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1第十一课重点总结
人教版政治必修一同步课件:第11课 第1框

我国的对外开放格 原则。
局,理解“引进来” 2.我们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
与“走出去”相结合 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的战略。
3.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
2.正确认识对外开 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
放与独立自主、自力 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释疑解惑升华
1.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对发达国家与发 展中国家的机会是均等的”。这一观点对吗?
提示:不对。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为主导的经济运动,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 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左右着国际经济 的“游戏规则”。因此对发达国家是利大于弊,对大多数发 展中国家带来一定机遇的同时,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甚至危 及经济安全和国家主权。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必背关键术语
第二框 积极参与 国际经济 竞争与合 作
1.评述遵 循世贸组 织规则的 典型案 例。 2.明确 对外开放 是中国的 基本国 策,全面 提高开放 型经济水 平。
1.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有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
1.了解世界贸易组织 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其中,最重要
的原则和作用,了解 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
随着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 世界各国都被卷入国际商品交换 之中
伴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资本 的触角仲向全球,资本在国际间 的流动速度不断加快
许多商品,虽然品牌是某国的,其 实是许多国家共同协作完成的
国际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参与交换 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从一般商品 到各类服务都进入了交易范围 投资者只要在计算机上敲几个键, 大量资金就可以短时间内从全球一 个市场转移到另一个市场
高中政治第十一课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十一课教案教材分析期末作业姓名:李然班级:思政二班学号:2012041472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一)知识目标1、识记经济全球化及其主要的表现形式。
2、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影响,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树立努力学习、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志向。
增强自己的使命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实质和影响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一)、新课导入教师:大家听过每年在3月底或4月初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吗?(多媒体展示博鳌亚洲论坛的图片)。
作为一个非官方、非盈利、定期、定址、开放性的国际会议组织,博鳌亚洲论坛以平等、互惠、合作和共赢为主旨,立足亚洲,推动亚洲各国间的经济交流、协调与合作;同时又面向世界,增强亚洲与世界其它地区的对话与经济联系。
博鳌论坛就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
那么在这里就出现一个词语: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什么呢?经济全球化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和作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
(二)、进行新课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①、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教师:大家先请看一张图片(PPT展示),这张图片是福特汽车的生产网络,他的汽车配件来自于世界各地,这些配件产地将配件生产出来后运到组装地进行组装,最后销售到世界各地。
那么为什么福特公司不在一个地方生产这些配件,而是要在世界各地进行生产,然后组装呢?大家想一下。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这是因为这些配件在这些地方生产成本比福特公司自己生产要低,因此,福特公司将配件的生产在各个地方进行。
光是福特公司一家的情况是这样的么?很明显不是。
高中政治必修1第十一课重点总结

第十一课知识点总结
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2.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推动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消极影响:使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构成极大的威
胁。
4.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
5.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同时,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勇敢地迎接挑战。
6.世界三大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
7.世界贸易组织最重要的原则是:非歧视原则。
8.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9.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的原则。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1、生产与消费分配与交换是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1)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发展、对生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新产业的出现和成长;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最终目的与动力2、生产力(1)必要性:①解决主要矛盾②社会主义本质要求③体现社会主义的有优越性④增强综合国力⑤提高我国国际地位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⑦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超发达国家(2)如何发展:①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②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要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④加快科技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国有经济:国有经济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导作用--国有经济,主体地位--公有制地位)(1)公有制主体地位:1、主要体现: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就全国而言)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2、为什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①现行的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②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③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④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十一课 第一框 《面对经济全球化》

以金融危机为背景,结合必修模块教材内容,设计一个探究问题,并说明设计的理由我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十一课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一、教材分析《面对经济全球化》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经济全球化及其主要表现形式、实质、利弊影响,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等。
经济全球化是前面第十课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具体表现,又是下个框题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时代背景。
所以本课内容既是前单元的延伸和深化,又对下单元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主要是感受经济全球化进程,明确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
二、背景材料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美国金融危机表面看是由住房按揭贷款衍生品中的问题引起的,深层次原因则是美国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失衡、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
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金融创新失衡,金融监管缺位,是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一个国家在金融发展的同时要有相应的金融秩序与之均衡。
美国在1933年大危机以后,出台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实行严格的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
在随后近60年里,美国金融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在其高速发展的同时,金融市场上的不确定性相应增加。
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推行金融自由化,放松了金融监管,并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格局。
此外,金融生态中的问题,也助长了金融危机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金融生态本质上反映了金融内外部各要素之间有机的价值关系,美国金融危机不仅仅是金融监管的问题,次贷危机中所表现出的社会信用恶化、监管缺失、市场混乱、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正是金融生态出现问题的重要表现。
从1999年开始,美国放松金融监管使金融生态环境不断出现问题。
金融衍生品发生裂变,价值链条愈拉愈长,终于在房地产按揭贷款环节发生断裂,引发了次贷危机。
华尔街在对担保债务权证(CDO)和住房抵押贷款债券(MBS)的追逐中,逐渐形成更高的资产权益比率。
政治必修一知识点 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必背知识点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1)积极影响: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发展空间。
(2)消极作用:①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②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会影响全世界,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2、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对策)对策: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迎接挑战。
3、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战略措施: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4、新形势下,“引进来”的重点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5、“走出去”的含义,内容,意义(1)含义: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2)内容:要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3)意义:有利于拓展我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空间,增强我国经济的竞争力。
6、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7、我国为什么必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①为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与“入世”带来的机遇,更好地迎接挑战,我国必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②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有利于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把“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地相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运、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与各国合作、优势互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高中政治 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政治教案

第十一课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目标】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及其影响【教学重点】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影响【教学方法】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引导、自主探究相结合,讲授法【导学】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X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联系的趋势。
2、主要表现:全球化、全球化、全球化。
※生产全球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贸易全球化:国际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参与交换商品种类越来越多。
资本全球化:资本在国际间流动速度不断加快。
※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
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了的发展。
它促进了在全球X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X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消极影响:①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国家为主导的。
(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这会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②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使一国的经济波动可能秧及他国,甚至影响了全世界,加剧全球经济的,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在深入发展的经济全球化面前,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
我国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X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课堂探究】材料一:目前,世界上将近80%的苹果手机都在中国组装而成。
其中闪存和屏幕是在日本生产的;信息处理器和相关零部件是韩国制造的;全球定位系统、WIFI无线产品等是德国制造的;蓝牙、录音零件以及核心芯片和软件是美国制造的。
政治必修一第十一课知识点归纳

政治必修一第十一课知识点归纳政治必修一第十一课知识点归纳一、面对经济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3、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载体。
4、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其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5、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影响: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7、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迎接挑战。
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1、WTO的地位: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2、WTO的作用:组织多边贸易谈判、制定贸易基本原则和协定、提供解决贸易争端的场所。
3、WTO的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最重要的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原则与公平贸易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
4、我国加入WTO的利弊:①利: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②弊:经济风险显著增加5、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6、要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必须坚持“引近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基本战略)。
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7、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也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
1.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共有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课知识点总结
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2.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推动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消极影响:使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构成极大的威
胁。
4.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
5.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同时,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勇敢地迎接挑战。
6.世界三大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
7.世界贸易组织最重要的原则是:非歧视原则。
8.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9.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