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1-5

合集下载

2011年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5-5

2011年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5-5
《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 生 物
方面来说是个自给自足的系统,因为生物圈中的物质能循 环利用;但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生物圈是个开放的系统, 需不断补充太阳能,因为生态系统是个能量耗散系统。生 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中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 系,不同生物之间形成复杂的食物网,即使一种生物灭 绝,起相同作用的生物仍可以取代该灭绝的生物来维持生 物圈的物质循环,所以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 力。大气中CO2的增加,会导致植物光合作用增强,从而 吸收更多的CO2 ,故CO2 的增加不一定破坏生物圈的稳 态,所以D项说法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答案] D
《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 生 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考 纲 导 读 知 识 梳 理 考 点 突 破 课 堂 训 练 备 课 信 箱 课 后 强 化 作 业
第五单元
生态学
3.由于大气圈中氧气增多,在平流层形成能够吸收 大部分紫外线的臭氧层,使地球表面除海水对生物起到庇 护作用以外,又增加了一层保护层,从而为古生代生物的 登陆创造了条件。
综上所述,地球上生物代谢类型的进化顺序最可能
是:异养厌氧型→自养厌氧型→自养(或异养)需氧型。
《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 生 物
第五单元
生态学
《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 生 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考 纲 导 读 知 识 梳 理 考 点 突 破 课 堂 训 练 备 课 信 箱 课 后 强 化 作 业
第五单元
生态学
四、生物圈的稳态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能量方面:要 节约 能源,实现能源的 产; 开发 新能源 2.物质生产方面:建立 无废料 生产体系,实现物质 清洁 生

人教版 高考总复习 生物选修1-5

人教版  高考总复习 生物选修1-5
选修一 生物技术实践专题
生物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解析: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规律如图: DNA 不 溶 于 酒 精 等 有 机 溶 剂 , 在 沸 水 浴 条 件 下 ,
DNA遇苯胺显蓝色。
答案:B
选修一 生物技术实践专题
生物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变式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改变NaCl溶液的浓度只能使DNA溶解而不能使其
小,低于或高于0.14 mol/L,DNA的溶解度都会增大。在
DNA粗提取实验中就是先把核物质溶解在2 mol/L NaCl溶 液中,然后逐渐加水,稀释至0.14 mol/L时,使DNA析出。 答案:A
选修一 生物技术实践专题
生物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1.PCR原理
PCR反应需要在一定的缓冲溶液中才能进行,需提供:

绿)
提取含杂质较少(或较纯净)的DNA
蓝色(蓝绿色)
④二苯胺(或甲基
选修一 生物技术实践专题
生物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2. ( 热 点 预 测 )PCR 技 术 有 效 地 解 决 了 因 为 样 品 中 DNA含量太低而难以对样品进行研究的问题,而被广泛应
选修一 生物技术实践专题
生物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3.方法目的
方法 目的
①NaCl浓度为2 mol/L时,DNA溶解,而部分蛋白 质发生盐析而生成沉淀,通过过滤可除去部分蛋白 质及不溶于NaCl溶液的杂质 ②当NaCl溶液稀释至0.14 mol/L时,DNA析出,过 滤可除去溶于NaCl溶液中的部分蛋白质和其他杂质
小讨论:①PCR不需要解旋酶,而生物体内DNA复
制时需要解旋酶; ②PCR需要耐热的DNA聚合酶,而生物体内DNA聚 合酶在高温时会变性; ③PCR一般需经三十多次循环,而生物体内DNA复 制需要生物体自身的控制。

2011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课本知识整合复习题1 新人教版必修1

2011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课本知识整合复习题1 新人教版必修1

2011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课本知识整合复习题1 1.(2008·山东理综)从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成分,用非酶法处理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若加入斐林或班氏试剂并加热,出现砖红色。

该成分是A.糖脂B.磷脂C.糖蛋白D.脂蛋白解析本题考查了细胞膜的成分,化合物的鉴定及呈现的颜色反应。

做题时要找出题干文字中的关键信息,并结合课本基础知识来选择答案,其中“细胞膜的某种成分”及呈现的颜色应是本题最有用的信息。

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反应,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在加热情况下出现砖红色;细胞膜有蛋白质、脂质、糖类组成;细胞膜上的糖以糖蛋白和糖脂的形式存在。

答案 C2.肺泡中的氧气要经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并与血红蛋白结合,需透过的细胞膜的层数是A.4层B.5层C.6层D.8层解析肺泡中的氧气穿过肺泡上皮和毛细血管上皮进入血液需经过2层细胞、4层细胞膜,然后再穿过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才能与血红蛋白结合,这样共穿过5层细胞膜。

答案 B3.下列对细胞膜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氧分子容易通过细胞膜B.水分子容易通过细胞膜C.CO2容易排出细胞D.病毒不可能进入细胞解析细胞需要的O2和H2O容易进入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CO2容易排出细胞,但这种控制作用是相对的,对细胞有害的病原体也可以进入细胞,如病毒具有侵染性,能进入细胞。

答案 D4.关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信号分子与靶细胞的识别与结合具有专一性B.与不同激素分子结合的受体是不同的C.与胰岛素和甲状腺激素结合的受体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解析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信号分子与靶细胞的识别与结合具有专一性;与不同激素分子结合的受体也具有专一性,不可能相同。

答案 C5.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往往很难成功,最大的障碍就是异体细胞间的排斥,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具有识别作用,这种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是A.细胞膜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B.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质C.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细胞膜具有一定的选择透过性解析本题把生物学知识与医学问题联系在一起,考查应用能力。

2011高考第一轮复习:人教生物第一章(1)

2011高考第一轮复习:人教生物第一章(1)

细胞学说的建立 1.细胞学说的创立过程
科学家 贡 献 维萨里、 从器官、组织水平研究生命 比夏 虎克 用显微镜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列文虎 用显微镜观察了活细胞 克 马尔比 用显微镜观察了动植物的微细 基 结构 施莱登 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施旺 耐格里 魏尔肖 提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 成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放大倍数小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 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 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解析】 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长度成反比,物镜的放大倍数与长度成 正比,因此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转换高倍物镜 时,只需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即可,物像不清晰,可用细准焦旋调焦 ,若升镜筒,则使焦距不准确,B项错误。低倍镜换高倍镜时应先移动标 本,把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最后调节光圈和 细准焦螺旋。物像放大倍数最大时,应是高倍目镜和高倍物镜。 【答案】 D
(2009·广东五校联考)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对此理解不正确的 是( ) 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也要寄生在活细胞内增殖 B.单细胞生物体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应激性、繁殖„„ C.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由不同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 D.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解析】 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 基本单位;病毒没有自身的代谢体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增殖;单细胞生物能 完成生物体的全部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体的单个细胞只能完成该细胞特定的功 能,不同的细胞密切合作才能完成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答案】 D
【自主解答】 C
二、原核细胞的特点 (2009·南通联考)2008年7月初,青岛奥帆赛海面被大量浒苔 (一种绿藻)覆盖,形似草坪,一人躺在上面不会下沉,经多方努力被及时 处理而保证奥运比赛的正常进行。2007年5月的太湖“蓝藻事件”也曾引 起全国关注。关于上述两个自然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产生上述两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相同的 B.浒苔和蓝藻都通过有丝分裂大量繁殖 C.浒苔和蓝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只有浒苔细胞中具有叶绿体 D.浒苔有核膜和染色体,蓝藻没有

人教版教学课件2011届生物高考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 第5章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ppt

人教版教学课件2011届生物高考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 第5章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ppt

A.小麦的CO2固定量与外界CO2浓度呈正相关
B.CO2浓度在100 mg· -1时小麦几乎不固定CO2 L
C.CO2浓度大于360 mg· -1后玉米不再固定CO2 L D.C4植物比C3植物更能有效地利用低浓度CO2
解析:本题以柱状图的形式提供了相关的数据,要求 学生能够根据图中的信息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A和B选项
用所释放的CO2 量达到平衡时,这一光照强度就称为光补
偿点,这时光合作用强度主要受光反应产物的限制。当光 照强度增加到一定强度后,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或 增加很少时,这一光照强度就称为光合作用的饱和点,此 时的光合作用强度受暗反应系统中酶的活性和CO2 浓度的 限制。
光补偿点对于不同的植物是不一样的,主要与该植物 的呼吸作用强度有关,与温度也有关系。一般阳生植物的 光补偿点比阴生植物的高。光饱和点也是阳生植物高于阴 生植物。 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同时也在进行着呼吸作用。总光 合作用是指植物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的总量(吸收CO2的总 量)。净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的总量(或 吸收CO2的总量)中扣除掉在这一段时间中植物进行呼吸作
三、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跟踪训练
1. (2009年安徽卷)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
所。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 B.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基质中 C.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 D.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是在基质中合成的
解析:本题考查的内容是必修1第五章光合作用的有 关知识。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反应是依靠类囊体薄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把水分解成氧 气和[H]同时产生ATP的过程。暗反应是利用光反应的 产物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固定CO2产生有机物的过程。 答案: D

2011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课本知识整合复习4

2011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课本知识整合复习4

1.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并且它们之间的比为3∶3∶1∶1,“个体X”的基因型为A.BbCc B.BbccC.bbCc D.bbcc解析将后代表现型综合为两组分离定律结果,即直毛:卷毛=(3+1)∶(3+1)=1∶1,黑色∶白色=(3+3)∶(1+1)=6∶2=3∶1,按基因分离定律,当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时应为测交类型;而当后代表现型之比为3∶1时,应为杂合子自交类型。

因题干中已告知亲本之一的基因型为BbCc,故另一亲本的基因型应为bbCc.答案C2.豌豆种皮灰色对白色为显性,子叶黄色对绿色为显性。

豌豆甲自交后代全部为灰种皮黄子叶,豌豆乙自交后代全部为白种皮绿子叶。

现将甲花粉授到乙柱头上,受精后所得到的种子A.种皮全呈白色,子叶全呈黄色B.种皮全呈白色,子叶全呈绿色C.种皮全呈灰色,子叶全呈绿色D.种皮全呈灰色,子叶全呈黄色答案A3.番茄果实的红色对黄色为显性,两室对一室为显性。

两对性状分别受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

育种者用纯合的具有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二代中重组表现型个体数占子二代总数的A.7/8或5/8 B.9/16或5/16C.3/8或5/8 D.3/8答案C4.某一植物基因型为AaBb,它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及其比值是:Ab∶aB∶AB∶ab=4∶4∶1∶1,那么这一植物自交后代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是A.2%B.10%C.16%D.34%解析相同类型的配子结合而成的个体称之为纯合体,所以这一植物自交后代中纯合体的比例为40%Ab×40%Ab+40%aB×40%aB+10%AB×10%AB+10%ab×10%ab=16%+16%+1%+1%=34%.答案D5.豌豆中,子粒黄色(Y)和圆形(R)分别对绿色和皱缩为显性。

2011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课本知识整合复习11

2011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课本知识整合复习11

1.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

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可能是A.胸腺嘧啶B.腺嘌呤C.胸腺嘧啶或腺嘌呤D.胞嘧啶解析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NA分子经过两次复制后,突变链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中含有U—A,A—T碱基对,而另一条正常,正常链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中含有G—C、C—G碱基对,因此被替换的可能是G,也可能是C。

答案 D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现代生物技术也是利用这一点来改变生物遗传性状。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工诱变因突变率的提高而实现了定向变异B.转基因技术造成的基因重组,产生了定向变异C.体细胞杂交技术能产生染色体变异,突破了生殖隔离的限制D.现代生物技术能改变许多生物,使之更适合人的需要解析基因突变不论是自然突变还是人工诱变,都是不定向的。

答案 A3.(2010·南京调研)下列生命活动可能会使DNA分子结构发生改变的是①同源染色体分离②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③基因突变④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互换⑤染色体结构变异⑥染色体数目变异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④D.③④⑥解析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与染色体数目变异只是实现基因的分离、组合与数目变化,不会像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等那样使DNA分子结构发生改变。

答案 B4.(2010·)分析下表可知,正常血红蛋白(HbA)变成异常血红蛋白(HbW),是由于对应的基因片段中碱基对发生了A.增添C.改变D.重组解析分析题表可知,编码正常血红蛋白(HbA)的138至142的密码子被编码异常血红蛋白(HbW)的138至147的密码子替换,因此,这种变异是由于对应的基因片段中碱基对缺失了一对。

答案 B5.5-溴尿嘧啶(Bu)是胸腺嘧啶(T)的结构类似物,在含有Bu的培养基上培养大肠杆菌,得到少数突变型大肠杆菌,突变型大肠杆菌中的碱基数目不变,但(A+T)/(C+G)的碱基比例略小于原大肠杆菌,这表明Bu诱发突变的机制是A.阻止碱基正常配对B.断裂DNA链中脱氧核糖与磷酸间的化学键C.诱发DNA链发生碱基种类置换D.诱发DNA链发生碱基序列变化解析突变型大肠杆菌中碱基数目不变,但(A+T)/(C+G)的碱基比例略小于原大肠杆菌,这表明在大肠杆菌DNA的复制过程中,发生了Bu置换T的情况。

2011年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资料

2011年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资料

第一轮复习资料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第一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名词:1、微量元素:生物体必需的,含量很少的元素。

如:Fe(铁)、Mn(门)、B(碰)、Zn (醒)、Cu(铜)、Mo(母),巧记:铁门碰醒铜母(驴)。

2、大量元素:生物体必需的,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

如:C(探)、0(洋)、H(亲)、N(丹)、S(留)、P(人people)、Ca(盖)、Mg(美)K(家)巧记:洋人探亲,丹留人盖美家。

3、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这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4、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着差异性。

语句:1、地球上的生物现在大约有200万种,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

2、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和化合物。

3、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①C、H、O、N、P、S6种元素是组成原生质的主要元素,大约占原生质的97%。

②.有的参与生物体的组成。

③有的微量元素能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B能够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

当植物体内缺B时,花药和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影响受精过程。

)第二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名词:4、原生质:指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包括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三部分。

不包括细胞壁,其主要成分为核酸和蛋白质。

如:一个植物细胞就不是一团原生质。

5、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7、自由水:可以自由流动,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参与生化反应,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的废物。

8、无机盐: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

9、糖类有单糖、二糖和多糖之分。

a、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

动、植物细胞中有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一单元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解析 (1)胰腺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消化酶或胰岛素 解析] 解析 胰腺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消化酶或胰岛素 所以该细胞具有分泌蛋白质的功能。 题干中给出 等 , 所以该细胞具有分泌蛋白质的功能 。 (2)题干中给出 的几种物质,只有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的几种物质,只有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 酸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酸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培养液在这一过程中相当 于动物细胞的内环境或细胞外液。 于动物细胞的内环境或细胞外液 。 (3)3H标记的亮氨酸首 标记的亮氨酸首 先在附着在内质网的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 先在附着在内质网的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然后进入内质 网腔,经内质网初步加工后,才能成为较成熟的蛋白质, 网腔,经内质网初步加工后,才能成为较成熟的蛋白质, 再由内质网腔膨大、出芽形成具膜的小泡, 再由内质网腔膨大、出芽形成具膜的小泡,包裹着蛋白质 转移到高尔基体中,并在其中进一步加工。接着, 转移到高尔基体中,并在其中进一步加工。接着,高尔基 边缘突起形成小泡,把蛋白质释放到细胞外。 边缘突起形成小泡,把蛋白质释放到细胞外。所以放射性 颗粒数依次增加的顺序为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囊泡 囊泡→ 颗粒数依次增加的顺序为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 囊泡 高尔基体→分泌小泡 细胞膜。 分泌小泡→细胞膜 高尔基体 分泌小泡 细胞膜。
》 高 考 总 复 习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一单元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走 向 高 考

一、生物膜系统 1.生物膜 . (1)生物膜的概念 (1)生物膜的概念: 真核细胞中, 化学组成上主要 生物膜的概念: 真核细胞中, 组成的膜结构。 由蛋白质 和 脂质 组成的膜结构。包括细胞膜、 细胞核膜 以 等由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 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等由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 高尔基体、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第一单元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方法点击
研究分泌蛋白合成、 ① 研究分泌蛋白合成 、 运输过程所用方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法:同位素标记法。 同位素标记法。

放射性出现的先后顺序: 内质网上的核糖体→附 ② 放射性出现的先后顺序 : 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附 着核糖体的内质网→囊泡 高尔基体 分泌小泡(囊泡 着核糖体的内质网 囊泡→高尔基体 分泌小泡 囊泡 囊泡 高尔基体→分泌小泡 囊泡)→ 细胞膜→细胞外。 细胞膜→细胞外。坐标曲线题可从放射性出现的先后顺序 细胞外 和最高点两个方面判断。 和最高点两个方面判断。 与该过程有关的细器(或结构 除上述涉及的以外, 或结构)除上述涉及的以外 ③与该过程有关的细器 或结构 除上述涉及的以外, 不要漏掉供能的线粒体。 不要漏掉供能的线粒体。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考点1:从图上首先识别出相应结构的名称, 考点 :从图上首先识别出相应结构的名称,并熟悉 在分泌蛋白中的分工及相应作用。 在分泌蛋白中的分工及相应作用。 考点2: B 图中 代表分泌蛋白,常考的有消化酶、 图中⑦ 考点 2 : B图中 ⑦ 代表分泌蛋白 , 常考的有消化酶 、 抗体、蛋白质类激素、血浆蛋白等, 抗体、蛋白质类激素、血浆蛋白等,常考的不属于分泌蛋 白的有血红蛋白、载体、呼吸酶等。 白的有血红蛋白、载体、呼吸酶等。 考点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法——外排 外排, 考点 :⑦物质进出细胞的方法 外排,该过程体现 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一单元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本实验需在培养液中加入标记物 , 可供选择的物 本实验需在培养液中加入标记物, 本实验需在培养液中加入标记物 质有: 标记了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质有 : 被 3H标记了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 尿嘧啶核糖 标记了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上页 下页 末页


线 粒 体 提 供 能 量

细胞膜
首页

第一单元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名师点睛 (1)表中蛋白质的合成运输过程是针对分泌蛋白来讲 表中蛋白质的合成运输过程是针对分泌蛋白来讲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的,对于在细胞内起作用的蛋白质来说,不会有由细胞膜 对于在细胞内起作用的蛋白质来说, 排出的过程。 排出的过程。 (2) 在分泌蛋白产生的过程中 , 内质网膜面积在缩 小,细胞膜面积在加大。 细胞膜面积在加大。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一单元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3)随着时间的变化测定细胞各组分的放射性 , 结果 随着时间的变化测定细胞各组分的放射性, 随着时间的变化测定细胞各组分的放射性 如上图,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测, 如上图 ,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测 , 分泌蛋白是在 ____________上合成的,并沿着 上合成的,并沿着____________途径向外分 上合成的 途径向外分 泌。

第一单元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一单元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走 向 高 考

1.描述生物膜系统的概念。 .描述生物膜系统的概念。 2.阐明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阐明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3.举例说明研究生物膜的重要意义。 3.举例说明研究生物膜的重要意义。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B.因为生物膜具有流动性,所以组成膜的化学成分 .因为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在膜中是均匀分布的 C . 所有生物膜的结构由外到内依次是糖被、 C. 所有生物膜的结构由外到内依次是糖被 、 蛋白 质、磷脂双分子层 D.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紧密联系是使细胞成为 . 有机整体的必要条件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一单元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识图析图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一单元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两图都是分泌蛋白这一考点中常出现的, 图是细胞 两图都是分泌蛋白这一考点中常出现的,A图是细胞 的局部, 图则是完整细胞 但考查的知识点基本相同。 图则是完整细胞。 的局部,B图则是完整细胞。但考查的知识点基本相同。
首页
上页下页末页 Nhomakorabea考
第一单元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例1】 】
(2009文登三中高三月考 科学家用同位素 文登三中高三月考)科学家用同位素 文登三中高三月考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标记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及分泌时,做过下列实验: 标记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及分泌时,做过下列实验:

(1)选用豚鼠的胰腺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 是因为该细 选用豚鼠的胰腺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选用豚鼠的胰腺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胞具有____________功能。 功能。 胞具有 功能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一单元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答案 答案] 答案 运输

(1)分泌蛋白质 分泌蛋白质
(2)3H标记的亮氨酸 标记的亮氨酸
主动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内环境(细胞外液 内环境 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
未标记的亮氨酸
(3)附着于内 附着于内
内质网→囊泡 高尔基体→分泌小泡 囊泡→高尔基体 分泌小泡→ 质网上的核糖体 内质网 囊泡 高尔基体 分泌小泡 细胞膜
下页
末页

第一单元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一单元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三、研究生物膜的重要意义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一单元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1.生物膜系统在结构上的联系 1.生物膜系统在结构上的联系 (1)均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基本骨架。 均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基本骨架。 均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基本骨架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一单元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走 向 高 考

(2009山东省模拟 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 山东省模拟)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 山东省模拟 述,正确的是 ( )
》 高 考 总 复 习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一单元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A.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都具有双层膜,所以它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都具有双层膜, 们的通透性是相同的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一单元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
功 能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基因的转录, 基因的转录,将遗传信息从细胞核传 细胞核 递到细胞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