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东广雅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10《组歌》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 10《组歌》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10《组歌》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0* 组歌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散文诗中的的感情和美妙的意境。

2.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歌主题3.理解作者笔下雨和浪的形象4.学习文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学重难点:1.在诵读中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2.理解作者笔下雨和浪的形象3.体会文章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浪之歌一、课文导入简介诗人纪伯伦(1883~1931)。

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

二、朗读感知1、朗读全文,注意读出感情和节奏。

2、集体朗读和自由朗读相结合。

3、找一下这首诗的韵脚(散文诗不严格压韵,段落间换韵):三、感知课文的内涵在这首散文诗里,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在前四节里,铺陈出的是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舍难分。

接下来,这个女性化的形象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一个人世界的守护者——“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惟有我彻夜不眠”,在星空、美人鱼、礁石和情人组成的画面中,它发出永恒的共鸣,“时而歌唱。

时而叹息”,而海浪的歌唱也就是海浪的叹息。

四、问题探究第二课时雨之歌一、导入:播放一段雨声,感受雨中的美好境界。

师:听,这是来大自然的声音,这是我们熟悉的声音,它从遥远的国度而来,滋润万物,它有时多情而缠绵,有时狂野而奔放,有时哀怨而伤感,有时飘逸且清高,这就是雨。

古诗中有很多写雨的佳句,我们来回忆下关于“雨”的诗句:我们感受过古人笔下多姿的雨,朱自清笔下温柔的雨,今天就让我们来听一听著名诗人纪伯伦的《雨之歌》。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请一学生配乐朗诵,感觉诗歌的感情基调2.全班朗诵,边读边思考:(从文中你感受到的是怎样的雨)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从文中感受到的雨,在横线上加一个修饰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雨三、合作探究小组讨论:3.全班再次朗诵诗歌四、品味赏析——品一品,谈一谈品读诗歌,可以从语言、修辞方法和诗的情感等方面来谈。

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节选)》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节选)》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节选)》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组歌(节选)》中的诗篇。

(2)理解诗篇中的生词和难点,能够进行简单的翻译和解释。

(3)分析诗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运用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阅读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意识,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篇背景介绍:介绍《组歌(节选)》的文学背景和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篇。

2. 诗篇内容分析:分析诗篇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篇内容。

3. 诗篇语言艺术特点:分析诗篇的语言风格、修辞手法和诗意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篇。

(2)理解诗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篇中生词和难点的理解和翻译。

(2)诗篇语言艺术特点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或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诗篇,解决生词和难点问题。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5. 总结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情况的评价。

2. 对诗篇内容理解和语言艺术特点分析的评价。

3. 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评价。

4. 学生对诗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的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

2. 参考资料:有关《组歌(节选)》的背景资料、文学评论和相关研究文章。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组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组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0、组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中涉及到的生字词。

(2)了解纪伯伦的生平,感受其散文诗所创造的意境。

(3)学习文中多角度拟人的写作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精读和有选择的朗读,巩固对散文诗独特艺术魅力的认识。

(2)通过欣赏文中优美的语言,达到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所具有的深刻内涵。

(3)学会充分的发挥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模仿文中的语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语句的哲理色彩,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欣赏文中优美的语言,获得写作方法上的启发。

教学难点深透理解文章的感情内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

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字词障碍。

1、作者简介: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

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本文选自《泪与笑》。

《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热(chì) 祷词(dǎo) 执拗(niù) 俊俏(qiào) 衷情(zhōng) 馈赠(kuì) 憔悴(qiáo cuì) 真谛(dì) 苍穹(qióng) 璀璨(cuǐ càn)镶嵌(xiāng qiàn) 翱翔(áo xiáng) 长吁短叹(xū) 千山万壑(hè)3.解释下列词语。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赠送(礼品)。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酷似。

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组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组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组歌》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2、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领悟诗中形象的情感内涵。

3、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学习借物抒怀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1、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领悟诗中形象的情感内涵。

2、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学习借物抒怀的写法。

【教学难点】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领悟诗中形象的情感内涵。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纪伯伦的资料和写作背景,结合课后的“研讨与练习”给课文作批注。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活思维,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首先欣赏美丽的浪、轻盈的雨,(出示浪和雨的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呢?给大家说说吧。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首散文诗《浪之歌》、《雨之歌》,看看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看到海浪、看到细雨时,有怎样的感受呢?板书课题。

二、出示活动任务1、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2、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领悟诗中形象的情感内涵。

3、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学习借物抒怀的写法。

三、展示自学,夯实基础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1、检查课前自学情况,多媒体实物投影给课文作批注的情况。

2、展示作者名片纪伯伦是美籍黎巴嫩阿拉伯作家。

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

展示背景资料:纪伯伦的祖国──处于封建主义、殖民主义统治下的黎巴嫩──给予他的并不是很多。

远在他少年时代,为了生存,他同家人不得不背井离乡,不远万里来到美国求生。

后来,立志报国的诗人,又被“莫须有”地遭到放逐。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组歌》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组歌》教案新人教版

10 《组歌》【教学目标】1.领会文章中蕴含的丰富的哲理。

2.领悟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3. 理解作者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的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文章中蕴含的丰富的哲理及海浪和雨的形象。

难点:作者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的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现实世界中,人会唱歌,鸟也会唱歌,那么其它的动植物或一些物象会唱歌吗?而黎巴嫩诗人、画家纪伯伦却唱出了一曲《浪之歌》《雨之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欣赏一下作者为它们唱出了怎样一首歌吧!二、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学生搜集的有关作者、作品的情况。

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

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本文选自《泪与笑》。

《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他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

他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

他善于在平易中发掘隽永,在美妙的比喻中启示深刻的哲理。

他清丽流畅的语言征服了一代代世界读者。

3.检查字词的读音和解释。

三、听读《浪之歌》,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诗歌是靠形象来传情达意的,读诗,先要感受诗中的形象特点。

1.请同学们闭上眼,美美地听读第一首《浪之歌》,边听边想象其展现的画面,进入诗境,听后谈一谈你所感受的浪是怎样的形象。

思考:(1)“浪”在文中是怎样的形象?他们分别唱出了怎样的歌?1—4节:海岸的情人,唱出难舍难分的炽热恋歌。

5—7节:人世间的守护神,唱出宽广博大的情歌。

(2)听读了《浪之歌》,我想,大家的心中一定都充满了对浪的感慨,那么就试着来完成老师的题目吧!《浪之歌》中海浪具有什么样的情怀?诗人与海浪有什么关系?(3)美读技巧:语音――轻重;语速――缓急;语调――抑扬;节奏――顿挫。

四、自主学习《雨之歌》1.通过刚才对《浪之歌》的学习和朗读,同学们应该掌握了朗读诗歌的基本方法。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10 组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10 组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组歌》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分析诗中语意递进伸展的层次。

教法设计诵读法和自读、点拨法相结合。

学法指导学习朗读,在读中体会作者情感。

质疑,讨论。

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

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二.作者简介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

是阿拉伯现代小说和艺术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作为哲理诗人和杰出画家,和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

上世纪20年代初,以纪伯伦为中坚和代表形成的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即“阿拉伯侨民文学”)曾闻名全球。

他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的一个农家,在短暂而辉煌的生命之旅中,饱经颠沛流离、痛失亲人、爱情波折、债务缠身和疾病煎熬之苦。

尽管这样,他一刻也不曾忘记自己的祖国,他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

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他写下了传遍阿拉伯世界的诗篇《朦胧中的祖国》,他讴歌毕生苦恋的祖国:“您在我们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

”爱与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

他反对愚昧陈腐,他热爱自由,崇尚正义,敢于向暴虐的权利、虚伪的圣徒宣战;他不怕被骂作“疯人”,呼吁埋葬一切不随时代前进的“活尸”;他反对无病呻吟,夸夸其谈;主张以“血”写出人民的心声。

文学与绘画是纪伯伦艺术生命的双翼。

纪伯伦的前期创作以小说为主,后期创作以散文诗为主。

八年级语文下册10组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10组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10.组歌( 节选)教课目标1.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真理。

2.理解作者采纳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虑。

教课要点、难点1.朗诵课文,领会感情。

2.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教课时数:一课时。

教课过程一、预习‘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火热 (chi4)祷词 (dao3)固执 (niu4)俊秀 (qiao4)衷情 (zhong1)馈送 (kui4)憔倅 (cui4)真理 (di4)夫穹 (qiong2)绚丽 (cui3can4)镶嵌 (xiang1 qian4)遨游 (ao2)丧吁短叹 (xu1)千山万壑 (he4)2.解说以下词语。

固执:固执率性,不遵从他人的建议。

憔倅:形容人瘦小,面色不漂亮。

馈送:赠予 ( 礼物 ) 。

真理:真切的意义或道理。

绚丽:形容珠玉等光彩鲜亮。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酷似。

天长地久: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词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同样永久不变。

唉声叹气:因伤感、愁闷、难过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咄咄逼人:骄横的气逼人。

不:一点儿也不。

二、人人有一敏感而多情的心。

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与自然万物和共,组成生生不息的美好世界;同,它又着理性的光,人以启示。

作者介:·哈· 伯 (1883 ~ 1931) ,黎巴嫩人、画家。

著有散文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本文自《泪与笑》。

《歌》共包含五首散文,里的是此中两首。

三、朗文要求出感情和奏,初步领会两首表作者怎的感情。

四、学文(一)学《浪之歌》。

1.朗文,学生在散文旁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

如《浪之歌》开写浪花海岸的深情,浪花的性格是活的,她像一个情的姑娘日昼夜夜嬉在海岸身⋯⋯学生、沟通。

2.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的句子,并加以析。

鼓舞学生所欲言,表达自己独到的感觉。

3.理解海浪的形象。

明确: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者的形象。

(二)学《雨之歌》。

1.朗文,找出自己喜的句子,并加以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 组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 组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组歌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海誓山盟:原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这里指有了生命的浪对海岸立下的爱的誓言。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别人的意见。

璀璨:形容珠玉光彩鲜明。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中。

馈赠:赠送。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2)四人小组,描述自己所看到的画面。

(3)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描述自己喜欢的画面,并简要说明喜欢的理由。

示例:在《浪之歌》中,我看到了银白的浪花冲向海岸,与金沙铺就的海岸合为一体,海岸上一下子凉爽了许多;在《浪之歌》中,我看到了海浪亲吻海岸的情形,他们的情感是那样细腻;在《浪之歌》中,我看到了海浪陪伴美人鱼跳舞的情形,它的舞姿是那样轻盈;在《雨之歌》中,我看到了细雨洒向大地,大地开始呈现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初春美景;在《雨之歌》中,我看到了一夜春雨之后,乱红摇曳,“花重锦官城”的壮美景象;在《雨之歌》中,我看到了干渴的禾苗饱饮甘霖时绿意盎然的情形;..2.品读课文,深入探究海浪与雨的丰富内涵。

教师:海浪和雨在诗人的笔下是那么形象生动,富有思想情感。

请你仔细品读课文,结合具体语句,领会它们给了世界什么?对生活,它们作出了怎样的抉择?其中蕴涵着怎样的人生境界?大海中,回到主的身边。

五、课堂练习摘读,积累课文精美语言。

(1)摘录喜爱的一组美词佳句精彩段,以诵读方式推荐给全班,并简述推荐理由。

(2)分类集纳语言美点。

词分成语、叠词、双声叠韵词、极富表现力的词、拟人化的动词、其他美词;句分修辞美句、极富感情的句子、联想丰富的句子、透射哲理的句子、特别喜爱的句子:段分排比构成的段、具有回环复沓之美的段、结构特别的段。

板书设计作业布置万物有灵,只是因为人的存在。

正是因为有灵性的人的凝视,万物才显出人间的情态,有了人的聆听,雨点的敲击才构成一种乐曲。

请你采用第一人称,发挥丰富的想象,学习多样化的拟人手法以及其他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选取一物,以“之歌”为题(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春风之歌”等),写一首散文诗,表现你对人生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阳东广雅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10《组歌》导学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精美词语
2、体会海浪和雨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反复朗读、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理解语句所蕴含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流程】
1、简介诗人纪伯伦(1883~1931)。

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

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他的散文诗充满浓郁的诗情和深刻的哲理,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被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

纪伯伦认为诗人的职责是唱出“母亲心里的歌”。

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

他的思想受尼采哲学影响较大。

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的力量。

他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为发展阿拉伯新文学作出过重大贡献。

2、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炽热( ) 祷词( ) 执拗( ) 俊俏( ) 衷情( )
馈赠( ) 憔悴( ) 真谛( ) 天穹( ) 璀璨( )
镶嵌( ) 翱翔( ) 长吁短叹( ) 千山万壑( )
朗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3、你体会到海浪对海岸怎样的情感?从哪些句子可以体会到?
4、海浪还对哪些事物表达过类似的情感吗?
5、雨给人间带来了哪些好处?
6
、通过海浪和雨的形象你联想到哪些人?
7、在两篇文章当中分别寄托了作者哪些情感?
8、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并简单点评。

9、仿写训练
任意参照下列一个句子仿写
(1)、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

(2)、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组歌》两篇散文诗基本上是让学生自己讲,学生很积极,效果很不错。

学生也进行了一定的摘抄,品味了好词好句子。

但在理解海浪的形象时,博爱者的形象比较好理解,但爱国者的形象很难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