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指导原则围手术期预防用药解读ppt课件

合集下载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PPT课件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PPT课件

美国CDC-SSI,1999 10
SSI的诊断标准(CDC)
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 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 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切口浅部组 织感染
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 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1.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2.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 3.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Ⅲ度烧伤创面。
SSI的诊断标准(CDC)
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 1年以内发生 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 条件之一: 1. 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 2.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
手术切口类别
清洁手术:手术不涉及炎症区, 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 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污染手术: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 的手术,包括:手术涉及急性炎症
Ⅰ类 切口 A
C
Ⅲ类 切口 B
D Ⅳ类 切口
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 显溢出污染;新鲜开放性创伤但未 经及时扩创;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 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SSI(手术部位感染)的概念比切口感染宽,但比术后感染窄 SSI约占全部医院感染的15%
约占外科病人医院感染的35%40%
SSI的分类
01
浅表切口SSI(只涉及皮肤或皮下组织的切口)
分类
02
深部切口SSI(涉及筋膜和/或肌层):主要深部切 口(DIP)-SSI是指接受手术患者出现1处或多处主要 切口SSI,次要深部切口(DIS)-SSI是指接受手术患 者出现1处以上次要切口SSI;

精选抗菌药物指导原则围手术期预防用药解读讲义

精选抗菌药物指导原则围手术期预防用药解读讲义
精选抗菌药物指导原则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解读
讲义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概述 • 抗菌药物种类及作用机制 • 围手术期患者风险评估与预防策略
制定 •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实践指南解读 • 临床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 总结与展望
01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概述
预防用药目的与意义
DNA合成发挥杀菌作用 。
各类药物作用机制剖析
β-内酰胺类
通过与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 结合蛋白结合,抑制细菌细胞
壁合成,导致细菌死亡。
氨基糖苷类
通过与细菌核糖体结合,抑制 细菌蛋白质合成,破坏细菌细 胞壁的完整性,导致细菌死亡 。
大环内酯类
通过与细菌核糖体结合,抑制 细菌蛋白质合成,从而抑制细 菌生长繁殖。
喹诺酮类
通过抑制细菌DNA回旋酶和拓 扑异构酶Ⅳ,干扰细菌DNA复 制、转录和修复,导致细菌死
亡。
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原则
根据手术部位、手术污染程度、手术 持续时间等因素,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种类和剂量。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 等,应谨慎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注 意药物副作用和禁忌症。
严格控制预防用药的时机和疗程,避 免不必要的用药和过度用药。
案例三:患者因结肠癌行结肠癌根治 术,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均使用了抗 菌药物预防感染。术后出现肺部感染 和尿路感染,经治疗痊愈。分析原因 ,可能与术前准备不充分、术中操作 不规范、术后护理不当等因素有关。 该案例提示我们,在围手术期除了合 理使用抗菌药物外,还应加强术前准 备、术中操作和术后护理等方面的管 理,以全面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
05 临床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抗菌药物指导原则围手术期预防用药解读

抗菌药物指导原则围手术期预防用药解读

抗菌药物指导原则围手术期预防用药解读1.选择适当的药物:根据手术类型、手术部位和术前的细菌定植情况,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一般来说,对于病原体易于产生耐药性的手术,应选择强效抗菌药物;而对于对病原体耐药性较低的手术,选择较低的药物浓度即可。

2.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在手术开始之前的适当时间内使用,以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

一般来说,对于长时间手术,应提前使用;而对于短时间手术,可在手术开始时使用。

3.具体手术部位预防:对于不同的手术部位,应使用相应的抗菌药物。

例如,对于皮肤感染易发生的手术,如切口感染易发生的骨科手术,应选用对表皮和黏膜常见致病菌有较强抗菌活性的药物。

4.合理的药物选择:应选择广谱的抗菌药物,能够对手术部位容易感染的病原体具有较好的杀菌作用。

同时,还应考虑抗菌药物的药动学参数,如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特点。

5.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应根据手术患者的个体情况,如年龄、肝肾功能、过敏史等,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间隔时间。

6.术前应用:抗菌药物应尽量在手术前使用,因为预防感染所需的药物浓度需要在手术开始之前达到峰值。

此外,术前使用还可以避免感染的发生,减少手术时间和恢复时间。

7.切勿滥用抗菌药物:不应滥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除非有明确的感染风险。

滥用抗菌药物会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并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8.术后适当维持用药:手术后应根据病情发展和感染风险,适当延长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

但应避免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以避免出现耐药性和不良反应。

总体而言,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是为了减少手术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

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药物以及根据患者情况调整用药方案都是关键的原则。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手术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类型,综合考虑上述原则,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以最大程度地预防感染的发生。

同时,还需密切监测患者的感染状况和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保证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PPT精选文档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PPT精选文档

各类手术预防用药选择

头颈外科手术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经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术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甲硝唑 心脏手术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头孢呋辛 神经外科手术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头孢曲松 血管外科手术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乳房手术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腹外疝手术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应用植入物或假体的手术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头孢呋辛 骨科手术(包括用螺钉、钢板、 头孢拉定或头孢唑啉;头孢呋辛 金属、关节置换) 胸外科手术(食管、肺)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头孢呋辛;头孢曲松 胃十二指肠手术 头孢呋辛;头孢美唑 胆道手术 头孢呋辛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 阑尾手术 头孢呋辛或头孢噻肟;+甲硝唑 结、直肠手术 头孢呋辛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甲硝唑 泌尿外科手术 头孢呋辛;环丙沙星 妇产科手术 头孢呋辛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甲硝唑
清洁手术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清洁手术(I类切口):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 部无炎症、 无损伤,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 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 如头、颈、躯干、四肢的体表手术,无人工植入物 的腹股沟疝修补术、甲状腺瘤切除术、乳腺纤维腺 瘤切除术等。
清洁手术预防用药情况 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 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 内手术等;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 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 置换等;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不同切口感染概率
按上述方法分类,据Cruse统计不同切口的感 染率有显著不同: 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 清洁~污染切口为7%; 污染切口为20%; 严重污染-感染切口为40%。 确切分类一般在手术后作出,但外科医生在术 前应进行预测,作为决定是否须要预防性使用 抗生素的重要依据。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ppt课件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ppt课件
进入胃肠道、呼吸道、女性生殖道)
★清洁手术,时间长、创伤大、一旦感染后果严 重者(如开颅、心脏和大血管、门脉高压症手 术)
★使用人工材料或人工装置的手术
★病人有感染高危因素(糖尿病,营养不良、免 疫低下,高龄)
Ⅳ类切口及严重污染的Ⅲ类切口,应治疗性使用 抗菌药物,不属于预防
术前处理 术前住院时间过长、用剃刀剃毛、剃毛过早、
手术野卫生状况差(术前未很好沐浴)、 对有指征者未用抗生素预防
ppt课件.
13
容易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3)
手术情况 手术时间长(>3h)、术中发生明显污染、置入
人工材料、组织创伤大、止血不彻底、局部 积血积液、存在死腔和/或失活组织、留置 引流、术中低血压、大量输血、刷手不彻底、 消毒液使用不良、器械敷料灭菌不彻底
★定植:细菌粘附于组织细胞表面但未大量繁殖, 不易迅速清除
机制是:G-菌菌毛;G+菌胞壁上的磷壁酸;细
菌表面的糖蛋白和多糖复合物;组织细胞表面
的多糖丝状体

★感染: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炎症
ppt课件.
32
预防用药时机
★赶在污染发生之前,“严阵以待” ★过早给药无益,属无的放矢
★头孢菌素应在手术开始前30 min开始给药(万古霉素、
ppt课件.
25
各类手术最易引起SSI的病原菌及预防用药选择
手术
最可能的病原菌
预防用药选择
心脏手术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或头孢呋辛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神经外科手术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头孢唑啉或拉定,头孢曲松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血管外科手术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课件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课件
用要有针对性,并根据手术部位常见 病原菌、手术切口类型、病人有无易感因素等综合考 虑。
各类手术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普通外科手术
对于一般的胆囊、阑尾切除等 普通外科手术,通常不需要预
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神经外科手术
对于颅脑手术,也需要预防性 使用抗菌药物,以防止术后脑 膜炎的发生。
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问题
01
02
03
产生原因
不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 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基因 突变。
影响
使抗菌药物失去疗效,增 加治疗难度和医疗成本, 甚至导致某些细菌感染无 法治愈。
应对策略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规范 使用,减少不必要的抗菌 药物使用,延缓细菌耐药 性的产生。
02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 预防性应用
心脏大血管手术
对于心脏大血管手术,需要预 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术 后切口和心内膜感染的风险。
骨科手术
对于骨科手术,如人工关节置 换术等,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 药物,以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严格控制预防用药时机
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预防用药应在术前0.5-2小时或麻醉开 始时首次给药。
综合评价方法
结合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测和目标微生物学检测 结果,综合评价抗菌药物的疗效,优化治疗方案 。
05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 未来发展方向
新抗菌药物的研发与临床试验
抗菌药物的研发
随着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强,新抗菌 药物的研发显得尤为重要。未来将加 大投入,开发更多针对不同病菌、具 有独特作用机制的新型抗菌药物。
特殊人群用药安全
针对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需特别关注用药安全, 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和用药方案。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PPT课件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PPT课件
11
1. 给药方法:给药途径大部分为静脉输注,仅有少数为 口服给药。 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小时 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在输注完毕后开始手术,保证手 术部位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 过程中沾染细菌的药物浓度。万古霉素或氟喹诺酮类等 由于需输注较长时间,应在手术前1~2小时开始给药。
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 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手术、胆道手术、子宫全切除 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等
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包括:手术涉及急性炎症 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 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新鲜开放 性创伤但未经及时扩创;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 按压者
6
:上、下呼 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 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 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 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 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 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7
:由于胃肠道、 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 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 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 应尽量选择单一抗菌药物预防用药,避免不必要的联 合使用。预防用药应针对手术路径中可能存在的污染菌。 如心血管、头颈、胸腹壁、四肢软组织手术和骨科手术 等经皮肤的手术,通常选 择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 药物。结肠、直肠和盆腔手术,应选用针对肠道革兰阴 性菌和脆弱拟 杆菌等厌氧菌的抗菌药物。
10
13
目录
1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 2 不同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推荐用法 3 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措施 4
14
不同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推荐用法
手术部位 胃十二指肠手术 胆道手术

2023版《中国围手术期感染预防与管理指南》解读ppt课件

2023版《中国围手术期感染预防与管理指南》解读ppt课件
计算机辅助审核
利用计算机系统对处方进行自动审核,同时辅以人 工审核,提高审核效率和准确性。
实时监控
对处方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不合理用药 情况。
处方前置审核的实践建议
加强培训
对药师和医生进行前置审核相关知识和技 能的培训,提高审核能力。
建立审核标准
制定明确的处方审核标准和流程,确保审 核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术前血糖控制策略
01
术前应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监测和评估,根据患者情况制定 个体化的血糖控制方案。
02
对于糖尿病患者,应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至少在术前3-7
天开始控制血糖,并持续至术后。
对于非糖尿病患者,应避免术前高血糖,并在围手术期密切监
03
测血糖。
术中血糖控制策略
01
术中应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 ,以减少高血糖对手术的影响 。
用药时机和疗程
预防用药应在术前30分钟至2小 时内开始给药,并根据手术持续 时间和抗生素半衰期等因素决定 用药时间和剂量。术后应根据患 者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避免 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11
患者宣教在围手术期感染预防 中的作用
患者宣教的内容和目标
要点一
宣教内容
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手术前准备、手术后的护理、疼 痛管理、康复训练等。
大环内酯类
包括红霉素、阿奇霉素等,主要用于革兰 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军团菌等的感 染。
氟喹诺酮类
如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对革兰氏阳 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厌氧菌等均有较好 的抗菌活性。
氨基糖苷类
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对革兰氏阴性菌 有较强的作用,但对肾脏和听力有损害。
抗菌药物选择的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抗菌药物的 种类和剂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药解读
抗菌药物指导原则围手术期预防用
5
药解读
手术切口类别
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用药。 – 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 – 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透露手术、心脏 手术等; – 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 关节置换等; – 有高危感染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 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
新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解读
抗菌药物指导原则围手术期预防用 药解读
豫嘉
1


一 预防用药目的


二 预防用药原则


三 抗菌药物品种选择

四 给药方案

抗菌药物指导原则围手术期预防用
2
药解读
一、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目的
抗菌药物指导原则围手术期预防用
3
药解读
二、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原则:用?不用?
清洁-污染手术: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 术部位引致感染,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污染手术:已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污秽-感染手术:在手术前即已开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术中、术后
继续,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
抗菌药物指导原则围手术期预防用
6
药解读
原则上不需预防用药的手术
• 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关节镜检查术、颈动脉内 膜剥脱术、颅骨肿物切除术、经血管途径的介入诊断手术;
• 体表肿物切除术、鞘膜积液切除术、睾丸固定术、赘生指切除术、肌 性斜颈治疗术、淋巴管瘤切除术;
• 子宫及附件良性肿物切除术、输卵管切除术、输卵管妊娠切开取胚术、 附件切除术、卵巢畸胎瘤剥除术、卵巢囊肿剥除术、子宫肌瘤剥除术 (除外截石位手术和经阴道手术)
抗菌药物指导原则围手术期预防用
10
Am J Health Syst Pharm 70 : 195, 药20解1读3
三、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
原则 •可能污染菌种类
– (如结直肠手术,应选用对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有效的抗菌 药物)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手术部位有效浓度 •患者情况(年龄、免疫功能) •安全、有效、经济 •循证证据
✓ 手术切口类别 ✓ 手术创伤程度 ✓ 手术持续时间
✓ 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 ✓ 感染发生机会、后果严重程度
✓ 预防效果循证医学证据 ✓ 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 ✓ 经济学评估
➢抗菌药物预防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
➢抗菌药物预防不能代替术抗中菌保药物温指和导原血则糖围手控术制期等预防其用他预防措施!
–尿路解剖异常 –尿路梗阻 –尿路结石 –留置导管 –术前尿路感染,特别是反复感染
抗菌药物指导原则围手术期预防用
9
药解读
泌尿外科手术
• 如果尿液无菌,在进行膀胱镜检查时,无需给予抗生素预防(但美国 泌尿外科协会推荐对具有高龄、免疫缺陷状态、解剖异常等高危因素 的患者给予氟喹诺酮类或TMP-SMX预防感染)。
抗菌药物指导原则围手术期预防用
15
Am J Health Syst Pharm 70 : 195, 药20解1读3
神经外科手术
建议:清洁的神经外科手术、 脑脊液分流术或鞘内泵植入术 使用单剂量的头孢唑林做预防 用药即可;当患者对β-内酰胺 类过敏时,可选用克林霉素或 万古霉素代替(如果是MRSA 定植的患者应选用万古霉素)。 (证据等级=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Tonsillectomy in Children.
• 除外:心脏病需要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及植入物感染者,扁桃体手
术合并扁桃体脓肿者抗菌。药物指导原则围手术期预防用
8
药解读
泌尿外科手术
• 预防用药的目的:
–预防菌血症,SSI以及术后菌尿
• 泌尿外科特有的风险因素
• 其他经尿道、引导或涉及肠道的泌尿外科手术,有预防用药的指征 • 术前存在无症状菌尿,在进行尿道侵入性操作前后,应于送尿培养后,
TMP-SMX 2片 bid×3d,考虑72小时后拔除尿管。 • 术前存在泌尿道感染,应在术前治疗,尽可能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
属于治疗性应用,不在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点评范畴。
13
药解读
神经外科手术
抗菌药物指导原则围手术期预防用
14
药解读
神经外科手术
研究表明清洁的的外科手术抗 菌方案包括克林霉素、万古霉素、 头孢替安、哌拉西林、氯唑西林、 苯唑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 复方磺胺甲噁唑、头孢唑林、青霉 素G、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一项荟 萃分析发现,在不同的抗菌药物方 案中(单剂量方案的克林霉素、万 古霉素或头孢替安;三个剂量哌拉 西林;四个剂量的氯唑西林,六个 剂量的苯唑西林),颅骨切开术后 脑膜炎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
– (尽量单一用药,避免不必要的联合) – (不应随意选用广谱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指导原则围手术期预防用
11
药解读
三、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
• 首选:一二代头孢 – 有循证证据的:头孢唑林、头孢呋辛
• 头孢菌素过敏: – 预防革兰阳性菌: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 – 预防革兰阴性杆菌:氨曲南、磷霉素、氨基糖苷类
• 腮腺良性肿物切除术、腮裂囊肿摘除术、颈部神经鞘瘤摘除术、面颈 部脂肪瘤切除术(未涉及口、鼻腔及唾液腺)、颈动脉体瘤摘除术、 下颌下腺良性肿物切除术等。
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督导检查手册
抗菌药物指导原则围手术期预防用
7
药解读
扁桃体切除术
成人
Antibiotics to reduce post-tonsillectomy morbidity • 10个随机对照研究,1035名患者 • 抗菌药物预防并没有降低术后疼痛、镇痛需求以及二次出血的发
• 我国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高,预防应用需严加限制。 • 对于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甲硝唑,可选择头霉素代替,其中有循证
医学证据的头霉素为:头孢西丁、头孢替坦
抗菌药物指导原则围手术期预防用
12
药解读
卫卫
办生
医部
政办

〕抗 菌

药 物













抗菌药物指导原则围手术期预防用
生率 • “没有证据支持抗菌药物在降低扁桃体术后主要并发症方面有一致
的、重要的临床影响。” • 结论:不提倡常规处方抗菌药物预防用药
Cochrane Dtabase Syst Rev. 2012 Dec12
儿童
• 强烈不推荐常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 避免预防用药的风险,如过敏、胃肠道紊乱(难辨梭菌性肠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