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批评方法

合集下载

如何评价鲁迅的翻译及翻译批评

如何评价鲁迅的翻译及翻译批评

如何评价鲁迅的翻译及翻译批评,并为其在中国翻译史上定位,不单单是一个学术史问题。

因为技术问题既不是鲁迅翻译中最具特色、最有价值的部分,也不是中国近现代翻译史的主导方向。

必须看到,翻译作为两种文化符号的转换活动,与文化交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部中国近现代史,正是中国文化转型的历史。

文化发展的方向规约着翻译的历史,翻译是文化转型的中介和缩影。

所以不站在文化史的高度就不足以看清翻译的方向,就不足以评价翻译家的历史地位。

鲁迅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文化巨人,指示着中国文化转型时期的翻译的发展方向,是其历史时代翻译主流的代言人。

因此,从探寻近现代翻译史的大致走向及鲁迅翻译和翻译批评的特质入手,对其作出思想史和文化史的评价,是重新走近鲁迅世界、走近历史,把握中国文化转型进程的重要途径。

一、“西学东渐”与救亡图存之路:中国近现代翻译思想发展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被拉进了世界历史发展的链条中,这是古代社会与现代社会的相遇,中国人面对强势的西洋文明节节败退。

这个败退的过程是以军事上的失利为开端的,随着历史的展开,中国的精英们逐渐地承认了自己原有文化——器物、制度、思想观念各个层面的落后,也渐渐承认了西方文化——器物、制度、思想观念各个层面的先进性。

翻译的发展即是与这一认同的演进过程同步的。

中国人每承认一项自己的不足,赞叹西方文化于此项的先进性时,就在这一方面进行大量的翻译引进,中国近现代翻译史乃至中西文化交流史就是以这样一种心态和环节展开的。

因此,功利性追求从一开始就成为中国近现代翻译史的思想起点。

首先兴起的洋务运动,是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思想基点的。

洋务派兴办兵工厂、造船厂,希望不改变中国文化的制度和观念层面,仅仅引进西方的坚船利炮即能以后者保卫前者。

基于此,其时的翻译也是为这一思想所规约的。

著名的“江南制造局”不仅引进和制造近代机器,而且成为近代翻译的重要基地。

当然,翻译的重点在兵工、科技类书,著名的翻译家有李善兰、徐寿、华蘅芳、傅兰雅、伟烈亚力、林乐知等。

纽马克的翻译批评理论简析

纽马克的翻译批评理论简析

纽马克的翻译批评理论简析
纽马克的翻译批评理论是一种从语言学、文学理论和社会学个体学的三者视角来对翻译进行检验和质疑的中心思想。

这一理论的核心原则是保留原文的内容。

如果写作者的信息没有完整地被传输到读者那里,那么,翻译就会失败,原文和译文之间就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偏差。

另外,应当把原文在文化-语言上的特色完整地传输出去,把一种语言重新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却仍然能够令读者得到同样的感受和经历。

在翻译时,应当结合批评性和创造性,充分考虑所有相关文化背景,做出恰当地审美选择,保障读者能够从原文中得到精神引领的体验,而不是仅仅机械的字面翻译,因此,翻译者应当根据不同语境、不同文化背景对原文进行彻底剖析,从而进行相应的翻译工作。

综上所述,纽马克翻译批评理论强调了传播者必须不加改动完整地传输原文内容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翻译中必须考虑文化背景的重要性,而非仅仅机械的字面翻译。

翻译概述及翻译批评的方法和步骤

翻译概述及翻译批评的方法和步骤
翻译概述及翻译批评的方 法和步骤
• 翻译概述 • 翻译批评的方法 • 翻译批评的步骤 • 翻译批评的应用 • 总结
01
翻译概述
翻译的定义与历史
翻译的定义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中的信息转变成另 一种语言的过程,旨在传达原语言中 的意义、情感和风格。
翻译的历史
翻译活动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人类 文明的发展,翻译逐渐成为跨文化交 流的重要手段。
05
总结
翻译批评的重要性
提升翻译质量
通过翻译批评,可以发现并纠正翻译中的错误和 不准确之处,从而提高翻译的整体质量。
促进文化交流
翻译批评有助于推动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理解, 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外来文化。
推动翻译研究
翻译批评为翻译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 础,有助于推动翻译学的学科发展。
翻译批评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评估译文的流畅性主要关注译文的通顺度和可读性,包括句子的结构、用词的选择、语气的表达等方 面。
需要检查译文是否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是否存在冗余、重复、生硬等问题,以及是否易于读者 理解。
考虑译文的风格与文化因素
考虑译文的风格与文化因素是翻译批 评的重要方面,因为翻译不仅是语言 的转换,也是文化的传播。
分析译文的优缺点
1
分析译文的优点,如准确、流畅、文化敏感性强 等。
2
分析译文的缺点,如语义不准确、表达不流畅、 文化差异处理不当等。
3
对译文的优缺点进行客观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给出评价与建议
01 根据分析结果,给出对译文的总体评价。
02
根据分析结果,给出对译文的改进建议,如加强语义
准确性、提高流畅性、增强文化敏感性等。
培养专业人才

第34 课翻译批评--翻译批评的方法和步骤

第34 课翻译批评--翻译批评的方法和步骤

第34 课翻译批评--翻译批评的方法和步骤一、翻译批评的方法翻译批评应采用"宏观的视野和微观的剖析相结合的批评方法"(许均,袁筱一:"试论翻译批评",《翻译学报》,1997 年第1 期),换言之,批评者既要见树又要见林,切不可将二者分割开来。

这里所说的林(宏观视野)既可以理解是语篇的整体结构和全部思想内容,也可理解为包括语篇、超越语篇结构的拌语言要素、超语言要素以及相关社会因素等内容。

由于翻译不能脱离社会,因此翻译批评同样也不能脱离社会,必须按社会的规范去进行翻译批评。

这里所说的树(微观剖析)是指语篇范围内的词语、句子、段落、语义、修辞手法、文体等个体单位内容。

下面仅列举马红军的一段翻译批评实例:It was a typical summer evening in June, the atmosphere being in such delicateequilibrium and so transmissive that inanimate objects seemed endowed with two orthree senses, if not five. There was no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near and the far, and anauditor felt close to everything within the horizon. The soundlessness impressed heras a positive entity rather than as the mere negation of noise. It was broken by thestrumming of strings.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Chapter 19)毫无疑问,对英美读者而言,原文语言优美自然,对景物的描述细腻生动。

第33 课翻译批评--翻译批评原则

第33 课翻译批评--翻译批评原则

第33 课翻译批评--翻译批评原则一、什么是翻译批评?翻译批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并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某一译作所作的评价。

这种评价必须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杜绝胡批乱评和感想式的点评,应该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系统地去观察和分析翻译过程和翻译结果,必须尽可能做到客观、科学和公正。

从事翻译批评的人必须对翻译本身,对它的实质、可行性、原则、方法、目的、作用等基本问题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他不仅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严肃认真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而且应当同时是一"译者、译文阅读者、译文分析家、翻译理论家与翻译史家"(Berman,1995)(许钧,袁筱一:"试论翻译批评",《翻译学报》1997年第1 期)。

翻译批评就其目的而言可分为两类:1)为欣赏而作的翻译批评;2)为纠正错误而作的翻译批评。

前者重在分析出自优秀翻译家笔下的模范之译作,评价其艺术价值、所遵循的翻译原则及采用的相关技巧,意在立为范文,为翻译界同行或初学者视为楷模而学之;后者则重在剖析粗制滥造之译作,分析并纠正其中的错译和误译,意在警示他人以此为鉴。

不过,这两类翻译批评并不能截然分开,因为二者之间有时也会出现互相交叉的现象(如为欣赏而作的翻译批评有时也带有一点有关误译或败笔的批评)。

翻译批评就其思想方法而论可分为3 类:1)功能性批评(functional approach), 2)分析性批评(analytical approach)和3)对比性批评(comparativeapproach)。

功能性批评在分析和评论译文时较为笼统,其重点在整个译作的思想内容而不顾及语言细节。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一个主观的批评方法,类似老师凭印象给学生打分。

分析性批评则是较为细致客观的剖析,译文中的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每一语段和段落都会对照原文加以对比和分析,错误的译文被分门别类地挑出来加以评论,并提出改进意见;好的译文挑出来加以褒扬。

文学翻译批评

文学翻译批评

文学翻译批评在当今世界,文学翻译一直受到热烈的关注和研究,它与新闻、日常交流等文字翻译有很大的区别。

它既是一门理论性的活动,也是一种艺术,需要良好的文学天赋。

而文学翻译批评则专门研究和评估已发表的文学翻译的质量,从而给出建议和改进翻译质量的建议。

文学翻译批评通常涉及到一系列的理论叙述和实践活动,它不仅要求评估者有足够的文字知识和文学翻译知识,还要求他们拥有良好的语言习惯和技巧及文学分析能力,以评估文学翻译的质量。

文学翻译批评有四个基本步骤:对源语文本进行分析、审查和解释;评估译者翻译技巧和思维方式;比较目的语译文与原文之间的差异;以及综合评价整个翻译过程及翻译质量。

第一步,对源语文本进行分析、审查和解释:为了实现准确、高质量的翻译,评估者首先需要对原文进行详细分析,了解它的文体、语言特征、文化背景、内在意义等;通过联想思考,发现原文的潜在含义,完善翻译理解;探究语义的变化,关注两种语言的结构差异,以便正确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第二步,评估译者翻译技巧和思维方式:文学翻译要求译者要具备良好的思维逻辑和大量的背景知识,以便准确理解作者的意图,表达准确、通顺,体现作者的文字风格和思想。

评估者需要关注翻译的思维方式、语义选择、概念定义、词汇选择、文章整体结构、文体特色等,以评估译者的翻译技巧。

第三步,比较目的语译文与原文之间的差异:评估者还需要比较译文与原文之间的差异,包括句式、文采、人称用法、语义误读、逻辑结构等。

比较这些差异,以发现文学翻译中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第四步,综合评价整个翻译过程及翻译质量:最后,评估者需要综合评价整个翻译过程及翻译质量,对翻译的语言、思维方式、风格和质量等进行评价,给出翻译改进的建议和修改意见。

最后,文学翻译批评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评估工作,一方面要求评估者有足够的文学、文学翻译和评价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求评估者考虑文化差异,充分发挥创新思维,从而获得更准确、完整和高质量的翻译评价结果。

(完整版)翻译批评

(完整版)翻译批评
种翻译哲学既不把译文当成 原文的复制品或者替代品,也不斤斤计较译文的用途或 实效性,译者只是把原著当做原料,演绎出新的作品, 最终在另一个情景中以飨另一批读者。在一些极端的例 子中,原文只不过是一些灵感,甚至借口,让译者去发 挥,去创造出跟原文有某种关系的新作而已。
翻译批评的责任
作为沟通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并促进两者之间 形成积极互动的桥梁和纽带,翻译批评无论对翻 译实践的开展或对翻译理论的深化,无疑都应该 是最充满活力的一种建构力量。
莱斯不仅将文本分为四大类型,还阐述了各种文 本类型与翻译方法的总体关系。该模式的特别之 处是以翻译为焦点,对文本的分类,对语言功能 、语言特点、交际情景和信息焦点等等的分析, 都是为翻译策略寻求理据。
视听媒介型:这种类型的文本是写出来让读者 看或听的。如歌曲,电影、电视或有声(像)广告 等,这类文本必须和某些非语言手段相结合才能产 生应有的效果。
实效的准则(effectiveness):这个标准背后的假设 是:翻译工作是一种消极服务,其成败主要取决于消费 者(委托人、雇主等)的满意程度;消费者是否满意取 决于译者是否达到了其委托的目标。如果以这种准则衡 量翻译作品,历来被尊崇为金科玉律的种种翻译标准就 被抛弃了。译得“好”的译文未必就是成功的译文。达 到消费者目标的译文才是好译文。
翻译批评应是与译者为善的、实事求是的、本着探讨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具有建设性意见的批评;
翻译批评应该是在充分借助与翻译过程与翻译文本相关 的各种学科理论条件下的多视角、多维度、多学科的全 面透视;
翻译批评应该有助于译者及翻译批评者本人对翻译过程 的进一步认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翻译作品质量,充分 发挥翻译批评对翻译实践的监督、指导和促进作用;
Translation Criticism

理解翻译批评:从“何为批评”到“何为翻译批评”

理解翻译批评:从“何为批评”到“何为翻译批评”
理解 批评
cr iticism一词源于希腊词 “Krites”和 “Krinein”,前者意 为 “判断 者 ”,后者 意 为“判 断 ”。最初 的批 评 是 与语 文 学 上
的“校勘”相联系的 ,即把批评视 作一种手段 ,考察经典 文 本的 流传 ,并 不涉 及 到阐 释 和理 解 。随 着 “批 评 ”一 词 被 广 泛应用于各个不同的学科领域 ,人们逐渐认识到“批评”所 具有 的特殊 的 维 度 、目的 和功 用 ,因而 今 天 的 “批 评 ”一 词 内涵丰富 ,具有独立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关 键词 :批评 ;翻译 批评 ;翻译 ;翻译 研 究
翻译批评是翻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联系翻译理 论与翻译实践重要 的纽带” 。客观 系统的翻译批评为翻 译理论研究和翻译 史研究提供 了丰富的研究素材 ,促进了 翻 译研 究的 良性 发 展 。然 而 ,目前国 内学 界 对于 翻 译批 评 的本质和标准缺少共识 ,对于翻译批评活动本 身更是缺乏 足够的认识 ,习惯于将翻译批评的重心放在译本评析和文 本阐释上。批评者或侧重于微观 的语言层面 的文本比对 , 忽略 了译 者 的 自我 创 造 与 读 者 的阅 读 活 动 ;或 过 分 放 大 了 译者对源语文本的 自我阐释,忽略了源语文本在翻译批评 中 的重要 作用 。这 样的 批评 导向并 不利 于 翻译 批评 自身 的 建 设 。
方仪力
摘 要 :理 解“何为 批评”、“批 评何 为”以及“如何 批评 ”能为 正确理 解翻译 批评 概 念 的 内涵提 供 一 定 的理论 参考 。作 为翻 译研 究 的重要 组成部 分 ,翻 译 批评 应 该被 视 为 一 种 独立 的知 识结 构 ,具 有 主观 性和述 真性 等本 质属 性 ,应该遵 循合 理 的 、历史 的 、富有建 设 性 的翻译 批 评标 准 ,注 重 对原 作 的 深入 理 解 和对 历 史语境 的深入 解读 ,继而 为翻译 理论 及描述 性翻 译研 究提供 必要 的理 论依 据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23
8.
The significance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5
Criticism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presence of ideology in translation. Critics may also have their own hidden ideology conditioning their criticism. A reviewer’s motivation may be political, or of other nature.
2
References
Reiss, K. 2004. 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姜治文,文军.翻译批评论[M].重庆大学出版 社,1999。 李和庆.西方翻译研究方法论:70年代以后[M].北京 大学出版社,2005年。 李明.翻译批评与赏析[M].武汉大学出版社 , 2010。 吕俊,侯向群.翻译批评学引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2009。 杨晓荣.翻译批评导论——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1. 对等的准则(equivalence):该准则蕴含一个假设,即译文 是原文的复制品,应酷似原文,应尽量“存真”。“信”被 认为是翻译的天经地义,“不信”的翻译就不是翻译。因此, 在赏析译文时,多注重比较原文和译文,找出二者之间的异 同,两者之间越是相似,译文就越是成功。历史主流的翻译 批评观点,多是采用这种对等原则。
Page 17
3. 再生的准则(revival):这种翻译哲学既不把译文当成 原文的复制品或者替代品,也不斤斤计较译文的用途或 实效性,译者只是把原著当做原料,演绎出新的作品, 最终在另一个情景中以飨另一批读者。在一些极端的例 子中,原文只不过是一些灵感,甚至借口,让译者去发 挥,去创造出跟原文有某种关系的新作而已。
2.提高理论性(theoreticalness):参照20世纪下半叶各种 与翻译工作直接或简接相关的学科理论,如语言学、人类 学、文化学、语言哲学、符号学、社会语言学、美学、文 学等学科理论,并从这些理论的视角来对译文进行赏析和 评价,而不是根据个人的直觉、随感或者个人的主观尺度 进行译文的评判。
Page 22
Page 20
6. Textual functions in translation criticism
语篇 功能 作 者 作 者 意 图 信 息 原 文 真 理 社 会 沟 通 渠 道 目 的 语 委托 者 译 者 译文 使用 者 译文 文 体
1. 祈 使功 能 2.表 达功 能 3. 描 述功 能 4.美 感功 能 √ √ √ √
3. 提高切合性(appropriateness):自20世纪下半叶开始, 翻译工作发展迅猛。翻译越来越专业化、科技化、越来越 以服务为本、以市场为导向。翻译批评与赏析需要跟上时 代的步伐,将视点集中到目前翻译市场上最普遍的翻译任 务的赏析上,如商业、科技、公文、外交、新闻等文体的 翻译。 4. 提高整体意识(holisticness):翻译批评与赏析不仅要 比较原文和译文在各个层面(词语、句法、语篇等)的特 征,更要把翻译工作看成一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环节来理 解,比如在这个系统中还包括翻译在某一历史阶段中的意 义、翻译对于跨文化交际的意义、所翻译的文本同其他文 本之间的关系等。
Page 11
翻译批评的类型:
1、从批评对象上分:文本批评、译者批评、读者接受批 评、文化批评、翻译理论元批评; 2、从批评理念上分:规定性批评和描写性批评 3、从历史延展上分:语文学翻译批评、结构主义翻译批 评、解构主义翻译批评 ---(王宏印、吕俊)
Page 12
2.Translation Criteria

3
1.What is translation criticism?
Translation
criticism is the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and translation appreci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ent, expression, style, language and vividness on the background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riticism: broader activity, analysis in detail, evaluating old and new translations, assuming that readers know the translation.
7.翻译批评应该有开阔的历史文化视野,将翻译现象、翻译 事件、翻译文本、翻译主体等置于一定的历史环境下予以考 察,并从文化交流的视角来考察在具体翻译活动中的诸如翻 译选择、文化立场、价值重构等重要问题进行研究。
Page 15
4. Criteria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Page 16
2. 实效的准则(effectiveness):这个标准背后的假设是: 翻译工作是一种消极服务,其成败主要取决于消费者(委 托人、雇主等)的满意程度;消费者是否满意取决于译者 是否达到了其委托的目标。如果以这种准则衡量翻译作品, 历来被尊崇为金科玉律的种种翻译标准就被抛弃了。译得 “好”的译文未必就是成功的译文。达到消费者目标的译 文才是好译文。
严复:信、达、雅 林语堂:忠实、通顺、美 刘重德:信、达、切 古正坤:多元互补论
Page 13
3. Principles for translation criticism
1.翻译批评的对象不仅仅是翻译作品本身,还应是翻译 过程和译者,但对译者进行翻译批评不是对其进行人身 攻击,而是将其置于历史文化语境之下对其翻译立场、 翻译方案以及翻译视界等进行考察;
Translation Criticism and Appreciation 翻译批评与鉴赏
1
A
Comparative Linguistic Approach A Textual Linguistic Approach A Stylistic Approach A Cultural Studies Approach A Literary Criticism Approach An Aesthetic Approach A Translation studies Appr对诸如“信息再现活动、 语言转变活动、符号转换活动和内容传达活动”的 合理程度和转换结果的等值程度作出评价——就原 作与译作而言,两者之间就等值程度的可比因素集 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译者在具体作品中所观所感的世界与作者意欲 表现的世界是否吻合(包括思想内容、思想倾向、 思维程式)? 2. 译者所使用的翻译方法和手段与作者的具体创 作方法与技巧(包括艺术安排、技巧、语言手段) 是否统一? 3. 译作对读者的意图、目的与效果与原作对读者 的意图、目的与效果是否一致(包括对读者审美的 期待及读者的反应)?

8
李明:翻译批评主要是针对具体的译作或与
译作有关的某种翻译现象所发表的评论。 “批评”在这里不是“批判”,而是“评 论”。既可以是鉴赏,也可以是指出错误式 的批评,还可以是理论性的研究,即借评论
某种翻译现象来说明某个翻译方面的问题。
9
鉴赏和对比分析,既可以以对照原文和一个
译文的形式进行,还可以对照同一个原文和
1). 作者 2). 作者意图
3). 信息:原文表达出来的东西
4). 原文 5). 真理:作者所描述的事实真相
6). 社会:目的语的民族、社区、文化
7). 沟通渠道:电台、电话、报纸、书信等 8). 目的语:翻译出来的语言
9) 委托者
10). 译者: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多个人 11). 译文使用者 12). 译文
4
Translation
criticism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all the factors and element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as a communicative act: intention, function, text type, register, strategies, principles, rules, constraints, audience). Translation criticism should not be a mere identification of errors, an intuitive or highly subjective appraisal judging translations as “good”, “bad”, “faithful” without qualifying these adjectives.



商业、演讲、 宗教、公文
自传、诗歌、谈话


科技、新闻、法律




戏剧、诗歌、散文、小 说
Page 21
7. The orientation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1. 提高系统性(systematicity):以学术的态度,从学术的 角度,以建设整个翻译评估的方法架构,去认真耐心地、 按部就班地对所涉及的翻译问题进行理论上的以及具有实 践意义的探讨。
Page 18
按照这样的翻译标准,翻译批评或赏析的准则可能是(1) 译文本身作为艺术品的价值,例如译出来的诗有没有“诗 味”,译出来的戏剧作品在舞台上演出是否可行等;(2) 译文使用者的期望是否得以满足. ---(李明:2009: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