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三步曲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三部曲

小 学 生 朗 读 教 学 之 我 见
河北省迁安市杨各庄镇玄新庄小学 董 小强
《 语文课程标准 》 指出 : “ 各个学段 的阅读 教 时 问 , 通过评 议 , 化朗读 的激励 功能 、 强 诊断 功 引趣或学生渎得不到位时, 宜用范读指导 ;3 引 ()
一
懂得人物神态描写 的作用 ,懂得做事的方 法及 : 邱少云》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和《 的演讲 , 中受 从 。
道理 。 : 到感动 , 学习先 烈精 神及记人 的写法 。 2通过讲故事或把故 事性强 的课 文改编成 . 2扶着学 , . 在学生 自学理解体会 的基础上 ,:
、
粗读 自学 写什么
本部 曲的主要 任务是 了解文章 主要 内容 ,。
即写什么。 读通字 、 、 , 词 句 使学生对课文有个整 : 抓住重点质疑或段落 , 把学生 的理解引向深入 ,: 课本剧演练 , 体会文章 的感情 , 激发学 生的创新
体印象 , 这是语文课堂教学 的基础。其方 法是 :: 针对学生 的讨论有 的放矢地进行 点拨指 导。例 : 思维 。如《 三打白骨精》 画龙点睛》 滥 竿充 《 和《 1 . 安排课 前预 习 , 让学 生有超 前语文学 习 : 在学习《 如, 落花生> 一课尝花生 的讨论时 , 的 : 等讲故事 ,负荆请罪》 有 数》 《 等演 练 , 习叙 事喻 学
方法是 : : 收获 , 所 有所进步。
:
总之 ,语文课堂教学三部曲还要 与语文课
1 . 领着学 , 为了不教 。为 了门路 , 教是 要想 :
达到不教 , 首先要让 学生掌握学 法 , 教无定法 ,:
三、 赏读运用为什么写
: 活动相 结合 , 外 如开展 “ 小作文 ” 小发 明” “ 等各
高效课堂的“教研三部曲”

高效课堂的“教研三部曲”为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我校强力练唱“教研三部曲”,努力使其成为教师成长的加油站、高效课堂的奠基石,进而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助推器。
1.“目标研究曲”。
同科同级段内集体通览、学习当册教材某单元或某章节,理清知识点、能力点、实践点、创新点及教学重点、难点提升点或拓展延伸点,然后依据“三维目标”进行梳理、归纳、整理为教学目标(自学目标、合作探究学习目标,讲授提升目标),此为课堂教学中的纲、自主互动学习的方向。
2.“课案研究曲”。
即融集体智慧于一起编制精品课案,方法是:“研前人人备课———研中人人说课(说后中心发言人整合成精品课教案)———研后人人上精品课———上后人人写教学反思”的锁链式互助教研模式,此为高效课堂的保证。
3.“问题研究曲”。
针对教与学过程中出现的困惑、难题或瓶颈问题,举行专题教研沙龙活动予以破解。
此为提高教师解决教学问题能力的起博器。
现以我校名师姚小平主讲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例,谈谈对“三部曲”研究的操作实践过程。
第一部曲:目标研究《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第八单元的一首古诗。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热爱祖国山河之美。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诗人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
此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使人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通过本诗,我们体会到古代诗人在描绘自然景物时,善于捕捉典型形象入诗,随物赋形,敷色设彩。
根据学生实际,围绕新课标的精神,我们研究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自学目标:(1)查阅相关资料,说出并理解画圈的字词意思。
(2)按照标准读音和诗句声调的特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3)在深刻领会诗句内涵和熟读的基础上,有感情的诵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目标(1)说说你对家乡夏日早晨的印象,同时讨论比较与西湖夏日的早晨有什么不同,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高效课堂“三部曲”

所谓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并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
它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是以高效教学为支撑的。
其本质就是:采用最适合教师和学生的课堂组织形式,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提高个体能力。
同时,高效课堂也是一种理想教学境界的追求,教师不仅教得轻松,且要教好;学生不仅学得愉快,且要学好。
那么,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促进课堂更加高效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一、帮助教师寻找工作动力常听有的教师说:“现在工作没劲”。
这个“劲”是什么?就是工作动力,一个教师没有工作动力,一定做不好教育工作,作为我们教育工作管理者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帮助教师寻找工作动力,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要不断激励和满足教师的各种正当需求,科学测定,一个人平时表现的工作能力与水平和经过鼓励可能达到的能力和水平,二者之间存在50%的差距。
二是要不断唤起教师适度的工作危机感。
提醒和鼓励教师与时俱进,思想、知识得到及时更新,要定期给自己充电,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和自身素质。
三是要不断为教师提供发挥作用的“舞台”,以活动促高效。
管理者应该引领教师通过举行各种活动,来打造高效课堂,统一制定方案,流程,以活动为载体,以比赛为契机,提高教师打造高效课堂的能力。
管理者还要认清,教师中的人才要得以重用,用人不公是最大的不公,人才浪费是最大的浪费,以此来提高教师工作的创造力,激发工作热情。
二、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受教育氛围教师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是首先要有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常常面临冲突情境,使之成为阻碍教学效果达成的负面因素,处理得当,冲突可以成为教育全体学生、内化规范的契机;反之,则恶化师生关系,干扰教学进程,削弱教学效果。
教师常常关注学生认知方面,而忽视情感因素。
处理好师生关系,对打造高效课堂尤为重要,教师要与学生交流思想,指导学生健康成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乐于倾听学生诉说,设身处地为学生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功在课前 效在课中 思在课后

功在课前效在课中思在课后———打造高效课堂的三部曲内容摘要:高效课堂在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之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成为了大家关注的一个话题。
作为教育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应该把握好三个环节。
在课前认真备课,既要根据课标备教材,也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备学生,还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需要,放开学生手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后认真反思,及时分析失误,总结教训。
这样,才能使高效课堂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高效课堂备课课堂教学反思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提高课堂效率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有超常收获、超常提高、超常进步。
之前,我总认为高效课堂是名师的专利,高效课堂是遥不可及的海市蜃楼,现在,我认识到,只要我们着眼于课外,着力于课堂,高效课堂也能触手可及。
作为教育组织者的教师,是课堂改革最直接的一环,或者讲是高效课堂实现的关键因素。
所以,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打造高效课堂首先,把功夫花在课前,做到心中有数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不轻松。
要想课堂精彩,就得课外无奈。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也说过“一个人一贫如洗,对别人决不可能慷慨解囊。
”因此,高效课堂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最少的时间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一方面要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去钻研教材,一方面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知识的实际情况,要求教师心中做到“三有”:一是脑中有“标”:新课标是我们实施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教师应认真学习、熟练掌握新课标,做到目标明确。
二是胸中有“本”:教材是教师上课的依据。
对教材内容的编排、知识结构,前后联系,以及编者的意图,教师都必须融会贯通系统详细的掌握,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做到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还可以根据教情、学情适当的重组、改编教材。
坚持“三部曲”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才 使 数学 教 学 更 美 。只 不 过 ,这些 理论 、 公式 不 应 由教 师 直 接 给
予 学 生 ,而 是 让 他 们 自 己去 尝 试 、 去 发现 。 只有 让 学 生 经 过 自 己
学生 理 解 了统 计 的 意 义 ,并 都 能准 确 的 绘 制 统 计 图 。所 以 ,教 师
一
三部 曲 ,坚 持 数 学 课 堂 教学 的 有 效 性 。
一
番 自 学 及 思 考 后 , 解 决 了问 题 。
另一 种 是 追 问 , 也 是 目前 课 堂 教 学 中 经 常 采 用 的 一 种 教 学
、
让学生在尝试 中激发学习兴趣
手段 。适 时 有 效 的 追 l 利 于学 生 明确 自 己的 想 法 ,提 高思 维 活 司有
在课 堂教 学 中 ,可 以根 据 学生 实 际 、课 堂 情 况 , 采 用不 同的 追 问
方式 , 帮助 学生 从 深度 和 广 度 上 去 认 识 新知 , 高课 堂教 学效 果 。 提
大 脑 的劳 动 后 ,他 们 才 能 真正 感受 到 学 习的 乐 趣 。 我 在 教 学 “ 的 变化 规 律 ” 时 , 并 不 是 急 于 把 规 律 直 接 带 积
在 二 年 级 “ 计” 的教 学 中 ,我 让 一 个 学生 上讲 台绘 制 统 计 统 图 , 由 于他 的 统 计 图 的 不 完整 性 ,引 起 了其 他 同学 的疑 问 ,这 时
学 生 什 么 时 候 学 的 最 好 ? 只 有 当学 生 对 于 学 习 内容 有 兴 趣 动 的 完 整 性 和 准 确性 ,形成 严 密 的 数 学 思 维 习惯 。
课改研究 fK GA Y N I E IA J U
唱好课堂教学的“三部曲”

唱好课堂教学的“三部曲”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离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就谈不上改革课堂教学,谈不上减轻学生负担,就谈不上对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解。
因此,无论是‚减负‛还是‚素质教育‛,其核心都是提高质量。
为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认为首先应唱好课堂教学的‚三部曲‛:一是开头要好。
中国古语说得好‚善于始者,成功已半‛。
一堂课,头开得好,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它可以营造课堂气氛,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形成最强的教学‚磁场‛,以求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有人把上课的开讲比作是‚乐器定调‛。
有经验的教师,无不在这方面反复推敲,煞费苦心。
开讲的方法因课而异,贵在吸引学生。
有时可释题设问,启发学生的思考;有时可温故知新,引导学生探索;有时可故布疑阵,以新奇吸引学生,等等。
比如在讲授《解直角三角形》第二节时,我做了这样的开场白:‚我们的‘法力’无边,能不过河测河宽,不上山测山高,不接近敌阵地而量得敌我间的距离。
‛学生肃然,教师接着说:‚我们的‘宝’就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个锐角的关系、以及边和角之间的关系,我们的‘法’就是数学方法。
‛同学大笑,这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交待本课的教学目的及主要任务,以便在教学过程中紧扣要领,有的放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是中间过渡要活。
不但对各个部分的内容要讲得条理清楚,有严密的逻辑性,而且要注意讲解的方法,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做到‚胸中有本‛,‚目中有人‛,突出教育点,争取学生当堂消化。
要体现‚三个为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课堂上70%的时间让学生活动,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励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欣赏者和评价者,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争论、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使学生对所学的前后部分的知识了然于目,留下深刻影响。
比如在突破平行线概念的两个本质特征教学时,在黑板上画出平行线和相关直线的各种变式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两条平行线的概念的本质特征。
浅析有效课堂教学的“三部曲”

课 堂
见的形式 为主, 也可以借鉴 电视节 目所采用的形式 , 如讲故 事、 猜谜语 、 抢答 、 有奖竞猜 、 打擂台等。 ②课件 。 借助现代化 教学手段 , 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 , : 如 下载的图片 、 电 影和查找的资料等。③道具。教师制作 的教具 , 学生制作的 学具 , 通过直观形象 的演示和亲身体验 , 激发学生学 习积极 性。④联系生活中的故事 和时代背景 ,提 出问题或巧设悬 念。创设情境时应注意形式多样 , 不能干篇一律 , 要注意符 合学生 的认知心理 , 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 , 同时还要结合学 科性质和本地的教学资源条件等 因素 。; 其次 , 营造轻松 要 愉悦 的课 堂氛 围, 教师要热情大方 , 语言尽 量生动幽默 , 表
p i r n e o d r c o lc a so m o a h e e t i ef c, r ma y a d s c n a s h o l sr o t c iv hs f t y e
ta hes mu tu desa d t h r ce itc fsu nt a g e c r s n r tn he c a a trsis o t de s tn ht
摘 要 有 效 课 堂 是 指 在 单位 时 问 内教 师 完 成 较 多 的教 学
任 务 . 能 使 学 生 学 到 更 多 的知 识 . 又 并切 实提 高 学 生 实 际运 用 能 力 的教 学 。要使 中小 学 的课 堂能 够达 到 这 样 的效 果 , 教 师 必 须 了解 学 生 的特 点 , 了解 所 教 课 程 的 教 学特 点 . 奏 好 演
S ho l 4 431, c o , 00 Cho q n Chna ng i g, i
高中数学有效课堂“三部曲”

高中数学有效课堂“三部曲”作者:张倩倩来源:《理科考试研究·高中》2013年第11期第一部: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从某种角度而言,新课程改革的实质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即: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探究式学习”。
而“探究式学习”总是围绕一些问题展开的,所以,每一个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不仅要大胆发现,而且勇于提出问题和善于解决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阶梯式”的问题情境。
问题是多元化的,所谓“阶梯式”的问题情境就是指教师会连续发出系列问题,问题涉及内容广泛,并从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逐渐拔高,逐步将学生带入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中去。
譬如,我在执教“线性函数中的点到直线距离”内容时,在连续发问的基础上,先通过x轴或y轴上的特殊点,由浅入深地让学生解答点到直线距离之间的问题,再将特殊点转向任意点,层层推进,最终引出点到直线距离的求解公式。
其二,“悬念式”的问题情境。
由于学生学习基础方面的差异,往往对同一个问题产生不同的见解。
因此,我们应该抓住学生矛盾的心理,创设“悬念式”的问题情境,让他们透过现象判断其问题的实质,达到求同存异的目的。
譬如,我在执教“余弦定理”时设置如下疑问:“假如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满足勾股定理:c2=a2+b2,那么非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怎样呢?锐角三角形的三边是否呈现c2=a2+b2- x关系呢?,钝角三角形中钝角的对边是否满足关系c2=a2+b2+x 呢?假如以上关系成立,那么x=?”学生围绕上述问题疑窦顿生,我趁热打铁,及时引导学生从上述悬念性的问题中引入对余弦定理的推证,许多学生带着这个疑问饶有兴趣的继续参与问题探究,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第二部:强化师生互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的师生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但师生互动不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教师的单向的静态过程,而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三步曲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已经完成了“备好课”、“上好课”的学习和考核,现在正在实行的是“评好课”专题学习。
那么“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作者认为“上好课”是教学的灵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评好课”是“上好课”的反馈和提升。
只有三者有机结合,才能搞好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效率,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
学效果。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
上课的老师要想上一堂成功的公开课,那是要在“备好课”这个环节上下苦功。
备课除了要备教材之外,还要备学生,要对所上课的学生的个性了如指掌,要尽可能地考虑上公开课时的一些突发事件,并要准备好预案,要把教案尽可能地写得详细些,这对刚刚走上讲台的年轻老师来说尤为重要。
因为年轻教师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一些突发事件往往显得不知所措,备课时把问题想得复杂些,上课时把问题讲得简单些,这对“上
好课”是很有协助的。
“上好课”是教学的灵魂。
在备课充分的前提下,教者对教材和学生都比较熟悉,这样“上好课”就显得容易些。
当然,要想把课上好,仅仅备好课还是不够的,还要求教者在上课时情绪饱满,充满激情,试想,一个无精打采的教师是无法上好一堂情绪激昂的优质课。
此外,教师还要不吝啬表扬,对于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无论回答得怎样,老师要给予即时恰当的评价,给他们更多的褒奖,这样才能调
动同学们学习的热情,课堂气氛才浓厚,师生互动性才强,课堂效果
才佳。
“评好课”是“上好课”的反馈和提升。
要想评好课,评课的老师在去听课之前的一两天里,也应该对要所听的公开课实行有针对性的备课。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听课者认真备课了,对教材的重难点深入了解后,才能在评课时有的放矢,说一些“内行话”,而不会说一些无关紧要,隔靴擦痒的客套话。
听课者也要弄明白,“评好课”的目的是为了协助所上课的老师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吸收别人的建议和方法,更好地促动自己的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