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灰霉病的防治方法
蔬菜灰霉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蔬菜灰霉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蔬菜中黄瓜、番茄、辣椒、茄子极易感染灰霉病,韭菜也容易发生灰霉病。
特别是病菌从花器侵入,造成果实腐烂,密生灰色霉层。
而叶子上形成“v”字形病斑,发病一般在连阴天的低温高湿环境,而且流行后防治比较困难。
防治药剂及使用:
1.常用药剂:50%速克灵20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粉600倍液,50%扑海因1500倍液。
其中速克灵本是防治效果很高的好药,但由于连续使用,已经产生很强的抗性,因此一般不提倡使用。
2.有效药剂:40%施佳乐悬浮剂800-1000倍液,有效成分为嘧霉胺;特立克600-800倍液,(木霉菌活孢子),阴天使用效果更明显;65%克得灵1000倍液,今年在连阴天后防韭菜灰霉病取得理想效果;45%扑霉灵乳油,通用名咪鲜胺,也是近年用于防治灰霉病的药剂,黄瓜灰霉病2000倍液。
3.由于灰霉病菌随风漂移到栅的各处,收获蔬菜后应对室内消毒,用50%消毒灵喷地面、竹竿、立柱,另外果实发病应及早摘除埋掉。
黄瓜灰霉病防治方法

黄瓜灰霉病防治方法黄瓜是生活中常见的蔬菜之一,在全国范围内种植,但是在种植过程中常常会遭受病虫害的侵染,而灰霉病就是常见病害之一,如果不及时防治往往会导致黄瓜果实受侵染而腐烂。
那么黄瓜灰霉病该怎么防治呢?一起来看看吧。
1、发病症状灰霉病主要侵染黄瓜的瓜条,有时也会侵染叶片,在瓜条上发病时典型的症状为从残花开始感染、腐烂,上面有灰黑色霉层。
叶片受害处从边缘开始侵染,出现呈v字型的病斑,要想正确的辨别出灰霉病,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有褐色的病斑,二是病斑成V字型;三是病斑表面有灰色的霉层,其中灰色霉层是它和其他病害的主要区别。
2、发病原因灰霉病是典型的低温高湿比较,当温度过低时,尤其是夜间温度低于15度时,它的根系会受阻,吸收力下降,连续3天低于12度,根毛会脱落,导致地上部位营养不良,叶缘黄化,这时病菌就会趁虚而入,引发病害发生,瓜条还会出现化瓜现象。
另外浇水过大或者浇水方式不对,导致田间积水或者湿度较大,也会给灰霉病创造有利的条件。
另外种植密度过大、田间郁闭,导致田间通透性较差,也会发生此病。
3、预防措施要尽量的提高温度,保持夜间温度在15度以上,只只有这样秧苗才能安全度过寒夜,免受灰霉病侵染,同时要增加透光性,降低灰霉病发生几率。
浇水要注意浇水量,一次浇水量不宜过多,可以采用滴灌或者微喷浇水,能有效的控制浇水,或者采用高垄栽培,不仅能有效提高地温,还能降低根系周边的湿度。
栽培时要控制好种植密度,可以适当修剪枝叶,增加条件通透性,减少发病几率。
4、治疗方法灰霉病的防治原则是及时清除病残体、提升温度、加强通风,发病时可通过药物治疗,发病病害后马上对秧苗进行全面消毒工作,可用氯溴异氰脲酸喷雾处理。
在喷洒药剂第二天必须用内吸性强的药剂跟进防治,可选择嘧霉胺悬浮剂和啶酰菌胺,效果较好。
以上是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希望能帮助到你,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敬请关注百度文库。
几种蔬菜灰霉病的识别与防治

落, 湿度大时可见灰色霉。
33 茄 子 .
一
5 — 3
维普资讯
上海蔬菜
S A G A V G T B E H N H I E E A LS
20 ( : 06 )4 65
叶 片发病 多从 叶缘 侵入 ,扩展 后形 成不 规则 黄
为主的真菌侵染各种蔬菜所致病害的统称。按该菌 侵染 蔬菜种 类不 同 , 霉病可 分 为黄瓜 灰霉病 、 灰 番茄
灰霉病 、 菜灰霉病 、 子灰霉 病 、 韭 茄 草莓 灰霉病 、 西葫 芦 灰霉病 等数 十种 。 随着保 护地 蔬菜 面积 的增加, 蔬 菜灰 霉病 给生产带 来 的危害 日益 突出 。
1 发生 规律
病斑 上 产生浓灰 色毛, 引起 果 肉腐烂 。 果穗 上有 并 若
一Leabharlann 个病 果, 地会扩 展到整 个果 穗 。 渐渐 灰霉病 危 害果
实 时, 时也 可直 接从 果 面侵入 , 果 面上 形 成一 些 有 在
很细的环斑( 中心有一小点) 斑 , 所以又称为鬼斑病。
24 贮藏期 .
维普资讯
上海 蔬菜
植 物保 护 ・
S ANGHA V G T JL S H I E E A3 E
2 0 ( :3 5 0 66 5 - 4 )
・
凡种舔絮痰器嫡陶识黜与防治
王光 富 赵 责 金 祁建 波
2 50 ) 2 00 ( 苏省 扬 州 市蔬 菜 研究 所 有 限公 司 江
蔬 菜 灰霉 病 是 由半 知 菌 亚 门丝 孢 纲 丝 孢 目淡 色 孢科 葡 萄孢 属 的灰 葡 萄孢 (ort ieeP r) B t i cnraes ys .
大棚蔬菜灰霉病的防治方法7篇

大棚蔬菜灰霉病的防治方法7篇第1篇示例:大棚蔬菜灰霉病是由灰霉病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害,会给大棚蔬菜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有效防止和控制大棚蔬菜灰霉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一、保持大棚内通风良好。
大棚内空气流通不畅会增加湿度,而高湿度是灰霉病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及时开启大棚通风口,保持通风良好,有利于减少湿度,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二、加强大棚内卫生管理。
保持大棚内的整洁和干燥是预防灰霉病的重要措施。
定期清理大棚内的残株、杂草和杂物,及时清除病菌的种源,减少病害的传播。
三、避免大棚蔬菜密植。
大棚内植物过密会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植物叶片之间的空气流通,容易滋生病菌。
合理安排植物间距,避免密植,有利于减少灰霉病的发生。
四、加强大棚蔬菜的病害防治。
在大棚蔬菜生长过程中,及时发现并处理植株上的病害症状,如发现有叶片出现斑点、褐病斑、腐烂等现象,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止病害扩散。
五、适时进行病害防治喷药。
大棚内定期进行病害防治喷药是防止大棚蔬菜灰霉病发生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使用农药时,要注意按照药剂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正确使用,注意安全使用农药,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六、注意大棚内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和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要定期检查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并根据不同季节和植物生长的需要进行调节,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预防病害的发生。
对大棚蔬菜灰霉病的防治工作要有系统的规划和全面的措施,包括加强大棚内的卫生管理、保持通风良好、避免密植、适时进行病害防治喷药等,综合施策,确保大棚蔬菜的健康生长和产量稳定。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大棚蔬菜灰霉病的发生,提高蔬菜的品质和产量,为农民增加经济收益提供保障。
第2篇示例:大棚蔬菜灰霉病是蔬菜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会给蔬菜的生长环境和产量造成影响。
及早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保证蔬菜的生长和产量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大棚蔬菜灰霉病的防治方法。
蔬菜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霉层 , 成 “ 变 鼠尾 瓜 ” 发 病 严 重 时 , 个 瓜 条 烂 掉 。 ; 整
叶 片染 病 , 多从 叶 缘 始 , “ 字形 向 叶 内扩 展 , 呈 V” 病
部长 出灰色霉 层 。
1 农 业技 术措施 、 ( ) 温 高湿 的环 境 是 灰霉 病 发 生流 行 的 主要 1低
层, 发病末 期可 使整 叶腐烂 而死 。茎 秆和 叶柄染 病 ,
产 生灰 白色霉状 物 , 病枝 向下蔓 延 至分权 处 ; 花器染 病 , 瓣 呈 褐 色 , 浸 状 , 密 生 灰 色 霉层 ; 实 染 花 水 上 果 病, 幼果 果蒂周 围局部 先 产生水 浸状 褐色病 斑 , 逐渐
蒸 , ̄ 7 8天 熏 1 , 次 连熏 3 4次 。 - () 2 喷雾 法 : 常用 的药剂 有 乙霉威 、 异菌 脲 、 霉 多
片、 秆、 、 实。 茎 花 果 苗期 发病 , 初子 叶顶 端褪 绿变 黄 ,
后 扩展 至 幼 茎 , 幼茎 变 细缢 缩 , 幼 苗 病 茎 折 断枯 使 死。 叶片发病 , 始 叶外 沿褪 绿变 黄并 产生 灰 白色霉 初
2 化 学防 治 、
灰 霉病 的发生 有 两个 高 峰期 : 期 和花 期 。苗 苗
期应 及 早进行 预 防 , 果期是 重点 防治 时期 , 花期 花 初
3 辣椒 灰霉病 、 辣 椒 灰霉 病 整个 生 育期 均 可危 害 , 主要 危 害 叶
开始 , 间隔 7 l ~ 0天连续 用 药多次 , 保花 保果 。 ( ) 雾 法 : 傍 晚 用 1%速 克灵 、5 1烟 于 0 4 %百 菌 清 等 烟 剂 1 0 2 0克/ , 放 4 5处 , 8~ 5 亩 分 ~ 于傍 晚闭棚 熏
棚栽蔬菜灰霉病绿色防控技术

植物医院·种植棚栽蔬菜灰霉病栽蔬菜灰霉病绿色防控技术绿色防控技术灰霉病是冬春季设施蔬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
主要为害番茄、辣椒、黄瓜、西葫芦、韭菜、莴苣等。
灰霉病属典型的低温高湿病害,发病适温18~23℃,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
冬季棚室内低温高湿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病菌感染,特别是浇水后更易加重病害流行,对蔬菜产量和品质影响大。
冬季棚栽蔬菜灰霉病防控要协调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冶和生物防治技术压低发生程度,关键时段应用化学农药控制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证棚栽蔬菜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
一、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轮作换茬、合理水肥、健身栽培。
种植较抗病的番茄红色硬果,与不易感染灰霉病的作物轮作换茬3年以上。
采用地膜暗灌或滴灌,晴天上午浇水,避免大水漫灌,浇水后及时通风降湿,合理密植,防止密度过大造成中下通风透光不良。
适时整枝打杈,摘取下部老叶和病花、病果、病枝叶,带出棚外集中高温堆沤或深埋,减少传染源。
二、物理防治实施高温闷棚土壤消毒,收获拉秧后消除病残体,在夏季高温季节结合整地,把鸡粪及土杂肥一并施入土内,灌满水后盖好地膜并压实,密闭棚室30天左右。
重病田块采用石灰氮高温闷棚消毒:夏季高温期每667平方米(1亩)撒施石灰氮50~70千克和秸秆60千克,深耕土壤,使石灰氮与表层10厘米土壤混合均匀,灌水保持土壤含水量70%以上,用透明薄膜覆盖畦面,膜四周用土压严实,密闭大棚增温,15~20天揭膜通风透气,翻耕土壤并晾晒10天后播种或栽植。
调控温、湿度,创造不利于灰霉病发病的条件,冬季晴天上午放风30分钟,将湿度降到75%以下,然后紧闭棚窒,棚内温度上升到30℃后放小风,将温度控制在28~32℃,下午加大通风量,将湿度控制到70%以下。
三、生物防治使用生物农药防控灰霉病,在棚栽蔬菜灰霉病发病初期,每667平方米用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50克,或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150克,或1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600克,或1%申嗪霉素悬浮剂100克,对水20~30千克喷雾。
蔬菜灰霉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蔬菜灰霉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
蔬菜灰霉病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其主要危害蔬菜。
蔬菜灰霉病的综合防治技术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合理选择农作物品种:在种植蔬菜时应选择耐病性强、抗病性高的品种,以有效降低蔬菜灰霉病发生率。
2. 注重基础病害防治:加强田间土壤松土、施用肥料、适当水分管理等,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3. 避免淋雨感染:要避免植株淋雨感染,及时结网、喷施防治剂,防止蔬菜灰霉病的传播。
4. 使用高效防治剂:及时喷施专业防治蔬菜灰霉病的有效防治剂,如醚螨、醚菌等,有效防治蔬菜灰霉病。
5. 进行有效调查:定期对蔬菜灰霉病的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止灰霉病的爆发和蔬菜损失。
大棚蔬菜灰霉病的防治方法

大棚蔬菜灰霉病的防治方法概述大棚蔬菜灰霉病是由真菌灰色霉菌(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害,对蔬菜产生严重的病害。
其发病时期一般是在采收期间,给蔬菜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如果不及时防治,会导致蔬菜的叶片、茎、果实等部位出现斑点和腐烂,严重时会导致蔬菜死亡。
因此,对大棚蔬菜灰霉病的防治,是农业生产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一) 常规防治1、清理大棚内外杂草。
及时清理大棚周围和内部的杂草、落叶等,杂草是点状病菌的重要繁殖和生存场所,极易造成病害扩散。
如果大棚杂草开始疯长,可以使用草甘膦来杀死一切植物,然后彻底清除残留植物杂草和落叶。
2、消毒和清洁大棚。
消毒是防止病害和杂草的重要手段,在大棚内表面和设备采用过氧化氢加二氧化氯消毒或热水消毒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杀灭病菌、病虫害和杂草种子,以保证大棚内的环境卫生。
3、合理施肥。
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对提高植物的防病能力有很大帮助,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可以增加植物抗病能力,减轻植物对氮肥的依赖,以适度的施肥来保证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4、加强监测。
要定期进行大棚内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的监测,及时调整大棚内的环境,确保在适宜的环境下生长发育,以防病虫害的侵袭。
1、以有益微生物为主,如腐生菌斑点病菌、链格孢菌、草链孢菌、枯草芽孢菌等,常用的生物制剂有腐生菌制剂、固体分解菌制剂和生物菌剂等。
2、灰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使用真菌酶制剂可以有效地降低灰霉病的病害程度。
真菌酶制剂可以分解真菌的细胞壁及分泌物,防止病害侵袭,降低病害率。
3、松香酸及其盐类、硫酸锌、圆叶茶素等植物提取物可以降低病害,增加植物的抗病能力。
1、在病害初起阶段,可以使用药剂进行治疗,灰霉病的药剂有多菌灵、氧化锌、噻唑酮等。
在使用化学药剂时,应按照说明书上的使用量和方法进行施用,防止超量使用药剂造成污染。
2、选择含氧图和酯基的杀菌剂,具有长效、节省成本的特点。
例如,曲菌灵,多菌灵等杀霉剂。
总之,大棚蔬菜灰霉病的防治应该多方面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发生为害特点
1.病害分布及为害程度
蔬菜灰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我国各地发生普遍。
在露地栽培条件下,尤其是在潮湿条件下及多雨季节,灰霉病发生严重;近年来,保护地栽培面积的扩大,如果管理不善,尤其是遇到低温多雨天气,灰霉病发生严重。
早熟栽培的茄科蔬菜,由于受到早春阴雨和气温多变的影响,每年有30%左右面积的番茄、茄子、甜椒遭受灰霉病为害,造成大量死苗和烂果。
一般年份损失率15%,流行年份损失率可达到40%以上。
2.病害类型
该病属于气流传播的真菌性病害。
3.难防指数4星
4.难防原因
(1)病原菌繁殖率高,寄主范围广泛,病原菌在病残体上容易产生菌核,越冬存活率高田间病菌数量大;
(2)保护地栽培环境条件有利于发病;
(3)品种抗性差,缺乏高抗品种;
(4)不注意田间卫生等预防措施,长期进行化学防治,病原菌已对多种杀菌剂产生较强的抗药性。
二、诊断要点
1.为害部位
该病可以为害叶片、茎、枝条、花、和果实,然后在浸染其他部位。
2.为害症状
(1)番茄灰霉病花、果、叶、茎均可以受害。
叶片发病多由小叶尖部开始,沿支脉之间发展,由外及里,初为水浸状,病斑展开后呈黄褐色,边缘有深浅相间的纹状线,使病间组织界限分明。
幼果发病,多由残留的花瓣、柱头或花托浸染,分别向果实和果柄扩展,病斑沿花周围逐渐蔓延里面,致使整个里面呈灰白色,上覆厚厚的灰色绒状霉层,果实软腐。
颈部发病,最初呈水浸小斑点,向上下扩展后,变成长圆形或条状病斑,浅褐色。
潮湿时候表面生有灰色霉层,严重时候使病斑灰褐色,病斑以上枝叶枯萎死亡。
(2)辣椒灰霉病幼苗受害,主要为地上部的茎叶,最初呈现水渍状边缘不明显的病斑,后来变成褐色,茎部缩小变细,叶片变成褐色腐烂,表面有灰色霉状物。
成株期茎叶果均可受害。
茎部发病有水渍状病斑,后变成褐色灰白色,病斑可向上下左右延伸,环绕茎叶一周后,其上端迅速枯死,病原表面生一层灰色霉层。
花器被害后花瓣上可见褐色斑点,后期整个花瓣呈现褐色腐烂,花丝、柱头也呈现褐色。
病花上初见灰色霉状物,随后从花梗到与枝的连接处,并在枝上下左右延伸,呈现灰色或褐色,一般向下蔓延至分枝处,病枝叶片凋萎枯死。
3.病症
在发病部位产生灰色霉层,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后期在发病部位产生黑色不规则鼠粪状菌核。
三、病原特征
病原为灰葡萄孢、葱腐葡萄孢等多种葡萄孢属病菌,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其中以灰葡萄孢子为主。
灰葡萄孢的无性时期菌丝体白色,有隔膜;分生孢子梗丛生,分生孢子生于顶端,圆形或倒卵形,表面光滑,无色,孢子聚集时期呈现淡褐色。
菌核黑色,不规则状,扁平。
该菌寄主范围十分广泛,而且腐生性很强,可为害数百种植物。
四、发生规律
1.侵染循环
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菌丝体或菌核在病残体上和土壤中越冬,分生孢子存活期较短,仅有4-5个月,但菌核可在土壤中存活数年。
如当地种植有保护地蔬菜,病菌则可在越冬蔬菜上继续为害。
次春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分生孢子,病残体上也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助气流和雨水进行传播。
分生脖子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萌发产生芽管,通过伤口或衰老组织浸入寄主植物。
发病部位在潮湿的环境条件下不断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次侵染,并造成病害流行。
2.发生条件
病害发生与气候条件、栽培管理、植株生育期等因素有关。
(1)气候条件主要是与温度、湿度关系密切。
灰霉病菌分生孢子5-30摄氏度均可萌发,最适温度为13-25摄氏度,其中以偏低温度最为适宜;分生孢子的萌发对湿度要求很高,在水中最易萌发,相对温度低于95%以上发病严重。
长期阴雨,低温寡照,有利于病害发生,干旱、少雨、高温则发病轻。
(2)栽培管理灰霉病菌是一类寄生较弱的病菌,当寄主植物生长健壮时,植株抗病较强,不容易被侵染,寄主处于生长衰弱的状况下,抗病性较弱,容易感染病害。
因此,种植过密。
田间郁闭,施肥不足,或偏施氮肥,植株生长衰弱,发病重。
保护地放风不当,温度大,发病加重。
(3)生育期灰霉病主要在茄科蔬菜苗期和幼苗为害。
苗期的植株和幼果的果实幼嫩,花萼和花瓣容易积水,坐果期间发病盛期在4月中旬至5月,此时的温度十分适宜病菌侵入,故发病重;植株生长后期往往发病较轻。
五、防治方法
蔬菜灰霉病的防治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结合生态调控和生物防治等措施。
1.农业防治
(1)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合理灌水,改进灌水方式,提倡滴灌和膜下暗灌,控制田间湿度;保护地注意通风透光,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2)田间卫生发病后及时清除病果、病叶和病枝,病集中烧毁或深埋,避免乱扔乱放,减少再次传播和侵染的几率;蔬菜收获后,及时降病残体清除田间几种销毁,减少病原越冬基数。
2.化学防治
(1)烟雾法保护地可用10%速克灵烟剂200-250克/亩,或用45%百菌清烟剂250克/亩,傍晚密闭棚室,熏烟3-4小时。
(2)粉尘法有条件地区可采用粉尘法防治。
如用10%灭克粉尘剂,或5%百菌清粉尘
剂,或10%杀霉灵粉尘剂,每次1千克/亩,10天左右1次,连续使用或与其他防治方法交替使用2-3次。
(3)喷雾法发病初期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溶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溶液,或托上托800倍溶液,或菌大夫500倍溶液7-10天1次,连续2-3次。
上述药剂的预防效果好与治疗效果,应尽早施药,不要等病害发生严重在施药,并要注意交替使用药剂,以防产生抗药性。
3.生态防治
利用设施栽培蔬菜可以调节温度和湿度的特点,进行生态防治。
从初花期开始,晴天上午9点时候后关棚,棚温速度升高,当棚温度升至32摄氏度,开始放风,中午继续,下午棚温保持在20-25摄氏度,当棚温降至20摄氏度关棚,夜间棚温保持在15-17摄氏度;早上开棚通风;阴天摆摊开棚换气。
通过生态调控管理的大棚,发病较轻。
杀菌剂生产厂家南京博士邦生产各种病害的特效杀菌剂,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