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中考物理知识点:简单机械和功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中考知识点概要简单机械和功

初中物理中考知识点概要简单机械和功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

如:鱼杆、铁锹。

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用字母F 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用字母F 2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 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 2表示。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⑴找支点O ;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大括号)。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①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②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③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写成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F(2)=l(2)/l(1)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4、应用: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杆,当为了使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杠杆。

五、滑轮1、定滑轮: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九年级物理简单机械和功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简单机械和功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11.1 杠杆1.在物理学中,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3.①若L1>L2,F1<F2,则是省力杠杆,费距离;②若L1<L2,F1>F2,则是费力杠杆,省距离;③若L1=L2,F1=F2,则是等臂杠杆。

§11.2 滑轮一、定滑轮:1.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称为定滑轮。

2.关系:F=G s=h v=v物3.不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等臂杠杆)二、动滑轮:1.轴的位置随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称为动滑轮。

2.动力臂(R)是阻力臂(r)的二倍的杠杆。

3.(计摩擦)4.(不计摩擦)5.关系:s=2h V=2V物三、 滑轮组:1. 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物体,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2.3.四、水平放置滑轮:S=n S 物V=n V 物四、 如何设计滑轮:§11.3 功1.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2.W=Fs3.1J=1N·m4.做功条件:一是对物体要有力的作用,二是物体要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

5.不做功的情况:①F≠0,S=0。

有力没距离,W=0②F=0,S≠0。

有距离没力,W=0③F≠0,S≠0。

F⊥S§11.4 功率1.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

2.3.1W=1J/s4.1KW=1000W 1MW=1000000 1马力=735W§11.5 机械功率1.利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但动力所做的功也不会无缘无故消失。

2.总功: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

有用功:对我们有用的功(机械对物体所做的功)。

额外功:利用机械时由于机械有重量及摩擦,不得不做而对我们无用的功。

3.W总=W有用+W额外动h(不计摩擦)4.5.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①减小自重②减小摩擦③尽量满载6.W有=fs物7.8.。

九年级物理简单机械和功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简单机械和功知识点

一、简单机械:1.杠杆:杠杆是由杠杆臂、支点和力臂组成的简单机械装置。

在杠杆上,力臂越大,力度越小,反之,力臂越小,力度越大。

支点处受力平衡,即力矩相等。

2.滑轮:滑轮由轮筒和轮外零件构成,用于改变施力方向。

滑轮可以分为固定滑轮和活动滑轮。

固定滑轮用于改变施力方向,力度不变;活动滑轮可以改变施力方向,同时还能改变力的大小。

3.斜面:斜面是曲面的倾斜物体,可用于减小移动物体所需的力量。

斜面上物体所受的力可以分为一个与斜面平行的力和一个垂直于斜面的力。

斜面较平时所需的力较小,斜面较陡时所需的力较大。

4.轮轴:轮轴由轴和轮组成,是一种用于减小摩擦力的简单机械装置。

通过使用轮轴,可以减小力的大小,但同时需要增加施力的距离。

5.楔子:楔子是一种用于分割或固定物体的简单机械装置。

楔子的刃部较小,施加的力较大,可以将物体分为两半。

楔子的刃部较大,施加的力较小,可以将物体固定在一起。

二、功:1. 功的定义:功是力在作用方向上的乘积。

即功=力× 距离×cosθ。

其中,力的单位为牛顿(N),距离的单位为米(m),角度θ为力的方向与移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2.正功和负功:当力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时,称为正功;当力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时,称为负功。

3.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为焦耳(J)。

其他常见单位有千焦耳(kJ)和千瓦时(kWh)。

4.机械功率:机械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机械功率等于力×速度,即功率=功÷时间。

机械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5.机械效率:机械效率是指输入功与输出功之间的比值,可以用来衡量机械装置的工作效率。

机械效率等于输出功÷输入功乘100%。

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知识点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是九年级物理中的重要章节,主要讲解了简单机械和功的知识。

简单机械是机械原理的基础,掌握了简单机械的原理,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功是物理学的重要概念,是描述力在物体上所做的功的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

下面是关于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知识点的详细介绍:一、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1.简单机械的定义:指只有一个能够转动的零件,或只有一个能够运动的零件,或只有一个能够变形的零件的机械。

2.简单机械的分类:按机械原理可分为杠杆、轮轴和滑轮;按作用方向可分为斜面、楔子和螺旋。

-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是指利用杠杆的杠杆效应来改变力的作用效果的原理。

-轮轴原理:轮轴原理是指利用轮轴的转动将力转化成力矩的原理。

-滑轮原理:滑轮原理是指利用滑轮的滑动来改变力的方向的原理。

-斜面原理:斜面原理是指利用斜面的倾斜度来减少物体所受的力的原理。

-楔子原理:楔子原理是指利用楔子形状将力分成两个方向作用的原理。

-螺旋原理:螺旋原理是指利用螺旋的升降来改变力的作用效果的原理。

二、杠杆的原理1.杠杆原理的定义:杠杆原理是指利用杠杆的杠杆效应来改变力的作用效果。

2.杠杆的分类:按支点和作用力的位置关系可分为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

-一级杠杆:支点位于力的一侧。

-二级杠杆:支点位于力的一侧,但力和支点之间还存在一个力臂和另一个力臂。

-三级杠杆:支点位于力的中间。

3.杠杆的原理公式:杠杆的原理公式为力1×力臂1=力2×力臂2,也可写作F1×d1=F2×d2三、轮轴的原理1.轮轴的原理的定义:轮轴原理是指利用轮轴的转动将力转化成力矩的原理。

2.门弯钉原理:门弯钉原理是指在开门情况下,门的拉力被转化为弯钉的转动力矩。

3.原理公式:力×作用臂=力矩。

四、滑轮的原理1.滑轮的原理定义:滑轮原理是指利用滑轮的滑动来改变力的方向的原理。

2.滑轮的分类:滑轮可分为固定滑轮和移动滑轮两种。

中考物理知识点简单机械和功

中考物理知识点简单机械和功

中考物理知识点简单机械和功“简单机械和功”部分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初中阶段物理学科必须要掌握的知识部分,其内容约占中考的10%-15%。

“简单机械和功”的重要性体现在它是从机械运动和力的部分过渡到机械能部分的一章。

以下是本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关于简单机械和功的中考物理知识点。

欢迎阅读与参考!一、中考物理知识点(简单机械和功)归纳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 或写成。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2)费力杠杆:L1F2。

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

(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

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如:天平)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实质是个等臂杠杆)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

(功=力×距离)3. 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

(1焦=1牛·米).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 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完整版)简单机械和功知识点归纳,推荐文档

(完整版)简单机械和功知识点归纳,推荐文档

4.最小力画法 1)支点与杠杆末端相连 2)力垂直于杠杆末端
从 A 点搬动柜子
我去人从 M也端抬就起均有匀人木棒!为UR扼腕入把站水倒内入杯信中 不存在向你偶同意调剖沙龙
1
5 杠杆平衡的条件(杠杆原理):
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即 F1 l1 F2 l2
杠杆静止或绕支点匀速转动时,说明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6 杠杆平衡条件的计算:
(4)功率
1、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物理意义:表征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 P W ; 单位:瓦特(瓦); 符号:W; 即1W 1 J s t
3、单位换算:1kW 103W ,1MW 106W
(5)机械效率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W总 W有用 W额外
2、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n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 F= 1 / 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
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 n v n 擦,则拉力F= 1 / (G 物+G 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SF(或 F)= 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 SG(或 vG)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 n=(G 物+G 动) / F 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 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3)功 1、功 W: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物理学上称这个力对物 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 2、计算公式:W F S 。 单位:焦耳(焦); 符号:J; 即:1J 1N m 3、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①对物体要有力的作用; ②物体要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
实验 次数
斜面倾斜程 度
物块重量
G/N
斜面高度 h/m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汇总,超详细,家长、同学都收藏了!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汇总,超详细,家长、同学都收藏了!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汇总,超详细,家长、同学都收藏了!物理中考复习功和机械能功1、功: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4、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5、功的单位:焦耳,1J= 1N·m 。

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0.5 J 。

6、应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

③ 功的单位“焦”(牛·米 = 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功率1、功率:在物理学中,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功率。

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l 理解:功率只反映做功的快慢,不能表示做功的多少。

如;功率大做功多,做功多功率大,这两句话都不对,因为功率是由做功时间和做功多少两个因素决定的。

2、公式: P=W/t =FV3、单位:主单位 W 常用单位 kW MW 马力换算:1kW=103W 1MW=106 W 1马力=735W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小轿车1s 内做功66000J动能和势能1. 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理解:(1)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2)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

1. 实质:物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能的转化过程。

物体做功越多,说明某种能转化为别的形式的能就越多,就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2. 能量的单位:能的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在国际单位制中,能的单位是焦耳(J)。

通用版初三物理中知识点复习——简单机械、功和功率

通用版初三物理中知识点复习——简单机械、功和功率

简单机械、功和功率【考纲要求】1、认知杠杆的定义、分类、力臂的画法;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2、会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3、知道滑轮及滑轮组的分析和绕法。

4、掌握功和功率、机械效率的定义、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理解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探究实验。

【知识结构】杠杆的五要素:1、杠杆 杠杆的平衡条件:省力杠杆简单 杠杆的分类 等臂杠杆机械 费力杠杆定滑轮:不省 ,可改变 。

2、应用:滑轮 动滑轮:省 ,不改变 。

滑轮组:既省力,有改变力的方向。

5、做功的快慢--功率(P ):- 3、功的计算: 功 1、定义: 。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 。

4、功的单位: (1)定义: 内完成的功。

(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 的物理量 (3)公式: (4)单位: 单位换算: 国际制单位:常用单位: 6、做功的效率 ---机械效率(η ): (1)定义: 跟 的比值。

(2)公式: L 1(3)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中考考点】这一章的知识相对来说比较难,而且应用比较广泛,所以是中考考查的重点,题型主要集中在选择、填空、探究、综合计算中。

考点主要内容为:杠杆力臂的画法、杠杆的平衡条件、滑轮及滑轮组、功和功率、机械效率的计算、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知识梳理】1.杠杆(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杠杆不一定是一根直棒,它可以是各种不同的形状.(2)杠杆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统称为杠杆五要素.支点:杠杜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做杠杆的支点.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在实际确定动力时,要看我们使用杠杆工作时为了达到预期目的,需要杠杆向哪个方向转动,能使杠杆向需要方向转动的力,不论是哪个物体施加的力,就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和确定动力时的方法相同,由力的转动效果来决定,阻碍杠杆向需要方向转动的力就是阻力.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动力臂.动力作用线就是通过动力作用点,沿动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动力臂就是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所画的垂线长,也就是几何学中的点到线的距离,.而决不是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阻力臂.(3)杠杆平衡条件: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静止不转或者杠杆匀速转动.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就是:F 1·l 1=F 2·l 2或写成比例式:21F F =12l l 该比例式说明:杠杆平衡时,动力与阻力之比和它们的力臂成反比.(4)杠杆的应用杠杆的实际应用中,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省力杠杆,其动力臂l 1大于阻力臂l 2,平衡时动力F 1小于阻力F 2,即用较小的动力就可以克服较大的阻力.但是实际工作时动力移动的距离却比阻力移动的距离大,即要费距离.如撬起重物的撬棒,开启瓶盖的起子、铡草用的铡刀等,都属于这一类杠杆.第二类是费力杠杆:这类杠杆的特点是动力臂l 1小于阻力臂l 2,平衡时动力F 1大于阻力F 2,即要用较大的动力才能克服阻力完成工作,但它的优点是杠杆工作时,动力移动较小的距离就能使阻力移动较大的距离.使工作方便,也就是省了距离.如缝纫机踏板、挖土的铁锨、大扫帚、夹煤块的火钳,这些杠杆都是费力杠杆.第三类是等臂杠杆,这类杠杆的动力臂l 1等于阻力臂l 2,平衡时动力F 1等于阻力F 2,工作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定滑轮就是等臂杠杆.2.定滑轮(1)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2)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在不计摩擦时,动力和阻力大小相等,动力通过的距离和阻力通过的距离相等.(3)使用定滑轮可改变作用力的方向.即要使重物上升,可在绳端施加向下的作用力,而给人们带来方便.3. 动滑轮(1)动滑轮实质是省力杠杆.(2)使用动滑轮可省力,在不计摩擦和动滑轮重的情况下,动力是阻力的21,也就是说可省一半的力.(3)使用动滑轮工作时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而且动力通过的距离是阻力通过的距离的2倍.4.滑轮组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即可构成滑轮组.使用滑轮组,应注意两个关系式:(1)F =n G . 式中G 在不计动滑轮重和摩擦时,表示被提起的重物的重;在不计摩擦时,则表示重物与动滑轮的总重.式中n 表示承担重物重(或重物与动滑轮总重)G 的绳子的股数.(2)S =nh式中h 为重物被提升的高度.n 仍表示承担重物重(或重物与动滑轮总重)G 的绳子的股数. 上两式说明,使用滑轮组工作时,由几股绳来承担重物与动滑轮的总重,所施加在绳端的作用力就是重物与动滑轮总重的几分之一,但作用力通过的距离就是重物被提升高度的几倍.5、功⑴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中考物理知识点:简单机械和功
.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或写成。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三种杠杆:
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

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

费力杠杆:L1F2。

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

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

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
.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功的计算: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功的公式:=Fs;单位:→焦;F→牛顿;s→米。

.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斜面:FL=Gh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P有/=η
.功率: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

计算公式:。

单位:P→瓦特;→焦;t→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