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

合集下载

教育培训教材

教育培训教材

教育培训教材教育培训是指通过系统化的学习和培训活动,提高个人或团体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以达到教育和培训的目的。

教育培训教材是指为了帮助学员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而编写的教学材料。

本文将从教育培训教材的定义、编写原则和优化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育培训教材的定义教育培训教材是教育培训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为了满足学员学习需求,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书籍、手册、课件等教学材料。

教材的编写应该紧密围绕教育培训的目标和内容,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易于理解和掌握。

教育培训教材的编写需要考虑学员的背景和需求,以及教育培训的目标和要求。

教材内容应该具备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帮助学员全面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教育培训教材的编写原则1. 需求导向原则:教材的编写应该以学员的需求为导向,紧密围绕学员的学习目标和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和编写。

教材内容应该具备实用性,能够帮助学员解决实际问题。

2. 系统性原则:教材的内容应该具备系统性,能够帮助学员全面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教材的编写应该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结构清晰,内容丰富。

3. 渐进性原则:教材的编写应该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帮助学员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应用能力。

教材的难度应该适应学员的水平,避免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

4. 实践性原则:教材的内容应该具备实践性,能够帮助学员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教材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例演示等方式,提供实践性的学习材料。

三、教育培训教材的优化方法1. 内容优化:教材的内容应该紧密围绕教育培训的目标和要求,避免冗余和无关内容。

教材的内容应该具备科学性和实用性,能够帮助学员解决实际问题。

2. 结构优化:教材的结构应该清晰,内容有机衔接,避免重复和跳跃。

可以通过分章节、分节段等方式,使教材的结构更加合理和易于理解。

3. 表达优化:教材的语言应该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可以通过使用简单的词汇和句子,避免使用复杂的术语和长句,使教材的表达更加清晰和易于理解。

备教材的三个步骤

备教材的三个步骤

备教材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1.明确备课目标:这是备课的第一步。

教师需要仔细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理
解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备课目标,明确要达到的教学效果。

2.分析教材:这是备课的重要环节。

教师需要仔细阅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
和内容。

通过分析教材,教师可以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步骤。

3.设计教学活动: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各种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
学习和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实验、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水平,使教学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024秋季1~6年级语文新教材内容变更及专家视点

2024秋季1~6年级语文新教材内容变更及专家视点

2024秋季1~6年级语文新教材内容变更及专家视点1年级语文教材变化一、选文变化较大,选文编排顺序变化较大,原“课文”单元改为“阅读”单元,突出阅读重要性。

1.我上学了单元新增“我爱我的祖国”一课2.新增一课“两件宝”3.删去课文“画”4.删去课文“大小多少”5.删去课文“青蛙写诗”6.删去课文“明天要远足”7.删去课文“大还是小”8.删去课文“项链”9.删去课文“小蜗牛”二、“口语交际”栏目移入语文园地里面、原有4个单元口语交际,增加1个单元到6篇口语交际。

三、大小字及语文园地内容均有变化2年级上册教材变化一、选文变化。

明确分出八个单元,原“课文”单元改为“阅读”单元,突出阅读重要性。

1.课文“曹冲称象”替换为“彩虹”(原一下课文)2.课文“一封信”和“妈妈睡了”替换为“去外婆家”3.古诗“夜宿山寺”替换为“江雪”(原日积月累)4.课文“风娃娃”替换为“称赞”(原书我爱阅读的篇目)5.语文园地六和语文园地八中“我爱阅读”篇目替换。

二、大小字及语文园地内容均有变化3年级上册教材变化一、选文变化1.犟龟(新增)2.香港,璀璨的明珠(新增)3.古诗三首:鹿柴(原书四上第一单元日积月累)4.一定要争气(新增)二、习作部分变化第二单元习作(原书第八单元习作)第三单元习作(原书第四单元习作)第四单元习作(原书第三单元习作,有稍微变动)第七单元习作(原书第二单元习作)第八单元习作(原书第七单元习作)三、大小字及语文园地内容均有变化4年级上册教材变化一、选文变化1.田忌赛马(原书五下课文)2.长城(新增)3.颐和园(原书四下课文)4.秦兵马俑(新增)二、习作变化第六单元习作(新增)第七单元习作(原书第八单元习作)第八单元习作(原书第七单元习作)新增一个习作,有两个单元调换顺序。

三、大小字及语文园地内容均有变化5年级语文教材变化一、选文变化1.课文“桂花雨”与“落花生”调换顺序2.第二单元课文顺序都变了,原“搭石”替换为“‘诺曼底号’遇难记”(四下课文)3.课文“小岛”替换为“彩色的翅膀”4.课文“松鼠”替换为“金字塔”5.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替换为“女航天员的信”6.古诗“长相思”替换为“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7.课文“四季之美”替换为“第一场雪”8.课文“鸟的天堂”替换为“白鹭”(原第一单元课文)9.课文“我的‘长生果’”替换为“走遍天下书为侣”二、习作变化第三单元、第六单元、第八单元习作主题更换。

《教材》全文

《教材》全文

《教材》全文
教材全文
本文是对教材的全文内容进行简要概述:
第一部分:引言
教材的引言部分旨在介绍教材的目的和结构,以及教材编写的相关背景和出版信息。

引言部分还会提及教材的目标受众和预期效果。

第二部分:教材内容
教材的主体部分包含了具体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根据特定主题或课程的要求来组织,以满足读者的研究需求。

教材内容可以涵盖理论知识、实践案例和相关资源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第三部分:教学辅助材料
教材的第三部分通常包含一些教学辅助材料,例如题、答案解析、练题和课堂活动等。

这些辅助材料旨在帮助读者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研究效果。

第四部分:参考资料
为了方便读者进一步拓展知识,教材的最后部分通常提供一些
参考资料。

这些参考资料可能包括相关书籍、期刊文章、研究报告
以及相关网站等。

教材的全文根据特定的领域和内容而有所差异,但以上是一般
教材可能包含的主要部分。

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和兴趣来
选择性地阅读教材中的内容。

请注意,本文仅对教材的一般内容进行了概述,并不涵盖具体
的教材主题和详细内容。

请参考教材本身获取更为详尽的信息。

> 注:这是一个简要概述,具体教材内容请参阅教材本身。

教材和教案区别

教材和教案区别

教材和教案区别先说教材吧,它其实是培训课件的基础,也可以是培训师选取的原材料。

很多初出道的讲师都可以找一本教材来开发培训课件。

对内训师来说,教材分两部分,一是外部教材,主要指的是一些专业书籍、培训光盘等等类似的东西。

主要靠去书店购买而得。

二是指内部教材。

很多企业建立了内部讲师队伍之后,为了使企业文化、思想、技术、工艺等得以沉淀和传承,都会出台制度鼓励内部讲师自编教材,比方说一个企业的文化手册、技术手册、员工手册、产品手册、营销手册等等都属培训教材的范畴。

再说课件。

课件其实就是培训师的产出,也是培训师和学员沟通交流及培训展示的一种媒介,专业培训师大多都有很多专业的培训课件。

一般的培训师都是依据培训教材进行课件开发的,也是依据课件进行培训实施的。

但是象盖老师这些一流大师往往不需要培训课件,因为功力深厚,大多是即兴发挥。

而教案则是培训师针对课程所作的教学方案,它是讲师自用的一种工具,往往不轻易示人,它一定是一句课程所作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课堂效果,大多为一些刚出道或功力不足的讲师所用。

积累较多、经验丰富的培训师一般不会用这一招。

三者之间,教材是一种资源、课件是一种产品、教案是一种工具或手段,对于刚出道的讲师来说,几乎是缺一不可的,他们的综合使用绝对可以保证培训效果,但也视培训师的个人专长而不同,有些人可能什么都不用,直接都可以进行课件开发的。

所以没有教材时,课件开发时间可能较长一点、没有教案可能效果会差一点、要是没有课件几乎就是不太可能了。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教学设计与教案有联系也有区别,从内容上来区分,教案是原来我们老师备课结果的体现,从这个角度来讲,教案大致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备学生部分,教材部分,教法部分。

教学设计则不同,它首先是把教育、教学本身作为整体系统来考察,运用系统方法来设计、开发、运行、管理,即把教学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使之成为具有最优功能的系统。

教学设计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原比教案范围要广,目光的着眼点可能会在整个学段的知识体系,或者整个单元,再到某节课。

教科书的名词解释

教科书的名词解释

教科书的名词解释教科书,是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由一定社会的教育主管部门或出版部门编制的有关学校的教学科目和教学时数等方面的基本指导文件。

简而言之,教科书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教科书不仅具有权威性,而且具有规范性和科学性。

它对学校、教师、学生都具有约束力,使用时要按照教科书来进行。

因此,教科书又称教材,是师生教与学的共同依据,也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文件。

1.课程标准2.学习辅助3.教科书的表现形式是“课本+课外资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课本”包括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是统一的;“课外资料”指课外读物、课外活动、各类实践活动、补充读物等,多样化。

通常情况下,学生完成“课本”教学内容后,再进行选修教材的学习。

因此,“课本”和“课外资料”是相互渗透的。

4.教科书的性质是一种教育资源,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教科书在国家基础教育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 2)教科书是培养人才的主要依据。

( 3)教科书是向全体公民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手段。

( 4)教科书是提高国民素质的主要媒介。

( 5)教科书是衡量国家和地区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

5.教科书的结构是由三部分组成的:(1)封面。

封面上印有课程标准、编写单位、出版单位、出版日期、版次、印数、字数等。

(2)扉页。

扉页上印有编写说明,教科书所含学科的分量及总课时数,编写、出版和发行机构名称。

(3)正文。

教科书的正文包括:教科书的序言、课程目标、内容简介、教学建议、学习指导和练习答案等。

5.教科书在国家基础教育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它的内容是:(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体现,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

(2)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保证国家培养合格人才,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

(3)是推广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途径。

(4)是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的最佳课题。

(5)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主要内容和手段。

教科书的发展史是伴随着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一起发展的。

简述教材的定义

简述教材的定义

教材是指用于教育教学目的的书籍、教材或其他教学资料。

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具,用于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特定的知识、技能或概念。

教材的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教学指导:教材提供了教学的指导和框架。

它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示例和练习等,帮助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和展开有效的教学活动。

学习资源: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资源和参考资料。

它提供了有组织的知识和信息,以便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学习和复习。

教材的内容和结构通常与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相对应,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内容规划: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规划和组织。

它将知识和概念分解为适合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单元或模块,并按照逻辑顺序进行排列。

教材的编写通常考虑学生的学习进程和认知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习评价:教材提供了学习评价的依据。

它通常包含一些练习题、作业和评价工具,帮助教师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材还可以提供答案或解析,以便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

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资源,它对教学起到指导、组织和评价的作用。

它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参考和工具,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和学习成果。

什么是用教材

什么是用教材

1、什么是“用教材”?要说到“用教材”,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的材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

教材是为教学服务的,而不是用来束缚限制教学的。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就明确提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观念,提倡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应自主地选择、组织适合的教学材料,而不能过分依赖手中现成的课本。

对于“用教材”我有这么三点认识:教师应成为教材的主人,在教材之中却在教材之上。

第一,对原教材“再创作”,从课堂、学情实际出发,取教材之长、补教材之短,“自编”适合自己教学需要的教材。

这样在原有的教材基础上进行调整、改造、扩充的过程就是“再创作”过程。

第二,组织教材。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选择课程资源,参与课程的研制开发到教材的调整、改造和扩充都是一个组织过程。

图省事,吃现成饭,不能很好地履行“组织”职能,那是教师失职。

第三教材编写会尽可能地考虑不同教学实际的需要,但这种努力肯定会受到很多限制;而且,教材编写者也是人,也会出现失误。

不能盲目地崇拜教材、迷信教参。

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和机械被动地依赖课本和教参绝对是两码事。

,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学大纲是根据国家课程计划制定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教学重要的依据。

但课本与大纲性质不同。

课本至多只能说是教材的主体或核心部分,不能成为限制束缚教学的框框。

如何使用课本,教学中可不可以“超出”课本,要不要改变教学的某些内容、要求或重点,都得看教学的需要,教师应有自主权。

再用以“本”为本的说法来束缚教师是不合时宜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或高二) 高一(或高二) 高一(或高二) 人民教育 广东教育 高一或高二 人民教育
一至六 一至六 一至六 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小 32 学 人民教育出教版社人民教育出教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高一级 33 增城市增城中学 粤教版 高一 34 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高中 人教版 高一 人教版 高一 高一 高一 高一级 高一级
肇庆市鼎湖区广利高级中 70 学
高一 79 从化市从化中学 粤教版
高一 人教A版
高一 粤教版
高一 80 深圳市平冈中学 待定
高一 待定
高一 待定
高一 待定
高一 待定
81 英德华粤艺术学校
《阅读和写作 》 《阅读 文选》 初一 初一 人教版 高一、高二 人民教育 高一年级 人教版 高一年级
《马承英语》 初二、三 人教版 高一、高二 人民教育 高一年级 人教版 高一年级 北师大版 高一、高二 广东教育 高一年级 广东教育版 高一、高二 人民教育 高一年级 人教版 高一年级 人教版 高一
82 番禺区大石富丽中学 人教版 高一、高二 83 阳东县第一中学 广东教育 高一年级 84 广东梅县东山中学 广东教育版
85 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 人教版
86 始兴县始兴中学 人教版 高一、二 87 普宁市城东中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一、高二 88 汕头市潮阳第一中学 粤教版 人教版 人教版 人教版 人教版 高一年级 89 佛山市南海区南海中学 广东教育 高一 90 顺德容山中学 广东教育 人教 初一 91 中山市小榄镇菊城中学 北师大 初二 广东教育 初二 人教 初三 人教A版 高一 北师大版 高一 广东教育 高一 人教版 高一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一、高二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一、高二 高一、高二 高一、高二 高一、二 高一、二 高一、二 高一、二
高一 人教版
高一 人教版
高一、高二
高一、高二
高一 人教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管弦器乐学生 人教版 初一、初二 人教版 八年级 粤教版 高一级 高一级 人教版 初一、初二 人教版 八年级 人教版 高一级 高一级 人教版 初一 人教版
高一级 23 南雄市第一中学 粤教版
高一级 苏教版
高一级 人教版
高一级 人教版
24 湛江市徐闻县第一中学 广东教育 高一 25 湛江市二十一中 粤教版 高一(或高二) 26 韶关市始兴县风度中学 广东教育 人教A版 高一(或高二) 江苏教育(高一) 人民教育(A)(高 二) 高一或高二 27 梅县华侨中学 江苏教育 高一 28 中山市第二中学 人教版 高二 29 新会一中 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初一 30 东莞市厚街湖景中学 人民教育出教版社人民教育出教版社人民教育出教版社 初一、二、三 31 中山市曹步初级中学 人教版 人教版 人教版 人教版 人教版 初一、二、三 初一、二、三 初二 人民教育出教版社 初三 初一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初一 初三 高二 高二 高二 人教版 高二 广东教育 高一 人教版 粤教版 江苏版 人民教育 高一 人民教育 高一 广东教育 高一 江苏教育 高一
物理
初二 人教版 高一年级 粤教版 高中一年级 广东教育 高一 初三
化学
51 南海区九江镇初级中学 人教版 高一年级 52 韶关市田家炳中学 粤教版 高中一年级 53 清远市华侨中学 广东教育 高一 54 清远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广东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55 江门市新会陈经纶中学 人教版 高一 56 花都区秀全中学 粤教版 人教版 粤教版 人教版 人教版 高一 人教版 高一 八年级 八年级 八年级 人教版 高一 人教版 高中一年级 人教版 高一年级
高一 67 梅州市曾宪梓中学
高一
高一
高一
高一
广东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高一 68 蕉岭县蕉岭中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一 高一 高一
68 蕉岭县蕉岭中学 粤教版 高一 69 五华县皇华中学 人教版 高一级 人教版 高二 71 四会市华侨中学 人教版本 高一或高二 72 广州市第四中学 粤教版 高一 73 恩平市第一中学 人教版 高一 74 罗定实验中学 人教版 高一 75 韶关市新丰县第一中学 粤教版 高一、高二 76 阳江高新区漠南中学 粤教版 人教版 高一年级 77 连南民族高级中学 人教版 初中、高中 78 番禺区南村中学 初中、高中 北师大版 初中、高中 粤教版 初中、高中 人教版 初中、高中 人教版 高一年级 高一年级 高一年级 苏教版 高一、高二 人教版 高一、高二 粤教版 人教版 人教版 高一 人教版 高一 人教版 高一 人教版 高一 人教版 高一 人教版 高一 人教版 高一 人教版 高一 人教版 高一 人教版 高一 粤教版 高一 人教版 高一 人教版本 高一或高二 人教版本 高一或高二 粤教版 高一或高二 人教版本 高一或高二 人教版 高一级 人教版 高二 人教版 高一级 人教版 高二 高一级 粤教版 高二 高一级 人教版 高二 高一 人教版 高一2人,高二2人 粤教版 人教版
粤教沪科(初 中)广东教育 人教版 (高中) 高一 高一
高一年级 46 乐昌市城关中学 粤教版 高一 47 吴川市第一中学 人教版 高一年级 48 博罗县博罗中学 粤教版 高一、高二 49 佛山顺德华侨中学 粤教育版 初二年级 50 湛江市二中海东中学 人教版
高一年级 苏教版 高一 人教版 高一年级 人教版 高一、高二 人教A版
历史
高一 人教版 高二 岳麓版 高一 人教版 高二 岳麓书社 高一、高二 人民版 高一 岳麓
地理
高一 人教版 高二 湘教版 高一 人教版 高一 中国地图 高一、高二 中图版 高一 人教音乐高一 人教版体育高一、高二
美术
高一 人教版
计算机
高一 人教版 高一 广东教育
高一 人教版 高三 人民音乐 高一、高二
34 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高中 广东教育出版社 高一、高二 35 湛江市第二十中学 粤教版 高一 36 林启恩纪念中学 粤教 高一 37 广东高州中学 人教版 高一 38 广东省云安县云安中学 人教版 高一 39 汕尾市城区新城中学 粤教版 高一 40 四会市四会中学 人教版 高一 41 广东惠阳高级中学高中部 广东教育出版社 高一 42 惠东县惠东中学 人教版 高一 43 陆丰市甲子中学 粤教版 初中、高中 44 东莞市茶山中学 人教版(初 中)粤教版 (高中) 高一 45 肇庆中学 人教版 人教版 人教版 粤教版 人教版 人教版 初中、高中 人教版(初中、高 中) 高一 高一 人教版 粤教版 初中、高中 初中 人教版 高一 人教版 高一或高二 粤教版 高一 鲁教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一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一 高一 高一 人教A版 高一 人教版 高一 广东教育出版社 人教版 人教版(A) 高一 人教版 高一 高一 高一 人教版 高一 人教版 高一 粤教版 人教版 人教版 高一 人教版 高一 人教版 高一 人教版 高一 人教 高一 人教 高一 粤教 高一 人教 高一 人教版 高一 人教版 高一 粤教版 高一 江苏版 高一 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一、高二 高一、高二 高一、高二 高一、高二
高一级 57 肇庆市德庆县香山中学
高一级
高一级
高一级
高一级
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二 58 汕头市金山中学 粤教+人教 高一 59 中山市杨仙逸中学 粤教版 高一级 60 潮州市松昌中学 人教版 高一 61 英德市第一中学 广教版 高一级 62 清远市第一中学 人教版 高一级 人教版 高一 人教A版 高一级 人教A 高一 高二
广东教育出版社
高一至高二级 人教版
高一至高二级 高一至高二级 人教版
广东教育出版社
高一至高二级 人教版 高一 高二
64
广东省韶关市乐昌第一中 学
高一 高二
广东教育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一 65 揭阳第一中学 粤教 高一 66 广州市白云中学 人教 高一 人教 高一 人教 高一 人教 高一 高一 高一 高一 高一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二 人教 高一(2人) 人教版 高一级 人教版 高一 北师大版 高一级 高一级 人教版 高一 粤教版 高一级 高一级 人教版 高一 人教版 高一级 高二 人教 高二 人教
广东教育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 北师大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一至高二级 63 广东省阳江市第一中学
数学
高一
外语
高一
物理
高一
化学
高一
2
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 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高 中部) 中部)
7 佛山市顺德区乐从中学 广东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 北师大版 广东教育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8 东莞市东城第一中学 人教版 人教版 人教版 初二 9 中山市古镇初级中学 人教版 八年级 人教版 高一级 11 潮州市潮安县庵埠中学 八年级 人教版 高一级 高一级 高一级 九年级 科教版 高一级
高一年级 人教版 高一 人教版 高一年级 人教版 高一、高二 北师大版 初二年级 人教版 高一 人教版 高一年级 粤教版 高一 粤教育版
高一年级 人教版
高一年级 山东版 高一、高二 人教版
序 号
学校名称
语文
初一、二
数学
初一、二 北师大版 高一年级 苏教版 高中一年级 人教A版 高一
外语
初一、二 外研社 高一年级 人教版 高中一年级 北师大版 高一
10
高要市金渡镇华侨初级中 学
11 潮州市潮安县庵埠中学 粤教版 人教版 人教版 高一 12 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 人教版 高二 13 郁南县蔡朝焜纪念中学 人教版 高二级 14 云浮市新兴县第一中学 人教版 高一 15 东莞市万江中学 广东教育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一 16 清远市清新县第一中学 广东教育出版社 高一 17 台山市李谭更开纪念中学 人教版 高一 18 云浮市邓发纪念中学 人教版 高一、高二 19 华师嘉玛学校 广教版 高一、高二 20 肇庆高新区大旺中学 人教版 高一和高二 21 云浮市云浮中学 人教版 人教A版 高一级 22 广东省南澳县南澳中学 人教版 人教版 人教版 人教版 高一级 广东教育出版社 人教版 高一级 人教版 高一和高二 人教版 高一和高二 人教版 高一和高二 人教版 高一和高二 人教 高一、高二 人教 高一、高二 广教版 高一、高二 人教 高一、高二 人教版 高一、高二 人教版 高一、高二 粤教版 高一、高二 人教版 高一、高二 人教版 高一 人教版 高一 人教版 高一 人教版 高一 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一 高一 高一 高一 高一 高一 高一 高一 人教A版 高一 人教版 高一 粤教版 高一 人教版 高一 人教版 高二级 人教版 高二级 广教版 高二级 人教版 高二级 高二 高二 高二 高二 人教版 人教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