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点头看脉捷法
自学医道捷径:两篇脉法直捷实战篇(最适合自学的脉法)

⾃学医道捷径:两篇脉法直捷实战篇(最适合⾃学的脉法)第⼀篇:清末民间中医⼿抄本《医道捷径》,是清末民间中医李元贞(河南省襄城县柏宁岗⼈)著,本书以脉理为刚进⾏治疗,我从张世化⽼师那⾥复印过来,现将其中的⼀⼩部分打出来,⾏家们看看没有实⽤价值?1、七表脉:浮、芤、滑、实、弦、紧、洪。
⼋⾥脉:微、沉、缓、濇、迟、伏、濡、弱。
2、脉理精要脉理细如毫发,得精微者有⼏家,明其⼤意也就罢;浮沉迟数四个字,虚实寒热紧对答,七表⼋⾥不论他,此四者,辨析分明,⽤药饵,庶乎不差。
3、浮脉听我把浮脉学,轻轻的就摸着;浮字之中分迟数,浮迟表寒何⽤讲,浮数往往假热多,浮⽽⽆⼒⼤虚⽕,浮⽽有⼒风寒搏,把浮字牢牢记着。
4、沉脉将沉字,说与你,重重的按⾄底;沉中亦寓迟数理,沉迟⾥边寒如冰,沉数内热不需提,沉⽽⽆⼒知是⽓,沉⽽有⼒定是积,把沉字,切切记之。
5、脉分部位学看脉,要部位分明,⼨关尺左右相同,五脏六腑配合定,左⼼胞络肝胆肾,右肺膻中脾胃命,肾与膀胱表⾥应,命门脉紧对三焦功,⼤⼩肠两⼨分并。
临诊脉,贵沉静;勿斜视,勿妄听,澄⼼静虑验脉症,病在某脏,在某腑,虚当补,实当攻,寒宜温,热宜清;分清了虚实寒热,庶不愧当医之名。
6、看脉息⾄诊脉时,稳呼吸,以⼰息,侯彼息,察其间断与接续。
⼀息四⾄平和脉,再加⼀⾄亦是吉;六数七热为急脉,⼋九⼗⾄将死期。
当医⼈要阴阳分,浮数阳,沉迟阴,关前关后阴阳论,阴中有阳,阳中阴,阴极似阳,阳极阴,其间最⾜把⼈混,当医⼈,阴阳不分,⽆怪乎,治死活⼈。
7、⼼经浮脉左⼨浮,⼼⽕虚,不能⽣⼟;⼟困兮,⾦必败,咳嗽痰吐,怔忡悸,盗⾃汗,归脾为主,去⽊⾹,易⽩芍,五味敛补;养⼼汤,补⼼丹,⼆⽅酌处。
归脾汤诗⽈:参术龙芪神,远归⾹枣仁,⽢草须⽤炙,⽔煎姜枣引。
养⼼汤诗:参芪神茯苓,枣柏归川芎,半草志桂味,⾎⾜⼼⾃宁。
补⼼丹诗:⼈元(⽞)丹参苓,归地天麦冬,远味枣柏仁,内中有桔梗。
⼜诗:补⼼加⽯菖,开窍效更良,蜜丸朱砂⾐,引⽤灯草汤,去了五味⼦,加草和中堂。
《佛点头脉诀》

《佛点头脉诀》佛点头看捷法脉左手心、肝、头~心火~在寸部~肝木~在头部~头水~在尺部。
右手肺、脾、命~肺金属属属属在寸部~脾土~在头部~命包头~在尺部。
看者~俱依高骨头头~中指先下头部~后下属属脉将尺寸部~先头看天部浮~在皮头之头~得之者曰浮~头天~~不头不重看人部中~在两脉属阳脉肌肉之头得者~故曰中~后重看地部~在筋骨之头得者~故曰~头。
一部有三候~浮、沉脉沉属中、也~浮、中、各三息~一部九息~者先头自己息~然后看。
沉沉学医匀气脉头撮要脉一息四至平和~更加一至大无。
号疴三头二头冷危困~六七头生多。
数极八九死十头墓~十一十二头魂去。
脱三至头头一二头~息一至死非怪。
两寅头一刻肺行~卯入大头晨到胃。
气己居脾土午心~未居小头之头。
属内申膀胱酉头头~戌头行向心胞去。
属亥在三焦子头~丑肝分寅头肺。
胆尽阿阿头若春头柳~此是脾家居四季。
在意头心察头微~机头解通玄头。
灵七表头;,脉属阳浮如指下捻~头中空有头。
葱叶芤两滑似头珠往头~头向浮中取刺毬。
来弦若弦头头~头向琴弦促头留。
筝数洪主有余大~七头表定其由。
来极阳八里头;头,脉属沉若头棉头至骨~微如指下头如头。
头头如刀刮竹皮~头小于头往慢。
来伏骨重似头~头重若头头头。
潜来来濡指头头却却~弱按头棉重步知。
凑又七表头脉浮按不足头有余~头中空畔出。
芤两滑如珠中有力~头行逼逼头珠。
脉与弦如指按弓弦~头若牢头头索初。
状洪头按之皆大~此头七表不同途。
极又八里头脉微自有又似无~头都无按有余。
来沉头头息头三度至~伏头切骨头相头。
弱头如脂下头~头如刀头刮竹。
沉脉医脉脉家看用心察~方明八头如途。
九道头脉;头短代四~其余皆头也,数脉属阳脉迢迢脉脉头似头竿~短头指下不及头。
虚併数头头头皆不足~居寸促头头。
头头头一指~代头中止不能头。
脉来来牢头头无按却有~水中磨石慢慢头。
头头微如头头~分九道头九般。
极脉外有往~头明大似洪看。
数脉来运脉头分头脉阳左手~寸部~浮~者~属阳属阳脉属阳脉来属阳右手头~尺部头~头~去者头。
中医把脉口诀大全,教你如何指间定乾坤(看不完记得收藏哦)

中医把脉口诀大全,教你如何指间定乾坤(看不完记得收藏哦)脉理兮,用心细,三法四中要熟记。
人脉难,需勤理,察形辨象非容易,浮沉迟数力为中,扩充各脉真消息,此理需明未诊前,免之新医,吃脉记,经为一贯用心机,指下回声诊妙记。
浮脉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间仔细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无神无力指虚浮,浮脉里有七瓣(浮紧、浮缓、浮滑、浮数、浮迟、浮虚、浮洪),其中理性要经验。
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
脉洪阳盛虽夏旺,非是火盛治灾凡。
实脉: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
长脉长脉直过本位前,迢迢自弱类长杆,心肾身强气本状,实脉相联似剑长。
短脉短脉象形似龟,藏头露尾脉中筋,寸尺可凭关不诊,涩微动结似相随,主病逢之为难治,概似真元气多亏。
芤脉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血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散脉散脉形浮无沉候,如寻至数拘不定,满指散乱似扬先,按之分散难归整,产是生早胎为堕,久病脉散必丧命。
沉脉沉脉壮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无力真元弱,有力为痛滞气侵,中寒其脉均沉类,沉紧、沉滑、沉弦、沉细、沉数、沉迟、沉微,数头机关勿误人。
微脉细微小至如弦,沉而极细最不断,春夏少年均不宜,春冬老弱确为善。
伏脉沉之深,伏脉游,下指推筋靠骨求,真气不行症痞结,脉丧泻之不出头。
弱脉沉细软绵似弱脉,轻寻无板重采知,元气耗损精血虚,少年可虑白头矣。
虚脉虚脉举指迟大软,按之无力又空洞,精神气血都伤损,病因虚法,汗多中。
牢脉沉而伏力很强,牢形实大和弦长,劳伤微疾真精损,气喘腹疝,七情伤。
革脉革脉肢体自浮急,象诊真似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血虚或“梦遗”。
迟脉寻肉内至来三,来往极慢微迟脉,浮迟表寒是表证,沉迟里冷必定见。
缓、结、代、涩居迟类,不究详细莫轻谈。
缓脉缓四至通不偏,和风杨柳袅自然,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间,缓迟气血皆伤损,和缓从容为气安。
诊脉入式歌.

诊脉入式歌决左心小肠肝胆肾,右肺大肠脾胃命;女人面北受气看,寸关尺部同断病;心与小肠居左寸,肝胆同归左关定;肾居尺脉合膀胱,小肠亦在此部用;肺与大肠居右寸,脾胃脉从关部认;右尺命门并大肠,用心仔细须寻并;若诊他人覆手取,要字看时仰手认;三部须教指下明,九候了然心脉应;大肠共肺为传送,心与小肠为受盛;脾胃相通五谷消,膀胱肾合为津液;三焦位居上中下,自在胸腹皆相应;肝胆同为津液腑,能通眼目为清净;智者能调五脏和,自然察认诸家病;掌后高骨号为关,骨下关脉形宛然;次第推排三部脉,配合天地人三元;关前为阳名寸口,关后为阴名尺泽;关前关后定阴阳,察脉根源应不嗟;一息四至号平和,更加一至亦无疴;三迟二败冷危困,六数七极热生多;八脱九死十归墓,十一十二绝魂嗟;一息二至着床害,二息一至死非怪;迟冷数热古今传,难经越度分明载;热积生风冷生气,用心指下叮咛记;春弦夏洪秋似毛,冬石依经分节气;阿阿缓若春杨柳,此是脾家归四季;在意专心察细微,灵机小解通玄记;浮芤滑实弦紧洪,名为七表属阳宫;微沉缓涩迟伏并,濡弱为阴八里同;长短虚细促动结,代革同归九道中;更有数牢散三脉,二十七脉名须窍;血荣气卫定息数,一万三千五百通;昼夜八百一拾丈,呼吸定息六寸行;拾二经络周流遍,一十六丈二尺零;浮风芤血滑多痰,实热弦劳肾痛间;洪热微寒脐下积,沉因气痛缓皮顽;番则伤精阴血败,又闻迟冷伏格关;濡多自汗偏宜老,弱脉精虚骨体竣;长则气理短则病,细为气乏伐衰然;促为热结极为积,虚惊动脱血频来;数则心烦大病进,革为精漏血虚寒;牢坚衰急心腹痛,散似杨花气乱行;浮芤其状相反,欲识涩而似微;按乎弦而若紧,沉伏殊途同归;洪与实而恍惚,濡与弱如依稀;滑动体殊不一,革牢按之似疑;缓此迟之小快,结促指下疾迟;虚散薄而无力,代则歇如中指,先辨诸脉之情,后认五行生尅;便复通於药性,然后可以为医;既以明其诸脉,须知疾之所有;寸脉急而头痛,弦为心下之咎;紧是肚痛之徵,缓即皮顽之候;数散热居胃口,微弱冷入胸中;滑主痰多,涩而血少,胸连肋满,洪滑莫差,项引背痛,沉紧不诊,更过关中,浮缓不食,紧牢痛满,喘急难痊,弱以数兮,胃之虚热,弦以滑兮,胃之寒痰;微涩主下胀满,沉兮膈上吞酸;弱即宜为虚视,沉乃须作实推;下肿缘濡,女萎调之在急;水症困伏,牵牛泻之命安;尔乃尺中沉绝,定知女经不调;男人遇此之候,必主小腹难消;伏脉壳兮不化,微即腹痛无谬;数缘内热便壅,迟是寒於下焦;胃冷呕逆涩候,饱胀问痒弦牢;紧则痛居其腹,沉乃疾在其腰;濡数浮芤之脉,皆主小腹难消;细详如此之候,其脉何处能逃;若问女子何因,胎脉尺中不绝,太阴洪如女孕,太阳大是男娠;若遇两手俱洪,而当双产推之;详察月数断定,各依其部如神;假会中冲者动,此乃将及九旬;患者欲知生死,须详脉之动止;弹石劈劈而又急,解索散散如又聚;雀啄顿木而又住,屋漏将绝而复起;蛤游冉冉,而进退难寻;鱼翔澄澄,而迟疑掉尾;斧沸之脉涌如膏;一占此脉旦夕死,嗟呼遇此之候,定不能起;纵有丸丹,天命而已,复困沉沉,声音劣劣,寸关虽无,尺尤不绝,往来息芍,踝中不歇,如此之流,何忧殒灭,经之其载,树无叶,而有根,人困如斯,垂死乃当更治。
口传心授的脉诀——脉理心灯

口传心授的脉诀——脉理心灯医家脉理最为先,此中妙决要精研, -三部五脏犹易识,七诊九侯至难传; -掌后高骨为关脉,前寸后尺三部全, -左寸心经与小肠,关部肝胆正相当, -尺部膀胱合与肾,右寸肺经与大肠, -脾胃正在关部内,尺部命门和三焦, -三部五脏既分明,七诊之法亦要精; -静心忘虑均呼吸,先诊虑际指要轻, -微重饥端沉至骨,病人息数俱察清, -七诊既明论九侯,浮中沉在指下求, -三部俱有浮中沉,此为九候莫在等, -七诊九侯辩既真,人身三焦亦要分, -脉中寸部管上焦,须知从头至于心, -中焦从心至于脐,脉居关部不须疑 -从脐至足为下焦,尺部寻之自不迷, -三焦部位即分当,各脉形状亦要商, -脉行三十最繁浩,浮沉迟数为大刚, -浮脉形状果如何,按之不足举有余, -沉脉重按方可得,一息三至脉为迟, -数脉一息来六至,四脉形状亦辨真, -诊时下指细推祥,先求本脏脉相当, -肺脉浮涩脾和缓,心脉浮大肝弦长, -命门三焦宜沉细,肾脉沉滑最为良, -一息四至中和象,不浮不沉气悠扬, -此为平脉休断病,有病之脉再参祥; -浮而有力风来侵,无力为虚损真阴; -沉而有力乃为积,无力气逆脾寒深; -迟而有力乃为寒,无力腹疼因痞端; -数而有力当作热,无力疮痒疼难安; - 数而沉细属虚火,若兼繁盛是伤寒; - 总言回脉知大略,再分六部仔细参; - 左寸脉浮心不宁,神昏话乱梦多惊, - 胸中烦躁痰涎甚,伤风发热于头疼; - 心脉来沉积浮梁,胸满肋疼冷饮伤, - 咯血虚惊夜不寐,气粗崩漏淋难当; - 心迟腹疼胃虚真,心疼呕水小便频, - 胸满脐疼身拘紧,怔仲虚汗渐伤神; - 心数烦躁言语狂,小便不和舌生疮, - 目昏头眩兼呕血,烦渴口苦与舌强; - 左关脉浮肝受风,瘫痪筋拘怒气冲, - 身疼麻木臂不举,面肿牙疼便血脓; - 肝脉沉兮怒伤肝,血虚爪枯目昏酸, - 肥气肋疼胸胀满,惊悸肠鸣睡不安; - 肝迟中寒疝气成,筋挛骨疼目泪盈, - 痃癖肠疼不大息,转筋麻木触事惊; - 肝数风热渴难当,血少头眩目无光, - 骨蒸烦躁兼呕吐,善怒气逆塞胸堂; - 左尺脉浮气不和,风博牙疼背腰驼, - 足腿生疮小便赤,女人崩带渐成痈- 肾沉下寒经不通,肠满奔脐下壅, - 风滞腰疼溺浊涩,精衰目暗耳不聪; - 肾迟虚冷精自遗,阴亏血满便淋漓, - 腿膝酸疼梦涉水,盗汗阴湿疝无疑, - 肾数下焦虚火生,发热消渴并耳鸣, - 血淋遗溺身湿痒,肾壅足肿筋骨疼, - 女人逢此成胎气,男人遇之多遗精;右寸肺浮肺气伤,痰嗽咽热吐血浓, - 头面疮肿大便秘,青涕自汗鼻塞壅; -肺脉生沉肺生壅,息奔胸满痰气功, - 皮毛焦枯兼喘嗽,骨蒸呕血声不洪; - 肺迟气弱寒痰多,喘嗽呕逆痞成疴 - 虚汗耳聋并溏泻,皮肤燥痒梦涉河; - 肺数喉腥痰火生,咳嗽吐血目不明; - 面生痤痱大便结,气喘咽干语无声; - 右关脉浮宿食壅,脾虚泻痢滞难通, - 发虐齿宣并盗汗,喘呕麻木腹虚膨; - 脾沉胃虚饮食难,脾气关格又吐酸, - 吐泄贪睡手足乱,身黄肿满腹如盘; - 脾脉逢迟胃中寒,食停虫积膈不宽, - 痰壅呕逆兼咳嗽,泻泄腹疼不能安; - 脾数中消常嗜眠,胃酸口臭齿龈宣, - 多食多饮臂不举,霍乱烦躁有涎痰; - 右尺脉浮相火生,阴肿后结多遗精, - 脉沉虚汗脐下疼,遗精白浊膝腿疼; - 脉迟腰疼溺难禁,下元虚冷泻不轻; - 脉数阴虚三焦热,烦渴大便秘难行; - 五脏分明六腑通,万机总归回脉中, - 须知随时有主脉,良医细心再研究, - 弦洪毛实分四季,总要和缓胃气充, - 男子关前脉常腾,女子尺脉定浮洪, - 两手关前于寸后,右为气口左人迎, - 人迎脉大伤六气,气口脉大伤七情, - 浮风紧寒虚中暑,濡湿涩燥从火生, - 喜缓怒弦夏脉涩,思结悲散最分明, - 若逢沉脉心多恐,脉若动兮必为惊, - 妇女诸证同男断,惟辨胎产和月经, - 尺脉浮数先期至,沉迟过期腹冷疼, - 经断脉和知胎气,须辨女孕与男形, -左实为男右为女,左右皆然双胎城, -产后数大难调治,沉细而缓可保生, -小儿脉与大人异,一息七至为和平, -六至沉细知为冷,九至热极病难宁, -浮为风痰沉细食,弦急气凝促虚惊, -虎口脉纹先祥视,紫热红寒青为惊, -白色为疳黑为恶,淡黄淡红病渐宁, -命关已过无安日,气关为重风关轻, -脉中消息知大略,再有危脉细参评, -雀啄连来三五下,屋漏半日一点落, -鱼翔似有亦似无,虾游静中忽一跃, -弹石硬来寻却散,搭指散乱如解索, -寄与医家仔细看,六脉一见休下药, -更有代脉气飘扬,十动一止一年亡, -二三四十若有止,二三四载必有伤, -结脉促脉俱有止,止无定数病无妨, -人安脉病终难保,人病脉安自安康, -又看人形把脉求,肥人沉细瘦多浮, -短人脉短密下指,长人脉长疏指求佛点头脉决寸浮头脑腰腿痛,沉细横身骨节疼,女寸俱无月家病,脉大大肠水泄灵。
诊脉入式歌决

诊脉入式歌决左心小肠肝胆肾,右肺大肠脾胃命;女人面北受气看,寸关尺部同断病;心与小肠居左寸,肝胆同归左关定;肾居尺脉合膀胱,小肠亦在此部用;肺与大肠居右寸,脾胃脉从关部认;右尺命门并大肠,用心仔细须寻并;若诊他人覆手取,要字看时仰手认;三部须教指下明,九候了然心脉应;大肠共肺为传送,心与小肠为受盛;脾胃相通五谷消,膀胱肾合为津液;三焦位居上中下,自在胸腹皆相应;肝胆同为津液腑,能通眼目为清净;智者能调五脏和,自然察认诸家病;掌后高骨号为关,骨下关脉形宛然;次第推排三部脉,配合天地人三元;关前为阳名寸口,关后为阴名尺泽;关前关后定阴阳,察脉根源应不嗟;一息四至号平和,更加一至亦无疴;三迟二败冷危困,六数七极热生多;八脱九死十归墓,十一十二绝魂嗟;一息二至着床害,二息一至死非怪;迟冷数热古今传,难经越度分明载;热积生风冷生气,用心指下叮咛记;春弦夏洪秋似毛,冬石依经分节气;阿阿缓若春杨柳,此是脾家归四季;在意专心察细微,灵机小解通玄记;浮芤滑实弦紧洪,名为七表属阳宫;微沉缓涩迟伏并,濡弱为阴八里同;长短虚细促动结,代革同归九道中;更有数牢散三脉,二十七脉名须窍;血荣气卫定息数,一万三千五百通;昼夜八百一拾丈,呼吸定息六寸行;拾二经络周流遍,一十六丈二尺零;浮风芤血滑多痰,实热弦劳肾痛间;洪热微寒脐下积,沉因气痛缓皮顽;番则伤精阴血败,又闻迟冷伏格关;濡多自汗偏宜老,弱脉精虚骨体竣;长则气理短则病,细为气乏伐衰然;促为热结极为积,虚惊动脱血频来;数则心烦大病进,革为精漏血虚寒;牢坚衰急心腹痛,散似杨花气乱行;浮芤其状相反,欲识涩而似微;按乎弦而若紧,沉伏殊途同归;洪与实而恍惚,濡与弱如依稀;滑动体殊不一,革牢按之似疑;缓此迟之小快,结促指下疾迟;虚散薄而无力,代则歇如中指,先辨诸脉之情,后认五行生尅;便复通於药性,然后可以为医;既以明其诸脉,须知疾之所有;寸脉急而头痛,弦为心下之咎;紧是肚痛之徵,缓即皮顽之候;数散热居胃口,微弱冷入胸中;滑主痰多,涩而血少,胸连肋满,洪滑莫差,项引背痛,沉紧不诊,更过关中,浮缓不食,紧牢痛满,喘急难痊,弱以数兮,胃之虚热,弦以滑兮,胃之寒痰;微涩主下胀满,沉兮膈上吞酸;弱即宜为虚视,沉乃须作实推;下肿缘濡,女萎调之在急;水症困伏,牵牛泻之命安;尔乃尺中沉绝,定知女经不调;男人遇此之候,必主小腹难消;伏脉壳兮不化,微即腹痛无谬;数缘内热便壅,迟是寒於下焦;胃冷呕逆涩候,饱胀问痒弦牢;紧则痛居其腹,沉乃疾在其腰;濡数浮芤之脉,皆主小腹难消;细详如此之候,其脉何处能逃;若问女子何因,胎脉尺中不绝,太阴洪如女孕,太阳大是男娠;若遇两手俱洪,而当双产推之;详察月数断定,各依其部如神;假会中冲者动,此乃将及九旬;患者欲知生死,须详脉之动止;弹石劈劈而又急,解索散散如又聚;雀啄顿木而又住,屋漏将绝而复起;蛤游冉冉,而进退难寻;鱼翔澄澄,而迟疑掉尾;斧沸之脉涌如膏;一占此脉旦夕死,嗟呼遇此之候,定不能起;纵有丸丹,天命而已,复困沉沉,声音劣劣,寸关虽无,尺尤不绝,往来息芍,踝中不歇,如此之流,何忧殒灭,经之其载,树无叶,而有根,人困如斯,垂死乃当更治。
中医把脉方法——精心收集的把脉口诀以及图表

中医把脉方法——精心收集的把脉口诀以及图表第四节切诊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内容,脉诊是按脉搏;按诊是在患者身躯上一定的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疾病的内在变化或体表反应,从而获得辨证资料的一种诊断方法。
一、脉诊脉诊,是医者以指腹按一定部位的脉搏诊察脉象。
通过诊脉,体察患者不同的脉象,以了解病情,诊断疾病。
它是中医学一种独特的诊断疾病的方法。
(-)脉象形成的原理脉象即脉动应指的形象。
心主血脉,包括血和脉两个方面,脉为血之府,心与脉相连,心脏有规律的搏动,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脉管也随之产生有节律的搏动(因而形成脉膊故能心动应指,脉动应指,心脏有规律的搏动)和血液在管内运行均由宗气所推动。
血液循行脉管之中,流布全身,环周不息,除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即是循行全身的血脉,均汇聚于肺,且肺主气,通过肺气的敷布,血液才能布散全身;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肝藏血,主疏泄,调节循环血量;肾藏精,精化气,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且精可以化生血,是生成血液的物质基础之一。
因此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
(二)脉诊的临床意义脉象的形成,既然和脏腑气血关系十分密切,那么,气血脏腑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故通过诊察脉象的变化,可以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邪正盛衰与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
1。
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和邪正盛衰疾病的表现尽管极其复杂,但从病位的浅深来说,不在表便在里,而脉象的浮沉,常足以反映病位的浅深。
脉浮,病位多在表;脉沉,病位多在里。
疾病的性质可分寒证与热证,脉象的迟数,可反映疾病的性质,如迟脉多主寒证,数脉多主热证。
邪正斗争的消长,产生虚实的病理变化,而脉象的有力无力,能反映疾病的虚实证候,脉虚弱无力,是正气不足的虚证。
脉实有力,是邪气亢盛的实证。
2。
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脉诊对于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如久病脉见缓和,是胃气渐复,病退向愈之兆;久病气虚,虚劳、失血,久泄久痢而见洪脉,则多属邪盛正衰危候。
十分钟学会号脉入门

十分钟学会号脉入门!人体的五脏,就是说,左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心、肝、肾,右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肺、脾,命门 从这个角度入手比 沉浮滑容易多了 号脉中 左手寸脉能摸到 代表心脉正常 摸不到说明心血不足 大多都有心悸 接不上气的现象 左手关脉 正常为不强不弱 太强说明肝气太盛 , 太弱 也不行 大多有胃炎一类的病 左手尺脉 太弱 头上不是头晕就头痛或头脑不清醒, ,有时我分不清就说患者头有问题 右手寸脉 太弱为肺虚 一般有咳嗽现象 太强也不行 右手关脉 太弱为脾弱 有便溏 腹痛一类 太强 左手关脉弱的话胃炎是跑不掉的 右手尺脉弱 大多腰痛 身上沉困 脉象解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 4 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
常见病脉有 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
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
浮而 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沉脉:轻按不得,重按乃得。
主病:里证。
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 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迟脉:脉搏缓慢, (每分钟脉搏在 60 次以下) 。
主病:寒证。
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 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
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
数脉:脉搏急促, (每分钟脉搏在 90 次以上) 。
主病:热证。
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 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
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虚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
重按空虚。
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鼓动脉搏,故按之空虚。
实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
主病:实证: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如指下捻葱叶,芤则中空有两头。
滑似动珠来往动,实向浮中取刺毬。
弦若筝弦时带数,紧向琴弦促轸留。
洪主有余来极大,七阳为表定其由。
八里脉赋(属阴)
沉若烂棉寻至骨,微如指下细如丝。
涩则如刀刮竹皮,缓小于迟来往慢。
伏潜骨重似来时,迟重若寻来隐隐。
濡凑指边还却却,弱按轻棉重步知。
又七表脉赋
浮按不足举有余,芤则中空两畔出。
老年得病决
老年得病脉沉迟,微疾连缠稍可医。
尺兼洪盛兼弦数,梦入南柯不须疑。
孕妇得病诀
六部乍短又乍长,大小不均鬼祸殃,
豁然唇白两尺涩,行经过后无差忒。
肝大肺小妊在身,肺大肝小无妊娠,
眼见火星腰阵痛,产下孩儿一时间。
关前一分人之命,左为人迎,右为气口,神门决断,两在关后,故曰:人迎紧盛则伤于寒,气口紧盛则伤于食,此人迎、气口为内伤外感之变。左为人迎,以候天之六气,风寒暑湿燥热之外感者也,人迎浮盛则伤风,紧盛则伤寒,虚弱则伤暑,沉细则伤湿,虚数则伤热,外感当表散,渗泄则愈。右为气口,以候人之七情,喜怒悲忧思恐惊,内伤之邪,喜则脉浮散,怒则脉缴,忧则脉涩,思则脉急,悲则脉紧,恐则脉沉,惊则脉动,皆属内因,看何部相应,即知何脏、何经受病,当温顺以消平。凡虚脉弦而数者多热,当汗之;弦而迟者多寒,宜温之;弦而虚细者宜补之;实大者宜吐之;弦而短者多痰,宜化之;弦而紧实者,宜下之。凡虚脉迟缓者,病自愈。
脾脉微细两眉愁,膨胀心烦口舌焦,
脚软手酸多气急,无情无义度良宵。
肺脉微细肺家寒,闷闷忧愁口又干,
手足冷寒脾胃弱,咳嗽时时背上寒。
肾脉微细下部虚,耳内嘈嘈风雨声,
脑痛腰疼双脚肿,背倦盗汗又来浸。
命脉微兮心下冷,忽然腰脚主酸疼,
肾家虚弱为血少,厚衣重服也皮寒。
寸脉浮沉迟数赋
寸脉浮兮风肺见,口干发热并头疼,
佛点头看脉捷法
左手心、肝、肾,心属火,在寸部;肝属木,在关部;肾属水,在尺部。右手肺、脾、命,肺属金,在寸部;脾属土,在关部;命属包络,在尺部。看脉者,俱依高骨为关,将中指先下关部,后下尺寸两部,先轻看天部浮脉,在皮肤之间,得之者曰浮,为天,属阳;不轻不重看人部中脉,在肌肉之间得者,故曰中;后重看地部沉脉,在筋骨之间得者,故曰沉,属阴。一部有三候,浮、中、沉也,浮、中、沉各三息,一部九息,学医者先调匀自己气息,然后看脉。
关脉沉兮多腹痛,或是腹里食难消,
沉在左关后为湿,沉在右关前为寒。
关脉迟兮多逼痛,或是定作急微寒。
主冷攻冲伤胃气,吐冷如常饮食翻。
关脉数兮脾胃热,又为口臭主生痰,
胃中有热难停食,呕吐虚烦夜难眠。
尺脉浮沉迟数赋
尺脉浮兮风入肺,大肠干涩故难通,
阴虚阳实虚泄泻,津液燥而肺受风。
尺脉沉兮腰脚重,女人血脉不调通,
尺浮无力梦渺茫,尺大水火涩难行。
两尺紧数病起倒,六部浮紧腹中膨,
女人两尺沉细紧,半夜腹痛至五更。
人迎脉宏表而痊,气口脉大下而生,
大抵迟缓病易痊,心数肾涩是劳症,
此病良医救不生。六脉俱安肝独少,
明年立春必定倾,五行克应论一般,
此是神仙通天窍。伤寒六日传一变,
脉缓症退及瞑眩,但以得病日数之,
断后有人说先见。右三部小左浮紧,
虚则举寻皆不足,併居寸数促为宽。
结脉缓时来一指,代来中止不能还。
牢时寻无按却有,水中磨石慢慢动。
细细极微如丝线,脉分九道见九般。
外有数脉来往运,须明大脉似洪看。
论脉分阴阳
左手属阳,寸部属阳,脉浮属阳,脉来者属阳;
右手属阴,尺部属阴,脉沉属阴,脉去者属阴。
七表脉捷法赋
浮是头眩主中风,芤为失血要流红。
滑而吐泻痰食聚,实则心胸烦热攻。
肺脉宏大心头热,潮渴三焦气涌结,
四肢倦怠少精神,脑闷头昏伤风别。
肾脉宏大主腰痛,背痛项强小腹膨,
膀胱暑热小便赤,咽干步气急口舌干。
心脉微细心血虚,心悸心惊盗汗浸,
头脑昏沉多困倦,夜梦常在水边寻。
肝脉微细四肢酸,胆冷肝虚血气寒,
头眩眼暗手足冷,睡卧天阴脚转筋。
伤寒之症明如镜,脾中浮紧也同途,
六部皆实痈毒盛。脾脉同前是伤风,
挟食伤风痹症同,肺脉同前真中湿,
肝如弦紧疟来攻。心脉浮散是伤暑。
心脉宏大心家热,头痛脑闷气血结,
五心烦躁口唇焦,脚心手心似火烧。
肝脉宏大不纳血,背痛项强痛在胁,
脚软手酸眼赤涩,行步眩晕妨失跌。
脾脉宏大心膨胀,饮食不思常喜困,
背疼脑痛呕酸心,食后伤风原有因。
更兼足肿行无力,肚冷脐边疝气攻。
尺脉迟兮心下冷,忽然腰脚主酸疼,
肾虚不安为血少,厚衣重服也皮寒。
尺脉数兮必恶寒,寒气赤涩小便难,
绕脐疼痛下无热,女人赤浊痛腰间。
少年得病诀
少年得病脉紧刚,疾病缠绵也无防。
尺兼虚弱来上部,灵魂失散往前乡。
中年得病诀
中年得病脉沉弦,纵有灾厄寿可延。
三按如灰寒又冷,须数一梦入黄泉。
弦为筋急眼劳疾,紧主头胸痛难忍。
洪是伤寒多热症,七表之症说有功。
八里脉捷法赋
微脉为寒腹下痛,沉主吞酸冷气侵。
迟乃沉寒并固冷,缓则皮顽通身麻。
濡主冷困多虚汗,伏为积滞泻如汤。
涩则血滞痛如难,弱主精神枯瘦病。
寸关尺三部浮沉迟数断病赋
寸浮头脑腰腿痛,沉细浑身骨节疼,
女寸俱无月家病,脉大大肠水泄灵。
脾胃无力不进食,肝肺浮知胃膈膨,
滑脉如珠中有力,实行逼逼与长珠。
弦如指按弓弦状,紧若牢绳转索初。
洪举按之皆极大,此为七表不同途。
又八里脉赋
微来自有又似无,沉举都无按有余。
迟缓息间三度至,伏须切骨寻相类。
弱软如沉脂下图,涩脉如刀轻刮竹。
医家看脉用心察,方明八脉见如途。
九道脉赋
(长短数代四脉属阳,其余皆阴脉也)
迢迢长脉似长竿,短脉指下不及间。
总脉撮要
一息四至号平和,更加一至大无疴。
三迟二败冷危困,六数七极热生多。
八脱九死十归墓,十一十二绝魂去。
三至为迟一二败,两息一至死非怪。
寅时一刻肺行气,卯入大肠晨到胃。
己居脾土午属心,未居小肠之经内。
申属膀胱酉肾间,戌时行向心胞去。
亥在三焦子胆边,丑尽肝分寅转肺。
阿阿缓若春杨柳,此是脾家居四季。
在意专心察细微,灵机晓解通玄计。
胸膈生痰来作病,五心烦热更难眠。
寸脉沉兮气与痰,腹胀痞噫气难删,
膈间气喘不思食,手足冷时胃口翻。
寸脉迟兮当主冷,或为呕吐食将难,
四时拘紧多虚汗,冷痛呻吟身上寒。
寸脉数兮当主热,上焦寒热口咽干,
头痛目眩虚烦满,一息六吸痰气鸣。
关脉浮沉迟数赋
关脉浮兮风作痛,风寒腹痛胃虚空,
饮食不思空泄泻,节痛头疼面痿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