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和课文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优秀说课稿(精选10篇)

美丽的小兴安岭优秀说课稿美丽的小兴安岭优秀说课稿(精选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优秀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丽的小兴安岭优秀说课稿篇11,说教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写景课文。
围绕着美丽这个中心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
本文以“树木”为主线,记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以及丰富的物产,赞美了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又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2,说教学目标,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学情,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并能把喜爱的段落背诵下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3,说教法。
现代教学思想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议论纷纷、主动学习、书声琅琅、四线并进。
本着以上教学思想,结合本课语言美、景色美的特点及我班学生思维活跃、语感好的实际,我采用以下方法教学本课。
1情境教学法:因为小兴安岭地处我国东北,中原的孩子很少去过。
学生不可能亲临小兴安岭观赏四季的美景。
他们的感性认识的缺乏必会影响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因此教学中拟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以缩短时空,促进理解。
使学生动情入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
2以读代讲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中我抓住教材文字优美、情景交融这一特点,把不同形式的读贯穿与教学的全过程。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原文及教案【原文】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
溪里涨满了春水。
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
树上积满了白雪。
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
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
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
紫貂捕到一只野兔当美餐,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
松鼠靠秋天收藏在树洞里的松子过日子,有时候还到枝头散散步,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来临。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教案】教学要求:1.在读中品词品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2.初步认识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和学习积累语言,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是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1.学生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搜集的资料,揭题。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地出示课件(中国政区图,红点闪烁显示小兴安岭的位置),帮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的位置。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及反思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及反思1.教材分析《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五册(三年级)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课描写的是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增]��季美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全文围绕“美丽”“诱人”,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文章思路清晰,段落分明,语言生动,用词准确,是对学生进行“用词准确”训练的典型文章。
2.学情分析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阶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段的训练,并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
然而,准确地运用词语和恰到好处地表达对于刚入三年级不久的学生来说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还处于学习和积累经验的阶段,而且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比较有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倡,教师和学生平等对话,学生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方式。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感受到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特有的美。
2)、准确理解描写四季美景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各个季节景色特点观察的方法,感受文章结构的整体美。
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4)、激发学生了解森林、热爱森林,保护树木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4.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8篇课文,也知道了学习课文入手的一些方法了,今天,我们将从哪些方面入手去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呢?我想先听听同学们的意见。
二、初步感受课文内容1、假如我们从重点句入手的话,那你认为可以选择哪些重点句呢?我还是想听听同学们的意见。
学生说出自己选的重点句。
[设计意图:这时学生会认真通读课文,把课文内容读通、读懂,这就起到了整体感知课文的作用,这也达到了“教育无痕”的境界]2、在这些重点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呢?预设生回答:我喜欢“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美丽小兴安岭》课文原文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美丽小兴安岭》课文原文及教案《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原文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
溪里涨满了春水。
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教学要求:2.初步认识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和学习积累语言,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是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二、初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三、品读,析文悟情。
1.利用写春、夏美景的段落,渗透学法:(1)默读2~5自然段,想:在小兴安岭一年四季中,你认为哪个季节的景色最美?划出有关的词句。
(2)按照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重点指导(次序不定)。
【夏天(当学生谈到夏天时)】①出示夏天一段的文字课件,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认为夏天的景色最美,是从哪些词句读出来的?(学生自由感知,次序不定)•野花学生自由读写野花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美丽的小兴安岭》。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美丽的小兴安岭》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
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了小兴安岭在不同季节的独特风光。
文章结构清晰,脉络分明,是一篇指导学生学习写作顺序和积累优美语言的佳作。
二、说学情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但他们对于语言的感悟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此外,由于小兴安岭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体会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五、说教法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小兴安岭之中,更好地感受其美丽。
2、朗读感悟法: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课文语言的优美,感受小兴安岭的魅力。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小兴安岭的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小兴安岭的景色和物产。
六、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问题,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部编版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

部编版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说教材《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形象,结构清晰。
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分别介绍了小兴安岭不同季节的特点。
每个季节的描写都抓住了典型的景物,如春天的树木、积雪、小溪,夏天的树木、浓雾、野花,秋天的树叶、山葡萄、榛子,冬天的雪花、树木、紫貂、黑熊、松鼠等,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二、说学情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写景类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
他们对于小兴安岭可能了解较少,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他们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会认“融、侧”等生字,会写“脑、袋”等生字,能正确读写“抽出、嫩绿”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3、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美景,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小兴安岭之中,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朗读感悟法: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景色美。
3、图文结合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小兴安岭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交流。
七、说教学过程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我分为以下几个环节:(一)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我会这样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祖国有许多美丽的地方,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神奇的地方——小兴安岭。
2022年《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

2022年《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2022年《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组单元是围绕“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一主题而编写的。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一课围绕着美丽、诱人,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本课教学分为两课时,依据学段目标,我为第一课时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观察、描写的方法。
2、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难点是体会用词的准确。
三、学情分析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正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阶段,在小学语文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段的训练,并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
但对刚上三年级不久的同学来说,体会__准确地运用词语、恰到好处地表达还处于学习和积累的阶段,是他们的薄弱环节。
四、设计理念《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一课思路清晰,段落分明,语言生动,用词准确。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这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以读为本,巧设问题,抓住特点,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小兴安岭的美丽;感情诵读,在师、生、本互动中迸发情感。
五、教学流程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这就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多元对话中,培养他们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和运用能力。
本节课我的教学程序安排如下:(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开课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强烈愿望。
在这里,我联系学生旧有知识导入,从以前学到的景物描写的诗到课文的回顾,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抓住中心。
因为在授课之前,我已经安排了预习,所以,为了节省时间,我没有让学生整体读文,而是安排了检查预习这一环节,了解了学生认字的情况和概括全文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原文及教案【原文】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
溪里涨满了春水。
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
树上积满了白雪。
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
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
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
紫貂捕到一只野兔当美餐,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
松鼠靠秋天收藏在树洞里的松子过日子,有时候还到枝头散散步,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来临。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5个生字,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形式,弄懂词语的意思;2、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丰富的物产;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2、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学习第一自然段1、今天我们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2、齐读第一自然段3、这段告诉我们什么4、指导朗读5、课文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呢?过渡:象一位爱美的姑娘,小兴安岭一年四季变换着美丽的衣裳,带给人们四种不同的享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后附课文分析
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
小鹿在溪边散步。
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溪里涨满了春水。
一根根原木随着流水往前淌,像一支舰队在前进。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太阳出来了,千万缕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
树上积满了白雪。
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
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黑熊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课文内容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以季节变化的顺序,介绍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全文一共6个自然段,先总的讲小兴安岭树多,再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顺序分别讲小兴安岭的景色好相关物产。
课文最后一段进行总结:小兴安岭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课文内容较为浅显,宜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体会小兴安岭的美。
课文每个季节都抓住树这个主要景物写,还抓住其他极具季节特点的事物来写,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一写法特点,并尝试模仿表达。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而本课的每段开头都很有特色,可以利用这样的关键词句帮助理解一段话。
课后习题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长句子;以及读句子体会加点的词语好在哪里。
”体现了本单元语文要素的要求。
基于这一语文要素,教学点锁在借助抓关键词句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中还有不少句子中的词语运用精准,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有所感悟。
通过读一读,圈一圈,想一想,讲一讲等方法深入学习景物的特点,感受景物的美。
同时还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在对比读的过程中体会用词的精准。
这篇课文篇幅并不长,
但是文中的四字词语却不少,而且运用非常精准,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进行积累。
学情分析: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对写景文章的内容应该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本课要在学生已有经验方法基础上适宜让孩子放手自主探究学习。
初步让学生了解能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
另外年级是学生习作的形成阶段,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课文特点,引导学生模仿表达,同时要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准确生动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