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和农奴制改革试题
高二历史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试题

高二历史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试题1.下图是欧洲宗教改革时期的一幅图片,图右边是新教,左边是天主教,一本《圣经》就比教皇或教士都重要。
它反映的最主要信息是:A.教会内部分裂,出现附属于王权的新教会B.新教否定上帝的存在C.蔑视教皇和天主教会,《圣经》权威至高无上D.新教主张简化宗教仪式【答案】C【解析】从图片信息看,《圣经》比教皇的地位重要,正反映了宗教改革反对教会,主张“因信称义”。
故选C。
A项中的王权材料未体现;B项说法错误,不管是新教还是天主教都不否定上帝的存在;D项是新教的主张,但是不是新旧教最根本的区别。
【考点】宗教改革点评:宗教改革是西欧16世纪的继文艺复兴之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主要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和加尔文宗教改革等。
认为《圣经》是信仰的唯一依据,从而它打击了教皇的权威,促进了人们的思想的解放,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宗教改革的背景等需要掌握。
2.下图反映的是罗马教廷兜售赎罪券的情景。
有关该图的历史阐释正确的是()罗马教廷在德意志常常通过这种方式搜刮财富,故德意志被称为“罗马教皇的奶牛”②对这种行为进行公开抨击的是“九十五条论纲”,这也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③这种兜售赎罪券的行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④这一历史事件是导致德意志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答案】D【解析】联系史实可知,兜售赎罪券,引起了众多的反对,成为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马丁·路德公开抨击兜售赎罪券的行为,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④这一历史事件是导致德意志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错误,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
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罗马教廷对德国的压榨点评:此题为组合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的每个备选项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组成,要求选出其中正确的一组,实际上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
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知识,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
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19 世纪中叶,俄国的农奴制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首先,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农奴制度下,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有人身自由,无法自由地从事工商业活动,这使得俄国的工业发展缺乏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其次,农奴的生活状况极度恶劣,他们遭受着残酷的剥削和压迫,频繁的反抗和起义不断动摇着农奴制的基础。
再者,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俄国的腐朽和落后。
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社会矛盾,促使统治者认识到必须对农奴制进行改革。
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861 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一)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和居住地。
(二)土地分配农民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一块份地,但份地的大小和质量由地主决定,农民需要支付高额的赎金。
(三)组织管理建立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管理和控制。
三、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一场由沙皇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虽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四、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一)积极影响1、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俄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资金。
2、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气象。
(二)局限性1、农民在获得自由的同时,背负了沉重的债务,生活依旧贫困。
2、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沙皇专制制度依然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的进一步发展。
五、相关例题例题 1:俄国 1861 年改革的根本原因是()A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B 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 农民起义不断D 沙皇为巩固统治答案:B解析:俄国 1861 年改革的根本原因是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其他选项都是推动改革的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
例题 2:俄国 1861 年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A 亚历山大二世倾向于发展资本主义B 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 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D 改革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答案:B解析:判断一场改革的性质主要看其结果和影响。
人教版历史选修1复习:欧洲古近代三大改革综合检测 梭伦改革、欧洲宗教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

欧洲古近代三大改革综合检测梭伦改革、欧洲宗教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梭伦“按财产估价把人民分成四个等级……指定以相应的官职……至于列在日佣等级的人,他只允许他们充当公民法庭的成员。
”“与四个等级的划分相适应,分配不同的兵役义务:每个等级的公民都有自备武装服兵役的义务,第一二等级充当骑兵……”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关于对梭伦改革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所有雅典人可以按照财产的多寡享受一定的民主权利B.按照财产划分等级,是对从前按照血统和门第划分等级的否定C.体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思想D.这项改革对氏族贵族是一个打击2.梭伦说:“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利,既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
”这段话体现了他在改革中坚持()A.民主原则B.法制原则C.财产原则D.中庸原则3.马丁·路德认为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每个教徒都应该阅读《圣经》,并完全可以对《圣经》的含义做出个人的价值判断和理解,这是一种信仰自由的权利。
这种观点反映出的实质是()A.《圣经》才是宗教信仰的最高权威B.新兴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平等的愿望C.世俗权力高于教权D.为农民起义寻找理论4.某宗教改革者提出:“人的灵魂是否得救,是由上帝挑选预定,人不可能靠自己得救。
人要确定是否获得上帝挑选,在于遵守上帝的戒律及参与教会的圣事。
”这位改革者应是()A.威克里夫B.马丁·路德C.加尔文C.亨利八世5.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利,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
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6.1858年10月,亚历山大二世提出了准备改革的三条原则:要使农民立即感到其生活有所改善;使地主立即放心,相信其利益有保障;强大的政权一分钟也不能动摇,社会秩序一分钟也不能被破坏。
俄国农奴制改革练习试题.docx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练习题一、选择题1 、18 世纪以后,为强化农奴制,沙皇采取的措施有:①采取措施扩大农奴数量②允许私营企业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③颁布法令宣布封建地主占有土地和农奴是其不可侵犯的特权④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A. ①②③B. 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 、有关 19 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农奴制正式确立B.彼得一世允许私营企业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C.农奴开始成为地主的私有财产D.农奴制危机加剧,农奴反抗斗争激烈3 、1861年俄国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30% 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
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A.俄国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B. 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C.俄国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弱小D.俄国的农奴社会地位有所提高4.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历史发展的最大影响是A.丧失了在土耳其以至巴尔干的殖民势力B.使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C.促使统治者加强军事力量D.激化了社会矛盾,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5.在改革方案讨论中,属于工商业发达地区贵族提出的改革方案的是:A.通过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B. 彻底解放农奴C. 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需要农民服劳役D.增加土地,加强对农奴的控制6.1861 年“解放法令”规定土地属于A.国家B.地主C. 农民D.资产阶级7.列宁曾指出,经过 1861 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
”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是A.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B.农民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C.农民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D.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8.有人认为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广大农民遭到压迫剥削更重了,其主要依据是A. 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B. 付出高额赎金C. 对封建地主的义务加重了D. 要继续遭受地主的剥削9.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集中表现在①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②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③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④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②③④D.①③④-10.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主要体现在①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②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③司法方面实行公开审判④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制A. ①②③B. ②③④C.①②④D. ①②③④11.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政治改革的目的是加强资产阶级专政 B. 学习西方的司法制度C. 加强军事实力D. 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12.下列关于 1861 年改革的评述错误的是A. 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B.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沙皇专制统治C.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D. 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制度13.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 挽救统治危机B. 消灭农奴制度C. 发展资本主义D. 打击封建势力14.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A. 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 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矛盾C. 落后的政治体制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矛盾D. 广大人民与沙皇专制政权的矛盾15.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在客观上A. 维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B. 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C. 使社会矛盾得到缓和D.巩固了沙皇专制统治16.之所以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A. 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民B. 使农民获得了土地C. 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D. 从根本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7.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高二下册历史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试题及答案

高二下册历史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试题及答案在考试快要到来的时候,我们作为学生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复习准备工作呢?下面请欣赏店铺网络编辑为你带来的高二下册历史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试题,希望你能够喜欢!高二下册历史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在“九十五条论纲”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了建筑一个圣彼得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这句话反映了( )A.教皇聚敛财富,实力雄厚B.天主教徒忠实于自己的信仰C.欧洲教会热衷于建造教堂D.路德反对教会的腐朽贪婪和对德意志的经济掠夺解析:“九十五条论纲”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教皇到德国兜售赎罪劵,而路德反对他对德国的经济搜刮。
由题中材料可知路德反对富有的教皇用贫穷信徒的钱去修建圣彼得堂,应该用教皇自己的钱。
答案: D2.德国电视台曾举办过“最杰出的德国人”的评选活动。
宗教改革先驱马丁•路德名列第二。
下列给出的理由不正确的是( )A.他于1517年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B.他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C.他主张灵魂能否得救在于心中的信仰D.主张神职人员要洁身自好,不能结婚解析:马丁•路德允许神职人员结婚。
A、B、C三项都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活动与思想。
答案: D3.卡尔文的学说在西欧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主要是由于他学说中的( )A.“因信称义”B.“因行称义”C.“先定论”D.“进化论”解析:卡尔文所宣传的“先定论”,要靠每个人在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成败中去体会,适应了“当时资产阶级中最勇敢人的需要”。
答案: C4.卡尔文宗教改革和英国宗教改革的相同点是( )①从原因上看,都深受文艺复兴运动和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②都反对罗马教皇权威③都主张《圣经》是信仰的根据④改革的领导者都是国王(或君主)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二历史上册宗教改革 同步练习

宗教改革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16世纪尼德兰北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引起的阶级关系变化是
[ ]
①雇工工资下降处境悲惨
②市民向资产阶级转化
③农民遭受封建盘剥不断破产
④贵族转化为新贵族
A.②③④ B.②④
C.②④ D.①②④
2.下列关于尼德兰革命正确的表述是 [ ]
①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③革命是以加尔文教为旗帜的
④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二、问答题
尼德兰革命的特点和结果如何?
参考答案
一、1.C 2.D
二、(1)尼德兰革命是以加尔文教为旗帜的。
加尔教的民主的体制适应了资产阶级的要求,当时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还不能提出非宗教的政治纲领和动员群众的口号。
(2)1581年,尼德兰北方各省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宣告脱离西班牙的统治,成立“联省共和国”,即“荷兰共和国”尼德兰南部仍处在西班牙统治之下。
荷兰成为17世纪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练习题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练习题
一、选择题
1、18世纪以后,为强化农奴制,沙皇采取的措施有:
①采取措施扩大农奴数量②允许私营企业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③颁布法令宣布封建地主占有土地和农奴是其不可侵犯的特权
④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有关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农奴制正式确立
B.彼得一世允许私营企业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C.农奴开始成为地主的私有财产
D.农奴制危机加剧,农奴反抗斗争激烈
3、1861年俄国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
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
A.俄国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
C.俄国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弱小
D.俄国的农奴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4. 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历史发展的最大影响是
A.丧失了在土耳其以至巴尔干的殖民势力
B.使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第五单元_欧洲的宗教改革习题及答案

选修一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天主教会规定统一的《圣经》版本的目的是( )A.进一步钳制人们的思想B.为了思想解放C.为了繁荣各种文化D.为了传播各种先进文化2.下列人物、思想或者举动被称作宗教‘舁端”的是( )①法国“纯洁派”②主张教士用民族语言传教③英国人胡司把《圣经》由拉丁文译成英文④加尔文在法国宣传路德的主张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天主教会为拓展自身的势力,发动了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的“十字军东征”。
天主教所指的“异教”主要是指( )A.东正教B.伊斯兰教C.犹太教D.佛教4.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自创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
这体现了( ) A.教权高于王权B.王权与教权平等C.王权高于教权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5.在中世纪的欧洲,文学作品的题材大多是( )A.宗教B.现实生活C.社会改革D.英雄人物6.16世纪,西欧大陆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文4乙4-复兴使人文主义深入人心B.罗马教廷与西欧各国王权的矛盾激化C.世俗封建主要剥夺天主教的经济特权D.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7.对中世纪出现的“异端”运动认识不正确的是( )A.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的挑战B.反映了金融资产阶级的要求C.为16世纪的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D.是中世纪时期反封建斗争的主要形式之一8.西欧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 )A.人手工部门的发展B.商品经济的发展C.生产力发展与技术进步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9.闵采尔农民起义的进步意义在于( )A.推翻了天主教会在德意志的统治B.建立了人人平等的“千年王国”C.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D.沉重打击T X~教会和封建势力10.下列关于16世纪初德意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经济有了较显著的发展B.封建经济仍占统治地位.C.资本主义萌芽还未出现D.被称为“教皇的奶牛”11.宗教改革从德意志开始的主要原因是( )A.德意志处于分裂状态B.天主教会成为德意志社会矛盾的焦点C.德意志爆发了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D.马丁·路德的改革方案深入人心12.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直接原因是( )A.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B.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阻碍了经济发展C.教会在德意志大肆搜刮财富D.马丁·路德受人文主义的影响13.中世纪欧洲的基本政治状况是( )①封建割据严重②封建王权衰弱③天主教会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④世俗王权与教会神权处于绝对对立状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4.下列对中世纪西欧天主教会的表述错误的是( )A.人民大都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国家的臣民,又是教会的子民B天主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他们利用各种手段聚敛财富C 14、15世纪的天主教会得到西欧各国王权的积极拥护D.封建王权服从于教权15.下列对马丁·路德的新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教不再以《圣经》为权威B.新教脱离了教皇的管辖C.新教简化了宗教仪式D.新教允许神职人员结婚16.下列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摧毁了德意志的封建势力B.有力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D.促进了德意志民族文化的发展17.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在教会组织方面的主张是( )A.主张神职人员可以娶妻生子B.主张“因信称义”C.强调王权高于教权D.主张保留“圣礼”七项18.“因信称义”中“义”的含义是( )A.指上帝面前灵魂得到拯救的人B.指被教皇免罪C.指简化宗教仪式信仰上帝D.通过赎罪券信仰教皇19.在教义方面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内容不同于加尔文教主张的是( )A.没收天主教会的土地B.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C.先定论D.因信称义20.英国国教( )A.在玛丽一世时一度恢复B.就是天主教C.是英国民族教会D.必须服从罗马教皇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当钱投入钱柜叮当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欧早期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主要形式是: 4, 西欧早期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主要形式是: A反对专制王权 B反对封建剥削制度 C反对天主教会 D反对非正义战争 5,马丁 路德进行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马丁. 5,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免除封建地租 B、取消什一税 C、反对出售免罪符 D、建立适应本阶级需要的教会 下列有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评述, 6.下列有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反映 A,都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反映 B,都对封建制度进行了巨大的冲击 B,都对封建制度进行了巨大的冲击 C,出现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出现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都带有宗教色彩 都带有宗教色彩, D,都带有宗教色彩,以神学异端形式出现
A
2、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 . B.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西欧 . C.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D.农奴制危机日益加深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 下来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二: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 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 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地主领地上现存的秩序应 维持到应有的准备工作完成,新办法开始实行时为止。 --《解放农奴宣言》
1、有人认为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广大农民遭 、有人认为农奴制改革后, 到压迫剥削更重了, 到压迫剥削更重了,其主要依据是 A.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B.付出高额赎金 付出高额赎金 C.对封建地主的义务加重了 对封建地主的义务加重了 D.要继续遭受地主的剥削 要继续遭受地主的剥削
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 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 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 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 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2)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能买卖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①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能买卖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 ②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
(4)据上述材料分析这场改革的影响和实质。 )据上述材料分析这场改革的影响和实质。
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 改革废除了农奴制, 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它是对农民的一场掠夺。 它是对农民的一场掠夺。
1、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世纪西欧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文艺复兴使人文主义深入人心 B、罗马教廷与西欧各国王权矛盾加深 C、资产阶级要求没收教会的财产和土地 D、天主教会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英国出现清教徒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2、英国出现清教徒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国王要进一步加强王权 B、天主教会腐败不堪 C、英王成为国教最高首脑 D、英国资产阶级力量增长 西欧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3、西欧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 A、反对天主教会垄断宗教事务的斗争 B、反对僧俗封建势力的政治斗争 C、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神学的斗争 对天主教教义、 D、对天主教教义、教规的一场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