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材料力学课程设计-传动轴计

合集下载

传动轴课程设计--轴的设计

传动轴课程设计--轴的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轴的设计学生姓名: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学号:班级:指导教师:机械工程学院2011年12月28日目录1 零件的分析 (3)2 毛坯的选择 (5)2.1 毛坯种类的选择 (5)2.2毛坯形状尺寸的确定 (5)3工艺路线的拟定 (6)3.1 定位基准的选择 (6)3.3 加工顺序的安排 (7)3.31加工阶段的划分 (7)3.32基面先行原则 (7)3.33先粗后精 (7)3.34 工序划分的确定…………………………………………………………………………………………… ..73.35热处理工序的安排 (8)3.4工艺路线的确定 (8)3.5加工路线的确定 (9)4 加工设备的选择 (11)4.1机床的选择 (11)4.2 夹具的选择 (111)4.3 刀具的选用 (111)5 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13)6切屑用量的确定 (15)7设计心得 (188)8 参考文献 (19)1 零件的分析图1-1 零件图从零件图看,该零件结构简单,加工的外圆表面为12.4φ,13φ,0.0050.00114φ+-,140.0055φ±,19φ,图中所给的尺寸精度较高,加工时可以用磨削加工来完成。

有些为IT5级,IT6级,可以在精加工之后加,用磨削加工来完成。

粗糙度方面:沟槽2×0.5两侧面、19φ的两端面、140.0055φ±的端面、两键槽的端面的表面粗糙度为Ra3.2; 140.0055φ±、0.0050.00114φ+-、13φ的外表面的表面粗糙度为Ra1.6,表面粗糙度要求不高,直接用精加工就可以达到要求。

轴线对于轴的直线度为0.01。

热处理方面需要调质处理到220-250HBS,在粗加工之后,精加工之前可以进行调质处理,这样可以保证零件所要求的表面硬度。

通过分析,该零件布局合理,方便加工,通过径向夹紧可保证加工要求,整个图面清晰,尺寸完整合理,能够完整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符合要求。

传动轴的课程设计

传动轴的课程设计

传动轴轴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专业机械设备制造及自动化班级学号学生姓名目录1.前言2.确定生产纲领及类型3.工艺规程设计3.1零件分析3.2毛坯选择3.3定位基准确定3.4工艺路线3.5工序尺寸确定4.工艺过程卡编制4.1设备选择4.2刀具选择4.3量具选择5.工序卡编制6.课程设计总结7.参考文献8.附录前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的重要工艺文件。

它不仅是企业生产中重要的技术文件,也是机械制造过程中用于指导生产、组织加工和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还是新建和改建工厂或车间的基本资料。

本次课程设计是在学习了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之后,我们综合所学的基础和专业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系统、全面的一次综合性生产实践的检验。

课程设计说明书概括性的介绍了设计过程,,对设计中各部分内容作了重点的说明、分析、论证和必要的计算,系统性整理、表达了在机械加工工艺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和基本要求,有条理的表达了自己对工艺规程作用的独到见解。

传动轴的作用是传递扭矩。

本次设计中,由于生产经验和专业知识有限,设计中一定存在较多的缺点和错误,恳请老师批评指正。

2.生产纲领及类型该零件为单件小批量生产3.工艺规程设计3.1零件分析传动轴与机构中的其他零件通过间隙配合相结合,具有传递力矩,转矩和扭矩等作用。

该零件为台阶类零件,形状对称,尺寸精度,形位精度要求均较高。

Φ35,φ46,φ35 为主要配合面,精度均要求较高,需通过磨削得到。

φ30,φ46两表面对两个φ35轴线的圆跳动误差0.0025mm,对φ35(上下偏差分别为-0.009,-0.025)有圆柱度要求。

由于零件悬伸长,因此刚性较差,在车工件时应充分注意这一点。

3.2毛坯选择毛坯材料为20CrMnTi合金渗碳钢,要求强度较高,且工件的形状比较简单,毛坯精度低,加工余量大,生产类型为单件小批量生产。

综上考虑,采用锻件,其锻造方法为自由锻,毛坯的尺寸精度要求为IT12以下。

传动轴课程设计

传动轴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传动轴工艺规程设计系部: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目录1.课题设计的目的与意义························2设计课题····································3.课题背景····································4.零件的分析··································4.1零件作用、结构和技术要求···················4.2零件的工艺分析·····························4.3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5.确定毛坯、定位基准的选择·····················6.加工方案的确定·······························7.机械加工工艺过程·····························8确定工序尺寸、加工余量及公差··················9.机床、工艺装备、切削用量及工时················10设计体会·····································11参考文献······································附录·············································附录1(工艺过程卡)······························附录2(工序卡)··································1 课题设计的目的与意义本文研究的目的是研究传动轴的设计工艺,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本专业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拓展和深化学生的知识。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五种传动轴.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五种传动轴.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五种传动轴静强度、变形及疲劳强度计算(b)班级:11级机械城轨二班姓名:林胜军学号:指导老师:任小平2013年6月目录一.设计目的: (3)二.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3)三.设计题目: (3)四.设计内容 (5)五.程序设计 (20)六、课程设计总结 (23)一.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在于系统学习完材料力学之后,能结合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独立的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达到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同时,可以使学生将材料力学的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及手段融为一体。

既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代的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为后继课程(零件、专业课等)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对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

具体的有以下六项:1. 使学生的材料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2. 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3. 由于选题力求结合专业实际,因而课程设计可以把材料力学知识与专业需要结合起来;4. 综合运用以前所学习的各门课程的知识,使相关学科的只是有机的联系起来;5. 初步了解和掌握工程实践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6. 为后续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二.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参加设计者要系统复习材料力学课程全部基本理论和方法,独立分析、判断设计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画出受力分析计算简图和内力图列出理论依据并导出计算公式,独立编制计算程序,通过计算机给出输出结果,并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

三.设计题目:传动轴的材料均为优质碳素结构钢(牌号45),许用应力[σ] =80MPa,经高频淬火处理,σb=650MPa,σ-1 =300MPa,τ-1 =155MPa。

磨削面的表面,键槽均为端铣加工,阶梯轴过度圆弧r均为2mm,疲劳安全系数n =2。

要求:1. 绘出传动轴的受力简图;2. 作出扭矩图和弯矩图;3. 根据强度条件设计等直轴的直径;4. 计算齿轮处轴的挠度(均按直径Φ1的等直杆计算);5. 对阶梯传动轴进行疲劳强度计算。

传动轴机械加工课程设计

传动轴机械加工课程设计

传动轴机械加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传动轴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包括传动轴的结构、材料及加工工艺;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传动轴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3. 让学生了解传动轴在机械设备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传动轴加工工艺设计的能力;2.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熟练使用相关机械设备进行传动轴加工;3. 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传动轴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加工行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机械加工领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课程内容紧密结合教材,以传动轴加工为例,引导学生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分析:高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对机械加工领域有较高的兴趣,但仍需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融合。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3.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传动轴的结构与材料:介绍传动轴的组成、分类及其应用场景;分析传动轴所用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其选用原则。

教材章节:第二章《机械传动零部件》第二节《传动轴》2. 传动轴加工工艺:讲解传动轴加工的基本工艺流程,包括车削、铣削、磨削等,并分析各种加工工艺的优缺点。

教材章节:第四章《机械加工工艺》第三节《轴类零件加工》3. 传动轴加工质量控制:阐述传动轴加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要点,如尺寸精度、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机械加工质量控制》第二节《轴类零件加工质量控制》4. 传动轴加工设备与工具:介绍传动轴加工过程中常用的设备、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机械加工设备与工具》第四节《轴类零件加工设备与工具》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传动轴加工的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吉林大学材料力学课程设计——传动轴(免费)

吉林大学材料力学课程设计——传动轴(免费)

四 程序计算…………………………………………14 五 改进措施…………………………………………17 六 设计体会…………………………………………18 七 参考文献…………………………………………18
1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
一.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在于系统学习完材料力学之后, 能结合工程中的实际问 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独立的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 达到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同时,可以使学生将材料力 学的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及手段融为一体。 既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代的 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为后继课程(零件、专业课 等)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对实际工作能力有所 提高。具体的有以下六项: 1. 使学生的材料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2. 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3. 由于选题力求结合专业实际,因而课程设计可以把材料力学知识与专业需 要结合起来; 4. 综合运用以前所学习的各门课程的知识,使相关学科的只是有机的联系起 来; 5. 初步了解和掌握工程实践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 6. 为后续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
7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
3F1+G1 单独作用下
f 1 1 4 1 1 4757.77 0.8a 3 4757.77 0.8a 3 4757.77 0.8a 3 4757.77 0.8a 3 9 2 3 EI 9
=
1 5286.41a 3 EI
X-Y 平面 支反力求解:
Mz =0
代入数据解得: 又因为:
G 2 4a F a cos (G1 3F 1) 3a F 2 y 5a 0

吉林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传动轴突缘叉零件钻2×Φ39孔的机械概论

吉林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传动轴突缘叉零件钻2×Φ39孔的机械概论
2.1 突缘叉的.....................................................................................3 2.1.1 突缘叉的用途............................................................................................................3 2.1.2 突缘叉的技术要求....................................................................................................3 2.1.3 审查突缘叉的工艺性................................................................................................3
目录
1 设计题目及任务要求.....................................................................................................................2 2 加工工艺规程设计..........................................................................................................................3
2.3.1 选择毛坯..............................................................................

吉林大学材料力学课设五种传动轴

吉林大学材料力学课设五种传动轴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五种传动轴静强度、变形及疲劳强度计算(第6道题、第12组数据)姓名王琛所在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专业班级能源与动力(421415班)学号指导教师郭桂凯日期 2016年9 月 23日目录一设计目的 (2)二材料力学课程设计任务和要求 (2)三设计题目 (3)四设计内容 (5)(1)绘出传动轴的受力简图 (5)(2)传动轴扭矩图和弯矩图 (6)(3)设计等直轴的直径 (8)(4)设计D2轮轴处的挠度 (10)(5)对传动轴进行强度校核 (14)五程序计算 (19)六设计感想 (24)七参考文献 (25)一.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在于系统学习完材料力学之后,能结合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独立的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达到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同时,可以使学生将材料力学的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及手段融为一体。

既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代的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为后继课程(零件、专业课等)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对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

具体的有以下六项:1. 使学生的材料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2. 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3. 由于选题力求结合专业实际,因而课程设计可以把材料力学知识与专业需要结合起来;4. 综合运用以前所学习的各门课程的知识,使相关学科的只是有机的联系起来;5. 初步了解和掌握工程实践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6. 为后续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参加设计者要系统复习材料力学课程全部基本理论和方法,独立分析、判断设计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画出受力分析计算简图和内力图列出理论依据并导出计算公式,独立编制计算程序,通过计算机给出输出结果,并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

三.设计题目:传动轴的材料均为优质碳素结构钢(牌号45),许用应力[σ] =80MPa,经高频淬火处理,σb =650MPa,σ-1 =300MPa,τ-1=155MP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得: 2 55.7 mm 综上所述,取 1=64 mm ,由 取 2 60mm ; 3
1 2 3 1.1 2 3 4
56mm ; 4 52 mm
经校核各轴均满足静强度的要求。
4.求齿轮轴的挠度
已知: d 1 64mm 根据图乘法: XOY 平面:
, Fz1 3F 2 sin F Fz 2 0
2 y2 1 1
M 0 , G a 3a cos F 4aF 5a G 3F 0 M 0 , 3F a 3a sin F 4aF 0
z
y
2 z2
-5-
材料力学 课程设计
-3-
材料力学 课程设计
说明: (1) 坐标的选取均按图所示。 (2) 齿轮上的力 F 与节圆相切。
P 1 为直径为 D 1 的带轮传递的功率。 G1 (3) 表中 P 为直径为 D 的带轮传递的功率,
为小带轮的重量, G2 为大带轮的重量。 (4)
1 为静强度条件所确定的轴径,以 mm 为单位,并取偶数。
Mc EI
XOZ 平面: 各力弯矩图:
- 11 -
材料力学 课程设计
Z 方向:
fz
1 (3a 3 F 2 /16 15a 3 F 2 /12 3a 3 F 2 / 4 3a 3 F 2 /16 EI 9a 3 F sin /16 3a 3 F sin /16) 1 (19a 3 F 2 / 8 3a 3 F sin / 4) EI 2.186 10 3 m 2.186 mm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参加设计者要系统复习材料力学课程的全部基本理论和方法,独立分析、判断设计题 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画出受力分析计算简图和内力图, 理出理论依据并导出计算公式, 独立编制计算程序,通过计算机给出计算结果,并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 一、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要求 设计计算说明书是该题目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设计结果的说明,要求书写工整,语言 简练,条理清晰、明确,表达完整。具体内容应包括: 1.设计题目的已知条件、所求及零件图。 2.画出构件的受力分析计算简图,按比例标明尺寸、载荷及支座等。 3.静不定结果要画出所选择的基本静不定系统及与之相应的全部求解过程。 4.画出全部内力图,并标明可能的各危险截面。 5.危险截面上各种应力的分布规律图及由此判定各危险点处的应力状态图。 6.各危险点的主应力大小及主平面位置。 7.选择强度理论并建立强度条件。 8.列出全部计算过程的理论根据、公式推导过程以及必要的说明。 9.对变形及刚度分析要写明所用的能量法计算过程及必要的内力图和单位力图。 10.疲劳强度计算部分要说明循环特征, max , min ,r, m , a 的计算,所查 k,ε,
综上: f
Mc EI
f y2 f z2 3.4072 2.1862 4.05mm fy fz arctan 3.407 57.3 2.186
与 XOY 面得夹角为 arctan
5.对阶梯传动轴进行疲劳强度计算(若不满足,采取改进措施使其满足疲劳强 度)
I.首先对传动轴键槽进行疲劳强度计算 因为该轴键槽为端铣加工,σ b=650MPa,所以根据《材料力学》表 13-10a 可查得
3 56mm ,传动轴的材料为优质碳素结构钢(牌号 45) ,根据《材料力学》表 13-2
可查得 0.81 , 0.76 。
MyB 1005.8N m , MzB 204.6 N m , MxB 250.5 N m
合弯矩图:
XOZ 面
-7-
材料力学 课程设计
各分力单独作用:
合弯矩图:
-8-
材料力学 课程设计
扭矩图:
3.设计等直轴轴的直径
根据第三强度理论: r 3
2 4 2
1 W
2 M x2 M y M z2
分析最大截面: r 3

32 2 02 1920.9 150.12 80 MPa 3 d
K =1.81,根据《材料力学》13-10b 可查得 K =1.62。
因为该轴经高频淬火处理,σb=650MPa, K =1.81,所以根据《材料力学》表 13-4 可 查得 =2.4。 由于此传动轴工作在弯扭组合交变应力状态下, 因此在进行疲劳强度计算时疲劳强度条
- 12 -
材料力学 课程设计
所以 n
K
1 max
, n
K
1 a m 1 0 2


其中 a

1 1 max , m max , 2 2
0 2 。
参照《材料力学》表 13-5 可选取 0.10 。
在 B 截面侧处:
件可写成 n
n n n n
2 2
n 2。
2 2
max
M max W
My Mz W
, max
Mx 3 3 ,W , WP 。 WP 32 16
min max ,故弯矩循环系数 r=-1,循环特征为对称循环; min 0 ,故扭矩循环系数 r=0,循环特征为脉动循环。
Me1 F 2 D / 2 9550 P / n 230.6 N m
Me 2 F * D 2 / 2
Me3 F 1 * D1 / 2 9550* P1 / n 150 N m
Me1 Me 2 Me 3
求支座反力:
F 0 Fz 0
y
,
Fy1 G 2 cos F Fy 2 G1 3F 1 0

1 3 2 1.1 2 4 3
设计计算数据
P/kW 16.9
P 1 /kW
11.0
n/(r/min) 700
D/mm 600
D1 /mm
300
D2 /mm
750
G2 /N
600
G1 /N
200
a/mm 600
a(º) 80
-4-
材料力学 课程设计
设计过程
1.传动轴受力简图
求解得: F 214.6 N
F 1 1000.5 N F 2 768.5 N Me 2 80.5 N m Fy1 341N Fz1 1676.2 N Fy 2 4179.3N Fz 2 417.8 N
2.弯矩图及扭矩图
XOY 面
各分力单独作用:
-6-
材料力学 课程设计
E 200GPa
I
d4 64
- 10 -
材料力学 课程设计
Y 方向:
fy
1 (G 2a 3 /16 5G 2a 3 /12 1G 2a 3 / 4 G 2a 3 /16 9a 3 cos F /16 3a 3 cos F /16 EI 9a 3 (G1 3F 1) /16 3a 3 (G1 3F 1) / 8 a 3 (G1 3F 1) / 32) 1 (19G 2a 3 / 24 3a 3 cos F / 4 31a 3 (G1 3F 1) / 32) EI 3.407 10 3 m 3.407 mm




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
设计题目
五种传动轴的静强度、变形及疲劳强度的计算汽车工程 学院汽车源自动机 专业420911 班
设计者
学号
李根平
20090107200
42091117 卡号
2011 年 10 月 18 日
材料力学 课程设计
目录
设计目的…………………………………………………………………2 设计任务及要求……………….…………………………………………2 设计题目…………………………………………………………………3 传动轴受力简图…………………………………………………………5 弯矩扭矩图………………………………………….…………………...6 设计等轴的直径………………………………….………...……………9 计算齿轮处轴的挠度……………………………….…………………...10 阶梯传动轴进行疲劳强度计算…………………………………………12 数据说明…………………………………………………………………19 设计感想………………………………………………………………..19 附:程序计算结果截图,计算机程序设计
-2-
材料力学 课程设计
β各系数的依据,疲劳强度校核过程及结果,并绘出构件的持久极限曲线。 二、分析讨论及说明部分的要求 1.分析计算结果是否合理,并讨论其原因、改进措施。 2.提出改进设计的初步方案及设想。 3.提高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措施及建议。 三、程序计算部分的要求 1.程序框图 2.计算机程序(含必要的语言说明及标识符说明) 。 3.打印结果(数据结果要填写到设计说明书上) 。 四、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一般过程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与工程中的一般设计过程相似,从分析设计方案开始到进行必要的 计算,并对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应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前松后紧,甚至 不能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设计准备阶段。认真阅读材料力学课程设计指导书,明确设计要求,结合设计题目 复习材料力学课程的有关理论知识,制定设计的步骤、方法以及时间分配方案等。 2. 从外力及变形分析入手,分析计算内力、应力及变形,绘制各种内力图及位移、转 角曲线。 3. 建立强度、刚度条件,并进行相应的设计计算以及必要的公式推导。 4. 编制计算机程序并调通程序。 5. 上机计算,并打印出结果。 6. 整理数据结果并书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7. 分析讨论设计和计算的合理性、优缺点,以及相应的改进意见和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