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生物化脱氮工艺_secret

合集下载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一、背景介绍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其中脱氮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

脱氮是指将污水中的氮化物转化为氮气,以减少氮气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工艺中常用的脱氮方法及其标准格式。

二、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脱氮方法1. 生物脱氮法生物脱氮法是利用特定的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氮化物转化为氮气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生物脱氮方法包括硝化-反硝化法、厌氧氨氧化法等。

硝化-反硝化法:该方法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硝化过程,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然后是反硝化过程,将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还原为氮气。

这一过程需要合适的温度、pH值和氧气供应。

厌氧氨氧化法:该方法是在无氧条件下,利用特定的微生物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然后再将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

这一方法不需要供氧,适合于一些无氧环境下的污水处理。

2. 化学脱氮法化学脱氮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将污水中的氮化物转化为氮气的方法。

常用的化学脱氮方法包括硝化-还原法、硝酸盐加氢法等。

硝化-还原法:该方法首先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然后通过还原反应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

这一方法需要适宜的反应条件和还原剂。

硝酸盐加氢法:该方法将硝酸盐与氢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水。

这一方法需要适宜的温度、压力和催化剂。

三、污水处理工艺脱氮的标准格式1. 方法名称:生物脱氮法2. 方法原理:利用特定的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氮化物转化为氮气。

3. 方法步骤:3.1 硝化过程: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3.2 反硝化过程:将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还原为氮气。

4. 方法条件:4.1 温度: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0-30摄氏度。

4.2 pH值:适宜的pH值范围为6.5-8.5。

4.3 氧气供应:需要提供适量的氧气。

5. 方法优点:5.1 生物脱氮法对环境友好,无需化学药剂。

5.2 生物脱氮法具有较高的脱氮效率。

6. 方法缺点:6.1 生物脱氮法对温度和pH值的要求较高。

6.2 生物脱氮法对氧气供应的要求较高。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污水处理工艺脱氮是一种用于去除污水中氮化物的技术。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氮化物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其过量排放会对水体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采用有效的脱氮工艺是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脱氮工艺的原理及分类脱氮工艺主要通过生物、化学和物理方法来去除污水中的氮化物。

常用的脱氮工艺主要包括生物法、化学法和物理法。

1. 生物法: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对氮化物进行降解转化的方法。

其中,厌氧氨氧化法(Anammox)和硝化/反硝化法(Nitrification/Denitrification)是常用的生物脱氮工艺。

厌氧氨氧化法通过厌氧氨氧化细菌将氨氮和硝酸盐氮直接转化为氮气,从而实现脱氮效果。

而硝化/反硝化法则是通过硝化细菌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然后通过反硝化细菌将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

2. 化学法: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将氮化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方法。

常用的化学脱氮工艺包括硝化、硝化-氨化、硝化-硫化和硝化-还原等。

其中,硝化是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的过程,而硝化-氨化则是将硝酸盐氮还原为氨氮。

硝化-硫化和硝化-还原则是通过添加硫化物或者还原剂来将硝酸盐氮转化为氮气。

3. 物理法:物理法是利用物理过程将氮化物从污水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常用的物理脱氮工艺包括气体吸附、膜分离和离子交换等。

其中,气体吸附是利用吸附剂吸附氮化物,然后再进行脱附。

膜分离则是通过膜的选择性通透性将氮化物分离出来。

离子交换则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将氮化物与其他离子进行交换,从而实现脱氮效果。

二、脱氮工艺的应用及优缺点脱氮工艺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厂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管理等领域。

不同的工艺具有各自的优缺点。

1. 生物法的优点是能够高效去除氮化物,同时产生较少的废弃物。

厌氧氨氧化法在处理高浓度氨氮污水时具有较大的优势,能够实现高效脱氮,减少能耗和化学药剂的使用。

而硝化/反硝化法适合于处理低浓度氨氮污水,其优点是工艺成熟、操作简单。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污水处理工艺脱氮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处理过程将污水中的氮污染物去除的工艺。

氮是污水中主要的有机物和无机物之一,如果不进行有效处理,会对水体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脱氮工艺的目标是将污水中的氮污染物降到规定的排放标准以下,以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

一、工艺介绍1. 生物脱氮工艺:利用好氧和厌氧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将污水中的氮转化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常用的生物脱氮工艺有AO工艺、AOB工艺、UASB工艺等。

2. 化学脱氮工艺:通过添加化学药剂,将污水中的氮转化为氮气或者沉淀物,达到脱氮的目的。

常用的化学脱氮工艺有硝化反硝化工艺、硝化沉淀工艺等。

3. 物理脱氮工艺:利用物理方法将污水中的氮分离出来,常用的物理脱氮工艺有吸附法、膜分离法等。

二、工艺步骤1. 前处理:包括格栅除污、沉砂池沉淀、调节池调节等步骤,主要是为了去除污水中的固体颗粒和调节水质。

2. 生物处理:将经过前处理的污水引入生物反应器,利用好氧和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氮转化为氮气或者沉淀物。

常用的生物反应器有活性污泥法、固定床生物反应器等。

3. 化学处理:在生物处理后,对污水进行化学处理,以进一步去除残留的氮污染物。

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有添加硝化剂、反硝化剂等。

4. 深度处理: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深度处理,以确保达到排放标准。

常用的深度处理方法有吸附法、膜分离法等。

5. 氮气排放:将处理后的污水中的氮转化为氮气,并通过适当的排放管道释放到大气中。

三、工艺优势1. 高效去除氮污染物:通过合理的工艺设计和操作管理,可以高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氮污染物,确保排放水质达标。

2. 节约能源:生物脱氮工艺利用微生物的自净能力,不需要额外能源投入,节约能源。

3. 环保经济:化学脱氮工艺和物理脱氮工艺可以通过回收和再利用化学药剂,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运行成本。

4. 灵便性强:根据不同的污水特性和排放标准要求,可以选择合适的脱氮工艺组合,灵便应对不同的处理需求。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一、背景介绍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氮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脱氮处理,会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

因此,研究和应用高效的污水处理工艺脱氮技术,对于保护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脱氮工艺原理脱氮工艺是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生物过程,将污水中的氮物质转化为气体的形式,从而实现氮的去除。

常见的脱氮工艺包括生物脱氮工艺和化学脱氮工艺。

1. 生物脱氮工艺生物脱氮工艺是利用特定的微生物来将污水中的氮物质转化为气体的形式。

常见的生物脱氮工艺包括硝化-反硝化工艺、厌氧氨氧化工艺等。

- 硝化-反硝化工艺:该工艺包括两个步骤,首先是硝化过程,将污水中的氨氮通过硝化细菌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然后是反硝化过程,通过反硝化细菌将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还原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 厌氧氨氧化工艺:该工艺利用厌氧氨氧化细菌将污水中的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然后再通过硝化细菌将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最后通过反硝化细菌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

2. 化学脱氮工艺化学脱氮工艺是利用化学反应将污水中的氮物质转化为气体的形式。

常见的化学脱氮工艺包括硝化-气浮工艺、硝化-吸附工艺等。

- 硝化-气浮工艺:该工艺通过添加化学药剂促进硝化过程,并利用气浮设备将氮气从水中分离出来。

- 硝化-吸附工艺:该工艺通过添加吸附剂,将污水中的氮物质吸附到吸附剂上,然后再进行后续处理,将氮物质转化为气体的形式。

三、脱氮工艺的选择和优化在实际应用中,选择适合的脱氮工艺并进行优化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选择和优化脱氮工艺的要点:1. 污水特性分析首先需要对污水的特性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氮物质的浓度、氮的形态(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水质的pH值等。

这些分析结果将有助于确定适合的脱氮工艺。

2. 工艺适合性评估根据污水特性分析的结果,评估不同脱氮工艺的适合性。

考虑工艺的投资成本、运行成本、处理效果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脱氮工艺。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一、背景介绍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工作。

其中,氮是污水中的一种主要污染物,高浓度的氮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体生态系统的破坏。

因此,污水处理中的脱氮工艺至关重要。

二、脱氮工艺的定义脱氮工艺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处理步骤,将污水中的氮去除或者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

常用的脱氮工艺包括生物法、化学法和物理法。

三、生物法脱氮工艺1. 传统生物法脱氮工艺传统生物法脱氮工艺主要包括硝化和反硝化过程。

硝化是指将污水中的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过程,反硝化是指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的过程。

这种方法适合于氨氮浓度较低的污水处理。

2. 全生物法脱氮工艺全生物法脱氮工艺是在传统生物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通过增加反硝化菌的数量和改善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条件,实现高效脱氮。

这种方法适合于氨氮浓度较高的污水处理。

四、化学法脱氮工艺化学法脱氮工艺主要包括化学沉淀、吸附和离子交换等方法。

其中,化学沉淀是指通过加入化学药剂使氮形成沉淀物,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

吸附是指将污水中的氮物质吸附到特定的吸附剂上,然后将吸附剂进行处理。

离子交换是指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将污水中的氮物质与树脂上的其他离子进行交换,从而实现脱氮。

五、物理法脱氮工艺物理法脱氮工艺主要包括气体分离和膜分离两种方法。

气体分离是指将污水中的氮气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有气浮和膜分离。

膜分离是指通过半透膜将污水中的氮物质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有微滤、超滤和逆渗透等。

六、选择适合的脱氮工艺的因素选择适合的脱氮工艺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污水中氮的浓度:不同的工艺适合于不同浓度的氮污染物。

2. 处理效果要求:根据需要达到的脱氮效果选择合适的工艺。

3. 经济成本:不同的工艺有不同的投资和运营成本,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性。

4. 操作和维护难易程度:工艺的操作和维护要求也是选择的考虑因素之一。

七、案例分析以某污水处理厂为例,该厂采用了全生物法脱氮工艺。

通过增加反硝化菌的数量和改善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条件,成功实现了高效脱氮。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标题:污水处理工艺脱氮引言概述:污水处理工艺中的脱氮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通过脱氮可以有效减少氮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

本文将从脱氮的原理、常见脱氮工艺、脱氮设备、脱氮效果和未来发展方向五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脱氮原理1.1 生物脱氮:利用微生物将氨氮、硝态氮转化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1.2 化学脱氮:通过添加化学试剂如硫酸铁、硫酸铜等将氨氮转化为氮气。

1.3 物理脱氮:利用物理方法如气体吹扫、膜分离等将氨氮去除。

二、常见脱氮工艺2.1 生物脱氮工艺:包括AO法、SBR法、MBR法等。

2.2 化学脱氮工艺:包括硝化-硝化法、硝化-还原法等。

2.3 物理脱氮工艺:包括气体吹扫法、膜分离法等。

三、脱氮设备3.1 生物脱氮设备:包括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池等。

3.2 化学脱氮设备:包括硝化槽、还原槽等。

3.3 物理脱氮设备:包括气体吹扫装置、膜分离设备等。

四、脱氮效果4.1 生物脱氮效果:能够高效降解氮污染物,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2 化学脱氮效果:脱氮效果稳定,适用于高氮废水处理。

4.3 物理脱氮效果:操作简单,能够快速去除氮污染物。

五、未来发展方向5.1 高效节能:研究开发更加高效节能的脱氮工艺和设备。

5.2 综合利用:探索氮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5.3 智能化管理:引入智能化管理技术,提高脱氮工艺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总结:污水处理工艺中的脱氮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通过不同的脱氮工艺和设备可以有效减少氮污染物的排放,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脱氮工艺将更加高效、智能化,为环境保护事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生物脱氮处理的工艺

生物脱氮处理的工艺

生物脱氮处理的工艺生物脱氮是一种利用生物体代谢活动将氮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处理技术。

生物脱氮工艺主要包括生物脱氮污泥活性攪拌反应器法、生物脱氮填料法、生物脱氮滤池法、自然界吸附法等。

生物脱氮污泥活性攪拌反应器法是一种常见的生物脱氮工艺。

该工艺通过在反应器中加入脱氮污泥活性污泥来实现脱氮反应。

首先,废水中的氨氮经过生物脱氮反应器中的生物膜的吸附作用,被氨氧化细菌菌膜上的氨氧化酶催化氧化为亚硝酸氮。

然后,亚硝酸氮进一步被反硝化细菌利用有机物作为反硝化基质,将亚硝酸氮还原生成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生物脱氮填料法是另一种生物脱氮工艺。

该工艺通过在反应器中填充脱氮填料,如生物脱氮球体、生物脱氮网等,形成生物脱氮反应器。

废水通过填料层时,填料表面的微生物与废水中的氨氮进行吸附作用,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氮。

随后,亚硝酸氮进一步通过反硝化细菌利用有机物质进行反硝化反应,最终转化为氮气释放。

生物脱氮滤池法是一种利用滤池来进行生物脱氮的工艺。

该工艺通过在滤池内填充脱氮滤材,如生物脱氮砂、生物脱氮填料等,形成生物脱氮滤池。

废水通过滤池时,滤材表面的生物脱氮菌群与废水中的氨氮发生吸附作用,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氮。

然后,亚硝酸氮在滤材内通过反硝化细菌利用有机物质进行反硝化反应,最终转化为氮气释放。

自然界吸附法是一种较为简单的生物脱氮工艺。

该工艺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生物质,如湿地植物、藻类等,吸附废水中的氨氮。

湿地植物的根系和藻类表面的微生物通过吸附作用,将废水中的氨氮氧化为亚硝酸氮。

亚硝酸氮在湿地植物和藻类的根系中通过反硝化作用进一步还原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综上所述,生物脱氮工艺包括生物脱氮污泥活性攪拌反应器法、生物脱氮填料法、生物脱氮滤池法和自然界吸附法等。

这些工艺利用特定的微生物和反应条件,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无害物质,以达到脱氮处理的目的。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脱氮工艺在氮污染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生物脱氮工艺

生物脱氮工艺

生物脱氮工艺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

其中,氮污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氮是生物体内必需的元素,但过量的氮却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负担。

氮污染主要来自于农业、工业和城市污水处理等领域。

针对氮污染问题,科学家们研发了各种方法,其中生物脱氮工艺是一种环保、高效的氮污染治理方法。

一、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生物脱氮是利用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氮转化为无害的氮气的过程。

该工艺的基本原理是:将含氮废水通过生物反应器,在一定的条件下,利用氨氧化细菌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再利用硝化细菌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最后通过反硝化细菌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

二、生物脱氮工艺的优点1、环保:生物脱氮工艺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学药剂,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对环境没有负面影响。

2、高效:生物脱氮工艺可以达到较高的脱氮效率,对氮污染治理效果显著。

3、经济:生物脱氮工艺不需要大量投入,运行成本低,对于农业、工业和城市污水处理等领域都具有实用性。

三、生物脱氮工艺的应用领域1、城市污水处理: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如果不进行处理,会对周围环境和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

生物脱氮工艺可以有效地降低污水中的氮含量,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2、农业:农业是氮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生物脱氮工艺可以应用于农业废水的处理,减少氮肥的使用量,达到节约能源和环保的目的。

3、工业: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如果不进行处理,会对周围环境和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

生物脱氮工艺可以应用于工业废水的处理,降低氮污染的程度。

四、生物脱氮工艺的发展趋势目前,生物脱氮工艺已经成为氮污染治理的主要手段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生物脱氮工艺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未来,生物脱氮工艺将会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精准化,为氮污染治理提供更加优秀的解决方案。

总之,生物脱氮工艺是一种环保、高效、经济的氮污染治理方法,已经在城市污水处理、农业和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废水生物化脱氮工艺
摘要:本论文介绍几种常用的生物化脱氮工艺,其中有传统脱氮工艺, 氯化法, 磷镁沉淀法, 离子交换法, 空气吹脱法工艺等几种。

关键字:生物化脱氮氯化磷镁沉淀离子交换空气吹脱
1. 氯化法
氯化法是通过投加足量氯气至废水中使NH3-N氧化成氮气,其主要反应式如下:
(1-6)
(1-7)
(1-8)
(1-9)
加氯反应需氯量(以Cl2计算)对NH3-N的重量比为7.6:1,为了保证反应完全进行,加氯应略过量,重量比在8:1~10:1[1]。

虽然氯化法反应迅速完全,所需设备投资较少,但液氯的安全使用和贮存要求高,并且氯的耗量较高。

与此同时,应防止氯与水中有机物反应生成有机氯化物,导致二次污染。

因此,氯化法一般用于给水的处理,对于大水量高浓度NH3-N废水不适合。

2. 磷镁沉淀法
NH4+一般情况下不与阴离子生成沉淀,但它的某些复盐不溶于水,如MgNH4PO4(MAP)、MnNH4PO4、NiNH4PO4、ZnNH4PO4等。

因此可以采用向含NH4+废水中加入Mg2+和PO43-,使之生成难溶复盐MgNH4PO4(MAP)沉淀的方法将NH3-N去除[2]。

该方法的优点是沉淀反应不受温度、水中毒素的限制,且可以处理高浓度NH3-N废水,设计和操作均很简单。

但生成沉淀所需的药剂费用太高,所得的沉淀物缺少出路。

3. 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法是借助于离子交换剂与废水中的离子进行交换而除去其中有害离子的方法[3]。

离子交换剂有天然的和合成的两种,通常,在工业上仍采用廉价的天然离子交换剂—氟石进行脱氮处理。

当含有NH4+废水以一定流速通过氟石交换柱时,NH4+被吸附除去。

吸附一定容量的氟石可采用NaCl、HCl或NaOH溶液进行再生,并回收NH4+。

但对于高浓度NH3-N
废水,氟石再生频繁而造成操作困难,且再生所得稀释氨溶液不易进行回收利用,故成本较高。

4. 空气吹脱法
废水中的NH3-N通常以铵离子(NH4+)和游离氨(NH3)的状态保持平衡而存在的(NH4++OH-=NH3+H2O)。

当pH为中性时,NH3-N主要以铵离子(NH4+)形式存在。

当pH值为碱性时,NH3-N 主要以游离氨(NH3)状态存在。

吹脱法是在废水中加入碱,调节pH值至碱性,先将废水中的NH4+转化为NH3,然后通入蒸汽或空气进行解吸,将废水中的NH3转化为气相,从而将NH3-N 从水中去除[4]。

用吹脱法处理NH3-N废水时,需要考虑游离氨排放总量应符合氨的大气排放标准,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参考文献
[1] 胡允良,张振成,翟巍,高峡,制药废水的氨氮吹脱试验[J],工业水处理,1999.7,19(4):19-22;
[2] 李才辉,冯晓西,乌锡康,MAP法处理氨氮废水最佳条件的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2003,22(6):389-394;
[3] Dimova G., Mihailov G.,Tzankov Tz.,Combined filter for ammonia removal-partl: Mininmal zeolite contact time and requirements for desorption[J],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ume,1999,38(9):123-129;
[4] K. C. CHEUNG, L. M. CHU, M. H. WONG,AMMONIA STRIPPING AS A PRETREA- TMENT FOR LANDFILL LEACHATE[J], 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1997 ,94: 209–2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