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6.6探究滑轮的作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粤教沪科版八年级下册课件《6.6探究滑轮的作用》课件1.pptx

那使用定滑轮,为何有这样的特点呢?
__________
L2 L1
————
F2
F1
G
L1=L2
定滑轮的实质:定滑轮是一个等臂杠杆
探究:动滑轮的特点是什么?
a、将滑轮按右图安装好,在它的左侧挂上钩码,竖 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状态,读取弹 簧测力计的示数,这个示数与钩码的重力有何关系
b、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复上述实验
动滑轮为何有这样的特点呢?
L2
F1
O
L1
F2
L1=2L2
G (3)动滑轮的实质: 动滑轮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
动滑轮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 那么,动力等于阻力的二分之一
即:F1=
1 2
F2=
1 2
G
问: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 1 G,为何? 2
滑轮本身也有重力
F=
1 2
(G+ G轮)
G/N 数F/N
1
图1
图2
吊起动滑 提升高 轮的绳子 度h 的股数n
F
绳子自 由端移 动距离S
2
3
使用滑轮组的时候,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由几段绳子承担, 提起重物所用的动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动力(或绳子 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就是重物升高的距离h的几倍.
即F=G总/n=(G物+G动)/ns=nh
F指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大小
G指动滑轮轴上所受到的力的大小
G动为动滑轮受到的重力
S指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n指吊动滑轮的绳子的股数
理想情况下:F=1/n G
1.定滑轮: (1)特点: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2.动滑轮:
探究滑轮的作用ppt4 粤教沪科版优质课件优质课件

4 、得失如云烟,转眼风吹散。人生百年,转眼成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切邂逅,悲欢喜舍皆由心定。看得透,放得开,则一切如镜中花,水中月,虽然赏心悦目,却非永恒。不如开开心 心,坦坦荡荡,不让自己在悲伤中度过,别让自己在徘徊中漫步,随缘起止,生活以开心为准则。人生一世,其实活在一回心境。
8 、我自信,我出色:我拼搏,我成功! 13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大意,一定要把事情考虑周密以后才能做。 8 、智慧本身就隐藏在我们的脑海中,消除惰性,敢于超越自己的人,会使自己的智慧充分显现,使自己获得最后的成功。 16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7 、只要厄运打不垮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10 、历史的车辄辗过,留下先辈的印记;时代的洪流向前,引领我们的未来!拼搏,拼搏,拼搏!我们将用不懈的坚持,用高昂的斗志,书写热血的青春! 19 、青春是盛开的鲜花,用它艳丽的花瓣铺就人生的道路;青春是美妙的乐章,用它跳跃的音符谱写人生的旋律;青春是翱翔的雄鹰,用它矫健的翅膀搏击广阔的天宇;青春是奔腾的河流,用它倒海 的气势冲垮陈旧的桎梏。
L2 L1
F1
F1
o
O L2
F1
G
L
1
F2
F1
(2)动滑轮的实质:是一F2个动力臂是阻力
臂二倍的杠杆,因此用动滑轮省——力
知识点3使用滑轮时的理论分析
2h
h h h
物体上升h米绳子自由端下降h米
物 体 上 升 h 米 绳 子 自 由 端 上 升 2h 米
知识点4:滑轮组
活动与实践
把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讨论一下,
F1
F2
G G
能力检测
2 如图所示,当F向上拉动物体上升10cm时,物体上升
8 、我自信,我出色:我拼搏,我成功! 13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大意,一定要把事情考虑周密以后才能做。 8 、智慧本身就隐藏在我们的脑海中,消除惰性,敢于超越自己的人,会使自己的智慧充分显现,使自己获得最后的成功。 16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7 、只要厄运打不垮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10 、历史的车辄辗过,留下先辈的印记;时代的洪流向前,引领我们的未来!拼搏,拼搏,拼搏!我们将用不懈的坚持,用高昂的斗志,书写热血的青春! 19 、青春是盛开的鲜花,用它艳丽的花瓣铺就人生的道路;青春是美妙的乐章,用它跳跃的音符谱写人生的旋律;青春是翱翔的雄鹰,用它矫健的翅膀搏击广阔的天宇;青春是奔腾的河流,用它倒海 的气势冲垮陈旧的桎梏。
L2 L1
F1
F1
o
O L2
F1
G
L
1
F2
F1
(2)动滑轮的实质:是一F2个动力臂是阻力
臂二倍的杠杆,因此用动滑轮省——力
知识点3使用滑轮时的理论分析
2h
h h h
物体上升h米绳子自由端下降h米
物 体 上 升 h 米 绳 子 自 由 端 上 升 2h 米
知识点4:滑轮组
活动与实践
把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讨论一下,
F1
F2
G G
能力检测
2 如图所示,当F向上拉动物体上升10cm时,物体上升
《探究滑轮的作用》PPT课件 (公开课获奖)2022年粤教沪科物理

2、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总 是从磁体的N极发出,最后 回到S极。
3、物理学中规定,小磁针 在磁场中静止时北极指向为 该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上 任何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 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分 布越密的地方,磁场越强。
23
我收获了什么?
概 念: 磁性、磁体、磁极和磁化、
磁场、磁感线。
规 律: 同名磁极互相排斥,
在着一个偏角,叫磁偏角。
这是最早由我国宋代学者
沈括发现的。
27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如何
结论四:同名磁极互相排斥, 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19
结论五:
哪种材料可 做永磁体?
磁化:这种使原来没有磁性的
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20
科学研究证明 磁体的周围确 实存在着一种 物质,物理学 中把这种物质 命名为磁场。
21
磁场是有方向的
22
1、为了形象直观地描述磁场, 物理学中引入了磁感应线,简 称磁感线,即用带箭头的曲线 来描述磁场的某些特征。
地 研究指南针为什么能指示方向时先把天然磁石磨成 一个”地球”,然后将磁针放在”小地球”的各个不
磁 同位置进行观察,发现在磁性小球上所观察到的现象 场 与地球上所看到的完全类似,进而
断定地球是一个天然大磁体。 地磁北极在磁南北极和地理南北
极并不重合,它们之间存
16
磁体各部分磁性一样强吗
结论二:磁体磁性两端最强,中 间最弱。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
如果磁铁从中间 断了,它有几个
磁极呢?
17
怎样表示磁体的两个极呢
结论三:
所有磁体,在平面内自由转动静止后 总是一个磁极指南、一个磁极指北。指 南的叫南极(S),指北的叫北极(N)。
3、物理学中规定,小磁针 在磁场中静止时北极指向为 该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上 任何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 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分 布越密的地方,磁场越强。
23
我收获了什么?
概 念: 磁性、磁体、磁极和磁化、
磁场、磁感线。
规 律: 同名磁极互相排斥,
在着一个偏角,叫磁偏角。
这是最早由我国宋代学者
沈括发现的。
27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如何
结论四:同名磁极互相排斥, 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19
结论五:
哪种材料可 做永磁体?
磁化:这种使原来没有磁性的
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20
科学研究证明 磁体的周围确 实存在着一种 物质,物理学 中把这种物质 命名为磁场。
21
磁场是有方向的
22
1、为了形象直观地描述磁场, 物理学中引入了磁感应线,简 称磁感线,即用带箭头的曲线 来描述磁场的某些特征。
地 研究指南针为什么能指示方向时先把天然磁石磨成 一个”地球”,然后将磁针放在”小地球”的各个不
磁 同位置进行观察,发现在磁性小球上所观察到的现象 场 与地球上所看到的完全类似,进而
断定地球是一个天然大磁体。 地磁北极在磁南北极和地理南北
极并不重合,它们之间存
16
磁体各部分磁性一样强吗
结论二:磁体磁性两端最强,中 间最弱。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
如果磁铁从中间 断了,它有几个
磁极呢?
17
怎样表示磁体的两个极呢
结论三:
所有磁体,在平面内自由转动静止后 总是一个磁极指南、一个磁极指北。指 南的叫南极(S),指北的叫北极(N)。
沪科粤教版 八年级下册物理 6. 探究滑轮的作用 课件

动滑轮: 使用时,轴随 物体一起运动
【探究】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特点。
【设计】 A、你准备对比哪些物理量?
B、你打算如何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性?
【结论】 A、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拉力方向。 B、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拉力方向。
【建模】定滑轮的实质 ——等臂杠杆
【建模】动滑轮的实质 ——省力杠杆
【活动】 尝试在地面上将物体送上楼顶
不想爬楼搬运
在楼顶往上拉不方便 不想太费力……
必须省力……
发明方法之二
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组合发明法
延伸与作业
1.设计滑轮的不同组合并研究其工作特点;
2.应用缺点列举法改进一个生活中的小工具。
谢谢大家 !
6.6 探究滑轮的作用
沪粤版 八年级下
江西省南昌市第三中学 刘家盛
【活动】 尝试在地面上将物体送上楼顶
不想爬楼搬运
在楼顶往上拉不方便 不想太费力……
发明方法之一
挑毛病,找灵感
——缺点列举法
滑轮: 由轮、轴以及带挂钩的框构成。
生活中的滑轮 【观察】
固定不动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6探究轮滑的作用课件

组
定滑轮虽然能改变力的方向,使我们工作方便, 但不能省力;而动滑轮虽然能省一半力,但不 能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时经常感觉不便。于是 人们就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把它 们各自的优点结合起来,这样就组成了滑轮组。
感悟新知
•滑轮组
•把一个定滑轮与一个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讨论一下, 你能设计出几种组合方式?
感悟新知
例2 如图是家用手摇晾衣架,A、B 两滑轮中属于动滑轮的 是____B____( 填“A”或“B”);若衣服和晾衣架的总重 为120 N,不计动滑轮重、绳重及摩擦,静止时绳的拉 力为___3_0___N。
感悟新知
导引:由图可知,手摇晾衣架上有2 个动滑轮,动滑轮上 绳子的股数n=4,不计动滑轮重、绳重及摩擦,静 止时绳的拉力: F=G 总/n=120 N/4=30 N。
感悟新知
1.关于滑轮组,下列说法较全面的是( C ) A.一定省力,且能改变力的方向 B.一定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C.有时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有时可以省力, 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D.肯定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省力与否要具体分析
感悟新知
2.【2021·庆阳】用图示的滑轮或滑轮组,将同一物体匀 速提高h,滑轮重和摩擦不计,最省力的是( D )
感悟新知
总结
用虚线将滑轮组隔开, 看动滑轮和重物由几根绳子 拉着,则绳子股数即为几。
感悟新知
给滑轮组绕线 关键是确定绳子的固定端,可分为两种情况 (1)动滑轮和定滑轮个数相等时,“奇动偶定”,即n为奇
数时,固定端在动滑轮上,n为偶数时,固定端在定滑 轮上。 (2)动滑轮和定滑轮个数不相等时,只有一种绕法,固定 端一定在个数较少的滑轮上。
感悟新知
疑难解析 动滑轮在使用时要竖直向上拉,如果弹簧测力计斜向
定滑轮虽然能改变力的方向,使我们工作方便, 但不能省力;而动滑轮虽然能省一半力,但不 能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时经常感觉不便。于是 人们就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把它 们各自的优点结合起来,这样就组成了滑轮组。
感悟新知
•滑轮组
•把一个定滑轮与一个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讨论一下, 你能设计出几种组合方式?
感悟新知
例2 如图是家用手摇晾衣架,A、B 两滑轮中属于动滑轮的 是____B____( 填“A”或“B”);若衣服和晾衣架的总重 为120 N,不计动滑轮重、绳重及摩擦,静止时绳的拉 力为___3_0___N。
感悟新知
导引:由图可知,手摇晾衣架上有2 个动滑轮,动滑轮上 绳子的股数n=4,不计动滑轮重、绳重及摩擦,静 止时绳的拉力: F=G 总/n=120 N/4=30 N。
感悟新知
1.关于滑轮组,下列说法较全面的是( C ) A.一定省力,且能改变力的方向 B.一定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C.有时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有时可以省力, 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D.肯定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省力与否要具体分析
感悟新知
2.【2021·庆阳】用图示的滑轮或滑轮组,将同一物体匀 速提高h,滑轮重和摩擦不计,最省力的是( D )
感悟新知
总结
用虚线将滑轮组隔开, 看动滑轮和重物由几根绳子 拉着,则绳子股数即为几。
感悟新知
给滑轮组绕线 关键是确定绳子的固定端,可分为两种情况 (1)动滑轮和定滑轮个数相等时,“奇动偶定”,即n为奇
数时,固定端在动滑轮上,n为偶数时,固定端在定滑 轮上。 (2)动滑轮和定滑轮个数不相等时,只有一种绕法,固定 端一定在个数较少的滑轮上。
感悟新知
疑难解析 动滑轮在使用时要竖直向上拉,如果弹簧测力计斜向
2020春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6.6探究滑轮的作用(共27张PPT)

课堂检测
1.(4分)如图6-6-14所示是小红同学研究定滑轮 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
因为定滑轮的实质费力
杠杆 B. 使用定滑轮时改变拉力方向,拉力的大小也会 发生改变 C.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因为动滑轮的实质是省 力杠杆 D. 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可以省距离
第六章 力和机械
6.6 探究滑轮的作用
知识梳理
知识点1:定滑轮
1. 滑轮可分为__定____滑轮和__动___滑轮两类, 定滑轮实质是一个__等__臂__杠杆,使用它不能 __省___力,但可以___改__变__拉__力_的__方__向_____. 知识点2:动滑轮
2. 动滑轮实质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__2__倍的 _省__力_____杠杆,使用它可以__省__力____,但不能 ___改__变__拉__力__的__方_向_______.
11. 利用如图6-6-9所示的滑轮组将一个重
200 N的物体,匀速提高5 m,已知每个动滑轮重 20 N,不计绳重及摩擦,绳子自由端施加的拉力 F为____6_0____N. 绳子自由端移动___2_0___m.
思路点拨
1. 使用滑轮组时,只有最后一根绳子在定滑轮 上时才能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5. 小谦想把被台风刮倒的树拉正. 他把绳子的 一端系在乙树上,然后绕过甲树用力拉绳子(如 图6-6-5所示),这样做有___2___段绳子拉甲树. 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甲树受300 N拉力,则小 谦对绳子的拉力至少为__1_5_0___N.
6. 如图6-6-6所示,用滑轮拉着一个重为400 N 的物体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该滑轮为__动___ (填“动”或“定”)滑轮,如果不计滑轮重及 细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竖直向上方向拉力F是 __2_0_0____N.
沪粤版《6.6探究滑轮的作用》ppt课件

分析:图中吊起动滑轮的绳子股数为5
(a)若动滑轮重G/不计,拉力F是多少?
F G/
1 F= 5 G (b)若动滑轮重G/不能忽略,那么图中的拉
力F应等于多少?
G
1 F= 5 (G+G/)
2:滑轮组
实验表明,使用滑轮组拉重物时,若动滑轮重和摩擦不计,动 滑轮被几股绳子拉住,所用的力就是物体与接触面摩擦力的几 分之一。即 1 F= n f F T N
表1 物重G 拉力F 大小
使用定滑轮提升物体 物体上 升距离h 方向 绳端(拉 力作用点) 移动距离s
表2
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拉力方向竖直向上)
拉力F 物体上升 距离h
方向
物重G
绳端(拉力 作用点)移 动距离s
大小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 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s=h, F=G.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 的力,但费一倍的距离,不 改变力的方向.S=2h, F=G/2.
第六章 力和机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五节 探究滑轮的作用
滑轮
生 活 中 的 滑 轮
动手尝试
小组合作:采用绳和一个滑 轮提升将货物提到高处,你有什 么方法? 请用钩码替代重物来模拟.
做你 的是 吗这 ?么
使用时,轴固定 不动,叫定滑轮。
滑轮在使用时,根据轴 的位置是否移动,又分 为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
使用时,轴和 重物一起移动, 叫动滑轮。
3:拉力的方向与重物的移动方向相同。
方向 省力 结论:使用动滑轮可以____,但不能改变施力的____。
定滑轮虽然能改变力的方向,使我们工作方便, 但不能省力; 而动滑轮虽然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 方向,使用时经常感觉不便.
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下探究滑轮的作用课件

1.定滑轮: (1)使用特点: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 费距离. (2)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2.动滑轮: (1)使用特点:能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要多移动一倍距离. (2)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3.滑轮组 (1)使用优点:既可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既省力又省距离.
则F甲___>____F乙 (填“<”“=” “>”)。
3.一个物体的重量是300 N,如果用一个轻质动滑轮和一个定 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来拉它,当滑轮组的装配如图甲所示时,需 要的拉力是___1_5_0___N;如果用乙装配图,需要的拉力是 ___1_0_0___N。
4.下列各图中利用了动滑轮的是( D )
实验现象 弹簧测力计的实数等于钩码的重力 钩码不变,改变拉力的方向,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
2.改变钩码的数量或拉力的方向,比 较每次拉力和钩码重力的大小关系
实验结论:
使用定滑轮不省__力____,但可以改变施力的_方__向_____。
理论分析:
L2
L1
O
L1 = L2
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 F=G
L2
(2)公式:F=G总/n 或 F=(G物+G动滑轮)/n s=nh
05 课堂训练
1.如图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沿三种不同的方向拉绳使物体匀
速上升,所用的力分别是F1、F2、F3,则( D )
A.F1最大
B.F2最大
C.F3最大
D.三个力一样大
2.如图所示,滑轮重小于物重(绳重、摩擦不计)。使用图甲滑轮 最大的好处是_可___以__改__变__拉___力__的__方__向___;若匀速提升相同的重物,
G
L1 > L2
则F甲___>____F乙 (填“<”“=” “>”)。
3.一个物体的重量是300 N,如果用一个轻质动滑轮和一个定 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来拉它,当滑轮组的装配如图甲所示时,需 要的拉力是___1_5_0___N;如果用乙装配图,需要的拉力是 ___1_0_0___N。
4.下列各图中利用了动滑轮的是( D )
实验现象 弹簧测力计的实数等于钩码的重力 钩码不变,改变拉力的方向,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
2.改变钩码的数量或拉力的方向,比 较每次拉力和钩码重力的大小关系
实验结论:
使用定滑轮不省__力____,但可以改变施力的_方__向_____。
理论分析:
L2
L1
O
L1 = L2
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 F=G
L2
(2)公式:F=G总/n 或 F=(G物+G动滑轮)/n s=nh
05 课堂训练
1.如图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沿三种不同的方向拉绳使物体匀
速上升,所用的力分别是F1、F2、F3,则( D )
A.F1最大
B.F2最大
C.F3最大
D.三个力一样大
2.如图所示,滑轮重小于物重(绳重、摩擦不计)。使用图甲滑轮 最大的好处是_可___以__改__变__拉___力__的__方__向___;若匀速提升相同的重物,
G
L1 > L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G
f
1 F= 3 f 如图所示,拉力F的大小等于 的大小等于____。 如图所示,拉力 的大小等于____。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1:如下图(a)所示,物体B重100N,在力F作用下匀速 如下图(a)所示,物体B 100N,在力F作用下匀速 (a)所示 上升时, 应等于___ 。(不计摩擦 ___N 不计摩擦) 上升时,F应等于___N。(不计摩擦) 100
使用滑轮组的时候,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由几段绳子承担, 使用滑轮组的时候,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由几段绳子承担, 提起重物所用的动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动力(或绳子自由端) 提起重物所用的动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动力(或绳子自由端) 移动的距离s就是重物升高的距离 的几倍. 就是重物升高的距离h的几倍 移动的距离 就是重物升高的距离 的几倍.即F=G/n,s= ,= nh.n为绳子的段数,省了力就要多移动距离. 为绳子的段数, . 为绳子的段数 省了力就要多移动距离. 若动滑轮重不可忽略, 若动滑轮重不可忽略,上述力的关系式应写成 F=(G物+G动)/ . )/n
沪粤版新教材同步教学课件
第六章 力和机械
第五节 探究滑轮的作用
滑轮
生 活 中 的 滑 轮
动手尝试
小组合作:采用绳和一个滑 轮提升将货物提到高处,你有什 么方法? 请用钩码替代重物来模拟.
做 的 ? 吗 么 这 是
你
使用时,轴固定 使用时, 不动, 滑轮。 不动,叫定滑轮。
滑轮在使用时,根据轴 滑轮在使用时,根据轴 的位置是否移动, 的位置是否移动,又分 滑轮和 滑轮两种 两种。 为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
1 动力F为阻力G的 2 倍 1 F= 2 G
.
l2
l1
1: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 倍的杠杆。 : 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 动力臂为阻力臂
G 1 2:在上述情况下,动力是阻力的 2 1 即 F= 2 G
3:拉力的方向与重物的移动方向相同。 :拉力的方向与重物的移动方向相同。 相同
省力 结论:使用动滑轮可以____,但不能改变施力的____。 结论:使用动滑轮可以____,但不能改变施力的____。 可以____,但不能改变施力的 方向
C.探究由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及移 . 动距离的情况. 动距离的情况. a.绕成四段绳子承担重物.得出结论:F=G/4, .绕成四段绳子承担重物.得出结论: s , =4h.b.绕成五段绳子承担重物.得出结论:F=G/5,s . .绕成五段绳子承担重物.得出结论: , =5h. . b.绕成五段绳子承担重物.得出结论:F=G/5,s=5h. .绕成五段绳子承担重物.得出结论: ,= .
大小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 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s=h, F=G.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 的力,但费一倍的距离, 的力,但费一倍的距离,不 改变力的方向. 改变力的方向.S=2h, F=G/2. /2.
定滑轮的实质
L2 L1 O
L2 O
F2
L1=L2
F 图(a)
图(b)
2: 如上图 所示,物体 重为 如上图(b)所示 物体A重为 所示, 重为100N,挂重物的钩子承受 ,挂重物的钩子承受 50 100 拉绳子的力是 的拉力是____ ____N。 匀速拉绳子的力 ____N 的拉力是____ 。人匀速拉绳子的力是____ 动滑轮自重不计) (动滑轮自重不计)
A.探究一个定滑轮和一个 . 动滑轮组成滑轮组的绕线方法; 动滑轮组成滑轮组的绕线方法; B.探究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 . 成的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及移动距离的情况. 成的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及移动距离的情况. a.绕成两段绳子承担重物,由铁架台竖 .绕成两段绳子承担重物, 杆上的等距离红线格测定动力作用点(绳端) 杆上的等距离红线格测定动力作用点(绳端) 的关系. 移动的距离 s和砝码升高的距离 h的关系. 和砝码升高的距离 的关系 结论: 结论:可知F=G/2,s =2 h. b.绕成三段绳子承担重物,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力的 .绕成三段绳子承担重物, 大小;由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测动力的大小; 大小;由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测动力的大小;两个距离仍由 铁架台竖杆上的等距离红线格测定. 铁架台竖杆上的等距离红线格测定. 结论: 结论:可知F=G/3,s=3h. = .
请在实验过程中填表
表1 使用定滑轮提升物体 物重G 拉力F 大小 方向 物体上 升距离h 绳端( 绳端(拉 力作用点) 力作用点) 移动距离s
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拉力方向竖直向上) 表2 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拉力方向竖直向上)
物重G 拉力F 物体上升 距离h 方向 绳端(拉力 绳端( 作用点) 作用点)移 动距离s
F1
F2
L1=L2
定滑轮
A:支点在轴心 处。 :支点在轴心O处 B:动力臂l1等于阻力臂 2 :动力臂 等于阻力臂l 阻力臂
.
l2 G
0 l1
1:定滑轮实际上就是等臂杠杆。 定滑轮实际上就是等臂杠杆。 等臂杠杆
F
2:不计摩擦时 拉力大小等于重物的重 不计摩擦时,拉力大小等于重物的重 不计摩擦时 拉力大小等于 力大小。 = 力大小。( F=G) 3:拉力的方向与重物移动的方向相反。 拉力的方向与重物移动的方向相反 相反。
分析:图中吊 动滑轮的绳子股数为5 分析:图中吊起动滑轮的绳子股数为 的绳子股数为
(a)若动滑轮重G/不计,拉力F是多少? (a)若动滑轮重G 不计,拉力F是多少? 1 F= 5 G (b)若动滑轮重 /不能忽略,那么图中的拉 若动滑轮重G 不能忽略,
F G/
应等于多少(c)
(d)
如图所示,物体 重 = 拉力下 如图所示,物体A重G=80N,在F=60N拉力下 , = 拉力 匀速前进 此时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等于___ 前进, 受到的摩擦力等于 120N 匀速前进,此时物体 受到的摩擦力等于___ 。(滑轮自重及绳子与滑轮的摩擦不计 _N。(滑轮自重及绳子与滑轮的摩擦不计) 。(滑轮自重及绳子与滑轮的摩擦不计)
N
F
因为 f
T
.
1 F= 2 f
A
所以 f=2F=120N
综合分析得: 综合分析得:
G 1:竖直方向上有一对平衡力 和G 竖直方向上有一对平衡力N和 竖直方向上有一对平衡力 G=N=80N 2:水平方向上有一对平衡力 和f 水平方向上有一对平衡力T和 水平方向上有一对平衡力 T=f=120N
第二节 滑轮的应用 1.定滑轮: 定滑轮: (1)使用特点: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费力; )使用特点: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费力; 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2)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2.动滑轮: 动滑轮: (1)使用特点:能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使用特点:能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要多移动一倍距离. 要多移动一倍距离. (2)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3.滑轮组 (1)使用优点:既可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但 使用优点:既可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 不能既省力又省距离. 不能既省力又省距离. )/n (2)公式:F=G总/n=(G物+G动滑轮)/ (不计滑轮摩擦 公式: =( s=nh =
F F
力 方向 结论:使用定滑轮不省____,但可以改变施力的___。 结论:使用定滑轮不省____,但可以改变施力的___。 不省____,
动滑轮的实质
F1
O
F2
O
L1 =2L2
·
L1 L2
F1 = F2 /2
动滑轮 A:支点在边缘O处 支点在边缘 处 支点
F O
B:动力臂l1为阻力臂 2的2倍。 :动力臂 阻力臂l 倍
G 1 F= 5 (G+G/)
2:滑轮组 :
实验表明,使用滑轮组拉重物时,若动滑轮重和摩擦不计, 实验表明,使用滑轮组拉重物时,若动滑轮重和摩擦不计,动 滑轮被几股绳子 被几股绳子拉 所用的力就是物体与接触面摩擦力 摩擦力的几 滑轮被几股绳子拉住,所用的力就是物体与接触面摩擦力的几 分之一。 分之一。即 1 F= n f F T N
1:滑轮组 :
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 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
F F G G G
F
实验结果:拉力F的大小 实验结果:拉力 的大小与吊起动滑轮的绳子股数 有关。 的大小与 动滑轮的绳子股数 有关。 的绳子股数n有关 1 1 1 F= 2 G F= 2 G F= 3 G n=2 n=2 n=3
( b ) 可省一半力 3:如图所示的四个滑轮组中,图___可省一半力,图 如图所示的四个滑轮组中 如图所示的四个滑轮组 ___可省一半力, ( c ) (d) (a) 和图____用力大小一样。 ___最费力, ____和图____用力大小一样 ___最费力,图____和图____用力大小一样。
定滑轮虽然能改变力的方向,使我们工作方便, 定滑轮虽然能改变力的方向,使我们工作方便, 但不能省力; 但不能省力; 而动滑轮虽然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 而动滑轮虽然能省一半力, 方向,使用时经常感觉不便. 方向,使用时经常感觉不便.
于是人们就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 起来使用,把它们各自的优点结合起来, 起来使用,把它们各自的优点结合起来, 这样就组成了滑轮组. 这样就组成了滑轮组.
使用时,轴和 使用时, 重物一起移动, 重物一起移动, 滑轮。 叫动滑轮。
研究使用定滑轮或动滑轮提升物体时, 实验:研究使用定滑轮或动滑轮提升物体时, 分别在用力大小、 分别在用力大小、方向以及移动距离方面的特 点.
在铁架台的竖杆上缠上白纸条,纸上等距离的画上四、 五条红线,这样砝码升高的距离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 离可以直接从中找出倍数关系或读出格数,研究滑轮组 时也同样.钩码尽可能大些,滑轮质量尽可能小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