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奉献事业先进事迹材料-word范文
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奉献事业先进事迹材料

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奉献事业先进事迹材料从我国江北第一具吨粮县,到小麦千斤县、小麦标准化生产县、**省粮食生产先进县**——那个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素有“鲁北粮仓”美誉的江北农业大县,凝结着一具24载默默勤耕的农技人员的辛劳与汗水。
他算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孙茂真。
1985年,21岁的孙茂真从**省滨州农校中专毕业分配到**县农技站工作。
自从那时起,孙茂真环绕全县农业生产的大局,狠抓各项技术指导和试验示范,全力做好农技推广工作,为“吨粮县”、“小麦千斤县”、“优质专用小麦标准化生产县”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正是孙茂真无怨无悔的执着,**县粮食生产各项技术措施得到全面降实,全县粮食生产实现了高产稳产。
与他一起工作过的同志曾别无感慨地说:“孙茂确实青春和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农业,**粮食生产取得的各项成绩是他工作成果的最好展现。
”农技推广工作重点是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农业新技术的推广离别开技术培训。
孙茂真将自己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用浅显易知道的语言,把小麦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测土配方施胖技术等送到群众的手中。
农民朋友打心眼里喜欢那个与他们打了20多年交道的农技员,经常有农民朋友点名要他到村里进行技术培训。
群众在生产中遇到疑难咨询题,别管是刮风下雨、天气冷热、时刻早晚,孙茂真都能及时赶到现场进行诊断,提出解决方法。
今年4月底的一次倒春寒,使全县小麦遭受到低温冻害。
冻害发生后,孙茂真及时搞好调查,并提出喷施叶面胖和提早浇抽穗扬花水等补救工作,将灾难损失落到最低程度,受到群众好评。
用老百姓的话说算是:“有老孙在,我们粮食生产别用愁。
”24年来,为了大地的丰收,孙茂真在默默耕耘、播种、收获着。
他耕耘的是钟情的沃土,播种的是执着的追求,收获的是人一辈子的价值。
最新-农技推广人员先进事迹材料 精品

农技推广人员先进事迹材料“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是诗人艾青写下的一句诗。
在江苏镇江,有一位老人,用几十年的行动践行着他对这片土地的眷恋,他就是赵亚夫,一位共产党的优秀干部,一个长期扎根基层的农技推广人员,用他的实践表达着对土地的一片深情。
早春二月,记者驱车在XX市句容农村,一排排楼房展现在眼前。
1986年,赵亚夫从日本带回的20棵草莓苗在此扎根,通过草莓致富的农民盖起的楼房,被亲切地称为“草莓楼”。
“要致富,找亚夫,找到亚夫准能富”,这是被当地农民传了20多年的一句话。
年少立志,帮助农民致富1941年,赵亚夫出生于常州,儿时的梦想是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但真正让赵亚夫确定志向,并最终扎根农村的是一次少年时期的经历。
当时他在医院看到,一个小时内,三位农民均因贫病交加相继离世,这对他内心触动很深。
少年时期的赵亚夫从此有了一个志向,就是怎样能够让农民通过种田就能致富。
1958年,赵亚夫考入宜兴农学院农学专业,他非常质朴地树立了“服务农业、服务农民、服务农村“的理想。
1961年,20岁的赵亚夫被分配到镇江农科所工作,期间在武进、丹阳、宜兴农村蹲点了七年。
日本之行,催生三次探索1982年,赵亚夫第一次来到日本。
日本爱知县的渥美半岛,到处郁郁葱葱,山上有林,坡上有果。
“那里的气候、地貌和镇江山区类似,我们那里大多荒山秃岭,人家却建得这么美!”巨大的反差让赵亚夫难以平静。
从那时起,赵亚夫萌生了一个理想:要让句容茅山老区像日本渥美半岛一样,满山的果树,满坡的蔬菜,满岗的鲜花,满山的财富。
此时的赵亚夫已经40岁了,他从学日语开始,不分昼夜地钻研学习草莓、无花果、葡萄栽培技术。
走出国门,看到了与发达国家农业的差距,他清醒地认识到,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传统农业只能解决温饱,要致富只有靠科技、靠高效农业。
第二年回国,很多人都带家电,他则带回20棵草莓苗和13箱的农业科技书籍。
就是从这20棵草莓苗开始,他率领农科人员与农民兄弟们一道开始了艰苦的探索。
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奉献事业先进事迹材料_事迹材料_

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奉献事业先进事迹材料从我国江北第一个吨粮县,到小麦千斤县、小麦标准化生产县、**省粮食生产先进县——这个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素有“鲁北粮仓”美誉的江北农业大县,凝聚着一个24载默默勤耕的农技人员的辛劳与汗水。
他就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孙茂真。
1985年,21岁的孙茂真从**省滨州农校中专毕业分配到**县农技站工作。
自从那时起,孙茂真围绕全县农业生产的大局,狠抓各项技术指导和试验示范,全力做好农技推广工作,为“吨粮县”、“小麦千斤县”、“优质专用小麦标准化生产县”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正是孙茂真无怨无悔的执着,**县粮食生产各项技术措施得到全面落实,全县粮食生产实现了高产稳产。
与他一起工作过的同志曾不无感慨地说:“孙茂真的青春和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农业,粮食生产取得的各项成绩是他工作成果的最好展现。
”农技推广工作重点是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农业新技术的推广离不开技术培训。
孙茂真将自己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把小麦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送到群众的手中。
农民朋友打心眼里喜欢这个与他们打了20多年交道的农技员,经常有农民朋友点名要他到村里进行技术培训。
群众在生产中遇到疑难问题,不管是刮风下雨、天气冷热、时间早晚,孙茂真都能及时赶到现场进行诊断,提出解决办法。
今年4月底的一次倒春寒,使全县小麦遭受到低温冻害。
冻害发生后,孙茂真及时搞好调查,并提出喷施叶面肥和提前浇抽穗扬花水等补救工作,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受到群众好评。
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有老孙在,我们粮食生产不用愁。
”24年来,为了大地的丰收,孙茂真在默默耕耘、播种、收获着。
他耕耘的是钟情的沃土,播种的是执着的追求,收获的是人生的价值。
农业技术推广个人先进事迹

三一文库()〔农业技术推广个人先进事迹〕*篇一: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先进事迹总结小编整理:“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时刻想着群众、关心群众是每一位党员干部的职责。
”在衢江农村,提起胡水泉,农民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人们亲切地称他为“专家朋友”。
他常常穿梭于田间地头,传技术,忙指导,带领衢江农民走上科技兴农的富裕之路。
敬事业重实干当好领头雁“胡水泉是个工作踏实、勤奋好学、作风正派、开拓创新的好党员。
像他这样科班出身,能安心扎根,干出了一番成绩者,堪称楷模。
”对胡水泉,衢江区农业局长江永华赞誉有加。
自1976年从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毕业后,他始终坚守植检岗位,十几年的工作经历造就了他过硬的业务能力。
1993年前,衢江区(原衢县)植检力量薄弱,只有2名干部,基层没有配备特约植检员,十分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1993年被提拔为植检站站长后,在他的提议下,植检队伍得以发展壮大。
目前该站配有植检干部5名、职工2名,各乡镇、村配备特约植检员67名,一跃成为全省县级技术力量最强的植检站。
队伍壮大后,他又从抓植检队伍的建设入手,坚持外树形象、内强管理相结合,抓好内部管理,健全制度,造就了一支技术精良、服务优质的植物检疫队伍。
在他的带领下,植检站屡获殊荣,个人得到了组织上的肯定。
该站自1994年以来,多次被衢县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县级文明单位;1992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业系统安全生产管理先进工作者;1992年、1999年和2002年先后三次被浙江省农业厅授予“全省植物检疫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1993年来连续多次被局评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1996年被衢州市委授予衢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加拿大一枝黄花和柑桔黄龙病简称“两黄”,都是危害严重、危险性极大的植物有害生物,做好防范工作意义重大。
2003年,杜泽镇首次发现柑桔木虱。
2004年,胡水泉马上在杜泽、安仁、全旺等地设立三个监测点,初步掌握柑桔木虱本地一年发生不完整的4代,并发动桔农开展科学防治,2005年桔园监测结果显示,柑桔木虱已在衢江大地绝迹。
优秀农业推广员先进事迹材料(共8篇)

优秀农业推广员先进事迹材料(共8篇)篇:农业技术推广个人先进事迹(篇1)作为一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始终注重抓好农业试验示范工作,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已任。
二十多年来,他认真学习业务,钻研业务,不断更新自己的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XX 年获**农业大学农学专业自考本科文凭。
联系科技示范户80多户,印发技术资料3.8万余份,举办技术培训班100期,培训人员3.86万人次,出墙刊156期,新品种106个,新农药145个,推广新技术52项。
主持参与完成七大主要项目:1、**冰糖橙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2、省农业丰收计划项目《**县10万亩优质花生综合配套技术》的组织实施;3、**县大果实蝇综合控防项目的实施;4、Q优麻恢1号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推广,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5、主持实施两系杂交新组合杨两优6号高产栽培术推广;6、主持实施无籽西瓜秋季高产种植技术推广项目;7、超级两系两优0293的高产制种技术攻关项目。
他工作扎实,走乡串户,撰写科技论文10多篇。
作为一名农业执法者,**狠抓农资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及时处理农资纠纷,化解矛盾,确保社会稳定。
自他担任县种子管理站、农业行政执法大队长以来,责任性强、大胆工作,面对困难、危险从不退缩,为**农业执法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杨。
具体表现在:一是带领执法一班人,加强对农业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学习和宣传,出动宣传车52台次,悬挂横幅168幅,张贴标语1810条,电视法律讲座10起,举办培训班25期,培训人员*****余人次,接待农民咨询*****人次,举办农资经营人员主体资质培训班5期,培训农资经营人员310余人次;二是狠抓农资市场的监管。
六年来,检查农资经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1255个,检查杂交水稻种子组合135个24个品系,立案查处农资案件45起, 涉案货值58.7万元,挽回经济损失201.3万元, 没收销售散装水稻种子1030公斤,假劣蔬菜、油菜种子850余包。
爱岗敬业率先垂范全心全意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服务

爱岗敬业率先垂范全心全意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服务————应习华先进事迹材料应习华,男,汉族,大学文化,1979年11月生,200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农艺师。
该同志1999年10月至2005年4月在高峰乡农技中心工作,担任高峰乡农技中心主任职务,2005年5月至今在禄丰县农技中心工作。
在工作中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热爱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其中有两年考核为优秀专业技术人员,一年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一年评为信息写作先进个人,有两项科技推广成果荣获省农业厅二等奖。
该同志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国家法律和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农业科技推广事业,服从领导分工、工作积极主动、任劳任怨、作风公道正派、兢兢业业、踏实认真、努力为农业科技发展献策献力,为实现禄丰县农业现代化而贡献力量。
该同志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还刻苦钻研农业科技知识,及时了解掌握目前国内外的先进农业科技知识。
结合理论学习和工作实际,撰写出具有较强实用价值的6篇论文。
其中《浅谈禄丰县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在2006年禄丰县农业局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并发表于云南农业。
认真捕捉和撰写信息,加大单位亮点宣传力度,共撰写20余篇信息,2008年被评为信息写作先进个人。
该同志在这次创先争优活动中,模范做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创新型、和谐型的“五型党员”,模范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努力做到“五带头”即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
全心全意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服务。
该同志具有较强的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业绩精湛,成绩突出,现将主要的工作业绩简述如下:1、2003年—2004年在高峰乡共示范种植无公害大白菜样板860亩,辐射带动种植2700亩,平均亩产值750元,每亩净收入550元,为老百姓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农技中心主任先进事迹

农技中心主任先进事迹篇一: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先进事迹(记)记XX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XXX ——“黄牛躬耕”三十四载34年,只是历史长河一瞬间;34年,却是人生漫漫一长路。
1980年参加工作的XX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XXX,默默躬耕在农技推广一线,用34年的执着,奏出一曲?为了大地的丰收?动人之歌,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着?黄牛人生?。
在他脑中,没有周末休息概念近三年,每年完成部级粮食作物高产创建6个,省级粮食作物高产创建2-3个,粮食作物高产创建示范面积达到8.2万亩,亩平增产35公斤以上;共计增产粮食289.8万公斤,增收695.52万元,亩平增收86元,示范区农民人平增收136元。
这一骄人的业绩,哪里来?答案,在XXX的工作日志里。
?‘周末门开着,晚上灯亮着’是XXX的日常工作生动写照。
可以说这么多年来,汪主任基本上没有周末、没有休息日,有的只是工作、工作!?多年来一直分管他的农业局领导动情地说。
XX是茶叶生产大县。
20xx年12月7日,?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资金高效标准茶园建设项目?,又重任落肩给XXX。
白天逐块茶园勘察,晚上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写可行性报告、制作PPT,8次易稿,深夜3、4点钟。
经过XXX半个月艰苦奋战,XX成为全省12个县(区),成功地挤进了项目?笼子?,获得3000万的专项资金,新建茶园3850亩,改选老茶园2.6万亩,年可增效达4600万元。
这就是XXX多年来的工作状态缩影。
由于县农技推广中心实际在岗的工作人员仅3人,为提高工作效率,XXX还自学了电脑打字、PPT制作。
每一个项目,从申报、考评、验收,前后大小材料得10多个,好几万字,大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小到一项技术工作方案,XXX都是亲历亲为。
?白天跑田埂搞指导,晚上做总结写材料。
?局主要领导介绍说,每年XXX 还围绕产业化建设、结构调整、春耕备耕及抗灾救灾春等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及技术指导意见10多份。
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材料:农业科技推广痴心人

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材料:农业科技推广痴心人他自参加工作以来,严格要求自已,勤奋工作,刻苦钻研,无私奉献,是我区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代表,在农技推广路上谱写了一个又一个光辉灿烂的篇章。
他就是襄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区优秀共产党员、高级农艺师段__。
段__1970年出生于__县,1994年毕业于__农学院农学系茶学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
是区人事局从__农学院引进的人才。
多年来,段__一直注重开展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化肥、新生长调节剂等各种试验研究。
从1996年至今,他试验筛选并已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作物良种有十几个,成功引进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十几项,特别是水稻“两优培九”一度成为我区农业结构调整和优质水稻工程的主导品种,对我区水稻产量的持续增长,稻米品质的跨档次提高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油杂二号”、“中油杂四号” 油菜成为我区实现油莱双低化的两个主要品种和当家品种。
1996年他参加试验组装的“旱育秧应用调制剂简化技术”,使原本繁琐复杂、技术性强、不易掌握的旱育秧技术变得简便易行,加快了我区旱育秧的推广应用步伐,并迅速成为了我区水稻育秧的主要方式。
近年来,襄州区作为科技兴农的主力军承担实施了许多重大科技推广项目,段__总是战斗在生产第一线,先后参加和承担了全国农技中心安排的“南方玉米开发与推广”项目、省科委下达的“麦茬杂交中稻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大面积推广项目、国家级“__区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项目等十几个,仅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就争取国家资金300多万元,采集测试土样__多个,完成肥效试验92个,研制12个肥料配方,发放施肥建议卡26万份,办示范样板38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573万亩次,推广配方肥__吨,建成了标准化土肥化验室,摸清了我区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建立了我区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和主要作物施肥指标体系,建成了耕地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作物亩平增产6.2%,亩平节肥0.6公斤,亩平节本增收61.3元,改变了农民盲目施肥观念,促进了土肥技术体系、土肥技术推广体系、肥料供应体系等“三大”体系建设,改善了耕地土壤质量,减轻了环境污染,开创了我区土肥事业新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奉献事业先进事迹材料
从我国江北第一个吨粮县,到小麦千斤县、小麦标准化生产县、**省粮食生产先进县**——这个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素有“鲁北粮仓”美誉的江北农业大县,凝聚着一个24载默默
勤耕的农技人员的辛劳与汗水。
他就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孙茂真。
1985年,21岁的孙茂真从**省滨州农校中专毕业分配到**县农
技站工作。
自从那时起,孙茂真围绕全县农业生产的大局,狠抓各项技术指导和试验示范,全力做好农技推广工作,为“吨粮县”、“小麦千斤县”、“优质专用小麦标准化生产县”建设
作出了突出贡献。
正是孙茂真无怨无悔的执着,**县粮食生产各项技术措施得到全面落实,全县粮食生产实现了高产稳产。
与他一起工作过的同志曾不无感慨地说:“孙茂真的青春和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农业,**粮食生产取得的各项成绩是他工作成果的最好展现。
”
农技推广工作重点是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农业新技术的推广离不开技术培训。
孙茂真将自己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把小麦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送到群众的手中。
农民朋友打心眼里喜欢这个与他们打了20多年交
道的农技员,经常有农民朋友点名要他到村里进行技术培训。
群众在生产中遇到疑难问题,不管是刮风下雨、天气冷热、时间早晚,孙茂真都能及时赶到现场进行诊断,提出解决办法。
今年4
月底的一次倒春寒,使全县小麦遭受到低温冻害。
冻害发生后,孙茂真及时搞好调查,并提出喷施叶面肥和提前浇抽穗扬花水等补救工作,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受到群众好评。
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有老孙在,我们粮食生产不用愁。
”
24年来,为了大地的丰收,孙茂真在默默耕耘、播种、收获着。
他耕耘的是钟情的沃土,播种的是执着的追求,收获的是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