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4-1卤素
高考化学复习高中总复习:专题4第2讲氯、溴、碘及其化合物(二)——卤素

第2讲氯、溴、碘及其化合物(二)——卤素[考纲要求] 1.了解Cl2、Br2、I2的物理性质特点。
2.能从原子结构的视角分析Cl2、Br2、I2氧化性强弱规律。
3.了解从海水中制取Br2、I2的流程及原理。
4.掌握卤离子(Cl-、Br-、I-)的检验方法。
考点一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1.原子结构氯、溴、碘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最外层都有____个电子,它们都位于元素周期表______族,都属于卤族元素。
2.氯、溴、碘的存在及单质物理性质(1)氯、溴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海水和陆地的盐矿中。
碘则主要存在于海草(如海带)中,也存在于海水和盐矿中。
(2)溴、碘单质的物理性质Br2是一种________色____体,易挥发;I2是一种________色____体,易升华。
Br2溶解在水中的颜色是________,I2溶解在水中的颜色是__________,Br2溶解在CCl4中的颜色是__________,I2溶解在CCl4中的颜色是__________。
3.氯、溴、碘单质化学性质比较(1)与碱溶液反应,如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Cl、Br、I)。
(2)氧化性①都能与金属反应生成金属卤化物,如与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Cl、Br、I)。
②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是Cl2____Br2____I2,阴离子的还原性:Cl-____Br-____I-。
Cl2能从Br-的溶液中置换出Br2,其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理,Br2能置换I2,其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科版高一化学第四章《卤素》1PPT课件

Cl2
光照
光
H2+Cl2=====2HCl
HF很稳定 HCl稳定
Br2 高温
500℃
H2+Br2======2HBr
HBr较不稳定
I2
高温、持
H2+I2======2HI
HI很不稳定
续加热
结论:F Cl Br I 随着核电荷数的 增多,原子半径的增大
1. 与氢气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减弱 2. 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也逐渐降
点燃
白色烟雾
2P + 5Cl2 = 2PCl5(固)
(3)与水反应
Cl2 + H2O = HCl + HClO(次氯酸)
思考:氯水中存在哪些微粒? 分子: H2O 、 Cl2、HClO 离子:H+、Cl-、ClO-、OH-
次氯酸,弱酸,不稳定,易分解,强氧化剂,能杀菌、漂白
光照
2HClO = 2HCl +O2↑
3、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Cu + Cl2点=燃CuCl2(棕黄色烟)
点燃
2Fe + 3Cl2 = 2FeCl3(可以用钢瓶储运液氯)
(2)与非金属反应
H2 H2
+ +
CCll22点光==燃照22HHCCll(( 爆苍炸白)色火焰)
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可以叫燃烧
2P + 3Cl2点=燃2PCl3(液)
三、氯离子的检验
被检测 溶液
加硝酸 酸化
滴入少量 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 沉淀
Cl-+Ag+==AgCl↓(白色)
HCl的实验室制法
HCl易溶于水,1体积水能溶解500体积HCl 1、原理:2NaCl+H2SO4(浓)△= Na2SO4+2HCl↑
高考化学复习:卤素的性质及提取

加―入―CC―l4―(―下―层振 ―)― 荡或―汽―油―(―上―层→)
返回
红棕色或橙红色,表明有__B_r_-____ 有机层呈紫色、浅紫色或紫红色,表明有_I_-___ (3)氧化——淀粉法检验I- 未知液加入―适―量―新―制―饱―和振――氯荡―水―(―或―双―氧→水) ――淀―粉 振――溶 荡―液―→ 色溶液, 表明有 I-。
返回
(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湿__润__的__淀__粉__K_I_试__纸__变__蓝___。 (3)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C__l2_+__2_B_r_-_=_=_=_B__r2_+__2_C_l_-_。 (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 __打__开__活__塞__b_,__将__少__量__C_中__溶__液__滴__入__D_中__,__关__闭__活__塞__b_,__取__下__D__振__荡__,__静__置__后_ _C_C__l4_层__变__为__紫__红__色___。 (5)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_确__认__C__的__黄__色__溶__液__中__无__C_l2_,__排__除__C_l_2_对__B_r_2置__换__I_2__ __实__验__的__干__扰___。 (6) 氯 、 溴 、 碘 单 质 的 氧 化 性 逐 渐 减 弱 的 原 因 : 同 主 族 元 素 从 上 到 下 __原__子__半__径__逐__渐__增__大____,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C.工业上每获得1 ol Br2,需要消耗Cl2 44.8 L
D.步骤Ⅳ包含萃取、分液和蒸馏
返回
解析:Na2SO3+Br2+H2O===Na2SO4+2HBr,A正确;步骤Ⅲ利用氯的 非金属性比溴的强,利用置换反应制取Br2,B正确;反应Ⅰ和反应Ⅲ均使 用到Cl2,但未标明氯气所处的温度和压强,且反应过程中有损耗,故消耗 Cl2的体积未知,C错误;从浓溴水中提取溴,可利用有机溶剂(如苯)萃取 溴,然后分液得到溴的有机溶液,再经蒸馏可得纯净的溴,D正确。
(完整版)高中化学卤族元素知识点归纳

卤族元素[卤族元素]简称卤素.包括氟(F)、氯(C1)、溴(Br)、碘(I)和放射性元素砹(At).在自然界中卤素无游离态,都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1)位置:VIIA(2)原子结构: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不同点:F I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3)相似性:①单质均为双原子非极性分子②主要化合价为 -1价,最高正价为+7价(F除外)③都具有强氧化性[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说明 (1)实验室里,通常在盛溴的试剂瓶中加水(即“水封”),以减少溴的挥发.(2)固态物质不经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升华是一种物理变化.利用碘易升华的性质,可用来分离、提纯单质碘.(3)Br2、I2较难溶于水而易溶于如汽油、苯、四氯化碳、酒精等有机溶剂中.医疗上用的碘酒,就是碘(溶质)的酒精(溶剂)溶液.利用与水互不相溶的有机溶剂可将Br2、I2从溴水、碘水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叫做萃取).[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1)卤素的原子结构及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2)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F 2 Cl 2 Br 2 I 2 与H 2化合的条件冷、暗 点燃或光照 500℃ 持续加热 反应情况 爆炸强光照射时爆炸缓慢化合缓慢化合,生成的HI 同时分解产生卤化氢 的稳定性HF >HCl >HBr >HIH 2 + F 2 = 2HF (冷暗处爆炸) H 2 +Cl 2 = 2HCl (光照爆炸,点燃) H 2 +Br 22HBr H 2 +I 22HI 长期加热并不断分解卤化氢:易溶于水,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①HCl<HBr<HI<HF 熔沸点依次升高(HF 中存在氢键)②溶于水都是酸,除氢氟酸是弱酸外,其余均为强酸,且从HF 到HI 酸性逐渐增强 ③HCl 、HBr 、HI 有还原性,从HClHI 还原性逐渐增强④HF:弱酸,剧毒,能腐蚀玻璃,分子中存在氢键使熔沸点显著升高。
保存于铅皿或塑 (3)卤素单质与水的反应.①2F 2 + 2H 2O =4HF + O 2(置换反应) 氧化性:F 2>O 2注意:将F 2通入某物质的水溶液中,F 2先跟H 2O 反应.如将F 2通入NaCl 的水溶液中,同样发生上述反应,等等. ②X 2 + H 2OHX + HXO (X=Cl 、Br 、I )Cl 2 、Br 2、I 2与H 2O 的反应逐渐减弱,都是可逆反应。
黄冈中学高一化学第四章卤素知识点

黄冈中学高一化学第四章卤素知识点卤族元素指周期系ⅦA族元素。
下面小编整理的黄冈中学高一化学第四章卤素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冈中学高一化学第四章卤素知识点(一)卤素单质都有氧化性,氧化性从氟到碘依次降低。
碘单质氧化性比较弱,三价铁离子可以把碘离子氧化为碘。
卤素单质在碱中容易歧化,方程式为:3X₂(g)+6OH-(aq)——→5X-(aq)+ XO3-(aq)+3H2O(l)但在酸性条件下,其逆反应很容易进行:5X-(aq)+XO3-(aq)+6H+(aq)——→3X₂(g)+3H2O(l)这一反应是制取溴和碘单质流程中的最后一步。
卤素的氢化物叫卤化氢,为共价化合物;而其溶液叫氢卤酸,因为它们在水中都以离子形式存在,且都是酸。
氢氟酸一般看成是弱酸,pKa=3.20。
氢氯酸(即盐酸)、氢溴酸、氢碘酸都是化学中典型的强酸,它们的pKa均为负数,酸性从HCl到HI依次增强。
卤素可以显示多种价态,正价态一般都体现在它们的含氧酸根中:+1: HXO (次卤酸)+3: HXO₂(亚卤酸)+5: HXO₃(卤酸)+7: HXO₄(高卤酸)卤素的含氧酸均有氧化性,同一种元素中,次卤酸的氧化性最强。
卤素的氧化物都是酸酐。
像二氧化氯(ClO₂)这样的偶氧化态氧化物是混酐。
只由两种不同的卤素形成的化合物叫做互卤化物,其中显电正性的一种元素呈现正氧化态,氧化态为奇数。
这是由于卤素的价电子数是奇数,周围以奇数个其它卤原子与之成键比较稳定(如IF7)。
互卤化物都能水解。
黄冈中学高一化学第四章卤素知识点(二)在有机化学中,卤族元素经常作为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的官能团存在。
氯的存在范围最广,按照氟、溴、碘的顺序减少,砹是人工合成的元素。
卤素单质都是双原子分子,都有很强的挥发性,熔点和沸点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加。
常温下,氟、氯是气体、溴是液体,碘是固体。
卤素最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为亲核取代反应(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最新2021年高考化学第一轮精品复习资料 (卤素)

第四章卤素高考说明以氯为例,了解卤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卤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了解几种重要的含卤素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考纲解读1.了解氯气及重要的含氯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氯气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
3.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了解卤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4.了解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溴、碘的方法。
5.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利用。
命题预测本专题内容与现代生产、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科学技术等各方面有着广泛的联系,如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氯碱工业、漂白粉应用、饮用水消毒、氟与人体健康、碘与甲状腺、碘化银与人工降雨等这些知识能与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基本理论及化学计算有机融合。
因此本专题与实际相联系的知识必将是以后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
一、知识体系:1.氯及其化合物2.卤素及其化合物二、基础知识(一)氯气的性质及用途1.物理性质:常温下,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能溶于水、比空气重、易液化的有毒气体。
2.化学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1)与金属反应(与变价金属反应,均是金属氧化成高价态)如:①2Na+Cl2 2NaCl(产生白烟)②Cu+Cl2CuCl2(产生棕黄色的烟)③2Fe+3Cl22FeCl3(产生棕色的烟)注:常温下干燥的氯气或液氯不与铁反应,所以液氯通常储存在钢瓶中(2)与非金属反应如:①H2+Cl22HCl(发出苍白色火焰,有白雾生成)——可用于工业制盐酸H2+Cl22HCl(会发生爆炸)——不可用于工业制盐酸②2P+3Cl22PCl3(氯气不足;产生白雾)2P+5Cl22PCl5(氯气充足;产生白烟)(3)与水反应:Cl2+H2O = HCl+HClO(4)与碱反应Cl2+2NaOH = NaCl+NaClO+H2O(用于除去多余的氯气)2Cl2+2Ca(OH)2 = Ca(ClO)2+CaCl2+2H2O(用于制漂粉精)Ca(ClO)2+CO2+H2O = CaCO3↓+2HClO(漂粉精的漂白原理)(5)与某些还原性物质反应如:①2FeCl2+Cl2 = 2FeCl3②2KI+Cl2 = 2KCl + I2(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色,用于氯气的检验)③SO2+Cl2+2H2O = 2HCl + H2SO4(6)与某些有机物反应如:①CH4+Cl2 CH3Cl + HCl(取代反应)②CH2=CH2+Cl2 →CH2ClCH2Cl(加成反应)3.氯水的成分及性质氯气溶于水得黄绿色的溶液----氯水。
化学卤素知识点

化学卤素知识点卤素元素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处于非常微妙的地位,在教材中,其占据的篇幅比较少,内容也不甚深入,但在高考中却是考查重点,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化学卤素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化学卤素知识点卤族元素的代表:氯卤族元素指周期系ⅦA族元素。
包括氟(F)、氯(Cl)、溴(Br)、碘(I)、砹(At),简称卤素。
它们在自然界都以典型的盐类存在,是成盐元素。
卤族元素的单质都是双原子分子,它们的物理性质的改变都是很有规律的,随着分子量的增大,卤素分子间的色散力逐渐增强,颜色变深,它们的熔点、沸点、密度、原子体积也依次递增。
卤素都有氧化性,氟单质的氧化性最强。
卤族元素和金属元素构成大量无机盐,此外,在有机合成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卤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它们的最外电子层上都有7个电子,有取得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的八隅体结构的卤离子的倾向,因此卤素都有氧化性,原子半径越小,氧化性越强,因此氟是单质中氧化性最强者。
除F外,卤素的氧化态为+1、+3、+5、+7,与典型的金属形成离子化合物,其他卤化物则为共价化合物。
卤素与氢结合成卤化氢,溶于水生成氢卤酸。
卤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称为互卤化物,如ClF3、ICl。
卤素还能形成多种价态的含氧酸,如HClO、HClO2、HClO3、HClO4。
卤素单质都很稳定,除了I2以外,卤素分子在高温时都很难分解。
卤素及其化合物的用途非常广泛。
例如,我们每天都要食用的食盐,主要就是由氯元素与钠元素组成的氯化物。
卤素单质的毒性,从F开始依次降低。
从F到At,其氢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
但氢化物的稳定性呈递减趋势。
氧化性:F₂> Cl₂> Br₂> I₂> At₂,但还原性相反。
氟氟气常温下为淡黄色的气体,有剧毒。
与水反应立即生成氢氟酸和氧气并发生燃烧,同时能使容器破裂,量多时有爆炸的危险。
氟、氟化氢和氢氟酸对玻璃有较强的腐蚀性。
氟是氧化性最强的元素,只能呈-1价。
单质氟与盐溶液的反应,都是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氟酸再与盐的反应,通入碱中可能导致爆炸。
高考化学复习单元过关卤素

阳泉一中高考化学复习单元过关《卤素》试卷(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O: 16 N: 14 Na: 23 Cl: 35.5 C: 12 F: 19 Al:27S: 32 Fe: 56 Mg: 24 Cu: 64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4分,共60分。
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1、下列物质在空气中久置变质。
在变质过程中,既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又有非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是A 苛性钠溶液B 漂白粉C 氯水D 碘化钾2、在FeBr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氯水和碘水充分反应后,下述分子或离子在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是(a)碘分子(b)溴分子(c) Fe3+(d) Fe2+(e) Br-A (a)和(b)B (b)(c)与(d)C (a)与(e)D (d)与(e)3、有下列氧化还原反应①2NaBrO3+Cl2====Br2+2NaClO3②HClO3+5HCl====3Cl2+3H2O③2FeCl3+2KI====2FeCl2+I2+2KCl ④2FeCl2+Cl2====2FeCl3其中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 NaBrO3>HClO3>Cl2>FeCl3>I2B Cl2>FeCl3>I2>HClO3>NaBrO3C I2>FeCl3>Cl2>HClO3>NaBrO3D HClO3>NaBrO3>FeCl3>Cl2>I24、砹(At)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推测砹或砹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A HAt很稳定B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C AgAt不溶于水D砹是有色固体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某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Cl-。
B某溶液与淀粉碘化钾溶液反应后显蓝色,证明溶液是氯水或溴水。
C将氟气通入氯化钠水溶液中,一定有氢氟酸和O2生成。
D实验证明氯水也能导电,但氯水不是电解质。
6、KCl 溶液中混KI和K2S,为要除去并分离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方法是:①通入适量Cl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第四章卤素1.(94全国,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A.漂白粉的有效成份是氯酸钠B.氟化氢在空气中呈现白雾,这种白雾有剧毒C.碘化钾水溶液能使淀粉变蓝D.氟气通入水中有氧气生成2.(94全国,23)把含有某一种氯化物杂质的氯化镁粉末95毫克溶于水后,与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300毫克,则该氯化镁中的杂质可能是BA.氯化钠B.氯化铝C.氯化钾D.氯化钙3.(95全国,2)F2和Br2的沸点B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能肯定4.(95全国,6)下列溶液中,在空气里既不易被氧化,也不易分解,且可以用无色玻璃试剂瓶存放的是D A.石炭酸B.氢硫酸C.氢氟酸D.醋酸5.(96全国,9)将1体积选项中的一种气体与10体积O2混和后,依次通过盛有足量浓NaOH溶液的洗气瓶和盛有足量灼热铜屑的管子(假设反应都进行完全),最后得到的尾气..可以是CD A.Cl2 B.CO C.CO2D.N26.(96上海,4)随着卤素原子半径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BA.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B.卤素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D.单质氧化性逐渐增强7.(96上海,14)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2,可采用的方法是D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B.用干燥有色布条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8.(96上海,16)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溴水中,溴水颜色不变浅的是AA.KCl晶体B.H2S气体C.CCl4D.Mg9.(97全国,21)为实现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的碘以碘酸钾(KIO3)形式存在.已知在溶液中IO3-可和I-发生反应:IO3-+5I-+6H+=3I2+3H2O根据此反应,可用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证明在食盐中存在IO3-.可供选用的物质有:①自来水,②蓝色石蕊试纸,③碘化钾淀粉试纸,④淀粉,⑤食糖,⑥食醋,⑦白酒.进行上述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B A.①③B.③⑥C.②④⑥D.①②④⑤⑦10.(98全国,6)氯化碘(ICl)的化学性质跟氯气相似,预计它跟水反应的最初生成物是B A.HI和HClO B.HCl和HIO C.HClO3和HIO D.HClO和HIO11.(98全国,14)将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后,再加入下列物质,会有三价铁生成的是BC A.硫酸B.氯水C.硝酸锌D.氯化铜12.(98上海,2)近年来,加“碘”食盐田较少使用碘化钾,因其口感苦涩且在贮藏和运输中易变化,目前代之加入是DA.I2B.KIO C.NaIO D.KIO313.(98上海,13)冰箱致冷剂氟氯甲烷在高空中受紫外线辐射产生Cl原子,并进行下列反应:Cl+O3→ClO+O2,ClO+O→Cl+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反应后将O3转变为O2B.Cl原子是总反应的催化剂C.氟氯甲烷是总反应的催化剂D.Cl原子反复起分解O3的作用14.(99上海,15)实验室进行NaCl 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 ①放置酒精灯 ②固定铁圈位置 ③放上蒸发皿 ④加热搅拌 ⑤停止加热、余热蒸干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DA .②③④⑤B .①②③④⑤C .②③①④⑤D .②①③④⑤15.(01上海,1)漂粉精的有效成分是 BA .Ca(OH)2B .Ca(ClO)2C .CaCl 2D .CaCO 316.(01上海,11)碱金属与卤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大都具有的性质是 A① 高沸点 ② 能溶于水 ② 水溶液能导电 ④ 低熔点 ⑤ 熔融状态不导电A .①②③B .③④⑤C .①④⑤D .②③⑤17.(02广东,14)碘跟氧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一种称为碘酸碘...,在该化合物中,碘元素呈+3和+5两种价态,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DA .I 2O 3B .I 2O 4C .I 4O 7D .I 4O 918.(05全国卷Ⅱ,8)下列单质中,最容易跟氢气发生反应的是 CA .O 2B .N 2C .F 2D .Cl 219.(05北京,10)将足量稀盐酸加到下列固体混合物中,只能发生一种反应的是 BA .Mg 、AlCl 3、NaAlO 2B .KNO 3、NaCl 、CH 3COONaC .NaClO 、Na 2SO 3、BaCl 2D .Ba(NO 3)2、FeSO 4、NH4HCO320.(05广东,4)碘元素有多种价态,可以形成多种含氧阴离子I x O y n-。
由2个IO -26正八面体共用一个面形成的I x O y n-的化学式为 AA .-492O IB .-6102O IC .-8112O ID .-10122O I 21.(06上海,11)已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现按下图进行卤素的性质实验。
玻璃管内装有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A ① ② ③ ④ A 黄绿色 橙色 蓝色 白色B无色 橙色 紫色 白色 C黄绿色 橙色 蓝色 无色 D 黄绿色 无色 紫色 白色22.(06广东,15)下表中,对陈述I 、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CD选项陈述I 陈述Ⅱ 判断A 工业生产硫酸用水吸收SO 3 SO 3可与水反应I 对;Ⅱ对;有 B Cl 2和SO 2混合后可用于漂白纸浆Cl 2和SO 2都有较好的漂白作用 I 对;Ⅱ错;无 C 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 高压钠灯发出透雾性强的光I 对;Ⅱ对;无 D 石墨常用作电解池的电极 石墨的化学性质稳定且导电性好 I 对;Ⅱ对;有23.(2007年高考广东文基,66)下列溶液能使红色花瓣快速褪色的是 BA .稀盐酸B .新制氯水C .氯化钙稀溶液D .生理盐水24.(2007年高考广东化学卷,5)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
工业上利用反应3Cl 2+2NH 3=N 2+6H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 .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 B .该反应利用了Cl 2的强氧化性C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 .生成1 mol N 2有6 mol 电子转移25.(2007年高考广东理基,31)从海水可获得的在常温下为液体的单质是 CA .MgB .KC .Br 2D .I 226.(2007年高考广东化学卷,4)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 DA .氯.溴、碘B .钠.镁、铝C .烧碱、氢气D .食盐、淡水 27.(2007年高考上海化学卷,17)可用如图装置制取(必要时可加热)、净化、收集的气体是 BA .铜和稀硝酸制一氧化氮B .氯化钠与浓硫酸制氯化氢C .锌和稀硫酸制氢气D .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制硫化氢28.(2007年高考理综重庆卷,6)表中是食用碘盐包装上的部分说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配料 精盐、碘酸钾、抗结剂碘含量 35±15 mg/kg储存方法 密封、避光、防潮食用方法 烹饪时,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A .高温会导致碘的损失B .碘酸钾可氧化氯化钠C .可用淀粉检验碘盐中的碘酸钾D .该碘盐中碘酸钾含量为20 mg/kg ~50 mg/kg29.(96上海,28)(1) 1986年,化学上第一次用非电解法制得氟气,试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K 2MnF 6+ SbF 5 − KSbF 6+ MnF 3+ F 2反应中 元素被还原。
(2) 氰(CN)2、硫氰(SCN)2的化学性质和卤素(X 2)类似,化学上称为拟卤素[如:(SCN)2+H 2O HSCN +HSCNO],它们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为:Cl -<Br -<SCN -<I -,试写出以下的反应式:① (CN)2与K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 NaBr 和KSCN 的混合物中加入(CN)2的离子方程式:答案:(1)2 4 4 2 1 (说明:错一个即不给分)Mn(或锰)(2)(CN)2+2KON=KCN+KCNO+H 2O 2SCN -+(CN)2=2CN -+(SCN)230.(97上海,32)在已经提取氯化钠、溴、镁等化学物质的富碘卤水中,采用下面的工艺流程生产单质碘: 浓硫酸试回答:(1)乙、丁中溶质的分子式:乙,丁(2)第④步操作中用稀H2SO4浸洗的目的是(填写字母编号)a.除去未反应的NO3-b.除去未反应的I-c.除去未反应的Fed.除去碱性物质(3)第⑦步操作可供提纯的两种方法是和(不要求写具体步骤)。
(4)实验室检验I2的方法是(5)甲物质见光易变黑,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答案:(1)FeI2FeCl3(2)c (3)升华萃取(4)将I2加在淀粉溶液中,溶液显蓝色(5)2Ag光2Ag+I2 31.(00全国,24)实验室可用氯气与金属铁反应制备无水三氯化铁,该化合物是棕红色、易潮解,100℃左右时升华。
下图是两个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左边的反应装置相同,而右边的产品收集装置则不同,分别如(Ⅰ)和(Ⅱ)所示。
试回答:(1)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D中的反应开始前,需排除装置中的空气,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Ⅰ)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装置(Ⅱ)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选用此装置来完成实验,则必须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分)或(2)B中的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看到共绿色气体充满装置,再开始加热D (3分)(3)(2分)(4)导管易被产品堵塞,尾气排入空气,易造成环境污染(2分)(5)产品易受潮解(2分)在瓶E和F之间连接装有干燥剂的装置(2)(其他既能防止产品潮解又能防止尾气污染环境的合理答案均给分)32.(01上海,30)为了预防碘缺乏病,国家规定每千克食盐中应含有40~50毫克的碘酸钾。
为检验某种食盐是否为加碘的合格食盐,某同学取食盐样品428克,设法溶解出其中全部的碘酸钾。
将溶液酸化并加入足量的碘化钾淀粉溶液,溶液呈蓝色,再用0.030mol/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用去18.00mL时蓝色刚好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