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

合集下载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

危急值报告制度是医院为了确保患者安全,及时诊断和治疗危急病情而制定的一套规
范化的报告制度。

下面是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的一般步骤:
1. 定义危急值:医院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学标准制定危急值的范围和标准,一般包括生
命威胁、需要立即干预或治疗的病情。

2. 危急值识别和报告:医院通过各种途径(如医院信息系统、电话等)识别危急值,
并及时向相关医务人员报告,包括主治医生、护士、实验室技术人员等。

3. 危急值信息传递:报告危急值的人员需要提供准确的患者信息,包括患者体征、实
验室检查结果等,以便获取快速有效的医疗干预。

4. 危急值确认和记录:接收到危急值报告的医务人员需要确认报告的准确性,并将相
关信息记录在患者的电子病历中,以方便日后追踪和评估。

5. 危急值处理和干预:医务人员根据危急值的紧急程度和病情严重程度,及时采取适
当的处理和干预措施,包括紧急手术、快速诊断、药物治疗等。

6. 立即反馈:医务人员处理完危急值后,需要及时向报告人员反馈处理结果,确保信
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7. 追踪和评估:医院要做好对危急值的追踪和评估工作,包括对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
和及时性进行评估,并对处理结果和患者结局进行追踪和分析,以提高整体医疗质量。

以上是一般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的主要步骤,不同的医院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细化或调整。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是医院为了保障患者安全制定的一套重要且紧急的报告机制。

它涉及到医疗过程中遇到的危及患者健康或生命的紧急情况,需要医务人员立即采取行动。

下面是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的详细介绍。

一、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制定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危急值的定义和具体内容。

危急值是指对患者健康或生命构成严重危害的实验室检查或其他检查结果。

具体的危急值项目包括血压过高或过低,血糖过高或过低,心电图异常,血氧饱和度降低等。

2.确定危急值判定的标准。

即危急值的判定应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避免主观性的判断和错误的报告。

3.明确危急值的报告责任人和报告渠道。

医院应明确危急值的报告责任人,包括医生、护士和实验室技术人员等,并明确危急值的报告渠道,确保能够及时通知到相关人员。

4.制定危急值报告的流程和时间要求。

医院应制定危急值报告的具体流程和时间要求,确保报告能够及时传达给相关人员,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医院危急值报告流程的具体步骤1.患者危急值的发现。

医院临床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医疗工作中发现患者存在危急值的情况时,应立即采取行动。

2.危急值的判定。

医务人员根据医院制定的危急值判定标准来判断是否属于危急值,并进行确认。

3.危急值的报告。

一旦确定患者存在危急值,医务人员应立即向相应的责任人员报告,以便能够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报告方式可以是口头、书面或电子的形式。

4.危急值的接收和确认。

接收到危急值报告的责任人员应立即确认,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通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等。

5.危急值的跟进和处理。

医务人员应跟进危急值的处理情况,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救助。

6.危急值的记录和总结。

医院应做好危急值报告的相关记录,包括报告的时间、处理情况和结果等,并定期进行总结和评估,以便改进工作和提高报告的效率。

三、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要求1.及时性。

报告存在危急值的患者要能够及时通知到相关人员,以便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一)定义:危急值报告制度指对提示患者处于生命危急状态的检查、检验结果建立复核、报告、记录等管理机制,以保障患者安全的制度。

基本要求1.医疗机构应当分别建立住院和门急诊患者危急值报告具体管理流程和记录规范,确保危急值信息准确,传递及时,信息传递各环节无缝衔接且可追溯。

2.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各项检查、检验结果危急值清单并定期调整。

3.出现危急值时,出具检查、检验结果报告的部门报出前,应当双人核对并签字确认,夜间或紧急情况下可单人双次核对。

对于需要立即重复检查、检验的项目,应当及时复检并核对。

实施细则1.医疗机构应根据本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定危急值管理制度。

应分别建立住院、门诊、急诊患者危急值报告闭环流程和记录规范,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危急值信息及时、准确通知到经治医师和患者,信息传递各环节要无缝衔接且可追溯。

无法联系到患者或家属时,应及时向医疗管理部门报备,相关人员应积极协助寻找患者,做好相应记录。

2.各医疗机构应根据行业指南,结合本机构收治患者的病情特点,科学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危急值项目和阈值。

通常由科室提出,医疗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审核、确定,并在全院范围内公布。

根据临床需要和实践总结,定期更新和完善危急值项目及阈值。

3.医疗机构内能够出具检查、检验报告的科室,应当根据其出具的检查、检验结果是否可能存在危及患者生命的状态,梳理可能存在的危急值,包括但不限于检验科、临床实验室、医学影像科、电生理室、内窥镜室、血液药物浓度检测部门等从事各种检查、检验的医技科室以及开展床边检验项目的临床科室。

4.医疗机构应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按照本医疗机构制定的危急值报告流程规范报告并记录。

要设置统一的《危急值报告记录本》和《危急值接获登记本》,亦可采用信息化手段记录。

危急值报告遵循首查负责制:即谁通知、报告,谁记录。

若通过电话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电话5分钟内无人接听和应答,应迅速向医疗管理部门(夜间或节假日为医院总值班/医疗总值班)报告,建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环节。

医院医疗危急值报告制度

医院医疗危急值报告制度

医院医疗危急值报告制度背景医疗危急值是指出现危急状况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开始紧急治疗的值,包括实验室检测结果和医学影像学检查结果,如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

医院医疗危急值报告制度是规范危急值的处理流程,确保医生及时得到准确的信息,提高病人治疗质量和降低医疗风险。

相关规定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5年发布了《关于做好医疗危急值管理工作的通知》。

该通知明确规定,危急值应当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互联网、信号电话、短信等多种方式及时通知相关医生、护士和其他工作人员,并建立起完善的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

报告流程医院医疗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流程如下:1.危急值出现时,实验室或医学影像科室的工作人员应当立即判定其是否满足危急值的标准。

2.符合危急值标准的结果应当及时报告给相应的医生或护士,并以口头和书面形式告知。

3.医生或护士在接到危急值的报告后,应当第一时间返回实验室或医学影像科室了解详细情况,并制定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

4.同时,医生或护士应当记录危急值的内容、报告时间、医生或护士的姓名、处理情况及结果等信息,并报告给医院的危急值管理中心。

5.危急值管理中心应当定期对医院的危急值报告制度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实施效果实施医院医疗危急值报告制度可以使得医疗危急值的信息快速传递和响应。

同时也确保了医生和护士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了病人治疗的质量,降低了医疗风险。

此外,医院医疗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实施能够对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

能够使医院工作人员更加规范、高效地开展各项工作,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结语医院医疗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实施是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必要措施,可以有效地保障病人的安全和健康,提高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应受到医院的高度重视。

危急值报告制度(6篇)

危急值报告制度(6篇)

危急值报告制度(一)“危急值”通常指某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

此时,如果临床医师能及时得到检验、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各临床医技科室应建立“危急值”项目表及制订“危急值”界限值,并每年对“危急值”项目进行总结分析,修改、删除或增加项目,以逐步建立起适合于我院病人群体和临床工作的“危急值”项目表。

科室如对“危急值”标准有修改要求,或申请新增“危急值”项目,应将要求书面成文,科主任签字后交医务科____同意后检验检查科室修改,检验检查科室将申请保留。

应重点____来自急诊重症医学科、手术室、心血管内科等危重病人较集中科室的标本与检查。

(三)“危急值”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谁记录,谁负责”的原则,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应分别建立“危急值”登记本,对“危急值”相关信息做详细记录。

(四)各医技科室人员在发现“危急值”后,应立即进行复核确认,按“危急值”报告流程,____分钟内实行双形式报告(即电话通知相应临床科室,同时在lis系统上发布报告),并在《“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检验日期、检验项目、检验结果、临床接收人姓名(工号)、联系电话、____时间、报告人等。

(五)临床科室人员接收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并按要求复述一遍结果后,必须在《“危急值”接收登记本》上详细记录,内容包括接收电话时间、患者姓名、科室、住院号、检验检查项目、检验检查结果、检验检查报告人等。

护士在接获“危急值”电话时,除按要求记录外,还应立即将检查结果报告主管医师(或当班医师),同时记录汇报时间、汇报医师姓名。

(六)临床医师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及时进行识别,根据该患者的病情,结合“危急值”的报告结果,____分钟内对该患者的病情做进一步了解,对“危急值”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估。

危急值报告制度(通用5篇)

危急值报告制度(通用5篇)

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通用5篇)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

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危急值报告制度(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危急值报告制度1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指当检验数据出现异常时,病患生命可能已处在危险边缘,为及时挽救生命或有效改善加重病情而制定的一系列报告管理制度。

这项制度要求检验科在发现危急值后要及时核实具体情况并记录好相关信息,立即通知值班医生,通过细致分析产生危急值的原因,争取最佳抢救时机,制定并执行正确治疗方案和措施。

为降低患者生命安全隐患,必须加强管理规范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

1、建立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意义1.1不同医务人员认识和重视程度参差不齐1.1.1检验人员部分人员没有正确认识危急值的含义,不重视危急值的检验意义,没有在第一时间联系并告知医生,认为只要签发具有准确检验结果的报告单就可以,延迟报告时间,漏报或漏记或记录不全危急值,甚或出现没有复检记录危急值结果,报告时间不同于记录时间等情况的发生。

1.1.2临床医生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医生不甚重视,没有完全记录甚至不记录危急值结果。

还有的医生混淆正常值范围与危急值的概念,没有及时采取干预治疗措施,有时虽有医嘱但与护士沟通不够未及时执行,贻误最佳的抢救时机。

医生接到危急值报告后未紧急处理,或对检验结果不能准确判断是否与临床表现相符,是否需要复检而采取盲目的措施开展救治。

1.1.3护士护士尤其是年轻者不了解和重视危急值的概念、意义及其检验报告,不将检验结果联系患者的实际病情,甚或接到危急值没有立即报告医生,贻误最佳救治时机。

1.2不能准确判定是否为假阳性危急值所谓假阳性结果是指检验结果与病人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应尽量避免。

其产生因素主要包括:1.2.1护士因素护士采集血液标本时不畅通,未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在输液侧采集标本,标本稀释,标本溶血,脂血,应空腹而未空腹采血,采集标本不符合要求,混用采血容器,标本与其他人混淆等情形均可出现假阳性危急值结果。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
医护人员意识不强:一些医护人员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责任心和主动性, 导致报告不及时或不准确。
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流程:不同的医院或科室可能存在不同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导致执行过 程中出现混乱或疏漏。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建立统一的危急值判断标准:明确危急 值的范围和判断标准,确保所有医护人 员对危急值的认知一致。
建立奖惩机制,对 执行制度好的医务 人员给予奖励,对 违反制度的医务人 员进行惩罚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 沟通与协作,共同 推进危急值报告制 度的落实与改进
保障患者安全:及时报告危急值,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医疗事故和纠纷 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化的制度和流程,提高医生护士的责任心和业务水平 促进团队协作:危急值报告需要多科室协作,强化沟通协调和合作能力 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升医疗水平。
减少报告环节:将危急值报告流程中的多余环节进行合并或取消,减 少报告时间。
简化报告流程:将报告流程简化为“检查-审核-报告”三个步骤,提 高工作效率。
建立快速通道:为危急值报告建立快速通道,确保报告及时、准确。
优化报告系统:对现有的报告系统进行优化,提高报告的准确性和 效率。
培训方式:采用多种形式, 如讲座、案例分析、模拟演 练等
危急值判断标准:明确列出各项指标,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报告时限:规定在多长时间内必须报告 报告流程:详细描述报告的流程,包括报告的途径、接收人等 报告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检查或检验结果、医生初步诊断等
定义:指接收标本 的科室,在获知检 查结果出现危急值 后,立即报告临床 医师的时间。
报告时间:原则上 不得超过30分钟。
接报时间:24小时全天候 登记内容:患者基本信息、检查信息、医生建议 接报人员:值班医师、护士 登记流程:填写纸质登记表或电子登记表

危急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报告制度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疾病的交接和处理、最大程度的实现对生命健康的保障,故设立此制度。

一、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意义提示患者处于生命紧急状态时的检查、检验结果,建立复核、报告、记录等管理制度,用以确保患者生命健康。

其中《危急值报告记录本》及《危急值接获记录本》应如实完成记录和接收的工作。

危急值报告之前,需要双人核对签字或者单人双次核对,确保数值的准确。

二、危急值报告流程(一)核实:包括但不限于双人核实或单人双次核实等。

(二)通知:检验或影像学科室应当最快速度通知处方科室,包括但不限于电话通知或系统告知,电话通知的还应要求接话人身份信息及复述,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若电话通知应在5分钟内完成,否则应及时告知医院医务值班人员。

(二)记录:当检验科室或影像学科室将危急值信息告知临床科室后,应同时将患者信息、收样时间、检查结果、报告人姓名、时间、接收人姓名、时间等信息详细记录于《危急值报告记录本》上。

(四)报告:当临床护士接收到危急值信息后,应立即告知值班医生或管床医生,并将相关信息记录于《危急值接获记录本》上。

(五)复查:当医生发现病人临床症状与检验值或影像学不符的情况下,可要求重新取样复查,复查结果应按照同样流程及时告知医生。

三、临床科室接收到危急值后的处置流程(一)核实:当临床科室接收到报告的危急值后,应第一时间对患者信息进行确认,确保是本科管理的病人。

(二)记录信息:在《危急值接获记录本》上将相关病人信息及检查结果如实记录,并标记接收时间备查。

(三)报告:第一时间将危急值消息告知值班医生或管床医生。

(四)医生处置流程:医生接到报告后,应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查体和处置,首先要确认结果是否需要复查,当情况危急时应及时开展临床救护,并完善相关救护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
根据《卫生部关于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行业规范》,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特制订我院危急值报告制度。

一、定义
“危急值”是指当这种检验或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相关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目的
使临床能及时掌握病人情况,并提出处理意见。

三、危急值报告制度
1、医技检验科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核查检验标本是否有错,检验项目质控、定标、试剂是否正常,仪器传输是否有误。

在确认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需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人员“危急值”结果,并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

2、医技、检验科按危急值登记要求详细记录患者姓名、门诊号(或住院号、科室、床号)、出报告时间、检查(验)结果(包括记录重复检测结果)、向临床报告时间、报告接收人员姓名和检查(验)人员姓名等。

3、对于首次出现危机值的病人,操作者应及时与临床联系并告知检查(验)结果及检查(验)人员姓名等。

4、临床科室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主班或值班护士应及时向主管或值班医生报告,并将“危急值”信息、接收危急值时间、接收护士姓名、接收医生姓名、医生接收时间详细、规范登记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

5、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应关注检查或标本留取情况。

必要时,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

若该结果与临床相符,应在30分钟内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同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6、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接报告后,应立即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时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签字,需讨论、会诊者,及时通知上级医师、科主任。

事后应于6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所采取的相关诊疗措施。

四、“危急值”登记制度
“危急值”报告与接收遵循“谁报告、谁登记;谁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应分别建立检查(验)“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临床科室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应在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做好记录,同时及时通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记录。

五、“危急值”考核制度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情况,将纳入医院绩效考核。

医技科室如未按要求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结果,一次扣罚2分;临床科室未及时处理一次扣罚2分,病历无记录一次扣罚1分;《危急值报告登记本》登记不及时、漏登或缺项过多,扣1分。

六、“危急值”维护制度
1、随着诊疗设备与技术的不断改进,各项危急值定义需进行不定期的维护。

2、各临床在实际诊疗工作中,如发现所拟定“危急值”项目及“危急值”范围需要更改或增减,应书面与相应医技、检验科室协商,达成一致后双方主任签字及时呈报医务科,医务科确认后予以执行和公布,并备案。

反之亦然。

3、如遇科室间标准、要求不统一,提交医务科协商解决。

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流程
附件:“危急值”项目表
血清肌钙蛋白T>0.1/ml
(二)功能科
1、心脏停搏
2、急性心肌缺血(不适宜平板)
3、急性心肌损伤
4、急性心肌梗死
5、致命性心率失常
(1)心室扑动、颤动
(2)室性心动过速
(3)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
(4)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
(5)预激伴快速心房颤动
(6)心室率大于180次/分的心动过速
(7)二度Ⅱ型及高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8)心室率小于45次/分的心动过缓
(9)大于2秒的心室停搏
(三)CT室
1、严重的颅脑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
2、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
3、脑疝
4、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
5、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除外复查病人)
6、肺栓塞
7、急性主动脉夹层
8、消化道穿孔
9、急性胰腺炎
10、肝脾胰肾等腹腔脏器出血
11、眼眶内异物
(四)核磁共振室
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
(五)放射科
1、一侧肺不张
2、气管、支气管异物
3、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大于50%以上)
4、急性肺水肿
5、心包填塞、纵隔摆动
6、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7、食道异物
8、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包括肠套叠)
9、外伤性膈疝
10、严重骨关节创伤:(1)脊柱骨折伴脊柱长轴成角畸形;(2)多发肋骨骨折伴肺挫裂伤及或液气胸;(3)骨盆环骨折。

(六)超声科
1、急诊外伤见腹腔积液,疑似肝脏、脾脏或肾脏等内脏器官破裂出血的危重病人
2、大量心包积液,前壁前厚度大于等于3cm,合并心包填塞
3、怀疑宫外孕破裂并腹腔内出血
4、晚期妊娠出现羊水过少、心率过快
(七)病理科
1、冰冻结果出来后。

2、特殊情况(如标本过大,取材过多,或多个冰冻标本同时送检等),报告时间超过30分钟时。

3、对送检的冰冻标本有疑问或冰冻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符时。

4、遇疑难病例,冰冻不能出具明确结果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