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数值范围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数值范围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数值范围临床检验(查)“危急值”报告制度20XX年版临床检验(查)“危急值”,是以正常值做为标靶而制定的临床紧急救治数据,是指检验(查)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当这种试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
此时如果临床医师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避免严重后果的出现。
因此把这种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临床检验数值称为“危急值”。
鉴于临床检验(查)“危急值”对于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意义,特制定本制度。
一、临床检验科室处置流程㈠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核查检验标本采集、运送是否有误,检验项目质控、定标、试剂是否正常,仪器传输是否有误。
㈡在确认检验(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需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人员“危急值”结果,并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填写以下内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科室、床号、申请医师、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收样时间、出报告时间、临床接收人员和检验者姓名等;并由临床接受人员即时复述确认检验结果。
(见附一)㈢临床检验科室对原标本留取标本备查。
㈣危急值报告由临床检验科室当值检测工作人员负责执行,临床检验科室科室负责人予以监督和每月审核。
二、临床科室处置流程㈠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接获有关“危急值”报告的电话,并按要求复述一遍结果后,应在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认真记录报告时间、检查结果、报告者。
㈡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接获“危急值”时,除按要求记录外,应立即将检查结果报告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同时记录汇报时间、汇报医师姓名;㈢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应根据病情,结合“危急值”报告结果,对该患者的病情做进一步了解,必要时予以重新抽样检查,对“危急值”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估,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同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必要时报医院总值班或者医务部;(见附二)㈣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需在接获“危急值”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详细记录报告结果和所采取的相关诊疗措施。
医院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1、危急值指检验科做出的检验结果值为危急病人生命时,检验人员立即启动危急值报告程序。
2、危急值项目与范围:
血清钙: 1.75--3.4mmol/L 以外
血清钾: 3.0--6.0mmol/L 以外
血清钠: 125--150mmol/L 以外
血糖: 2.6--20.0mmol/L 以外
白细胞: 2.5--34*109/L 以外
血小板: 50*109/L 以下
APTT: 70 秒以上
PT:未抗凝治疗大于 16 秒
FIB: 1.0g/L 以下
以及其它可能危急病人生命的结果。
3、处理程序:
(1) 立即审核质控,定标以及其它标本的测定情况有无异常。
(2) 在确认仪器设备正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立即电话通知临床,向临床了解病人情况,以及标本采集是否规范。
(3) 在《检验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记录上检验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时
间 (min)、报告人等项目。
(4) 临床医生接到电话后首先考虑两点:一是该结果是否与临床症状相符;二是如果临床症状不符,样本的留取是否有问题?如需要,马上重留标本,复查。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范围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范围检验科“危急值”报告流程:四、“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一)门诊、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诊、急诊患者检查(验)出现“危急值”情况,应及时通知门诊、急诊医生,由门诊、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
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医务科报告,值班期间应向总值班报告。
必要时门诊部应帮助寻找该病人,并负责跟踪落实,做好相应记录。
门诊、急诊医生须将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二)住院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1、医技科室发现“危急值”情况时,在确认检查(验)过程中各个环节无异常后,将检查(验)结果发出,立即电话通知病区医护人员,并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中完整记录各项内容。
2、临床医生和护士在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应立即派人取回报告,并及时将报告交管床医生或值班医生。
必要时立即报告上级医生或科主任,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接电人员认真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本》记录工作,并负责跟踪落实。
3、管床医生需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将所采取的相应诊治措施及时记录在病程记录中。
(三)体检中心“危急值”报告制度医技科室发现“危急值”情况时,立即电话报告体检中心相关人员或主任。
体检中心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复述确认后,立即通知病人速来医院接受紧急诊治,并帮助病人联系相关医生,给予该病人必要的诊治措施。
体检中心负责跟踪落实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五、登记制度“危急值”报告与接收须遵循“谁报告、谁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应分别建立检查(验)“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危急值”的相关信息和处理做好详细登记。
六、督查制度(一)临床、医技科室要认真组织学习“危急值”报告制度,从而掌握“危急值”报告项目与“危急值”范围和报告程序。
各科室要有专人负责本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情况的督察,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二)本制度自文件下发之日起,“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将纳入科室医疗质量考核内容。
检验科危急值分析项目和范围

检验科危急值分析项目和范围1. 介绍本文档旨在分析检验科危急值的项目和范围。
危急值是指检验结果超出正常范围,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的结果。
对于这些特殊情况,医院需要采取迅速、准确的措施来处理和通知相关医护人员,以便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2. 项目检验科危急值的项目通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2.1 血液指标- 血红蛋白浓度- 白细胞计数- 血小板计数- 凝血功能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 血糖水平- 电解质浓度(如钠、钾、钙等)2.2 生化指标- 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等)- 肾功能指标(如血尿素氮、肌酐等)- 心肌酶谱(如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等)- 血脂指标(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2.3 人体液体分析- 尿液分析(如尿常规、尿沉渣镜检等)- 体液pH值- 酸碱平衡指标(如二氧化碳分压、碳酸氢根离子浓度等)3. 范围检验科危急值的范围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和医院内部政策而定。
以下是常见的范围分级示例:3.1 一级危急值一级危急值是指检验结果超出正常范围且需要立即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的情况。
一级危急值可能对患者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常见的一级危急值包括:- 重度贫血- 严重感染-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极高血糖水平- 高度电解质紊乱3.2 二级危急值二级危急值是指检验结果超出正常范围但威胁程度较一级危急值较低的情况。
医生应尽快对二级危急值进行处理,以确保患者及时得到适当的治疗。
常见的二级危急值包括:- 临界血红蛋白浓度- 临界白细胞计数- 临界血小板计数- 凝血功能异常3.3 三级危急值三级危急值是指检验结果超出正常范围但威胁程度较一、二级危急值更低的情况。
医生需要尽快注意并处理三级危急值,以避免进一步的健康风险。
常见的三级危急值包括:- 轻度肝功能异常- 轻度肾功能异常- 轻度心肌酶谱异常- 高胆固醇水平4. 结论对于检验科危急值,医院应建立具体的项目和范围,以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危急情况。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和范围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和范围科危急值报告是医学检验科对患者体液或组织标本进行分析后的结果,其中的项目和范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一般情况下,科危急值报告会包括以下项目和范围:1.血液学项目:血液学项目包括血常规、血型、凝血功能等指标。
对于血常规来说,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异常都可能导致危急情况。
例如,白细胞计数过低可能表示患者感染或骨髓功能抑制;血小板计数过低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2.生化学项目:生化学项目包括血糖、肾功能、肝功能等指标。
例如,血糖水平过高可能表示患者存在糖尿病或者严重的应激反应;肾功能不全可能导致尿毒症而需要紧急治疗;肝功能异常可能反映患者肝脏受损或肝炎等情况。
3.免疫学项目:免疫学项目包括炎症标志物、免疫球蛋白水平等指标。
例如,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可能表示患者存在炎症或感染;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可能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4.微生物学项目:微生物学项目包括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等指标。
细菌培养结果的报告可以及时提供感染的细菌种类和药物敏感性信息,以指导临床治疗。
5.分子生物学项目:分子生物学项目包括基因检测、病毒核酸检测等指标。
例如,在临床上常见的乙型肝炎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核酸检测项目,在急性感染时,如果检测出阳性结果,应该立即向临床医生报告。
科危急值报告的范围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急性、危及生命或病情恶化的情况下需要提供科危急值报告。
例如,重度贫血、高血糖昏迷、严重肝功能损害等都需要及时向临床医生报告。
科危急值报告的编制应该遵循一定的流程和标准。
医院和检验科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需要制订相应的报告标准,并确保科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便医生能够迅速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科危急值报告应该有明确的报告方式和渠道,确保报告能够直接送达到负责患者的临床医生手中。
总之,科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和范围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医院和检验科应该建立相应的标准和流程,并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提供给临床医生及时有效的治疗指导。
医院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范本

医院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范本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提高医院检验科对危急值的及时处理能力,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和依据1. 目的:建立和完善医院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明确危急值的定义、报告流程和处理要求,确保危急值的及时报告和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2. 依据:本制度依据国家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医院管理规定以及相关标准制定。
二、危急值的定义和分类1. 定义:危急值指检验结果超出正常参考范围且具有潜在危害患者生命的情况。
危急值可分为三类:I类危急值(生命威胁)、II类危急值(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和III类危急值(可能产生一定后果)。
2. 分类标准:按照国家标准以及医院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危急值的分类标准,并明确各类危急值的临床意义。
三、危急值的报告流程和处理要求1. 报告流程:(1)检验科人员在检验结果确认后,立即判定是否存在危急值;如存在,将结果进行二次确认。
(2)确认危急值后,立即向检验科主管报告,由检验科主管与医务部门负责人共同确定处理方案。
(3)按照处理方案,及时向相关医务人员发出危急值报告。
(4)医务人员在收到危急值报告后,应及时联系患者,并根据处理方案采取相应措施。
2. 处理要求:(1)检验科主管和医务部门负责人应明确各类危急值的处理方案,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
(2)相关医务人员收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记录,并按照处理方案采取相应行动。
(3)医务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应保持冷静、专业、耐心,并及时向患者解释危急值的意义和处理措施。
(4)危急值处理完毕后,相关医务人员应及时将处理结果记录于病历,并及时向患者提供相应的医疗指导和建议。
四、危急值报告的记录和核查1. 记录要求:(1)检验科应做好危急值报告的记录工作,包括危急值的发生时间、处理时间、处理措施等。
(2)医务部门应建立危急值报告的记录档案,并将其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进行管理。
2. 核查要求:(1)医务部门应定期对危急值报告进行核查,检查是否存在漏报、延误等情况,并及时纠正。
医院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模版(3篇)

医院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模版一、概述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检验科危急值的报告流程,确保准确、及时、有效地传递重要危急检验结果,以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医疗质量。
二、危急值定义危急值是指在临床医学意义上具有重要诊断或治疗意义,需要立即采取行动的检验结果。
根据不同检验项目的特点,医院将制定相应的危急值范围。
三、危急值报告程序1. 检验科人员发现危急值后,立即向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报告。
2. 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接到报告后,判断危急值的准确性,并与相关科室进行确认。
3. 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将危急值报告给相关科室负责人。
4. 相关科室负责人接到危急值报告后,立即组织相关医护人员采取紧急措施,并追踪患者的进展情况。
5. 患者的主治医师需及时与患者沟通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
6. 检验科人员需及时记录危急值的报告、确认和处理过程,并填写相应的报告表格。
四、危急值报告的内容和要求1. 危急值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a. 患者信息: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
b. 危急值结果:检验项目名称、结果数值及单位,超出正常参考范围的程度。
c. 报告时间:记录危急值的检验时间和报告时间。
d. 报告人:填写报告人的姓名、职称和联系方式。
e. 接收科室:填写接收危急值报告的科室名称。
f. 处理情况:记录患者接受的治疗和护理情况。
2. 危急值报告应具备以下要求:a. 清晰明确:报告内容简明扼要,语言准确清晰,避免模棱两可的表达。
b. 及时有效:报告应在最快时间内传达给相关科室,并得到确认和处理。
c. 准确可靠:危急值结果应经过仔细核对和验证,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d. 机密安全:危急值报告应严格保密,只限内部医护人员知晓。
e. 录音备案:电话报告危急值时,需进行录音备案,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五、危急值报告的监控与评估1. 医院检验科需设立危急值报告的监控系统,定期对危急值报告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估分析。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危急值数值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危急值数值
危急值报告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在发现患者情况非常危急或可能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时,立即向医生或相关医疗人员发出紧急通知,并采取迅速的措施进行救治。
危急值数值是根据不同检测项目确定的临界值,一旦检测结果达到或超过该数值,即被认为患者情况非常危急,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这些数值通常由医疗机构的临床专家根据临床经验和相关研究确定,以确保患者在关键时刻能够及时获得救治。
不同的检测项目有不同的危急值数值,例如,血压、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血糖、血液常规、电解质等指标都有相应的危急值数值。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及时有效地救治患者,减少患者的损害和风险。
医疗机构通过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能够及时识别危急情况,立即采取措施,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这种制度对医疗机构、医生和患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注意的是,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危急值数值在不同的医疗机构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具体情况下应参考所在医疗机构的相关规定和程序。
第 1 页共 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数值范围
————————————————————————————————作者:————————————————————————————————日期:
临床检验(查)“危急值”报告制度2015年版临床检验(查)“危急值”,是以正常值做为标靶而制定的临床紧急救治数据,是指检验(查)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当这种试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
此时如果临床医师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避免严重后果的出现。
因此把这种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临床检验数值称为“危急值”。
鉴于临床检验(查)“危急值”对于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意义,特制定本制度。
一、临床检验科室处置流程
㈠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核查检验标本采集、运送是否有误,检验项目质控、定标、试剂是否正常,仪器传输是否有误。
㈡在确认检验(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需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人员“危急值”结果,并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填写以下内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科室、床号、申请医师、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收样时间、出报告时间、临床接收人员和检验者姓名等;并由临床接受人员即时复述确认检验结果。
(见附一)
㈢临床检验科室对原标本留取标本备查。
㈣危急值报告由临床检验科室当值检测工作人员负责执行,临床检验科室科室负责人予以监督和每月审核。
二、临床科室处置流程
㈠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接获有关“危急值”报告的电话,并按要求复述一遍结果后,应在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认真记录报告时间、检查结果、报告者。
㈡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接获“危急值”时,除按要求记录外,应立即将检查结果报告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同时记录汇报时间、汇报医师姓名;
㈢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应根据病情,结合“危急值”报告结果,对该患者的病情做进一步了解,必要时予以重新抽样检查,对“危急值”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估,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同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必要时报医院总值班或者医务部;(见附二)
㈣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需在接获“危急值”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报告结果和所采取的相关诊疗措施。
㈤科室主任定期(每年2次)对危急值报告制度有效性进行评估。
三、临床检验(查)“危急值”的不定期维护
㈠危急值具有条件可变性,临床科室如对危机值标准有修改要求,或申请新增危机值项目,请将要求书面成文,科室主任签字后,交临床检验科室予以修改;
㈡临床检验科室按临床要求进行修改,并将申请保留;
㈢如遇科室间标准、要求不统一,提交医务部组织协商解决;
㈣修改或新增危机值项目需向医务部备案,由医务部向全院临床科室发布。
四、我院临床检验常见“危急值”范围
(一)检验科:
项目下限上限
白细胞计数: <2.0×109/L ;>30×109/L
血红蛋白含量: <50g/L;>200g/L
血小板计数: <30×109/L ;>1000 ×109/L
血钾: <2.5 mmol/L;>6.5 mmol/L
血钠: <120 mmol/L;>160 mmol/L
血钙: <1.75 mmol/L;>3.4 mmol/L
血糖: <2.2 mmol/L;>22.2 mmol/L
尿素氮: >25.0 mmol/L
酸碱度: <7.15;>7.6
血氧饱和度: <85%
<20mmHg >70mmHg
PCO
2
<45mmHg
PO
2
肌酐>450μmol/L
淀粉酶(血)>500U/L
血液、脑脊液细菌培养: 细菌培养阳性
凝血活酶时间(PT)>30秒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70秒
纤维蛋白原定量(FBG)<1.0g/L
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结果为阳性
INR >3.5
多重耐药细菌
(二)心电图室及临床科室(尤其是各重症监护室)
1、心脏停搏
2、急性心肌梗死
3、急性心肌缺血
4、致命性心律失常:①心室扑动,颤动;
②室性心动过速;
③多源性或ront型室性早搏;
④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
⑤预激综合症伴快速心房颤动;
⑥二度Ⅱ型及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
⑦心室率大于180次/分的心动过速;
⑧心室率小于40次/分的心动过缓;
⑨大于2.5秒的心室停搏。
(三)放射科
1、张力性气胸
2、胃肠穿孔引起膈下游离气体
3、脑疝
4、胃管误插入气管
5、手术后体内残留异物
6、两肺弥漫性肺水肿
7、夹层动脉瘤
8、肺栓塞
9、脑出血(幕上30ml;幕下10ml);蛛网膜下腔大量出血
10、大面积脑梗死
11、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CT或MRI,出血或梗塞程度加重,与近期片对比超过15%以
上。
12、主动脉弓平面食管锐利异物者。
13、活瓣性气管、支气管异物。
14、高位颈椎骨折,脊柱长轴成角畸形,椎体粉碎性骨折压迫硬膜囊。
(四)超声科
1、急诊外伤见腹腔大量积液,疑似脏器破裂出血。
2、大量心包积液合并心包填塞。
3、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4、怀疑宫外孕破裂并腹腔内大出血。
5、怀疑急性动脉栓塞。
6、晚期妊娠出现羊水过少、心率过快(多次测量大于180次/分)或者心率过缓(多次测量小于100次/分)。
7、晚期妊娠怀疑胎盘早剥,且积血区与羊水暗区相通,怀疑活动性出血的病例。
8、疑黄体囊肿破裂并腹腔大出血。
9、自然流产并大出血。
(五)病理科
1、对送检的冰冻标本有疑问或冰冻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符时。
2、遇疑难病例,冰冻不能出具明确结果时。
3、特殊情况(多个冰冻标本同时送检等),报告时间超过30分钟时。
4、送检标本不适合做冰冻切片时(如骨组织、脂肪组织等)。
(六)消化内窥镜检查
1、食管或胃底重度静脉曲张和/或明显出血点和/或红色征阳性和/或活动性出血。
2、胃血管畸形、消化性溃疡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3、消化道巨大、深在溃疡和/或溃疡中央可见血管裸露(可能引起穿孔、出血)。
4、大肠血管畸形引起下消化道出血。
5、食管、胃及大肠恶性肿瘤或出血性息肉。
6、上消化道异物。
7、病症不吻合者。
(七) 临床药学实验室测定药物浓度
测定药物危急值参考浓度
丙戊酸>100μg/mL
卡马西平>12μg/mL
苯巴比妥>40μg/mL
地西泮>2.5μg/mL
氨茶碱>10μg/mL
五、有关未尽列出的极低或极高检测值,重大传染疾病、如霍乱、艾滋病在临床检验科室经初检、复查仍有重大疑似者,其检测结果必须即时报告临床主管医师,由科室按法律法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置。
2013年7月6日(2009年制订的南华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自行作废)
附件一
南华医院危急值报告流程图(辅助部门)
附件二
检验标本是否符合检验要求 仪器设施是否运行正常 检验试纸是否有效 有无电磁干扰 室内质量是否在控
电话通知科室医务人员
详细记录在《检验/特检危急值结果报告处理登记表》上
复查是否合格 结果与病情不符合,立即复查结果,告知检查部门
检测结果显示患者检验危急值
复查核对后结果报告
南华医院危急值处理流程图(病区)
立即通知主管医生或值班
详细记录在《检验/特检危急值结果报告处理登记表》上,记录内容包括日期、接报者、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检验/检查项目、检验/检查结果、报告科室、报告者、处理时间、处理情况、处理结果、处理者签名、复查结果
结果与病情符合,立即处理同时向上级医师汇实行口头及书面交接
临床医师分析病情是否符合
结果与病情不符合,立即复查结果,告知检查
做好病情记录,治疗后复查
收到“危急值”检查/检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