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作品赏析(简单框架)(大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专用).

合集下载

外国文学名作赏析_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外国文学名作赏析_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外国文学名作赏析_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亚里士多德认为,区别于索福克勒斯的“简单剧”,埃斯库罗斯的剧作,具有“突转”与“发现”的戏剧结构,因此被称为“复杂剧”。

答案:错误2.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花》以丑为美,具有丰富的“审美现代性“思想。

答案:正确3.与悲剧起源相关的希腊神话中的酒神是______。

答案:狄奥尼索斯4.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不包括_____。

答案:阿普列尤斯5.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摹仿方式是借助()来表达。

答案:人物的行动6.《弗兰肯斯坦》的作者是_____。

答案:玛丽·雪莱7.阿里斯托芬的_____,以夸张的形式讲述了埃斯库罗斯和欧里庇德斯不同的悲剧创作原则,被认为是以剧本形式出现的第一篇文学批评。

答案:《蛙》8.鲁滨孙的仆人和“好友”是“_____”,这是鲁滨孙给他起的名字。

答案:星期五9.萨福最擅长写作的抒情诗是_____。

答案:独唱琴歌10.下列能够体现松尾芭蕉独特的“风雅之寂”的俳句是“_____”。

答案:古池幽且静,沉沉碧水深。

青蛙忽跳入,激荡是清音。

11.以sonnet 116为例,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他喜爱运用的意象是_____。

答案:时间的镰刀12.下列诗句中,体现了波德莱尔美学理念,包含象征、通感运用的的是“_____”。

答案:有的芳香新鲜若儿童的肌肤,/柔和如双簧管,青翠如绿草场,/——别的则腐朽、浓郁、涵盖了万物,/像无极无限的东西四散飞扬,/如同龙涎香、麝香、安息香、乳香/那样歌唱精神和感觉的激昂。

13.《海底两万里》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

答案:错误14.《白鲸》中的白鲸名叫莫比·迪克,它被桑迪亚哥追捕。

答案:错误15.《乡村医生》这部作品主要采取了第一人称自述的叙事角度。

答案:正确16.表现主义主张艺术作品的首要任务是要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和精神世界。

答案:正确17.《约伯记》出自_____。

西方文学作品赏析

西方文学作品赏析

西方文学作品赏析
西方文学作品涵盖了丰富多样的题材和风格,每一部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西方文学作品及其赏析的要点:- 《哈姆雷特》(作者:威廉·莎士比亚):这部作品探索了复仇、正义、人性和命运等主题。

通过复杂的角色和深刻的对话,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挣扎。

- 《战争与和平》(作者:列夫·托尔斯泰):以史诗般的规模描绘了19 世纪俄国社会的生活。

它探讨了战争、爱情、家庭和人生的意义。

- 《巴黎圣母院》(作者:维克多·雨果):通过对巴黎圣母院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善恶、美丑和社会的不平等。

同时也探讨了爱情、命运和宗教等主题。

- 《老人与海》(作者:欧内斯特·海明威):讲述了一个老渔夫与大海搏斗的故事,强调了人类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和勇气。

- 《简·爱》(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这部小说关注女性的自我认知和追求平等的权利。

它展现了爱情、自尊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外国文学作品赏析

外国文学作品赏析

外国文学作品赏析外国文学作品赏析3月7日---《荷马史诗》:西方第一部书面文学作品,第一部涉及军事题材的作品,西方的源泉之一。

****荷马史诗的基本内容*****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记》和《奥得修记》,它们产生于公元前九至八世纪,是欧洲最早的文学作品,相传为盲人诗人荷马所作《荷马史诗》是以规模宏大的特洛亚战争为背景。

战争发生于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11世纪之交。

《荷马史诗》用神话和英雄传说的形式表现出来,据传说,特洛亚战争是由一个“不合的金苹果”引起的。

它的形式是神话与历史的交流《伊利昂记》直接描述了这场战争,以阿喀琉斯的愤怒为开端,集中写战争结束前50天内发生的故事,以郝克托尔的葬礼声结束。

《伊利亚特》的战争概念是世界文学中最早的有关军事题材的巨著。

参战的双方无明显的倾向性。

1、战争是部落的经常事业,其目的是掠夺俘虏为奴、瓜分战利品(土地、金属、女人等),参战的双方都有一种责任感。

女性是战争的导火索---妇女是父权社会,男性的私有财产和性奴隶,私有财产是不可侵犯的---战争的本质2、战争是很光荣的事情,古希腊人尚武---崇尚武力及勇敢,战争是最能获取荣誉的场所,一个人只要勇敢无畏就受到尊敬。

史诗一方面肯定互相掠夺的正当性,一方面表现出对勇武精神的尊崇。

英雄人物分析1、《伊利亚特》----人物分析阿喀琉斯:修美高大、是神与人之子、骁勇善战、能言善辩、慷慨大方、重个人荣誉、重友情,顾大节。

阿喀琉斯的脚踵—人类自身的深刻反省。

人类不管多么完美,总有根本的缺陷,最后都战胜不了命运。

阿喀琉斯的愤怒:作战勇猛、责任意识强,重个人荣誉,儿女柔情。

2、《奥德赛》—情节结构:十年返乡之旅,奥德修在外漂泊,其妻不断受求婚者骚扰,线索一是其子外出寻父,线索二是奥德修海上历险。

《奥德赛》-----人物分析奥德修:机智和刚毅,沉重镇定,忠于自己的部落,私心很重,念念不忘个人财富和私有财产,对求婚者赶尽杀绝。

理想英雄人格—人类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卓越的智慧与理性之光。

外国文学名著赏析

外国文学名著赏析

外国文学名著赏析——对《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人物形象及其现实意义的分析班级:学号:姓名:摘要:《哈姆雷特》和《堂吉诃德》是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来的一批比较先进的文学作品,通过对两部文学作品的阅读,我们不难发现两部作品所展现出来的人物形象都反映出了当时不同的社会现实,而且两部文学作品都表现出了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并且在当时也带来了不同的社会作用。

堂吉诃德是塞万提斯塑造的一个为了打击骑士文学的文学形象,作者通过对堂吉诃德的描写,生动的说明了骑士文学给世人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给骑士文学以致命的打击。

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则是一个孤独的人文主义者,他以失败告终,哈姆雷特的失败向人们揭示了人文主义时代的悲剧。

Abstract: Hamlet a nd Don Quixote were the advanced literary in the Renaissance Period .After read the two novels,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at different characters in these novels reflected different social problems. And they all expressed the ideas of humanism. These two images also brought different social functions at that time .Don Quixote is one of which Cervantes’s molds in order to attack the knight literature .According to the description of Don Quixote, vivid explain ed that knight literature brought a serious of bad influence to the human beings, thus gives the knight literature by the fatal attack. Hamlet is a lonely humanism, he is end in failure .His failure has indicated the tragedy which in the Humanism Era.关键词:人文主义、哈姆雷特、人物形象、艺术特色、堂吉诃德、现实意义、悲剧Key words:humanism; Hamlet; characters; art features; Don Quixot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ragedy前言: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都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作为戏剧艺术的大师,他们的作品都达到了世界文学的巅峰。

外国文学作品鉴赏资料

外国文学作品鉴赏资料

小哈里顿是希刺克利夫的化身,小凯蒂则传承了她母亲凯瑟琳的灵魂,而上一代人的爱,在他们身上又得到延续;希刺克利夫看到凯蒂和哈里顿眼睛里有凯瑟琳的影子,他的人性复苏了,他的生命也走到尽头,死前他在凯瑟琳生前住过的小房里,呼唤着凯瑟琳在原野上“孤单的飘荡了二十多年的魂魄”,带着笑离开了人世,到另一个世界与凯瑟琳携手而游,他们的爱以另一种方式延续,永不消亡;希刺克利夫的墓与凯瑟琳的紧紧挨在一起,“这坟墓下的人,有怎样不平静的睡眠呢”,千言万语一句话,此情绵绵无绝期。

一场惊天动地,生生死死,明争暗斗,剩下宁静的旷野,柔风在草间飘动,死去的人,活着的人,情在绵亘,情无绝期。

《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可怖的事件。

整个故事的情节实际上是通过四个阶段逐步铺开的:第一阶段叙述了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的童年生活;一个弃儿和一个小姐在这种特殊环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们对辛德雷专横暴虐的反抗。

第二阶段着重描写凯瑟琳因为虚荣、无知和愚昧,背弃了希斯克利夫,成了画眉田庄的女主人。

第三阶段以大量笔墨描绘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绝望中把满腔仇恨化为报仇雪耻的计谋和行动。

最后阶段尽管只交代了希斯克利夫的死亡,却突出地揭示了当他了解哈里顿和凯蒂相爱后,思想上经历的一种崭新的变化——人性的复苏,从而使这出具有恐怖色彩的爱情悲剧透露出一束令人快慰的希望之光。

因此,希斯克利夫的爱一恨一复仇一人性的复苏,既是小说的精髓,又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

作者依此脉络,谋篇布局,把场景安排得变幻莫测,有时在阴云密布、鬼哭狼嚎的旷野,有时又是风狂雨骤、阴森惨暗的庭院,故事始终笼罩在一种神秘和恐怖的气氛之中。

《呼啸山庄》的故事是以希斯克利夫达到复仇目的而自杀告终的。

他的死是一种殉情,表达了他对凯瑟琳生死不渝的爱,一种生不能同衾、死也求同穴的爱的追求。

而他临死前放弃了在下一代身上报复的念头,表明他的天性本来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天性,迫使他变得暴虐无情。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赏析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赏析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赏析外国文学作品是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其中涵盖了许多经典之作。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人性探索,引领读者进入一个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境界。

本文将就几部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进行赏析,通过解读小说中的细节和情节,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作品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欣赏这些杰出的文学作品。

《人类群星闪耀时》《人类群星闪耀时》是法国作家塞弗林的作品,这部小说通过对法国高等教育体制下的种种不公以及社会底层的贫困生活的生动描绘,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黑暗。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阿兰,是一个渴望知识和自由的年轻人,他通过不屈不挠的努力考上大学,但面对封闭的体制和权力的阻碍,他感到无力和困惑。

他的努力和追求代表了社会底层的人们渴求改变现状的心声。

通过对阿兰的塑造,塞弗林用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了人性中的复杂和纠结,引发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深思。

《百年孤独》《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杰作。

这部小说以布恩迪亚家族为主线,讲述了一百年来这个家族的兴衰和命运。

马尔克斯通过奇幻、写实、荒诞的手法,展现了布恩迪亚家族世代循环的悲剧。

小说中丰富的人物和众多的情节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幅庞大而壮丽的画卷,同时也揭示了人类命运中的孤独和无奈。

马尔克斯以精湛的笔触塑造了许多色彩鲜明的人物形象,使读者更容易投身到故事中,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麦田里的守望者》《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代表作。

这本小说通过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的视角,描述了一个年轻人在大都市中的迷茫和无助。

霍尔顿对社会的虚伪和偏见感到失望,并向往纯真和正直的生活。

他试图保护那些他认为在混乱世界中还保有纯洁的孩子们,以此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腐败现象的忧虑。

塞林格通过鲜明的写实风格和霍尔顿的独特性格,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深思和触动的内心世界。

《傲慢与偏见》《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

美国文学期末考试作品赏析

美国文学期末考试作品赏析

美国文学期末考试作品赏析The Legend of Sleepy Hollow.1.what is the location of this story?2.the atmosphere and the history of this area?3.who is the protagonist of this story?4.what is the main conflict?"The Legend of Sleepy Hollow" is a short story by Washington Irving contained in his collection The Sketch Book of Geoffrey Crayon, Gent., written while he was living in Birmingham, England, and first published in 1820. With Irving's companion piece "Rip Van Winkle", "The Legend of Sleepy Hollow" is among the earliest examples of American fiction still read today.The story is set circa 1790 in the Dutch settlement of Tarry Town, New York, in a secluded glen called Sleepy Hollow. It tells the story of Ichabod Crane, a lean, lanky, and extremely superstitious schoolmaster from Connecticut, who competes with Abraham "Brom Bones" Van Brunt, the town rowdy, for the hand of 18-year-old Katrina Van Tassel, the daughter and sole child of a wealthy farmer. As Crane leaves a party he attended at the Van Tassel home on an autumn night, he is pursued by the Headless Horseman, who is supposedly the ghost of a Hessian trooper who had his head shot off by a stray cannonball during "some nameless battle"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 and who "rides forth to the scene of battle in nightly quest of his head". Ichabod mysteriously disappears from town, leaving Katrina to marry Brom Bones, who was "to look exceedingly knowing whenever the story of Ichabod was related".The dénouement of the fictional tale is set at the bridge over the Pocantico River in the area of the Old Dutch Church andBurying Ground in Sleepy Hollow. The characters of Ichabod Crane and Katrina Van Tassel may have been based on local residents known to the author. The character of Katrina is thought to have been based upon Eleanor Van Tassel Brush, in which case her name is derived from that of Eleanor's aunt Catriena Ecker Van Tessel.Although Irving knew an army colonel named Ichabod Crane from Staten Island, New York (who was also once the Commanding Officer of Lieutenant Stonewall Jackson), the character in "The Legend" may have been patterned after Jesse Merwin, who taught at the local schoolhouse in Kinderhook, further north along the Hudson River, where Irving spent several months in 1809.the wild honey suckle 的分析《野金银花》是Freneau在南卡罗莱纳州查尔斯顿散步时,看到一簇幽生的金银花,于是便有感而发,将这首短诗一气呵成。

外国文学作品分析

外国文学作品分析

一、于连的形象分析:斯丹达尔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

1 于连的阶级地位和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的英雄主义热情和虚荣心。

出生地位低下,于连很早就形成了一种反抗和仇恨贵族大资产阶级的心理。

爱读书身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培养了他的平民崇拜拿破仑,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然而封建等级制使他希望破灭;而后他看到教会盛极一时,他投靠了教会,于连以虚伪为武器、以反抗和投协为手段,开始了个人奋斗式的道路。

2 于连的性格是矛盾的。

受压后就反抗,当个人名利得到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在德•瑞拉市长家做家庭教师,具有平民意识的他应聘的条件是和主人桌吃饭,显示出反抗的精神。

在贝尚神学院:为了出人头地,于连在险恶的环境中把对教会的仇恨埋在心底。

不信教却是神学院最虔诚的教徒,又是彼拉院长的宠儿。

在这里具有对抗意识的青年逐渐成了一个和教会同流合污的野心家。

在木尔侯爵府:于连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忠心为侯爵效劳、和侯爵女儿玛特儿恋爱、结婚最终得到了一份颇丰的地产和官衔。

3 于连的平民阶级意识并未完全泯灭。

入狱后,他开始反省,认识所走的道路的虚伪和痛苦。

法庭演说是于连对贵族大资产阶级的谴责和对社会的抗议,也是他反抗精神的爆发和悲剧命运的总结。

4人物形象的局限性。

他的行动是个人盲目的,他的反抗具有极大的动摇性,一旦个人的追求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二、论述《红与黑》的艺术成就。

斯丹达尔的《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1 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材料,通过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来反映时代特征。

小说通过了3个典型环境(维立叶尔、贝尚松神学院、巴黎)中个人奋斗的悲剧过程,揭露了复辟时期大革命的深刻影响,资产阶级的压迫、平民的反抗、贵族和社会的腐败统治等时代特征;又说明了个人奋斗在专制特权社会中失败的客观真理2 特别善于把握和分析人物心理。

于连收到玛特儿小姐约他半夜来的信时的心理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公元前九世纪行吟诗人,成文于-6世纪,记载-12世纪的事,-3世纪定稿1、史诗分为《伊里亚特》《奥德塞》两部分2、两个主要英雄人物:阿基琉斯(英俊骁勇,感情强烈、但过于自尊,盛怒之下不免残忍赫克托尔(遇事冷静,比较内向,性格稳重,有人情味3、人神双线推进,多用善用比喻二、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公元前 5世纪1、俄狄蒲斯形象分析:正直、诚实,为了躲避杀父娶母的厄运而四走奔走,力图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说明其有独立意志和坚强毅力,遵循高尚的道德准则,敢于反抗神喻2、作者的命运观:肯定独立意志和高尚品质,但命运使一个优秀人物成为罪人,命运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就值得怀疑。

但作者没有否定命运, 主人公也未能逃出命运的劫数, 存在历史局限性。

3、结构和艺术手法:歌队的穿插;临近高潮落笔的“回顾式”结构;不断“发现” “突变”推动剧情。

4、 130个剧本, 7个流传至今。

三、但丁《神曲• 地狱篇》 (13-14世纪1、恩格斯对但丁的评价: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2、神曲的三部分篇名:《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

拦路的三头野兽:豹、狮、虎。

3、两个形象:维吉尔――理性的指引,经过各种苦难的考验,涤除各种罪恶,在道德上得到净化;贝雅特里奇――信仰的引导,走出迷惘,到达理想的境界。

4、神曲的两重性:虚构的情节与场景源自中世纪宗教思想。

运用宗教文学中常用梦幻故事的写法,以前隐喻、象征等手法,具有一部宗教文学作品的特征;素材取自现实生活, 从现实出发评价人物、表示态度,富有现实感,使虚幻的的地狱具有可感性。

塑造出有立体感的人物, 主观抒情色彩强烈。

用意大利文写成; 兼有中世纪文学的一般特征,也表现出新文学的特征。

5、象征意像:黑暗的森林 ---意大利现实三头猛兽 ---阻碍人类达到光明世界的邪恶力量但丁在森林中迷路 ---人类的迷惘但丁游历 ---追随理性与信仰6、第五歌、第十九歌的内容:第五歌:地狱第二圈。

凡生前淫荡的亡魂之所在。

弗兰采斯加与保禄的故事。

第十九歌:第八圈第三层。

惩罚神职人员。

教皇尼古拉三世,菩尼腓斯八世。

7、神曲表现手法:A 、既有中世纪文学的一般特征,又具有新文学特征。

(梦幻故事,但取材于现实,从现实出发来评价人物B 、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量取自现实的比喻。

C 、注意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叙述人物特定的处境和特定的心情。

D 、不是纯客观描写,爱憎分明、感情充沛、直抒胸臆,有鲜明的抒情性。

四、薄伽丘《十日谈》 (14世纪1、作者乔万尼•薄伽丘是意大利人文主义文学的先驱。

早年致力于《神曲》研究。

是欧洲最早掌握古希腊文的学者。

2、人文主义:反对以神为中心的宗教思想,提倡以人为中心,针锋相对地肯定人,赞美人; 人文主义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和出世思想, 认为人有享受爱情和财富的权利, 幸福不在来世而在人间, 人可以依靠自己的才智和力量去争取个性的解放和现世的幸福。

人文主义的反封建反教会精神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3、十日谈以一个故事开端,引出 100个故事,套装在一个共同的背景故事之中,期间用文字串联。

这种结构方式被称为“框式结构”4、十日谈是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文学。

5、绮斯梦达形象:性格刚强,思想开明,眼光敏锐,能言善辩,行动果敢。

积极争取自己的幸福,私情暴露后,不否认,不求饶,理直气壮地为自己辩护。

勇敢地面对父亲的狠毒行为,殉情而死。

体现了新时代新女性的面貌。

6、形象刻画的三步骤:1、私恋 2、辩辞 3、殉情。

从行动到思想,再到行动,逐步升级地刻画形象。

五、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17世纪1、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戏剧家和诗人2、莎翁作品:历史剧:《亨利四世》喜剧:《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奥塞罗》《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3、主要人物:克劳狄斯、奥菲利娅4、反映的 16世纪末英国现实:动荡不安、危机四伏的国家;恶人当道、阴谋成风的朝庭; 奸诈残暴、荒淫奢侈的统治者。

――英国现实中存在的美好理想与丑恶现实之间的矛盾, 号召人们为重整乾坤而斗争。

5、哈姆雷特形象分析:人文主义者。

复杂的性格。

有崇高的理想,和人类与世界新颖的看法。

目光敏锐,思考深刻,又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但过于内向,过于审慎, ;加上势单力薄的处境, 造成行动上的延宕。

有行动的决心,而且不断督促自己,但最后只能与敌人同归于尽。

6、悲剧原因:哈姆雷特自身的心理弱点,也有罪恶势力过于强大的客观原因,是时代的悲剧,也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7、形象塑造手法:首先,塑造一个性格复杂的,发展变化的形象。

其次,在发展中, 内外双重矛盾过程中展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演变过程,用独白和旁白表现人物的思想矛盾,表现思考、认识与自责、怀疑。

8、克劳狄斯形象:封建主和暴君的残忍,阴谋家的野心和阴险,集封建统治者和资产阶级阴谋家于一身,代表文艺复兴新旧交替时期的所有罪恶。

9、哈姆雷特延宕的原因:首先,认为应该有正当的名分,必须让克的罪行得到证实并当众暴露;其次,自己的行动能否起到惩罚罪恶,重整乾坤的目的。

六、塞万提斯《堂• 吉诃德》 (十七世纪1、作者系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的最重要作家,主要作品:悲剧《努曼西亚》 ,长篇小说《堂吉诃德》短篇小说集《警世典范小说集》 ,人文主义与现实主义者。

2、主要人物:堂吉诃德(吉哈诺桑丘•潘沙3、作品反映的 16-17世纪西班牙现实:涉及政权、经济、宗教、道德、风俗等方面, 写出了封建政权、天主教会的黑暗和广大人民备受剥削压迫的现实, 揭露了西放牙王国表面强大的背后, 已开趋于衰落的本质。

贯穿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美好理想遭到嘲弄和践踏的悲剧。

4、堂吉诃德形象:耽于幻想, 脱离现实, 但出于善良的动机, 奉行一种崇高的原则 (锄强扶弱,伸张正义 ,行为荒唐鲁莽但表现出为了维护真理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是一个悲剧性与喜剧性结合的人物。

5、潘沙形象:普通农民,他的穷困反映了西班牙农民的现状。

具有农民的智慧和求实的优点,也有目光短浅、狭隘的弱点。

后期其懂得了堂吉诃德,逐渐接受了他无私无畏的品格。

6、两人对比:一个高瘦,一个矮胖;一个骑高马,一个骑矮驴;一个沉溺主观,耽于幻想,一个头脑清醒,讲求实际;一个行动鲁莽,奋不顾身,一个谨慎小心,胆小怕事;7、艺术手法:人物在不同场景中,用夸张、讽刺手法,在重复中加强喜剧效果;着重写主观动机与客观后果的矛盾,在喜剧性情节中展现悲剧内涵;大量使用对比手法。

七、莫里哀《达尔杜弗》1、作者系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家。

主要作品《太太学堂》《吝啬鬼》《贵人迷》《堂璜》《愤世嫉俗》2、戏剧人物关系:3、达尔杜弗形象现实针对性:把讽刺的矛头指入宗教人士。

揭露教会活动伪善的本质。

同时伪善也是上层社会中流行的恶习。

4、构思特点:主人公迟迟不上场(第三幕第二场 ;不写伪善者的成功,写他的失败。

5、达尔杜弗的形象:利用宗教手段,进行罪恶活动以牟取私利的伪君子,本性卑劣, 心狠手辣,却能言善辩,相于应付。

用伪善的手段骗取信任,以达到其罪恶的目的。

能曲解教义,把卑鄙行为打扮得冠冕堂皇。

6、主人以形象构思艺术:1、间接介绍,精中笔力,设置悬念。

2、自我暴露3、自我表演,设置一系列戏剧性场景。

八、歌德《浮士德》 (18-19世纪1、歌德是 18-19世纪德国诗人、剧作家和思想家。

主要作品: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脑》诗剧《浮士德》长篇小说《维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2、《浮士德》中的两个主要陪衬人物:瓦格纳、靡非斯陀。

3、浮士德一生经历五个阶段:知识追求,爱情生活,政治生涯,艺术追求、事业追求4、《浮士德》的思想意义:浮士德是人类的代表,他上天入地,不断追求的过程,包含了从文艺复兴到资产阶级进步人士精神探索的全过程。

而且涉及人生的各个方面。

《浮士德》是一部时代精神发展史,是文艺复兴到 19世纪初资产阶级上升期文化发展的生动缩影。

5、浮士德精神:不断追求知识和真理,追求美好的事物,追求崇高的理想。

他具有自强不息、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积极向上的精神 ---浮士德精神。

6、浮士德的性格矛盾:在拥有浮士德精神的同时,他又有贪图安逸,安于现状的一面。

积极向上是前进的动力, 靡非斯陀利用他的弱点, 诱使其堕落, 而自强不息的精神又他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继续前进。

最终,浮士德日益高尚化、纯洁化,最后达到个性的完善。

7、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直抒胸襟、对比烘托(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不同事物,瓦格纳的平庸委琐等九、华兹华斯《咏水仙》 (18-19世纪1、华兹华斯是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是英国乃至欧洲浪漫主义诗风的开创者。

主要作品有:《丁登寺》《孤独的收割者》《序曲》。

2、浪漫主义:18末-19世纪初前 30年欧洲文学的主流。

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抒情性; 崇拜大自然, ,将大自然和资本主义城市文对立;重视民间文学;艺术上喜欢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

3、“湖畔派” :湖区多塞特郡乡间生活的一批诗人,寄情湖区山光水色,歌颂大自然, 用自然美否定城市文明的丑。

代表为:柯勒律治、骚塞、华兹华斯。

1798年出版《抒情歌谣集》 ,华兹华斯在序文中提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美学宣言”――“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感情的自流流露。

”4、《咏水仙》的思想内容: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真挚情感;在大自然中寻找理想、寻找安慰,寻找人性归宿的情怀;人的本性与自然精神本性上相一致的观点。

5、《咏水仙》的艺术特点:体现了浪漫主义注意主观抒情的特点。

不受古典主意格律的束缚,语言朴素、淡雅、平实。

6、华兹华斯开创的诗风特点:注重主观抒情,形式和格律自由舒展,不须受古典主义诗歌戒律的束缚,语言清淡、朴素、平实。

7、华兹华斯在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史上的地位:首先、重视人与大自然在感情上的共鸣;其次、注意自然可感而着意捕捉细节的同时,又注意从人们日常生活中挖掘情感变化; 再次,既有宁静的沉思,又有丰富的想力力,包含着浓郁的哲理;第四、诗作形式和格律自由舒展。

8、背诵全文: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 高高地飘荡在山谷之上,突然我看见一大片鲜花, 是金色的水仙遍地开放,它们开在湖畔,开在树下, 它们随风嬉舞,随风波荡。

它们密集如银河的星星, 象群星在闪烁一片晶莹;它们沿着海湾向前伸展, 通向远方仿佛无穷无尽;一眼望去就有千朵万朵, 万花摇首舞得多么高兴。

粼粼湖波也在旁欢跳, 却不知这水仙舞得欢俏;诗人遇见这快乐的伙伴, 又怎能不感到欣喜雀跃;我久久凝视――却未能领悟, 这景象所给我的精神至宝。

后来多少次我郁郁独卧, 感到百无聊赖心灵空漠;这景色便在脑海中闪现, 多少次安慰过我的寂寞。

我的心又随水仙跳起舞来, 我的心又重新充满了欢乐。

十、拜伦《恰尔德• 哈洛尔德游记》 (十九世纪2、诗集《懒散的时刻》《英国诗人与苏格兰评论家》《〈制压破坏机器法案〉制订者颂》《东方叙事诗》――异教徒阿比道斯新娘海盗 (诗中的主人公被称为:拜伦式的英雄《普罗米修斯》《卢德分子之歌》《审判的幻景》《青铜世纪》《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堂璜》 (未完成曼弗雷德(哲理诗3、主要人物:恰尔德•哈洛尔德;贝拉乔;奥古斯丁娜4、鲁迅对拜伦的评价:“如狂涛如厉风,举一切伪饰陋习,悉于荡涤,……不克厥敌, 战则不止”5、“拜伦式的英雄”――孤傲的反抗者,蔑视“文明”社会的宗教与道德,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但又脱离群众,带有浓厚的悲观绝望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