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设计实践的几个案例分析
景观设计师的工作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

景观设计师的工作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作为一名景观设计师,我有幸参与和领导了许多令人难忘的项目。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与大家分享我的工作经验,并通过几个案例分析来展示我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希望这些分享能够对正在从事景观设计工作或对此感兴趣的读者有所帮助。
一、案例一:城市公园设计我曾经参与设计了一座城市公园,这个项目的目标是将一个废弃的工业区改造为一个适宜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在这个案例中,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1. 风格与环境融合:我利用设计元素,如形状、色彩和材料来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使公园融入城市景观中。
我选择了自然、温暖的色调,并使用了当地的植物和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干扰。
2. 多功能性: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我在公园中设计了多个区域,包括儿童游乐区、户外健身区和休闲区。
这样,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相应的活动区域。
3. 可持续性:公园设计中的可持续性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我在设计中考虑到能源效益、水资源管理和废物处理等因素。
我选择使用可再生能源和节约能源的照明设施,推广雨水收集和灌溉系统,并利用可回收材料建造设施。
通过这些设计理念和方法,我成功地将这个废弃的工业区改造成一座受人们喜爱的城市公园。
二、案例二:私人花园设计另一个案例是我为一座私人花园进行的设计。
这个花园主人希望创造出一个独特而和谐的空间,同时突显出他对艺术和自然的热爱。
以下是我在设计中的一些关键考虑因素:1. 空间布局:我在花园中创建了不同的区域,如休闲区、花坛和水景区。
这些区域之间的布局和连接是我设计的重点。
我通过路径、材料和植物来定义和分离这些区域,从而创造出一个宜人且流畅的空间。
2. 植物选择:在选择植物时,我考虑了它们的颜色、形状和季节性变化,以创造出一个丰富而多样化的花园景观。
我选择了具有独特美感的花卉和灌木,并根据它们的生长习性进行搭配,以保持花园的色彩和生机。
3. 运用艺术元素:通过在花园中布置艺术品、雕塑和装饰品,我为这个私人花园增添了一丝独特的艺术氛围。
优秀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优秀景观设计案例分析引言:景观设计是为了营造宜人的环境和提供美学体验而对公共空间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优秀的景观设计可以为人们创造舒适、美丽和与自然融合的环境。
本文将分析几个优秀的景观设计案例,重点探讨其设计理念、空间规划和材料运用,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和影响。
一、纽约高线公园纽约高线公园,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的西区,是一座占地约2.33英亩的公共景观空间,其灵感来自于巴黎的拉布雷山与巴塞罗那的米拉之家。
这个城市公园是在2014年开放,并迅速成为纽约市的一个标志性地标。
设计理念:纽约高线公园的设计理念是将废弃的高架铁路改造成一个环境友好、社区友好的公共空间。
设计师充分利用原有结构,保留了铁路轨道、桥梁和其他工业元素,并通过添加现代化的景观元素,营造出一个独特的户外休闲空间。
空间规划:纽约高线公园采用了多层次的规划方式,将不同功能区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公园的入口有一个宽敞的广场,作为集会和活动的场所。
沿着铁路轨道,有植物花园、休息区、露天剧场和餐厅等。
公园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位于上层的花园,那里有各种植物和树木,供人们漫步和休息。
材料运用:在纽约高线公园的设计中,材料选择对于创造独特的氛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设计师使用了可持续的材料,如回收木材、混凝土和铁艺,使公园看起来既现代又与周围的城市环境相协调。
绿化带的植物选择也十分丰富,包括灌木、花卉和树木,为公园带来了生机和自然的美感。
成就和影响:纽约高线公园的设计成就不仅体现在其空间规划和美学价值上,还体现在其对城市社区的积极影响上。
公园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欣赏城市风景和交流互动的场所,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此外,公园还促进了周边社区的经济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者,提升了整个区域的形象。
二、新加坡未来港湾新加坡未来港湾是一项规模庞大的景观设计项目,旨在将新加坡的港口地区改造成一个多功能的城市空间。
这个项目于2011年开始,并于2019年完工。
作为亚洲最大的景观设计项目之一,新加坡未来港湾的成功改变了人们对城市空间的认知。
成功的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成功的景观设计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景观设计逐渐成为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些成功的景观设计案例不仅提供了美丽的环境,还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舒适的休闲空间和良好的生活品质。
本文将分析几个成功的景观设计案例,以期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案例一:芝加哥千禧公园芝加哥千禧公园是一座位于芝加哥市中心的城市公园,是由著名景观设计师弗兰克·盖瑞设计的。
公园占地面积约24.5英亩,原本是一片废弃的铁路码头。
经过盖瑞的巧妙设计,公园在保留了原始铁路码头的风貌和历史意义的同时,打造了一个现代化、多功能的休闲空间。
公园内有人工湖泊、步行道、绿化带和开放式舞台等设施,并且引入了各种艺术装置和游乐设施,使得公园成为当地居民休闲娱乐的热门去处。
盖瑞的设计灵感主要来自于芝加哥的城市氛围和当地社区的需求。
他将公园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并采用了多样化的景观元素和绿化搭配,使得每个区域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氛围。
此外,他还注重公园与城市环境的融合,通过合理的交通规划和连通性设计,使公园与周边的建筑和街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芝加哥千禧公园的成功得益于盖瑞对于景观设计原理的运用和对当地环境特点的深入了解。
他的设计不仅满足了居民的休闲需求,还提高了城市形象和吸引了外来游客,成为芝加哥的地标之一。
案例二: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是一个集园林艺术、景观设计和可持续发展为一体的综合性景观项目。
该项目由迪士尼授权景观设计公司设计,占地面积250英亩。
该园区内有数个主题花园,如云雾林、花穹、华丽树、湿地和弯曲桥等,每个花园都采用了不同的植物和景观元素,营造出迥然不同的氛围和体验。
滨海湾花园注重景观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
园区内设有垂直绿化和雨水收集系统,以减少能源消耗和水资源浪费。
此外,该项目还引入了创新的照明设计和节能技术,使得园区在夜晚呈现出独特而吸引人的景观效果。
该景观设计案例的成功在于创新和可持续性的设计理念的运用。
优秀的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优秀的景观设计案例分析景观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设计艺术,旨在打造令人愉悦的户外环境,并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空间的追求。
在无数的景观设计案例中,有一些令人难以忘怀的杰作,它们以独特的创意和精湛的技术给人们带来了视觉和身心的享受。
本文将对几个优秀的景观设计案例进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景观设计的核心要素和成功之道。
1. 中央公园(Central Park)中央公园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城市公园之一。
该项目始建于1857年,经过多位著名设计师的持续改进,如弗雷德里克·奥尔姆斯特德和卡尔巴奇等,中央公园最终成为了一座集合了众多景观元素的综合性公园。
首先,中央公园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了纽约市的“绿色肺腑”,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远离喧嚣和污染的休闲空间。
其次,公园内的湖泊、花坛、喷泉等景观元素相互配合,形成了和谐而丰富的景观画面,为游客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最后,中央公园还设计了多条步行道和骑行道,方便市民进行各种户外运动活动,增加了公园的使用价值。
2. 圆明园(Yuanmingyuan)圆明园位于中国北京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皇家园林。
该园依山傍水,汲取了中西方园林设计的精华,构成了丰富而庞大的景观体系。
首先,圆明园吸收了中国古代园林的设计理念,如塑造景观“三维”效果和强调意境的张力。
其次,园内建筑的布局和材质选择也极具特色,如碧波池、毓秀堂等,它们以自然元素和古典建筑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美学风格。
最后,圆明园还保留了各种标志性的景观元素,如十二生肖纪念碑和飞天等,这些景观元素既具有装饰性,又具有文化传承的意义。
3. 阿布扎比儿童公园(Abu Dhabi Kids Park)阿布扎比儿童公园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一个以儿童为主要受众群体的户外游乐场所。
这个公园以其丰富的儿童活动项目和精心设计的景观而闻名。
首先,儿童公园将儿童的需求和兴趣作为设计出发点,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供了各种儿童游乐设施,如攀岩墙、滑梯和蹦床等。
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案例分析与启示

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案例分析与启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居住区景观设计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优秀的居住区景观设计不仅能够美化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能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案例,为大家提供一些设计启示。
案例一:绿色生态居住区该项目位于我国北方一座大城市,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
设计者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绿色生态的理念,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设计理念。
在景观设计中,大量运用了植被、水体等自然元素,打造了一个生态宜居的居住环境。
启示:绿色生态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这一需求,通过植被、水体等自然元素的合理搭配,营造一个生态、环保、宜居的居住环境。
案例二:智能化居住区该项目位于南方一座沿海城市,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
设计者在景观设计中,融入了智能化技术,如智能灌溉、智能照明等,提高了居住区的管理效率,节省了能源。
启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技术已经逐渐应用于居住区景观设计中。
设计者应在景观设计中,合理运用智能化技术,提高居住区的管理效率,节省能源,为居民提供一个便捷、舒适的居住环境。
案例三:文化底蕴居住区该项目位于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
设计者在景观设计中,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底蕴,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风格相结合,打造了一个具有历史文化气息的居住环境。
启示: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
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中,提升居住区的文化品味,增强居民的归属感。
案例四:儿童友好居住区该项目位于一座中型城市,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
设计者在景观设计中,专门为儿童设置了游戏区域,配备了各种儿童游乐设施,打造了一个适合儿童成长和游玩的居住环境。
启示: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儿童的需求,专门设置游戏区域,配备适合儿童的游乐设施,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有趣的成长环境。
城市景观设计案例分析与评价

城市景观设计案例分析与评价城市景观设计是对城市空间进行艺术化处理,通过结合建筑、园林、水景、道路、照明等要素,营造出人们居住、工作和休闲的宜人环境。
本文将从城市景观设计案例的分析与评价角度,探讨几个典型的城市景观设计案例。
一、首尔市清潭洞回填公园首尔市清潭洞回填公园是一个位于首尔市江南区的城市绿地项目。
该项目利用回填技术将废弃矿山场地改造成公园,营造出一个集绿化、康体活动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市绿洲。
该公园设计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多样化的休闲娱乐需求。
在绿化方面,公园以丰富的植物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主,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景观处理,达到了绿意盎然的效果。
此外,公园还设置了跑步道、自行车道、专业运动场等设施,满足了市民进行各类康体活动的需求。
评价:首尔市清潭洞回填公园的设计充分利用了废弃场地资源,将其改造成一个生态友好、功能齐全的城市绿地。
公园景观丰富多样,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休闲娱乐,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二、芝加哥市米伦尼姆公园芝加哥市米伦尼姆公园是一个位于密歇根湖畔的城市公园项目。
该项目以复原原始湿地生态系统为目标,通过湿地植物、水文系统和景观特色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湿地公园。
米伦尼姆公园的设计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
公园通过湿地植物的选择和布置,恢复了原始湿地生态系统,提供了一个生态教育和研究的场所。
同时,公园还设有步行道、观景平台和游客中心等设施,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休闲和学习的空间。
评价:芝加哥市米伦尼姆公园的设计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恢复原始湿地生态系统,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生态公园。
公园的景观和设施完善,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与自然亲近的休闲和学习场所。
三、巴黎市埃菲尔铁塔周边景观设计巴黎市埃菲尔铁塔周边景观设计是一个针对埃菲尔铁塔周边区域的城市景观改造项目。
该项目通过提升铁塔周边的景观环境,提升了巴黎的国际形象和吸引力。
景观设计注重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前提下,提升景观品质和游客体验。
城市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案例分析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绿地的规划与设计成为了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
城市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旨在营造宜人的城市环境,为居民提供舒适的休闲空间,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案例,探讨其特点、亮点以及对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
第一个例子是新加坡滨海湾花园。
滨海湾花园是新加坡著名的景点之一,它位于滨海湾地区,是一个以绿色植物和艺术品为特色的综合性公园。
滨海湾花园的规划与设计致力于打造一个水系景观与人造山丘相结合的生态系统。
整个花园由多个主题花园组成,每个主题花园都有不同的特色,如亲子花园、湿地花园、奇幻花园等。
它们以多样的景观元素、绿植和艺术品融合在一起,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休闲和娱乐场所。
滨海湾花园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城市环境,更是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花园中拥有大片的草坪和树木,为人们提供了休闲散步、户外运动的场所。
此外,花园还设置了多个水上活动项目,如人工湖泊和人工瀑布,让人们可以在都市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滨海湾花园的规划和设计成功地将绿色生态与城市化相结合,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为城市带来了独特的魅力。
第二个例子是丹麦哥本哈根的自行车友好城市规划。
丹麦一直以来都是自行车友好的国家,而哥本哈根则被誉为世界上最适合骑自行车的城市之一。
哥本哈根的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非常注重鼓励和改善自行车出行。
城市中的自行车道、停车场和租赁系统得到了充分发展,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方式。
哥本哈根的自行车友好城市规划的成功得益于政府和居民的共同努力。
政府设立了专门的自行车规划部门,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推广骑自行车。
城市中的道路和人行道也经过了改造,以适应自行车的通行。
此外,哥本哈根还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自行车租赁和维修服务,为骑行者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哥本哈根的自行车友好城市规划不仅减少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还促进了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环保意识。
景观设计师的项目成功案例解析

景观设计师的项目成功案例解析近年来,景观设计行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景观设计师崭露头角。
他们通过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的手法,打造出一个个引人注目的项目。
本文将以几个项目成功案例为例,分析其成功之处,希望能为景观设计师们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案例一:城市公园这个城市公园位于某个大都市的市中心,原本是一片废弃的空地。
景观设计师通过对城市环境的深入研究和调查,了解到该地区缺乏休闲娱乐场所,于是决定将这片空地打造成一个多功能的城市公园。
设计师首先在规划方面充分考虑了人流量和功能需求,将空地分成多个区域,并设置了不同的设施和景观,满足了人们不同的需求。
公园内有葱郁的花坛、宽敞的草地、供人休息的凉亭,还有供孩子们玩耍的儿童游乐区。
公园的设计既具有美观性,又能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因此在开放后迅速受到了市民们的喜爱。
案例二:企业园区这个企业园区位于某个工业城市的郊区,面积较大,环境枯燥单调。
景观设计师在设计之初考虑到企业的特殊需求,既要满足职工的日常办公需求,又要提供一个宜人的工作环境。
设计师通过布置多样的植被和景观元素,使整个园区呈现出绿意盎然的景象。
在建筑物周围种植了各种草木,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绿色屏障,不仅美化了环境,还减少了噪音和尾气的污染。
此外,设计师还在园区内设置了休闲娱乐设施和运动场地,为职工提供了一个放松和锻炼的场所。
通过景观设计师的精心规划和设计,企业园区得到了很好的改造和提升,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案例三:度假村这个度假村位于某个海滨城市的风景区,原本是一片荒废的土地。
景观设计师通过对自然环境和旅游市场的调研,确定了度假村的主题是“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在设计中,设计师保留了原有的自然地貌,将度假村融入了自然之中。
度假村内设有别致的木屋、私人泳池、花园和步道,让游客能够近距离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设计师还在度假村周边种植了丰富多样的植被,并在一侧建造了一个观景台,供游客欣赏海景。
度假村开业后,受到了旅游者们的热烈欢迎,成为了该地区的一大旅游景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景观设计实践的几个案例分析作者:俞孔坚凌世红李向华刘亦忻等来源:网络添加日期:10年12月10日基于对景观及景观设计的理解,"土人景观"多年来在不同尺度上的探讨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与技术,包括区域与新城镇,城市中心与街区,校园与科技园,居住社区,康体休闲地,风景区与保护地,生态基础设施,城市公园与绿地,场所与环境艺术,内容包括总体景观战略规划、总体空间规划,场地方案设计,场地施工设计等各个方面。
同时将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结合在不同尺度的景观规划设计之中。
以下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1、区域与新城镇景观规划案例:杭州钱塘新城概念规划2、城市中心与街区设计案例:济南共青团团路广场设计3、场所与环境艺术:都江堰广场(全国竞赛获奖和中标)4、城市公园与绿地:中山歧江公园案例杭州钱塘新城概念规划1.规划目标与指导思想——21世纪的滨江新城(1)规划目标与定位:21世纪的滨江新城一个生态的城市——强调高效、节约、人与自然共生,维护自然过程与格局;一个感性的城市——强调亲人、宜人、人的尺度、人的体验;一个有内涵的城市——延续历史文脉,富于地方特色,显现场所精神;一个生活的城市——方便、舒适、安全、健康;一个旅游的城市——迷人的景色、崭新的风貌、富有特色的体验。
(2)本规划的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为实现规划目标,本规划强调以下几大理论和指导思想:①后工业时代的景观设计理念——强调天地——人——神的和谐强调自然、生物、现代人的生活和历史文化的和谐。
设计遵从自然,遵从文化。
将大地景观格局与城市的整体布局相结合,将自然生态系统及多种生物引入人居环境,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同地方的历史与文化传统有机结合。
②新城市主义的规划主线——强调社区的回归与可持续的城市避免工业化国家已走过的老路,吸取郊区化和汽车化城市的教训,强调以方便。
高效节约和舒适为特点的社区化城市有机结构,发展步行及公交系统,提倡节约化的土地利用和功能布局,强调生活——工作——娱乐的有机性.③景观现象学的模式——强调场所精神,人的体验吸取形式主义“城市美化”运动的教训,避免空洞的城市形式美化设计,强调场所精神的挖掘,为人的体验而设计。
④景观生态途径——强调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与整体性维护场地内山水格局及生命系统的有机整体性.通过绿色廊道及蓝色通道,形成完整的景观生态格局。
2.规划前期分析(1)历史及文化过程与水的过程及陆地的形成过程相适应,从西湖的形成,到杭州城市的扩张,都呈同心弧形式,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扩展,西湖是这些同心弧年轮圈的圆心。
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钱江新城是历史的延续和必然,顺承了一条千百年来的历史文脉。
以凤凰山为靠山,面临钱塘江的南宋古城遗址,以及目前残遗的历史古迹,包括白塔、六和塔、八卦田等都为新城区提供了宝贵的景观资源,应着重保护并充分利用,成为新城景观的有机部分。
(2)区域发展战略与“井”字形交通骨架杭州市作为风景旅游城市的性质及对西湖的保护要求,决定了现有城市发展的局限性,因此,向钱塘江两岸发展的战略转移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从区域发展和大都市形成的机制来看,萧山市的发展与杭州市的扩展,最终使钱塘江两岸成为一个大都市圈的核心带,使钱塘江成为杭州湾大都市的共赏空间。
南北向与杭州旧城及萧山市联系的需要及规划大桥的建设;东西向与机场及沪杭、杭甬高速公路的联系需要,使规划区内形成“井”字形交通骨架。
3.总体景观(1)堤外生态绿洲利用河流动力,促成堤外生态绿洲,打破防洪堤的生硬线条,还钱江以灵气。
基于以下几方面的依据和考虑,本规划提出在北岸防洪堤外建设生态绿洲。
①规划区内的钱塘江为潮水和淡水交汇地段,江水携带的泥沙与海水相作用,产生大量的沉积。
而北岸正是凸岸,根据河流动力学原理,即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所以,北岸是一个泥沙不断沉积而形成陆地的区域。
这个过程不但解释了西湖的形成,同样也是杭州城区大面积陆地的形成机制,这种现象一直延续至今。
从这个意义上讲,北岸,特别是复兴桥至钱江二桥一段,具有形成河岸沙洲的动力基础。
②现有防洪堤具有防止五百年一遇洪水的能力,但却形成一堵僵硬、缺乏生机的高墙,不但将人与水分开,也将自然生态过程隔断。
为此本规划提出在保留原防洪堤的情况下,在堤外河道内保护和促进河滩绿洲的形成。
③宽阔的钱江水面完全允许这样绿洲的存在。
数十米至百米宽的绿洲不会妨碍航道及洪水的排泄。
具体做法包括用最少的人工措施,如在上游做堰和护堤,促进泥沙的沉淀过程,形成一个从防洪堤伸入江心的斜坡沙滩。
在这一宽达数十米至数百米的沙滩上,形成一系列由陆生到沼生再到水生的以及从淡水到咸水的生物群落,它们分别与潮水的周期性、江水的季节性,及不同汛期的洪水干扰相适应,它将是多种生物,特别是鸟类的栖息场所。
成为城市中不可多得的生态景观,同时为居民的郊游和休闲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场所,具有鲜明的都市与自然共生的特色。
(2)夹岸水系引灌上游清水,形成夹岸水系景观,使之亲人、宜人。
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规划提出利用和开设江南、江北的溉渠,引溉钱江上游清水,形成夹岸水系。
①增加宜人性钱塘江江面开阔,水位变化大,与陆地高差悬殊。
且因潮水作用,水质混浊,虽有大江大河之势,又有潮来潮往之动感,却令人难以亲近,可望而不可及。
多了一分大自然的壮阔,却少了一分城市水系的优美和宜人。
因此,若能将上游清水引入堤内,形成与钱江平行却高出钱江水面2-3m的水系、湖泊,则可使内外水体动静生辉,大小呼应。
使居民远可观钱江动势,近可体验秀水之质。
极大地提高新城的景观质量和生活环境。
②利用自然地形钱江两岸现存有大量的低洼湿地和池塘,两岸还有引水灌渠,因此,完全可以用很少的投入,结合现有地形。
水系,形成连通的夹江水系景观,使死水变成活水,为新城景观增色。
③平衡土方钱江两岸地势低洼,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必然需要大量的填方,土从何来?取低处之土,垒于高处,使低处蓄水成湖,高处筑屋构房,工程上最为经济。
因此,夹江水系景观的建设不但需要而且可能,可谓一举而三得。
另外,夹江水体的形成除了可引溉上游水系外,还可以在局部考虑通过闸门蓄留潮水(有近1m的水位差)和季节性洪水,使城市景观感应大自然之呼息,充满动感.(3)三条平行走廊基于带状多中心城市的特点,平行发展三条功能走廊。
钱塘江具有共赏空间和休闲旅游资源的价值,是新城市沿江发展形成多中心带状城市的原动力。
基于这一特点,为建设一个高效、和谐、健康优美的城市,在钱江两岸分别规划三条有明确功能的走廊,即:①外侧快速车流走廊以交通为目的,连接城市与外围高速公路及机场。
中间有绿色隔离带,两侧有宽30m 以上的绿带。
与原规划的干道相符,但支路出入口减少50%,出入口从原规划的每250m一个,减少到每500m一个。
②中间城市生活走廊用专门的公交系统联系各个社区及商业区。
文化区,主要满足通勤及日常生活功能。
专设公交车通道,自行车车道,机动车车道,两侧为和绿地相间的步行商业走廊、与原规划道路相符,但明确其作为生活走廊的功能。
③沿江风景休闲走廊专门用于驱车或步行的风景观光和休闲活动。
流线形的观光车道,穿行于绿地与湖泊之间,钱塘江若即若离,沿江文化设施与自然风景交相辉映,“近岸无暇目,远峰更兴想”改造原规划的滨江大道,不把它作为城市交通干道。
(4)绿道及蓝道网络以钱塘江为共赏空间,建立山——水,水——水景观联系,形成绿道及蓝道网络。
规划区内的山、水景观联系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疏通和联系规划区内现有水系,并以此为骨架,形成水系绿地系统。
②除在东西向形成以六条走廊为纵向绿地轴线外,结合交通走廊和社区中的开放空间,形成多条南北景观走廊。
包括北岸西端建立凤凰山与钱江的山——水视通走廊;北岸东端的城内河道与钱江的水——水走廊;以及南岸的钱江与南侧主要河渠的水——水景观走廊,从而以钱塘江及江滨风景走廊为共赏空间,将山——水与绿地结合。
(5)三核心格局三核心城市整体格局,功能明确,形象鲜明。
在本规划区内,强调三个城市中心,每个中心都有各自鲜明的功能和形象。
同时,它们之间又相互补充,有机联系,从而形成新城区的新形象。
①文化旅游中心复兴桥南端,集中布局文化设施,旅游设施,市政设施及大面积公园绿地,水上码头观光塔等,作为新都市文化及旅游的中心,作为未来杭州——萧山大都市圈的一个核心,隔江遥望玉皇山及杭州老城,南北呼应,大大拓展了城市发展腹地,而又以复兴桥与旧城相沟通,南与新机场相连,交通便捷。
同时,它地处钱江凹岸,作为港口的条件较好;又有一河渠(北塘河)存在,与北岸六和塔在一视线上,形成独特斜向透景线,具有良好的景观基础。
作为文化旅游中心将与旧城及南宋古城遗址,玉皇山,凤凰山等呈很好的呼应,具有无限的景观潜力。
②商务办公中心钱江三桥北端4、5号地块为CBD(中央商务区),是一个引导城市向钱江下游及沟通南岸未来城市中心的战略性节点。
东可与城外高速公路相联系,北与旧城相通,南侧跨桥与新建机场相联系;临江则以大面积堤内生态绿洲为前景,具有良好的商务办公环境。
③大都市商业中心复兴桥北端的凤凰城,位于南部旧城及北部新城之中,且在城市交通枢纽,为人流集散之地,为大都市生活的物质中心,也是实际的几何中心,最宜作为零售.购物商业服务。
大型综合商场,主题购物场所,室内外景观设计相结合.现代都市购物体验,融娱乐于购物之中.(6)社区结构社区为单元的有机结构、新城市主义的典范本规划借鉴新城市主义的规划思想,强调亲人.宜人和紧凑的城市布局,以社区为单位,将生活与工作场所组织在一个宜于步行和公共交通便捷的有机体内。
以中间的生活走廊为纽带,将居住与社区商业、文化及医疗设施便捷地联系在一起,每一单元社区内部有与社区绿地相结合的幼儿园,以及与交通集散地相结合的商业网点,两个社区之间又有与社区间绿地相结合的小学,每四个小区之间形成中型商业网点及与大型绿地系统相结合的中学及社区文化和医疗设施,生活社区之间又有满足一定数量的人员就业的商业及办公区。
使居住、绿地及水系、便捷的公共交通、文化及商业设施组成一个有机的高效和谐的结构与功能网络。
项目首席设计师:俞孔坚主要设计人员:Christian Lemon,Scoot Linder,张东,李健宏济南共青团路广场设计弯一曲溪流,唱尽舜耕故事;垂一帘水幕,窥够人间风情。
水底采光,映出货架满目琳琅;台阶错落,展示城市男女百态。
南北穿梭,导引休闲购物;上下串通,激活都市地下.青砖木棱,饰出清雅建筑;乔木竹丛.成就宜人场所。
本方案的四大特色(1)重场地个性①尊重城市肌理延续城市道路的肌理,将广场南北两侧平行于道路的网格相,叠加构成广场铺装和绿化的基底。
②有机结合现有建筑将场地内六幢建议保留的建筑全部融入广场,通过或加或减的设计手法,创造出一系列宜人的小尺度空间,同时满足功能需要和设计主题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