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脑梗死静脉溶栓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脑梗死病人静脉溶栓后继发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脑梗死病人静脉溶栓后继发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脑梗死病人静脉溶栓后继发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发布时间:2021-05-07T15:56:01.133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4期作者:蔡张慧,范小卫[导读] 研究脑梗死病人静脉溶栓后继发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蔡张慧,范小卫南通大学附属瑞慈医院江苏南通 226000【摘要】目的研究脑梗死病人静脉溶栓后继发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方法选取在我院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7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使用电脑随机分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两组均35例。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护理干预。

分析脑梗死病人静脉溶栓后继发脑出血的危险因素以及护理效果。

结果继发脑出血患者的年龄、发病时间以及入院时NIHSS评分均高于未继发脑出血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脑梗死病人静脉溶栓后继发脑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发病时间以及入院时NIHSS 评分,护理干预效果较好。

【关键词】脑梗死;静脉溶栓;继发脑出血;危险因素;护理干预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类型,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类型之一,由各种原因所导致局部脑组织区域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患者前驱期无明显症状,发病期患者可出现间歇性感觉障碍以及运动障碍,典型表现为偏瘫。

失语、感觉障碍以及共济失调等,致残率以及致死率极高,需及时治疗[1]。

本研究主要分析脑梗死病人静脉溶栓后继发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7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使用电脑随机分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两组均35例。

研究组患者男性20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62.58±4.45)岁;对照组患者男性21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2.07±4.39)岁。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摘要:目的:研究静脉溶栓后出血不良事件在急性脑梗塞病人中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该院2020—2021年度1月间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100例进行治疗,并根据静脉溶栓后是否产生出血不良事件,收集整理其临床病理数据,以50例出血组和50例未出血组为基础,将两组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对其临床病理数据进行整理。

并以多元逻辑回归的应用来研究出血不良事件产生的危险要素。

结果:单因子研究,年龄,吸烟史,房颤,发病到溶栓时间,住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血糖水平,血液中的血小板计数,降钙素原的降低,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例(NLR),NLR的变化率都是这类病人出血的不良因子(P[0.05)。

多因子分析表示,在这类患者的出血不良事件中出现的年龄、住院时NIHSS评分和NLR都是独立的危险因子,NLR的改变原则是其独立的保护因子(P〔0.05〕)。

结论:急性脑梗死病人发生静脉溶栓后出血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对这些因素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事先进行预防,有效降低病人发生溶栓后出血不良事件的危险性。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出血;不良事件;危险要素近一段时间以来,急性脑梗死越来越容易发生,脑梗死发病时的病情进展比较快,死亡率和致残率都比较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影响都很大。

溶栓治疗是以缺血半暗带理论为前提,急性缺血性卒中局部缺血区域可分为中心区域和周边区,缺血出现后几分钟内,中心区域的神经细胞就会死亡,则周边区的脑血流处于形态损害和性能损害缺血指标范围内,临床上称为缺血半暗带。

根据相关医学临床分析,当中风病人最初神经性能受到损害时,缺血半暗带中的神经组织并不会全部坏死,将在RT-PA溶解血栓的帮助下,减少患者死亡和致残的机会,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但溶栓治疗中并没有处理一些重要的问题,其中脑出血是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死亡的概率较高。

现就其脑出血发生后溶栓治疗及其影响要素探究医院接诊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引言急性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常导致残疾甚至死亡。

静脉溶栓治疗是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常见治疗方法之一。

尿激酶是一种常用的溶栓药物,其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旨在对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疾病概况急性脑梗死是指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血管内血栓形成或闭塞导致的急性脑功能障碍。

该疾病发病急、病情重,常常危及患者的生命。

目前,全球每年约有150万人因急性脑梗死而死亡,许多幸存者也面临着严重的后遗症和残疾。

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研究现状过去的研究表明,对于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有效地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减轻患者的症状。

一项研究发现,在静脉溶栓治疗后,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了恢复,部分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改善。

并非所有的研究都支持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一些研究结果显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在一些患者身上并无显著效果,甚至可能引发不良反应。

三、疗效分析一些临床观察发现,对于一些脑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这部分患者往往是年龄较轻,病情较轻,同时在治疗开始后的时间窗内接受了治疗。

这些结果表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于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是积极的,对于一部分患者能够显著改善病情,提高生存率。

四、不良反应分析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在超早期急性脑梗死中的不良反应值得重视。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能会导致出血等不良反应。

有研究发现,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出现了头部和消化道等部位的出血,严重的出血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病情,还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尤其是对于一些高龄、并发症多、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能会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在过去的研究中也发现了其他类型的不良反应,如低血糖、过敏反应等。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与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关系分析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与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关系分析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与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关系分析发布时间:2022-10-19T03:12:24.199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13期作者:刘天欣[导读] 实验将针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与血清白蛋白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

刘天欣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辽宁?沈阳?110000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与血清白蛋白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

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集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将其当做本次实验的对象,在分组上,将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患者视为一组,未出现的视为另一组。

对比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疾病发展的相关性。

结果:从数据可见,恶化组患者在总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上计数低于对照组,同时,在中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等指标上则高于对照组。

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血清白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血管狭窄程度等是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结论:高水平的血清白蛋白可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加强保护,当白蛋白水平较低的时候,则说明预后差。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早期神经功能恶化;血清白蛋白水平静脉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也是当下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的主要方案之一。

针对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其发病机制并未得到全面了解,缺乏早期认识和识别手段。

在治疗上会抵消静脉溶栓效果而导致神经功能缺损加重[1]。

血清白蛋白作为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具有抑制血小板的功能,同时还可以抗凝血。

且有研究表明血清白蛋白与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具有正相关性[2]。

鉴于此,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将其当做本次实验的对象,对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120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将其当做本次实验的对象。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作用和相关因素研究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作用和相关因素研究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作用和相关因素研究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卒中类型,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rt-PA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常用方法,其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血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并降低残疾和死亡率。

本文旨在探讨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作用和相关因素,并结合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进行分析,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一、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t-PA是一种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剂,通过溶解血栓的形成,可以迅速恢复被梗死的脑组织的血流,减轻缺血损伤,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改善神经功能缺陷,减少病情侧化,降低残疾率和死亡率,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rt-PA静脉溶栓对预后的作用1. 提高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的血流受阻,导致脑组织的缺血缺氧,rt-PA静脉溶栓可以迅速溶解阻塞的血栓,恢复脑组织的血流,提高血管再通率,从而减轻缺血损伤,改善患者的症状。

2. 减少病情侧化病情侧化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前景。

rt-PA静脉溶栓可以有效减少病情侧化的发生率,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正常的生活功能。

3. 降低残疾率和死亡率大量临床研究显示,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残疾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三、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研究1. 治疗时间窗口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时间窗口是指溶栓治疗应在症状发作后的一定时间内进行。

目前国际上一般认为,治疗时间窗口为发病后3小时内。

一些研究表明,对于部分患者来说,延长时间窗口至4.5小时内仍可以获益,因此寻找更合适的时间窗口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之一。

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分析

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分析

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1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行对症治疗;研究组行静脉溶栓治疗。

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结果分析发现,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且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较轻,而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差别不明显。

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较好,可作常规使用。

【关键词】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尿激酶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50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921-02急性脑梗死在临床还是较为常见的,不但起病较急,预后也极其不理想。

治疗时多以保护脑组织内和血管再通为主要原则,其中又以血管再通较为重要。

溶栓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血管的再通,使缺血的脑细胞的血液灌注恢复,以防止不可逆性损伤的发生[1]。

我们对2011年9月——2013年1月的93例患者使用尿激酶行静脉溶栓治疗,现将相关情况进行总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把2011年9月——2013年1月的1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

研究组93例中男性55例,女性38例;年龄48-76岁,平均(62.35±5.79)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0分钟-8小时,平均(1.65±0.33)小时;伴随糖尿病26例,伴随高血压29例,伴随冠心病32例;病变部位:半球71例,脑干15例,小脑7例。

对照组93例中男性56例,女性37例;年龄45-75岁,平均(62.28±5.46)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5分钟-6小时,平均(1.59±0.48)小时;伴随糖尿病25例,伴随高血压27例,伴随冠心病30例;病变部位:半球70例,脑干17例,小脑6例。

1.2方法两组都按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原则行一般治疗,如伴随高血压者控制血压、糖尿病控制血糖;使用脑神经保护性药物,抗生素控预防感染等。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病,静脉溶栓治疗在其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是其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本文通过分析静脉溶栓治疗的原理、出血转化的机制、影响出血转化的因素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揭示了对此并发症的研究进展和临床意义。

本文还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出血转化、预后、影响因素、临床意义、综合分析、研究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急症,其发病率和致残率较高。

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的一种常见类型,静脉溶栓治疗则是其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

在静脉溶栓治疗后,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出血转化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出血转化并非偶然事件,而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了解这些因素,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评估患者的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出血转化的发生率。

对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也能够为临床医生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本文旨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有益信息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影响因素的相关问题。

通过分析静脉溶栓治疗的原理、出血转化的机制、影响出血转化的因素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我们希望能够揭示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规律性、危险因素和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医生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从而减少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探讨H型高血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改善情况周秀玉

探讨H型高血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改善情况周秀玉

探讨H型高血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改善情况周秀玉发布时间:2021-08-15T23:40:02.201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1年6月6期作者:周秀玉[导读] 目的研究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来说H型高血压在其接受静脉溶栓后的治疗预后效果。

大庆油田总医院 163001【摘要】目的研究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来说H型高血压在其接受静脉溶栓后的治疗预后效果。

方法将本院自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31例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当做研究组,选取同期31例单纯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当做参照组,所有患者均需要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对其Hcy水平和预后不良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对比Hcy水平和预后不良情况,实验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

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来说,H型高血压是在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时的危险因素,需要进行重视,确保患者可以得到更为有效的治疗,加快恢复健康的速度。

【关键词】H型高血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ognosis of H-type hypertension after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 31 patients with H-type hypertension complicated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9 to November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group,and 31 patients with simple hypertension complicated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reference group.All patients need to receive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 therapy,and their Hcy levels and poor prognosis were compared.Results compared with Hcy level and poor prognosis,the index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reference group(P < 0.05).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H-type hypertension is a risk factor in patients receiving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 therapy,which needs attention to ensure that patients can get more effective treatment and speed up the recovery of health. [Key words] H-type hypertension;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Intravenous thrombolysis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来说,疾病发展速度较快,病死率高,会对患者的身心和家庭带来较大的影响,降低了生活质量【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 /抗凝药物 , 其他 常规治疗 包括给 予活血药 物 、 依达 拉奉等 治疗 。 种针对 纤 维蛋 白特 异性较 强 的溶栓 制剂 。据 国立神 经病 及脑 卒 中
研究所 ( N I N D S )临床研 究 资料 显示 ,脑梗死 发病 3小时 内阿替普
N I H S S评 分均较 治疗前有 明显下 降 ,治 疗后 9 0 d ,临床 转归 良好 率
溶 栓前脑 梗 死严 重程 度 ( 通过 N I H S S评 分评 定 )对溶 括 年龄 、高 血压 、糖尿 病、房 颤及 患 者颅 内出血 的发生 率 ;② 长期 糖尿 病或 持续 高血糖 可增 加血 液
采用 S P S S 1 7 . 0软件 对 数据 进行 统计 分 析,计 量 资料 用 ( x 的影响 已被 多个 研 究证实 ,溶栓 前 N I H S S 评 分越 高 ,即溶 栓前 脑
±S )表 示 ,计 数 资料用 频数 及 百分率 ( % )表 示 ,两 组问 比较用 梗 死越 严重 ,溶栓 效果 越 差。本 研 究也发 现, 心源性 栓塞 病人 溶
卡 方检验 ;以上检验 均 以 P< 0 . 0 5为差异有 统计 意义。
2 结 果 2 . 1 N I H S S评 分
为 显著 进步 ,减 少 1 8 %~ 4 5 %为进 步 ,减少 或增 加在 1 8 9 6 以 内为 不 多 ,有研 究表 明 ,脑 梗死 急性 期血 糖升 高 的患者较 血糖 正常 的 无 变化 ,增加 1 8 %以为 恶化 。基本 痊愈 十 显 著进 步为 有效 ,治疗 患 者 预 后差 。 阿替 普 酶 静脉 溶 栓 治疗 脑 梗 死 的研 究 发 现 ,溶
患者 4 8 例 ,分为预后 良好 组及预后 不 良组 ,对两组患者的危险 因素进行 比较。结果 :预后 良好组 2 0 例 。预后不 良组 2 8 例, 前 者 合 并 房 颤 及 糖 尿 病 例 数 低 ,后 者 溶 栓 前 NI HS S 评 分 高 ,结论 :糖 尿 病 、房 颤 以及 发 病 前 的 NI HS S评 分 与 预 后 相 关 。
【 关 键 词 】 急性 脑 梗 死 ;静 脉 溶 栓 ;预 后
1资料与方 法 房 颤、溶栓 前的 N I H S S 评分共 5 个 因素 。分 析结果 见表 1 。
表 1 预后 良好组与预后不 良组单因素分析结果 [ 例 ( % ) ] 影 响因素 预后 良好 ( n - 2 0 )预后不 良 ( n - 2 8 ) P
2 . 4死 亡及 出血转化
本组病 人发生症 状性脑 出血 4 例 ,发生 率为 8 . 3 % ,死 亡 5 人。 3讨论
脑梗 死超 早期 治疗 的关键 是抢 救缺 血半 暗带 ,阿 替普酶 是一
并发 症 。③ 溶栓 2 4小时 复查头 颅 C T如排 除 出血 ,可应用 抗 血小
1 . 3观 察指标 7天进行 N I H S S评分 ;治 疗后 9 O天进行 改 良 R a n k i n评分 。
9 0 d时行 改 良 R a n k i n评分 。 1 . 5影响 预后 的相 关 因素选 择 溶栓 前 的 N I H S S评 分共 5个 因素 。 i . 6 统计学 方法
栓 前高 血糖 是溶栓 后功 能恢 复 差、病 死率 增高 及出 血转化 的独 立 预 测 因 子 。其 可能 机 制 为 :① 损 害微 小 血 管及 大 血 管 ,增 加 凝 聚 ,并削 弱对抗 栓治 疗 的反应 。
栓前 N I H S S评 分高 于非 心源性 栓塞 病 人:脑 栓塞 有较 高 的 自然 出 血 转化 率 , 目前 认为 主 要的 发病机 制 为 血脑屏 障 的破 坏及 缺血 一
再灌注 损伤 。
阿 替普酶 治疗 前后 神经 功 能缺损 评分 比较 ( ±S ):治疗 前 参考文 献 N I H S S评 分 为 1 8 . 2 5 ±3 . 2 3 ,溶 栓 后 2 4 h评 分 为 6 . 6 5 ±3 . 2 4 ,溶 [ 1 ] S h a n n a S 1 K , S h a r ma N. Hy p e r a c u t e t h r o mb o l y s i s wi t h r e c o mb i n a n t
1 . 1一般资料
选择 2 0 1 0 — 2 0 1 4 年我 院收治 的急性脑梗 死患者 4 8 例 ,发病时 间在 4 . 5小 时 内,其 中男 3 0例 ,女 1 8例 ,年龄 2 9 ~ 7 9岁,平
均6 5 . 3 2岁;合 并 高血压 者 3 2例 ,合并 糖尿 病者 l 8 例 ,合 并房
经验交流
影响脑梗 死静脉溶栓预后 的相关因素分析
曹秀 丽 冯 燕 王 艳 萍
1 1 6 0 0 0 辽宁省 大连 市友谊 医院神经 内科
【 摘
要 】 目的 :分 析 影 响 脑 梗 死静 脉 溶 栓 预 后 的 相 关 因素 。 方 法 :通 过 回 顾 性 总结 我 院接 受 静 脉 溶 栓 治 疗 的 急性 脑 梗 死
,本研 究 中治疗 后 2 4小时及 7天时 , 静脉溶栓 2 4小时 复查头颅 C T ,治疗 前、溶栓 后 6小时 、1天、 酶溶栓 治疗具有 较好疗 效 ] i . 4临床 评定标准 神 经 功 能缺 损 减 少 9 O ~ 1 0 0 %为 基本 治 愈 ,减 少 4 6~ 8 9 9 6 为 4 1 . 7 5 9 6 ,与 文献报道 相符 。 目前 ,阿替普 酶静 脉 溶栓 治疗 急性脑 梗死 的预 后预测 指标 并
颤病 史者 1 O例 。
1 . 2 方 法
①溶 栓前 有关 检查 :血 常规 、凝血 试验 、血糖 、肝 肾功 能 、 心 电图及头颅 c T 。②根 据患者 体重给 予阿 替普 酶 0 . 9 m g / k g ,在 溶 栓过 程 中全程 心 电血压监 测 ,并观 察有无 皮肤 黏膜 及颅 内 出血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