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考点解读:金属活动性顺序
中考化学考点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知识点

中考化学考点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知识点
中考化学考点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知识点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指标准状态下金属在酸溶液中活动性相对大小的顺序。
1865年,贝开托夫(Beketob)在实验的基础上,根据金属和金属离子间互相置换能力的大小,以及金属跟酸、水等反应的剧烈程度,首先确定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在这个顺序里包括了氢。
因为氢可以被位于它前面的金属从稀酸里置换出来,而氢也可以把位于它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而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从酸中置换出氢。
这就是说,贝开托夫当时区分金属的活泼与不活泼,是以氢作为标准的。
当然,早期的化学家把金属跟酸、水等反应的剧烈程度作为衡量金属活动性大小的标志,是不严格的。
准确的方法是以金属的标准电极电位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大小,而标准电极电位是以氢电极定为零作为标准来测定的。
标准电极电位为负值的金属比氢活泼;标准电极电位为正值的金属活动性小于氢。
金属的活动性是反映金属在水溶液里形成水合离子倾向的大小,也就是反映金属在水溶液里起氧化反应的难易,它是以金属的标准电极电位为依据的。
从能量角度来看,金属的标准电极电位除了与金属元素原子的电离能有关外,同时还与金属的升华能(固态单质变为气态原子时所需的能量)、水合能(金属阳离子与水化合时所放出的能量)等多种因素。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考化学知识点难点专项突破

考点4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典型真题 4 (2019 年湖北鄂州市中考题) 小亮学完合金后, 知道了 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是铁, 白铜中含有铜和镍(Ni) 。 他决定探究 Fe、 Cu、Ni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1) 查阅资料: 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 NiSO4 , 并放出氢 气。写出镍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N__i+_H__2S_O__4_=_N_i_S_O_4_+__H_2_↑_。 (2) 猜想与假设: 根据教材中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和查阅的资料, 小亮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做出猜想。 猜想① :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为 Fe、 Ni、Cu; 猜想② : 金属活动 性由强到弱为__N_i_、__F_e_、__C_u__。 (3) 实验探究: 把用砂纸打磨过的镍片浸入FeSO4 溶液中, 过一会儿 取出, 发现镍片表面无明显变化, 证明__猜__想__①__(填“猜想①”或 “猜想②”) 成立。 (4) 拓展延伸: 用铜片、NiSO4 溶液和___铁__片___ ,通过实验探究也能 判断 Fe、Cu、 Ni 的 金 属 活 动 性顺序。
考点6 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处理废液、废渣或分离混合物
本题是一道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处理废弃物并制取金属化合物的题目。 该工业废 弃固体含有 Cu2O 和 FeS2 , 在空气中灼烧两种固体物质,氧化亚铜转化为氧化铜, 二 硫化亚铁转化为氧化铁并释放出二氧化硫气体; 将过量稀硫酸加入氧化铜、氧化铁 混合固体 B 中, 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变成硫酸铜, 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变成硫酸铁, 因此, 得到的溶液 C 中含有硫酸铜、 硫酸铁和未反应的硫酸; 往溶液 C 中加入过量 的铁, 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铁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过滤, 得 到含有铁、 铜的固体 D 和含硫酸亚铁的溶液 E; 向固体 D 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铁 与硫酸反应变成硫酸亚铁, 铜不与硫酸反应, 过滤, 即可得到含硫酸的硫酸亚铁溶液 E 和只含铜的固体 F。 铜(即固体 F) 经氧化变成氧化铜后与适量稀硫酸反应, 即可 得到硫酸铜溶液; 把经操作Ⅰ 、 操作Ⅱ 后得到的含硫酸亚铁的溶液 E 合并, 然后 加入铁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的硫酸, 再蒸发浓缩和结晶, 即得到硫酸亚铁晶体。
中考化学中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什么

中考化学中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什么关键信息项: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具体金属的排列2、金属与酸的反应反应条件反应速率产生氢气的量3、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反应条件反应现象产物判断4、金属活动性的判断方法通过实验现象通过化学方程式5、中考常见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11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指金属在溶液中失去电子变成离子的能力大小。
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从强到弱):钾(K)、钙(Ca)、钠(Na)、镁(Mg)、铝(Al)、锌(Zn)、铁(Fe)、锡(Sn)、铅(Pb)、(H)、铜(Cu)、汞(Hg)、银(Ag)、铂(Pt)、金(Au)。
需要注意的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够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够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11 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的条件是金属的活动性排在氢之前。
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不同,活动性越强,反应速率越快。
例如,镁与稀盐酸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而铁与稀盐酸反应相对较慢,产生气泡较少。
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其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有关。
化合价相同时,相对原子质量越小,产生氢气的量越多。
112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是:单质金属的活动性大于盐中金属的活动性。
反应时,金属表面会出现固体析出等现象。
例如,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溶液颜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铁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通过对反应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以及反应是否能够发生。
12 金属活动性的判断方法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通过实验现象,观察金属与酸、盐溶液反应的速率、是否发生反应等。
二是通过化学方程式,根据金属在方程式中的位置以及反应的条件来判断。
例如,A + BCl₂= B + ACl₂,说明 A 的活动性大于 B 。
121 中考常见题型在中考化学中,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的常见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
2020年中考化学知识点之金属活动性顺序_1

2020年中考化学知识点之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按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①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快
②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
③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排在后面的金属跟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
④混合盐溶液与一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是先远后近
注意:*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2价的亚铁。
中考化学学好用好金属活动性顺序表PPT

历年真题演练
选取近几年中考化学试卷 中涉及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的真题进行演练,熟悉考 试形式和难度。
错题反思与总结
针对练习和演练中出现的 错题进行反思和总结,找 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并加强 复习。
感谢观看
THANKS
中考化学学好用好金 属活动性顺序表
•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基本概念与意 义
• 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 • 化学反应中金属活动性判断方法 • 实验操作与现象观察技巧 • 典型例题解析与思路拓展 • 复习策略与备考建议
目录
01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基本概念
与意义
定义及作用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按照金属元素在水溶液里发生氧 化反应的难易程度从易到难排列 的表格。
填空题答题技巧
1 2
理解题意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所描述的化学现象和反 应条件。
联系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将题目中的金属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相对应,确 定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3
规范书写
在填写答案时,注意化学符号和反应方程式的规 范书写。
计算题答题技巧
01
02
03
04
审题
认真阅读题目,明确题目所要 求解的问题和已知条件。
银白色金属,质软,密度比水小。能 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氢气 。
钙
钠
银白色金属,质软,密度比水小。能 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
银白色金属,质硬,密度比水大。能 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镁、铝、锌等较活泼金属
01
02
03
镁
银白色金属,质轻,有延 展性。能与热水反应,生 成氢氧化镁和氢气。
03
化学反应中金属活动性判断
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应用的常见题型解析 (1)

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应用的常见题型解析对于金属活动性顺序,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加以理解:1.金属与酸发生反应(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H)前面的金属,可以与酸反应,放出氢气。
(2)这里的酸溶液不能是强氧化性的酸(如浓硫酸、硝酸等)(3)K、Ca、Na除与酸反应外,还能与水在常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其余金属则不能。
2.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与H的位置无关。
但K、Ca、Na等金属例外,由于它们过于活泼,与盐溶液不发生置换反应,而是先与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
(2)参加反应的盐,必须能够形成溶液,也就是说,盐不能是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u和难溶于水的AgCl就不能发生反应,尽管铜的活动性强于银。
(3)如果某盐溶液中含有几种金属离子,向其中加入某一金属且加入的金属活动性最强,最先发生的反应,根据其规律,应认为金属和活动性最弱的那一种金属的阳离子最先发生反应。
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考查是历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但也是一个难点。
现将中考化学中的有关考题加以整理,供同学参考。
一、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推断例1(2008年恩施自治州)对甲、乙、丙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研究过程如下:(1)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现象。
(2)取大小相等的甲、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甲、丙表面都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丙的快。
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甲>丙>乙B.丙>乙>甲C.甲>乙>丙 D .丙>甲>乙【解析】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只有乙没有现象,说明乙的活动性最弱,甲、丙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甲、丙表面都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丙的快。
说明甲的活动性比丙的强,故选A例2.(2008年咸宁市)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
中考化学主题化复习金属活动性顺序

Zn+CuSO4 = ZnSO4+Cu
12/8/2021
由
Ag
少
到
Ag 、 Cu
多
AgNO3 、Cu(NO3)2 、 Zn(NO3)2 Cu(NO3)2 、
Zn(NO3)2
Ag 、 Cu、 Zn
Zn(NO3)2
12/8/2021
第十七页,共二十五页。
我找到的规律(guīlǜ)有:
•滤渣中一定有最弱的金属
•滤液中一定有最强金属的化合物 •滤渣中的物质种类由少到多
练习:
1、下列(xiàliè)物质不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直接制得的 是 ( )C A、氯化镁 B、氯化锌
C、氯化铁 D、氯化铝
2、下列物质可用金属和酸直接制得的是
A、AgSO4 B、CuSO4
D
C、Fe2(SO4)3 D、Z来自SO412/8/2021
第九页,共二十五页。
应用3:设计实验方案
例: 用实验(shíyàn)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 序,请写出三种可行方案所需试剂。
。充分反应后过滤。
CuSO4溶液(róngyè)
12/8/2021
第十三页,共二十五页。
应用5、金属(jīnshǔ)与盐溶液反应的先后次序问题:
思考:锌、铁、铜组成(zǔ chénɡ)的混合物投入到硝酸银 溶液中, 谁先反应?锌投入到硝酸银和 硝酸铜混合溶液中,谁先反应?
例: AgNO3 、 Cu(NO3)2 、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探究实验:分别将不同量的锌粉加入到一定量
Mg(NO3)2、Cu(NO3)2、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初中化学: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是“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具体如图所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主要有:1.表明了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前强后弱).即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就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其活动性就越强;金属的位置越靠后,其阳离子在水溶液中就比较容易获得电子变成原子,其活动性就越弱.需要注意的是: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参加反应时,现象就越明显、越剧烈.2.可用来判断金属与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应(氢前置换氢).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需要注意的是:(1)金属必须是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H)前面的金属;(2)酸应是盐酸、稀硫酸(即不具有强氧化性的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3)单质铁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亚铁盐;(4)K、Ca、Na除与酸反应外,还能与水在常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如2Na+2H2O =2NaOH+H2↑),其余金属则不能(这点初中阶段大体上了解即可).3.可用来判断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即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前置后,盐可溶,K、Ca、Na不能够).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一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需要注意的是:(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要排在前面的金属就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与H的位置无关.但K、Ca、Na等金属例外,由于它们过于活泼,不与溶液中的盐发生置换反应,而是先与溶液中的水发生置换反应(这点初中阶段大体上了解即可).如把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虽然反应[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 (OH)2↓+Na2SO4],最终没有单质铜生成.(2)铁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二价亚铁盐.(3)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先被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置换出来.另外,若有一种金属和多种混合盐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最不活泼的那个金属的盐溶液.例如,锌粒与氯化亚铁和硫酸铜和硝酸汞的混合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硝酸汞,当硝酸汞被消耗完时,硫酸铜才与锌粒反应,同理,硫酸铜反应完后,锌才会和氯化亚铁反应.还有,当多种金属与一种盐溶液反应时,最活泼的金属先反应.例如,把打磨光亮的镁带、铝丝、铜丝一起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镁被消耗完后,铝才和硝酸银反应,铝反应完后,铜跟硝酸银反应.另外,利用金属与酸或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是否发生,通过具体的实验及其现象的分析,反过来可以反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具体的推断方法是这样的:1.利用金属与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应,来反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例如,把铁和铜分别放在稀盐酸中时,铁的表面上有气泡冒出,这说明铁位居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的前面;而铜的表面无明显的现象,这说明铜位居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的后面;由此可推得铁活泼性比铜的要强.2.利用金属与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来反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例如,把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发现铁钉表面上出现了一层红色物质(即铜);由此可推得铁活泼性比铜的要强.【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实验现象和结论(包括反应化学方程式)、其它的反应类型”等相关问题关联起来,进行综合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历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命题方式是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来分析、推断、选择或解答有关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某些置换反应是否发生、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包括反应化学方程式)、金属的制备、金属的应用、生活中有关金属的实际问题,或者是反过来考查,或者是对所给的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的表达进行判断,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和提炼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我们身边生活中常用、常见金属及合金的有关知识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从生活、电视、网络中了解到的有关金属及合金的信息,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爱心提示:要想做好这方面的题目,除了学好教材中的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以外,还要做到以下两点:1.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留意、理解、搜集和熟记我们身边经常用到和见到的金属及合金的有关知识,以及最新的有关金属方面的科技前沿信息,等等.2.要特别注意灵活运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或变化规律之间的相互联系(即性质用途或变化规律),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来分析、推断和解答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等相关问题,将会是事半功倍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初中化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考化学的热点考查内容之一。
从每年的中考试卷评析中可以发现:同学们在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时屡有失误。
为帮助同学们了解这一考点的命题方向及题型,走出解题误区,现结合各地中考试卷,将相关题型及解题注意事项小结如下:【考点1】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容★知识链接:由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容可知: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K,活动性最弱的金属是Au,能跟酸发生置换反应的金属的化学活动性比氢(H)强,能把另一金属从其可溶性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的金属的活动性比盐中金属的活动性强。
◎例1、经过课外学习,小明发现镍(Ni)也能排入下列金属活动性顺序中:K、________、Na、Mg、Al、Zn、Fe、Ni、Sn、Pb、(H)、Cu、Hg、Ag、Pt、Au(1)用元素符号将上述金属活动性顺序补充完整。
(2)已知镍盐中镍元素显+2价。
写出一个有金属镍参加的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容及其应用,属记忆及简单应用考题。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容可知:所缺金属为Ca;(2)金属Ni的活动性比金属铜、金属汞强,所以金属Ni能够跟铜、汞等的可溶性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如:Ni+CuSO4=NiSO4+Cu或Ni+Hg(NO3)2=Ni(NO3)2+Hg等。
(只要合理并符合要求即可)【考点2】考查金属与酸之间的置换反应★知识链接: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应具备的条件是:(1)金属的位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要在氢(H)的前面;(2)酸要用无氧化性的酸,如盐酸、稀硫酸等;(3)硝酸具有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一般生成水而不生成氢气,因而不发生置换反应。
◎例2、下列除杂(括号内的是杂质)所选试剂合理的是()A. Cu(Zn)稀盐酸B. CO2气体(HCl)氢氧化钠溶液C. CuO(Cu)稀硫酸D. Na24溶液(Na2CO3)氯化钡溶液解析:A中Cu与稀盐酸不发生置换反应,因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Cu位于H的后面,而Zn能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而除去;选项C中CuO能与稀硫酸反应,而Cu不与稀硫酸反应,达不到除杂的目的;选项B、D中的杂质及欲保留的物质均能与所选试剂反应,同样达不到除杂的目的。
因此,正确选项为A。
【考点3】考查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知识链接: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是:(1)金属的位置: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2)特殊性:由于钾、钙、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盐溶液中它们首先会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因而不会置换出盐中的金属;(3)盐必须溶于水;(4)铁与盐溶液反应时生成+2价的亚铁盐,金属与铁盐反应时要用+2价的亚铁盐;(5)同一金属与不同的盐反应时,该金属先与活动性较弱的金属所组成的盐反应;不同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活动性强的金属先与盐反应。
◎例3、某金属加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废液含有少量硝酸银和硝酸铜,为回收利用资源和防止污染,该厂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气体产生。
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铁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铁和铜C.滤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可能有硝酸银和硝酸铜解析:将铁粉加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铁粉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Fe+2AgNO3=Fe(NO3)2+2Ag;待Fe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完后,才与硝酸铜溶液反应;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气体产生说明铁没有剩余,因此硝酸银要么全部与铁反应,要么有剩余,即硝酸铜可能与铁发生了反应,也可能没有与铁反应,正确答案为D。
【考点4】考查对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判断★知识链接:能跟酸发生置换反应的金属的化学活动性比氢(H)强;能把另一金属从其可溶性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的金属的活动性比盐中金属的活动性强。
◎例4、为测定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某同学将金属a、b、c分别放入稀硫酸中,b溶解并产生气泡,a、c不反应;另将a放入c的硝酸盐溶液中,a表面析出c。
据此分析,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b、a、c B.c、b、a C.b、c、a D.a、b、c解析:金属b放入稀硫酸中能溶解并产生气泡,而金属a、c 却不能,说明金属b的活动性比金属a、c强,将a放入c的硝酸盐溶液中,a表面析出c,说明金属a的活动性比金属c强,因此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b﹥a﹥c ,正确选项为A。
【考点5】考查对化学方程式正误的判断★知识链接:判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所写化学方程式是否符合客观事实;(2)反应物或产物的化学式是否正确;(2)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4)是否注明了反应条件;(5)是否标明了产物的状态(“↑”或“↓”符号);(6)反应物或产物是否满足反应发生的条件。
◎例5(2006黑龙江考题)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解析:选项A不符合客观事实,产物应为SO2而不是SO3;选项B没有注明反应条件,也没有配平;选项C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没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对选项D来说金属Cu 的活动性比Hg强,Cu可以与Hg(NO3)2发生置换反应,置换出Hg(NO3)2中的Hg,该选项为正确选项,应选D。
【考点6】考查反应后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知识链接:判断置换反应发生后溶液质量的变化,只要比较反应前后溶液中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相应计量数的积的大小即可。
若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相应计量数的积变小,则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小,否则增大。
◎例6、把铁片分别放入下列各物质的溶液中,片刻后取出,溶液质量增加的是()A .Al2(SO4)3B.CuSO4C.H2SO4D.AgNO3解析:Fe的金属活动性不如金属Al强,Fe不与Al2(SO4)3发生置换反应,溶液质量无变化;根据铁与CuSO4、H2SO4、Ag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推知:Fe与H2SO4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Fe与CuSO4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应选C。
【考点7】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有关计算★知识链接:解答该类考题首先应判断该反应是否发生,然后正确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有关知识进行计算。
◎例7、继黄金、铂金之后,钯金(Pd)首饰在市场上悄然兴起。
为了获得钯金,取17.7%的PdCl2溶液100g,加入10.0g铁粉使其充分反应得到钯金和铁的氯化物。
经分析所得钯金的质量为10.6g,未反应的铁粉质量为4.4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铁的氯化物质量为12.7gB.生成铁的氯化物质量为95.0gC.生成铁的氯化物为FeCl2D.生成铁的氯化物为FeCl3解析:铁与盐溶液反应时生成+2价的亚铁盐,因此选项C正确,选项D是错误的;因为铁有剩余,参加反应的铁粉的质量为:10.0g- 4.4g=5.6g,设生成FeCl2的质量为x【考点8】考查影响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速率的因素★知识链接:该类实验方案一般采用控制变量法。
即用不同金属和酸反应时,应保持不变的因素是酸的种类及其质量分数,可变因素为金属的种类;同种金属和酸反应时,应保持不变的因素是酸的种类及其质量分数,可变因素为金属的状态(粉末状或块状);同种金属和酸反应时,也可保持金属的种类不变,而改变酸的质量分数(或种类)。
通过比较实验现象的不同,结合相应的反应条件得出结论。
◎例8、为了探究影响金属与酸反应程度的因素,进行了以下实验:由此得出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有:因素一:__________________;因素二:___________________;因素三: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金属镁的活动性比铁强,镁粉和铁粉分别与5%盐酸反应时,镁粉产生气体快,说明金属活动性越强,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铁粉和铁片分别与10%盐酸反应,铁粉产生气体快,说明金属与酸的接触面积越大,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铁片分别与5%盐酸和10%盐酸反应,10%盐酸产生气体快,说明盐酸越浓,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
综上所述,可知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有:(1)金属活动性的强弱;(2)金属的表面积大小;(3)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因素。
【考点9】考查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知识的探究★知识链接:科学探究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一般来说,其基本过程具有6个要素:提出科学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观察与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某些探究过程只包含其中的几个要素,而且也不一定按上面呈现的顺序进行。
科学探究的主要目标是使同学们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培养进行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增进对科学探究方法与过程的理解。
◎例9、小明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对课本上“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这句话产生了好奇。
为什么用“一般”这个词呢?难道还有例外吗?[查阅资料]Na性质活泼,常温下,可与氧气反应,也可以与水反应放出氢气。
[实验与分析]①在实验室中,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②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放在滤纸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人蒸馏水中,发现钠块立刻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在水面上到处游动,滴入酚酞试液后溶液变成红色;③往硫酸铜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钠,出现蓝色沉淀,但没有红色物质析出。
(1)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___________。
(2)从实验②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任写3条)(3)写出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结论]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不一定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析:任何规律性的东西都有其适用条件,离开了这一条件,它就会失去本身的意义。
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反应也不例外。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文中的资料,充分利用资料中的信息进行解答。
(1)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防止钠与水、氧气反应。
(2)从实验②中,能得出的信息有:钠是银白色金属、质软、密度比水小、熔点低、反应放热、与水反应的产物中有碱性物质等。
(3)将金属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2Na+2H2O=2NaOH+H2↑;2NaOH+CuSO4=Cu(OH)2↓+Na2SO4。
总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CuSO4=Cu(OH)2↓+2SO4+H2↑。
除此之外,可能还有一些关于该方面的考题,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望该文能起到“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