜明生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