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流行音乐歌词中古典文学融合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经典与现代流行歌曲关联的表现2000字

古代文学经典与现代流行歌曲关联的表现2000字

古代文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

而现代流行歌曲则是新时代音乐文化的代表,以其轻松愉悦的旋律和贴近生活的歌词受到广泛喜爱。

将古代文学经典与现代流行歌曲相结合,可以挖掘出更多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可能性,为当代人带来全新的审美体验。

一、古代文学经典与现代流行歌曲的关系概述1.古代文学经典的现代传承:古代文学经典如《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等,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对这些经典进行传承,如戏居h电影、电视剧等。

而现代流行歌曲作为当代音乐文化的代表,与古代文学经典的结合,可以让更多年轻人接触到这些传统文化,从而实现文化的传承。

2.现代流行歌曲的古代元素植入:现代流行歌曲创作中,越来越多的歌手和音乐制作人开始尝试将古代文学经典的元素融入其中,如古诗词、传统乐器等。

这种融合不仅可以丰富现代流行歌曲的内涵,还可以让听众在欣赏美妙旋律的同时,感受到古代文学经典的独特魅力。

二、古代文学经典与现代流行歌曲的具体表现形式1.歌词内容:现代流行歌曲中,许多歌词都直接或间接地引用了古代文学经典的诗句或故事。

如《平凡之路》中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便是对《离骚》中“难为水兮方之浚,不可沮兮若无止”的借用。

这种歌词内容的引用,既展示了现代歌手对古代文学经典的尊重,也让听众在欣赏歌曲时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2.音乐风格:现代流行歌曲在吸收古代文学经典元素的同时,也会对其进行创新和发展。

例如,将古筝、二胡等传统乐器与现代电子音乐相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

这种音乐风格的融合,既展示了古典与现代的和谐共生,也为古代文学经典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3.舞台表演:在舞台表演方面,现代歌手和乐队也会借鉴古代文学经典的舞美设计和服装造型。

如京剧、昆曲等传统戏曲元素的应用,以及汉服、发饰等传统服饰的选择。

这种舞台表演的设计,既展示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为现代流行歌曲增色添彩。

古诗词与现代流行曲的融合现象分析

古诗词与现代流行曲的融合现象分析

古诗词与现代流行曲的融合现象分析摘要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流行歌曲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而随着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现代流行曲中都出现了古典诗词,而且现在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曲的融合现象越来越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其已经成为了当前流行歌曲的一种主要歌词形式。

随着古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融合现象越来越严重,并且形式以及类型也变得越来越多样,这使流行音乐有了一种新的变化,同时也使古诗词有了一种新的发展与改变,根据了解将古诗词与现代流行曲的融合现象进行如下分析。

关键词:流行歌曲;古典诗词;融合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number of popular songs in the unceasing increase, 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now more and more modern pop songs have appeared in classical poetry, but now more and fusion of classical poetry and modern pop songs of the heavier,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familiar with, it has become a major the current form of popular song lyrics. With the classical poetry and modern pop fusion phenomenon more and more serious, and the forms and types are also becoming more diverse, which make pop music have a new change, also make the poems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a new, according to understand the following analysis fusion phenomenon of ancient poetry and modern flow line song.Keywords: Pop songs; Classical poetry; Fusion目录摘要内容 (1)Abstract (2)一、古诗词与现代流行曲融合的现象 (4)(一)古诗词直接成为现代流行曲 (4)(二)古诗词部分作为现代流行歌曲的歌词 (5)(三)运用古诗词的思路进行现代流行曲创作 (6)二、古诗词对现代流行歌曲的影响 (6)(一)古诗词为现代流行曲提供更多素材 (7)(二)流行曲意境对古诗词创设的化用 (7)(三)流行曲风格与古诗词雅俗趋向 (8)三、流行歌曲歌词中运用古诗词的效果 (9)(一)《梦回唐朝》中的古诗词运用 (9)(二)《涛声依旧》中的古诗词运用 (9)四、结论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2)2009 年9 月,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思想政治工作司联合主办的“中华诵-古辞新韵”创作大赛正式启动。

当代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融合探究

当代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融合探究

当代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融合探究在当今的音乐世界中,流行歌曲的风格多样、题材丰富,满足了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

其中,将古典诗词融入流行歌曲的创作,成为了一种独特而引人注目的现象。

这种融合不仅为流行歌曲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让古典诗词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意境。

它们经过历史的沉淀,依然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

而流行歌曲作为现代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传播性和影响力。

当这两者相遇并融合,便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一方面,古典诗词为流行歌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许多流行歌曲直接引用古典诗词中的词句,或者以古典诗词的意境和主题为蓝本进行创作。

比如,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歌词直接取材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原词中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在歌曲中得到了完美的呈现。

歌曲的旋律悠扬动听,与诗词的意境相得益彰,让听众在欣赏歌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韵味和魅力。

再如,周杰伦的《青花瓷》,其歌词“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古典诗词的词句,但整首歌营造出的古典意境,犹如一幅优美的中国山水画,充满了诗意。

这种以古典诗词的意境为创作灵感的流行歌曲,不仅让听众在音乐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也为流行歌曲的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

另一方面,流行歌曲也为古典诗词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阅读古典诗词的时间和机会相对较少。

而流行歌曲作为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能够将古典诗词以更加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给大众。

通过流行歌曲的传播,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喜爱古典诗词,从而促进了古典诗词的传承和发展。

例如,邓丽君演唱的《独上西楼》,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改编成歌曲,歌曲的旋律优美,邓丽君的演唱深情动人,使得这首词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和喜爱。

论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与现代流行歌曲的融合及其新生义

论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与现代流行歌曲的融合及其新生义

艺术研究|艺术趋势论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与现代流行歌曲的融合及其新生义云南民族大学/徐中原王凤摘要:古诗词之外的各类古代文学经典与现代流行歌曲融合主要有三种方式:现代流行歌曲诠释古代文学经典的主旨、颠覆古代文学经典的主旨、取材于古代诸子散文等文学经典。

21世纪以来,传承传统文化的需要是二者融合的主要原因。

从古诗词中化用句子、词语、意象或用作歌词,或用作曲目,它们在新的文本环境中一般会产生新的含义。

关键词:文学经典流行歌曲融合新生义影视艺术四大名著诸子散文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且逐渐“热潮”化,歌坛创作的“传统文化意识”越发浓厚,学界随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关于古诗词与流行歌曲关联的研究成果。

考察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流行歌曲的创作实际发现,不仅仅是古诗词,其实一些诸如古代小说戏曲、民间传说、古代诸子散文、史传散文、政论散文等各类古代文学经典,亦与现代流行歌曲发生了融合,但学界鲜有关注;再者,古代文学经典融入流行歌曲之后,其原义往往不是被直接承继,而是在新的歌词文本中产生了新的含义,这一现象亦一直为学界所忽略。

鉴于此,拟就以上两个问题做些探讨,希望对学界之前的相关研究有所补充和开拓,对流行歌曲的词、曲作者如何通过歌曲创作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如何创作出更为优秀的音乐作品有所启发。

何谓“古代文学经典”?指一直流传至今为大多数读者所欣赏与传承的古代文学著作或古代文学作品,或因其表达的思想情感能引起跨时代的共鸣,或因其艺术成就具有不朽的典范性。

何谓“流行歌曲”?从广义上言,指在一定时代被大众广泛欣赏或传唱的歌曲,包括流行唱法、美声唱法、民族唱法等各种唱法的歌曲;从狭义上言,指用流行唱法(也称通俗唱法)演唱的歌曲,其符合大众的音乐审美习惯,具通俗性、时代性、流行性的特点,是一种音乐体裁,区别于原生态唱法、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戏剧唱法的歌曲。

本文所论流行歌曲指前者。

本文主要采用归纳法、文本解读法为主进行研究,但由于各类流行歌曲的数量异常丰富,实难穷举,故仅选用若干代表性的例证进行分析、论证。

改编自古诗词的流行歌曲视域融合问题分析

改编自古诗词的流行歌曲视域融合问题分析

改编自古诗词的流行歌曲视域融合问题分析古诗词和流行歌曲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流行文化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改编自古诗词的流行歌曲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和认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在实际的创作和表演中,古诗词和流行音乐之间存在视域融合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将古诗词元素与流行音乐元素相结合,以达到艺术创新和传承传统的目的。

视域融合的问题是在创作层面上面临的。

改编自古诗词的流行歌曲是通过将古诗词的内容和意境融入到流行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中来实现的。

这意味着创作者需要对古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有一定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也需要对流行音乐的创作技巧和风格有所了解。

视域融合的问题在于如何在古诗词和流行音乐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够保留古诗词的独特韵味和情感表达,又能够在流行音乐中有吸引力和商业价值。

视域融合的问题还存在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层面上。

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改编自古诗词的流行歌曲不仅要传承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还要与流行音乐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现代感和时代特色的作品。

视域融合的问题在于如何能够保持古诗词的独特性和传统性,同时也能够创新并适应现代社会和年轻人的审美需求。

这就需要创作者和文化工作者在创作和传播过程中注重文化研究和审美教育,以提高观众对古诗词和改编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度。

改编自古诗词的流行歌曲视域融合问题是一个复杂而有挑战性的问题,涉及到创作、表演和文化传承等多个层面。

需要创作者、演唱者和文化工作者共同努力,通过创新和传统的结合,将古诗词的独特韵味和流行音乐的时代特色相融合,以创造出更加具有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作品,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结合实例谈谈现代流行歌曲与唐宋诗词的创作与融合

结合实例谈谈现代流行歌曲与唐宋诗词的创作与融合

浅谈当今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关系每个时代都有风靡一时的流行文化。

放眼当下,虽不能说流行歌曲能执牛耳,但也是流行文化中主力之一。

诚然,流行歌曲之中虽有糟粕,但亦不能掩盖它的精华。

流行歌曲与中国古典文化的融合给当下的流行歌曲注入了一道清流,是当下流行歌曲之中的精华。

纵观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融合的方式有三种。

其一是旧词谱新曲。

这当中最有名的莫过于邓丽君的《淡淡幽情》专辑。

这当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

其他比较出名还有张明敏唱的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徐小凤的《别亦难》。

这些作品给旧词赋上新曲,不仅给中国古典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给流行歌曲打开了一条新的道路。

其二是通过改编诗词,使诗词融入新词中。

成功的例子当属琼瑶为自己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写的主题曲。

例如《庭院深深》取自北宋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却上心头》取自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几度夕阳红》取自明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一帘幽梦》取自秦观的《八六子》(倚危亭、恨如芳草)等。

其三便是通过选取古典诗词中的一句或几个意向。

这类作品比较多,大多都是旧词取新意。

相当下的周杰伦,许嵩等都有此类作品。

如周杰伦的《兰亭序》中一句“雨打蕉叶/又潇潇了几夜”与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和白居易的“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意象相同,都有抒发孤寂零落之情。

再有《东风破》更值得一提, 对于《东风破》来说,首先值得分析的就是歌名的取法,“破”,据《宋史·乐志》载太宗亲制“曲破”二十九曲,又“琵琶独弹曲破”十五曲。

流行歌曲与中国古典诗词

流行歌曲与中国古典诗词

流行歌曲与中国古典诗词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又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再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诗经》中的风、雅、颂都是乐歌。

楚辞“书楚语,作楚声”,与《诗经》成为诗歌史上的两座丰碑。

《乐府诗集》中的乐府,多为歌词,“诗为乐心,声为乐体”,表达了诗与歌之间的密切的血缘关系。

古诗词是现代流行歌词的远祖,有其“剪不断理还乱”的藕断丝连和“抽刀断水水更流”的一脉相承,这是事实,不可否定。

这也是中国民族文化底蕴与文化传承的结果。

前苏联词作家萨柯夫斯基明确指出:“好的歌,它的词都具有不依赖音乐的独立艺术价值。

”因此,研究古诗词的承传与转化,对当代歌坛的开拓价值,具有畅通古今的现实意义。

同是情感的载体,同是通俗的文化,同是文学的创作,同是源于生活又表现生活。

流行歌曲称通俗歌曲。

“通俗”是就其演唱方式而言的。

流行的歌词创作也是一种文学创作,属于诗词创作的范畴。

流行歌曲展现了千姿百态的生活,表达了各种各样的情绪和心态,为一种通俗文化。

“以歌传情”是流行歌曲的核心,每首歌词都确定一种感情基调,字里行间中寻觅以词抒情、以情带声的重要追求。

在中国,诗与乐很早就发挥着抒情言志和教育人的作用,诗依靠乐得到广泛的传播,诗就是歌,即声诗。

古诗词吟与诗是紧密相联的。

吟诗也是诗人赏析、抒情、创作诗词的重要方式。

《辞海》解释“吟”为:“吟咏、做诗”。

《孔颖达疏》又对“吟”作了明确解释:“动声曰吟,长言曰咏,做诗必歌,故言吟咏情性也。

”实际上吟诗的过程也就是品诗的过程,吟出其情其感。

吟诗有三品:一吟一品:品物境;再吟再品:品情境;三吟三品:品意境。

从原始歌谣、《诗经》、汉乐府、直到词曲,声诗的发展源远流长,当一种诗体产生民间时,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

《诗经》也好,唐诗宋词也罢,其实就是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宋词就是配合乐曲而唱的歌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古代诗词与当代流行歌词之渊源

古代诗词与当代流行歌词之渊源

古代诗词与当代流行歌词之渊源
古代诗词与当代流行歌词之渊源: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现代歌词作为一种传承形式流行于当下,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现代歌词创作者从古典诗词中寻找创作灵感,试图营造现代歌词的古典意境美,让人感受到了诗词与歌词相互融合碰撞后散发出迷人魅力。

古典诗词和现代歌词看似两种不同文化格局对立而站,却相互融合并存,这样耐人寻味的想象值得深入探寻。

古典诗词不仅浓缩了国家民族发展的方方面面,也概括了人民生活的细枝末节,是中国历史的精华。

古典诗歌直接成为流行音乐的表现主题和内容,给了流行音乐另一表现空间,考量着当代音乐人对文化的把握。

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也丰富了流行音乐的表现功能,提升了流行音乐的层次。

音乐展现千姿百态的生活,表达形形色色的情绪与心态,而作为当时的流行歌曲,古典诗歌的功能与意义恰好在这个地方。

尽管处于不同的时代,人们所经历的'事物各有不同,由此衍生而出的情绪感受也会相去甚远,但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反应与情感,却并不受时代与地域的限制。

因此,某些古人所经历的心理应变放在今日也同样可以适用,那么用以表现古人情感的诗词歌赋,同样也可能是今人的心理映照。

中国的古典诗歌非常讲究韵律,大多音乐感极强,而结合到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往往是含蓄婉转,迂回曲折,动人不止,这些恰是当代许多流行音乐创作人孜孜以求的一种境界。

因此,许多音乐创作人,大胆地采用拿来主
义,直接挑选经典的古典诗词,谱上曲,换一种角度来诠释千古佳句。

这对他们是一个挑战,对演唱人来讲亦是如此,因为听众会不自觉地拿曲作者的曲与演唱人的唱来与原诗歌相联系,看是否和谐悦耳,从而对创作者与演唱人的高下进行评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入理 解 中国古典 因素 在现代 流行音 乐 中所 发挥 的作用 ,不仅 风 ”歌 词 。 “ 屋檐 如 悬崖 / 风铃 如 沧海 / 我等 燕归 来 / 时 间被安 排/ 演 有利 于我 国传统 文化 的发扬 与传承 ,有利 于促进 流行音 乐发展 ,同 场 意外/ 你悄 然走 开 ”( 周 杰伦 《 千 里之外 》) ,在 这首 歌 中 ,用沧 时还 能加深 大众 对于传 统文化 的认 知 ,使 人们在 不知不 觉 间学 习我 海形容 风铃 的鸣 响 ,以悬崖 比喻 屋檐 ,从开 头便奠 定 了整首词 的基 国优 秀的文 化 。流 行音 乐对 于现代都 市人 的意义不 言而 喻 ,其 实 ,
2 0 1 6 年第2 2 期 ( 总第3 1 0 期)
北 方 音 乐
No r t h e r n Mu s i c
N O . 2 2 . 2 0 1 6
( C u m u l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垦 t i 旦 : Q )
当代流行音乐歌词中古典文学融合
林 静
( 厦 门大学人 文学院 ,福建 厦 门 3 6 1 0 0 0)


味 的歌声感 动 了无数 华人 : “ 问君能 有几 多愁 ,恰似 一江 春水 向东 自己分外 孤独 ,心 中顿时 生 出丝 丝凉意 ,情不 自禁 地想起 过去 的往 流 …… ”除此之 外 ,在邓 丽君所 发行 的专辑 《 淡淡 幽情 》中 ,收 录 事 。 了多首以古典诗词为题材创作的作品,比如 《 芳草无情》等,均由 现 代流行 音乐 的作 者在填 词时还 十分 喜欢采用 一些 历史景 点及 刘 家 昌 、粱 弘志等 著名作 曲家 谱 曲 ,或清 丽或 宛转 ,可 以说颇得 古 与之相 关的传说 和故 事 。通过 这样 的手 法 ,能够将 听众带 人 当时 的 韵。 场景及 情节 中去 ,即便是 简简 单单 的几个字 ,也 能在人们 脑海 里 留 最 近几 年来 ,歌手 周杰伦 在华 人音乐 圈 中的影 响力不 断提 升 , 下 十分深 刻 的印象 。 他 不仅 擅长 于作 曲 ,同时也擅 长编 曲 ,但 对 于优秀 的作 品而言 ,旋 除此 之 外 ,中国 风流 行 音乐 歌 词创 作 中最 为 常 用 的手 法还 有 律 与歌 词 同样 重要 ,因此 ,周 杰伦 的拍档 方文 山也逐 渐进 入 了公 众 比喻 ,以鹊桥 为例 ,所表 达 的是情人 间的相 思之苦 。再 比如断 桥残 的视 野。方 文 山不仅颇 富才 情 ,并 且钟 情于 中 国古 典文 化 ,尤 其是 雪 ,断桥本 身就不 完美 ,因此 可 以表达感 情方 面的不尽人 意 ,或 者 在古代 诗词 方面 ,有着 自己独特 的理解 ,在他 所填 写 的词 作 中 ,采 是其他方面的磋磨 ,尤其是在湖水掩映下 ,景象显得更为凄清 。除 用 浓缩 的方 式 ,将唐诗 宋词 融合 为一个 整体 ,适 当添加 古典文 化 因 此之外 ,雪 天的场 景通 常会给 人冷酷 之感 ,也是对 于 主人 公感 情 的
换 ,但 是胸 中依然 豪情激荡 ,纵 然来世 化燕 ,仍 会再 续前情 。
看法 。所 以 ,如 何在 传 承 中华 古典 文 化 的基 础 上不 断创 新 ,对 广 二 、借用古诗词妙旬营造感觉 大 的流行音 乐艺 术家 而言 ,都 是一个 巨大 的挑 战 ,唯 有不断学 习传 对古 诗词进 行改 编之 后 ,词 作者还 会恰 当运 用现代 语言进 行点 统文 化的 同时 ,坚 持对 音乐艺 术 的追 求 ,流行音乐 才会 不断走 向成 缀 ,使 曲子 符合 时代的 审美需求 ,更适 于演 唱与传播 。 功 ,进而进发 出属 于 自己的夺 目光彩 。 尽管 音 乐只是声 音 的艺术 ,但 大部分优 秀作 品 的编曲都 能够描
素 ,从 而营造 出古 色古香 的意境 。 现代汉 语言 来展 示 中国传统 诗歌 所表达 的意 象 ,因为被 称为 “ 中国

严峻考 验 ,意谓世 间冷 漠 ,也 充分表 达 了主人公对 于人 世 的失 望 ,
在 歌 曲创 作 中 ,方 文 山大 量采 用 “ 写 诗填 词 ” 的手 法 ,运 用 而所有 的一切 ,都会加 深歌 曲对于听众 的感染力 。
调,沧桑之 中含着丝丝幽怨 ,以离燕归巢来表达作者对于离人 的深 大部分中年人对于流行音乐都存在一定的偏见,甚至有些专业人士 切思念。再 比如歌曲 《 半城烟沙》 “ 半城烟沙/ 血泪落下, 残骑裂 甲, 认 为 流行音 乐难登 大雅 之堂 ,甚至根 本不接 受 。但 流行音 乐却 通过
铺红 天 下, 转世 燕还 故榻 / 为你衔 来 二月 的花 ” ,烟沙 已落 ,残 甲已 不 断吸取古 典文 化 的精 髓来 充实 自身 ,从 而不 断改变 人们 的观念 与
【 摘要 1好的作品源于丰厚的积累,对任何一个文学工作者而言均是如此。作为词作者也不例外,必须广泛阅读古今中外各种类型的 作品.才能从 中挖掘 出属于 自己的宝藏。在五千年历史中,所诞生的优 秀作品有如繁星,尤其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诸多名篇,更是成为了
流行歌 曲创作 的 宝库。 正是 因为 中华 民族丰厚 的 文化底 蕴 ,使得 华语 流行 乐曲取得 令世人 瞩 目的成就 。如何保 持虚 怀若谷 的心 态 ,继 续致
力于优 秀作 品的创作 ,在 继承优 良传统 的 同时 不断创新 ,是所 有词 作者 的 当前要务 。
【 关键词 】当代流行音f t . ; 歌词;古典文学;融合
拟不 仅 能 够 能增 加作 品的 意韵 ,同 时还 能强 化 表达 的效果 。像 白 利用歌词表达作者情绪 雪 、明月 、秋菊 等都 常被用 作 比拟之物 ,尤其 是明 月更为 常见 , 比 1 9 8 0 年 之前 ,对 大部 分 人 而言 ,流行 歌 曲 这一 概 念还 相 当 陌 何 时明月 照我还 ” ,故 而在作 品 《 千年之 恋 》中词 作 者便 营造 生 ,但 听众 们却 早 已熟悉 了邓 丽君 的歌声 ,也正 是她 让广大 中 国听 如 “ 众首次领略了流行歌曲的魅力 ,以 《 虞美人 》为例 ,略带苍凉意 出这样一幅景象 ,夜凉如水 ,明月当空 ,主人公抬头望月 ,更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