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源光网络的动态带宽分配调度算法
OFDM无源光网络中多业务分层带宽分配算法

OFDM无源光网络中多业务分层带宽分配算法刘业君;刘玉莹;汉鹏超;王继东;郭磊【摘要】正交频分复用无源光网络(OFDM-PON,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passive optical network)具有带宽容量大、资源分配灵活等优势,被公认为下一代光接入网的重要候选技术之一.目前,OFDM-PON系统结构的相关研究层出不穷,然而这些研究大多专注于物理结构和信号传输技术,缺少与新型系统结构相适应的带宽分配算法.OFDM-PON中带宽分配涉及时域、频域、比特等多维资源的联合优化,是保证多业务接入和服务质量的关键技术.针对OFDM-PON的增强型系统结构,提出多业务分层带宽分配算法,以实现增强型OFDM-PON 系统带宽资源的高效利用.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传统OFDM-PON系统中无分层带宽分配算法,增强型OFDM-PON的分层带宽分配算法在带宽资源利用率和数据分组时延等性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期刊名称】《通信学报》【年(卷),期】2018(039)009【总页数】10页(P84-93)【关键词】正交频分复用无源光网络;动态带宽分配;分层带宽分配;多业务传输【作者】刘业君;刘玉莹;汉鹏超;王继东;郭磊【作者单位】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智慧系统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辽宁沈阳 110819;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智慧系统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辽宁沈阳 110819;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智慧系统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辽宁沈阳 110819;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智慧系统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辽宁沈阳 110819;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智慧系统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辽宁沈阳 1108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02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新兴高带宽应用的不断涌现,用户对带宽的需求急剧增长。
基于动态分组的EPON带宽分配算法

C C l g f lc ia E gn e n n fr t nT c n lg , e e iesyo ce c dT c n lg , hj z u n 50 8 C ia . ol eo etcl n ier ga dI oma o e h oo y H b i v r t f inea eh oo y S iah ag0 0 1 , hn ) e E r i n i Un i S n i [ sr clT i p p r rp ssab n w d l ct na oi m o ten t as eOpia N t r(P N)b sdo y a cgo pn .t Abtat hs ae o oe a d it al ao l r p h o i g t frEh re si t l ewokE O h P v c ae nd nmi ru ig I
D 03 6 0is.0 03 2 . 1.70 1 Oh 1 .9 9 . n10 —4 82 11.2 s 0
1 概述
对现 代 网络来说 ,一个关键 的因素就是满足 用户不同的
需求 。以太网无源光 网络( t re P sieO t a New r, Eh nt as pi l t ok e v c
7 第3 7卷 第 1 期
、o . 7 厂1 3
・
计
算
机
工
程
21 0 1年 9月
S p e e 01 e tmb r 2 1
No 1 .7
Co utrEn i e i mp e g ne rng
网络与通信 ・
文 编 1 o 322l1 06 o 文 标 码z 章 号: o _ 4 ( 17 0 — 2 0 _ 8 0 )— 7 献 识 A
gpon dba原理

gpon dba原理GPON DBA原理一、引言GPON(Gigabi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是一种基于光纤传输的无源光网络技术,它通过光纤将光信号传输到用户处,实现高速宽带接入。
在GPON中,DBA(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是一项关键技术,用于实现光纤上下行带宽的动态分配。
本文将介绍GPON DBA的原理和作用。
二、GPON DBA的作用GPON DBA的主要作用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网络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上下行带宽资源,以提高网络的效率和带宽利用率。
通过动态分配带宽,DBA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在不同的时间段和不同的用户之间进行公平的带宽分配,从而优化网络性能。
三、GPON DBA的原理1. 网络中的OLT(Optical Line Terminal)设备负责与用户终端进行通信。
OLT通过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光纤将信号传输到ONU(Optical Network Unit)终端。
2. OLT设备根据ONU上报的带宽需求和网络负载情况,动态分配上下行带宽资源。
DBA算法根据不同的因素进行带宽分配决策,如用户的业务类型、优先级、剩余带宽等。
3. DBA算法根据实时的带宽需求进行调整,以适应网络的变化。
当网络负载较小时,DBA会分配更多的带宽给用户,提高用户的传输速率;当网络负载较大时,DBA会进行动态的带宽调整,以保证网络的稳定性和公平性。
4. DBA算法会根据OLT设备和ONU终端的能力进行带宽分配,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例如,对于具有高速上行需求的用户,DBA 会优先分配更多的上行带宽;对于具有高速下行需求的用户,DBA 会优先分配更多的下行带宽。
5. DBA算法还可以对不同类型的业务进行优先级排序,以保证重要业务的带宽需求得到满足。
例如,对于视频会议或在线游戏等对时延敏感的业务,DBA会优先分配更多的带宽,以确保业务的稳定运行。
EPON动态带宽分配算法的研究

福
建 电
脑
2 7
EO P N动态 带宽分配算法的研 究
潘海江 .李莉莉
(浙 江 海 洋 学 院 浙 江 舟 山 3 60 ) 10 0
【 要 】 本文 简要介绍 了以太网无源光 网络 (P N 摘 : E O )技 术的基本 原理,并主要针对 E O P N的动 态带宽分配 算法问题
天 然 的 缺 陷 , 不 能 很 好 的 支 持 Q Sfu lyo ri 1不 能 很 即 o a t f ev e, Q i s c 好 的 满 足 三 网 合~ 的需 求 要 成 为 宽 带 接人 的 主 流 技 术 并 大 举 进 入 市 场 。 须 既 能 稳 定 地 支 持传 统 的 电 i 业 务 、 据 业 务 . 必 舌 数 又 能 高 效 地 保 证 新 兴 实 时 性 业 务 如 网 络 电视 . 视 频 点 播 (O . V D vdoo e n ) 的质 量 . 此 进 一 步 对 E O 的 带 宽 分 配 算 ie nd mad等 因 PN
( B 进 行 深 入 研 究和 分 析 。 D A)
【 关键词J P ND Ab :E O ;B ; b
O 引 言 、
一
定 的 带 宽 分 配 算 法 ,实 现 高 效 的带 宽 利 用 率 。 一 个 完 善 的
随着 光 纤 通 信 成 为 现 代 通信 的主 流技 术 .在 向着 全 光 网络 D A 方 案 应 包 括 轮 询 机 制 和 带 宽 分 配 算 法 两 部 分 . 面 从 这 两 B 下 的发 展 过 程 中 . P N 结 合 以太 网和 无 源 光 网 络 技 术 . 有 协 议 个 方 面 人 手 来 对 E O 系 统 的 带 宽 、 时 延 、 包 率 、o E O 具 PN 包 丢 Q s等 性 简 单 、 本 低 、 宽 高 、 于 兼 容 等 优 点 . 为 解 决 t 后 一 公 里 能 参 数 进 行 研究 。 成 带 易 成 . 最 问 题 ” 的最 佳 解 决 方 案 之一 。但 与 A O … P N相 比 , P N存 在 一 个 EO
gpon中tm模块的作用

gpon中tm模块的作用
在GPON(千兆无源光纤网络)中,TM(Traffic Management)模块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流量管理:TM模块负责对GPON网络中的数据流量进行管理和调度。
根据用户的业务需求和网络状况,TM模块对数据流量进行优化分配,确保网络资源的高效利用。
2. 带宽分配:TM模块负责对GPON网络中的带宽进行动态分配。
通过动态带宽分配(DBA)算法,TM模块可以根据网络实时状况和用户需求,调整用户带宽,提高用户体验。
3. 服务质量保障:TM模块通过实施差分服务(DiffServ)和优先级调度策略,确保关键业务(如语音、视频等)的稳定传输,提高网络的服务质量。
4. 网络监控与维护:TM模块收集和处理网络中的实时数据,用于监测网络状况和诊断故障。
通过TM模块,运营商可以对网络进行实时监控,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扩展性与兼容性:TM模块支持多种接入技术和业务模式,可以实
现不同类型网络(如GPON、EPON等)的平滑升级和互操作,便于网络的扩展和演进。
6. 安全与认证:TM模块提供多种安全策略和认证机制,如用户认证、数据加密等,确保网络和用户数据的安全。
总之,在GPON网络中,TM模块扮演着关键的流量管理、带宽分配和网络优化角色,通过对网络资源的合理调度和优化,实现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宽带接入服务。
dba带宽分配

DBA(动态带宽分配)是一种根据网络拥塞情况和当前带宽利用情况,动态调整带宽分配的方法。
它主要用于PON(无源光网络)系统,对ONU(光网络单元)的上行方向进行带宽分配。
在DBA系统中,每个ONU的带宽是由OLT(光线路终端)集中控制和分配的。
每个ONU可以单独配置一个独享的带宽,如配置为Fixed(固定)带宽,或者Assured(保证)带宽。
Fixed带宽是不能共享的,OLT给某个ONU分配了Fixed带宽之后,如果本ONU没有报文需要发送,Fixed带宽也会为这个ONU继续保留。
Assured带宽指的是,某个ONU配置了Assured带宽之后,如果这个ONU需要发送报文,配置了的Assured带宽一定可以被该ONU使用,不会被其他ONU所抢走,但若某个ONU配置了Assured带宽,自己此时又不使用,这部分的带宽会被分给其他ONU共享。
OLT会根据当前的带宽利用情况和配置情况进行动态的带宽调整。
对于静态带宽分配,OLT采取轮询的机制,在每个轮询周期里面,各ONU的固定带宽可能不相同,但同一个ONU在不同的周期里面固定带宽的大小应该是相同的。
请注意,DBA的实现可能会因设备型号和网络环境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操作中,如果有疑问或困难,建议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或获取设备的具体操作指南。
EPON的关键技术及实现原理

EPON的关键技术及实现原理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是一种基于以太网技术的无源光网络,它使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在光线从中心局传入用户终端的过程中不需要中继节点的参与。
EPON将以太网和光纤接入技术结合,实现了大带宽、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的宽带接入。
一、光传输技术光传输技术是EPON中最基础的技术之一,它包括了光纤的选择和光纤传输的参数设计。
在EPON中,一般采用单模光纤进行传输,因为它具有更低的衰减和更高的带宽。
此外,还需要考虑光纤的长度、连接等参数的设计,以实现光信号的高速传输。
二、光分配技术光分配技术是EPON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它主要包括了光发送和接收的技术。
EPON使用了一种被称为比例脉冲宽度调制(PON)的技术,它通过在一个周期内改变光脉冲的宽度来传输数字信号。
在EPON中,光发送端使用激光器将数字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通过光纤传输到用户终端,光接收端再将光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实现数据的传输。
三、以太网技术以太网技术是EPON的核心技术之一,EPON使用以太网协议作为数据的传输协议,这使得EPON可以兼容现有的以太网设备和系统。
EPON将以太网帧封装在光信号中进行传输,用户终端上的以太网设备可以直接接入EPON,无需进行额外的协议转换。
四、调度控制技术调度控制技术是EPON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它主要用于实现共享信道的调度和管理。
EPON中采用了一种被称为动态带宽分配(DBA)的技术,它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和网络负载情况动态地分配带宽资源。
DBA技术通过控制ONU(光网络单元)的发送速率和发送时隙来实现带宽的分配,从而提高网络的效率和性能。
EPON的实现原理主要是基于光纤传输和以太网技术的结合。
当用户需要接入宽带网络时,光纤连接到用户终端设备的光接收端口,光信号经过光分配器进入光纤传输中。
同时,用户终端设备上的以太网设备通过以太网接口与EPON网络相连,可以直接发送和接收数据。
一种带阈值的EPON动态带宽分配算法

A y m i a d d h a l c to l o ih t hr s l o d na c b n wi t lo a i n a g r t m wih t e ho d f r EPON
Yi a g ig ,Ch n Xu n Gu n xn e e ,W a gQi n 。
大轮询 时 间称为设 定周期 。本节 首先 阐述算 法如何 消 除时 隙 碎 片和 队头 阻 塞 , 后 阐述 ONU 处 的多 然
队列 调度 方法 , 最后 将 深 入 分 析设 定 周 期 大 小对 算
维普资讯
20 0 7年 第 6期 ( 总第 1 4期 ) 4
光 通 信 研 究
S TUDY 0N 0PTI CAL C0M M UNI CAT1 0NS
20 7 0
( u . .1 4) S m No 4
一
种带阈值 的 E O 动态带宽 分配算法 P N
r lto s i e we n t ea sg e y l mea d t ea g r h p r o ma c ,f rc n u t g t ed sg f h s i n d c c etme e ai n h p b t e h s i n d c ce t n h l o i m e f r n e o o d c i h e i n o ea sg e y l i i t n 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2卷第3期电子科技大学学报V ol.32 No.3 2003年6月 Journal of UEST of China Jun. 2003 无源光网络的动态带宽分配调度算法刘沛莹*胡钢靳颖罗洪斌(电子科技大学宽带光纤传输与通信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54)【摘要】提出了一种建立在询问-应答基础上的新以太网无源光网络动态带宽分配算法。
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时延低、带宽利用率高等优点。
关键词无源光网络;光线路终端;光网络单元;询问-应答中图分类号TN253 文献标识码 A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 Algorithm for EPONLiu Peiying Hu Gang Jin Yin Luo Hongbing(State Key Laboratory of Broadband Optical Fiber Transmission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EST of China Chengdu 610054)Abstract We propose a new 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 algorithm,which is based on grant-request method,for ethernet-passive optical network upstream multiple access scheme. It offers low latency and high bandwidth efficiency. Simulation results confirm its excellent performance.Key words ethernet-passive optical network; optical line termination; optical network unit;grant-request基于以太网的无源光网络(ethernet-passive optical network, EPON)利用PON的拓扑结构实现以太网的接入,主要由位于局端的光线路终端OLT和位于用户端的光网络单元ONU构成。
EPON的下行信道(由OLT~ONU)采用广播方式,数据包按MAC地址被相应的ONU提取;上行信道(由ONU~OLT)采用用户共享信道的方式,因而在OLT端需要一种有效的调度算法来控制多个ONU的接入,以实现高效的带宽分配[1, 2]。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询问-应答机制的动态带宽分配算法并作了仿真分析。
1 算法的描述本算法采用询问-应答机制,在OLT和ONU之间交换控制信息。
为节省带宽,应尽量使各个ONU的上行数据按接连到达,每个数据窗口之间只间隔一个保护带宽B。
1.1 询问-应答机制的描述OLT以先到先处理为原则处理从ONU发来的请求。
OLT有一个信息表,记录了每个ONU的缓冲区和RTT(round-trip time)大小。
若某一时刻OLT收到ONU i发来的请求,则即时处理,根据请求的信息更新信息表,并立即向ONU i发送一个应答信号,准许其在指定时刻发送一定大小的数据。
为简便说明,假设一个系统只有3个ONU。
如图1所示,在t0时刻,OLT收到ONU1发来的请求,则立即处理并向ONU1发送一个应答信号G1,准许其在t1时刻发送6 000 bit的数据。
收到G1后,ONU1在t1时刻开始发送数据。
该数据由6 000 bit的数据和ONU1新的请求R1组成。
ONU1通过R1告诉OLT在请求产生时刻ONU缓冲区里的剩余比特数。
若一个ONU清空了缓冲区,就向OLT报告0字节。
相应地,OLT向其发送0字节的应答,2002年12月20日收稿* 女 20岁本科生第3期 刘沛莹 等: 无源光网络的动态带宽分配调度算法 347允许发送一个新的没有数据的请求。
因请求和应答时间只消耗很小一部分带宽,OLT 接收信道的利用率接近100%。
在一段时间后,ONU 1的数据到达了OLT ,OLT 用R 1中的信息以及通过发送G 1和收到数据的时间来更新信息表。
因为已知ONU 1发送的数据大小,OLT 又知ONU 1发送的最后一个比特到来的时间,从而可以合理安排ONU 2发送数据的时间,使ONU 2的第一个比特能紧接着ONU 1的最后一个比特的到来,其间只隔保护间隔B ,用同样方法可处理ONU 3的数据及R 3。
Time OLTONU 1ONU 2ONU 3OLT 向ONU 1发送的应答信息G 11向OLT 发送的数据新的请求图1 DBA 算法的流程1.2 冷启动冷启动开始时,OLT 按顺序每隔300 μs 向一个ONU 发送0字节的应答作为测距信息,依次处理收到的请求,先根据收到的请求信息将状态表更新,再根据状态表生成新的应答信息并发送给相应的ONU 。
若隔了300 μs 未收到请求,则将该ONU 的RTT 标志为TIMEOUT 。
若有N 个ONU ,则冷启动全过程历时300N μs 。
启动结束后RTT [i ]=TIMEOUT 的ONU 被标记为未激活的ONU 。
OLT 以1 s 的间隔向ONU 发送测距应答信息。
若连续向某个ONU 发送3次应答,其状态表表项都未更新,则将该ONU 标记为未连接的ONU ,每隔1 min 向该ONU 发送一次应答,其断开的ONU 只占用很少的带宽。
1.3 最大传输窗口为防止上行信道被一个具有大容量的ONU 独占,必须指定一个最大传输窗口。
设第i 个ONU 最大传输窗口为W max [i ],其请求的窗口大小为W req [i ],则采用限制窗口大小法时应答的窗口大小为[]()[]req max min i W W i W =+ (1) 1.4 包时延分析包时延D 为pre grant wait queue D d d d d =+++ (2)式中 d pre 为包到达的时间与到达后第一个请求发出的时间间隔。
用[]1−i W 表示前一次分配给该ONU 的窗口大小,则d pre 在[0,(d grant + d wait +/R []1−i W u )]内均匀分布,其平均值为,,其中d 2/)/(]1[wait grant pre u i R W d d d −++=grant 为新包到来后的第一个请求发出与OLT 发来的应答到达的时间间隔,对于第j 个ONU ,;d ][][grant j RTT j d =wait 为从收到应答到该ONU 开始发送数据的时间,假设从t 0时刻起,OLT 开始连续接受数据,W i 表示某一个ONU 某一次发送的数据窗口大小,W i ′表示该ONU 下一次发送的窗口大小。
W 1′为与t 0时刻所发出的应答对应的数据窗口大小,d wait (1)=0;R u 为上行数据传输速率,则有()()()11wait 21n n i ii uuW W W W d n RTT n RTT R R−=′′−−=+−−⎡⎤∑⎣⎦ n >1 式(2)中d queue 为从该ONU 开始发送数据到该包被发送出去的时间。
设q 为新包到达时刻包括该新包在内的队列长度,用表示新包到达后伴随下一个请求所发送的传输窗口大小,则[]i W []()max queue []max max max grantwait max ≤ mod ui i u uq R q W d q W W q W W q W d d R W R ⎧⎪⎪=⎨−>⎛⎞⎡⎤−⎪+++⎜⎟⎢⎥⎪⎝⎠⎣⎦⎩ 1.5 缓冲区队列长度分析在向OLT 发送数据的同时每个ONU 都会从用户处源源不断地按照速率R d bit/μs 接收数据,这些数据保存电 子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32卷348 在ONU 的缓冲区中。
ONU 收到应答后会按照分配到的窗口大小G W 发送上行数据,同时将缓冲区中剩余数据大小上报OLT ,申请下个数据窗口R W 。
设Q [i , j ]为第 j 个ONU 第i 次开始发送数据的时刻缓冲区中的队列长度,R [i , j ]为同时发出请求的具体发出时刻,故可以得到递推关系式[1,][,]{[1,][,]}[1,][1,][1,]w ww Q i j R i j R i j R i j R R i j Q i j G i j +=++−⎧⎨+=+−+⎩d(2) 2 仿真结果与分析仿真结果是单个ONU 负载ω的函数。
假设所有的ONU 具有相等的负载,对于所有N 个ONU ,提供的网络负载φ为N ω。
缓冲区中平均队列长度Δ与网络负载的关系如图2所示,平均包延时D 与网络负载的关系如图3所示。
105252015105Δ 105/ b i t0 0.2 0.4 0.6 0.8 1.0φAll RTT=100All RTT=200RTT[1~8]=100, RTT[9~16]=200105104103102D / μs0 0.2 0.4 0.6 0.8 1.0φAll RTT=100All RTT=200RTT[1~8]=100, RTT[9~16]=200RTT[1]在100~200之间的递增图2 平均队列长度 图3 平均包延时由图2可以看出,平均队列长度Δ与RTT 的大小几乎无关。
网络负载φ较小时,OLT 能够及时处理各个ONU 缓冲区里的数据包,各ONU 的缓冲区中的剩余队列大小几乎为0。
当φ增大约60%后,由于ONU 申请的窗口大于最大传输窗口,而由式(1)知OLT 分配给ONU 的传输窗口一定(最大传输窗口W max ),因此Δ随网络负载的增加而线性增加,这与式(2)的结果正好吻合。
由理论分析可知,平均包延时与平均RTT 和缓冲区的队列长度有关。
图3正好验证了这一点:在φ小于40%时,Δ几乎为0,此时影响D 的主要因素是RTT 的大小;在φ达到中等负荷以后,D 则主要由Δ决定。
图3中包延时D 曲线的变化状况与图2的队列长度Δ变化一致,与理论分析相吻合。
3 结 束 语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动态带宽分配算法具有低延迟、高带宽利用率等优点,而且可以通过改变参数W max 的大小方便地改变给用户分配的保证带宽,从而可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
参 考 文 献[1] Kramer G ,Mukherjee B, Pesavento G . Interleaved polling with adaptive cycle time (IPACT): a dynamic bandwidth distribution scheme in an optical access network[J]. Photonic Network Communications, 2002, 4(1): 89-107[2] Osamu Y , Noriyuki O, Noriki M. 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 for GE-PON[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ptical Internet, 2002,"COIN.MoA1" 22-24编 辑 徐培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