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声的世界 章节测试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声的世界 检测题(含答案)

第三章声的世界检测题一.选择题1.以下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C.将发声手机置于密闭瓶内并抽气D.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2.如图所示,把持续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抽出其中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了这一现象表明()A.铃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铃声在真空中音调变低C.铃声在真空中音调变高D.闹铃在真空中无法振动3.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只能靠空气传播B.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形成的C.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D.声音的传播速度跟介质种类无关4.如图所示,号称“天下第一鼓”的山西威风锣鼓队正在表演。
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时,鼓声就消失了,其主要原因是()A.手不能传播声B.手吸收了声波C.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了5.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B.鼓手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C.二胡演奏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D.航天员在太空与地面交流时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乐音都是乐器发出的B.声音的响度越大,音调就越高C.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D.响度是由声源振动频率决定的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胡演奏出的乐音,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传播的较快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得快D.跳广场舞时喇叭播放的歌曲都是乐音8.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B.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D.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9.“在公共场所,请轻声讲话”,这里的“轻”是指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10.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是声源的()A.振幅B.材料C.频率D.结构11.机械手表放在耳朵附近,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小;把一个气球放在手表与耳朵之间相互贴紧,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大。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单元测试卷-附带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测试卷-附带答案(时间:60分钟分值:70分)学校:班级:姓名:考号: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1.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产生的;它是通过传播到同学们的耳朵里的。
2.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钟罩内,将钟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去,听到的铃声(选填“逐渐增强”、“逐渐减弱”或“不变”),这说明声音的传递需要;航天员们在飞船内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对话,其原因是声音。
3.在河南省博物院的古乐演奏大厅里,乐师们用“曾侯乙编钟(如图)”为听众们带来了穿越千年的视听盛宴。
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同一个编钟的同一位置发出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4.夏天的夜晚,小明的爸爸对他说:“听,这是蟋蟀在叫,别说话,小心吓走它。
”爸爸通过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分辨蟋蟀叫声;“别说话”是在(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5.吹奏竖笛时,笛声是由(选填“笛子”或“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按住不同的笛孔,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就会改变。
正在学习中的小明为了避免被笛声打扰而关紧门窗是在(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6.医院利用超声打掉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均选填“信息”或“能量”)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错选得0分)7.“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们能区分蛙声是根据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8.如图所示的是医生检查身体用的听诊器,做成该形状的目的是()A.增大声音的音调B.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声音的响度C.改变声音的音色D.美观,对声音没有影响9.音乐会上小提琴演奏乐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声音的音调B.演奏时,用力拉小提琴的同一琴弦可改变声音的音色C.小提琴演奏的乐曲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就可以传入听众的耳朵D.小提琴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10.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雨滴落在地面上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B.教学楼走道的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音调来控制电路的C.城市居民区附近的道路“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11.我国的古诗词和民间俗语中往往包含着物理知识,从物理知识运用的角度看,下列对于诗句或俗语理解、解释错误..的是()A.“响鼓也要重锤敲”——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音调越高传播得越远C.“闻其声知其人”——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是谁D.“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回声12.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的禁鸣喇叭的标志。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 声的世界》 测验题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测验题第三章《声的世界》测验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声。
C。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与光的传播一样快。
2.一些人对声现象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
声音传播快慢在各介质中都相同。
B。
空气是一种传播声音的介质。
C。
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D。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演奏二胡时,弦在振动。
B。
鸟鸣是靠鸣膜的振动而产生的。
C。
收音机发声时,喇叭在振动。
D。
宇航员在月球上声带不能振动,所以不能发声。
4.下列几种现象中,可说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的是:A。
用光将鱼吸引到网内。
B。
鱼被岸上说话的声音吓走。
C。
在岸上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
D。
波浪拍击海岸发出的轰鸣声。
5.___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传播方向。
6.下面形容声音的“高”,指音调的是:A。
引吭高歌。
B。
高声喧哗。
C。
这首歌声音太高,唱不上去。
D。
听不见,声音高些。
7.上物理课时,物理老师请校乐队的小提琴手___给同学们演奏了一首曲子,并请同学听粗琴弦与细琴弦发出声音的不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比细琴弦的高。
B。
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比细琴弦的低。
C。
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细琴弦的一样高。
D。
无法比较音调的高低。
8.狗、猫能听到人不能听到的声音,原因是:A。
狗、猫的耳朵比人更灵敏。
B。
狗、猫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小。
C。
狗、猫的听觉范围与人的听觉范围不同。
D。
狗、猫的耳廓能转动。
9.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质,以下做法中用以达到这一目的的是:A。
瓜农用手拍打西瓜。
B。
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铁块。
C。
瓦匠用瓦刀敲打砖。
D。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单元检测(带答案)

《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检测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A.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将要上钩的鱼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C.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D.小溪流水的“哗哗”声2. 如图所示的是北京天坛公园里堪称声学建筑奇观之一的圜丘。
当游客站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下列关于声音变得特别洪亮的解释正确的是()(第2题)A.声音变成了超声波B.圜丘上装有扩音器C.建筑师利用了声音的折射原理D.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得到了加强3. 声音在均匀的空气里传播的过程中()A.声速逐渐减小B.频率逐渐减小C.响度逐渐减小D.声速、频率、振幅都不变4. 二胡是中国的民族乐器,有粗(内弦)、细(外弦)两根弦,拉弓时弓毛和弦摩擦发出声音,下列做法不能改变二胡音调的是()A.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B.将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为摩擦外弦C.加大摩擦弦的力量D.旋转弦轴,增加弦的张紧度5. 音乐课上,音乐老师播放一段音乐后,请同学们说出该音乐是由哪一种乐器演奏的。
这主要是在训练同学们对乐器的鉴别能力,其依据是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6. 下列声音波形图中,与其他图形表示的响度不同的是()7. 如图所示的是楼梯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第7题)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色和响度8. 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是控制噪声的三种措施,下列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A.摩托车的消声器B.高架桥两侧的塑料板C.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D.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9. 如图所示的是端午节赛龙舟的情景,选手在鼓声指引下整齐地划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9题)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选手通过响度来辨别鼓声C.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鼓声的音调高D.鼓手在耳朵里塞上棉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0. 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声的世界 单元测试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反射B. 声音要靠介质传播, 真空中不能传声C. 所有的声音都是噪声D. 人耳并不能听到一切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2.在月球上宇航员之间不能直接交谈是由于( )A. 人的生活条件发生了变化, 人的发声器官不能正常发出声音B. 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 人的听觉器官受到影响C. 月球上没有空气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D. 由于穿着宇航服, 直接交谈不方便3.关于声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雷雨天, 总是先听到雷声, 后看到闪电B. 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 传播速度并不发生变化C. 拉奏小提琴时, 在不同位置按压琴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D. 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 是因为声波能够传递能量TV音乐频道开门大吉节目中辩听题的规则是:“选手先听段音乐, 然后说出该音乐的名称”.选手能答出所听歌曲的名称, 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 音调B. 音色C. 响度D. 三者均可5.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有些高科技产品, 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B.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C.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音D.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6.声音在空气、水、酒精、钢管这几种介质中传播时, 传播速度最大的是()A. 空气B. 水C. 酒精D. 钢管7.你的邻居搞装修十分吵闹, 干扰你的学习和生活, 下列措施中哪一个是无效的( )A. 赶快将门窗关紧B. 用棉花塞住耳朵C. 将窗打开让空气加快流通D. 将棉被挂在窗户上8.下列图中, 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A. 探测海深B. 敲瓶底火焰摇动C. 回声定位D. 超声波探查9.医用“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 但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 这是因为()A. 声音响度太小B. 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C. 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D. 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10.蝴蝶在飞行时不停地扇动翅膀, 但我们不能听到蝴蝶飞行的声音, 这是因为()A. 人耳有故障B. 翅膀振动发出的声波响度不够大C. 翅膀振动不产生声波D. 翅膀振动的频率比较小1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蝙蝠在飞行时发出超声波B. 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就是一种次声波C. 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D. 人们利用次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二、多选题12.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公园上千游客现场目睹了一项奇迹: 声碎玻璃. 如图是世界吼王杰米•温德拉“吼”出声音将玻璃杯震碎的情景, 他的“吼”声可超过100分贝. 下列有关他“吼”出的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传递了能量B. 声音只在玻璃杯中传播C. 声音是玻璃杯振动产生的D. 声音的分贝数越高其响度越大13.从我们呱呱坠地开始, 声音就伴随在我们周围. 下面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只要物体振动, 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 如果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我们就无法分辨声音C.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 振动的物体一定会发出声音1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A.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B. 只要物体振动, 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 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 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 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15.“女高音”和“引吭高歌”的“高”分别指的是声音的()A. 音调高B. 音调低C. 响度大D. 响度小三、填空题16.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 经过3s后收到回波, 如果海水中声音的平均传播速度为1500m/s, 则此处海水的深度是________ km.17.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利用________波(选填“超声”或“次声”)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18.“掩耳盗铃”是在________处减弱声音的, 无声手枪的“无声”是在________处减弱的.19.如图所示, 在二胡演奏时, 用弓拉动琴弦, 使琴弦________而发声;表演中不断用手指按压琴弦, 改变琴弦发声部分的长度, 这样做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音色”).20.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 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的声音靠________ 传入耳中, 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 能够听出声音的________ 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第三章 声的世界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测试卷(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音色一定不同B.音调一定不同C.响度一定不同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2.(内江中考)如图所示,在两个完全相同的高脚玻璃杯内装有相同深度的水,当用筷子轻轻敲击杯子时,两个杯子就会发出相同的声音。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用筷子敲击甲杯,让其发声,发声后用手捏住杯边,此时乙杯不能发出声音B.当用筷子敲击甲杯,让其发声,发声后用手捏住杯边,此时乙杯能发出声音,产生了共鸣C.当用筷子敲击杯子时,甲杯的音调较低D.当用筷子敲击杯子时,乙杯的音调较低3.如图所示是一种新型锁——声纹锁。
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
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4.(2012·盐城中考)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的是( )A.汽车进入市区后禁止鸣喇叭B.图书馆里不能大声喧哗C.飞机旁的工作人员戴上耳罩D.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5.(潍坊中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越洪亮,在空气中传播得就越快B.超声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C.女生发出的声音比男生发出的声音传播得快D.声波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6.(黄冈中考)据报道,世界“吼王”杰米·温德拉曾“吼”出超过100分贝的声音,如图是他“吼”出声音将玻璃杯震碎的情景。
下列有关他“吼”出的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传递了能量B.声音只在玻璃杯中传播C.声音是玻璃杯振动产生的D.声音的分贝数越高其频率越大7.(成都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8.人们有几句顺口溜说得好:“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某些动物能感觉到地震之前发出的次声波,而人耳却听不见,这主要是因为( )A.次声波的响度小于0dBB.次声波的响度大于0dBC.次声波的声源振动频率低于20HzD.次声波的声源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9分)9.(梧州中考)“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是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其中的钟声是从寒山寺发出,通过传到客船的。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声的世界 单元测试试题

第三章声的世界一、选择题1.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A. 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 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C. 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D. 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B.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C. 根据响度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D. “禁鸣喇叭“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3.下列事例中,属于从噪声的产生环节进行防治的是()A. 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B. 道路两旁植树C. 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D. 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4.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是指 ( )A. 响度。
B. 音调。
C. 振幅。
D. 音色。
5.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医生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的?()A. 声音的响度B. 声音的音调C. 声音的音色D. 声音是否悦耳动听6.有一种电子牙刷,如图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
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A. 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 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C.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7.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A.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B. 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C. 我国在亚丁湾海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D.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8.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差异很大。
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人会听到三次敲击声,请判断传来的三次响声的介质按照先后依次是()A. 水、空气、铁管B. 铁管、水、空气C. 水、铁管、空气D. 空气、水、铁管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B.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 “响鼓要重锤敲”,说明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D.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B.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等于或者小于2.5mm的细颗粒物C.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D. 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二、填空题11.音调的高低是由 ________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 ________有关.12.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中传播;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________不同来加以辨别。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第三章 声的世界 单元测试卷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测试卷满分:100分时间:80分钟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1.唐代诗人高适的《塞上听吹笛》中的“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用明朗奇丽的基调和丰富奇妙的想象,把战士戍边之志与思乡之情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幅奇丽寥廓、委婉动人的画卷。
其中笛声是由________的振动产生的。
2.“大器之弦音,醉人美如画”是网友对某品牌高保真音响的评价,所谓“高保真”是指与原来的声音高度相似的声音,从物理学角度看,“高保真”是指通过音响播放的声音与原声的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相似。
3.手碟是一种打击乐器(如图),由两名瑞士人所创,可以说是现如今最年轻的乐器,因其独特纯净空灵的声音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
演奏时用手击打不同部位,可以改变声音的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手碟的声音很空灵,它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乐音。
(第3题)4.现代科学家已成功研制出一种叫做“水母耳”的海上警报器,用来接收________声波,从而预报海上风暴;科研人员还设计制造了一种模仿蝙蝠的声波发射器,放在农田或粮仓里播放,老鼠听到后就惊恐不安,纷纷逃遁,甚至发疯相残,人却不受影响,这是因为其发声频率高于________Hz,人耳感觉不到。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一诗句中,人的脚步声引起狗叫声,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超声波可以清洗精密的仪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
6.下面为防止噪声污染的图片,其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图________,属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的是________图,剩余的图是在____________减弱噪声的。
7.小明在手机上安装了变声软件,可将录入的声音以“正常”“男声”“女声”“小孩声”等模式播放出来,他将爸爸的声音首先用“正常”模式播放,再以“小孩声”模式播放,则手机发声元件的振动____________(填“频率变高”或“振幅变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章节测试一、单选题1.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是()A.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铃的铃声明显减小B.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C.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2.在月球的表面主要有岩石和尘埃,有人说,飞来的流星打在月球表面的岩石上,会像无声电影一样,在其附近听不到一点声响,这是因为()A.月球表面的岩石受到流星的撞击不发声B.流星撞击岩石的声音太小,人耳无法听到C.月球表面附近空间没有空气,缺少传播声音的介质D.原因不明3.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敲一下铁管,甲同学听到两次响声,这是因为()A.声音有反射现象B.声音在空气中比在铁中传播的快C.声音有折射现象D.声音在空气中比在铁中传播的慢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波是一种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B.发声体的振幅越大,频率越高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km/sD.超声波、次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5.为纪念“9.18事变”,铭记历史,我区每年都会拉响防空警报.为了使警报声传得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6.校园广播站正在播音,小明马上告诉大家:“这是我班的小丽同学在播音”.那么,小明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7.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C.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品D.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8.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
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或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下列关于所发出声音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甲瓶的音调最高B.用嘴贴着瓶口吹气,甲瓶的音调最高C.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丁瓶的音调最低D.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丁瓶的音调最高二、多选题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10.为了减弱噪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改装机器使其发出的噪声尽量小B.在马路两旁植树造林C.在耳孔中塞入棉花D.关闭所有声源11.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B.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C.戴防噪声耳罩可以防止噪声产生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产生三、填空题12.如图,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8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2)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13.环保部门常在噪声较大的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噪声监测仪________(选填“具有”、“自身不具有”)降低所在路段噪声的作用.物理学中用分贝作为描述声音强弱的单位,把人耳________(选填“听不到”或“刚刚能听到”)的声音定为0分贝的声音.14.放鞭炮时用手捂住双耳,这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在城市街道禁鸣喇叭,这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15.物理老师自制了“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枪逐步抽出罐内空气,听到声音越来越小是________变小的缘故(选填“响度”或者“音调”),由实验可推理出________。
16.在控制噪声的措施方面,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标牌,这主要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教室外有声音干扰时,关上门窗是为了在________减弱噪声.四、解答题17.向前传播的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反射回来。
一个同学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5s后听到回声,那么该同学距山崖大约是多少米?(V声=340m/s)五、实验探究题18.某同学用尺子探究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1)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时,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观察钢尺振动的________;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对比此时尺子振动的声音。
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__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有关。
(2)探究响度的影响因素时,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观察钢尺振动的________。
(3)在实验中会发现: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即使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
(4)在以上实验中研究问题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
19.下表列出的是在进行实验探究时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请你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填写在表中对应的空格里.题号实际问题解决方法(1)为了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按亮激光小手电,但不能直接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 ________ (2)探究影响声音强弱的因素,敲鼓时,不易观察鼓面振动的幅度.________ 六、综合题20.如图所示的实验,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乒乓球弹起,则由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1)________;(2)________;(3)实验中乒乓球在试验中作用________.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D【解析】【解答】解:A、罩内抽出空气,闹铃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A不符合题意.B、用力吹一根细管,将它不断剪短,空气柱减小,空气容易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变高,声音变高.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C、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花四溅,说明声音发声时振动,故C不符合题意.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纸屑跳动高度不同,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D符合题意故选:D.【分析】(1)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2)物体发声时一定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答案】C【解析】【解答】解:A、月球表面的岩石受到流星的撞击能发声,只是缺少传播声音的介质;故A错误;B、流星撞击岩石的声音很大,由于缺少介质,人耳才无法听到;故B错误;C、飞来的流星打在月球表面的岩石上,会像无声电影一样,在其附近听不到一点声响,是因为没有介质,声音不能传播;故C正确;D、听不到声音的原因是由于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故D错误;故选C.【分析】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答案】D【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声音分别从铁管、空气中传播,则甲同学要听到2个声音,一个声音是从铁管传来,另一个是从空气中传来的,这说明了声音在铁管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快.故选D.【分析】根据声音在不同的介质里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声音的传播在气体中慢,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最快,然后即可解答此题.4.【答案】D【解析】【解答】解:A、声波不是电磁波,也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发出的声音响度大,故B错误;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190Hz的声音叫超声,这两种声音人耳都无法听到,故D正确.故选:D.【分析】声波不是电磁波,也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响度的大小主要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此外,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就越大;超声波是指高于20190Hz的声音,次声波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和次声.5.【答案】B【解析】【解答】因为相同响度的声音,距离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越小,说明响度与离声源距离有关.例如:当我们听不清某个人说话的声音时,总是强调对方要“大点声”,就是要求对方说话时响度大;同理,为了使警报声传的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响度.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增大响度、减少声音的分散都可以使声音传播的距离更远.6.【答案】C【解析】【解答】解: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分辨不同人的声音的.故选C.【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7.【答案】B【解析】【解答】解:A、太空中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因此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此选项正确;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中减弱噪声,而不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此选项不正确;C、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别出谁在说话,是因为音品不同的原因,声纹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品来辨别主人的.此选项正确;D、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此选项正确.故选B.【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够传声;(2)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3)音品也就是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4)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考查声音的综合利用,要求学生对声音及其特性、声音的传播及特征、减弱噪声的措施等知识点全面掌握.8.【答案】B【解析】【分析】敲击瓶子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瓶子和瓶内的水;用嘴贴着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物体是瓶中的空气.【解答】AC、用筷子子轻轻敲击瓶口,声音是由瓶子和瓶内的水振动发出的,水越多,音调越低;因此甲的音调最低,丁的音调最高;故AC错误;BD、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振动发声的是由于瓶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出的,空气柱长度越短,音调越高;因此甲的音调最高,丁的音调最低,故B正确,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频率与音调高低关系的理解和掌握.重点是弄清发声体二、多选题9.【答案】ABC【解析】【解答】解:A、不同人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A正确;B、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即在三个不同的位置﹣﹣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故B正确;C、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所致;故C正确;D、同一个音叉的发声频率是固定不变的;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会不同,力越大,音叉振动幅度越大,响度就越大;故D错误;故选ABC.【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2)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即在三个不同的位置﹣﹣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3)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是由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10.【答案】A,B,C【解析】【解答】A、改装机器使其发出的噪声尽量小,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A符合题意;B、在马路两旁植树造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B符合题意;C、在耳孔中塞入棉花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C符合题意;D、关闭所有声源显然是不合理的,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