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家的概念建立和谐的班集体

合集下载

构建和谐班集体——和谐班级我的家

构建和谐班集体——和谐班级我的家


1、营造团结、健康 的班级氛围,在集体 要有“舍小我、为大 我”的牺牲精神。
团结友爱才能走得更远 和睦相处才能走得更近
3、和谐的师生关系是 集体进步的重要保障
虽然我们不是最优秀的, 但我们在一起就可以组成 一个优秀的集体——友爱 产生动力,和谐铸就辉煌 ,团结就是力量。
希望高一(5)班的全体 同学能
我尽我力为班添光彩
@本班同学参加比赛,在旁漠不关心甚至不想别人关心; @同学被老师表扬,不加以鼓励反而起哄; @歧视同学甚至戏弄同学; @不关心集体甚至做出损害集体荣誉的事 (如广播操、值日等); @浪费宝贵时间,来到学校只想着谈天讲笑话; @明明是自己不努力,却总是找老师和父母的原因,就 是不肯虚心接受批评; @肆意挥霍父母的血汗钱,一味追求物质享受;
• 一滴水只有在大海中才不会干涸。我们高 一(5)班正是这一片汪洋大海,而在座 的每一位同学不正是大海中的一滴滴水珠 吗?一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发挥自己, 一个集体也正因有了我们才生发光芒。
•怎样才能创造一 个和谐的班集体
游戏
优点大轰炸
优点大轰炸
1. 以小组为单位,围成一个圈 2.以猜拳的方式决定说话的顺序:从败者的右边开 始说,直到每个成员全部说完,游戏结束。 3.每个成员必须说出其他成员的优点,注意:每个 同学的优点不能重复。 4.限时3分钟完成。
——请同学们想一想
构建和谐班集体最重要的是靠我们大家
——我们要认真对待为班级做的每一件事
• 每一次集合你都认真去做了吗?每次 喊口号都用力去喊了吗? • 每次打扫卫生你都去认真完成了吗?
• 每次听到班里卫生排名在年级前列或 倒数的时候,你是喜悦和自豪,难过, 还是无动于衷? • · · · · · · · · · · · · · · · · · · · · ·

“和谐的集体,温馨的家”主题班会教案

“和谐的集体,温馨的家”主题班会教案

“和谐的集体,温馨的家”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帮助同学们了解“和谐的集体,温馨的家”这一主题的内涵,加深他们对集体和家庭的理解,高度认识集体和家庭的作用,提高他们的集体观念和家庭观念。

二、教学内容(一)引言我们每天都生活在集体之中,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温馨之所。

集体和家庭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存在。

今天,我们来探讨“和谐的集体,温馨的家”这一主题。

(二)和谐的集体1. 什么是和谐的集体?2. 有哪些元素是构成和谐的集体的?3. 和谐的集体对我们的价值是什么?(三)温馨的家庭1. 家庭是什么?2. 家庭有哪些元素是构成温馨的家庭的?3. 温馨的家庭对我们的价值是什么?(四)集体和家庭的联系和区别1. 集体和家庭有什么联系?2. 集体和家庭有哪些区别?3. 我们如何在集体和家庭的关系中做好自己的角色?(五)和谐的集体,温馨的家1. 如何让集体更和谐?2. 如何让家庭更温馨?3. 和谐的集体和温馨的家如何相辅相成?(六)结语我们每个人都是集体和家庭的一员,我们需要在集体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家庭中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和家教观念。

只有懂得如何在集体和家庭中扮演正确的角色,才能真正做到“和谐的集体,温馨的家”。

三、教学方法1. 教师引导:通过问答、讲解等方式,引导同学们逐步了解“和谐的集体,温馨的家”这一主题的内涵。

2. 观察分析法:在分析集体和家庭概念、构成要素、价值意义等方面,帮助同学们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3. 互动讨论法:通过互动形式的讨论,促使同学们参与到讨论中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四、教学重点1. 了解“和谐的集体,温馨的家”这一主题的内涵和意义。

2. 加强对集体和家庭的认识,形成正确的集体观念和家庭观念。

3. 探讨集体和家庭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了解如何在集体和家庭环境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五、教学方法1. 通过分析讨论概念和构成要素等方式,帮助同学们对集体和家庭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创建向家一样和谐温馨的班集体

创建向家一样和谐温馨的班集体

创建向家一样和谐温馨的班集体每个人的家都有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教室就是我和学生们的家,作为一名初一班级的班主任,我要给我的孩子们更多一些的关怀,让刚刚小学毕业的他们,来到新的环境,不陌生,不害怕,就向走进自己的家一样,舒心和快乐。

教室作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其文化环境是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出来的,而文化环境反过来又给学生以改造,决定和影响他们的成长发展。

一个幽雅的、健康的环境,无不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形成,知识才能的增长,法律意识的强化。

教室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异乎寻常的意义。

我们常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创造人。

”我要为学生组织和创设良好的环境,控制和改变那些不良环境,要增加学生生活环境中的有教育意义的因素,消除那些干扰和阻碍教育的因素,使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有利于他们的全面的发展。

一、创造美好环境,培养良好性情整洁、美观的环境,能振奋精神。

教室的净化是一个班级精神风貌的外在表现。

在教室净化最原始阶段,我向全班学生提出要做到“五无”和“四化”,“五无”即地面无杂物、痰迹,墙面无污渍,桌椅无刻印,门窗无积尘,卫生无死角。

学生每天打扫教室,培养学生爱护教室公物和主人翁精神,树立净化教室、保持教室卫生人人有责的思想;“四化”即日常管理制度化、行为语言规范化、学习用品摆放定位化、卫生打扫用具隐蔽化。

管理活动的开展,造就了一个更为安全、舒适、明亮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学生进一步养成了“文明守序,按规定行事”的习惯,从而提升了学生真、善、美的品质,培养学生认真做事的习惯,营造团队精神。

二、强调制度文化,人人参与制定班级的制度是由每位学生自己提出来的,经大家研究讨论后,制订了合理化的班级的管理制度。

然后,大家互相监督,共同来制约他人的言行举止,这样才能为我们自己能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氛围。

我们学校正在开展一项“静音工程”的活动,即教学楼内无吵闹,班级内无打闹。

打造班级“家”文化,破解学生成长密码

打造班级“家”文化,破解学生成长密码

打造班级“家”文化,破解学生成长密码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而班级的“家”文化建设则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的重要一环。

班级“家”文化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制度、教育等方式形成的班级共同的行为规范、文化品质和人际关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之一。

打造班级“家”文化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一、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

班级氛围是班级“家”文化的重要体现,通过举办班级活动、营造欢乐氛围、加强班级精神建设等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加强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是班级“家”文化建设的关键,包括学生的日常管理、考试管理、奖惩管理等方面。

班级管理需要高效、有序、公正,能够让每个学生得到公平的待遇和机会。

三、促进班级合作。

班级合作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必备条件之一,通过举办班级活动、团队建设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和沟通,并让学生意识到班级合作的重要性,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维护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班级“家”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通过加强沟通、互相理解和关心,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和互信,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吸收老师的教诲和建议,得到更为全面和准确的指导。

五、注重班级教育。

班级教育是班级“家”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班会、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之,打造班级“家”文化能够破解学生成长的密码,让学生在温馨的班级氛围中得到更多的关爱和支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为学生成才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用“家”的概念建设班集体-精选资料

用“家”的概念建设班集体-精选资料

用“家”的概念建设班集体一、班级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分析目前正处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型时期,由于各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思想上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同时,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在与人相处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1.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专断型造成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受传统教育观即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民主化程度较低3.学生不太懂得与他人分享二、概念界定现代学校管理以班级为依托,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通过班级来具体贯彻落实的。

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

班级是学校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而进行的学制登记编号和学科分类,“班”是群体授课制的组织形式,“级”是学制的等级或学科分类。

班集体建设是指教育者通过各种手段将班级这一学校最基层的组织培养成班集体,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和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活动主体的过程。

三、用家的概念建设班集体之运用基于现在学生的特点,笔者想到用家的概念建设班集体,让学生生活在一个拥有兄弟姐妹的大家庭。

在初一新生报到时,笔者便在黑板上写下了“走进初一(6),我们是一家”。

我与学生说的第一句话是:“亲爱的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初一(6)班这个家庭中,我们的家宽敞而明亮,我们的家快乐而温馨,我们的家会因为我们的共同努力更加兴旺。

”我向学生强调,在我们的集体,学生不但是坐在教室中学习的人,更重要的是“家”里的主人,是为了建设好自己的“家” 而努力进取的人。

班主任是这个家庭中平等的成员关系的主导,是慈母、大姐姐、大朋友。

师生间、生生间都是平等的关系,大家彼此互相尊重,民主办事。

当然营造家的氛围要做的不仅是这些,还要做好以下三件事:1.找好“当家人”:加强班干部建设和培养(1)班委的选拔班委是一个班级的核心,一个班级怎么样主要看班委的力量。

班委能成为班级的坚强核心,而班长、团支书是班委的主要成员,若班委力量强,发挥作用大,那这个班级以后就有希望。

我和孩子们共筑“家”一样的班集体

我和孩子们共筑“家”一样的班集体

我和孩子们共筑“家”一样的班集体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班级管理的概念也应该随之转变,放下老师的尊严,师生之间进行的平等交流,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使之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才。

一、班级就是一个家班主任要结合学生实际,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的“远景”出发,及时地向班集体提出鲜明、生动、富有感召力的“远景目标”,“远景目标”要想循序渐进,使班级成为步调一致,富有凝聚力的集体。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乏吃苦精神。

他们人人都是家里的小皇帝。

这样班里经常出现告状现象。

班集体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抽象的。

为了建立班集体意识,我这样引导他们:平时的吃饭,晚上睡觉在你的小家,白天的学习生活在我们这二十多人的大“家”,请你们说说你的第一个家是什么样的?同学们纷纷抢着说自己的家很干净,很漂亮,家里人都很爱自己,互相关心等。

这时我说:“你们的第一个家真美好,老师很羡慕。

现在你看看与老师生活的这个家怎样?”这时孩子们环顾一下教室,都悄悄地低下了头。

“孩子,你想为咱这个大‘家’做些什么,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呢?我们一起想主意好不好?”我深情地说。

这时孩子们各抒己见,有的说我们不再乱扔废纸了,有的说我们必须把家天天打扫干净,有的说我要和同学和睦相处,还有的说我再也不惹老师生气了……这稚嫩的语言让我很感动,我和孩子们一起动手“打扮”我们生活学习的这个家。

学生激情很高,对集体这个家产生了很深的感情。

一段的时间的教育引导后,教室地面上的纸屑不见了,水桶、扫帚不躺在地上睡觉了,课桌整整齐齐的,告状的也不见了……每天早晨一走进教室就有一种清新的感觉,让我真正感到了这个家的温暖。

我在心里默默地说:“孩子,我爱你们,你们真棒。

”良好的班风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

二、构筑师生之间伙伴关系教育过程是一个交心的过程。

语言交流是情感交流的表现形式,为达到师生之间的情感相融,班主任必须以博大的母爱赢得学生的信赖,以高尚的师爱取得学生的热爱。

家庭式的和谐班级

家庭式的和谐班级

家庭式的和谐班级暑假期间,学校组织了一次班主任培训活动,受益匪浅。

虽然我未做过班主任,也跃跃欲试,如果我做班主任,下面是我的一些见解:当今社会进步与浮躁,文明与喧嚣并存,因改革开放网络信息的杂乱,社会意识的多元化把人的精神逼进了绝境,特别是青少年缺乏是非对错观念,缺乏自律意识,道德价值的选择发生偏差,他们的灵魂不再安宁平静.班主任工作就尤为重要,注重学生文化的建设,唤醒他们对生命的珍视,加强对学生活动的培养。

一、建立家庭式的和谐班级教师要用宽容、平等与学生建立信任;用尊重、肯定激起学生学习的信心;用爱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为了尽快地使自己对新生产生真诚的师爱,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接触、交往。

课间、饭后找他们聊天;在他们遇到困难时,他听取他们的困难,想办法帮助解决;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找他们谈心,认真细致地说服教育。

同时与他们的家长保持联系,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

在我们共同努力下,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和谐班级氛围,学生对陌生环境的焦虑和不安很快被新奇和欢乐所取代,逐渐的喜欢这个集体并安心开始学习,班级充满团结活力的气息。

二、建立优良班级管理制度初中的孩子较为单纯,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都希望在参与班级管理时大展身手。

我觉得堵小亚老师的方法非常好,类似大学、社会分部分层的双向管理双向监督的管理制度。

1、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能否成功有三条:自信、专注、条件。

自信,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它建筑在对自己能力的清醒估计上,并能认清自己潜在的能力,相信今天办不到的事,经过努力明天一定能办到。

自信是成功的起点。

要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培养树立他们相应的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权力过于集中在几个同学手中,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不利于营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良好氛围,并且会大大减弱班级自身的教育力和感染力。

论文:《营造家庭式的班集体》

论文:《营造家庭式的班集体》

营造家庭式的班集体连平县第一小学罗雪辉家是一个温暖的群体,是唯一值得依靠的地方,是爱的乐园,是彼此关心,彼此帮助,彼此努力的团体。

从教二十几年来,眼看送走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个中滋味无法言喻。

就像是一位母亲,目送远航的儿女,心中夹杂着不舍、担心和期盼!其实,一个班集体就是一个家,让我在这个家中感受到温馨、甜蜜的味道。

因此,就如何营造一个家庭式的班集体,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做法:一、更新观念,转换角色更新观念、转换角色,是加强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

目前,随着《纲要》的颁布与实施,新的教育理念要求保教并重,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只有让孩子们明确了自己的角色,班级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安排,班级常规的制定,让他们自行制定方案,自行实施管理,只有让他们全员参与,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开学的第一节课,我总是要提出这样的几个问题:我们这个班集体像什么?集体中的成员又是什么?我们要营造一个怎样的班集体?这几个问题每次都会让孩子们觉得新鲜,由于好奇心强,这时教室里便议论开了,有的说班集体是一根绳子,把同学们拧成一股绳;有的说班集体像一艘船,将同学们载入知识的海洋…孩子们众说纷纭,最后有一个孩子说班集体像一个家。

我紧接着让孩子们说说家的感觉,最后总结:一个班集体是一个家,班里的成员就是兄弟姐妹,老师就是这个家的家长。

既然是一个家,就要营造美丽、温馨、和谐的氛围。

让孩子们懂得,既然是一个家,就应该怎样地相处,共同进步。

二、共同努力,美化环境杜威说:“要想改变学生,必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学生也被改变了”。

新课程倡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要求班主任重视班级文化建设,要利用好每一个空间,充分挖掘教室的育人功能,使其既温馨舒适,又催人奋进。

在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美化教室,精心布置。

因为教室是学生除了家之外的最重要的场所了,是学生学习、生活、交往的主阵地,是老师授业、育人的主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容桂班主任工作论文集——高中组用“家”的概念建立和谐班集体顺德区桂洲中学孙芬内容提要:一个班级,一个家庭;有了家庭,就有了爱;有了爱,就有了教育。

家是学生向往的地方,如果班主任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切实为学生营造家的氛围,能站在这个大家庭的首席位置上,切实的为学生做点什么?我想带给学生的若是——回家、为家、有家的感觉,增强同学的集体意识,培养同学的综合素质,就能在这个和谐的大家庭中实现理想和放飞梦想。

关键词:家的概念和谐的班集体优秀班集体鸟儿的家,在树上;小鱼的家,在水中;狮子的家,在森林里;而我们老师和学生的“家”,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在学校和班级。

经过了长长的一个假期,高中学生离开家来到学校的第一感觉是情感的缺失。

如何弥补他们的这一缺失?我的做法是运用“家”的概念来管理这个有五十六人的大家庭。

《现代汉语辞海》中解释道:“家”,会意字。

一曰家庭,人家;二指家庭的住所,住处;三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等等。

我在班会课中也让学生讨论过、演讲过对“家”的感觉。

很多学生说:家是避风的港湾、家中有亲情、家可以是你放松、放心说话睡觉的地方等等。

针对学生对家的那份眷恋,我就试着用“家”的概念来建筑一个和谐的、优秀的班集体。

一个班级,一个家庭。

有了家庭,就有了爱,有了爱,就有了教育。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高一下个学期分科分班了,我所带的班级是文科班,在这个班里,女生占了很大一部分。

凭着女孩子特有的温柔和善良,我在管理班级中用“家”的概念来建立和谐集体是更加有必要的了。

一、运用“家”的概念来转变教育管理理念在芸芸众生中,我和班上五十六名同学的相遇相知,这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缘分,在这种机遇与缘分下,我们组成了一个大家庭,这就是2011级高一(10)班、高二(10)班、高三(10)班。

在这个家中,作为班主任的我,占了尤为重要的角色:既有做母亲的角色,又有做姐姐的角色。

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要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管理。

可是现在的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明显下降,他们不愿意把心中的秘密告诉老师,与老师的交往存有很多的戒心,他们自己也很多时候把自己和老师的关系比喻成老鼠和猫的关系。

因此,他们很多人的心彼此是封闭的,对老师更是严加包裹的,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要建立一个积极、自信、团结和谐的优秀班集体,是需要一些新的理念了。

首先,我在指导思想上来了一个大转变——确立“一家人”的观念,制定“和谐、民主、共同发展”的管理目标,特别是利用班会,让他们建立“新家”的感觉,在高一班会课上我是这么说的:“虽然我们来自年级中的12 个班级,我们还不怎么熟悉,但我们珍惜相聚的这一刻,我真诚地希望与大家成为朋友,我相信我们会热爱我们这个‘大家庭’”。

使学生产生一种宾至如归和“班级之上”的归属感、责任感。

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一部分同学因为特殊原因不能参加,按照学校要求要回校自习的。

我在班上说:“明天我要带一部分同学出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你们在家里的同学要认真学习,严格遵守纪律……。

”当时下面就有同学反应了:“在家里的同学?明天我们不用上学啦。

”我一听,不对啊,他们的理解和我的意思有偏差:因为我要带学生出校门,‘你们在家里的同学’指的是不出校门在学校的同学。

马上我就趁势对他们进行“家”的概念的教育,引导他们要时刻想到我们班级的这个大家庭,再一次建立“家”的感觉。

在班级管理中角色的转变——确立“引领”的观念。

学生是大家庭中的主人、主体;班主任是家庭中平等的首席、主导。

作为班主任,既要扮演好慈母和严父的角色,也要扮演好朋友和医生等角色。

在班级中,我经常引导他们要把自己当成大家庭中的一员,不能随便把垃圾扔在自己的“家”中,也不能随便破坏这个大家庭中规定的纪律和秩序。

当然,如果不遵守这些约定,就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的,那就是为班级倒垃圾一周,或者擦黑板一周,尽量地让他们为班级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在班级管理中工作作风的转变——确立“民主”的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几年来的桂中班主任经验,针对于我们学校学生的素质,对他们少用命令的口吻和居高临下的管理方法,;很多时候要用商量的语气和他们讲话,对于一些重要的事情,比如班规的制定,班干的选举,座位的编排,学校的捐款活动,科技文化艺术节和运动会等等,我都会充分收集他们的意见,调动学生管理班级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家”的向心力、凝聚力。

二、运用“家”的概念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五十六个人,五十六种不同的习惯和性格,要把他们揉和成一家人真的是很不容易。

我也曾把歌曲《相亲相爱》在班会课中放给大家听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有缘才能相聚,有心才会珍惜……”在歌声中传递着爱,在歌声中升华着爱,在歌声中凝聚班集体的力量。

在我的班级里,班干部是学生自己信得过、靠得住的班干部。

特别是班长和团支书,她们是班级的形象代表,是班级行为规范的示范者,是各项活动的带头人,是团结班级的骨干力量,当然更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优良的班风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这个大家庭的数量和质量。

所以,我就要求班长邝碧怡同学和团支书李海平同学用自己的了解和能力去组织同学选出其他的班干部。

当然,对班干部的要求要德才兼备。

在我们普通班比较优秀的班干是很少的,但老师只要细心地培养,一批批思想好,文化科说得过去,有较高的政治觉悟,能够自觉地为同学和班级服务的班级骨干就出现了。

我班李海平同学因为工作认真,表现优秀,在高二时被评为“容桂镇优秀团干部”和“顺德区优秀团员”。

我也经常利用班会课的学生演讲、黑板报以及各种学校的征文比赛等等,使班级逐步形成正确的舆论,然后利用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班风去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逐步把不喜欢学习的和违纪的同学拉入到正轨上来,形成和谐的同学关系和班级关系。

三、运用“家”的概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的班级工作主线是“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在这句话里,不仅是指同学之间的团结,也包含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协作,还有老师和同学之间共同进步。

和谐的师生关系正在学校里班级中逐步形成,同学们与各个科任老师的关系就象一条条血脉渗透着亲情。

在化学巫玉霞老师生病时,同学们知道了这件事情,他们自发地组织去医院探望老师,用自己朴实的话语和行动关心老师,与老师心连心;历史谭翠莲老师生病请假的那几天,学生在星期一上课时发现上课的老师变了,一下课,就有十几个同学到办公室打听老师怎么没有来上课,明显地表现出对老师的问候与关心,更是有三十多个同学都想亲自去医院探望她;政治陈坚老师喜得贵子,同学们知道后,也高兴得乐开了花,他们把自己得零用钱凑起来,为陈老师的小BB买个玩具,老师的幸福也同样洋溢在他所教的学生的脸上;在为学校生病的胡华康老师捐款时,我们班级非常积极踊跃地参加捐款活动,把自己的零用钱捐出来,寄托着对一个老师的祝愿……;在节日里,收到学生一条条短信的问候和祝福,心中的教育快乐也多起来了;和老师谈心的同学多起来了,问老师问题的同学也逐渐多起来了……。

让人感动的师生关系就这样逐步地把每个同学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班集体的意志上来,归顺于“家”,并形成强有力的班集体。

四、运用“家”的概念建立和谐的家校的关系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应该是民主与法制的结合,更应该是学校与社会、与学生家庭的合作。

班主任也好比父母,如果什么都包办代替,那是培养不出成才的子女的;但是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一种像父母一样的慈爱,那也培育不出有理想,有抱负的孩子的。

在一本杂志上,我看到一篇文章《假如是我的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让他拥有明媚的阳光,让他远离病痛,保护他健康的成长;假如是我的孩子,我希望老师给他最丰富的知识,会不厌其烦地应答他无休止的“为什么”。

假如是我的孩子,我希望老师最喜欢他,当他遇到困难时,能关爱地鼓励他;当他成功时,能不吝啬地表扬他;当他遇到危险时,能够第一时间保护他;当他淘气时,能多一点耐心;当他犯错时,不要过多地责怪他;假如是我的孩子,我希望他会拥有更多的好伙伴;假如是我的孩子,我希望他每天每一刻都是最开心最快乐的。

假如是我的孩子,我将教给他友爱与合作,让他懂得快乐时与人分享、受伤时想到友情的温暖。

假如是我的孩子,假如是我们的孩子,我们一定会给他更多……更多。

我把这篇文章抄写下来,压在自己的办公桌面上,时刻提醒自己要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小孩一样看待,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这些学生,像管理自己的家一样管理这个班级。

当然,要想形成一个优良积极向上的和谐班集体,和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对于学生的教育,如果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力量形成了一股无形的合力,那教育的成果又在某种意识形态上更进一步地体现出来了。

在我的班级中,由于我经常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小孩一样对待,学生们和我比较亲近;我也经常和家长有关于子女教育方面的联系,家长也比较信任我,放心地把孩子交到我的手里。

我开家长会时,家长到场人数最多,有的是父母一起来开家长会;问子女情况的也很多打探学习的,问表现的,和我唠叨他们在家里的表现等等。

每当开完家长会后,很多家长都会感叹:老师,以往我们开家长会,都是听老师投诉的,老师说的都是孩子这不好,那也不好的。

现在来开家长会,听到的都是孩子好的方面的。

作为家长,看到孩子进步,心里很欣慰啊。

到了高三,我们每个月都月考,不管学生成绩怎样,我都会用电话给家长报报成绩,分析学生的状态,争取得到家长的全力支持,让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后顾之忧,全心全力地把心思放在高三备考之中。

五、在“家”中备战高考创造辉煌俗话说:回家的感觉真好。

在家中感受亲情、在家中放松心情。

但学生上学的目的是接受教育。

班主任为他们营造了“家”的感觉,还要想办法让学生放飞理想。

高三到了,怎样在短短的十个月内备战高考,共同跨出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

从高一以来,我在以下这三个方面所做的具体工作:1、德育上注重“六个一点”德育教育是学生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是其他教育得以正常进行的保障,因此,工作必须细致。

具体做法是:(1)制定德育目标时,注重“近一点、小一点”。

也就是说,目标与环境背景贴近,与学生思想贴近。

从小处着眼,从小事着手,有人说得好:小事做好了就不小。

当然这不是放弃“远”与“大”的规划,而是一个阶段突出一个重点,通过一个近期目标,一个小计划实现我们远大目标。

(2)在选择德育内容时,注意“实一点﹑真一点”。

即是从班级实际出发,充分调查了解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而不是大面积的说教,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听之入耳,行之有效。

(3)设计教育形式时,注重“新一点、活一点”。

即角度有新意,表现有新招。

能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寻找有特色、有深度的新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