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移动通信技术演进历程回顾及未来发展趋势解析

合集下载

蜂窝移动通信技术演进历程回顾及未来发展趋势解析

蜂窝移动通信技术演进历程回顾及未来发展趋势解析

专题: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电信业回顾与展望蜂窝移动通信的概念是美国著名贝尔实验室在1947年提出的,真正研制是在70年代随着微电子、计算机等基本技术的发展才开始的。

1978年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在芝加哥终于试验成功世界上第一个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并于1983年正式投入商用,为解决“汽车王国”居民开车时无法通信的烦恼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从此,蜂窝移动通信走入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全球迅速奔跑,迄今全球移动用户数已经超过33亿。

蜂窝移动通信深深地介入了人们的生活。

我国于1987年正式引入蜂窝移动通信,经过20年的风风雨雨,造就了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网,如今我们的移动用户数已经超过了6亿,占全球移动用户的1/6强。

中国的移动通信网随同世界潮流(见图1,从第一代(1G模拟系统起步,跨入了大发展时期的第二代(2G数字系统,现在正处在进入第三代(3G的前夕,并且开始向第四代(4G迈步。

收稿日期:2008年11月5日图1 移动通信网的演进1G的主要贡献是引入了蜂窝的概念,通过采用频率再用技术使容量大大提高。

话音业务是第一代的唯一业务。

2G虽然仍定位于话音业务,但开始引入数据业务。

更重要的是引入了数字技术,并在欧洲形成了统一标准,国际漫游的范围大大扩大。

3G定位于移动多媒体IP业务,传输容量更大,灵活性更高,形成了家族式的世界单一标准,并将引入新的商业模式。

4G将定位于宽带多媒体业务,使用更【摘要】文章回顾了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2G、再到3G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各个发展阶段中国移动和联通各自的技术路线选择、网络发展及业务应用情况,论述了我国自主创新3G技术TD-SCDMA的发展现状及其向4G演进的方向,最后指出了其他需关注的技术动向。

【关键词】蜂窝移动通信模拟系统数字系统 GSM CDMA WCDMA TD-SCDMA蜂窝移动通信技术演进历程回顾及未来发展趋势雷震洲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专题: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电信业回顾与展望高的频带,使传输容量再上一个台阶。

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及未来展望(十)

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及未来展望(十)

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及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通信需求的不断增长,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从1G到5G,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经历了多个阶段的革新,每一次进步都带来了更高速度、更强信号和更多功能。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未来展望。

一、网络覆盖范围的扩大未来,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网络覆盖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目前,5G技术已经在很多国家得到部署和商用,未来将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覆盖。

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将在各地区、各环境中具备更好的适应性,包括城市、乡村、海洋和航空等。

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覆盖范围的扩大也将进一步支持物联网和智能交通等应用的发展。

二、网络速度的提升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在通信速度和容量方面都有显著的提升。

目前,5G技术已经实现了相比4G更高的速度和更低的延迟,使得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应用成为可能。

未来,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速度将继续提高,如6G技术和更高频段的应用,将为用户提供更快速的下载和上传速度,满足更多种类的应用需求。

三、网络安全的加强随着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未来,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将加强对隐私和数据安全的保护。

例如,采用更加复杂的加密算法和更高级的身份验证技术,确保用户的通信数据不会被非法获取和篡改。

此外,还需要加强网络安全监管和法规制定,保障用户的网络安全权益。

四、网络智能化的提升未来,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将向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将能够更加智能地管理和优化网络资源。

例如,通过智能分析用户的通信行为和需求,网络能够自动调整和分配资源,提供更好的通信体验。

此外,蜂窝移动通信技术还将与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相融合,实现更多智能化的场景和服务。

五、能源效率的提升未来,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将更加注重能源效率的提升。

在绿色发展的理念下,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将通过优化设备和网络设计,降低通信设备的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蜂窝移动分析报告

蜂窝移动分析报告

蜂窝移动分析报告引言蜂窝移动通信是一种基于蜂窝结构的无线通信技术,它将通信网络划分为多个小区,每个小区包含一个基站。

蜂窝移动通信已经成为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人们在移动状态下进行语音、数据和多媒体通信。

本报告将对蜂窝移动通信进行分析,探索其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

1. 蜂窝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蜂窝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

最早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采用模拟技术,并在1979年问世。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蜂窝移动通信也逐渐从2G发展到了4G和5G。

不同的蜂窝移动通信标准包括GSM、CDMA、WCDMA、LTE等,每一代标准都带来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好的通信质量。

2. 蜂窝移动通信的工作原理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基于分布式的基站布局,每个基站负责覆盖一个小区。

当移动用户进入一个新的小区时,移动设备会通过无线信号与新的基站建立连接,并通过基站之间的切换来实现移动通信的无缝切换。

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设备和基站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主要技术包括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码分多址等。

3. 蜂窝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在不断发展和演进,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5G技术的商用化目前,5G技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开始商用化,并通过较高的传输速率、低延迟和大容量等特点,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通信体验。

未来,5G技术将进一步优化网络架构和用户体验,支持更多的智能设备和应用场景。

3.2 蜂窝移动通信与物联网的结合蜂窝移动通信和物联网的结合将为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城市等领域带来更多的应用机会。

通过物联网技术,各种智能设备可以实现互联互通,提高生活和工作效率。

3.3 边缘计算的应用边缘计算是一种将计算和数据处理推到网络边缘的技术,可以实现更低的延迟和更高的数据安全性。

蜂窝移动通信与边缘计算的结合将为移动应用提供更好的性能和体验。

4. 蜂窝移动通信的应用场景蜂窝移动通信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4.1 移动通信蜂窝移动通信是人们进行语音通话和数据传输的主要方式,支持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通信。

蜂窝网络

蜂窝网络

一.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从发展到现在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

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是模拟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以美国贝尔实验室开发的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为典型代表。

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由于采用模拟技术和FDMA多址接入方式,在使用中暴露出很多弊端,如频谱利用率比较低、保密性差、只能提供低速语音业务、设备体积大成本高等,在实际中已经基本不再使用。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采用数字调制技术,具有频谱利用率高,保密性好的特点,不仅可以支持话音业务,也可以支持低速数据业务,因而又称为窄带数字通信系统。

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典型代表有美国的DAMPS系统、IS-95系统和欧洲GSM系统,其中DAMPS和GSM都采用TDMA多址接入方式,而IS-95采用则采用CDMA多址接入方式,系统容量比GSM和DAMPS要大的多。

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的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但由于只能提供窄带业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越来越多的对于移动宽带多媒体业务的需求。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宽带数字通信系统,它的目标是提供移动宽带多媒体通信,多址方式基本都采用CDMA多址接入,属于宽带CDMA移动通信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能提供多种类型的高质量多媒体业务,能实现全球无缝覆盖,具有全球漫游能力并与固定网络相兼容。

它可以实现小型便携式终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进行任何种类的通信。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标准化工作由3GPP和3GPP2两个标准化组织来推动和实施。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为广泛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体制为WCDMA和CDMA2000。

二.蜂窝网络物理模型的选择原因2.1蜂窝网络模型简介蜂窝网络或移动网络是一种移动通信硬件架构,把移动电话的服务区分为一个个正六边形的子区,每个小区设一个基站,形成了形状酷似“蜂窝”的结构,因而把这种移动通信方式称为蜂窝移动通信方式。

蜂窝移动通信技术

蜂窝移动通信技术

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第一点: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概述与发展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现代移动通信领域的技术,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经历了多次的技术迭代和升级。

这种技术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布置多个小型基站,形成一个蜂窝状的网络覆盖结构,从而实现对移动用户的信号覆盖和通信服务。

在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就是从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发展到目前的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

每一代技术的升级,都带来了通信速率的提高、网络容量的增加、延迟时间的减少以及更多的新兴应用的诞生。

1G时代,模拟通信技术主导,通信速率低,只能进行语音通话,而且信号容易被干扰,覆盖范围有限。

2G时代,数字通信技术开始普及,虽然通信速率有所提高,但仍然无法满足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

3G时代,通信速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可以支持基本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如浏览网页、发送电子邮件等。

4G时代,通信速率进一步提升,使得高清视频通话、在线游戏、短视频等应用变得普遍。

而5G时代,则是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其通信速率可以达到4G的100倍以上,几乎实现了零延迟,为物联网、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新兴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第二点: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与挑战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催生了众多新兴应用。

然而,技术的进步也伴随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在应用方面,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从个人通信,到商业运营,再到公共服务,无不依赖于这一技术。

例如,我们现在已经习惯了使用手机进行语音和视频通话,通过移动网络进行在线购物和支付,甚至依赖移动通信技术提供的实时导航服务来驾驶车辆。

此外,随着5G技术的普及,更多的创新应用正在涌现,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物联网等,它们都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然而,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是网络覆盖的问题。

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及未来展望(九)

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及未来展望(九)

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及未来展望随着移动设备的蓬勃发展以及人们对通信需求的不断增长,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从1G到5G的迭代升级,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成为我们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对未来展望进行探讨。

首先,回顾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从1G到5G的升级过程中,速度和容量是最为突出的特点。

1G时代以模拟信号为主,通信速率较低,主要满足基本的语音通信需求。

2G时代引入了数字通信,大大提升了通信质量和速度,同时支持了简单的数据传输。

3G时代进一步提升了速度和容量,使得视频通话和互联网访问成为可能。

4G时代的到来让移动互联网从理论上变为现实,提供了更加稳定和高速的移动网络连接。

而5G时代被视为革命性的突破,将进一步推动物联网的发展。

其次,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高速率和低延迟的需求。

随着高清视频、VR/AR等应用的普及,对高速率和低延迟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5G技术将为这些应用提供更高的速率和更低的延迟,从而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其次是大容量的需求。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移动网络的容量要求也在不断增加。

未来的蜂窝移动通信技术需要能够支持更多的用户和更大的数据传输量。

此外,网络可靠性和安全性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未来的展望中,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将继续向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

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应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可以实现智能路由、资源调度和故障预警等功能,提升网络的可靠性和性能。

此外,基于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物联网将逐渐成为现实。

未来,我们可以看到无人驾驶、智能家居等应用的不断普及,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将为这些应用提供支持。

然而,与其它技术一样,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频谱资源的有限。

频谱资源的有限性将成为制约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瓶颈。

蜂窝移动通信的发展

蜂窝移动通信的发展

网络融合与协同
4G技术将与固定宽带、 WiFi等网络融合,实现更 高效的资源利用和协同工 作。
智能化和自动化
4G技术将继续提高智能化 和自动化水平,实现更高 效的网络管理和服务提供。
05
5G时代的蜂窝移动通信技术
5G技术的特点
高速率
5G技术能够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 速率,满足用户对高清视频、大
型游戏等高带宽应用的需求。
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2G)出现,采用数字 信号传输,提高了通信质 量和安全性,并增加了短 信、数据传输等业务。
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3G)出现,支持高速 数据传输和多媒体业务, 如视频通话、在线流媒体 等。
第四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4G)出现,具有更高 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低的 延迟,支持高清视频、在 线游戏等高带宽应用。
频分多址(FDMA) 在模拟信号时代,频分多址是一种常见的多址方式。它通 过将通信频带分割成多个小的频段,每个频段对应一个用 户,从而实现多个用户同时通信。
缺点
模拟信号技术存在易受干扰、保密性差等缺点,无法满足 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
数字信号时代的来临
01
数字信号时代的来临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增长,数字信号技术逐渐取代模拟信号技
第五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5G)正在逐步推广, 它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 速率、更低的延迟和更高 的连接密度,支持物联网、 智能制造、自动驾驶等新 兴应用。
02
早期蜂窝移动通信技术
模拟信号时代
模拟信号时代
在早期的蜂窝移动通信中,模拟信号技术被广泛应用。这 种技术使用连续的信号波形来表示信息,具有简单、直观 的优点。
区块链技术
03
蜂窝移动通信将与区块链技术结合,实现网络的安全、可追溯

蜂窝移动通信技术

蜂窝移动通信技术

高数据速率的需求
1 2 3
5G技术
为了满足用户对高数据速率的需求,蜂窝移动通 信技术正在向5G演进,5G技术能够提供更高的 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延迟。
毫米波通信
利用毫米波频段进行通信可以提供更高的数据传 输速率,但传输距离较短,需要配合其他技术使 用。
协同通信和多天线技术
通过协同通信和多天线技术可以提高信号覆盖范 围和数据传输速率,同时降低延迟和提高可靠性。
04
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4G/5G网络
4G/5G网络
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经历了从2G到4G的发展,目前正在向5G 过渡。4G网络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低的延迟,而 5G网络将进一步改善这些性能,并支持更多设备同时连接。
5G应用场景
5G网络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智慧城市、自动驾驶、远 程医疗、工业自动化等,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便利 和效率。
物联网与蜂窝移动通信技术
物联网设备连接
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为物联网设备提供 了广泛的连接解决方案,使各种设备 能够实时地相互通信和交换数据。
物联网应用
物联网与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结合将 推动各种应用的快速发展,如智能家 居、智能农业、智能物流等,提高生 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人工智能与蜂窝移动通信技术
数据处理与分析
网络安全问题
数据隐私保护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用户的个人信息和通信内容越来越容 易受到攻击和窃取。
恶意攻击和病毒传播
移动网络中存在着大量的恶意软件和病毒,会对用户设备和个人信 息安全造成威胁。
网络安全技术
为了保障网络安全,需要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 检测技术等,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电信业回顾与展望蜂窝移动通信的概念是美国著名贝尔实验室在1947年提出的,真正研制是在70年代随着微电子、计算机等基本技术的发展才开始的。

1978年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在芝加哥终于试验成功世界上第一个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并于1983年正式投入商用,为解决“汽车王国”居民开车时无法通信的烦恼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从此,蜂窝移动通信走入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全球迅速奔跑,迄今全球移动用户数已经超过33亿。

蜂窝移动通信深深地介入了人们的生活。

我国于1987年正式引入蜂窝移动通信,经过20年的风风雨雨,造就了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网,如今我们的移动用户数已经超过了6亿,占全球移动用户的1/6强。

中国的移动通信网随同世界潮流(见图1,从第一代(1G模拟系统起步,跨入了大发展时期的第二代(2G数字系统,现在正处在进入第三代(3G的前夕,并且开始向第四代(4G迈步。

收稿日期:2008年11月5日图1 移动通信网的演进1G的主要贡献是引入了蜂窝的概念,通过采用频率再用技术使容量大大提高。

话音业务是第一代的唯一业务。

2G虽然仍定位于话音业务,但开始引入数据业务。

更重要的是引入了数字技术,并在欧洲形成了统一标准,国际漫游的范围大大扩大。

3G定位于移动多媒体IP业务,传输容量更大,灵活性更高,形成了家族式的世界单一标准,并将引入新的商业模式。

4G将定位于宽带多媒体业务,使用更【摘要】文章回顾了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2G、再到3G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各个发展阶段中国移动和联通各自的技术路线选择、网络发展及业务应用情况,论述了我国自主创新3G技术TD-SCDMA的发展现状及其向4G演进的方向,最后指出了其他需关注的技术动向。

【关键词】蜂窝移动通信模拟系统数字系统 GSM CDMA WCDMA TD-SCDMA蜂窝移动通信技术演进历程回顾及未来发展趋势雷震洲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专题: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电信业回顾与展望高的频带,使传输容量再上一个台阶。

在不同网络间可无缝提供服务,网络可以自行组织,终端可以重新配置和随身携带,是一个包括卫星通信在内的端到端IP系统,与其它技术共享一个IP核心网。

1 广东打响第一炮80年代中期,世界上存在着多种标准的移动通信系统,如北美AMPS、欧洲的TACS与NMT450/NMT900等,没有统一的国际标准。

当时,我国的通信基础还比较薄弱,更没有自己的移动通信技术,要发展移动通信只有走引进、消化、吸收的路。

1984年,原邮电部开始组织队伍对蜂窝移动通信技术进行研究,基于频段(使用450MHz还是900MHz?、号码(使用网号还是局号?、跟固网关系(要不要漫游?等方面的考虑,在众多的技术标准中,最终选择了欧洲的TACS标准。

1987年,我国从瑞典引入TACS标准的第一代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率先在广东省建成并投入商用,以首批700个用户实现了“零”的突破。

不久,我们从摩托罗拉和爱立信分别引进TACS 系统在不同频段上建成了全国模拟A网和B网。

1988年,我国移动电话用户增至3000户,1990年达到1.8万户,1994年激增到了157万户。

由于TACS系统没有统一联网的标准,随着用户规模的发展,网络逐渐暴露出覆盖差、稳定性差、不能实现网间漫游与互联互通、没有实时计费系统等问题。

后来在各邮电部门、科研单位与设备厂商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网络漫游和互联互通,并建立了模拟移动网的运营支撑系统,为我国模拟移动网的建设、维护和运营创造了条件,为我国今后移动通信的迅猛发展建立了全程、全网的网络维护体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 数字系统覆盖中国大地模拟系统为移动通信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但是模拟系统固有的缺点带来了发展的局限性。

系统制式多,各系统间没有公共接口,难以实现漫游;频谱利用率低、容量小,无法适应未来需求;不适合开展数据业务;安全保密性差,容易被窃听;设备复杂昂贵。

这些都不利于移动通信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欧洲在1982年设立移动通信特别小组着手研究泛欧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即GSM系统,于1992年正式投入商用。

现在该系统已发展成为占全球市场份额最大的系统。

截至2007年6月底,全球共有25.4亿GSM用户,占全球移动用户的85%。

美国自1987年开始研究能够满足其要求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后来推出了IS-54 TDMA和IS-95 CDMA两种标准,分别于1993年和1995年投入商用。

GSM和CDMA基本上把全球移动通信市场划分成两大阵营,但依然没有形成统一的国际标准。

我国在模拟网起步后不久就开始关注2G数字系统的技术进展,并把关于2G的研究列入了“八五”攻关项目。

但面临市场的压力和自身开发能力的不足,我们还是采取以引进为主的政策,并倾向于选择技术相对成熟的GSM。

1992年,原邮电部批准建设了浙江嘉兴地区GSM试验网。

1993年9月,嘉兴GSM网正式向公众开放使用,成为我国第一个数字移动通信网,迈出了数字时代的第一步。

1994年,在我国电信改革中诞生的中国联通公司考虑到产品的成熟性(当时全球已有50个GSM网在运营,而技术优势更强的CDMA没有商用和市场的迫切性,正式选用GSM建网,并在广东开通我国第一个省级GSM移动通信网。

一年后,联通的GSM网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建成开通。

中国移动也毅然决策采用GSM在全国15个省市相继建网。

2001年5月,中国移动在全国启动了模拟网转网工作,并于12月31日正式关闭了模拟移动电话网。

中国联通的G S M网到2003年覆盖全国328个地市,成为世界第三大网。

鉴于各种原因,中国联通又决定引进1995年开始商用的CDMA技术,并于2002年1月8日开通一期C D M A网络,成为全球唯一的同时拥有G S M和C D M A网的运营商。

21世纪,中国的移动通信进入了全数字的大发展时期。

2001年3月我国移动用户数突破1亿,2002年11月突破2亿,2004年5月突破3亿,2006年2月突破4亿,2007年10月突破5亿,现在已经突破6亿。

如图2所示,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于2003年10月开始超过固定电话用户。

2006年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新增8622.8万户,固定电话用户减少233.7万蜂窝移动通信技术演进历程回顾及未来发展趋势专题: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电信业回顾与展望户,自1968年以来首次出现年度负增长。

移动电话用户在电话用户总数中所占的比重达到60.0%,移动电话用户与固定电话用户的差距拉大到18183.8万户。

图2 2003~2007年移动电话用户所占比重3 2.5G迎头赶上在20世纪后10年,特别是1995年以来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领域。

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

迄今,全球移动用户已超过33亿,互联网用户接近13亿。

这一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高速增长现象反映了随着时代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移动性和信息的需求急剧上升。

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移动的过程中高速接入互联网,获取急需的信息,完成所想做的事情。

所以,移动与互联网相结合的趋势是历史的必然。

移动互联网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提高接入速率。

GSM和CDMA都满足不了高速接入互联网的需要。

于是在3G之前,介于在2G与3G之间2.5G技术应运而生。

对应于G S M的是G P R S/E D G E,对应于C D M A的是C D M A20001X (Rev.0。

GPRS是一种基于GSM的新型移动分组数据业务,可以把接入速率提高到115kb/s~171kb/s,在GPRS之后的EDGE技术可把速率进一步提到384kb/s。

CDMA2000 1X(R e v.0同样采用分组交换方式,接入速率可达153.6kb/s。

当然,除了提高接入速率之外,移动互联网还要解决手机上网浏览的问题。

作为一种解决方案,WAP (无线应用协议浮出水面。

它是基于互联网标准的全球无线协议规范。

它针对无线网络带宽受限、时延长等弱点,以及无线终端设备屏幕小、处理器性能弱、内存不足等诸多限制,在现代互联网标准的基础上,经过改造、优化,使它们适应无线环境的限制和使用要求。

WAP可以应用在多种无线网络,包括GSM、CDMA 或GPRS和3G网络。

2001年5月17日(世界电信日,广东移动实施“先行者计划”,GPRS业务开始面向社会试商用。

2002年5月17日,中国移动GPRS业务在全国正式投入商用,迈入2.5G时代。

提供的业务包括互联网接入、短消息、电子邮件、手机银行、手机支付等。

2005年,中国移动开始在原有GSM网络上建设后向兼容GPRS技术的EDGE 网络。

在广州、深圳、东莞、北京、上海、南京、南宁、昆明、济南、苏州等城市都建成EDGE网络,其中广东移动的EDGE服务已经规模商用。

中国联通则在2003年3月28日正式宣布, CDMA2000 1X网络在全国建成开通,并发布“联通无限”的业务品牌。

此外,还在全国70个城市开通了三项GPRS业务。

中国联通成为我国移动数据通信的另一生力军。

4 我们有了自己的3G知识产权由于第一代和第二代移动通信网没有形成统一的国际标准,而且无论是GSM还是CDMA在服务质量、网络成本、频谱效率与系统容量方面都不能满足未来的需要,因此国际电联(ITU早在1985年就启动了3G的研究工作,当时把3G命名为未来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系统(FPLMTS。

1996年易名为IMT-2000。

我国移动通信经过1G到2G的网络演进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发展过程中的教训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企业必须从引进、消化、吸收走向自主创新,在3G上必须有所作为。

在政府的引导之下,2000年5月我国提出的T D-S C D M A,与欧洲提出的W C D M A和北美提出的CDMA2000一起被ITU正式批准为3G的国际标准。

凝聚我国科技人员心血的TD-SCDMA是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通信系统国际标准,开创了我国在国际标准化工作中的先河,是中国人的骄傲。

它的出现打破了欧日美通过标准来分割世界市场的历史格局。

蜂窝移动通信技术演进历程回顾及未来发展趋势专题: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电信业回顾与展望为了加快产业化进程,2002年10月30日,大唐、华为、中兴、普天、中国电子、联想、华立、南方高科8家企业发起成立了以知识产权为连接纽带的TD-SCDMA产业联盟,联盟覆盖了从系统设备到终端的完整产业链,吸引了几十家国内外著名通信公司先后加入TD-SCDMA阵营。

国家除了为TD-SCDMA规划了155MHz的可用频率,在频率资源方面为它创造发展空间之外,还在资金和政策上不断支持TD-SCDMA的产业化进程。

实际上TD-SCDMA对我国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其本身,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们国家自主创新的能力与信心,而且是系统性的,从标准、核心技术、专利一直到产业链、产业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