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毒甘薯无公害栽培技术
红薯脱毒育苗技术步骤

红薯脱毒育苗技术步骤红薯脱毒育苗是红薯种植的重要环节,通过脱毒育苗可以有效提高红薯的品质和产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红薯脱毒育苗的技术步骤,供您参考。
一、选材选择良种红薯作为育苗的基础材料,要选择无病无虫的健康红薯块作为种薯,保证材料的品质。
二、消毒1.将红薯块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浸泡3-4小时,然后捞出沥干备用。
2.使用稀释的50%过氧化氢或者0.3%的次氯酸钠水溶液对红薯块进行消毒处理,消毒时间约为20-30分钟。
3.将消毒后的红薯块取出,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三、萌发1.将消毒后的红薯块摆放在通风良好的阴凉处,等待红薯块萌发,一般为3-5天。
2.注意控制湿度和温度,避免过高或太低的温度对红薯萌发产生不良影响。
四、育苗基质准备1.选用适宜的培育基质,一般以腐熟的泥炭、河沙、腐殖土和蛭石粉混合而成,比例为3:3:3:1。
2.将育苗基质装入育苗盘或育苗盆中,压实并进行灭菌处理,保证基质的卫生。
五、播种1.将红薯块切成适当大小的块茎,每块茎留有1-2个芽,然后把块茎均匀地摆放在育苗盘或育苗盆中。
2.盖上适量的育苗基质,保持适当的湿润度,利于红薯的发芽和生长。
六、管理1.控制湿度:保持育苗基质的适当湿度,避免过干或过湿的情况发生。
2.温度管理:控制适宜的温度,保持在20-25摄氏度,有利于红薯幼苗的健康生长。
3.光照管理:提供充足的光照,对幼苗进行适当的日照,促进幼苗的正常生长。
七、病虫害防治1.定期巡查:定期检查育苗情况,及时发现病害虫害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2.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或者低毒性农药喷雾进行防治,保证幼苗的健康生长。
八、移栽当红薯幼苗长到一定高度时,可以进行移栽,将红薯幼苗移植到田间地块中进行生长。
红薯脱毒育苗技术步骤,需要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的质量,确保红薯幼苗的健康生长。
同时在育苗的过程中,要注重科学管理,合理施肥,及时防治病虫害,以保证红薯的良好生长和高产。
甘薯的无公害施肥技术

土 壤 耕 层 的 速 效 养 分 含 量 对 甘 薯
产 量 也有 重 要 影 响 。 壤 耕 层 速 效 氮 含 土 量 在 5 m / g ,甘 薯 产 量 较 高 , 0g k 时 每
6 7 产 鲜 薯 3 0 g 右 ,当 速 效 6 m可 O 0 左 k
施 用 的 方 法 可 采 用 粗 肥 深 施 与 细 肥 浅 施相结合的方法 . 即将 有 机肥 随耕 翻 施
含 磷 率 成 显 著 正 相 关 。 长 型植 株 含 氮 徒 率 高 , 含 钾 率 低 , 长 不 良 的 低 产 型 而 生
0 4 的 磷 酸 二 氢 钾 混 合 液 。 每 次 喷 .% 1 O g 6 7 隔 7 再 喷 1 。 O k / 6 m, 天 次
对 每 6 7 鲜 薯 3 0 k 左 右 的 6 m产 00 g 中 产 田 。每 6 7 施 有 机 肥 4 0 g 6 m应 O0 k 左 右 、 过 磷 酸 钙 4 k 左 右 、 硫 酸 钾 Og 3 k 左 右 ; 6 7 鲜 薯 2 0 g Og 每 6 m产 0 0 以 k 下 的 低 产 田 。 每 6 7 施 有 机 肥 6 m应 2 0 g 右 、 过 磷 酸钙 2 k 左 右 、 0O 左 k Og 硫 酸钾 1 g 右 。另 外 , 了 促 苗 早 发 , 5 左 k 为 可在 插 苗 时施 用速 效化 肥 作 提 苗 肥 , 每 6 7 磷 酸 铵 2 2. k , 浇 水 插 秧 6 m用 N 5 g在
要 想 获 得 无 公 害 的 甘 薯 , 先 要 选 首 用脱毒薯苗 . 因为 用脱 毒 薯 苗 种 植 出 的 甘 薯 不 仅 品 质 好 、 品 性 好 , 且 可 以 商 而
大 幅 度 提 高 产 量 。 毒 薯 苗 各 地 农 科 部 脱
无公害脱毒甘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
三 、 肥 施
1 薯的需肥规律。 . 甘 根据实验分析, 每生产 10 0 0f克鲜 薯需要 吸收纯 氮 3 . 5千克, 五氧化二磷 1 . 8千克, 氧化钾 50 . 千克。 施肥 中速效氮肥不宜过多, 以免发生徒长, 注意_ 并要 二 要素肥 料配合施 用。 薯的不 同生长时期, 甘 地上部与地下部 的养分 分配与于物质的积 累动态基本一致. .在生长前期地 上部的生长量 大于地下部, 而氮 、 、 磷 钾的分配 比例也大 于 地下部分 。 进人生长中期, 地下部分的生长量大于地上部分, 地下氮 、 、 磷 钾的分配比例也逐渐提高。生 长后期, 地下部分 的 生 长 比例 明显 高 于 地 上 部 , 、 、 的 分 配 比 例 也 占显 氮 磷 钾 著优势 。 2施肥技术。无公害 f薯高产 田的 土壤肥力标准为有 . j | 机质 1 2 全氮约 04 水解 氮约 5 克 / ~ %, . %, 0毫 千克, 全磷约 01 速效磷 2 毫克 / 二 以上 , . %, ( ) 1克 全钾 2 %以上。 效钾 10 速 2 毫克 / 千克以上 =由于甘薯都种在贫瘠 的土壤上, 了提高 为 甘薯 的产量, 须增 施无污染 的有机肥 , 必 配合施用氮 、 、 磷 钾 化肥 。在一般情 况下, 每亩产鲜薯 2 0 0 0~20 5 0千克的地块 , 基肥应施有 机肥 2 0 0 0~30 0 0千克, 过磷酸钙 5 0千克, 酸 硫 钾2 0千克, 当土壤含水 解氮少于 4 O毫克 / 千克时每亩增加 尿素 1 0千克, 在生长前期 每亩追施尿素 1 3千克。 0~l 四 、 溉 与 排水 灌 甘薯全生育期 的耗水 量, 根据研究,春薯亩产 2 0 50— 40 0 0千克 的 田问耗 水量 为 4 0 5 5 7 0毫 米.相 当于 每 亩 30~50立 方米 的灌水量 , 0 0 因此在甘薯生长中期需注意排 涝, 、 前 后期要进行适量灌溉 。 五、 栽秧 1 . 栽期。春薯 以 5~1 0厘米地温稳定在 l —1 时为 6 7 栽秧适期 。 春薯栽期过早, 由于气温较低或遭受 春季霜害而
脱毒红薯高产栽培技术

脱毒红薯高产栽培技术作者:罗斌游德琴来源:《农民科技培训》2012年第07期红薯是陕西省主要粮饲作物,近年因我国生猪售价高、效益好而发展迅速,特别是淀粉工业转向了薯业,极大地提高了红薯经济效益。
同时也对红薯品种、质量、产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脱毒红薯具有淀粉含量高(20%左右)、产量高(亩产可达3500~4000公斤)、品质好、抗性强、效益好等优点,深受广大农户欢迎。
现将脱毒红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红薯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红薯,又名甘薯、番薯、山芋、地瓜,属甘薯属、甘薯种的蔓生草本植物,在热带为多年生,温带因冬季蔓叶枯死,成为一年生。
红薯块根富含淀粉、糖分、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等,是粮食、果蔬兼用的营养食品。
红薯的蔓叶是很好的饲料。
红薯具有高产稳产和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特点,在肥水条件较好的土地上种植,平均亩产可达2000~3000公斤,高的可达5000公斤以上。
1. 红薯生长与温度的关系(1)块根萌芽与温度的关系:萌芽最低温度16~18℃,适宜温度28~32℃,超过35℃萌芽受抑制。
(2)蔓叶生长与温度的关系:最适温度21~26℃,低于15℃生长停止,高于38℃生长受抑制。
(3)根生长与温度的关系:不定根的发生要求地温15℃以上,在15~30℃的范围内,温度越高发根越快。
块根形成的适宜地温21~29℃,低于20℃或高于32℃均不利块根形成;块根膨大的适宜温度为22~23℃,最低温度为16~18℃。
2. 红薯生长与光照的关系红薯是喜光作物,光照充足有利光合作用。
晴朗天气多,块根产量高,阴雨天多、光照不足产量低。
3. 红薯生长与水分的关系红薯耐旱力较强,蒸腾系数较小。
大田生长期间的耗水动态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
在扎根还苗、分枝结薯阶段,生理需水较少,要求田间持水量60%~70%;分枝结薯至蔓叶生长高峰期间,生理需水较多,要求土壤最大持水量70%~80%;进入茎叶衰退期后,以保持土壤含水量60%~70%为宜。
甘薯脱毒技术

甘薯脱毒技术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深松改土,作成“高胖”大垄;增施农家肥,配方施肥;品种选择;培育壮苗;适时早栽;增强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对甘薯脱毒技术实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改过去一垄二犁成垄为三犁成垄,即按行距先用大耳铧带草把深开沟,而后用三叉齿再深松8.5cm,施肥合垄作成67cm“高胖”大垄。
加厚活土层,从而达到保水、保肥、增产的目的、采取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控氮、稳磷、补钾的施肥原则。
一般施优质农肥45t/hm2,甘薯专用肥(N∶P2O5∶K2O∶B为9∶6∶17∶1)750kg/hm2或氮磷钾复合肥750kg/hm2、选择抗逆性强、品质优良、色泽美观、耐贮耐运、产量高、市场畅销的品种,如豫薯10、北京红、烟薯16;大力推广脱毒种苗栽植、蔓,分枝较多,蔓粗中等,薯块下膨纺锤形,红皮浅黄肉。
该品种淀粉含量高,食味好,结薯集中,薯块大而整齐,抗病性较强,且耐贮藏性好,等,其中,主要包括:改过去一垄二犁成垄为三犁成垄,即按行距先用大耳铧带草把深开沟,而后用三叉齿再深松8.5cm,施肥合垄作成67cm“高胖”大垄。
加厚活土层,从而达到保水、保肥、增产的目的、主要病虫害有甘薯茎线虫病、甘薯黑斑病、甘薯软腐病、甘薯小象甲、小地老虎、蛴螬等,可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有效控制田间病虫害发生,等。
具体材料详见:论文关键词:甘薯;栽培技术;脱毒技术论文摘要:分析指出脱毒甘薯种苗的应用可显著提升瓦房店市甘薯产量,总结了脱毒甘薯无公害栽培技术,包括松土起垄、配方施肥、品种选择、育苗、栽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脱毒技术在甘薯无公害栽培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瓦房店市现有甘薯面积1万公顷左右,平均产量22.5t/hm2。
多年来,瓦房店市甘薯产量始终徘徊在22.5~24.0t/hm2,主要是由甘薯病毒病造成的。
甘薯在生长过程中感染病毒病,正常的生理功能遭到破坏,种性退化,薯蔓变细,节间变长,薯小而少,薯形细长,纤维增多,食味不佳,生长势弱,严重影响甘薯的产量和效益。
脱毒甘薯的栽培技术

脱毒甘薯的栽培技术
脱毒甘薯与一般甘薯品种不同,栽培技术也有差异。
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起垄早栽脱毒甘薯耐旱能力强,长势较旺,麦收后要尽早起垄,争取早栽。
二、配方施肥旱薄地亩施土杂肥5000千克、碳铵30~40千克、硫酸钾15~20千克、过磷酸钙40~50千克;中上等肥力田块亩施土杂肥3000~4000千克、碳铵20~30千克、硫酸钾20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
除施足底肥外,还要施好窝肥、催苗肥、促薯肥及后期叶面追肥等。
三、合理密植脱毒甘薯具有生长整齐、块茎膨大快等特点,在栽培中应合理密植。
夏薯每亩以3500~4000株为宜。
四、田间管理栽种3~5天后要及时查苗补缺,返苗后及时中耕,促苗早发(一般中耕2~3次为宜)。
生长中后期做好抗旱排涝与病虫害防治工作。
此外,对脱毒甘薯最好进行隔离栽培,没有隔离条件的地区要注意防治蚜虫,并杜绝脱毒薯与普通薯混合种植的现象,严防病毒的回传,以免缩短脱毒甘薯品种的使用周期。
其他大田管理措施与普通甘薯相同。
五、适时收获脱毒甘薯在收获和贮藏时要特别小心,防止品种混杂。
另外,由于其萌芽性好,在贮藏中应控制好温度,防止提前萌芽。
窖藏温度应控制在9℃~15℃,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经脱毒处理的甘薯品种,在生产中可连续种植3~4年,
时间再长,会产生病毒积累,影响产量。
因此,必须再行脱毒处理。
甘薯脱毒苗快繁技术

作物栽培现代农村科技2021年第2期甘薯脱毒苗快繁技术刘洋陶春来崔绍玉石颖靳国旺曹立娜高君慧张丹杜德玉(廊坊市农林科学院河北廊坊065000)甘薯属于无性繁殖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容易受到病毒侵染,造成产量降低、品质变差,近年来发现的甘薯复合病毒病(SPVD)更成为甘薯的毁灭性病害,对产量影响巨大,减产幅度高达50%~90%冋?。
1脱毒培养1.1茎尖剥离。
选取生长健硕、茎尖饱满的甘薯植株,取顶芽2cm,用水冲洗2~3遍备用。
于无菌环境中,将幼芽用75%的酒精浸泡30s后,再用2%的次氯酸溶液消毒5min,浸泡于无菌水中备用。
将茎尖置于解剖镜下,用手术刀将茎段上可见叶片剥离,切取0.1~0.3mm的茎尖分生组织,接种到分化培养基(MS培养基+1.0mg/L6BA+ 0.5mg/LIAA)上。
于27°C±1°C、光强3000lx、每天13h光照处理条件下培养,诱导芽的形成。
1.2成苗。
在分化培养基中培养20d,待茎尖膨大变绿后,将其转入MS培养基上培养成苗,30d后将小苗转入MS培养基中继代培养。
1.3病毒检测。
组培苗扩繁后,长至5~6片叶时进行病毒检测。
采用RT-PCR检测[3]或甘薯病毒芯片快速检测方法,针对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PCSV)、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甘薯潜隐病毒(SPLV)、甘薯曲叶病毒(SPLCV)及甘薯病毒G(SPVG)等甘薯主要病毒进行检测。
1.4组培苗扩繁。
选取脱毒成功长至5~7片叶的脱毒苗,在无菌环境中截取2cm左右茎段,每茎段须有2~3个节,转入MS培养基上,于温度27C 土1C、光强30001x、每天光照13h条件下培养,每30~40d扩繁1次。
2移栽驯化选择地势高燥、通风向阳、土壤肥沃疏松,并且3年以上没有种过甘薯且无根腐病、黑斑病、茎线虫病等土传病害的温室进行脱毒苗移栽驯化。
温室上下通风口及入口须安装60目的防虫网,入口要设2道防虫纱门。
红薯脱毒育苗技术步骤

红薯脱毒育苗技术步骤一、引言红薯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传统的红薯育苗技术是通过红薯母薯进行繁殖,但是伴随着病毒的传播,育苗过程中常常出现病毒病害导致生长不良的情况。
脱毒育苗技术的应用成为红薯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二、脱毒原理红薯病毒主要通过昆虫传播,也可以通过嫁接、接菌等途径传播。
常见的红薯病毒有叶状斑点病毒、马铃薯病毒Y、尖叶叶病毒等。
脱毒育苗即是通过一系列方法将病毒清除,达到无病毒的目的。
三、脱毒育苗技术步骤1. 选材选择健康、生长良好的母株,无病毒症状叶片,无虫害危害的红薯母株。
2. 消毒将母株进行表面消毒,消灭表面的细菌和真菌。
可使用75%的乙醇或者含氯消毒剂进行处理。
3. 剥离用消毒的刀具将母株叶片剥离,一般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避免再次感染。
4. 培养将剥离的叶片放入含有基本培养基的培养瓶中,进行无菌培养。
在光照和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促进叶片的生长。
5. 病毒筛检对培养的红薯叶片进行病毒检测,通过ELISA等方法检测是否含有目标病毒。
若检测呈阴性,则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6. 繁殖将脱毒的红薯叶片进行繁殖,通过植物生长调控激素的处理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再进行质子发生,繁殖出多株脱毒的红薯苗。
四、脱毒育苗技术的优势脱毒育苗技术能够保证红薯苗的无病毒状态,降低病毒病害对红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脱毒育苗技术也有助于提高红薯的产量和质量,为红薯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在实际生产中,脱毒育苗技术的应用也有利于减少病毒传播风险,降低防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对于红薯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结论红薯脱毒育苗技术是红薯生产中的重要环节,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可有效清除红薯母株中的病毒,将繁殖出的红薯苗保持无病毒状态。
脱毒育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将有助于提高红薯产量和质量,促进红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脱毒甘薯无公害栽培技术
摘要分析指出脱毒甘薯种苗的应用可显著提高瓦房店市甘薯产量,总结了脱毒甘薯无公害栽培技术,包括松土起垄、配方施肥、品种选择、育苗、栽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脱毒技术在甘薯无公害栽培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甘薯;栽培技术;脱毒技术
中图分类号s5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
06-0179-01
瓦房店市现有甘薯面积1万公顷左右,平均产量22.5 t/hm2。
多年来,瓦房店市甘薯产量始终徘徊在22.5~24.0t/hm2,主要是由甘薯病毒病造成的。
甘薯在生长过程中感染病毒病,正常的生理功能遭到破坏,种性退化,薯蔓变细,节间变长,薯小而少,薯形细长,纤维增多,食味不佳,生长势弱,严重影响甘薯的产量和效益。
目前,脱毒甘薯种苗种性强,与常规甘薯种薯相比,地上部长势旺盛,薯块产量高,增产幅度在50%以上。
现将脱毒甘薯无公害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深松改土,作成“高胖”大垄
改过去一垄二犁成垄为三犁成垄,即按行距先用大耳铧带草把深开沟,而后用三叉齿再深松8.5cm,施肥合垄作成67cm“高胖”大垄。
加厚活土层,从而达到保水、保肥、增产的目的。
2增施农家肥,配方施肥
采取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控氮、稳磷、补钾的施肥原则。
一般
施优质农肥45t/hm2,甘薯专用肥(n∶p2o5∶k2o∶b为9∶6∶17∶1)750kg/hm2或氮磷钾复合肥750kg/hm2。
3品种选择
选择抗逆性强、品质优良、色泽美观、耐贮耐运、产量高、市场畅销的品种,如豫薯10、北京红、烟薯16;大力推广脱毒种苗栽植。
①豫薯10号:由河南省商丘市农科所选育。
1998年引入瓦房店市,红皮浅红肉,薯形纺锤或下膨。
叶、叶脉绿色,三角形,深缺刻,特短蔓,一般长50~80cm,最长120cm,终生不用翻秧。
结薯特早,多而匀,产量:春薯一般75t/hm2,最高105t/hm2;夏薯52.5t/hm2,最高75t/hm2。
在同一地块1年可种2季,春薯地膜覆盖80~90d,产量45t/hm2左右,可供市场淡季,效益很高。
种植密度:春薯6.0万株/hm2,夏薯7.5万株/hm2。
②北京红: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选育。
2000年引入瓦房店市。
叶、叶脉绿色,皮紫白瓤,薯形纺锤形,结薯集中整齐,蔓长1.7m左右,一般产量52.5t/hm2左右。
该品种适应性广,抗病性强,耐贮藏,适宜在山区丘陵平原地种植。
③烟薯16:由山东省烟台市农科院选育。
2001年引入瓦房店市。
叶、叶脉均为绿色,叶尖心脏形,蔓绿色,短
蔓,分枝较多,蔓粗中等,薯块下膨纺锤形,红皮浅黄肉。
该品种淀粉含量高,食味好,结薯集中,薯块大而整齐,抗病性较强,且耐贮藏性好。
4培育壮苗
4.1育苗时间
种薯上床需≥10℃的有效积温110℃,即苗龄30~35d。
因此,种薯一般在3月末开始育苗。
4.2催芽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浸种消毒后,再用32℃高温催芽,以利多出苗。
4.3苗床温度管理
坚持“前高、中平、后低”的原则,即上床前3~5d,苗床浇足水,床上温度控制在32~33℃左右,6~20d土温控制在20~25℃,20d后温度控制在15~20℃,并适当控制浇水。
4.4壮苗标准
节短,茎粗,苗长25cm,保证有5节,百株苗重不少于500g。
5适时早栽
5月初开始栽植,5月30日栽完,适时移栽期为5月10~20日。
先栽背风向阳地块,薄地宜密,肥地宜稀。
一般株行距以85~90cm ×20cm为宜,栽植4.95~6.00万株/hm2。
栽植前,种苗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蘸根部消毒以防病害。
栽植时,甘薯苗一定斜卧栽,有2~3节在土中,土中每一节都能发根形成根系及分化块根,以促进根系发达,增加地下块根分化数量,控制食用品种特大块根形成,提高商品性,增加产值。
6加强田间管理
栽后1周及时查田补苗,做到苗齐苗壮。
早铲早趟做到二铲二趟,达到松土保墒。
秧苗伸蔓达33.3cm,结束趟地改翻蔓为提蔓,甘薯
茎蔓不易翻动,尤其生长中后期更需注意,对平肥地生长中期可提蔓1~2次。
生长中后期出现杂草要及时人工拔除。
化控防徒长,甘薯丰产长相为苗期健壮,中期生长旺盛,但茎蔓封行不易过早,以防后期早衰。
对旺长的田块可在7月20日左右,喷施多效唑150倍液,控制旺长。
中、上等肥力地块一般用多效唑化控4~5次,肥力较差的地块化控2~3次。
8月20日至9月10日可连续喷施磷酸二氢钾300倍液。
7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有甘薯茎线虫病、甘薯黑斑病、甘薯软腐病、甘薯小象甲、小地老虎、蛴螬等,可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有效控制田间病虫害发生。
8适时收获
准备贮藏的甘薯应在10月1~5日收完,待干后进行窖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