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一(上)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附解析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附解析答案)

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1.根据语境,下列填写在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午饭时,张妈诉说道:“刚才遇到隔壁周家的丫头,她说,早上看见我家的小猫在门外,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

”于是这个亡失①_____了。

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出来阻止?他们明晓得它是我家的!”我也②_____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A. ①证实②茫然B. ①证明②怅然C. ①证实②怅然D. ①证明②茫然2.小海在默写《次北固山下》时有一个字拿不定主意,请你根据诗意帮他作出判断。

( )海日_____残夜,江春入旧年。

A. 横线上应填“升”字,它客观地描写了在还未消失的夜色中,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的景象,展现了海上日出的雄壮之美。

B. 横线上应填“生”字,它生动地展现了红日仿佛从大海里脱胎而出,残夜即将消退的景象,表现了新生生命的蓬勃之美。

3.部落的同学们对《秋天的怀念》中一句话的朗读设计产生了分歧,你认为设计恰当的一项是(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A. 重读“扑”“抓”,“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和“忍住哭声说”两句之间要连读,重读“忍住”“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朗读时要气缓声长。

B. 重读“母亲”“我”,“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和“忍住哭声说”两句之间要停顿,重读“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朗读时要高亢急促。

4.经典共赏部落开展了“集对联,猜文常”知识竞赛,下列作家作品与对联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万世文章祖,历代帝王师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③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④万物复苏春光里,百鸟欢唱绿色中A. ①诸葛亮②鲁迅③《世说新语》④《春》B. ①诸葛亮②朱自清③《聊斋志异》④《秋天的怀念》C. ①孔子②朱自清③《世说新语》④《秋天的怀念》D. ①孔子②鲁迅③《聊斋志异》④《春》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5.王国维名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让小莉联想到几首古诗词中的句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①______,断肠人在天涯”借西沉的夕阳抒发了天涯游子之悲;刘禹锡《秋词》中,“②______,③______”以明丽的秋景来抒写豪迈之情;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④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借眼前零落凄哀之景抒飘零伤感之绪……古代文人们寄情于山川风物,将精神与自然融为一体,成就了千古佳作。

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面词语中划线的字是多音字,读音都相同的是()A . 恶劣厌恶可恶B . 处决处理处置C . 分外分明过分D . 间隔间或时间2. (2分) (2017七下·无锡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班会课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

B . 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C . 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D . 日本首相小泉肆无忌惮地参拜靖国神社,激起了亚洲各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3. (2分) (2018八上·深圳期中)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 . 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的中国短道速滑队,是从十六名集训队员中挑选组成的选手。

(去掉“选手”)B . 目前,“兰州牛肉面”已走向海外并遍布全国,产值近千亿元,成为“中华第一面”。

(将“遍布全国”与“走向海外”互换位置)C . 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追求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

(在句末加“的作用”)D . 国家提出的“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观点是遏制房价飞速发展的重要结果之一。

(将“遏制”改为“阻止”)4. (2分)(2014·恩施)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 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B . 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C . 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D . “他不肯接见你的”,一个女佣站在门槛上为难地说,“他谁都不肯接见”。

5. (2分) (2017九上·自贡期中)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那些我们一直惴惴不安又充满好奇的未来,会在心里隐隐约约地觉得它们是明亮的。

2018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8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8北京市海淀区初一(上)期末语文2018.1基础•运用(共21分)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题。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吟诵着这首诗,你眼前是否出现了风筝伴着莺燕满天飞舞的场景?你是否感受到了童年纯cuì的快乐?中国是风筝的故乡。

风筝又名纸鸢、纸鹞。

据史料记载,风筝的发明人是汉朝的韩信。

传说垓下之战,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面系缚竹笛,迎风作响,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① (由来诞生)。

________。

每年清明前后、重阳时分,风和日丽,碧空澄澈,家家户户② (尊老爱幼扶老携幼),每个人都神采yìyì,到空旷之处放风筝。

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既是一种相互观摩、较量的娱乐游戏,又是享受大自然恩赐的一项体育运动。

(1)对文中加粗字读音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澄澈(dèng)较量(jiào)B.澄澈(dèng)较量(jiǎo)C.澄澈(chéng)较量(jiào)D.澄澈(chéng)较量(jiǎo)(2)在文中①②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由来尊老爱幼B.由来扶老携幼C.诞生尊老爱幼D.诞生扶老携幼(3)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它的来源十分丰富。

文中的“四面楚歌”出自历史故事,还有的成语出自古典诗文。

下面成语都出自《论语》的一项是A.杞人优天不可救药B.神通广大随声附和C.不毛之地大相径庭D.乐在其中湿故知新(4)在文中撗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风筝不但是人们的玩具,而且还与军事有关。

B.风筝不但与气象有关,而且还是人们的玩具。

C.早期的风筝多与军事有关,后来风筝进入民间,成为人们的玩具。

D.早期的风筝多与气象有关,后来风筝进入民间,成为人们的玩具。

(5)运用对联知识,将下面有关风筝的对联补充完整,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上联:少年乘风①下联:纸鸢② 逐云飞A.①牵线舞②载梦B.①拨丝线②载梦C.①牵线舞②轻巧D.①拨丝线②轻巧(6)下面诗句所描写的传统节日最适宜放风筝的一项是A.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4.答案:B(2 分)
5.答案:A(2 分)
6.答案:①夕阳西下 ②晴空一鹤排云上 ③便引诗情到碧霄 ④杨花落尽子规啼
(共 4 分。每空 1 分,有错则该空不得分)
7.答案示例:
夜来风雨声 好雨知时节
寒雨连江夜入吴 白雨跳珠乱入船
渭城朝雨浥轻尘 多少楼台烟雨中
清明时节雨纷纷
(共 2 分。每空 1 分,有错则该空不得分)
后语体现出唐僧西行求经和宣扬佛法的坚定执着。
答案示例三:
我选择白骨精骗唐僧——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这则歇后语依据的是“三打白骨精”的故
事情节。白骨精为了吃到唐僧肉,第一次变成村姑接近师徒们,被孙悟空识破后,又先后变
成年迈的老妇、老头儿,都被悟空识破并打死替身。但唐僧误以为悟空一再伤害无辜而将其 逐走,导致自己被白骨精抓走而陷入险境。这则歇后语体现出白骨精的狡猾多变和诡计多端。 (3 分。相关情节,2 分;人物特点,1 分) 二、文言文 阅读(共 13 分) 12.(1)增长 (1 分。意思对即可) (2)完 (1 分。意思对即可) 13.(1)内心不能恬淡轻利,就不能明确志向。(2 分。意思对即可)
言通顺,有 2 处以下语病。
科 确,错别字 2 个以
书写项的得分。
赋分范围:36-30 分
网 下,格式规范。
比较符合题意,内容比较具体,
]
3分
二类卷 (33-29)
中心比较明确;条理比较清楚, 以 27 分为基准分 [ 书写工整,标点大
结构比较合理;语言比较通顺, 上下浮动,然后加 来 体 正 确 , 错 别 字
有 3-4 处语病。
书写项的得分。 源 3-4 个,格式规范。
赋分范围:25 分
:

【有答案】2017-2018北京海淀初一上期末语文真题卷(解析版)

【有答案】2017-2018北京海淀初一上期末语文真题卷(解析版)

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七年级语文一、基础运用(共25分)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马致远故居马致远故居位于京西门头沟区王平镇“王平古道”的韭园村,村内的西落坡村有一处元代古民居,当地村民们世代相传,说这里就是马致远故居。

马致远故居坐西朝东,是一座静谧.的大四合院。

故居门前有【甲】,门前的影背墙上写着“马致远故居”,并有马致远的生平介绍。

马致远的名曲《天净沙·秋思》中的佳句广为人知,实际上,他故居门前的景物也和《天净沙·秋思》的意境颇为相似。

绕过影壁跨过东房的大门就来到院子里。

院子很大,西北东南四面都有房间,每边为三五间。

在我国文学史上,元代的戏剧可以说是灿烂辉煌的。

很多著名的大戏剧家都是大都(北京)人,如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

他们的剧本经常在大都西城砖塔胡同里的勾阑、瓦舍(剧场)中演出,有时他们还亲自粉墨登场。

元代的很多经典剧目,如关汉卿的《窦娥冤》《望江亭》,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等,久演不衰。

北京可以说是我国戏剧的发祥地之一。

据《中国文学史》和其它一些资料记载,马致远(1250—1324),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死后葬于祖茔。

马致远是我国元代著名大戏剧家,学识(yuān bó),有“姓名香贯满梨园”之称,是当时文学组织“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他还被尊为“曲状元”,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声誉。

马致远因不满官府的腐败,后便隐居山林,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中友、曲中游”的自由(ān shì)的生活。

马致远隐居的山林在何处,并没有确凿.记载,但在韭园村的西落坡村发现有马致远故居。

另外,马致远的一些曲子也可证明他曾经在这里居住过。

如《元曲三百首》中的《清江引·野兴》写道:“西村日长人事少,一个新蝉噪。

恰待葵花开,又早蜂儿闹,高枕上梦随蝶去了。

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一、积累运用1.(4分)根据括号中的拼音在横线上填写的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1)他已经种下了十万①(kē)_____橡子,其中只有两万发了芽。

而这两万一②(kē)_____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半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

A.①棵②颗B.①颗②棵(2)看到这只骄傲的大鸟小心③(yì)(yì)_____坐在树枝上的模样,真叫人觉得可怜,不过,最后等它克服了这种心理障碍后,它马上变得活泼而神采④(yì)(yì)_____起来,并且对我恋恋不舍。

AA.③翼翼④奕奕B.③奕奕④翼翼【分析】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能力。

【解答】(1)颗与棵的区别在于“棵”用于树木等植物个体。

“颗”一般用于小而圆的东西,包括颗粒状的东西。

第一个指橡子所以用“颗”,第二个指树苗所以用“棵”。

故选:B。

(2)小心翼翼;神采奕奕,故选:A。

答案:(1)B(2)A【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

对于形似字,要注意观察其细微差别。

2.(2分)根据语境,下列填写在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午饭时,张妈诉说道:“刚才遇到隔壁周家的丫头,她说,早上看见我家的小猫在门外,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

”于是这个亡失①_____了。

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出来阻止?他们明晓得它是我家的!”我也②_____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第1 页共22 页。

2018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一(上)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2018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一(上)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2018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一(上)语文期末考试试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首诗描绘了风筝在春天的场景,让人感受到童年纯真的快乐。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风筝又名纸鸢、纸鹞。

据史料记载,风筝的发明人是汉朝的XXX。

传说垓下之战,XXX的军队被XXX的军队围困,XXX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面系缚竹笛,迎风作响,汉军配合笛声,唱起XXX,涣散了XXX,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由来。

每年清明前后、重阳时分,风和日丽,碧空澄澈,家家户户尊老爱幼,每个人都神采奕奕,到空旷之处放风筝。

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既是一种相互观摩、较量的娱乐游戏,又是享受大自然恩赐的一项体育运动。

1)对文中加粗字读音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澄澈(dèng)较量(jiǎo)2)在文中①②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由来扶老携幼3)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它的来源十分丰富。

文中的“四面楚歌”出自历史故事,还有的成语出自古典诗文。

下面成语都出自《论语》的一项是B.神通广大随声附和4)在文中空白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C.早期的风筝多与军事有关,后来风筝进入民间,成为人们的玩具。

5)运用对联知识,将下面有关风筝的对联补充完整,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D.上联:少年乘风拨丝线,下联:纸鸢轻巧逐云飞6)下面诗句所描写的传统节日最适宜放风筝的一项是D.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下题。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

小说描写了XXX、XXX等人在大观园中的生活,以及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

小说不仅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生活面貌,还通过对人物性格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弊端和人性的弱点。

小说中的诗词歌赋也是其重要的特色之一,其中《葬花吟》、《秦淮河畔》等诗篇更是被广泛传诵。

《红楼梦》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1)简要概括《红楼梦》的主要内容。

2018北京市海淀区初一(上)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及答案

2018北京市海淀区初一(上)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及答案

2018北京市海淀区初一(上)期末语文2018.1 基础•运用(共21分)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题。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吟诵着这首诗,你眼前是否出现了风筝伴着莺燕满天飞舞的场景?你是否感受到了童年纯cuì的快乐?中国是风筝的故乡。

风筝又名纸鸢、纸鹞。

据史料记载,风筝的发明人是汉朝的韩信。

传说垓下之战,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面系缚竹笛,迎风作响,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① (由来诞生)。

________。

每年清明前后、重阳时分,风和日丽,碧空澄澈,家家户户② (尊老爱幼扶老携幼),每个人都神采yìyì,到空旷之处放风筝。

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既是一种相互观摩、较量的娱乐游戏,又是享受大自然恩赐的一项体育运动。

(1)对文中加粗字读音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澄澈(dèng)较量(jiào)B.澄澈(dèng)较量(jiǎo)C.澄澈(chéng)较量(jiào)D.澄澈(chéng)较量(jiǎo)(2)在文中①②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由来尊老爱幼B.由来扶老携幼C.诞生尊老爱幼D.诞生扶老携幼(3)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它的来源十分丰富。

文中的“四面楚歌”出自历史故事,还有的成语出自古典诗文。

下面成语都出自《论语》的一项是A.杞人优天不可救药B.神通广大随声附和C.不毛之地大相径庭D.乐在其中湿故知新(4)在文中撗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风筝不但是人们的玩具,而且还与军事有关。

B.风筝不但与气象有关,而且还是人们的玩具。

C.早期的风筝多与军事有关,后来风筝进入民间,成为人们的玩具。

D.早期的风筝多与气象有关,后来风筝进入民间,成为人们的玩具。

(5)运用对联知识,将下面有关风筝的对联补充完整,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上联:少年乘风①下联:纸鸢② 逐云飞A.①牵线舞②载梦B.①拨丝线②载梦C.①牵线舞②轻巧D.①拨丝线②轻巧(6)下面诗句所描写的传统节日最适宜放风筝的一项是A.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北京市海淀区初一(上)期末语文2018.1 基础•运用(共21分)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题。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吟诵着这首诗,你眼前是否出现了风筝伴着莺燕满天飞舞的场景?你是否感受到了童年纯cuì的快乐?中国是风筝的故乡。

风筝又名纸鸢、纸鹞。

据史料记载,风筝的发明人是汉朝的韩信。

传说垓下之战,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面系缚竹笛,迎风作响,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① (由来诞生)。

________。

每年清明前后、重阳时分,风和日丽,碧空澄澈,家家户户② (尊老爱幼扶老携幼),每个人都神采yìyì,到空旷之处放风筝。

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既是一种相互观摩、较量的娱乐游戏,又是享受大自然恩赐的一项体育运动。

(1)对文中加粗字读音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澄澈(dèng)较量(jiào)B.澄澈(dèng)较量(jiǎo)C.澄澈(chéng)较量(j iào)D.澄澈(chéng)较量(jiǎo)(2)在文中①②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由来尊老爱幼B.由来扶老携幼C.诞生尊老爱幼D.诞生扶老携幼(3)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它的来源十分丰富。

文中的“四面楚歌”出自历史故事,还有的成语出自古典诗文。

下面成语都出自《论语》的一项是A.杞人优天不可救药B.神通广大随声附和C.不毛之地大相径庭D.乐在其中湿故知新(4)在文中撗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风筝不但是人们的玩具,而且还与军事有关。

B.风筝不但与气象有关,而且还是人们的玩具。

C.早期的风筝多与军事有关,后来风筝进入民间,成为人们的玩具。

D.早期的风筝多与气象有关,后来风筝进入民间,成为人们的玩具。

(5)运用对联知识,将下面有关风筝的对联补充完整,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上联:少年乘风①下联:纸鸢② 逐云飞A.①牵线舞②载梦B.①拨丝线②载梦C.①牵线舞②轻巧D.①拨丝线②轻巧(6)下面诗句所描写的传统节日最适宜放风筝的一项是A.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B.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C.千门万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D.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7)根据拼音将文中相应的词语正确、规范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2.古诗默写(1)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2)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4)诗人谭嗣同在《潼关》一诗中,借“,”一句表现出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5)古人多喜欢借明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诗句“,”便是如此。

古诗文阅读(共11分)3.读《别董大》这首诗,完成第下题。

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如果朗读这首诗,你的语气有着怎样的变化?(2)后两句诗中有些词语需要重读,请任选一个,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4.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下题。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①。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②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④奇之,稍稍宾客其父⑤,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⑥其然也,日扳⑦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⑧众人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①[隶耕]耕田为业。

②[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

③[就]完成。

④[邑人]同县的人。

⑤[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

⑥[利]认为有利可图。

⑦[扳]通“攀”,牵。

⑧[泯然]特点完全消失。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1非淡泊无以明志无以:2年与时驰驰:(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伤仲永》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这个故事很好地证明了《诫子书》中哪句话所阐明的道理(用原文回答)?(4)如果让你从《诫子书》中选取两句话写成条幅挂在自己的书房里,你会选取哪两句?简要说明理由。

名著阅读(共10分)5本学期名著《西游记》阅读活动中,初一年级开展了阶段性的主题阅读活动。

下面是两周内所阅读的章节目录,请完成相关的阅读探究任务。

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第二十八回花果山群妖聚义黑松林三藏逢魔第二十九回脱难江流来国土承恩八戒转山林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第三十二回平顶山功曹传信莲花洞木母逢灾第三十三回外道迷真性元神助本心第三十四回魔王巧算困心猿大圣腾那骗宝贝第三十五回外道施威欺正性心猿获宝伏邪魔第三十六回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旁门见月明第三十七回鬼王夜谒唐三藏悟空神化引婴儿第三十八回婴儿问母知邪正金木参玄见假真第三十九回一粒金丹天上得三年故主世间生第四十回婴儿戏化禅心乱猿马刀归木母空第四十一回心猿遭火败木母被魔擒第四十二回大圣殷勤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孩第四十三回黑河妖孽擒僧去西洋龙子捉鼍回第四十四回法身元运逢车力心正妖邪度脊关第四十五回三清观大圣留名车迟国猴王显法第四十六回外道弄强欺正法心猿显圣灭诸邪第四十七回圣僧夜阻通天水金木垂慈救小童第四十八回魔弄寒风飘大雪僧思拜佛履层冰第四十九回三藏有灾沉水宅观音救难现鱼篮第五十回情乱性从因爱欲神昏心动遇魔头第五十一回心猿空用千般计水火无功难炼魔第五十二回悟空大闹金山兜洞如来暗示主人公第五十三回禅主吞餐怀鬼孕黄婆运水解邪胎第五十四回法性西来逢女国心猿定计脱烟花第五十五回色邪淫戏唐三藏性正修持不坏身第五十六回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第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诉苦假猴王水帘洞誊文第五十八回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第六十回牛魔王罢战赴华筵孙行者二调芭蕉扇第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1)年级共同的阅读主题之一是“感受曲折情节的力量”。

要求精读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完成这个探究任务。

通过精读“三打白骨精”这个情节,同学们发现“三打白骨精”中“变”的是 1 (写出一点),“三打白骨精”中“不变”的是 2 (写出一点)。

由此得出结论,《西游记》中带“三”的故事,其情节曲折的作用是 3 。

(3分)(2)年级共同的阅读主题之二是“探究团队建设过程”。

“取经团队”在“三打白骨精”时是不和谐的,而在后来的取经过程中渐渐和谐起来。

在你看来,促进团队和谐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请结合上面目录中的某个情节作简要的陈述。

(3)除去以上两个探究主题,请你拫据阅读范围,自主确定一个新的探究主题,并从以上所给章节目录中精选三个回目进行跳读。

探究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跳读回目: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共18分)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情境,完成第下题。

张佳辉同学家的新居三个月前完成了装修。

入住前,妈妈让他专门为书房选择一些植物。

针对书房书多易积尘,台式电脑使用多,室内存有少量甲醛气味等情况,张佳辉查找了一些相关资料。

请你阅读这些资料,为他选购植物提点建议。

【材料一】办公室需要植物吗?某科学杂志近日报道,英国卡迪夫大学研究人员对英国和荷兰两个大型商务区办公室进行了监控分析研究。

结果发现,办公室增加绿色植物之后,员工的心情得到明显改善,三个月内工作效率提高了15%。

原来绿色植物可以提高员工注意力,缓解眼睛疲劳。

新研究还发现,绿色植物如芦荟、橡皮树等还可以吸附污染物颗粒及灰尘;有些芳香类植物如柠檬等产生的挥发性油类具有显著的消毒杀菌作用,从而显著改善办公环境的空气质量;虎尾兰、仙人掌、金琥等绿色植物还能吸收电脑、手机等发出的电磁辐射,从而优化办公环境。

【材料二】常见植物单位面积吸收甲醛量(1)阅读【材料一】,你建议张佳辉根据需要,可以选购具有 1 和 2 功能的植物。

(2)张佳辉的妈妈因为工作原因,每天都要在书房里长时间使用电脑。

最近他还常听妈妈说眼睛很疲劳。

针对这种情况,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相关知识,你建议张佳辉首选的一种植物是什么?并简要说明理由。

7.快速默读《放生》这篇文章,完成第下题。

放生①8岁那年,家里养的那条黄狗突然死掉了,窝里留下四只刚出生不久的狗崽。

其中三只小狗长得虎头虎脑十分可爱,刚满月便被左邻右舍索走,唯独被我唤作小黄的那只小狗没人要——它瘦得教人担心。

原因是它太挑食,只吃有味的东西,喂他馒头,要蘸上些有肉味的菜汤,它才肯张嘴。

在那个并不富裕的年月,就算是村里条件最好的人家,也不见得是月月都有肉吃。

而我们家,由于兄弟姐妹多,吃肉只是在过年的时候才会有的事情。

②小黄两个月的时候,和其他的小狗相比,越发显得瘦骨嶙峋起来。

抚摸着皮包骨头的小黄,我的心里很难受,就好像是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兄弟姐妹忍饥挨饿却毫无办法。

于是,我央求母亲:“妈,得想个办法啊,不然小黄会瘦死的。

”③父亲说:“放生吧。

”全家人都是一愣。

“它这么瘦,肯定没人要的。

”“要是有人要小黄早就被抱走了。

”“就是,那样的话,它就不会这么瘦了。

”我和兄妹们叽叽喳喳个不停,议论纷纷。

父亲摆摆手,示意大家静下来,然后正色道:“如果直接送人肯定没人要的。

我想着,把它送到旁边的村庄去,他们村里有人开养鸡场,还有人跑生意,有钱人多一些……”④父亲的主意得到了全家人的一致赞同。

于是,当天晚上,大哥和二姐就行动了。

当他俩兴高采烈地从外面跑进院子的时候,我的心里有些失落,但一想到小黄以后就要过吃香喝辣的美好生活,这种失落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⑤计划和现实总是有着那么一些距离,就当大家都不再念叨小黄的时候,它竟然跑回来了!⑥小黄突然出现在院子里,瘦弱的它欢快地摇着自己的小尾巴,冲着母亲“汪汪”叫着,仿佛在庆幸自己终于回到了家。

母亲一下子怔住了。

那天中午,母亲像款待贵宾那样,把一个刚蒸好的馒头夹上一块腌制的腊肉摆在了小黄的面前。

⑦当天晚上,我们全家再次围坐在一起,商量对策。

⑧最后,大家达成了一致意见,那就是把小黄送到更远的姚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