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章

合集下载

大学第一章原文及翻译

大学第一章原文及翻译

⼤学第⼀章原⽂及翻译⼤学第⼀章原⽂及翻译 《⼤学》是⼀篇论述儒家修⾝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原是《⼩戴礼记》第四⼗⼆篇,相传为曾⼦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以下是⼤学第⼀章原⽂及翻译,欢迎阅读。

《⼤学》第⼀章原⽂ 作者:曾参 ⼤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于⾄善。

知⽌⽽后有定,定⽽后能静,静⽽后能安,安⽽后能虑,虑⽽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欲修其⾝者,先正其⼼;欲正其⼼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后知⾄,知⾄⽽后意诚,意诚⽽后⼼正,⼼正⽽后⾝修,⾝修⽽后家齐,家齐⽽后国治,国治⽽后天下平。

⾃天⼦以⾄于庶⼈,壹是皆以修⾝为本。

其本乱,⽽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译⽂ ⼤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的品德,在于使⼈弃旧图新,在于使⼈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安理得;⼼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品德的⼈,先要治理好⾃⼰的国家;要想治理好⾃⼰的国家,先要管理好⾃⼰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的品性;要想修养⾃⾝的品性,先要端正⾃⼰的⼼思;要想端正⾃⼰的⼼思,先要使⾃⼰的意念真诚;要想使⾃⼰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思才能端正;⼼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国家元⾸,下⾄平民百姓,⼈⼈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大学》原文及注解

《大学》原文及注解

从孔子得时代到今天,两千多年来,关于儒学得文献真就是汗牛充栋,关于儒学得见解更就是说不尽,道不完。

即便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得年龄阶段,不同得人生体验后,关于儒学得认识也会大不相同。

久而久之,它成为了人们约束思想与行为得准则,对于中国人人格心理得铸造产生了不可估量得深刻得影响。

儒家传统文化延续至今至少已有两千五百年历史,其间虽也屡遭批判,但儒学得主导地位并未从根本上动摇过。

时至今日,当我们以一种全新得感觉来重新读儒说儒时,依然可以发现不少适应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得东西、下面,就本栏目得有关情况略作说明。

应该说,凡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稍有了解得人,都不会不知道《四书》。

它就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著作得总称。

其中,《论语》、《孟子》分别就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得言论集,《大学》、《中庸》则就是《礼记》中得两篇。

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得就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不过,在朱熹之前得程颢、程颐兄弟已大力提倡这几部书了。

她们认为,《大学》就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得要籍,经孔子得学生曾参整理成文;《中庸》就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就是孔子得孙子子思“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得。

这两部书与《论语》、《孟子》一起表达了儒学得基本思想体系,就是研治儒学最重要得文献、正就是根据这样得观点,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编在一起。

因为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得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参、子思、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简称即为“四书”。

朱熹分别为这四部书作了注释,其中,《大学》、《中庸》得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得注释因为引用她人得说法较多,所以称为“集注”。

值得注意得就是,朱熹所编定得《四书》次序本来就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就是按照由浅入深进修得顺序排列得。

后人因为《大学》、《中庸》得篇幅较短,为了刻写出版得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论语》之前,成了现在通行得《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顺序。

《大学》首章0

《大学》首章0

经典背诵
总结升华
《大学》简介
《大学》简介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强调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 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大学》分为“经”一章“传”十章。“经一章盖孔子之言, 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就是说, “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 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
《 大 学 》 首 章
首章 经文主要内容
在在在大 止亲明学 于民明之 至,德道 善 ,, 。
主 要 内 容
视频 包拯家训
非不不亡不有后 吾从得殁得犯世 子吾葬之放脏子 孙志于后归滥孙 。,大,本者仕 茔 家,官 之 , , 中 ,
经典背诵
《 大 学 》 首 章 背 诵
始而静 。后而 知能后 知 所得能 止 先。安 而 后物, 后 ,有安 有 则本而 定 , 近末后 道,能 定 矣事虑 而 。有, 后 终虑 能 静 ,
中国古代文化宝藏 ——文房四宝
笔中 国 ︑ 古 墨 代 ︑ 文 纸房 ︑四 砚宝
"文房"之名,起于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 期(公元 420-- 589年),专指文人书房而 言。以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而 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
简介
文 房 四 宝
文房用具除四宝以外,还有笔筒、笔架、墨床、墨盒、 臂搁、笔洗、书镇、水丞、水勺、砚滴、砚匣、印泥、印盒、 裁刀、图章、卷筒等等,也都是书房中的必备之品。
《 大 学 》 首 章
知厚 否 以 之, 矣 修 自 至未 。 身 天 也之 其 为 子 。有 所 本 以 也厚。至 。者其于 此薄本庶 谓,乱人 知而而, 本其末壹 ,所治是 此薄者皆 谓者,

《大学第一章》原文翻译及赏析

《大学第一章》原文翻译及赏析

《大学第一章》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大学第一章》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语】:《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文言文。

《大学》全文及翻译

《大学》全文及翻译

《大学》全文及翻译《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是儒家思想中的经典之作。

它成文于战国时期,作者是孔子弟子之一的曾参。

全文共有22章,讲述了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的道路和方法。

本文将简要介绍《大学》各章内容,并附上相应的翻译。

第一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一章提出了人类修身的重要性。

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和素养,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用之人。

这也是孔子强调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即个人要先从自身做起,才能影响家庭、社会、国家和世界。

翻译:The Way of the Great Learning lies in manifesting one’s bright virtue.第二章:“苟不至德,至学无用”这一章进一步强调了德行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没有正确的处事原则和高尚的品德,再多的学问也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从自身的行为和德行入手,以达到真正的学习效果。

翻译:If one is lacking in virtue, his learning will be of no use.第三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章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思考”的概念。

学习不仅仅是盲目地吸收知识,还要有质疑、深入思考的过程。

如果只是死记硬背,而没有深入的思考,那么学习所得也将毫无用处。

翻译:If you learn without thinking deeply, you will be lost. If you think deeply without learning, you will face danger.第四章:“三才者天地人”这一章介绍了“三才”的概念,即“天、地、人”三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处世立身要顺应天时、地利和人和的发展,才能实现全面、全方位的人格发展,才能达到协调的境界。

翻译:The Three Fundamental Elements are the Heavens, the Earth, and Man.第五章:“今天下以一事而论者,可以吾君之政”这一章论述了个人的行为与国家政治的关系。

《大学》朱子本(白话、注解)

《大学》朱子本(白话、注解)

《大学》朱子本(白话、注解)【朱注】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

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

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

」【白话】宋朝大儒,程伊川先生说:“大学是孔子留传下来的书,是初学者进修德行的门径,到如今还能够看出古人做学问先后次序的,全靠这本书的存在;至于论语和孟子,研读的顺序应在其后。

学习的人必须从这本书学起,那就差不多,不会有错了。

”【原文】『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4』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5』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6』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7』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白话】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读《大学》首章心得体会

读《大学》首章心得体会

读《大学》首章心得体会《大学》是一本关于修养教育的书籍,书的首章是关于“格物致知”的内容。

我在阅读这一章节时,深受教育与启发。

通过书中的描述和分析,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人的修养与教育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于这一章节的心得体会。

首先,《大学》以“格物致知”作为首章,意在强调人们要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真实的知识,通过观察、实践与思考去培养自己的智慧。

书中提到,“物”是指外物,也是人与外物相互关系的基础。

通过对物的观察与思考,人们可以从中探索出更深层次的知识与道理。

例如,举几千年前的农民而言,他们通过对天象和农作物的观察,建立了研究农业的丰富经验。

这说明,通过对物的观察与思考,人们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其次,《大学》指出,“致知”是人的目标与行动。

人们通过观察和实践,将收集到的信息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智慧。

通过对外物的观察和实践,人们可以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原理。

这也是人的修养与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只有通过实践和思考,才能将我们的知识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正如书中所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只有修炼自己的智慧和品格,才能真正地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

在《大学》中,还提到了教育的重要性。

书中认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意味着,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使他们具备关爱他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并追求最高尚的善良。

这样的教育不仅关注个人的成长,更关注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一个有修养的人,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及对社会和公益事业的贡献。

正如书中所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一个人应该首先从内心修养自己的品格和道德,这样才能做到对人对己都有“明明德”。

诚然,《大学》的首章内容很有启发性,对于现代社会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来说都是重要的参考。

现代社会中,我们面临着种种的挑战,不断变化的科技和社会环境给人们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机遇。

在这个充满竞争和选择的时代,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

《大学》原文及注释

《大学》原文及注释

通俗译文:第二章、释“新民”章
1、商汤时期的青铜器上篆刻着警戒的文辞说:“假如能在一天之内洗净自己身上的污垢,焕然一新,那么就应该每日清洗,除旧布新。一日也不间断,永远保持这样清洗,做到天天新,每天新。”
2、《康诰》里说:“鼓励商朝的遗民,使他们悔过自新。”
3、《诗经》里说:“周国虽是一个古老的邦国,不过由于文王禀承天命除旧布新,所以能做到自我更新。”
2、 明白所应达到的思想境界,然后才可以确定志向,有了确定的志向,才内心宁静,内心宁静后才能泰然处世,泰然处世之后才能行事思虑周详,行事思虑周详之后才能达到更高的思想境界。
3、 世上万物都有根本和末梢,天下万物也有结局与开始,能够明白他们的先后顺序,那样,就能够接近《大学》的道理了。
4、古时候,要想使美德表明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他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国家的人,先要整治好他的家庭;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的人,先要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想要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的人,先要端正自己的内心,想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先要他自己意念诚实;想要自己意念诚实,先要认识明确;而达到认识明确的方法就在于推就事物的真理。
『4』皆自明也。
右传之首章,释明明德。
注释:
(1)康浩:《尚书·周书》中的一篇。《尚书》是上古历史文献和追述古代事迹的一些文章的汇编,是”五经”之一,称为“书经”。全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2)克:能够。(3)大甲:即《太甲》,《尚书·商书》中的一篇。(4)顾:思念。是:此。明命:光明的禀性。(5)帝典:即《尧典》,《尚书·虞书》中的一篇。(6)克明峻德:《尧典》原句为“克明俊德”。俊:与“峻”相通,意为大、崇高等。(7)皆:都,指前面所引的几句话。
原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眼 声——耳 香——鼻 ———成所作智——格物 味——舌 触——身 法——意 识———妙观察智——致知(闻所闻
尽)
末那识 —染污识——平等性智——诚意(觉所觉
空)
大学中的外王之道

知止
智者修定ຫໍສະໝຸດ 安虑行者悟得道
小乘

修齐治平
大乘

圆满
佛道
西游故事中的大学之道

知止
仙山石猴

定静安虑
大闹天宫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 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大学之道
大: 学: 之: 道:
大学之道
明 ————平等佛性—————心 明德——入道之门——般若德——道 亲民——修道之路——解脱德——儒 至善——成道之地——法身德——佛
大学中的内圣之道
《礼记大学》首章解读分享 张兆武
名 农






阴 阳



小说
大 学 首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 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 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 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 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 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 下平。
得道
五行山下

修齐治平
八十一难

圆满
斗战胜佛
圆 成



学 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