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画杨桃》
三年级下册语文《画杨桃》课文原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画杨桃》课文原文三年级下册语文《画杨桃》课文原文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进行阅读,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画杨桃》课文原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读小学四年纪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画画。
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
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
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
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
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
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
因此,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
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拓展】《画杨桃》教案教学目标:1. 会认“靠”等14个生字,会写“图”等9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
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
3.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部编版小学语文《画杨桃》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画杨桃》课文原文及赏析
《画杨桃》课文原文:
我们的教室里挂着一幅画,画的是一个杨桃。
这幅画是老师在课堂上要我们画的。
我看到的杨桃是正面的,像个五角星。
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
同学们看了都笑起来,说:“你画的不是杨桃,而是五角星。
”老师看了看我的画,走到我的座位上,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上,对大家说:“这幅画很有意思。
你们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样子是不一样的。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
老师的话让我深思。
的确,如果我们只从自己的角度看事物,可能会产生误解和偏见。
我们需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才能更全面、更真实地理解事物。
赏析:
《画杨桃》这篇课文通过一个小学生的视角,讲述了他在课堂上画杨桃的经历。
文章以画杨桃为线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观察事物应多角度、全面的道理。
课文中的“我”因为坐在杨桃的正面,所以看到的杨桃像五角星,这与同学们从其他角度看杨桃的形象不同,因此引发了同学们的嘲笑。
然而,老师的出现扭转了局面,他指出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样子是不一样的,强调了观察事物应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原则。
这篇课文寓教于乐,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引导小学生认识到观察事物不应片面,而应全面、客观。
同时,也教育孩子们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盲目跟随大众的观点,敢于坚持自己的看法。
此外,课文的语言简洁明了,情节生动有趣,易于小学生理解和接受,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和启示意义。
总的来说,《画杨桃》是一篇富有哲理和教育意义的优秀课文。
三年级下册《画杨桃》课文

三年级下册《画杨桃》课文《画杨桃》原文我读小学四年纪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画画。
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
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
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
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
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
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
因此,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画杨桃》内容概括

《画杨桃》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在一次图画课上,同学们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一件事。
作者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了像五角星的样子,这一行为引起了同学们的嘲笑。
然而,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让他们认识到看问题或做事情时,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
课文通过生动的描绘,让同学们坐到作者的位置上观察杨桃,发现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这不仅教育了同学们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同时也展示了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
此外,课文中对人物的语言、神态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形象生动,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世界。
例如,老师的神态由严肃到和颜悦色,话语通俗易懂且循循善诱,饱含哲理。
学生们则从嘻嘻哈哈、以为作者在开玩笑,到了解真实情况后的尴尬,反映了他们的率直和天真。
总的来说,《画杨桃》这篇课文通过一件小事,引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我们在看待问题和处理事情时,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独特视角,不要轻易下结论。
同时,也展示了教育过程中尊重和理解学生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引导和启发来帮助学生成长的教育方式。
《画杨桃》说课稿(通用11篇)

《画杨桃》说课稿(通用11篇)《画杨桃》说课稿(通用11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画杨桃》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画杨桃》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画杨桃》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
老师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二、【说目标】为领会编者意图,达到应有效果,根据课标的三个维度、中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的特点及本课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生字词语。
2、能读通读顺课文,有感情地角色朗读文中的人物对话。
3、能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初步读懂课文所蕴涵的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实事求是。
三、【说教法】教是为学服务的。
选择适当的教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依据新课标理念,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我采用“一法为主、多法相辅”的策略,以“读悟结合法”为主,情景教学法、信息收集法为辅,优化结合,充分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
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本节课我将重点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和“朗读感悟法”。
四、【说学法】1、主动学习法: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
三年级语文下册《画杨桃》教案三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画杨桃》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的:⑴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⑵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络,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分明的能力。
⑶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⑷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⑸培养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重点、难点⑴联络全文内容,理解教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⑵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络,领会怎样把一段话写分明。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⑴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⑵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醒课习题(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
(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标题,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⑴齐读课习题。
⑵让学生围绕课习题质疑。
(1)谁画杨桃?(2)怎样画杨桃?(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投影出示思考习题:⑴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⑵利用查字典,联络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⑶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⑷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⑴指读生字词。
⑵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⑶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联络上下文理解词语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
联络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提出不懂的问习题。
(常识性问习题师生当堂解决。
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习题师生梳理汇总。
)五、布置作业l、熟记生字新词。
⑵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⑴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教师的认真观察,善于剖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从而懂得看问习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1课《画杨桃》

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富兰克林 诚实是人生绝妙的法宝。虽然对人诚 实,你可能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日后你得到 的,远比付出的多。
3.读第二个例句。让学生体会 带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1)这个句子否定了忙着发 笑的做法,肯定了要考虑人家 是从什么角度观察的做法。 (2)启发学生用“不要…… 而要……”造句。
三、完成课后第四题作业。启发学生 用“严肃”、“熟悉”造句。
四、作业 1、指导背诵课文的后两个自然段。 2、指导学生按要求进行“小练 笔”。 3、同学们,“杨桃”风波结束了, 但美术课继续上下去,孩子们继续画 羊桃,你猜想一下,这时他们的杨桃 会画成什么样子呢? 这两个杨桃有什么不同?
画杨桃
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指导完பைடு நூலகம்“思考•练习”第三题。
1.读题目,明确本题有两点要求。
2.读第一个例句,让学生体会带点词语 的意思和用法。
(1)这一句讲的是作者在他的座位上看
到的杨桃的样子。否定了平时看到的
样子,肯定了当时看到的样子。
(2)启发学生联系实际, 用“不像……而像……” 练习说话。如: ①小明长得不像他的爸 爸,倒像他的妈妈。 ②他的这身打扮,不像 个学生而像个演员。 ③我画的这只天鹅一点 儿也不像,倒像是一只丑 小鸭。
小学画杨桃课文原文

小学画杨桃课文原文杨桃杨桃是一种小果子,外形像一颗星星,所以也叫“星果”。
杨桃有红色和绿色两种,味道酸甜可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对身体有益处。
我家附近有一家种杨桃的农家乐,当我和妈妈来到这里时,刚好是杨桃的丰收季节。
我们看到杨桃树上挂满了星星般的小果子,非常好看。
农家乐的主人非常热情地告诉我们,杨桃是一种热带水果,在云南、广东等地很常见。
除了生食之外,还可以制作杨桃醋、杨桃罐头等多种食品。
我们捧了一筐杨桃,边玩边品尝,还拍了很多杨桃的照片。
我发现,杨桃树下面还长着小草,蚂蚁正在忙碌地采食这些小草。
我想到了杨桃对人体的好处,就问主人杨桃对蚂蚁有没有害处。
主人告诉我,杨桃对蚂蚁没有害处,反而它们会保护杨桃。
这是因为杨桃树的叶子上有一种白色的草酸,可以杀死一些细菌和真菌,以保持杨桃不被腐烂。
而蚂蚁会在杨桃上爬行,并清除害虫,以保护杨桃的生长。
在这里,我们还学习到了一些常识,主人告诉我们杨桃是从五年前才开始种植,一棵杨桃树可以种植20年左右,每年可以收获100斤左右的果子。
杨桃照顾起来很容易,只需要定期施肥、浇水、修剪,就可以让它生长得更好。
看着筐里的杨桃,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去年我在学校里参加了一次农家乐体验活动,那里也有杨桃树。
我和同学们一起采了许多杨桃,还学会了制作杨桃醋,味道非常好。
这让我想到,学校里的农家乐活动也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农村的生产生活。
故事告诉我们,杨桃是一种健康、美味的水果,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吃一些水果,保持健康的身体。
同时,也要感谢那些勤劳的农民,他们用汗水和辛勤劳动为我们创造了美好、丰富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杨桃》
湖北省十堰市柳林小学邹思源
教学内容:
人教版《画杨桃》、经典诵读《人生哲理诗二首》、主题读写《差别》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无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道理。
2、流利有感无情地朗读《人生哲理诗》
3、阅读《差别》,明白道理。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杨桃》,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齐读《人生哲理诗二首》
2、男女生赛读
3、指生范读。
二、学习《画杨桃》
1、导入
(1)、出示杨桃图片,这两个杨桃有什么不同?
(2)、在一节图画课上,一个班的学生画杨桃却决然画出了两种样子,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画杨桃》
2、深入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①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是……就……不要)
②“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③指导朗读。
(2)自由朗读全文,思考:
①“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②同学们是怎样评价的?
③老师怎么做的?神态有何变化?
(3)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提问:
“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
①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
②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③我记得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4)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在刚画完画时我的心情怎样?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
样?有什么表现?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5)在整个规程中,老师是怎样做的?
出示语段:“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审视是什么意思?老师为什么要审视?接下来老师又是怎么做的呢?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6)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有什么变化?
请同学们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
你有什么发现?
(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
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
)
(7)文章中老师的神态发生了几次变化,请把表示老师神态的词语圈出来,说说老师的神态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8)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①为什么老师没有在审视杨桃后就用这段话语来教育我们?
②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
③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④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
(9)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①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又有哪些不同?
②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总结全文
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4、拓展名言
(1)全班读(2)小组赛背当堂积累
三、自主阅读:《差别》
1、说说《差别》讲了一件什么事?
2、《差别》这个故事对你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发?
四、作业
预习:经典诵读《人生哲理诗二首》《雪梅二首(其一)》、《蔽月山房诗》主题读写《踏花归去马蹄香》、《肥皂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