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灰霉病防治技术

合集下载

简析韭菜灰霉病、疫病的特征及防治方法

简析韭菜灰霉病、疫病的特征及防治方法
简析韭菜灰霉病 、 疫病 的特征及防治方法
李 慧 ( 河 北 省 滦 平 县农 牧 局 0 6 8 2 5 0 )
擒要 : 韭 菜 是 人 们 非 常 喜 爱 的 一 种 绿 叶 类蔬 菜 , 生产上有 广 泛栽培 , 但在 栽培过程 中, 由 于缺 乏 有 效 管 理 . 往 往造成灰 霉病 、 疫 病 的 发 生 和 蔓延 , 本 文根 据 实 际情 况 , 简要 总 结 归 纳 了灰 霉 病 和 疫病的特 征 、 发 生规 律 、 传播 途径 . 提 出 了 简 单 有 效 的 防 治 方 法, 以供 从 业 者参 考 。 关键调 : 韭菜; 灰霉病 ; 疫病 ; 特征 ; 防 治 为 害 韭 菜 正 常 生 长 的“ 三大害” 主要是指 : 草害 、 虫害和病害 。 为 害 韭 菜 的 草 多 是 一 年 生 杂草 , 这类杂草虽然种类多 、 数量大、 生 活 力强, 但通 过除草剂 、 有色地膜 、 棚室栽培 、 合理耕 作等措施 的 实施 , 草害相对好 防; 为害韭菜 的虫害主要是 韭蛆 , 但通过保护地
有: 5 0 % 速 可 灵可 湿 性粉 剂 1 0 0 0倍 液 , 5 0 % 扑 海 因 可湿 性 粉 剂 1 0 0 0 倍液 , 6 4 % 杀毒矾 6 0 0倍液。 近年来开始使用的特立克杀菌剂 是一种无污染、无残 留、 对 作物无任何不 良影响的菌制剂。 其主要作用机理是 以绿色木霉菌 通过 寄生或营养竞争杀死病原菌。使 用特 立克后, 木霉菌 可迅速 消耗侵染位 点附近 的营养物质,立即使致病菌停止生长和侵染 。 如果 以 6 0 0  ̄8 0 0 倍 液 喷 洒 保 护 地 韭 菜 ,对 韭 菜 灰 霉病 有 很 好 的
二、 疫 病
( 一) 疫 病 症 状

韭菜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韭菜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韭菜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一、常见病害:(一)灰霉病灰霉病病菌属于葱鳞葡萄孢菌,半知菌亚门,真菌性病害。

主要侵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正背面产生白色至灰褐色的小点,正面多于背面,常引起叶片干枯或植株腐烂、死亡。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表的病株败叶里越夏,越夏菌核到秋末冬初若韭菜盖棚,遇到适宜的温湿度,就开始萌发侵染危害。

每次收割韭菜时,因抖动韭菜叶会使分生孢子散落土表,一旦接触新叶或切口就引起侵染。

潮湿时病部产生稀疏的灰色霉层,病菌从叶尖侵入,表现为干尖症状,病害沿叶尖向下呈“V”字型发展。

高湿时,病情发展迅速,呈褐色轮纹状,有灰褐色霉状物,病部湿软、腐烂,且从病部折断,接触健部后,健部继续染病,使植株失去商品和食用价值。

主要防治措施:(1)在选用抗病品种的同时加强栽培管理,并及时清除病残体,压低病原基数,注意清沟排涝,浇水切不可大水漫灌,应浇小水并及时追肥培育壮苗,增强韭菜抗病力,这些措施能有效预防、控制病害和病情发展。

(2)可在发病初期选用5%多霉灵粉尘剂或5%甲霉灵粉尘剂,每亩1000克喷粉。

也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5—7天喷一次,连喷数次,直到压住病情为止。

(二)疫病属鞭毛菌亚门,疫霉菌真菌性病害,韭菜被侵染后全株受害,叶片受害多从中下部开始,初为暗绿色水浸状,当扩展到叶子的一半左右时,全叶变黄,下垂,软腐,空气潮湿时,病部长出稀疏的白色霉状物。

假茎受害,多在根盘产生褐色软腐,长出灰白色霉状物,叶稍容易脱落,内部组织变淡褐色。

根部发病,呈褐色腐烂,根毛明显减少,根的寿命缩短,地上部长势减弱。

药物防治:用50%速克灵1500—2000倍液,50%扑海因1000—1500倍液,70%代森锰锌350倍液,75%百菌清500倍液,50%多菌灵、托布律300倍液,25%瑞毒霉800倍液,64%杀毒矾500倍液,72%普力克800倍液等灌根或喷雾,7-10天一次,连防2—3次,上述药物注意轮换使用。

韭菜灰霉病防治二法

韭菜灰霉病防治二法
配好 , 在播种前 3 ~ 4天运 到 温 窜 内装 床 预
毒 彗 热 然后按每平方米苗床用五代合剂或
。 I 五褊合 剂 8克 过 筛细 土 l 千 克掺 匀 再

韭粱灰霉病访冶二珐
灰 霉病在韭 菜保护地栽培 中危 害较重。韭菜受害 后 叶片枯死减 产 , 未死的韭 菜因有 异味 而失去或 降低
水 的J 术埂 , 内铺 1 0 、 水厚 的 疏 松 『 术土 l 0 厘米 , 浇 透 水后 播种. 缔6 6 7 平 疗 米 牛 产 酊积 需 菌 床 9 ~ 1 1 平方 水 , 其 中 黄 瓜播 种 4 ~ 5 方水 , 黑籽南瓜播种 5  ̄ 6平方 米 。
形至棱形 , 潮 湿条件 下斑部长 出稀 疏霉层 ; 发病后期 ,
止浸泡 2 小时 , 随后用 手搓洗 , 用清水 冲净 种子 表面的黏
液 。浸 种 后 进 行催 芽处 圳 。
4 . 播 种 、浇足底水后 , 把催好 芽的种子 均匀撒 于床

黄瓜种 子叛 土 1 . 0 ~ 1 . 5 厘米 , 黑籽南 瓜种 子覆 土 2 厘
水, 许溢 l 地 膜 、采 用 靠 接 法 时 , 黄 瓜 应 比黑 籽 南 瓜 早 播3 ~ 5 人 播 种 要在 晴 天 的 卜午 进 行 。 5 . mJ 禾管 坪 . 、从 播 种 到 大 部 分 种 子 m 苗 前 , 茁床内
小、 『 萄瓜幼苘第 l 片 叶半展 开时 为嫁接适 期 , 以南瓜苗
下 胚轴 长 6 米、 黄瓜苗下 胚轴 长 7 厘 米 较 为 适 宜 。嫁
接后3 ~ 5天为缓苗期 , h天温度 宜控制 在 3 0 左右 , 夜
控制在 2 0 ~ 2 3℃。 除 苗前 和 移栽 后 的缓 茁期需 整 天 覆 膜外 , 其他 时间 , 不论 是 晴 天 还 是 阴 天 , 都 应揭膜放 湿 、 墙前张挂反光幕可有效补光 、 增温 , 有利于培育壮苗。

韭菜灰霉病菌对嘧霉胺和咯菌腈抗性评价及抗性菌株适合度分析

韭菜灰霉病菌对嘧霉胺和咯菌腈抗性评价及抗性菌株适合度分析

中国瓜菜2023,36(12):107-112韭菜是我国栽培区域最广泛的蔬菜之一。

近年来,在韭菜种植过程中灰霉病时常发生,成为影响韭菜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韭菜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一种病害[1],直接影响韭菜的产量和品质。

防治韭菜灰霉病的登记农药有腐霉利、嘧霉胺和咯菌腈3种。

腐霉利作为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在我国有20~30年的使用历史,已表现出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敏感性下韭菜灰霉病菌对嘧霉胺和咯菌腈抗性评价及抗性菌株适合度分析张艳丽1,陈娟2,张艺潇1,陈燕玲1(1.平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中心甘肃平凉744000;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兰州730000)摘要:为研究韭菜灰霉病菌对嘧霉胺和咯菌腈的抗性水平及抗性菌株适合度的影响,在甘肃不同区域采集并分离出54株韭菜灰霉病菌,采用抗药性MIC法(最低抑制浓度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嘧霉胺和咯菌腈对灰霉病菌的最低抑制浓度及抗性菌株的敏感性,以此划分敏感菌株和抗性菌株,确定其抗性水平,分析抗性菌株的遗传稳定性及适合度。

结果表明,嘧霉胺和咯菌腈对54株灰霉病病菌的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4.80和0.15μg·mL-1,抗性频率分别为35.19%和9.26%。

灰霉病菌对嘧霉胺和咯菌腈的抗性分别表现为中抗、高抗和低抗水平;低抗菌株抗嘧霉胺特性不能稳定遗传,转代培养后有向敏感菌株发展的趋势。

对嘧霉胺产生抗性的菌株,其适合度显著低于敏感菌株,在与敏感菌株的竞争中不占优势;对咯菌腈产生抗性的低抗菌株,其适合度与敏感菌株相当。

关键词:韭菜;灰霉病;嘧霉胺;咯菌腈;抗性评价;适合度中图分类号:S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871(2023)12-107-06Evaluation of resistance of Chinese chive gray mold(Botrytis cinerea)against pyrimethanil and fludioxonil and the suitability of resistant strainsZHANG Yanli1,CHEN Juan2,ZHANG Yixiao1,CHEN Yanling1(1.Pingliang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Safety and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Pingliang744000,Gansu,China;2.Gan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Lanzhou730000,Gansu,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clarify the sensitivity level of the pathogen of Chinese chiv gray mold to pyrimethanil and fludioxo-nil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Gansu province,fifty-four strains were collected and isolated from the disease plants in differ-ent regions.In order to divide the sensitive and resistant strains,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of pyrimethaniland fludioxonil were determined by the MIC method(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ethod).The susceptibility of resistant strains to pyrimethanil and fluxonil was determined by mycelium growth rate method,and their resistance levelsto the two fungicides were also tested.The genetic stability and fitness of resistant strains were further analyzed.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of pyrimethanil and fludioxonil against fifty-four strains of Botrytis cinerea were4.8,0.15μg·L-1,respectively.The resistance frequency was35.19%and9.26%respectively.The resistance of the pathogen ofB.cinerea to pyrimethanil was medium and high,low resistance to fludioxonil.The low resistance strains against pyrimethanil can not be inherited stably.However,there was a trend towards greater sensitivity to pyrimethanil after subculture.The suitability of pyrimetrium-resistant strain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pyrimetrium sensitive strains.The pyrimetrium-resistant strains were not superior in competition with sensitive strains.The suitability of the fluroxonitrile resistant strains wa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fluroxonitrile sensitive strains.Key words:Chinese chives;Gray mold;Pyrimethanil;Fludioxonil;Resistance evaluation;Fitness收稿日期:2023-06-30;修回日期:2023-11-03基金项目:平凉市创新基地专项(018-1-05/1-7)作者简介:张艳丽,女,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产品中农、兽药研究。

6种杀菌剂对韭菜灰霉病的田间防效

6种杀菌剂对韭菜灰霉病的田间防效

6种杀菌剂对韭菜灰霉病的田间防效摘要:为了筛选有效防治韭菜灰霉病的杀菌剂,选取6种杀菌剂开展韭菜灰霉病田间防效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在供试剂量下,80%嘧霉胺水分散粒剂的防治效果最高,防效为 81.81%,显著高于其它供试杀菌剂的防效,其次30%烯酰· 咪鲜胺SC、50%腐霉利WP防效分别为77.86%、72.83%,防治效果较好,其余三种杀菌剂25%吡唑醚菌酯EC,50%噁酮·霜脲氰WG和80%代森锰锌WP的防治效果仅为55.38%-61.07%。

根据以上试验结果,兼顾防治效果和延缓抗药性,在生产上推荐30%烯酰· 咪鲜胺悬浮剂和80%嘧霉胺水分散粒剂、50%腐霉利WP三种药剂轮换使用。

关键词:韭菜;灰霉病;杀菌剂;防治效果韭菜灰霉病(Chinesc chives gray mold)是韭菜栽培中的主要病害之一[1],在韭菜灰霉病发病初期,叶片中上部出现散生椭圆形小白点,不久叶片发生水渍状湿腐,倒折[2]。

韭菜灰霉病的病原菌为真菌半知菌亚门葱鳞葡萄孢菌(Botrytis squamosa Walker),该菌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很强,在15~25℃的温度范围内均能生良好,在田间当气温在15℃~21℃,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时病害易蔓延流行。

因此广西春冬季种植的韭菜因受低温、高湿、光照不足的不良气候因素因素影响,灰霉病普遍发生。

防治韭菜灰霉病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4]。

预防主要采取选用抗病品种,田间清园,通风控湿和合理轮作等农业措施[5]。

目前大部分韭菜品种易感灰霉病,虽然利用预防手段有一定的效果,但鉴于灰霉病菌产孢量大,侵染频繁,致病迅速的特性,仅依靠农业防治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生产上迫切需要药剂防治韭菜灰霉病的科学措施,因此笔者选用 6 种杀菌剂对韭菜灰霉病进行了田间防治效果对比试验,以期为韭菜灰霉病田间化学防治的药剂选择和田间科学用药提供参考。

韭菜灰霉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韭菜灰霉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甲酸 酯类 杀菌 剂 ,作 用机理 独特 ,速 效性 很好 ,可 持 效期很 短 ,易产 生抗 药性 。另几种 三 唑类 杀菌 荆 也 是广谱 型 杀菌剂 ,兼治灰 霉病 。第 4代 杀 菌剂 是
针 对灰 霉病研 制 的 ,高效 杀菌 剂 。但是 ,使 用起 来 受 限制 , 比如 ,嘧霉 胺在 瓜类 幼苗 期使 用不 当会 发 生药 害 ,嘧 菌环 胺在 甜瓜 上使 用容 易产 生药 害 ,这 也是 我们使 用 时应 当注 意 的几 个 方面 。第 5代 药剂
旦发生 ,及 时采 取化 学 防治 。
2 防治韭 菜灰 霉病 的用 药原 则
在 韭菜 无 公害 生产 过程 中 ,安全使 用 化学 农药
是 关键 ,应 确保 所使 用 的农药 符合 无 公害 生产 的要
求 。 在预 防 和 治 疗 灰 霉 病 的 过 程 中 ,合 理 使 用 农
药 ,可 以降低病 害危 害 程度 ,甚 至可 以避 免病 害 发 生 。在化学 防 治过程 中 ,要 求选 择低 毒 、低残 留的 高 效 、低 用 量 化 学 或 生 物 制 剂 。 由于 在 防 治过 程 中 ,会用 到喷 雾技 术 ,而 喷雾 又会 导致棚 内湿 度 增
韭 菜 灰 霉 病 无 公
1 韭 菜灰 霉病 的发 生特点
害 防 治 技 术
第 5代 :烟酰 胺 、嘧菌酯 、吡 唑醚 菌酯
第 6代 :丙烷 脒 、丁子 香酚 以上这 些药 剂 是经常 使用 的几种 ,还有 很 多没
灰霉 病 为真菌 性病 害 , 由半知菌 亚 门葱鳞 葡 萄
孢 真 菌 侵 染 所 致 ,随 着 韭 菜 保 护 地 面 积 的不 断 扩
加,所以应尽量避免使用大量的水喷雾,降低棚室 内的湿度 ,预 防诱 发病 害 。

韭菜灰霉病发生与防治

韭菜灰霉病发生与防治
湿性粉剂 1 0 0 0倍 液 、 5 0 %多 菌 灵 可 湿 性 粉 剂 6 0 0
度 关 系极 为密 切 , 低温 高湿、 光 照 不 足 是 发 病 的重 要条件。 尤 以湿 度 为 主要 诱 发 因素 。 病 菌 孢 子 萌发
需 要 雾 滴 或水 膜 , 即9 0 %以 上 的相 对湿 度 。一般 情
次 侵 染 发病 。根 据观 察 , 灰 霉病 的发 生 与 温度 和湿
氢钾溶液 , 促进韭菜植株健壮生长 , 增 强其 抗 病 能 力 。合 理 浇 水 , 提倡使用微管滴灌或渗灌 , 忌 大水 漫灌 。 5 ) 药 剂 防 治 。每 次 收 割 后 喷 药 防 ,可 选 用
壤 中,通过灌水等农事操作重新传播到新 叶上 , 再 5 0 %速 克 灵 可 湿 性 粉 剂 1 2 0 0倍 液 、 5 O %扑 海 因可
温差 , 控 制 叶面 结 露 。控 制棚 室 内最 高 温度 不 超 过
主 要 危 害 害 叶片 , 分 为白点型 、 干 尖 型 和 湿 腐 型。 白点 型 和 干尖 型 初 在 叶 片正 面 或背 面 生 白色 或
浅灰褐色小斑点 , 由 叶尖 向下 发 展 , 病 斑 扩 大 后 呈
椭 圆形 或 梭 形 , 可互相会合成斑块 , 致 半 叶 或 全 叶 2 5 c I = , 头 刀韭 菜 最高 温 度不 能 超 过 2 3 c I = , 昼 夜温 差 枯焦 。 湿 腐 型 发 生在 湿 度 大 时 , 叶 上不 产 生 白点 , 枯 叶表 面 密 生灰 色 至 绿色 绒 毛状 霉 , 伴 有 霉 味 。干 尖 型 常 由 割茬 刀 口处 向 下腐 烂 , 初呈水浸状 , 后 变 淡 绿色 , 有褐 色轮纹 , 病斑 扩散后 多呈半 圆形或“ V” 型, 并 可 向下 延 伸 2 - 3 e m, 表 面 生 灰褐 或灰 绿 色绒 毛 状霉 , 病 发严 重 时 在枯 死 部 有 时可 见 圆形 或 不规

韭菜灰霉病的防治

韭菜灰霉病的防治

韭菜灰霉病的防治中文名称:韭菜灰霉病拉丁学名:BotrytissquamosaWalker为害作物:韭菜、大葱、大蒜。

为害症状: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初期叶面上生白色至浅褐色的小点,一般正面多于叶背面,斑点扩大后呈椭圆形至梭形,湿度大时表面生稀疏的霉层,后期病斑互相联合成大片枯死斑,致使半叶或全叶枯死。

潮湿时枯叶表面密生灰色至灰褐色的绒毛状霉层。

有时叶片上不产生白点,由割茬刀口处向下腐烂,开始似开水烫过,后变成淡绿色,有褐色轮纹,病斑半圆形至”V”字形,以后病部继续向下扩展,病叶黄褐色,湿度大时生灰褐色或灰绿色绒毛状霉层。

病原菌形态特征:病菌分生孢子梗由叶片组织内伸出,淡灰色至暗褐色,有0一7个分隔,基部稍膨大,有时真瘤状突起,分枝末端呈头状膨大,其上着生短而透明小梗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卵形至椭圆形,浅灰至褐绿色。

发病特点:病菌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植株发病后,病叶上形成的大量分生孢子靠韭菜收割时散落,及风雨灌溉等传播蔓延。

病菌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5~21℃,孢子萌发需要95%以上的相对湿度,以水滴中萌发最好。

早春低温、高湿、寡照是灰霉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韭菜品种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异。

”汉中韭”较感病,”黄苗”较抗病。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如黄苗、克霉l号、中韭2号、雪韭等。

(2)棚室内适时通风降湿,增施有机肥,合理浇水,增强植株抗病力,割韭菜后,清除病叶、深埋或烧毁。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扑海因15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武夷菌素150倍液喷雾,或棚室用10%速克灵烟剂每亩200一250克或5%灭克粉尘剂每亩l公斤(方法同黄瓜霜霉病防治)。

每10天防治1次,连续2~3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韭菜灰霉病防治技术
韭菜灰霉病又叫“白斑叶枯病”,是大棚栽培韭菜的主要病害,应提早防治,减少损失,增加效益。

一、症状识别
韭菜灰霉病发病初期,在叶片上产生白色或浅褐色的小斑点,继而由叶尖向下发展,全叶发病。

湿度大时枯叶表面密生灰色或绿色绒毛状霉层。

植株基部呈水浸状,逐步变为淡绿色,病斑扩散后多呈半圆形,在湿度大时表面产生灰色或绿色绒毛状霉层。

二、发病条件
1.韭菜灰霉病的发生与温度、湿度关系密切:病菌传播的适宜温度为15-30℃,相对湿度为85%以上。

2.韭菜灰霉病与棚内环境相关:当棚室忽冷忽热,晚间低温受冻,白天高温高湿,宜发病。

3.韭菜抗病力差:一是品种自身抗病力差;二是棚室内的小气候环境影响韭菜的抗病力,致使易发病。

4.管理不善:施肥不足,特别是磷、钾肥料用量不足,降低韭菜的抗病能力;大水漫灌,造成土壤和棚内湿度过大,引发病害;放风不及时或棚室底口的冷风直接侵袭,加重病害发生。

三、防治措施
1.控温降湿: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在中午打开一定量的棚膜,进行通风降温、降湿。

通过放风调控,使棚室内的最高温度不25℃,昼夜温差不超过10℃,棚内相对湿度控制在75%以下。

注意应在棚室底口增加围裙,严禁由底口放风。

2.加强管理: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施足基肥,基肥使用以有机肥为主,适当增加磷、钾肥料的使用量;三是合理浇水,推行微滴灌或渗灌,切忌大水漫灌;四是注意通风排湿调温,减少叶面结露;五是在生长期内可喷施0.3%-0.4%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提高韭菜的抗病能力。

3.清洁棚室:每次收割后,要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将病株残体带出棚外深埋或烧毁,防止病菌传播蔓延。

结合收割后施肥,进行中耕,疏松土壤,排放土壤水分,防止割茬感病。

4.化学防治:首先在每次收割后进行喷药防治。

可选用50%速克
灵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防治效果较好。

其次是在发病初期,选用10%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熏烟防治。

每亩用烟剂250-300克,分放8-10个点,用暗火烟熏3-4小时,防治效果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