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妇产科主治医师手术指导:月经周期调节机制

合集下载

女性生理周期的调节机制

女性生理周期的调节机制

女性生理周期的调节机制女性生理周期是指女性在生殖阶段每月一次的月经周期,它是女性生殖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表现之一。

这个周期的调节机制非常复杂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激素、神经系统、环境和遗传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女性生理周期的调节机制,并探讨其中的关键因素和作用。

一、激素的调节女性生理周期的调节主要受到雌激素和孕激素的调控。

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会相互作用,起到平衡和调节的功能。

1. 雌激素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它能够促进卵泡发育和子宫内膜增厚,同时对乳腺、骨骼和心血管等系统也具有重要影响。

在月经周期的前半段,卵巢分泌的雌激素水平逐渐升高,促进卵泡的生长和发育,同时刺激子宫内膜增厚准备受精卵着床。

当卵泡发育到一定程度时,雌激素水平达到高峰,引发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负反馈机制,抑制了促卵泡激素的分泌。

2. 孕激素孕激素是在排卵后由黄体分泌的,它主要作用于子宫内膜,维持其在月经周期后半段的稳定状态。

孕激素通过促进血管生长和腺体分泌,为受精卵的着床提供适宜环境,并调节子宫肌肉的收缩,防止流产。

如果受精卵没有着床,黄体功能会逐渐退化,孕激素水平下降,引发新一轮的月经周期。

二、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系统在女性生理周期的调节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是其中的核心机制。

1. 下丘脑下丘脑是位于脑底部的重要脑区,它通过产生释放因子来调控垂体前叶激素的分泌。

在月经周期的前半段,下丘脑释放卵泡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刺激垂体前叶分泌促卵泡激素。

随着卵泡的发育和雌激素水平的升高,下丘脑通过负反馈机制抑制GnRH的分泌,从而减少Pituitary关垂体卵泡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2. 垂体垂体是下丘脑的下方,位于颅底,它是体内激素分泌的重要腺体。

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垂体会分泌不同的激素来调节卵巢和子宫的功能。

在周期的前半段,垂体分泌促卵泡激素,促进卵泡的发育和雌激素的合成。

在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下,垂体逐渐减少促卵泡激素的分泌,并开始分泌黄体生成素来维持黄体的功能。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及月经周期的调节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及月经周期的调节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及月经周期的调节
1.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1)增生期:月经周期的第5~14天。

(2)分泌期:月经周期的第15~28天。

(3)月经期:月经周期的第1~4天。

此期雌激素水平降低且无孕激素,内膜小动脉,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局灶性坏死,坏死的内膜组织剥落与血液混合排出,形成月经。

2.月经的周期性调节: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实现的。

卵巢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反馈作用。

3.月经:第一次月经来潮称为初潮。

(1)初潮年龄多在13~14岁之间。

(2)两次月经第1日的间隔时间称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天,平均28天。

(3)正常月经持续2~7天,一般3~5天。

月经量
30~50ml.月经血特征为暗红色、不凝。

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子宫内膜增殖期的组织学变化

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子宫内膜增殖期的组织学变化

妇产科主治医师——子宫内膜增殖期的组织学变化月经周期第5~14日,相当于卵泡发育成熟阶段。

在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呈增殖状态。

增殖期分早、中、晚3期。

(1)增殖期早期:月经周期第5~7日。

内膜较薄,仅1~2mm,腺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或低柱状;间质较致密,细胞呈星形;间质中的小动脉较直、壁薄。

(2)增殖期中期:月经周期第8~10日。

此期特征是腺上皮细胞增生活跃,腺体数目增多并稍呈弯曲形;间质水肿明显;螺旋小动脉逐渐发育,管壁变厚。

(3)增殖期晚期:月经周期第11~14日。

内膜进一步增厚至3~5mm,表面高低不平,略呈波浪形。

上皮细胞呈高柱状,增殖为假复层上皮,核分裂象增多;腺体更长呈弯曲状;间质细胞呈星状,并相互结合成网状;组织水肿明显;螺旋小动脉略呈弯曲状,管腔增大。

子宫内膜分泌期变化月经周期第15~28日,相当于黄体期,在孕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呈分泌反应,血管迅速增加,更加弯曲,间质疏松水肿。

此时内膜厚且松软,有利于受精卵着床。

分泌期分早、中、晚期。

(1)分泌期早期:月经周期第15~19日。

此期内膜腺体更长,屈曲更明显;腺上皮细胞核下开始出现含糖原小泡,为分泌期早期的组织学特征;间质水肿,螺旋小动脉继续增生。

(2)分泌期中期:月经周期第20~23日。

内膜较前更厚并呈锯齿状;腺体内的分泌上皮细胞顶端胞膜破裂,细胞内的糖原排人腺腔,称顶浆分泌,为分泌期中期的组织学特征。

此期间质高度水肿、疏松,螺旋小动脉增生、卷曲。

(3)分泌期晚期:月经周期第24~28日。

此期为月经来潮前期,相当于黄体退化阶段。

子宫内膜增厚达10mm,呈海绵状。

内膜腺体开口面向宫腔,有糖原等分泌物溢出,间质更疏松、水肿,表面上皮细胞下的间质细胞分化为肥大的蜕膜样细胞。

此期螺旋小动脉迅速增长超出内膜厚度,也更弯曲,血管管腔也扩张。

子宫内膜增殖期变化月经周期第5~14日,相当于卵泡发育成熟阶段。

在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呈增殖状态。

妇产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模拟试卷1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妇产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模拟试卷1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妇产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模拟试卷1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A2型题 2. B1型题1.关于女性外生殖器解剖,不正确的是A.女性外生殖器即外阴B.女性阴毛呈倒三角形分布C.阴道前庭为双侧小阴唇之间的菱形区D.前庭大腺开口于阴道内E.阴蒂为小阴唇前端的海绵体组织正确答案:D解析:前庭大腺开口于阴道前庭后方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

2.未生育成年妇女的子宫大小为A.8cm×5cm×3cmB.7cm×5cm×3cmC.8cm×6cm×4cmD.5cm×4cm×2cmE.5cm×3cm×2cm正确答案:B解析:未生育成年妇女的子宫大小约7cm×5cm×3cm。

3.子宫能在盆腔维持在正常位置,主要依靠A.子宫韧带及骨盆底肌和筋膜的支托B.膀胱和直肠的支托C.子宫四对韧带的作用D.盆底组织的支托E.腹腔内压力的作用正确答案:A解析:子宫的正常位置依靠子宫韧带及骨盆底肌和筋膜的支托,任何原因引起的盆底组织结构破坏或功能障碍均可导致子宫脱垂。

4.输卵管的组织解剖及生理作用正确的是A.全长约6~8cmB.峡部为输卵管腔最狭窄的部分C.伞部有“拾卵”的作用D.内层为复层柱状上皮E.输卵管肌肉的收缩不受性激素的影响正确答案:C解析:输卵管全长8~14cm;输卵管的间质部管腔最窄;伞部管口处有许多指状突起,有“拾卵”作用;内层为黏膜层,由单层高柱状上皮覆盖;输卵管肌肉的收缩和黏膜上皮细胞的形态、分泌及纤毛摆动,均受性激素的影响而有周期性变化。

5.子宫动脉来自A.腹主动脉B.髂总动脉C.髂外动脉D.髂内动脉E.肾动脉正确答案:D解析:子宫动脉为髂内动脉前干分支。

6.下列哪一条动脉不是来自阴部内动脉A.痔下动脉B.会阴动脉C.阴唇动脉D.阴蒂动脉E.膀胱下动脉正确答案:E解析:阴部内动脉分成4支,分别是:痔下动脉、会阴动脉、阴唇动脉、阴蒂动脉。

月经周期的调节机制

月经周期的调节机制

激素) 缩使内膜坏死、剥脱。
LH、FSH 低水平。
排卵前达到一个高峰 在排卵后迅速下降,黄体期维持在较低水平。
组员:王炳渊、吴国裕、麦建婷、邓天翔、沈廷允、刘伟强、何 文典。
3、卵泡发育,黄体生成,分泌孕激素,促进卵巢排卵。雌、 孕激素水平升高,进入子宫内膜增生期。卵泡前期负反馈 作用于下丘脑,抑制GnRH的释放。在卵泡晚期,卵泡发育 成熟,雌激素分泌达到阈值(≥200pg/ml)并维持48小时以 上,雌激素正反馈刺激垂体前叶LH分泌高峰。
4、高水平雌、孕激素负反馈抑制垂体前叶、下丘脑生成 FSH、LH、GnRH。使黄体退化,雌孕激素下降,子宫内膜 剥脱,出血形成月经,开始下一个月经周期。此后,雌孕 激素处于水平。
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前叶子宫内膜卵泡黄体卵巢lhfsh雌二醇孕酮反馈反馈月经周期主要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
妇产科作业
二、生殖内分泌疾病与妇产科常用特殊检查
根据图示,简要说明:
反馈 4
中枢神经系统
下丘脑
1 GnRH 垂体前叶
FSH 2 LH 卵泡 黄体 卵巢
雌二醇 3
孕酮
4 反馈
月经周期主要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 月经周期开始,雌、孕激素处于低水平。 1、下丘脑分泌GnRH作用于垂体前叶。 2、使垂体前叶分泌FSH(卵泡刺激素)和LH(黄体生成素) 调控卵泡、黄体功能。
潮时降至卵泡期水平。
卵巢 水平较低 (孕激素)
排卵前成熟卵泡的颗粒 排卵后逐渐增加,到7~8日黄体成熟时达高峰,后黄体
分泌LH,孕激素水平开 退化萎缩,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月经来潮时降至卵泡
始上升。
期水平。
子宫
黄体退化,雌孕激素水 卵泡分泌雌激素作用下,

正常人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变化及机制

正常人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变化及机制

正常人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变化及机制郑友红;王沂峰【摘要】正常月经周期包括增殖期、分泌期和月经期,受雌、孕激素调节。

月经期雌、孕激素水平下调,子宫内膜功能层崩解、脱落,月经来潮后子宫内膜进行修复与再生。

在增殖期,雌激素水平上调,使子宫内膜表面上皮、腺体、血管呈增殖性变化。

在分泌期,雌、孕激素与其受体结合后,子宫内膜腺体出现分泌现象,血管进行性弯曲,间质疏松水肿。

多种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参与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过程。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6(000)007【总页数】2页(P90-91)【关键词】月经周期;子宫内膜;雌激素;孕激素【作者】郑友红;王沂峰【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州510280;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州5102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9.2月经是子宫内膜在卵巢激素的作用下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正常月经周期包括增殖期、分泌期和月经期三个阶段,受雌、孕激素调节,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其中。

现就正常人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变化及机制综述如下。

月经期是子宫内膜功能层崩解、脱落与修复、生长同时存在的过程。

雌激素、孕激素水平降低,内膜螺旋血管痉挛性收缩、炎症细胞浸润,内膜功能层缺血、坏死、脱落,并随血液一起从阴道流出,即月经来潮。

在这之后,子宫内膜进入修复过程,包括宫腔上皮再生、血管新生、间质结构重建等。

1.1 月经来潮目前关于月经期子宫内膜变化的机制主要包括血管收缩假说、炎症反应及组织破坏学说。

血管收缩假说认为子宫内膜特有的螺旋动脉收缩是月经来潮的基础[1,2]。

有学者[3]发现月经来潮前子宫内膜水肿、炎症细胞浸润,将月经来潮视为炎症反应过程。

孕激素水平下降使蜕膜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加之子宫内膜灌注减少、内膜活性氧分子增加,诱导核因子(NF)-κB活化,炎症因子水平升高[4],引起级联反应,导致细胞外基质崩解。

1.2 组织修复子宫内膜腔上皮修复始于月经周期第2天,到第6天基本完成,为非雌激素依赖性;子宫内膜上皮层愈合之后,间质血管开始修复,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高表达,此过程需要依赖雌激素。

妇产科主治医师《专业知识》模拟试卷一(精选题)

妇产科主治医师《专业知识》模拟试卷一(精选题)

[单选题]1.下列哪项表现是已婚妇女可能妊娠最重要的(江南博哥)症状A.头晕、乏力B.食欲缺乏C.晨起呕吐D.尿频E.停经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平时月经周期规律的生育年龄妇女,一旦月经过期10天或以上,应疑为妊娠。

停经是已婚妇女可能妊娠最早与最重要的症状。

掌握“早期妊娠诊断”知识点。

[单选题]2.妊娠36周末手测宫底高度是A.脐上3横指B.脐与剑突之间C.剑突下2横指D.脐与剑突之间或略高E.剑突下3横指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12周末耻骨联合上2~3横指,16周末脐耻之间,20周末脐下1横指,24周末脐上1横指,28周末脐上3横指,32周末脐与剑突之间,36周末剑突下2横指,40周末脐与剑突之间或略高。

掌握“中晚期妊娠诊断”知识点。

[单选题]3.下列关于药物对胎儿的危害性等级的说法错误的是A.A级为经临床对照研究,是无致畸作用的药物B.X级为在妊娠期间禁止使用的药物C.B级为动物实验研究,未见对胎儿有危害D.D级为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对胎儿有危害E.C级临床证实对胚胎、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C级:动物实验表明对胚胎、胎儿有不良影响。

由于没有临床对照实验,只能在充分权衡药物对孕妇的益处、胚胎、胎儿潜在利益和对胚胎、胎儿危害情况下,谨慎使用。

如庆大霉素、异丙嗪、异烟肼等。

掌握“产科合理用药”知识点。

[单选题]4.一过性胎心率变化是指A.与胎动有关的胎心率变化B.1分钟内胎心率变化C.与子宫收缩有关的胎心率变化D.只表现为加速变化E.瞬间胎心率变化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一过性胎心率变化(PFHR)指与子宫收缩有关的FHR变化。

分为加速和减速两种。

加速指子宫收缩后FHR暂时增加15bpm以上,持续时间>15秒,是胎儿良好的表现。

减速包括早期减速、变异减速和晚期减速。

掌握“胎儿宫内监护”知识点。

[单选题]5.下面哪项检查提示胎儿肾已成熟A.碘染色法淀粉酶≥450U/LB.羊水中卵磷脂/鞘磷脂比值>2C.羊水中胆红素类物质<0.02D.羊水中含脂肪细胞出现率达20%E.羊水中肌酐值≥176.8μmol/L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胎儿成熟度的检查:B超检查胎头双顶径>8.5提示胎儿已成熟;羊水中卵磷脂/鞘磷脂比值>2提示胎儿肺成熟;羊水中肌酐值≥176.8μmol/L提示胎儿肾已成熟;羊水中胆红素类物质值<0.02提示胎儿肝已成熟;羊水中淀粉酶值≥450U/L提示胎儿唾液腺已成熟;羊水中含脂肪细胞出现率达20%,提示胎儿皮肤已成熟。

妇产科主治医师生殖内分泌疾病-试卷7_真题-无答案

妇产科主治医师生殖内分泌疾病-试卷7_真题-无答案

妇产科主治医师(生殖内分泌疾病)-试卷7(总分56,考试时间90分钟)1. A1型题1. 关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正确的是A. 常表现为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过多,经期缩短B. 是由于神经内分泌调节紊乱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内外生殖器无器质性病变C. 卵巢功能性肿瘤所致的不规则阴道出血D. 无排卵型功血多见于生育期妇女E. 无排卵型功血可以是子宫内膜脱落不全2. 导致青春期无排卵型功血的原因是A. 不能形成正常月经周期中的FSH和LH峰状分泌B. 雌激素水平低落C. 黄体功能不全D. 内膜前列腺素含量过高E. 雌、孕激素水平均低落3. 月经不规则,出血量时多时少应考虑A. 黄体发育不健全B. 黄体发育良好,但萎缩过程延长C. 萎缩型子宫内膜D. 无排卵型功血——子宫内膜增生过长E. 伴随高FSH水平4.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存在反馈作用,错误的是下列哪项A. 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作用于垂体B. 卵泡期的雌激素高峰可对下丘脑产生正反馈C. FSH有刺激卵泡生长发育的功能D. 下丘脑通过门脉循环与垂体前叶密切联系E. LH在月经中期有一个分泌高峰,卵泡在高峰时排卵5. 关于卵巢黄体的形成与萎缩,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排卵后,卵泡壁塌陷,卵泡膜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腔内,凝成血块称为黄体B. 排卵后7~8天,黄体发育达最高峰C. 排卵后9~10天,黄体开始萎缩,黄体期平均14天D. 黄体萎缩后月经来潮E. 黄体萎缩完成其退化过程为2~3周,细胞变性,组织纤维化称为白体6. 有关卵巢激素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 雌激素是由卵泡内膜细胞与颗粒细胞协同产生B. 孕激素是雄激素的前身,雄激素又是雌激素的前身C. 雌三醇是雌二醇与雌酮的代谢产物D. 孕二醇是孕酮的主要代谢产物E. 孕激素在血内呈游离状态7. 对于无排卵性功血病理,下述不恰当的是A. 表现为雌激素突破型出血B. 表现为雌激素撤退型出血C. 表现为内膜纤溶活性增生D. 由于卵巢功能衰退,无排卵E. 多数是伴高血压,全身凝血功能不佳8. 垂体性闭经的FSH与LH特点是A. FSH升高,LH正常B. FSH正常,LH升高C. FSH正常,LH降低D. FSH、LH均降低E. FSH、LH均升高9. 对闭经的分析,下列哪种表述是不恰当的A. 雌孕激素序贯试验阴性,病因可能在子宫B. 孕激素试验阳性,提示卵巢能分泌一定水平的雌激素C. 血泌乳素异常升高,说明闭经原因一定为垂体功能异常D. GnRH刺激试验阳性,说明垂体功能正常E. 基础体温双相,提示闭经原因可能在子宫10. 闭经、不孕、多毛及肥胖的原因为A. 宫颈粘连综合征B. 席汉综合征C. 多囊卵巢综合征D. 闭经溢乳综合征E. Turner综合征11. 关于功血大出血患者给予性激素药物止血的原则:6小时内见效,24~48小时内出血基本停止,若多少小时仍不止血,应考虑器质性病变存在A. 60小时B. 72小时C. 48小时D. 96小时E. 120小时12. 围绝经期功血是由于卵巢功能减退所致,以下表述哪项不正确A. 雌激素分泌降低B. 孕激素分泌相对过高C. 雌激素分泌量锐减D. 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E. 卵泡对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低下13. 生育年龄妇女,产后月经来潮,周期正常,经期延长应考虑A. 黄体发育不健全B. 黄体发育良好,但萎缩过程延长C. 萎缩型子宫内膜D. 无排卵型功血——子宫内膜增生过长E. 伴随高FSH水平14. 用孕激素治疗闭经出现撤退性出血,表示A. 子宫内膜癌B. 子宫内膜结核C. 子宫内膜对雌激素不起反应D. 子宫内膜已受雌激素影响E. 子宫内膜已受LH影响15.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行诊断性刮宫时机应选择在A. 月经第4日B. 月经干净后3~5日C. 在月经前数日或月经来潮6小时内D. 月经第2日E. 无特殊要求16. 以下治疗错误的是哪项A. 黄体功能不全行孕激素替代疗法B. 更年期功血以调整月经周期、减少血量为原则C. 更年期功血止血给予大剂量雌激素D. 青春期功血以止血、调整周期、促卵巢功能恢复为原则E. 青春期功血调整月经周期给予雌、孕激素序贯疗法17. 育龄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内分泌变化是A. FSH持续低水平,LH无排卵峰形成B. E2水平低,FSH升高C. LH/FSH>3D. FSH、LH升高,E2、P低水平E. LH峰不高,E2、P不足,基础体温双相18. 卵巢垂体功能正常,丘脑下部功能不足者选用A. 雌激素B. 孕激素C. hMGD. 氯蔗酚胺E. 溴隐亭19. 丘脑性闭经的原因可能是A. 神经性厌食B. 希恩综合征C. 卵巢早衰D. 宫腔粘连E. 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20. 口服避孕药后月经第9天不规则出血,正确的处理方法是A. 加服少量雌激素B. 需立即停药C. 加服少量孕激素D. 加服少量雄性激素E. 加倍服药21. 性激素治疗功血中雄激素止血作用在于以下机制,但不包括A. 增强子宫平滑肌张力B. 拮抗雌激素作用C. 增强子宫血管张力D. 减轻盆腔充血E. 迅速改变子宫内膜2. A2型题1. 39岁,G3P1,自然流产后出现月经不规律,8~10/26+天,基础体温双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丘脑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受到兴奋即产生Gn-RH,通过丘脑下部与垂体之间的门脉系统进入垂体前叶,使之分泌FSH和少量LH.这些垂体激素使卵巢内的卵泡发育成长,并随着卵泡的逐渐成熟而分泌愈来愈多的雌激素,促使子宫内膜增生。

日益增多的雌激素,将对下丘脑和垂体产生负反馈作用,使FSH的分泌减少,但促进LH的分泌。

排卵前LH分泌明显增多,卵泡生长迅速,终至破裂而释放出成熟的卵子,即排卵、排卵后LH急聚下降,而后LH和FSH协同作用,使破裂的卵泡形成黄体,其中粒层黄素细胞及卵泡细胞将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并随着黄体发育产生愈来愈多的孕激素,使增生的内膜转入到分泌期或月经前期。

黄体期孕激素与雌激素达到一定浓度时,将协同对下丘脑及垂体起负反馈作用。

排出的卵子如未受精,黄体即退化,孕激素及雌激素的分泌随之渐减少,导致子宫内膜的退化剥落,月经来潮。

下丘脑、垂体因卵巢激素浓度的下降而不再受抑制,于是一个新的性周期又从此开始。

一、初潮
月经首次来潮称为“初潮”。

初潮年龄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环境、气候及健康状况等,一般在13~15岁之间,也有早到10~12岁或迟到17~18岁的。

二、周期
自月经来潮的第一天算起,一般25~35天,平均28天。

三、持续时间和经血量
持续时间因人而异,可从1~2天到7~8天不等,多数在3~6天之间。

经血量通常以用多少纸垫及浸透程度来作粗略的估计,有人用放射性59Fe或51C同位素标记红细胞来测定人的经血量,前者为10~55ml,后者为35~58ml,并认为总失血量超过80ml者为病理状态。

四、经血特点
为暗红色,血量过多时为鲜红。

血内含有退变的内膜碎片、宫颈粘液、阴道上皮细胞、细菌及白细胞等。

经血一般不凝固,但偶亦有小凝血块者。

如有较大血块出现,说明经血量超过正常。

经血不凝的主要原因为破坏后的内膜释放出多量活化物质,将经血内纤溶酶原激活为纤溶酶,使纤维蛋白裂解成流动的分解产物,内膜内还含有破坏其它凝血因子的活化酶,使凝血受到影响。

五、经期症状
一般无特殊症状,有时可有全身不适、困乏、乳房胀痛、手足发胀、下腹及背部酸胀下坠等,还可有便秘、腹泻(前列腺素作用)、尿频及纳差。

个别的有头痛、失眠、心悸、精神抑郁或易激动等,多在月经后自然消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