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内容及范围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数值范围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数值范围临床检验(查)“危急值”报告制度20XX年版临床检验(查)“危急值”,是以正常值做为标靶而制定的临床紧急救治数据,是指检验(查)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当这种试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
此时如果临床医师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避免严重后果的出现。
因此把这种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临床检验数值称为“危急值”。
鉴于临床检验(查)“危急值”对于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意义,特制定本制度。
一、临床检验科室处置流程㈠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核查检验标本采集、运送是否有误,检验项目质控、定标、试剂是否正常,仪器传输是否有误。
㈡在确认检验(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需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人员“危急值”结果,并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填写以下内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科室、床号、申请医师、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收样时间、出报告时间、临床接收人员和检验者姓名等;并由临床接受人员即时复述确认检验结果。
(见附一)㈢临床检验科室对原标本留取标本备查。
㈣危急值报告由临床检验科室当值检测工作人员负责执行,临床检验科室科室负责人予以监督和每月审核。
二、临床科室处置流程㈠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接获有关“危急值”报告的电话,并按要求复述一遍结果后,应在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认真记录报告时间、检查结果、报告者。
㈡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接获“危急值”时,除按要求记录外,应立即将检查结果报告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同时记录汇报时间、汇报医师姓名;㈢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应根据病情,结合“危急值”报告结果,对该患者的病情做进一步了解,必要时予以重新抽样检查,对“危急值”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估,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同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必要时报医院总值班或者医务部;(见附二)㈣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需在接获“危急值”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详细记录报告结果和所采取的相关诊疗措施。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范围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范围检验科“危急值”报告流程:四、“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一)门诊、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诊、急诊患者检查(验)出现“危急值”情况,应及时通知门诊、急诊医生,由门诊、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
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医务科报告,值班期间应向总值班报告。
必要时门诊部应帮助寻找该病人,并负责跟踪落实,做好相应记录。
门诊、急诊医生须将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二)住院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1、医技科室发现“危急值”情况时,在确认检查(验)过程中各个环节无异常后,将检查(验)结果发出,立即电话通知病区医护人员,并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中完整记录各项内容。
2、临床医生和护士在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应立即派人取回报告,并及时将报告交管床医生或值班医生。
必要时立即报告上级医生或科主任,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接电人员认真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本》记录工作,并负责跟踪落实。
3、管床医生需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将所采取的相应诊治措施及时记录在病程记录中。
(三)体检中心“危急值”报告制度医技科室发现“危急值”情况时,立即电话报告体检中心相关人员或主任。
体检中心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复述确认后,立即通知病人速来医院接受紧急诊治,并帮助病人联系相关医生,给予该病人必要的诊治措施。
体检中心负责跟踪落实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五、登记制度“危急值”报告与接收须遵循“谁报告、谁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应分别建立检查(验)“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危急值”的相关信息和处理做好详细登记。
六、督查制度(一)临床、医技科室要认真组织学习“危急值”报告制度,从而掌握“危急值”报告项目与“危急值”范围和报告程序。
各科室要有专人负责本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情况的督察,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二)本制度自文件下发之日起,“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将纳入科室医疗质量考核内容。
检验科危急值分析项目和范围

检验科危急值分析项目和范围1. 介绍本文档旨在分析检验科危急值的项目和范围。
危急值是指检验结果超出正常范围,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的结果。
对于这些特殊情况,医院需要采取迅速、准确的措施来处理和通知相关医护人员,以便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2. 项目检验科危急值的项目通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2.1 血液指标- 血红蛋白浓度- 白细胞计数- 血小板计数- 凝血功能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 血糖水平- 电解质浓度(如钠、钾、钙等)2.2 生化指标- 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等)- 肾功能指标(如血尿素氮、肌酐等)- 心肌酶谱(如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等)- 血脂指标(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2.3 人体液体分析- 尿液分析(如尿常规、尿沉渣镜检等)- 体液pH值- 酸碱平衡指标(如二氧化碳分压、碳酸氢根离子浓度等)3. 范围检验科危急值的范围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和医院内部政策而定。
以下是常见的范围分级示例:3.1 一级危急值一级危急值是指检验结果超出正常范围且需要立即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的情况。
一级危急值可能对患者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常见的一级危急值包括:- 重度贫血- 严重感染-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极高血糖水平- 高度电解质紊乱3.2 二级危急值二级危急值是指检验结果超出正常范围但威胁程度较一级危急值较低的情况。
医生应尽快对二级危急值进行处理,以确保患者及时得到适当的治疗。
常见的二级危急值包括:- 临界血红蛋白浓度- 临界白细胞计数- 临界血小板计数- 凝血功能异常3.3 三级危急值三级危急值是指检验结果超出正常范围但威胁程度较一、二级危急值更低的情况。
医生需要尽快注意并处理三级危急值,以避免进一步的健康风险。
常见的三级危急值包括:- 轻度肝功能异常- 轻度肾功能异常- 轻度心肌酶谱异常- 高胆固醇水平4. 结论对于检验科危急值,医院应建立具体的项目和范围,以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危急情况。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和范围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和范围科危急值报告是医学检验科对患者体液或组织标本进行分析后的结果,其中的项目和范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一般情况下,科危急值报告会包括以下项目和范围:1.血液学项目:血液学项目包括血常规、血型、凝血功能等指标。
对于血常规来说,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异常都可能导致危急情况。
例如,白细胞计数过低可能表示患者感染或骨髓功能抑制;血小板计数过低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2.生化学项目:生化学项目包括血糖、肾功能、肝功能等指标。
例如,血糖水平过高可能表示患者存在糖尿病或者严重的应激反应;肾功能不全可能导致尿毒症而需要紧急治疗;肝功能异常可能反映患者肝脏受损或肝炎等情况。
3.免疫学项目:免疫学项目包括炎症标志物、免疫球蛋白水平等指标。
例如,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可能表示患者存在炎症或感染;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可能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4.微生物学项目:微生物学项目包括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等指标。
细菌培养结果的报告可以及时提供感染的细菌种类和药物敏感性信息,以指导临床治疗。
5.分子生物学项目:分子生物学项目包括基因检测、病毒核酸检测等指标。
例如,在临床上常见的乙型肝炎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核酸检测项目,在急性感染时,如果检测出阳性结果,应该立即向临床医生报告。
科危急值报告的范围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急性、危及生命或病情恶化的情况下需要提供科危急值报告。
例如,重度贫血、高血糖昏迷、严重肝功能损害等都需要及时向临床医生报告。
科危急值报告的编制应该遵循一定的流程和标准。
医院和检验科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需要制订相应的报告标准,并确保科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便医生能够迅速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科危急值报告应该有明确的报告方式和渠道,确保报告能够直接送达到负责患者的临床医生手中。
总之,科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和范围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医院和检验科应该建立相应的标准和流程,并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提供给临床医生及时有效的治疗指导。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数值范围

临床检验(查)“危急值”报告制度20XX年版临床检验(查)“危急值”,是以正常值做为标靶而制定的临床紧急救治数据,是指检验(查)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当这种试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
此时如果临床医师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避免严重后果的出现。
因此把这种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临床检验数值称为“危急值”。
鉴于临床检验(查)“危急值”对于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意义,特制定本制度。
一、临床检验科室处置流程㈠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核查检验标本采集、运送是否有误,检验项目质控、定标、试剂是否正常,仪器传输是否有误。
㈡在确认检验(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需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人员“危急值”结果,并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填写以下内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科室、床号、申请医师、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收样时间、出报告时间、临床接收人员和检验者姓名等;并由临床接受人员即时复述确认检验结果。
(见附一)㈢临床检验科室对原标本留取标本备查。
㈣危急值报告由临床检验科室当值检测工作人员负责执行,临床检验科室科室负责人予以监督和每月审核。
二、临床科室处置流程㈠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接获有关“危急值”报告的电话,并按要求复述一遍结果后,应在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认真记录报告时间、检查结果、报告者。
㈡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接获“危急值”时,除按要求记录外,应立即将检查结果报告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同时记录汇报时间、汇报医师姓名;㈢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应根据病情,结合“危急值”报告结果,对该患者的病情做进一步了解,必要时予以重新抽样检查,对“危急值”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估,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同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必要时报医院总值班或者医务部;(见附二)㈣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需在接获“危急值”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报告结果和所采取的相关诊疗措施。
医院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模版(3篇)

医院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模版一、概述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检验科危急值的报告流程,确保准确、及时、有效地传递重要危急检验结果,以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医疗质量。
二、危急值定义危急值是指在临床医学意义上具有重要诊断或治疗意义,需要立即采取行动的检验结果。
根据不同检验项目的特点,医院将制定相应的危急值范围。
三、危急值报告程序1. 检验科人员发现危急值后,立即向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报告。
2. 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接到报告后,判断危急值的准确性,并与相关科室进行确认。
3. 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将危急值报告给相关科室负责人。
4. 相关科室负责人接到危急值报告后,立即组织相关医护人员采取紧急措施,并追踪患者的进展情况。
5. 患者的主治医师需及时与患者沟通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
6. 检验科人员需及时记录危急值的报告、确认和处理过程,并填写相应的报告表格。
四、危急值报告的内容和要求1. 危急值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a. 患者信息: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
b. 危急值结果:检验项目名称、结果数值及单位,超出正常参考范围的程度。
c. 报告时间:记录危急值的检验时间和报告时间。
d. 报告人:填写报告人的姓名、职称和联系方式。
e. 接收科室:填写接收危急值报告的科室名称。
f. 处理情况:记录患者接受的治疗和护理情况。
2. 危急值报告应具备以下要求:a. 清晰明确:报告内容简明扼要,语言准确清晰,避免模棱两可的表达。
b. 及时有效:报告应在最快时间内传达给相关科室,并得到确认和处理。
c. 准确可靠:危急值结果应经过仔细核对和验证,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d. 机密安全:危急值报告应严格保密,只限内部医护人员知晓。
e. 录音备案:电话报告危急值时,需进行录音备案,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五、危急值报告的监控与评估1. 医院检验科需设立危急值报告的监控系统,定期对危急值报告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估分析。
医院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医院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是指针对患者检验结果出现危急值时,医院检验科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及时报告和处理的制度。
危急值是指可能会导致患者生命威胁或重大健康损害的检验结果。
医院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危急值定义和分类:明确不同检验项目的危急值标准,对危急值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识别和处理。
2. 危急值报告流程:明确危急值的报告流程,包括检验科向相关医务人员发出危急值报告的方式和时限。
通常会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即时报告。
3. 危急值处理要求:明确医务人员接到危急值报告后的处理要求,包括及时联系患者、采取紧急救治措施、通知主治医生等。
4. 质量控制和追溯:建立危急值报告的质量控制和追溯机制,确保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并对危急值报告的处理过程进行记录和回溯,以便进行质量评估和改进。
5. 监督和培训:建立监督机制,对检验科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理解和遵守程度,确保危急值的及时报告和处理。
医院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是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提高对危急值的识别和处理能力,减少危急值对患者造成的
损害。
这一制度需要全院的支持和配合,各部门之间的紧密协作,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检验科项目危急值及临床意义

检验科项目危急值及临床意义检验科项目危急值是指一些特定检验指标的结果超出了正常范围,且对患者的健康状况造成严重威胁的情况。
这些危急值的出现需要及时采取紧急措施,以避免患者出现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临床意义是指回顾患者的病史和症状,结合检验结果,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1.血液学项目:-血红蛋白浓度:危急值<7.0g/dL,在意识模糊、心动过速、肢体无力等症状下提示严重贫血,可能需要输血治疗。
-血小板计数:危急值<10×10⁹/L或>1000×10⁹/L,低于10×10⁹/L提示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可能导致出血,而高于1000×10⁹/L提示严重的血小板增多症,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2.生化学项目:- 血糖:危急值<2.0 mmol/L或>22.2 mmol/L,在低血糖时可能出现抽搐、昏迷等症状,而高血糖可能提示糖尿病或其他急性并发症。
-肝功能标志物(ALT、AST、总胆红素):危急值可以提示肝脏受损或黄疸的程度。
-肾功能指标(肌酐、尿素氮):危急值的升高可能表明肾功能急性损伤,这对筛查急性肾衰竭、肾结石等疾病很重要。
3.微生物学项目:-血培养:可能检测到严重的细菌感染,如果结果为阳性,可能需要立即开始抗生素治疗。
-尿培养:可能检测到泌尿系统感染,对尿路感染的早期筛查很重要。
4.血气分析:-pH值:危急值<7.2,可能提示酸中毒或碱中毒的严重程度。
- 二氧化碳分压(pCO₂):危急值<20 mmHg,可能表明严重的呼吸性酸中毒。
危急值的确定需要参考临床指南、国际标准和本地实际情况,不同机构可能会有略微的差异。
检验科作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病人的生命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设定危急值并及时报告给医生,可以帮助医生迅速采取必要的紧急处理,提高病人的生存机会,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总结起来,检验科项目危急值及临床意义对于及时发现患者健康状况严重紊乱、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A
K血钾
mmol/L
﹥6.5
﹤2.5
Na血钠
mmol/L
﹥160
﹤120
Cl氯
mmol/L
﹥115
﹤80
P磷
mmol/L
﹥2.5
﹤0.3
Glu血糖(女性及婴儿)
mmol/L
﹥22.2
﹤2.2
(男性)
mmol/L
﹥22.2
﹤2.7
(新生儿)
mmol/L
﹥16.6
﹤1.6
Ca血钙
mmol/L
﹥3.5
N/A
免疫
皮质醇
/µg/dL
﹥50
﹤0.04
地高辛
ng/mL
﹥2.5
N/A
氧饱和度
N/A
N/A
﹤75%
碳酸氢根
mmol/L
﹥40
﹤15
BE剩余碱
mmol/L
﹥3
﹤-3
pH
N/A
﹥7.55
﹤7.25
出凝血
INR
N/A
﹥3.0
﹤0.68
凝血酶原时间
秒
﹥60;抗凝患者INS﹥6.0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秒
﹥100
纤维蛋白原定量
g/L
﹤1
血常规
白细胞
109/L
﹥30
﹤2.5
血红蛋白含量
检验科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值报告范围
检验科在检测过程中,如发现下列情况需立即通知相应人员并记录。
5.4.1.1生化、常规、免疫、尿液部分(见表单一)
5.4.1.2 微生物检查:
5.4.1.2.1 血培养报阳性应立即行革兰氏染色,发现细菌作危急值报告;
5.4.1.2.2无菌体液(脑脊液、胸水、腹水等)革兰染色或培养发现细菌作危急值报告;
5.4.1.2.3 分枝杆菌培养及抗酸染色阳性作危急值报告;
5.4.1.2.4 隐球菌检查或墨汁负染色检查阳性病例。
1.1生化、常规、免疫、尿液部分
范围
项目
危急值范围
单位
高值
低值
常规生化及血气
Ck-MB心肌酶-(同工酶)
ng/ml
﹥500
N/A
MYO肌红蛋白
ng/ml
﹥3000
N/A
TNT肌钙蛋白
ng/ml
﹤1.6
Mg血镁
mmol/L
﹥3.5
﹤0.5
BUN尿素氮
mmol/L
﹥16.6
N/A
CR肌酐
umol/L
﹥352
N/A
AMS (血)淀粉酶
U/L
﹥300
N/A
AMS (尿)淀粉酶
U/L
﹥3000
N/A
Po2(动脉血)血氧浓度
mmHg
﹥N/A
﹤40
Pco2 (动脉血)血二氧化碳浓度
mmHg
﹥60
﹤20
成人
g/L
﹥200
﹤50
新生儿
﹥223
﹤95
血小板
109/L
﹥1000
﹤50
血细胞比容
成人
L/L
﹥0.6
﹤0.15
新生儿
﹥0.71
﹤0.33
范围
项目
危急值范围
单位
高值
低值
尿常规
白细胞(镜检)
/HP
满视野
N/A
红细胞(镜检)
/HP
满视野
N/A
白细胞(计数)
/µL
﹥2500
N/A
红细胞(计数)
/µL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