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三单元 欣赏 杜鹃圆舞曲 》人教版 (5)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三单元 欣赏 杜鹃圆舞曲 》人教版 (5)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三单元欣赏杜鹃圆舞曲》人教版 (5)一. 教材分析《杜鹃圆舞曲》是一首富有童趣的乐曲,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这首乐曲以欢快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描绘了杜鹃在林间飞舞的场景,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

本节课将通过欣赏《杜鹃圆舞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优美旋律,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热爱。

但学生在音乐欣赏方面还相对较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在欣赏《杜鹃圆舞曲》时,学生可能对乐曲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理解乐曲的意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欣赏《杜鹃圆舞曲》,感受音乐的优美旋律,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体会乐曲所描绘的自然景象。

3.培养学生和谐团结的意识,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感受乐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2.理解乐曲所表现的自然景象和情感。

五. 教学方法1.聆听法:让学生多次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节奏和旋律。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3.想象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描绘乐曲所表现的场景。

4.情感体验法:让学生通过音乐,体验到欢乐、和谐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杜鹃圆舞曲》的音乐文件。

2.准备与乐曲相关的自然景象图片或视频。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杜鹃圆舞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节奏和旋律。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乐曲的初次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与乐曲相关的自然景象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乐曲所描绘的场景。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乐曲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随着乐曲的节奏,做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感受乐曲的韵律。

然后,教师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三单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三单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掌握下册三单元的相关知识,包括拼音、字形、词语的理解和使用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古诗词》、《诗歌欣赏》、《请不要逼我学习》、《读图签名》、《信息采集》、《字形认知》、《猜猜拼音》等。

一、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教具、图片、PPT等。

2.学生准备:课本、文具等。

二、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教师放映一幅插图,让学生观察图片内容,引导学生猜测图片所描述的场景,激发学生对话和想象,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初步的猜想。

2.学习新课(20分钟)教师播放古诗词的音频,让学生跟随音频朗读,并对全班进行大声朗读练习,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语言表达能力。

然后教师分组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诗词欣赏,运用想象力完成一个小故事,然后班级合作进行展示。

3.合作探究(3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课文内容,让学生观察、分析并采集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相关问题的回答,并展示出来,进行班级讨论。

4.提供反馈(1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游戏视频、绘本故事等方式进行反馈,让学生在游戏和故事中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5.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梳理知识点,并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

6.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包括课文朗读、阅读理解、写出字形等,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采用了导入、学习新课、合作探究、提供反馈、总结归纳、作业布置等一系列教学过程,能够使学生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改进:1.学生活动安排不够合理。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三单元 欣赏 杜鹃圆舞曲 》人教版 (4)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三单元 欣赏 杜鹃圆舞曲 》人教版 (4)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三单元欣赏杜鹃圆舞曲》人教版 (4)一. 教材分析《杜鹃圆舞曲》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三单元的一首欣赏曲目。

这首曲目以杜鹃鸟的叫声为素材,通过模仿杜鹃的叫声和飞行姿态,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动。

整首曲目旋律优美,节奏欢快,富有童趣,易于学生接受和欣赏。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听懂简单的音乐旋律和节奏,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舞蹈基础。

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舞蹈表现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欣赏《杜鹃圆舞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动。

2.引导学生模仿杜鹃的叫声和飞行姿态,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舞蹈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欣赏《杜鹃圆舞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动,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模仿杜鹃的叫声和飞行姿态,提高他们的舞蹈表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教学法:通过播放《杜鹃圆舞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2.模仿教学法:引导学生模仿杜鹃的叫声和飞行姿态,提高他们的舞蹈表现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大自然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杜鹃的图片和叫声。

2.教学乐器:准备一些打击乐器,如铃鼓、木鱼等,用于学生模仿杜鹃的叫声和飞行姿态。

3.教学场地:准备一个宽敞的教室,以便学生进行舞蹈操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杜鹃圆舞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妙。

然后展示杜鹃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杜鹃的特点,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教师再次播放《杜鹃圆舞曲》,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同时,教师可以用语言描述杜鹃的飞行姿态和叫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锐角和钝角》教案

《锐角和钝角》教案

锐角和钝角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锐角和钝角》教材第38—40页。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2、让学生感受直角、锐角和钝角的不同点;3、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直角、锐角和钝角。

三、教学重点、难点:1、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会辨认锐角和钝角。

2、会用三角板的直角判断角。

四、教具准备:电脑课件、三角板和小木棒。

五、学具准备:三角板、小木棒和白纸。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三角板,复习直角。

2、复习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二)探究新知1、认识锐角和钝角。

(教材第38页)(1)电脑出示:《锐角和钝角》、“上海杨浦大桥”情境图;教师:你们能找出图中哪里有角吗?学生: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找到的角并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2)指名学生回答自己找到的角和比较的结果。

(3)电脑出示:通过三角板,观察各种角的大小。

教师: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和第一个角比较,正好重合,说明这个角是直角;(板书:直角)教师: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和第二个角比较,它比直角小,这样的角叫锐角;(板书:锐角)教师: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和第三个角比较,它比直角大,这样的角叫钝角;(板书:钝角)(4)比较直角、锐角和钝角有什么不同点?(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指名回答)(5)电脑出示课堂小结:锐角比直角小、直角比钝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2、做一做。

(教材第38页)(1)教师示范:用小木棒摆角;(2)学生操作:用纸、笔或小木棒制作角并说一说自己制作的角是什么角;(3)指名学生回答自己制作的角是什么角。

(三)课堂练习(教材第39—40页)1、电脑出示教材第39页第1题:说一说有哪些角?(1)学生讨论交流:说一说有哪些角?教师巡堂指导;(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教材第39页第2题:连线。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堂指导;(2)指名学生连线。

3、教材第39页第3题:用白纸画直角、锐角或钝角。

(1)学生用白纸画直角、锐角或钝角并说一说自己画的是什么角,教师巡堂指导;(2)指名学生回答:自己画的是什么角。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备课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题,意在弘扬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

《神州谣》让我们感悟祖国的伟大,《传统节日》向我们介绍了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贝”的故事》这一课通过讲述“贝”让我们体会到汉字构造的奇妙,《中国美食》则通过讲述我国菜肴来揭示我国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课分别以壮丽河山、传统节日、汉字、美食为题来展示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

通过学习本单元课文,学生将收获更多有关我国文化方面的知识,并体会作为华夏子孙深深的自豪之情。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78个字,2个多音字“漂、炸”会写4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传统节日》。

3.积累字词,并掌握字词的基本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所描绘的情境,感受春天的美景以及课文所蕴含的主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感情。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认识78个字,2个多音字“漂、炸”会写40个字。

2.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难点:1..锻炼学生的信息搜索和语言表达能力。

2.加深学生生活常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教学方法本单元课文以我国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为主,而基于学生年纪较小的特点,记忆和理解力较弱,因此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在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用多姿多彩的图片和视频与课文相融合,生动形象地向学生讲述我国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丰富课文的同时,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时安排教学本组教材计划用11课时完成教学。

(每篇课文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语文园地三”2课时)。

二年级语文下册多文本阅读教案第三单元

二年级语文下册多文本阅读教案第三单元

1.快乐的节日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激发儿童的识字兴趣。

2.感受节日的快乐,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文本来源1.《兔儿爷》来自《多文本阅读语文经典读本》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2.《中秋节》来自《启智阅读精编练习》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3.《年夜饭》来自《多文本阅读语文经典读本》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谈话导入1.导入。

在汉字王国里住着许多小精灵,热心的孩子们,来给它们找找伙伴吧!(出示)心田今亡奴忄圣白京亡2.思考:请组成新字并组一个词。

小结:带有“忄”和“心”偏旁的字大多都和什么有关?3.回顾旧知:同学们,你们看,类似这样的字还有很多,比如“恼”“悦”“愁”……《贝的故事》中的“财”“贫”“购”……《中国美食》中的“烧”“烤”“炒”……“煎”“煮”“蒸”……《语文园地三》中的“刺”“刮”“剑”……小结:像这样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字,我们叫它形声字。

引入新课:找到朋友是快乐的,学习汉字是快乐的,拥有心爱的玩具是快乐的,与家人在一起共度美好时光是快乐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过一个快乐的节日吧!(二)学习《兔儿爷》《中秋节》1.请同学们认真听读第一篇文章《兔儿爷》。

2.指名读:每年中秋节,市面上除了卖月饼、水果、干果外,最能引起我们孩子家兴趣的,就属泥塑兔儿爷了。

3.了解兔儿爷。

(1)初步感知。

指名读:兔儿爷的外貌很奇特,兔脸儿,人身子,那样子格外引人遐想。

提问:“遐想”的意思是什么呢?谁能给它找一个近义词?看着兔儿爷这奇特的外貌,你会产生哪些遐想呢?观看兔儿爷民间传说的视频。

学生说说自己的遐想。

(2)感知外貌。

思考:看着兔儿爷的表情,结合民间传说。

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3)感知装扮。

兔儿爷的打扮很奇特。

(男生读)兔儿爷的穿着打扮也很奇特,有的穿着大红袍,有的披着甲胄,有的背插令旗,样子很是威武。

兔儿爷可不是卧在那儿,而是骑着老虎,或者狮子,或者麒麟,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无往而不胜。

二年级数学教案《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二年级数学教案《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谈话:谁能说一说从学校到什么地方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
4、小结。
谈话: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都是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叫做长度单位。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自主练习第1题。
(1)同桌交流。
(2)教师说长度,学生用手势表示。要求:速度要快而且要准确。
2、自主练习第2题。(先猜单位再量一量)
量一量1元钱硬币的厚度是()
(4)巩固对1毫米的认识。
谈话: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毫米呢?(学生交流)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毫米有多长。
(5)小结。
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思考一下毫米与前面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有什么关系呢?(板书:1厘米=10毫米)
本人,1991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一线数学教学工作,担任班主任,在教学工作中牢固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在备课、上课、辅导等教学环节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创造性地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创设一种宽松、和谐、互动的课堂环境,激发诱导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承担上级多项科研实验,教改实验促进了能力的提高,教学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多次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数学教研活动。搞好学科教学的同时,注重班级管理工作,培养了一批得力的班干部,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形成了良好的班风,所带班级的学生在成绩上,在思想上、习惯上均有了大幅度提高,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2、认识1分米。
(1)、猜测。
谈话:后来,孙悟空又把金箍棒变长了,变到10厘米长了,你认为现在的金箍棒有多长?把它在练习纸画下来。
(2)验证。
谈话:拿出直尺,验证一下,你刚才猜的怎么样?同桌互相说说。
(3)班内交流,认识1分米。

小学二年级语文《游园不值》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游园不值》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游园不值》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二首》中的《游园不值》。

本诗通过对一座幽静美丽的园林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意境,掌握生字词,学习古诗的朗读和背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游园不值》,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句的理解和古诗意境的体会。

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古诗的朗读和背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座美丽的园林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游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

3. 理解诗句: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分析诗句,讲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

4. 朗读与背诵: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游园不值2. 板书内容:生字词:不值、应怜、屐齿、苍苔、红药、满径。

诗句解析: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朗读、背诵提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自己的话描述《游园不值》中的画面,并背诵古诗。

2. 答案示例:在一片美丽的园林里,青苔满地,红杏盛开。

诗人游园不值,却意外发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给他带来了惊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古诗《游园不值》的内容和意境。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和诗句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盏西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罗保兄
盏西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罗保兄
盏西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屈永莲
盏西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屈永莲
盏西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罗保兄
盏西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罗保兄
盏西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屈永莲
盏西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屈永莲
盏西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罗保兄
盏西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罗保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